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津清明節掃墓規定
暫停了殯葬服務機構服務接待工作。
天津的津南、西青、武清等區域暫停殯葬服務機構清明節期間現場祭掃服務。公告:
一、公墓、骨灰堂等殯葬服務機構,暫時停止祭掃服務接待(具體恢復時間另行通知)。
二、市民辦理基本殯葬服務的,配合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測溫、驗碼、戴口罩「三件套」要求,做好「健康碼」「場所碼」「行程碼」掃碼出示工作。
三、嚴格落實《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嚴禁製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嚴禁佔道(含人行道、城市廣場、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經營銷售喪葬祭祀用品。
四、嚴格落實全面禁燒規定,嚴禁在任何公共場所焚燒紙牛、紙馬、冥幣、紙錢等封建迷信用品和花圈、花籃等喪葬祭祀用品。
五、廣大市民要積極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祭祀新風,採取踏青遙祭、敬獻鮮花、家庭追思等文明環保的方式緬懷親人。廣大人民群眾亦可登錄天津市民政局官網「網上文明祭掃平台」,進行網上祭掃。
六、廣大市民要自覺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主動糾正和制止不文明祭祀行為,共同維護干凈整潔、文明和諧的城鄉環境。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將依法予以處罰。
拓展資料:清明節掃墓的意義?
清明節掃墓的意義是緬懷先人、銘記傳統以及尊重歷史。
自古以來,我們都非常注重孝道,而掃墓又是和孝道相掛鉤的,所以清明掃墓是慎終追遠、孝敬先人的一種表現,是人們藉以表達感恩之情,體現血脈相連的親情之愛的一種活動。清明掃墓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種傳承。掃墓也是盡孝的一種表現,同時也傳承了中華民族「孝」的精神,代表不忘本分。先人們所創造的傳統文化,是萬不可忘記的。清明掃墓的傳統是個體與歷史連接的精神臍帶,緬懷先人是人們尊重生命的表現,同時也是對過往歷史的一種敬畏,對先人奮斗和辛勞的敬重。我們應當尊重歷史,切莫留下人為的缺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二條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採取下列緊急措施並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
(二)停工、停業、停課;
(三)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
(四)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
(五)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