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海藏什麼時候
擴展閱讀
廈門有個什麼晉物流 2025-07-19 04:55:24
杭州到香港飛機多少時間 2025-07-19 04:26:36

天津海藏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 2023-01-03 08:31:51

❶ 中國第一大漢奸是清朝的公主嗎

你好!
不是的
中國近代有十大漢奸,分別是: 1、汪精衛(名兆銘,字季新,號精衛,1883年-1944年11月10日)。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出生於廣東三水。早年參加中國同盟會,1910年3月謀刺攝政王載灃,事泄被捕,獄中賦詩「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一時為人傳誦。武昌起義後獲釋。曾任《民報》主編。1924年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並任宣傳部部長。1925年7月廣東國民政府成立,被選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1927年在武漢發動七·一五事變,寧滬漢三方合流後,任南京國民政府委員。1931年5月,聯合反蔣各派在廣州另組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對峙。九一八事變後,蔣、汪合組政府,汪精衛出任行政院長。抗戰爆發後任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地位僅次於蔣介石。1938年12月29日,發「艷電」,電文稱:日本「對於中國無領土之要求」、「尊重中國之主權」,能使中國「完成其獨立」,以「互相善鄰友好、共同防共和經濟合作」三原則,「與日本政府交換誠意,以期恢復和平」。這樣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戰以來淪陷各地亦可收復,而主權及行政之獨立完整,亦得以保持」。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組建國民政府,汪任行政院長兼國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員會最高國防會議主席。1944年11月10日病逝於日本名古屋。 最初動機:為當國民政府主席,爭權失利 最高偽職:任偽國民政府主席 最幸之事:三次遇刺,大難不死 最終下場:命喪江湖郎中之手,死後焚屍揚灰 2、曹汝霖 (1877—1966)上海人,字潤田。早年留學日本。1911年春任清政府外務部副大臣。1913年8月任袁世凱政府外交次長。1915年和陸徵祥一起奉袁命同日本談判,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1916年後任北洋軍閥政府交通總長、財政總長。1919年五四運動中,北京學生一致要求懲辦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等三人。6月10日北京政府被迫下令將曹等三人免職。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偽華北臨時政府最高顧問、華北政務委員會咨詢委員。1949年逃往台灣,後至日本、死於美國。 3、周佛海 (1897-1948)湖南沅陵人。早年留學日本。1921年7月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回日本求學,畢業於京都帝國大學系。1924年脫離共產黨,加入國民黨。1926年北伐軍攻佔武漢後,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秘書長兼政治部主任。1929年後,歷任國民黨政府訓練總監部政治訓練處處長、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國民黨中央黨部民眾訓練部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等職。1938年底,隨汪精衛投敵。1940年後,歷任汪偽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汪偽政府警政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上海市長等職。日本投降後曾被蔣介石任為上海行動總隊總隊長。後在輿論壓力下被捕。1948年死於南京獄中 4、陳璧君(1891--1959)廣東新會人,生於馬來亞檳榔嶼喬治市(今檳城)。女。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檳城與汪精衛相識,遂入同盟會。宣統元年(1909年)追隨汪去日本留學。二年,隨汪回北京執行暗殺攝政王的秘密使命。1912年5月,與汪精衛正式宣布結婚。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1938年隨汪公開投降日本。汪偽政權期間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1946年被國民黨當局以叛國罪判處無期徒刑,終身監禁。1949年5月,由蘇州監獄遣送上海提籃橋監獄繼續關押,1959年病死於上海監獄醫院。 5、鄭孝胥(1860~1938)近代詩人,書法家。字蘇堪,一字太夷,號海藏。福建閩侯人。清光緒八年(1882)舉人。由內閣中書改官同知。光緒十七年,東渡日本,任使館秘書。次年,升日築領事,調神戶大阪總領事。二十年歸國。歷官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京漢鐵路南段總辦、督辦廣西邊務。宣統三年(1911),為湖南布政使。清亡後,以遺老自居,先有樓在上海,題海藏樓,寓居於此,常與遺老輩相唱和。最後叛國,追隨日本侵略者,並任偽滿洲國國務總理,舊時朋輩,如陳衍、昌廣生等,都和他絕交。 6、章宗祥 (1879—1962)浙江吳興人,字仲和。早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回國後在清政府民政部任職。1912年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1914年任司法總長。1916年任駐日公使,與當時的交通總長曹汝霖、前駐日公使陸宗輿勾結,在段祺瑞指使下,出賣國家主權,向日大量借款,激起全國人民憤怒。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在全國人民的強烈抗議下,北洋軍閥政府被迫將曹、章、陸等免職。1920年任中日合辦的中華匯業銀行總經理。1925年任北京通商銀行總經理。1928年後,寓居青島。1942年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諮詢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居上海。 7、陸宗輿(1876—1941)字潤生。浙江海寧人。189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1902年歸國後,任進士館及警官學堂教習、巡警部主事。1906年冬隨載澤出國考察憲政。 1907年調任奉天洋務局總辦兼管東三省鹽務。次年升任候補四品京堂。1909年進京任憲政編查館館員。1910年10月,被選為資政院議員。次年秋任交通銀行協理、印鑄局局長。武昌起義後,任度支部右丞並代副大臣。後任袁世凱總統府財政顧問。1913年當選為參議院議員。同年12月被任為駐日公使。1915年初由袁世凱派遣,與陸徵祥、曹汝霖一起與日方談判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6月8日,由他在東京與日本換文批准該條約。1917年8月,任中日合辦的中華匯業銀行總理,多次經手向日本借款。1919年4月19日,任察哈爾龍陽鐵礦(今屬河北)公司督辦。五四運動中,與曹汝霖、章宗祥同被群眾斥為賣國賊。6月,被罷免。1925年後一度出任臨時參政院參政。1940年,汪偽國民政府成立,被聘為行政院顧問。1941年6月1日病死於北平 8、褚民誼(1884-1946)著名業余崑曲家、國民黨元老、日偽漢奸。原名明遺,字重行,別署樂天居士。浙江吳興縣(今湖州市)南潯鎮人。1903年東渡日本求學,1906年隨同鄉張靜江赴法國,途徑新加坡時參加同盟會,抵巴黎後,與吳稚暉、李石曾、蔡元培等創辦中國印書局,發行《新世紀月刊》和《世界畫報》等,宣傳反滿革命。1911年11月上海光復後返滬,與陳璧君母親的養女陳舜貞結婚。1912年5月任同盟會本部駐滬機關部總務長。9月再度赴歐。1915年春回滬倒袁,9月三度赴歐。1920年與吳稚暉、李石曾在法國創辦里昂中法大學,任副校長。1924年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年底回國從事教育工作,先後任廣東大學教授、代理校長、兼任廣東醫學院院長。1926年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選為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嗣後遞升為執行委員,7月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後方軍醫處處長,留守廣州。1928年任上海中法工業專門學校校長。1932年1月汪精衛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褚任院秘書長。1937年上海淪陷前,任職中法國立工學院院長、中法技術學校醫學研究部主任,未西撤。1939年5月汪精衛赴上海,遂成為汪偽政府核心人物之一。1940年3月底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任行政院院長、褚任副院長兼偽外交部長,12月任駐日「大使」,1941年10月回南京復任外交部長。兼任偽中日文化協會理事長,在協會內設戲曲組,由溥侗指導拍曲和彩唱。1942年褚曾任訪日特使,日本天皇授予一等旭日大綬章。1945年10月14日在廣州被軍統局誘捕,1946年8月23日以漢奸罪在蘇州獅子口監獄刑場被槍決。終年62歲。 9、江朝宗 (1861-1943年),行名世堯,原名雨丞,民國時改字澄,道號大中,齋名四勿軒。因排行第四,世稱"四先生"。旌德江村人,寄居六安州麻埠鎮(今屬金寨縣)是北洋軍閥重要人物。江朝宗早年家貧棄學,入清末淮軍將領劉銘傳所設之麻埠繼勛典鋪習商。清光緒十年(1884年)赴台灣投劉(當時劉督辦台灣軍務)參與抗擊法軍。劉部克復基隆後,江被升任海軍管帶。次年,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後,江返內地辦理江南等地賑務。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時,隨袁世凱出關,負責前敵餉械及偵探敵情。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運動興起江負責處理直隸、山東沿海地區義和團和教民之間糾紛案件。光緒三十一年,江留辦京畿冬防,協同守衛皇宮禁地,經直隸總督袁世凱保奏,以知府留於直隸委用。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恢復帝制,成立"登極大典籌備處",江朝宗為該處成員之一。1917年,黎元洪總統府與段祺瑞國務院發生府院之爭,黎召"辮帥"張勛入京調停。張率兵入京,逼黎以解散國會為調停條件。時伍廷芳為內閣總理。於是江朝宗於1917年6月12日當上國務總理,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命令解散國會。時避難上海的國會議員們,以江非閣員不能任代總理為由,聯名通電反對。6月24日,江宣告卸任。後被段祺瑞作命為將軍府"迪威"將軍。1921年,江朝宗保薦許世英為安徽省省長,自己則以"太上省長"自居。此後,江雖失掌軍政大權,卻以前清遺老、民國偉人、社會名流自命。「七七」事變後,他投降日本侵略者當了漢奸。由於他是在日本投降前病死的,所以還舉行了一個較為「體面」的葬禮 10、齊燮元(1879年 一1946年),字撫萬,直隸寧河縣(今屬天津市)人。光緒年間秀才,後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民國年間,所率部隊屢戰屢敗,然而職務卻由旅長累升為副司令。1937年投靠日本侵略者,1940年被南京汪偽政府任命為 華北綏靖軍總司令。日本投降後,1946年被處決於南京雨花台。

❷ 求中國地理省級行政區背誦的順口溜

這種口訣非常多,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關鍵還是記憶的毅力。以下僅提供兩個僅供參考,祝你成功。

兩湖兩廣兩河山
四市四江福吉安
雲貴川內青藏新
陝甘兩寧和海南
港澳是我好河山
台歸之日盼團圓

兩湖兩廣兩河山(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山東和山西) 五江雲貴福吉安(雲南、貴州、江蘇、浙江、江西、黑龍江、新疆、吉林、福建和安徽) 四西二寧青甘陝(四川、西藏、寧夏、遼寧、青海、甘肅和陝西) 還有內台北上天(內蒙古、台灣、北京、上海和天津)

❸ 民國時期投靠日本的大大小小的漢奸都有誰越全越好,不僅包括國共的人

溥儀本想借日本力量復辟.
事與願違,可以說是被利用,也可以說是被騙了.

推薦你去搜下"百年漢奸榜",裡面很全了.

鄭孝胥(1860~1938)近代詩人,書法家。字蘇堪,一字太夷,號海藏。福建閩侯人。清光緒八年(1882)舉人。由內閣中書改官同知。光緒十七年,東渡日本,任使館秘書。次年,升日築領事,調神戶大阪總領事。二十年歸國。歷官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京漢鐵路南段總辦、督辦廣西邊務。宣統三年(1911),為湖南布政使。清亡後,以遺老自居,先有樓在上海,題海藏樓,寓居於此,常與遺老輩相唱和。最後叛國,追隨日本侵略者,並任偽滿洲國國務總理,舊時朋輩,如陳衍、昌廣生等,都和他絕交。

內蒙王公德王(德穆楚克棟魯普)1937年10月27日,內蒙王公德王(德穆楚克棟魯普)在日本特務機關策劃下,在歸綏市召開「第二次蒙古大會」,宣布蒙古「 自治」,成立了「蒙古聯盟自治政府」。經日本關東軍指定,雲王任偽自治政府主席,德王任副主席。由於雲王稱病,德王總攬了該政權的一切事務。蒙古大會還通過了偽自治政府組織大綱,規定該政府「以蒙古固有之疆土為領域,暫以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察哈爾盟、巴彥塔拉盟、伊克昭盟及厚和市、包頭市為統治區域」;」以防止共產、協和民族為基本方針」;以「生、聚、教、興、養、衛六事」為施政綱領;以成吉思汗紀元為年號,定都於歸綏市。該偽政府下設政務院,德王兼任院長。

川島芳子,號誠之,又名金璧輝,是馳名的國際女間諜,其父是遜清肅親王,1915年生於日本,母為日本人。三歲時喪父,經日本人川島浪速收養,故取名川島芳子。川島浪速之妻與日本皇後系屬同宗,因此,芳子亦躋身於貴族,凡日本的軍政各界要人,如近衛文 、東條英機、本庄繁、岡村寧次、多田駿、土肥原賢二等,均與芳子熟識。

齊燮元(1879年 一1946年),字撫萬,直隸寧河縣(今屬天津市)人。光緒年間秀才,後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民國年間,所率部隊屢戰屢敗,然而職務卻由旅長累升為副司令。1937年投靠日本侵略者,1940年被南京汪偽政府任命為華北綏靖軍總司令。日本投降後,1946年被處決於南京雨花台。

曹汝霖 (1877—1966)上海人,字潤田。早年留學日本。1911年春任清政府外務部副大臣。1913年8月任袁世凱政府外交次長。1915年和陸徵祥一起奉袁命同日本談判,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1916年後任北洋軍閥政府交通總長、財政總長。1919年五四運動中,北京學生一致要求懲辦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等三人。6月10日北京政府被迫下令將曹等三人免職。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偽華北臨時政府最高顧問、華北政務委員會咨詢委員。1949年逃往台灣,後至日本、美國。死於底特律。

章宗祥 (1879—1962)浙江吳興人,字仲和。早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回國後在清政府民政部任職。1912年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1914年任司法總長。1916年任駐日公使,與當時的交通總長曹汝霖、前駐日公使陸宗輿勾結,在段祺瑞指使下,出賣國家主權,向日大量借款,激起全國人民憤怒。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在全國人民的強烈抗議下,北洋軍閥政府被迫將曹、章、陸等免職。1920年任中日合辦的中華匯業銀行總經理。1925年任北京通商銀行總經理。1928年後,寓居青島。1942年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諮詢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居上海。

陸宗輿(1876—1941)字潤生。浙江海寧人。189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1902年歸國後,任進士館及警官學堂教習、巡警部主事。1906年冬隨載澤出國%

❹ 中國省級行政區怎麼記

全國34個省市區最簡單的記憶辦法——28個字記住34

抓住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特點,僅用28個字編成4句詩,好讀也有意義,就能輕而易舉地記住:

山河湖海廣4 江=14個(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青海海南廣東廣西黑龍江江蘇浙江江西)
北上天重蒙甘藏= 7個(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內蒙古甘肅西藏)
陝川雲接港澳台= 6個(陝西四川雲南香港澳門台灣)
富貴吉安寧遼疆= 7個(福建貴州吉林安徽寧夏遼寧新疆)

❺ 傅道彬的個人作品

1《周易》的詩體結構形式與詩性智慧 傅道彬; 文學評論 2010-03-15
2 開發民間資源 打造創意產業 黑龍江省文聯主席 傅道彬 中國藝術報 2010-02-09
3 《周易》與中國文化的詩性品格 傅道彬; 華夏文化論壇 2009-11-15
4 《月令》模式的時間意義與思想意義 傅道彬; 北方論叢 2009-05-15
5 「詩可以興」:由藝術興起的思想延伸路線 傅道彬; 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8-10
6 踐行陶行知思想服務新農村建設 哈爾濱師范大學副校長 傅道彬 黑龍江日報 2008-04-01
7 「詩可以怨」嗎? 傅道彬; 文藝研究 2007-11-10
8 春秋時代的「文言」變革與文學繁榮 傅道彬; 中國社會科學 2007-11-10
9 「興」的藝術源起與「詩可以興」的思想路徑 傅道彬; 學習與探索 2006-09-15
10 鄉人、鄉樂與「詩可以群」的理論意義 傅道彬; 中國社會科學 2006-03-10
11 古典文學研究的「二重證據」與「三重證明」 傅道彬; 文學遺產 2006-01-15
12 周代鄉里詩樂活動與世俗生活的詩化 傅道彬 學術交流 2005-07-25
13 《屯》卦考 傅道彬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7-20
14 海藏樓內外的鄭孝胥 傅道彬; 王秀臣 北方論叢 2005-01-25
15 「詩可以觀」——春秋時代的觀詩風尚及詩學意義 傅道彬 文學評論 2004-09-15
16 蘇格拉底與商鞅 傅道彬 領導文萃 2003-08-15
17 《孔子詩論》與春秋時代的用詩風氣 傅道彬 文藝研究 2002-03-20
18 鄭孝胥和晚清文人的文化遺民情結 傅道彬; 王秀臣 北方論叢 2002-01-25
19 教育的轉型與教育觀念的更新變革 傅道彬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2-01-15
20 「賦詩言志」里的春秋時代 傅道彬 人民政協報 2001-07-03
21 春秋:城邦社會與城邦氣象 傅道彬 北方論叢 2001-05-25
22 期望豐收 期望輝煌 傅道彬 北方論叢 2001-01-25
23 行者自述 傅道彬 學術交流 1999-07-25
24 王府深處有文章 傅道彬 文藝研究 1999-07-20
25 田園與林園——中國古典詩歌的樂園模式分析 傅道彬 學習與探索 1999-06-23
26 一副清涼散:讀《諭兒鍾書札兩通》 傅道彬 北方論叢 1999-05-25
27 師法天地:《周易》與中國詩性智慧 傅道彬 函授教育 1997-08-15
28 文學人類學:一門學科,還是一種方法? 傅道彬 文藝研究 1997-01-20
29 塞北文明的深情頌歌 傅道彬; 劉萬里 北方論叢 1996-09-25
30 冰雪相逢話紅樓——乙亥年海峽兩岸紅學研討會綜述 傅道彬 紅樓夢學刊 1996-05-15
31 石頭的言說——《紅樓夢》象徵世界的原型批評 傅道彬 紅樓夢學刊 1996-02-15
32 船與詩:一種文明的藝術考察 傅道彬; 劉曉媛 北方論叢 1995-07-25
33 從語詞走向遠古世界──評周蒙著《<詩經>民俗文化論》 傅道彬; 侯敏 求是學刊 1995-07-15
34 象徵的故事:古典意象的原型批評 傅道彬 函授教育 1995-02-15
35 門:一個語詞的詩學批評 傅道彬 北方論叢 1994-05-25
36 黃昏與中國文學的日暮情思 傅道彬; 中國文化 1992-12-30
37 森林的象徵及其文學的意蘊 傅道彬 文藝研究 1992-08-28
38 興與象:中國文化的原型批評 傅道彬; 學習與探索 1989-10-28
39 生殖崇拜—文化的形式與意味 傅道彬 天津社會科學 1989-08-29
40 《左傳》應驗描寫初論 傅道彬 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 1988-09-30
41 用詩時代的形成及其意義探討 傅道彬;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8-08-28
42 《周易》爻辭詩歌的整體結構分析 傅道彬 江漢論壇 1988-07-19
43 陰陽五行與中國文化的兩個系統 傅道彬; 學習與探索 1988-03-01
44 論文化發展的參照選擇 傅道彬; 湖北社會科學 1987-05-01
45 文化的積淀與冷卻 傅道彬; 學術交流 1986-06-30
46 木的祭祀與木的崇拜 石聲淮; 傅道彬; 華中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4-08-28
47 「反飾」初探 傅道彬 四平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2-07-02
48 《晚唐鍾聲——中國文化的原型批評》 傅道彬 東方出版社出版 1996年6月第1次版

❻ 民國十大漢奸是誰

民國十大漢奸為:張景惠、王克敏、梁鴻志、王揖唐、汪精衛、陳公博、周佛海、褚民誼、傅筱庵、陳璧君。

1、張景惠:字敘五,滿族,遼寧台安人。奉系軍閥首領。九一八事變後淪為漢奸,曾任偽滿洲國國務總理。

2、王克敏:字叔魯。中國近代政治人物,1937年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權「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首腦之一。

3、梁鴻志:於1882年出生於福州城裡,祖籍福建長樂。抗戰期間,梁鴻志投靠日本,淪為漢奸,出任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行政院長,破壞抗日戰線,從事賣國活動。

4、王揖唐:安徽合肥人,民國時期政客,安福系的主要成員,北洋政府眾議院議長,中華民國陸軍上將,日偽時期的漢奸。

5、汪精衛:祖籍浙江山陰(原紹興縣),出生於廣東三水,字季新,筆名精衛,因此歷史上多以「汪精衛」稱呼。1924年任中央宣傳部長,後期思想明顯退變,於抗日戰爭期間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淪為漢奸。

6、陳公博:漢族,廣東南海人,原籍福建上杭,寄籍南海。他追隨汪精衛,叛國投敵,成為中國的第二號大漢奸。

7、周佛海:「一大」後,他脫黨而去,成為蔣介石國民黨中委。抗戰期間,他又叛蔣投日,成為汪偽政權的「股肱之臣」。

8、褚民誼:字重行,浙江省湖州市人,中華民國時期著名政客、外交官,中國國民黨元老,抗戰期間叛國投敵,淪為漢奸,成為汪偽政府要人。抗戰勝利後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逮捕,1946年被執行槍決。

9、傅筱庵:浙江省鎮海縣人,1938年投靠日本,淪為漢奸,任偽上海市長,在任期間破壞抗日,捕殺抗日軍民。

10、陳璧君:汪精衛之妻,字冰如,民國政客,原籍廣東省新會。18抗戰期間隨汪精衛叛國投敵,淪為漢奸。抗戰勝利後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逮捕。抗戰期間隨汪精衛叛國投敵,淪為漢奸。抗戰勝利後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逮捕。1959年6月17日,病死於獄中。

(6)天津海藏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抗日時期,漢奸出現是由多種因素促成,主要有:

1、日本的威脅利誘是造成漢奸的直接原因 。

2、近代中國長期不統一是漢奸產生的基本原因 。因為,近代中國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地方上各自為政,事實上出現了許多獨立王國,導致部分民眾對國家沒有認同感,國家觀念淡薄,而地域觀念很強。

3、政治腐敗造成嚴重社會矛盾是漢奸產生的社會原因。

4、文化教育的失誤是漢奸產生的深層原因 。五四運動以來全盤否定傳統,但又沒有建立起一種新的文化,外來文化的沖擊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使當時中國人的思想意識及道德觀念出現某種程度的混亂,漢奸思想意識的流行與此也有一定的關系。

由於上述原因,抗戰時期部分國人像一盤散沙,崇洋媚外,長於內斗而拙於團結對外,以致漢奸泛濫成災,給抗戰帶來了嚴重危害。

但這不是抗戰的主流,漢奸與中國人口之比並不高。大部分中國人是堅定抗日的,而且出現了國共兩黨的聯合抗戰。經過絕大多數民眾的浴血奮戰,中華民族終於迎來了14年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