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有哪些橋可以升降
擴展閱讀
福州東大路1號是哪裡 2025-07-04 07:30:00
佛山離廣州多少公里數 2025-07-04 07:27:08

天津有哪些橋可以升降

發布時間: 2023-02-09 07:14:59

1. 塘沽海門大橋升降橋時間

截止2018年,《海門大橋、海河開啟橋早高峰前開啟優化方案》,4月17日—8月23日期間,濱海新區塘沽海門大橋、海河開啟橋每日提橋由下午調整至每日清晨,有過橋需要的市民留意。

據了解,海門大橋提橋時間由每天下午13:30調整為清晨5:15,原則上不超過1.5小時,海河開啟橋由每天下午13:15調整為清晨5:00,原則上不超過1.5小時。

目前,濱海新區核心區海河兩岸交通,除開啟橋和海門大橋外,還有中央大道海河隧道、海河大橋可以通行。請市民留意避開提橋時間,或選擇隧道通過海河,以免影響大家的出行計劃。

(1)天津有哪些橋可以升降擴展閱讀

本橋閉合時凈高7m,開啟時提升行程24米,橋下凈高31m,可通過5000t海輪,是目前國內跨徑最大的升降式公路開啟橋。

鋼桁梁採用三角形桁架,桁高8m,桁架中心距15.2m。北岸第一孔48m鋼桁梁採用膺架法架設,其餘均採用全伸臂法架設。

提升鋼塔樓設置在兩端甲型鋼桁樑上,開啟孔提升機械設備由提昇平衡機構和輔助機械三部分組成。活動部分由兩台提升機操縱升降。

每台提升機有兩個捲筒,兩捲筒間為機械軸同步。開啟橋的操縱台設在北部塔樓頂機房內,兩塔樓各設一台簡易電梯。

2. 天津海門大橋介紹

天津海門大橋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街,於1985年11月建成通車,是我國目前開啟跨度最大、提升高度最高的直升式鋼結構跨河橋。橋總長550.1m,主橋分跨為2×48+64+2×48(m),採用簡支下承式栓焊鋼桁梁。在活動孔兩側建有45米高的提升鋼塔架,作為開啟通航道。大橋開啟時,凈寬60米,凈空高31米,可通過5000t海輪。北岸第一孔48m鋼桁梁採用膺架法架設,其餘均採用全伸臂法架設。海門大橋是由鐵道部大橋工程局設計,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和交通部和一航務工程局施工。1985年11月13日,中國最大的開啟式公路橋——海門大橋在天津建成通車。
構造介紹
海門大橋竣工於1985年,總長903.74米,由正橋、引橋、引道等3部分組成,是中國目前開啟跨度最大、提升高度最高的直升式公路橋。
海門大橋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街,是跨越海河河口的一座升降式開啟橋,橋總長550.1m,主橋分跨為2×48+64+2×48(m),採用簡支下承式栓焊鋼桁梁,橋寬2×2+14(m)。中間64m為活動孔,提升高度24m,主橋#1~#4墩均採用φ1.2m開口鋼管樁基礎,其餘採用φ55cm鋼筋混凝土管樁基礎。活動孔採用兩套提升機提升,通過平衡電機的電軸作用實現同步運轉。本橋閉合時凈高7m,開啟時橋下凈高31m,可通過5000t海輪,是目前國內跨徑最大的升降式公路開啟橋。鋼桁梁採用在角形桁架,桁高8m,桁架中心距15.2m。北岸第一孔48m鋼桁梁採用膺架法架設,其餘均採用全伸臂法架設。鐵道部大橋工程局設計,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和交通部和一航務工程局施工。
早在明代,這里作為「海門」,就成為天津八景之一。如今,巨橋飛起,橋上車水馬龍,橋下碧水泛舟,魚貫而行,遠處千帆競發,恰似繁星點點。特別是入夜,無數彩燈齊放,水中彩影婆娑,大橋宛如一條巨大的彩龍在飛舞,使人心馳神往,甚是愜意。
大橋特點
中國第一座最大的垂直提升式鋼結構跨河大橋
天津海門大橋位於渤海西岸海河入海口的上游,由塘沽街岸跨越海河,至南岸大沽街道上岸,此橋適用於兩岸建築群已形成,通航高船的頻率較低的情況。
大橋總長550.1m,主橋分跨為2×48642×48(m),採用簡支下承式栓焊鋼桁梁,橋寬2×214(m),中間64m為活動孔,提升高度24m,主橋#1~#4墩均採用φ1.2m開口鋼管樁基礎,其餘採用φ55cm鋼筋混凝土管樁基礎。
海門大橋是一座垂直升降式開啟橋,活動孔採用兩套提升機提升,通過平衡電機的電軸作用實現同步運轉。
本橋閉合時凈高7m,開啟時提升行程24米,橋下凈高31m,可通過5000t海輪,是目前國內跨徑最大的升降式公路開啟橋。
鋼桁梁採用三角形桁架,桁高8m,桁架中心距15.2m。北岸第一孔48m鋼桁梁採用膺架法架設,其餘均採用全伸臂法架設。
提升鋼塔樓設置在兩端甲型鋼桁樑上,開啟孔提升機械設備由提昇平衡機構和輔助機械三部分組成。活動部分由兩台提升機操縱升降。每台提升機有兩個捲筒,兩捲筒間為機械軸同步。開啟橋的操縱台設在北部塔樓頂機房內,兩塔樓各設一台簡易電梯。
大橋於1985年11月建成。該橋榮獲1987年度鐵道部科學進步一等獎,1988年度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收費問題
隨著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作為濱海新區中心的海河兩岸的交通問題已經嚴峻的擺在人們的面前!海河兩岸的貫通是新區人民和來新區發展建設的來賓極其渴望的急需誠待解決的問題!目前,海門大橋的收費問題無形的制約著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給新區人民的生活和來賓帶來很大的不便!作為天津的一個市民,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我們為之喜悅和自豪!為此,為了更好的給新區人民和來新區開發建設來賓的出行帶來更大的方便!我們建議:1.海門大橋應該停止收費!使兩岸交通貫通便捷!2.應該馬上著手在海門大橋和海河大橋之間修建2-3座大橋.同時也是為了使外省市來的朋友和更好的開發海河南岸的響螺灣中心商務區及南岸的開發建設!
海門大橋、海河大橋收費問題是近年來大家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當初收費主要是解決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有很多歷史原因,這里就不說了。關於如何取消收費的問題,據說濱海委在牽頭解決,計劃08年內取消濱海新區核心區范圍內所有收費橋,包括海門大橋、海河大橋、彩虹大橋。海門大橋已於2009年元旦開始正式停止收費免費通行。
海門大橋和海河大橋之間規劃了不少橋和隧道。目前海河開啟橋已竣工通車,中央大道海河隧道於2015年1月23日試通車,安陽橋正在建設中。
大橋現狀
超載車長年違法通過天津海門大橋成「危橋」
人民網·天津視窗6月26日電:昨天凌晨,連接海河兩岸的重要交通橋梁海門大橋,橋身和引橋多處發生梁板斷裂,這座已使用23年、曾是中國最大開啟式的公路橋變成「危橋」。濱海新區交管部門通過本報提醒機動車駕駛員,在海門大橋搶修期間,來往海河兩岸的車輛最好選擇繞行海河大橋,以免耽誤出行時間。
交通壓力
在海門大橋看到,主橋北側和主橋南側引橋處分別豎立了多塊「橋梁板斷裂,車輛請慢行」的交通警示標志,西半幅道路已經禁行,一些施工人員正在西半幅道路上對斷裂的橋梁板進行搶修。
塘沽街一駕駛員介紹,他駕車由塘沽街河北路准備跨過海門大橋到海河對岸的鹽場醫院,在距離大橋百米處就開始堵車,交警在現場疏導交通。「我用了幾十分鍾才過橋。從河北路到海門大橋收費站外雙向排滿了車,至少壓車一二公里。」
交警支隊了解到,昨天交通早高峰,交管部門增派多名警力在大橋周邊區域道路進行疏導車輛,採取對大貨車提前分流,限制其從海門大橋通過;小型車在橋上施工區域實行半幅道路雙向分別放行等措施,保證過往車輛的通行安全和道路暢通。10時左右,隨著車流量的下降,海門大橋以及周邊道路交通秩序恢復正常。
存在問題
經常由此橋過海河的駕駛員馬濤告訴筆者,他常常看到許多裝著滿滿貨物的大型貨車從橋上經過,晚上最多。「每當超載的大貨車從旁邊經過,都能感覺到大橋在顫動,有時甚至能聽到鋼板嘎吱嘎吱的聲響,大橋的橋梁板肯定就是被這些超載大貨車長期碾軋才會斷裂的。」一些被訪市民也都表示,盡管塘沽街的河北路、上海道等主要道路都不允許超過規定噸數以上的車輛行駛,但每到凌晨時分還是能看到有很多超載的車輛毫無顧忌地駛上海門大橋。
海門大橋的管理單位——中翔(天津)海門大橋有限公司的工程師李山接受采訪時曾介紹:「這些年通過海門大橋的車輛越來越多,每到22時以後還總會有很多載重百噸的大貨車從橋上通過,因長年超負荷運行,橋梁等級下降。」
如何「減負」
據了解,中翔(天津)海門大橋有限公司有關人員發現橋體隱患後,立即調派多名施工人員對大橋緊急搶修,因對大橋西半幅道路斷交施工,加上當時正值交通早高峰,所以造成該橋道路一度排車嚴重。而1985年通車的海門大橋因長年超負荷運行,出現險情已不是第一次。今年4月,中翔(天津)海門大橋有限公司發現海門大橋主橋南48米處的混凝土車道板出現了直徑1.5米的圓形坍塌坑洞。經鑒定後,該公司在4月28日到5月4日對該處隱患實施緊急搶修。
中翔(天津)海門大橋有限公司工程師李山表示,由於海門大橋是提拉跨海河橋,所以相關部門和該公司非常重視對大橋的維護,除了專門制定《海門大橋開啟和維修規范》外,還在每日由專業人員對大橋進行日常巡查,定期查找大橋的病害,並及時消除安全隱患。超載大貨車碾軋破壞導致橋體破損的速度快到讓人難以置信。大橋接連出現隱患,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在采訪中幾乎所有的被訪者都表示,希望相關方面嚴查超載、重載車輛,給海門大橋減負,這樣才能預防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3. 天津市有哪些橋梁

中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曾經說過:「幾乎全國的開合橋都集中在天津,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種『特產』」。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是個多河道的城市。
萬國橋1926年建成(現解放橋)

天津河多、水多,橋梁也多。

天津早期的橋梁,大都是跨越小河和溝渠的小木橋或小石橋。

在天津,海河、南運河、子牙河、北運河等,流經市區的一些較大河流,早期都是依靠渡船,連接兩岸交通。

隨著漕運和鹽業的發展,天津日益繁榮。從清康熙末年到同治末年,在一些重要交通河口開始修建浮橋。

天津最早的浮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年。地點在現今的紅橋區西沽。當時,有這樣的記載——「制巨艦,貫以鐵索,排列水面為浮橋。從此行旅往來如履平地。」

歷史上,「浮梁馳渡」曾經是天津的八景之一。

天津城歷史上著名的浮橋有:鹽關浮橋、院門口浮橋、北大關浮橋、大紅橋浮橋、大夥巷浮橋等。

「地當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車。」到了清朝末年,天津已經成為中國北方繁忙的商貿中心。隨著城市的發展,浮橋已經不能滿足交通的需要,於是改建正式橋梁。清代光緒13年即1887年,天津的第一座鋼結構大橋建成。為了滿足河道通航的要求,這座橋的橋面高,縱向坡度陡,橋面高懸在空中,好象長虹凌空飛架,所以又有「虹橋」之稱。1924年,虹橋被洪水沖毀。為了通行,臨時在這里建了一座浮橋,叫做大紅浮橋。1933年開始在這里籌建新的大紅橋,四年以後大紅橋竣工。工程費用共計26萬元,資金由天津海關附加稅中提取。

清光緒十四年,即1888年,天津第一座懸臂式開啟橋在直隸總督行館前的南運河上建成,取名金華橋。它替代了原來院門口的浮橋,老百姓俗稱這座橋為老鐵橋。

1917年,南運河改造時,又將其移建於北門外的北浮橋處,仍然稱為金華橋,這座橋也是我國最早的開啟式鋼橋。

1902年,在老龍頭火車站前修建了平移式的老龍頭開啟橋,它替代了原來的老龍頭浮橋。1926年,在老龍頭橋的旁邊又新建了一座懸臂式開啟橋。因為鋼橋當時處在各國租界地之內,所以被稱為萬國橋。以後,這座橋又先後被改稱為中正橋和解放橋。這座橋在籌建時,曾經有17家承包商投標,設計方案達31種,是當時中國開啟橋中工程最大的。花費白銀125萬兩,也是海河上造價最高的一座橋梁。

20世紀60年代中期,有關部門曾對這座橋進行開啟試驗,結果運轉良好。專家證實,天津的解放橋也是全中國舊鋼橋中唯一還能開啟的橋。

1903年建成的金剛橋,老百姓俗稱新鐵橋。由於橋面較窄,1924年在旁邊又另建一座新橋,新橋仍沿用金鋼橋的名稱,由美國施特勞斯公司設計並供應材料,中國大昌公司負責安裝。新建的金鋼橋是立轉開啟,形式很像古代護城河上的吊橋。值得一提的是,這座橋在當時還安裝了抗地震的設施。

20世紀初期,天津市的橋梁建設進入由浮橋、木橋改建為鋼橋的歷史性跨越。

1906年,由13條木船組成的東浮橋也改建成鋼橋,或許是因為鋼橋結實,固若金湯,因此取名「金湯橋」。它中孔作水平旋轉,成為啟閉式橋梁中的一個新品種。這座橋是由天津與奧地利、義大利租界領事署及電車公司合資修建的。

1949年,1月14日,解放天津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分東西兩路在橋上會師,金湯橋又成為天津長夜破曉的象徵。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近年來,天津市的橋梁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如果把天津海河以及流經天津的南、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上的橋梁數加在一起,總共有一百多座,這在全國大城市中是屈指可數的。一座座彩虹般的橋梁,構成了天津獨特的景觀。

1985年建成的海門大橋,是我國第一座最大的垂直提升式鋼結構跨河大橋。橋的總長度為903米,中孔跨度64米,為活動孔。在活動孔兩側建有45米高的提升鋼塔架,作為開啟通航道。大橋開啟時,凈寬60米、凈空高31米,比武漢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大橋都要高。

建成於1987年12月的永和大橋,是一座採用先進建橋技術修建的大型公路橋。它結構新穎,為鋼索斜拉懸掛的橋梁結構形式,因此也叫斜張橋。永和大橋全長510米,中孔主跨徑為260米,橋面寬14.5米,兩岸的門式塔柱高55.5米,共有44對鋼質纜索。

1988年,在日本舉行的「世界橋梁博覽會」上證實,在同類型的橋梁中,永和大橋的主跨度在亞洲是最大的。

在繁華的市區,在廣袤的原野,一座座現代化的橋梁巍峨起伏,強烈地表現出天津國際化大都市的英姿。

回眸歷史、展望未來,我們相信:在未來的歲月里,橋與天津的水、天津的路;橋與天津人、與天津的經濟、天津的文化交織在一起,將演繹出更加雄壯的篇章。

1917年,南運河改造時,又將其移建於北門外的北浮橋處,仍然稱為金華橋,這座橋也是我國最早的開啟式鋼橋。

1902年,在老龍頭火車站前修建了平移式的老龍頭開啟橋,它替代了原來的老龍頭浮橋。1926年,在老龍頭橋的旁邊又新建了一座懸臂式開啟橋。因為鋼橋當時處在各國租界地之內,所以被稱為萬國橋。以後,這座橋又先後被改稱為中正橋和解放橋。

這座橋在籌建時,曾經有17家承包商投標,設計方案達31種,是當時中國開啟橋中工程最大的。花費白銀125萬兩,也是海河上造價最高的一座橋梁。

20世紀60年代中期,有關部門曾對這座橋進行開啟試驗,結果運轉良好。專家證實,天津的解放橋也是全中國舊鋼橋中唯一還能開啟的橋。

1903年建成的金剛橋,老百姓俗稱新鐵橋。由於橋面較窄,1924年在旁邊又另建一座新橋,新橋仍沿用金鋼橋的名稱,由美國施特勞斯公司設計並供應材料,中國大昌公司負責安裝。

新建的金鋼橋是立轉開啟,形式很像古代護城河上的吊橋。值得一提的是,這座橋在當時還安裝了抗地震的設施。

20世紀初期,天津市的橋梁建設進入由浮橋、木橋改建為鋼橋的歷史性跨越。

1906年,由13條木船組成的東浮橋也改建成鋼橋,或許是因為鋼橋結實,固若金湯,因此取名「金湯橋」。它中孔作水平旋轉,成為啟閉式橋梁中的一個新品種。這座橋是由天津與奧地利、義大利租界領事署及電車公司合資修建的。

1949年,1月14日,解放天津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分東西兩路在橋上會師,金湯橋又成為天津長夜破曉的象徵。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近年來,天津市的橋梁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如果把天津海河以及流經天津的南、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上的橋梁數加在一起,總共有一百多座,這在全國大城市中是屈指可數的。

一座座彩虹般的橋梁,構成了天津獨特的景觀。

1985年建成的海門大橋,是我國第一座最大的垂直提升式鋼結構跨河大橋。橋的總長度為903米,中孔跨度64米,為活動孔。在活動孔兩側建有45米高的提升鋼塔架,作為開啟通航道。大橋開啟時,凈寬60米、凈空高31米,比武漢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大橋都要高。

建成於1987年12月的永和大橋,是一座採用先進建橋技術修建的大型公路橋。它結構新穎,為鋼索斜拉懸掛的橋梁結構形式,因此也叫斜張橋。永和大橋全長510米,中孔主跨徑為260米,橋面寬14.5米,兩岸的門式塔柱高55.5米,共有44對鋼質纜索。

1988年,在日本舉行的「世界橋梁博覽會」上證實,在同類型的橋梁中,永和大橋的主跨度在亞洲是最大的。

在繁華的市區,在廣袤的原野,一座座現代化的橋梁巍峨起伏,強烈地表現出天津國際化大都市的英姿。

回眸歷史、展望未來,我們相信:在未來的歲月里,橋與天津的水、天津的路;橋與天津人、與天津的經濟、天津的文化交織在一起,將演繹出更加雄壯的篇章。

有人說: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活力,有了橋就有了詩意。天津是一座以『水文化』為依託的城市,橋對於每一個天津人來說,都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

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沿海河而建,水量豐富,渡口眾多。隨著經濟的發展,原本不便利的渡口逐漸被各種橋梁代替。

那麼,天津第一座橋是什麼時候架起來的呢?這還得從清雍正八年,也就是1730年說起。當時的天津,人口不斷增多,城區也逐步擴大,貿易的往來使修路架橋成為頭等大事。當時的五品官員孟周衍,籌集捐款,請人設計建造了天津的第一座橋。取名為:鹽關浮橋,又叫東浮橋或孟公橋。這是一座由13條大木船連接而成的浮橋。橋面上鋪設活動木板。因經費所限,當時修建的橋梁簡易粗糙。

直到1906年也就是光緒32年,天津有了有軌電車。因鋪設由東浮橋到老龍頭火車站的路軌,津海關道和奧、意租界領事署以及天津電車電燈公司,共同出資,將東浮橋拆除,改建為永久性的鋼梁鐵橋,取名「金湯橋」。寓意為固若金湯。

「金湯橋」全長76.4米,寬10.5米,分為三孔。這座橋的最大特點是一個開啟式橋梁,其中較大的孔徑為固定跨,兩孔為平轉式開啟跨,用電啟動。

開啟式又稱開合式。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先生曾在著文點評津城鐵橋,稱贊可開可合的橋是天津的特產。他在書中寫道:「合時橋上走車,開時橋下行船。一開一合,水陸兩便。這是一種經濟型的橋梁結構,當時在中國這種橋絕無僅有,在天津開了先河」。

「金湯橋」的建立,對周邊的商業往來起了很大的暢通作用。而確定金湯橋真正歷史意義的是1949年解放天津的時候,那幕激動人心的勝利會師。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進行了戰略性的決戰,打響了三大戰役之一的平津戰役。在解放天津的戰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南北兩部於1949年1月15日在橋頭會師,使歷史悠久的天津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裡。所以人們又把金湯橋叫做會師橋。

金湯橋做為目前國內僅有的三跨平行開啟式鋼橋,經過近百年的使用,使橋梁局部構件已經嚴懲銹蝕損壞,成為名符其實的「危橋」。

金湯橋作為目前國內僅存的三跨平轉式開啟鋼橋,經過近百年的使用,橋梁局部構件已嚴重銹蝕損壞,成為危橋。為了保護歷史文物及更完整地保留該橋歷史價值,2004年5月10日金湯橋再次經過重修,這座具有近百年歷史、曾見證天津解放的鋼橋終於又重新恢復了原有的功能。

坐落在中山路南端、橫跨海河之上的金鋼橋,連接三岔河口兩岸,是目前天津市內重要的交通橋梁之一。金鋼橋是1903年直隸總督袁世凱為開辟河北的發展而決定修造的。當時還特聘了英、日、兩國工程師設計修建的。

金鋼橋全長76.2米,俗稱老橋,之所以取名「金鋼」,是「堅如金鋼」之意。由於不能負重,金剛橋最終在1922年不得不重建。新建成的大型鋼梁新橋在1924年春天竣工,位置在舊橋下游18米處,仍沿用舊稱「金鋼橋」。

從1924年建成至1996年,金鋼橋已走過了72年的歷程,並再次成為危橋,天津市政府決定改建。新的金鋼橋於1996年年底建成,為雙層拱橋,下層橋利用舊橋墩改建為三孔鋼與混凝土組合的箱梁橋。為了給大家留一個歷史的懷念,天津市在重建時特意在金鋼花園內修建了一個舊「金鋼橋」的模型,供遊人參觀。

解放橋建成於1902年,「年齡」和金剛橋相仿。在解放橋還沒有建造時,法國要求清政府在海河下游老龍頭車站附近(即現在的天津站),修建一座橋梁,當時被稱為老龍頭橋。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天津開始修建此橋,橋梁共分四孔,採用變高度的連續鋼桁架。由於城市交通的發展,20世紀20年代開始籌建新橋。1926年新萬國橋建成(即今解放橋),遂將舊橋拆除。

新建的萬國橋於1923年開工,1926年竣工。原定工程費用以100萬兩白銀為限。開工以後,造價大為提高,主橋增至152萬兩,拆除舊橋等增至39萬兩,共計190萬兩白銀,遂成為海河上造價最高的一座橋梁。性能良好至今通車無阻。解放後,萬國橋正式更名為解放橋,一直沿用至今。

緊鄰解放橋的是解放路。在這條街上,匯集著各國在華的銀行,如英國的麥加利銀行和匯豐銀行,美國的花旗銀行等,形成了當時中國的金融中心。這條街上的建築也獨具特色,即有氣勢雄偉的羅馬式建築,也有古樸的哥德式建築,它集近代建築大成於一地,被譽為近代建築展覽會。當時萬國橋的名字也正是從這里演繹而來。

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解放橋得到了充分的保養和維護,並經過了多次修繕。解放橋這座百年鐵橋又展現出了新的風采。「沽水流霞」的景色,和與解放橋遙相呼應,又形成了天津的一大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