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林順昌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信息,天津林順昌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釘釘企典數據來源於企業徵信機構,包含企業風險數據,公司官網,公司簡介,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詳詢公司官網,更多公司電話地址企業郵箱可在釘釘企典進行查詢
• 公司簡介:
天津林順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04-20,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元,法定代表人是陳勝林,公司地址是天津市東麗開發區一經路與二緯路交口無界眾創空間院內111室,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與稅號是91120110MA06BG3N3K,行業是其他軟體開發,登記機關是天津市東麗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經營業務范圍是計算機軟體開發、服務;食品銷售;日用品、服裝服飾、家用電器、電子產品、五金交電、傢具、辦公用品銷售(含網上零售);廣告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天津林順昌科技有限公司工商注冊號是120110000401524
• 分支機構:
• 對外投資:
• 股東:
陳勝林,出資比例60.00%,認繳出資額是60.000000萬
張春華,出資比例40.00%,認繳出資額是40.000000萬
• 高管人員:
陳勝林在公司任職執行董事
陳勝林在公司任職經理
張春華在公司任職監事
2. 天津掌紋研究所陳勝
天津掌紋研究所:南開區白堤路頤高數碼廣場對面的高層,在馬路上就能看到"天津掌紋研究所"的牌子.
3. 天津薊縣出過那些名人陳勝,安祿山是不是在薊縣起的兵
薊縣出生的歷史名人不多,但是和薊縣相關的名人很多,如:傳說中的黃帝,崆洞子,漢武帝,楊家將,戚繼光,乾隆,和珅。三字經(竇燕山等)。。都與薊縣有緣分。看看史記最早的無極就是指薊縣。。。安祿山是在薊縣造反的。陳勝的目的地是薊縣(漁陽),可是他不是在薊縣造反,因為他沒有趕到漁陽所以才造反。
4. 陳勝吳廣起義的詩句
1. 關於起義的詩句
關於起義的詩句 1. 描寫南昌起義的詩句有哪些
《一》
南昌起義槍聲響,奮戰工農子弟兵。
勇將驍軍懷虎膽,尖刀利炮破狼營。
亮出赤劍驅倭寇,縛住蒼龍祭馬翁。
星火燎原詩畫卷,英雄熱血鑄長城。
《二》
淋漓鮮血戰旗紅,數萬英雄唱大風。
迅若狂飆摧朽木,驚如霹靂裂長虹。
南昌城上槍聲急,揚子江邊炮火隆。
歷史煙雲消散去,至今猶挽射鵰弓。
《三》
泣鬼驚神第一槍,從來弱小變強梁。
圍剿暗殺猙獰目,反擊周旋巧妙方。
動盪時期捐血肉,和平年代鑄輝煌。
人民樂業長城固,祖國恆威永世昌!
《四》
槍聲驟響鬼神驚,破碎江山起救兵。
幾點星光千里火,一條贛水五旗城。
滕王閣上雲霞暗,紀念碑前日月明。
緊握長纓天地穩,任它虎豹露猙獰。
《五》
暴動槍聲鳴夜幕,江城風雨映明光。
巷前激戰硝煙漫,南下鏖兵烽火揚。
鐵馬戎衣齊蹈厲,軍旗徽號遍垂芳。
征塵血灑皆貔虎,乾坤曉奏百戰強。
《六》
南昌起義槍聲響,奮戰工農子弟兵。
勇將驍軍懷赤膽,尖刀利炮破敵營。
亮出銀劍驅倭寇,縛住蒼龍報馬翁。
可泣可歌詩畫卷,英雄熱血鑄長城。
2. 請問哪位大俠能告訴我有關農民起義的詩詞歌賦
最早的一次農民起義:大楚興,陳勝王.(這個好象是口號)
黃巾起義軍: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個更有煽動性)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金黃甲。
作者:黃 巢,他就是搞農民起義的.
黃巢,生卒年不詳。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私鹽販出身。富有資財,自幼讀書,才思敏捷。青年的時候,喜歡擊劍騎射,且深通文墨。他曾幾次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都落第。他以《 不第後賦菊》為題,寫過一首詠菊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那種決心通過武裝起義,推翻唐朝反動統治,建立勞動人民自己政權的豪邁氣概和必勝信念。後來,他被起義軍推為領袖,號「沖天大將軍」「義軍百萬都統」,帶領 60 萬大軍攻破長安,樹起「 大齊農民政權」的旗幟,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和遠大理想。
宋江喝醉之後,寫過一首反詩: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裡面提到黃巢這位造反前輩,後來他也造了反.
3. 關於「解放戰爭」的詩句有哪些
沁園春 長沙 一九二五年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候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菩薩蠻 黃鶴樓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義 一九二七年
軍叫工農革命 旗號鐮刀斧頭 匡廬一帶不停留 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 農民個個同仇 秋收時節暮雲愁 霹靂一聲暴動
西江月 井岡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頭鼓角相聞 敵人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重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道敵軍宵遁
清平樂 蔣桂戰爭 一九二九年
風雲突變 軍閥重開戰 灑向人間都是怨 一枕黃洋再現
紅旗躍過汀江 直下龍岩上杭 收拾金甌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4. 關於陳勝吳廣起義的一些詩句及其解釋
課文注音 鵠(hú) 銍(zhì) 酇(cuó) 柘(zhè) 稷(jì) 閭(lǘ)左 毋(wù) 祠(cí) 笞(chī) 間(jiàn) 蘄(qí) 罾(zēng) 譙(qiáo) 當行(háng) 以應(yìng) 忿恚(huì) 謫戍(zhé shù) 度已失期(ó) 陳勝王(wàng) 會(huì)計事 寧(nìng)有種乎 以數諫(shuò jiàn) 通假字 【苟富貴,無相忘】"無"通"毋",不要 【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適」通「謫」, 強迫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經 【為天下唱】「唱」通「倡」,首發 【將軍身被堅執銳】「被」通「披」,穿 古今異義詞(加粗字) 【等死】 古義:同樣 今義:等待 【卒中往往語】 古義:到處 今義:經常 【楚人憐之】 古義:愛戴 今義:可憐 【夜篝火】 古義:用竹籠罩著火 今義:篝火晚會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義: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數的約數 今義:表整數的約數,十六或十七 【藉第令毋斬】 古義:即使,假設,表假設關系的連詞 今義:常用以為憑借,假託義 【今亡亦死】 古義:逃走 今義:死亡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古義:私下,偷著 今義:間隙 【將軍身被堅執銳】 古義:親自,自己 今義:人,動物的軀體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古義:如果 今義:誠心誠意,的確,實在 【比至陳】 古義:等到 今義:比較,比方 【會天大雨】 古義:適逢,恰巧 今義:集會.見面等 詞類活用 【大楚興,陳勝王】 王:名詞用作動詞,稱王,為王 【尉果笞廣】 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苦 【皆指目陳勝】 指:指指點點 【夜篝火】 夜:名詞用作狀語,在夜間 篝:名詞用作動詞,用籠罩著 【置人所罾魚腹中】 罾:名詞用作動詞,就是用網捕 【將軍身被堅執銳】 堅:形容詞用作名詞,堅硬的鎧甲 銳:形容詞用作名詞,銳利的武器 【死國可乎】 死:為……而死 【乃丹書】 丹:用丹砂 【法皆斬】 法:名詞做介賓短語,按法律。
【固以怪之矣】 怪:以……而怪。 【忿恚尉】 忿恚: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惱怒 一詞多義 之: 輟耕之壟上(動詞,到,去) 悵恨久之(語氣助詞,湊足音節,無實義) 二世殺之(代詞,扶蘇)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結構助詞,的) 次: 吳廣皆次當行(編次)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祠中(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 會: 會天大雨(適逢,恰巧遇到) 與皆來會計事(集會) 將: 上使外將兵(帶領,率領) 項燕為楚將(將領) 為: 為屯長(擔任) 為天下唱(向) 士卒多為用者(成為) 為壇而盟(修築) 書: 乃丹書帛曰(寫) 得魚腹中書(絲綢條) 數: 廣故數言欲亡(屢次) 卒數萬人(幾) 乃: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表判斷,是) 陳勝乃立為王(於是,就)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守丞死,乃入據陳 「乃」的前面省略「起義軍」 2、廣以為然 「以為然」是「以之為然」的省略 3、上使外將兵 「使」後面省略代詞「之」,指扶蘇 4、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為」後面省略了代詞「之」或「其」,指吳廣 理解性默寫 1、起義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斬。
2、起義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為起義所作輿論准備:篝火狐鳴,丹書魚腹。
4、「為天下唱,宜多應者」與孟子所主張的觀點相似,用孟子的話來說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陳勝、吳廣起義的策略是: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6、文中寫陳涉發動起義"召令徒屬"時,直接向封建統治者挑戰,以激勵眾人的一句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7、表明陳涉從小有遠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8、陳涉揭竿起義,各地百姓紛紛響應的原因是(諸郡縣)苦秦吏 9、起義的導火線是遇雨失期.失期當斬。
重點語句翻譯 1、陳勝佐之,並殺兩尉 *陳勝協助(幫助)吳廣.一同(一共)殺了兩個軍官 2、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現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假稱公子扶蘇和大將項燕的隊伍,倡導天下反秦,應當有很多響應的人 。 3、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何況大丈夫不死罷了,死就要干一番大事業。
4、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用土)築台並(在台上)宣誓,用兩尉的頭祭天。
5、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么! 6、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僅能免於斬刑,戍守邊塞的人也得死去十分之六七。
7、置人所罾魚腹中。 *放在別人所捕獲的魚的肚子里。
8、上使外將兵。 *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
9、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 *又暗中指使吳廣往駐地旁邊的叢林里的神廟中。
5. 關於黃巢起義的詩
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自題像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 這因該是黃巢所有的詩句,第二首應該是最有名的 還有首韋庄的長篇敘事詩 秦婦吟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
東西南北路人絕,綠楊悄悄香塵滅。 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
鳳側鸞欹鬢角斜,紅攢黛斂眉心折。 借問女郎何處來?含嚬欲語聲先咽。
回頭斂袂謝行人;喪亂漂淪何堪說! 三年陷賊留秦地,依稀記得秦中事。 君能為妾解金鞍,妾亦與君停玉趾。
「前年庚子臈月五,正閉金籠教鸚鵡。 斜開鸞鏡懶梳頭,閑憑雕欄慵不語。
忽看門外起紅塵,已見街中攂金鼓。 居人走出半倉惶,朝士歸來尚疑誤。
是時西面官軍入,擬[二]向潼關為警急; 皆言博野自相持,盡道賊軍來未及。 須臾主父乘奔至,下馬入門痴似醉。
適逢紫蓋去蒙塵,已見白旗來匝地。 扶羸攜幼競相呼,上屋緣牆不知次, 南鄰走入北鄰藏,東鄰走向西鄰避; 北鄰諸婦咸相湊,戶外崩騰如走獸。
轟轟昆昆乾坤動,(「昆昆」,蔣雲當作「輥輥」。)萬馬雷聲從地涌。
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煙烘烔。 日輪西下寒光白,上帝無言空脈脈。
陰雲暈氣若重圍,宦者流星如血色。 紫氣潛[三]隨帝座移,妖光暗射台星拆。
(「拆」,項校作「坼」。) 家家流血如泉沸,處處寃聲聲動地。
舞伎歌姬盡暗損,(「損」,蔣、項校作「捐」。)孾兒稚女皆生棄。
東鄰有女眉新畫,傾國傾城不知價; 長戈擁得上戎車,回首香閨淚盈把[四]。 旋抽金線學縫旗,才上雕鞍教走馬。
有時馬上見良人,不敢回眸空淚下。 西鄰有女真仙子,一寸橫波剪秋水, 妝成只對鏡中春,年幼不知門外事。
一夫跳躍上金階,斜袒半肩欲相恥。 牽衣不肯出朱門,紅粉香脂刀下死。
南鄰有女不記姓,昨日良媒新納聘。 瑠瓈階上不聞行,翡翠簾間空見影。
忽看庭際刀刃鳴,身首支離在俄頃。 仰天掩面哭一聲,女弟女兄同入井。
北鄰少婦行相促,旋拆雲鬟拭眉綠。 已聞擊托壞高門,不覺攀緣上重屋。
須臾四面火光來,欲下回梯梯又摧。 煙中大叫猶求救,樑上懸屍已作灰。
妾身幸得全刀鋸,不敢踟躕久回顧。 旋梳蟬鬢逐軍行,強展蛾眉出門去。
萬里從茲不得歸,六親自此無尋處。 一從陷賊經三載,終日驚憂心膽碎。
夜卧千重劍戟圍,朝餐一味人肝膾。 鴛幃縱入豈成歡?寶貨雖多非所愛。
蓬頭垢面狵眉赤,幾轉橫波看不得。 衣裳顛倒言語異,面上誇功雕作字。
柏台多士盡狐精,蘭省諸郎皆鼠魅。 還將短髪戴華籫,不脫朝衣纏綉被; 翻持象笏作三公,倒佩金魚為兩史。
朝聞奏[五]對入朝堂,暮見喧呼來酒市。 一朝五鼓人驚起,呼嘯喧爭如竊語[六]。
夜來探馬入皇城,昨日官軍收赤水; 赤水去城一百里,朝若來兮暮應至。 凶徒馬上暗吞聲,女伴閨中潛生[七]喜。
皆言寃憤此時銷,必謂妖徒今日死, 逡巡走馬傳聲急,又道官軍全陳入; 大彭小彭相顧憂,二郎四郎抱鞍泣。 沉沉[八]數日無消息,必謂軍前已銜璧; 簸旗掉劍卻來歸,又道官軍悉敗績。
四面從茲多厄束,(「厄束」,項校作「軛束」)一斗黃金一升粟[九]。 尚讓廚中食木皮,黃巢機上刲人肉。
東南斷絕無糧道,溝壑漸平人漸少。 六軍門外倚僵屍,七架營中填餓殍。
(「七架」,陳寅恪校作「七萃」。) 長安寂寂金(今)何有?廢市荒街麥苗秀。
采樵斫盡杏園花,修寨誅殘御溝柳。 華[一○]軒綉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
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樓前荊棘滿。 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凄涼無故物。
內庫燒為錦綉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來時曉出城東陌,城外風煙如塞色。
(「塞色」,蔣校作「墨色」。) 路旁時見游奕軍,坡下寂無迎送客。
霸陵東望人煙絕,樹鏁(鎖)驪山金翠滅。 大道俱成棘子林,行人夜宿牆匡[一一]月。
明朝曉至三峯路,百萬人家無一戶。 破落田園但有蒿,催殘竹樹皆無主。
(「催」,項校作「摧」。) 路旁試問金天神[一二],金天無語愁於人。
廟前古柏有殘枿[一三],殿上金爐生暗塵。 一從狂宼陷中國,天地晦[一四]冥風雨黑; 案前神水呪不成,壁上陰兵驅不得。
閑日徒歆奠饗思,(「思」,趙遂之校作「恩」。)危時不助神通力。
我今愧恧拙為神,且向山中深避匿; 寰中簫管不曾聞,筵上犧牲無處覓。 旋教魘鬼傍鄉村,誅剝生靈過朝夕。
妾聞此語愁更愁,天遣時災非自由。 神在山中猶避難,何須責望東諸侯! 前年又出揚震關,舉頭雲際見荊山。
如從地府到人間,頓覺時清天地閑。 陝州主帥忠且貞,不動干戈唯守城。
蒲津主帥能戢兵,千里晏然無戈[一五]聲。(「戈」,蔣校作「犬」。)
朝攜寶貨無人問,夜插金釵唯獨行。 明朝又過新安東,路上乞漿逢一翁。
蒼蒼面帶苔蘚色,隱隱身藏蓬荻中。 問翁本是何鄉曲?底是寒天霜露宿?(「是」,項校作「事」。)
老翁蹔起欲陳辭,卻坐支頤仰天哭。 鄉園本貫東畿縣,歲歲耕桑臨近甸; 歲種良田二百壥,年輸戶稅三千[一六]萬。
小姑慣織褐絁袍,中婦能炊紅忝飯。 千度倉兮萬絲[一七]箱。
6. 我要關於革命的詩句
夏明翰《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夏明翰(1900-1928):湖南衡陽人。
「五四」運動時,是衡陽學生聯合會的領導者。1928年2月8日被捕,次日即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楊超《就義詩》滿天風雪滿天愁,革命何須怕斷頭?留得子胥豪氣在,三年歸報楚王仇!楊超(1904-1927):江西德安人,共產黨員。1927年12月27日在南昌市德勝門外下沙窩犧牲。
===========================周文雍《絕筆詩》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
周文雍:1927年12月廣州起義時,曾任廣州蘇維埃勞動委員和工人赤衛隊總指揮。1928年春,他和愛人陳鐵軍同志不幸被捕犧牲。
這首詩是文雍同志寫在監獄的牆壁上的。 ===========================彭湃《起義歌》我們大家來起義,消滅惡勢力!如今大革命,反封建,分田地,堅決來斗爭,建設蘇維埃!工農來專政,實行共產制,人類慶大同,無產階級世界革命,最後成功!彭湃(1896-1929):廣東海豐人,中國早期農民運動的領導人之一。
1929年 8月在上海被捕,不久在龍華被害。 ===========================吉鴻昌《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吉鴻昌(1895-1934):河南扶溝人,共產黨員。
1933年任察綏民眾抗日同盟軍第二軍軍長。1934年 11月在天津被捕,英勇就義。
===========================劉伯堅《帶鐐行》帶鐐長街行,蹣跚復蹣跚,市人爭矚目,我心無愧怍。帶鐐長街行,鐐聲何鏗鏘,市人皆驚訝,我心自安詳。
帶鐐長街行,志氣愈軒昂,拼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1935年3月11日由大庾縣獄中帶腳鐐經大街移囚綏署候審室)劉伯堅(1895-1935年),四川省平昌人。
1920年赴歐,在比利時、巴黎勤工儉學,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1922年與周恩來、趙世炎等共同組建了旅歐共青團,隨即轉為共產黨員。
1923年,劉伯堅赴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大學學習,被推為中共旅莫支部書記。1926年他在蘇聯接待馮玉祥,並受其邀,回國參加了西北軍。
1927年,馮玉祥與共產黨分手,劉伯堅也被「禮送」到武漢。隨後,再度赴蘇,入伏龍芝軍事學院,與劉伯承等一同學習。
1931年,劉伯堅入江西中央蘇區,先後任軍委秘書長、紅軍黨校政治部主任。其間成功策反被蔣介石收編調到江西「剿共」的西北軍主力第二十六路軍,使該部17萬人在寧都暴動,並編為紅五軍團,劉伯堅任政治部主任的該部隊成為中央紅軍的主力之一。
紅軍主力長征,劉伯堅留下任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初,在與國民黨軍隊的戰斗中受傷被俘。
3月21日被敵人殺害。 ===========================方誌敏《詩一首》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著共產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願的啊!方誌敏(1900-1935):江西弋陽人。
1931年,在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楊靖宇《東北抗日聯合軍第一路軍歌》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乒乓的沖鋒殺敵繳械聲,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
正確的革命信條應遵守,官長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鐵般的軍紀風紀要服從,鍛煉成無敵的革命鐵軍。
親愛的同志們團結起,從敵人精銳的槍刀下,奪回來失去的我國土,解放亡國奴的牛馬生活!英勇的同志們前進呀!趕走日寇推翻「滿洲國」。這一次的民族革命戰爭,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運動。
高懸在我們的天空中,普照著勝利軍旗的紅光。沖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沖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楊靖宇(1905-1940):河南確山人,共產黨員。
1936年6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在蒙江與日寇作戰中壯烈犧牲。
===========================葉挺《囚歌》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水生!葉挺(1896-1946),字希夷,廣東惠陽人,共產黨員。1927年先後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
抗戰時任新四軍軍長。1946年4月8日自重慶飛返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
===========================許曉軒《吊許建業烈士》噩耗傳來入禁宮,悲傷切齒眾心同。文山大節垂青史,葉挺孤忠有古風。
十次苦刑猶罵賊,從容就義氣如虹。臨危慷慨高歌日,爭睹英雄萬巷空。
許曉軒:江蘇無錫人,共產黨員。1949年11月27日被國民黨殺害。
===========================趙一曼《濱江抒懷》誓志為國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一世忠貞興故國,滿腔熱血沃中華。
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1905-1936年),女,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字淑寧。
四川省宜賓縣人。著名的民族抗日英雄。
19。
7. 關於革命的詩詞
1. 《自題小像》近代・魯迅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2. 《無題》
近代・孫中山
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
尚余遺孽艱難甚,誰與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風悲戰馬,神州落日泣哀鴻。
幾時痛飲黃龍酒,橫攬江流一奠公。
3. 《七律》
近代・秋瑾
漫雲女子不英雄,萬里乘風獨向東!
詩思一帆海空闊,夢魂三島月玲瓏。
銅駝已陷悲回首,汗馬終慚未有功。
如許傷心家國恨,那堪客里度春風。
4. 《慣於長夜過春時》
近代・魯迅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5. 《自嘲自嘲自嘲自嘲》
近代・魯迅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5. 、「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中的闖王是 A、陳勝 B、吳廣 C、黃巢 D、李自成
、「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中的闖王是 A、陳勝 B、吳廣 C、黃巢 D、李自成
答案:D
12、元朝時,中國最大的港口是
A、上海港 B、泉州港 C、劉家港 D、天津港
答案:B
6. 誰有 人教版 九年級上的陳涉世家
陳涉世家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庸者笑而應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強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肯定是這個,因為我初三剛畢業!!
後面的那點人教版上都刪除勒
7. 天津陳勝在哪坐診
在鞍山西道天大北門對面的平房裡,到時一問就知道了。
8. 求一些初中文言文《陳涉世家》的重點題 中考題
《陳涉世家》中考試題集錦
一、(北京市2006年中考課標A卷)閱讀文言文選段,完成文後各小題。(共11分)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大楚興,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
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3.請用原文語句回答。(2分)
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4.選段劃線處細致描寫了戍卒們的反應,這些反應說明了什麼?(2分)
5.陳勝能夠從一個佣耕之人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導者,有什麼才能?請根據選段內容作出回答。(3分)
二、(江蘇省淮安市2006年中考試題)閱讀下文,完成文後各題。(16分)
陳涉世家(節選)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嗚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1.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度已失期 / 寧信度,無自信也 B.項燕為楚將,數有功 / 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
C.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 既克,公問其故 D.固以怪之矣 /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失期,法皆斬。
譯文:
②天下苦秦久矣;
譯文:
③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譯文:
3.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現陳勝的謀略的一項是(3分)( )
A.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B.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C.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D.(又間令吳廣)夜篝火,狐嗚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4.讀賈誼《過秦論》中的一段文字,結合上文內容,回答後面的問題。(4分)
(陳勝)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贏:提,背)糧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樣)從。山東(山東: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①這段文字與《陳涉世家》(節選)中陳勝怎樣的預見相一致?請你把陳勝的預見寫出來。(2分)
答:
②兩段文字寫的都是陳勝、吳廣起義,但在表現內容上各有側重,請分別說明。(2分)
答:
三、(甘肅省蘭州市2006年中考試題)閱讀選文,按要求答題。(11分)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從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扶蘇以數諫故 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B.陳勝、吳廣乃謀曰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C.項燕為楚將 賢能為之用
D.楚人憐之 二世殺之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發閭左謫戍漁陽 閭左:
(2)度已失期 度:
(3)會天大雨 會:
(4)宜多應者 宜:
3.陳勝、吳廣的起義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據本段內容,作簡要分析。(4分)
偶然性:
必然性:
四、(山東省臨沂市2006年非課改區試題)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題。
[甲]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籍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受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
(節選自《陳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①通謂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即恆楚將」。是時恆楚亡在澤中。梁曰:「恆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如籍,使受命召恆楚。」守曰:「諾。」須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授。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懾伏,莫敢起。……於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
(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注釋]①會稽守:會稽郡的郡守。②梁:項梁,是項羽的叔父。③籍:項籍。項籍字羽,所以又稱項羽。④睨:斜眼看。
1. 試解釋下列加點詞字的意思。(2分)
①吳廣素愛人 素:
②比至陳 比:
③使公即恆楚將 將:
④恆楚亡在澤中 亡:
2.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①廣故數言欲亡,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譯:
②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
譯:
3. 請用自己的話概括甲乙兩段文字的主要內容。(4分)
答:
4. 從甲乙兩文所敘的事件中,可看出陳涉和項梁各是怎樣的一個人?(4分)
答:
五、(浙江省紹興市2006年中考試題)閱讀選文,回答文後各題。(12分)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逋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日:「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日:「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予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元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
1.選出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組( )(3分)
A.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皆以美於徐公
B.項燕為楚將,數有功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C.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D.陳勝、吳廣乃謀曰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
2.選出翻譯時括弧里的內容無須補出的一句( )(3分)
A.九百人屯(於)大澤鄉。 B.上使(之)外將兵。
C.天下苦(於)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斬(之)。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3分)
等死,死國可乎?
翻譯:
4.陳勝、吳廣決定起義的直接原因是什麼?(用選文原句回答)(3分)
答:
一、1.(1)逃亡 (2)去、往 2.扶蘇因為屢次勸戒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 3.直接原因:(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4.答案要點:(1)士兵對陳勝的敬畏 (2)起義爆發前夕人心躁動、緊張而興奮〔3)陳勝善於斗爭和他的組織領導才幹 5.答案要點:(1)對當前形勢具有敏銳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細致;(3)有很強的組織領導才能。
二、1.C 2.①誤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殺頭。(意對即可) ②全國百姓苦於秦朝統治已經很久了。(意對即可) ③士兵們(或:士兵中)到處談論(晚上發生的事情),都指指點點地看著陳勝。(意對即可) 3.A 4.①號稱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統治,會得到很多人的響應。②《陳涉世家》中這段文字側重寫起義的原因和策劃(謀劃)的經過;《過秦論》中的這段文字側重寫起義的影響和起義引發的結果。(意對即可)
三、1.(3分)D 2.(4分) (1)指代平民 (2)估計、揣測 (3)適逢、恰巧遇到 (4)應當 3.(4分) 偶然性:因暴雨斷道而誤期限(2分) 必然性:秦朝統治法峻刑嚴,「天下苦秦久矣」。陳勝等誤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斬首,這迫使他們為求生,不得不轉戈反秦。(2分)(意思對即可)
四、1. ①素:向來 ②比:等到 ③將:統帥,率領 ④亡:逃亡(2分,每解釋對兩個得1分) 2. ①吳廣故意多次說要逃跑,使軍官惱怒,讓他們責辱他,(藉此)來激怒士卒。 ②我聽說先動手可以制服對方,後動手就被對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譯正確,無語病即可) 3. 甲文中記敘了陳勝、吳廣發動起義的過程。乙文寫項梁奪取郡守之位的兵變過程。(4分,各2分) 4. 陳勝是一個富有謀略,機智果敢,並有一定組織和領導才能的人。項梁是一個沉著老練(或老謀深算、陰險狡詐等)做事迅速果斷,善於隨機應變的人。(4分,各2分)
五、1.D 2.D 3.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行嗎? 4.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9. 陳勝吳廣為什麼要起義呢
陳勝吳廣起義在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不僅動搖了秦王朝的統治,還為後世的農民起義做了榜樣。先秦時期,雖然也有政權更迭,但幾乎都是貴族之間的戰爭。自此以後,每當王朝更迭之時,必然會伴隨農民起義,而且往往是沖鋒陷陣的主力軍。
但是不管哪一種,都說明陳勝吳廣起義是早有預謀的。陳勝並非普通百姓,他有姓有字,在當時而言應該是貴族階層,按照後期的發展,可以推測陳勝是陳國皇族後裔,楚國貴族。因此,陳勝吳廣的起義,並非農民毫無意識的起義,而是六國貴族有計劃的起事。
參考文獻:《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