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把天津人叫衛嘴子是因為「會吃」還是「會說」
天津人有個稱號叫做「天津衛嘴子」,不僅是因為天津人特別能說,而且特別會吃。來天津,想要見識真正的「天津衛嘴子」,那麼品嘗 美食 少不了的了。本篇就跟著我一起了解下天津有哪些好吃的吧。
天津三絕,必吃!
天津有三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包子、麻花、炸糕這三種小吃 歷史 悠久,是天津最為出名的。那麼,去哪兒才能吃到最正宗的味道呢?來聽我介紹一下。
包子
來天津,怎麼能不吃包子。天津包子的名堂可是多了去了,不僅是有名的狗不理,大街小巷還有很多物美價廉的老字型大小。皮韌餡足,口口滿足啊。豬肉、三鮮、鴨油……豐富種類的餡料,讓包子口味變得不同凡響!
天津包子
餐廳推薦
狗不理(水上北路旗艦店)
狗不理這響當當的名字,來天津的遊客怎麼也得來打次卡吧。不僅有招牌的包子,還供應正宗天津菜。此外,相聲表演也是一大看點。
狗不理包子
營業時間: 7:00-21:00
推薦菜:三鮮包、傳統豬肉包、蟹黃包
地址: 水上北路津龍公寓16號
陳傻子餐廳
包子是餐廳的一絕,同時還供應豐富的家常菜。菜量很大,可千萬別點多了。餐廳裝潢古色古香,氣氛熱鬧。吃著包子,聽天津當地人聊天,特別有生活氣息。
推薦菜:包子、八珍豆腐、干煸魷魚須、鴨油包、軟炸蝦仁
地址: 南豐路200號(近崇明路)
津門如意包子鋪(賓西路店)
老字型大小的包子專賣店,天天門庭若市。當地人來都買個兩三斤帶走,要買可得耐心等待了。店內還供應特色冷盤,就著冷盤吃包子,爽!
營業時間: 10:00-22:00
推薦:包子、三鮮包子、素什錦、醬頭肉、雞蛋餛飩
地址: 賓館西路39號(中國郵政對面)
麻花
天津麻花的名氣可是響當當的,「香、酥、脆、甜」一個都不能少,還有豐富口味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散裝的買了當零嘴,禮盒裝的買了送親友。
天津麻花
餐廳推薦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古文化街店)
天津麻花的第一號招牌,來天津買特產必到的一家店。各種大小禮盒、繽紛口味,直挑的人眼花繚亂。
桂發祥
地址: 古文化街宮南西街117號
營業時間: 08:30-18:30
推薦:麻花夾餡麻花、崩豆張、大麻花、玫瑰餅
炸糕
黃米和江米經過碾磨做成麵皮,內里是紅豆和紅糖熬成的豆餡,下鍋炸成金黃。外皮酥脆,內里綿軟,米香夾著豆香,甜糯又不膩口,堪稱絕品。
炸糕
餐廳推薦
耳朵眼(食品街店)
始創於1892年,味道正宗地道,總是門庭若市,是來天津必打卡的一家小吃店。
耳朵眼炸糕
地址: 南市食品街1區16號(近清和大街)
營業時間: 8:00-19:00
推薦:炸糕 、豆餡 、驢打滾、耳朵眼炸糕、茶湯
隆月齋張記炸糕
張記炸糕個大皮薄餡厚實,價格還實惠。不論熱的還是涼了,都一樣美味。
地址: 清真南大寺門口北側
營業時間: 06:00-11:00 周一至周日
推薦:炸糕、桂花醬 、玫瑰花蜜
十月炸糕(中山路店)
雖是小店,但特別有名。炸糕酥脆不油膩,內餡甜度剛好。小店早上排隊人多,下午好些。
地址: 中山路 美食 街
營業時間: 09:00-21:00 周一至周日
推薦:豆沙炸糕、炸糕、豆餡
天津獨有,鍋巴菜!
鍋巴菜,又稱為嘎巴菜,是天津獨有的地方傳統風味小吃,遊客來天津必定要嘗嘗這一美味。鍋巴菜是將綠豆煎餅切成細條,拌入特製的鹵汁中,再配以小料。鹵汁濃郁,口味獨特,是天津常見的早餐之一。
鍋巴菜
餐廳推薦
鑫順成鍋巴菜(勝利路店)
綠豆面做的鍋巴不軟不硬,鹵汁鹹淡適中。還有果頭、油餅、豆漿等品種可選。
地址: 勝利路隆新里底商
推薦菜:鍋巴菜、果頭、發面勃勃、油餅、豆漿
清真馬記富來飯庄
店內來吃早餐的很多,一碗嘎巴菜、一個牛肉燒餅,吃的人神清氣爽。還有很多地道天津菜,菜量頗大,量力而點。
地址: 鼓樓南街76-80、86號
午餐 11:00-15:00 周一至周日;晚餐 17:00-21:30 周一至周日;早餐 05:30-10:00
推薦:鍋巴菜、老豆腐、醋溜苜蓿、豆漿、老爆三
內有乾坤,驚喜!
天津有些小吃外表看起來普通,但內有乾坤。咬一口,驚喜滿滿!
卷圈
卷圈是將豆芽、香菜、香乾等料混合成餡,用豆皮將其包裹住,然後兩頭和介面處用麵糊封住,放入熱油中炸熟,口感豐富,香溢滿口。
餐廳推薦
榮真齋
人氣很旺的一個外賣小窗口,很多人來此買早餐。很多品種要趕早買,晚就沒有了。
地址: 西湖道南豐里16號樓底商(老城裡鈣奶湯圓東側底商)
營業時間: 10:00-19:00
推薦:雞絲卷、鴨絲卷、素卷圈、炒蝦醬、雞排
清真源素齋老味卷圈(佳園里店)
經營多年的一家早餐店,卷圈口味出彩。還有藕夾、茄子夾等豐富選擇,量大實惠。
地址: 佳園里社區商業街中心西路南區20號(佳園南里對面)
營業時間: 早餐 06:00-11:00 周一至周日
推薦:卷圈、熏雞蛋、藕夾、菱角湯、茄夾
蛤蟆吐蜜
蛤蟆吐蜜是天津回族的傳統小吃,也是天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蛤蟆吐蜜實際上就是豆餡燒餅,因燒餅邊上開口吐出豆餡的形象而被稱為蛤蟆吐蜜。
餐廳推薦
蛤蟆吐蜜
蛤蟆吐蜜
地址: 鼓樓南 美食 街6號(中央古典商亭、格格府旁)
營業時間: 09:30-17:00 周一至周日
推薦:蛤蟆吐蜜、傳統豆沙餡、巧克力蛤蟆吐蜜、干蹦兒、低糖蛤蟆吐蜜
肉龍
肉龍也稱為懶龍,是天津的特色麵食。肉龍是將面擀成餅,再抹上肉餡,捲起來後在鍋內蒸熟。一般搭配稀飯一起食用,味道更佳。
餐廳推薦
津味肉龍(和平店)
該店的肉龍擁有牛肉、豬肉等多種餡料,還有包子、粥湯和小菜等可選。店內招牌肉龍餡料厚實,趁熱吃最美味。
地址:貴陽路15號(南營門派出所對面)
營業時間: 07:00-20:30
推薦:豬肉肉龍、紅糖麻醬花捲、牛肉肉龍、素什錦、小米粥
小劉清真私房肉龍
非常火的一家肉龍店,總是排著長龍。口味頗具特色,很多人會來此尋找小時候的味道。
地址: 洪湖裡地鐵站D出口後身津門 美食 小吃街c06座
營業時間: 10:00-22:00
推薦:黑椒牛肉、三鮮肉龍、牛肉肉龍、魚香肉龍、醬香牛肉
看似普通,實則銷魂!
因為天津人對 美食 的極致追求,有些在其他城市也很常見的普通小吃,被天津人做到了銷魂的味道。
煎餅
天津人對煎餅的執著,可能是全國其他地區的人所不能體會的。從餅皮到夾餡,天津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標准。
天津煎餅果子
餐廳推薦
董記煎餅(西湖道店)
煎餅餅皮有紫米面、糯米面、小米麵、綠豆面、黑豆面等可選,煎餅筋道、有嚼頭。
地址: 西湖道8號樓底商(白堤路口)
營業時間: 5:00-21:30
推薦:紫米的、糯米的、黑米的、綠豆的、五穀的
南樓煎餅果子
這家店可算是天津獨樹一幟的一家了,晚上開始營業一直到早上,適合夜貓子來此吃夜宵。煎餅的味道也是正宗,外皮嫩、醬汁塗抹均勻。再來碗雲吞,來點兒鴨脖子,真是完美的一餐夜宵。
地址: 圍堤道與隆昌路交叉口東北角
營業時間: 20:00-次日06:00
推薦:煎餅果子、雙雞蛋果蓖兒、雲吞、鴨鎖骨、鴨脖子
陳秀雲煎餅果子
性價比超高的一家店,煎餅果子分量十足,小胃口的MM怕是一個人吃不完。
地址: 西康路與宜昌道交叉口
推薦菜:煎餅果子、綠豆面煎餅果子、餜箅兒的、單蛋單果、雙蛋雙果
燒餅
燒餅,大家當然都知道。但天津人將這一大眾化的麵食,做出了頗多的品種,芝麻燒餅、油酥燒餅、起酥燒餅、杜稱奇火燒等多種花樣擁有各具特色的美味。
餐廳推薦
至美齋(復興路店)
擁有近百年 歷史 的老字型大小,醬牛肉是店內招牌。來此的食客都會買醬牛肉夾燒餅,酥脆的燒餅包裹著筋道的牛肉,讓人流連忘返。
至美齋
地址: 復興路與芥園道交口先春園底商
營業時間: 10:00-20:30
推薦:牛肉燒餅、醬牛肉、熏雞蛋、羊湯、牛肚
杜稱奇小吃店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店鋪, 歷史 悠久。除了經典口味,還有些別家店買不到的味道,比如特別適合老人吃的黑米椰蓉。
地址: 西湖道南豐里小區12號樓底商
營業時間: 05:30-20:30
推薦:牛肉燒餅、蒸餅、麻醬燒餅、黑米椰絲燒餅、豆餡燒餅
正宗天津菜,講究!
天津菜用料廣泛、口味多變、注重調味和配色……其中老爆三、八珍豆腐、罾蹦鯉魚等是來天津必嘗的招牌菜。
餐廳推薦
津菜典藏(人民公園店)
津菜典藏是一家在繼承津菜經典的同時,又開發了不少創意菜式的 時尚 餐廳。
地址: 瓊州道103號人民公園南門對過(金逸影城樓下)
營業時間: 11:00-14:00,17:00-20:30
推薦菜:津味油條、罾蹦鯉魚、宮保鱈魚粒、老爆三、市井水爆肚
紅旗飯庄(河西店)
老天津都知道的飯店,據傳罾蹦鯉魚就是這家首創的。菜品口味正宗,量大實惠。
地址: 隆昌路68號
營業時間: 10:00-14:00 17:00-22:00
推薦菜:罾蹦鯉魚、清炒蝦仁、老爆三、獨麵筋、九轉大腸
大鐵勺酒樓(迎水道店)
性價比極高的家常菜館,出品頗有「家的味道」。餐館生意火爆,環境非常熱鬧。
地址: 迎水道138號物美生活廣場3樓(近梅苑路)
營業時間: 11:00~14:30 16:30~21:00
推薦菜:鐵勺鳳爪、八珍豆腐、宮保蝦球、鐵勺爆肚、宮保雞丁
桂園餐廳
餐廳隱藏在五大道的洋樓里,環境優雅。店內裝修樸素老舊,服務親切熱絡。菜品也是味美實惠。
地址: 成都道101-103號(近桂林路)
營業時間: 中午11:00-14:00 晚上17:00-21:00
推薦:黑蒜子牛肉粒、八珍豆腐、菊花茄子、香酥雞、芥末黃瓜
吃了不夠,還要帶!
來天津,照例是要買點特產回去的。不僅可以照顧還沒吃夠的胃,也可以作為伴手禮送親友。種類豐富的糕點就是首選了,各種酥啊、餅啊……只怕是要挑花了眼。
餐廳推薦
桂順齋(和平路總店)
桂順齋是一家專做傳統清真糕點的門店,在天津當地人口中口碑甚好。糕點選料地道,製作精良,口味正宗。包裝還精美得體,非常適合送人。
桂順齋
地址: 和平路101號(福安大街口)
營業時間: 8:30-20:30
推薦菜:白皮兒點心、薩其馬、八件兒、綠豆糕、馬蹄酥
欣樂糕點店(食品街店)
經營多年的國營老店,穿著白大褂的服務員特別有古舊味道。店內糕點種類頗多,中秋節還有月餅供應。
地址: 榮業大街32號增1號新世界花園底商(永安醫院對面)
營業時間: 9:00~19:00
推薦:月餅、馬蹄酥、奶皮酥、薩其馬、核桃酥
Ⅱ 天津人喜歡吃
一、天津人只要好吃的都愛吃,天津本來沒有自己菜系,也是融合魯菜等菜系的特點。所以天津人愛吃的菜很多也很雜。
二、辣,我周圍的天津人愛吃辣的菜,川菜(魚香雞絲、宮保雞丁、水煮魚、水煮肉、毛血旺、重慶火鍋,麻辣燙),湘菜(麻辣香鍋),天津人都很愛吃。魚香雞絲、宮保雞丁你可以去超市買調料(袋裝的),回家切好菜,一下鍋就好了。
三、火鍋,天津人對火鍋是情有獨鍾的,火鍋店在天津是很有市場的。
四、面,過橋米線、板面,這些簡單的面條,天津人也愛吃,還有天津炸醬面。天津人愛吃的餑餑熬小魚、鍋貼、包子,這些麵食也行。
五、早點,鍋巴菜、老豆腐、果子、煎餅果子、餛飩,天津人早上的最愛。
六、天津本地菜,我還真不太知道有什麼名菜。
七、其實你買點螃蟹、皮皮蝦,男友准愛吃~~~
八、魚,天津人也愛吃魚:水煮魚、清蒸蘆魚、干燒瓶子魚、烤魚都不錯。
Ⅲ 提到天津,你會想到什麼為什麼
說到天津,絕大部分人都會想到吃的。中國人會想到狗不理包子、麻花,日本人會想到天津飯、天津甘栗,台灣人會想到天津手抓餅、天津糖炒栗子。提起天津,天津人經常被外地朋友戲稱為「衛嘴子」,這不僅指天津人好吃會吃精於鑒賞美食,也指天津人具有濃厚的文藝情結。今天的文章就帶你一同走近天津衛,看看衛嘴子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Ⅳ 你覺得天津算全國最會吃的城市嗎為什麼
我認為天津不算是全國最會吃的城市,因為雖然天津對於吃有的屬於他們的理解,而且也是有他們的特色,但是其他的城市也依舊有著屬於他們特色,他們的理解,比如說西安。在我看來西安的特色美食完全不說,天津有麻辣過癮的胡辣湯,有香甜軟糯的甑糕,有暖胃實在的水盆羊肉等等,所以只能夠說天津是一個比較會吃的城市,但不能夠說天津是全國最會吃的城市。
Ⅳ 天津人吃早點,為什麼愛吃「面裹面」類的東西
天津的早餐,聞名全國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天津的早餐很大一部分都是,面裹面。
Ⅵ 天津人是最講究吃的嗎
當然是,有句話不是說穿在上海,玩在北京,吃在天津嘛,就是這個道理
Ⅶ 天津人的飲食文化和習慣
天津人飲食文化:
津地飲食豐富,民眾愛吃會吃,尤喜食海鮮,素有「當當吃海貨,不算不會過」之俗語。民諺「天津衛三宗寶,銀魚、紫蟹、大紅襖」中之銀魚、紫蟹皆為天津特有的名貴海鮮食品。
民間小吃風味獨特,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桂發祥大麻花不僅是舊時朝廷指定的御膳,而且也是享譽世界的美食佳品。特色早點有煎餅果子、鍋巴菜、老豆腐、果子、燙面炸糕、卷圈、荷包蛋、糖果子、果篦兒。
天津人民俗習慣:
天津是諸多曲藝形式發源、興盛和發展的地方。其中,天津時調、天津快板、京東大鼓、京韻大鼓、鐵片大鼓、快板書等曲藝形式是在天津形成;而京劇、河北梆子、相聲、評劇、評書、單弦、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是在天津興盛和發展的。相聲和京劇更是天津曲藝的重要代表。
(7)為什麼說天津人講吃會吃擴展閱讀
名人故居
天津是我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依河而帶海,為京畿門戶,會南北舟車,因此集八方商賈,得風氣之先,逐漸從一個小小的軍事據點逐漸演變成一個有千萬人口的大城市。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在以後的40多年的時間里,先後設置了英、法、美、德、日、俄、意、奧、比九國租界,租界的面積是天津老城的八倍,這在全國十幾個設有租界的城市裡,甚至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
Ⅷ 天津的飲食文化特點 天津人喜歡吃什麼
內容簡介:介紹天津飲食文化、飲食習俗特點和天津飲食文化歷史發展情況。 基本情況概述 天津位於渤海西岸,北京的東南方,是我國三個直轄市之一。天津居水陸交通要沖,是北京的門戶,也是華北地區經濟、貿易的中心,工商業發達。
天津人的飲食習俗的形成同它所處的環境有密切的關系。歷史上的天津,因為河多、灣多,加上湖、淀、塘等,水域寬闊,距海又近,故水產極為豐富,品種也多。河魚、海魚、蝦、蟹、蚌類,應有盡有。天津人喜食海鮮、河鮮,就是由這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養成的。天津人有兩句俗語:「當當吃海貨,不算不會過。」又說:「吃魚吃蝦,天津為家。」道出了天津人對海鮮、河鮮的特殊愛好。
天津四郊,尤其是西南郊有大片稻地、葦地、窪地和淺塘,滋生著大量的青蛙、蟹、蝗蟲,也是野鴨、大雁、天鵝、鵪鶉、鐵雀(比麻雀大)等飛禽棲息之地。這些都是天津人過去引以自豪的副食資源。天津的炸螞蚱(蝗)、炸鐵雀兒,遠近聞名。隨著市區的擴展,海河的整修,這些資源已日益枯竭,但人們對這些野味,仍難以忘懷。
天津飲食文化的形成也受著歷史傳承、居民變化、文化交流的深刻影響。金代貞佑元年(1213年),始被命名為直沽寨,開始形成市鎮。隨著海運、漕運的發展,其地位日趨重要,明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改名為天津。至清代中葉,天津已成為漕運、鹽務並重的商業繁榮的大都會。從飲食風俗上看,有濃郁的本地特色,同時因為商人的來往,晉、魯、豫、及蘇杭的飲食,都對天津人的飲食有一定的影響。鴉片戰爭後,天津被辟力通商口岸,帝國主義勢力侵入天津。辛亥革命以後,天津又成了封建軍閥和下台官僚的麇集地。故而西洋飲食,宮廷、官府菜餚,閩、粵、江浙菜在天津都有一定的市場。
擅長河、海兩鮮及野禽的烹制是天津烹飪技藝的固有特色。技法上尤講究扒、軟熘、清炒和清蒸。舊時天津著名的餐館有所謂八大成(義和成、福聚成、義升成、聚升成、聚源成、銘利成、聚和成、聚慶成),專營高檔宴席,代表菜有掙蹦鯉魚、熘黃魚扇、炒青蝦仁、煎烹大蝦、酸沙紫蟹、金錢雀脯、麻栗野鴨等。 「八大成」等是專為達官貴人、富商豪門服務的,與平民無干。比較普通的是二葷館子,包辦一般酒席,接待散座。菜餚有相當的水平,像軟硬飛禽(炸鐵雀軟脯和頭、腿、腔處的硬肉)、瑪瑙野鴨(將野鴨斬塊油炸後,加輔料勾芡而成,因鴨肉色似瑪瑙而得名)、官燒比目(凈比目魚切條滾蛋粉、過溫油、勾芡而成)、參唇腸(取三者同燒)等都極富天津地方特色。「四扒」(扒肉條、扒牛肉、扒雞腿、扒麵筋,若是「八扒」,再加扒海參、扒四絲、扒鴨條、扒魚扇)也是二葷館中的拿手菜。天津還有一種酒席處,專營上門操辦婚喪酒席,一兩桌的小規模宴席,還可派人送菜上門。其菜餚製作水平與二葷館相當,通常整桌以五碗四盤為主。普通的麵食館是市民進出的飲食店,主營水餃、鍋貼、包子等餡食,以及簡易炒菜。近幾十年,上述飲食行業的格局已有根本的轉變,市民在飲食消費上差距不大。
天津附近盛產水果,市場上常見的有鴨梨、白梨、波梨、面犁、柿子、棗、蘋果、沙果、紅果、西瓜、甜瓜、菜瓜、羊角脆、桑椹、葡萄等。外地運進的水果也很多。市民多喜食之,也以水果作為饋贈的禮品。 漢族飲食文化 日常飲食 天津一般市民階層,都是一日三餐。早餐比較簡單,稱為「早點」。或自家製作,或到街頭購買,或買一部分自家做一部分。午餐、晚餐則比較講究,各種副食的製作,也多在這兩餐。 早點 天津人早晨喜食稀飯(粥),一般多自家熬制。秋、冬、春三季,用小米或大米熬粥;夏天則多在大米中加綠豆。外購的早點有豆漿、餛飩、豆腐腦、麵茶、素丸子湯、「鍋巴菜」、餜子(油餅)、煎餅餜子、燒餅、包子、鍋貼、烏豆(爛蠶豆),甜點有湯圓、茶湯、八寶粥、小豆粥、切糕、盆糕、粽子,還有各式麻花、各式小餡蒸食、麻醬燒餅、棗餅、炸糕、素卷圈……其中,鍋巴菜、煎餅餜子是天津特有的。餜子、燒餅品種之多,也是值得稱道的。 午、晚餐 日常食用的麵食有饅頭、花捲、油鹽卷、包子、蒸餅(內夾糖、豆沙或紅果醬)、棗卷、絲糕(可摻進玉米面)、玉米面窩頭,死面餅、發面餅、燙面餅、肉餅、蔥花餅、韭菜餅、糖餅、金裹銀餅(即白面裹玉米面)、面條、餃子、餛飩等。米的吃法一般是吃米飯或粥,多吃機米(即秈米)。小站稻米量少,過節才能吃到。天津除用稻米煮粥外,還用小米或玉米面熬粥,用玉米子熬成的粥,又稱棒子粥。天津還有一種傳統的普通飯食叫「一鍋熟」。舊時家庭多使用柴灶,主副食用鍋一次做熟,故得名「一鍋熟」。例如:在鍋底熬魚、蒸蛋、蒸肉羹、煮土豆、山葯、芋頭、胡蘿卜等,在鍋幫上貼玉米面餑餑,蒸饅頭或飯。品種可多可少。熟後,往往可以擺滿一大桌,各味紛呈,五色俱全,營養全面豐富。 常食的副食品 主要有肉、魚、蝦、蚌,各類蔬菜及豆腐麵筋等。
豬肉的一般吃法是紅燒和白煮,牛羊肉大多是清燉,有時也加進土豆、山葯或大白菜,牛豐肉還可以加進胡蘿卜、蔥頭之類。肉類清炒多切成肉絲、肉片。魚類的吃法很多。小魚常炸、燴,或做成酥魚;鰣魚、鱠魚、黃花魚、 銅鑼魚等,一般是紅燒或清蒸;有時也用蝦干、鍋巴魚、金針魚做面湯。常吃的蝦有對蝦、港蝦、晃蝦、青蝦、白米蝦、琵琶蝦等,吃法除烹炸外,還用於包餃子、做撈面打鹵、燴豆腐、做蝦圓等。蚌類有麻蛤、青蛤、扇貝、蜆子等,一般的吃法是氽後蘸姜、蒜、醋吃,或與雞蛋一起炒食。螃蟹、海蟹、淡水蟹皆有。吃法或蒸或煮,蘸醋和姜未食用;也有剝蟹肉,做餡或配菜炒食的。 蔬菜中,大白菜是天津人過冬的當家菜(即主要蔬菜)。其他如小白菜、土豆、苤藍、萵筍、豆角、茄子、冬瓜、南瓜、倭瓜、黃爪、蔥頭、圓白菜、芹菜、菠菜、雪裡蕻(天津叫石榴紅、春不足)、茴香、芫荽、菜花、胡蘿卜、旱蘿卜、白蘿卜、青蘿卜、芥菜、蔓青、荷蘭豆、蛇豆、蠶豆、辣椒、芋頭、洋姜、豆芽、香椿、蒜苗、姜、蔥、蒜等,隨季而食。家庭也盛行腌菜,常腌的有疙瘩頭、芥菜、蘿卜、白菜等。也暴腌五花菜(胡蘿卜、青蘿卜、芹菜、白菜等切成丁,加鹽和花椒腌制,幾天後即可食用,吃時可加香油少許)。過去有一副對聯,說的就是腌五花菜:「腌出青黃白綠,嚼出宮商徵羽。」上一句寫顏色,下一句寫聲音。辣疙瘩菜是在腌好煮軟的芥菜中加進旱蘿卜絲,吃時加醋、油,一軟一硬,十分可口。糧食菜也是天津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菜品。如豆腐、香乾、麵筋、豆腐泡、素丸子、素雜燴、粉皮、豆腐絲等,可直接食用,也可與其他菜相配,做餃子餡,或做面鹵用。
從飲食的季節變化看,春夏多食魚蝦,入秋吃蟹和螞蚱;入冬以後,天津人則喜吃什錦火鍋。天津不少人家自備火鍋,吃火鍋常用的原料有燒肉、大腸、滑魚片、蝦仁、鐵雀、麵筋、炸山葯、筍片、口蘑、海參、雞塊、雞雜、粉絲、蔬菜葉子等。 小吃 除了上文提到的早點外,天津市面上還有不少小吃,在市民們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如今老字型大小除狗不理包子鋪和祥德齋等少數尚存外,大多數已不復存在。但近百年來,天津的小吃發展迅速,食品也較那時更為豐富。下面略舉一些例子,如:楊村糕乾、熟梨糕、栗子糕、豌豆糕、喇嘛糕、蜂糕、卷圈、糯米甜食、螞蚱、糖堆(糖葫蘆)、驢打滾(豆面糕)、豆豉糕、炸三角、炸臭豆腐、爆玉米花、崩豆脆蘿卜、梨糕糖、棉花糖等。 回族飲食文化 天津回民,在日常飲食方面同漢民區別不大。不過,除禁食豬肉外,飲食上也還有一些禁食之品。在諸水產中,無鰓無鰭者不食,像魚而不叫魚者不食,叫魚不像魚者(如鱉、鱔、墨斗魚等)不食,無鱗者(如泥鰍、鯰魚等)不食,橫行的(如蟹)不食。
天津回民過古爾邦節和開齋節,飲食習俗與北京等地相同。喜、壽、嫁、娶,上午吃面條,下午吃米飯、花捲、饅頭之類。宴席規格主要有五碗四盤和八大碗。回民的八大碗中,有紅湯肉(牛)、白湯肉(羊)、氽丸子(羊)、滑魚片、拆燴雞、燴蝦仁、獨麵筋、紅燒鯉魚等。其中紅燒鯉魚用魚盤盛,因而實際上是七碗一盤。回民逢喪事,一般要宰羊(現時則購買羊肉),舊時條件好的,還要宰牛和駱駝。人死後的第五天,所宰之羊由出嫁的女兒出錢購買;第七天後宰殺之羊,要按份分贈親友鄰居,同時也送「油香」(回族民族食品,油炸面餅,製法似炸油餅,但餅面不劃破)。中國吃網溫馨提示: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聲明:此文章【】以及中國吃網餐飲網路所有刊載菜譜製作方法、文章、知識、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請自行核實,由此所產生的風險均由您個人承擔。中國吃網「餐飲網路」致力打造成為提供最優秀實用美食、菜譜食譜做法,專業健康養生知識、生活竅門、食材介紹的專業生活服務平台。
Ⅸ 為什麼說天津人都是」衛嘴子「
因為天津人能說會道,不僅愛說話,而且還會說話,素有“能把死人說活了”之稱,所以天津人才會被稱為“衛嘴子”。天津人一天到晚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是由於天津屬於港口城市,來往商人很多,那麼做生意就要用語言溝通,這就使得天津人越來越會說話。再加上天津戲曲快板的流行,因此天津人就給人們留下了愛說且會說的印象。
天津人愛說話,用詼諧幽默的獨特方言,為生活增添了樂趣。能說會道,嘴皮子功夫甚是厲害,“衛嘴子”也就成為了天津人的標簽。
Ⅹ 天津人喜歡吃嗎
歷史上就屬天津人講究吃。在天津可以吃遍全國各地的名吃。有京油子衛嘴子只說。(衛是指天津人。天津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