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海河每年死多少人
擴展閱讀
杭州虎哥回收怎麼回收的 2025-05-15 20:40:38

天津海河每年死多少人

發布時間: 2023-07-03 06:29:54

㈠ 運河的水是死水嗎不是的話那京杭大運河流向是怎樣的

京杭大運河 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京杭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千米。
地理位置

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共計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京杭大運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組成的,全程可分為七段:
(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里運河;(7)江南運河。

京杭大運可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

目前,京杭運河的通航里程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江蘇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運河同上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和浙江六省市,全長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比蘇伊士運河長十倍,比巴拿馬運河長二十倍,
終點,入錢塘江。

京杭大運河流經北京、通州、天津、杭州、鎮江、清江、揚州、台兒庄、臨清、蘇州、湖州、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濟寧、德州、滄州18個市區。

通州古詩雲:一支塔影認通州。燃燈塔矗立在大運河的北端,是京門通州的標志性建築。天津北運河和南運河在天津會師,又在這里被海河一齊送入渤海。據記載,漕運發達時期,從天津到通州的北運河上每年要承載2萬艘運糧的漕船,官兵12萬人次,連同商船共3萬艘。水道的開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發展成了遠近聞名的「天津衛」。
鎮江、揚州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聊城湖、河水面積占城區的1/3,被稱為「中國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裡非常少見,這其中就有京杭大運河的功勞。 蘇州 「蘇湖熟,天下足」。運河的開通,使蘇州水多糧豐。目前京杭大運河蘇杭段有客運航線往返。 淮安大運河的入淮口,運河東岸古鎮碼頭下便是《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的故居。

歷史
京杭人運河的開鑿,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當時吳王闔閭為了向西擴張勢力范圍,下令開鑿自太湖直達長江的胥溪。

早在2400多年前,吳國為北伐齊國爭霸中原,在江蘇揚州附近開鑿了一條引長江水入淮的運河(稱邗溝),以後在這基礎上不斷向北向南發展、延長尤其經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規模的擴展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運河的規模。京杭運河的許多河段是利用原來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開挖的,運河水流主要從溝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補給。

到隋煬帝(楊廣)時,據說煬帝為了到揚州看瑤花,也為了南糧北運,開鑿京淮段至長江以南的運河,全長2000多公里。到元朝時,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須開鑿運河把糧食從南方運到北方。為此先後開鑿了三段河道,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代橫向運河,修築成以大都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按地理位置分為七段:北京到通州區稱通惠河,長82公里;通州區到天津稱北運河,長186公里;天津到臨清稱南運河,長400公里;臨清到台兒庄稱魯運河,長約500公里;台兒庄到淮陰稱中運河,長186公里;淮陰到瓜洲稱里運河,長約180公里;鎮江到杭州稱江南運河,長約330公里。揚州是里運河的名邑,隋煬帝時在城內開鑿運河,從此揚州便成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京杭運河一向為歷代漕運要道,對南北經濟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紀海運興起,以後隨著津浦鐵路通車,京杭運河的作用逐漸減小。黃河遷徙後,山東境內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淺,南北斷航,淤成平地。水量較大、通航條件較好的江蘇省境內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運河的荒廢、蕭條,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寫照。解放後部分河段已進行拓寬加深,裁彎取直,新建了許多現代化碼頭和船閘,航運條件有所改善。季節性的通航里程已達1100多千米。江蘇邳縣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噸的船隊可以暢通無阻。古老的京杭運河將來還要成為南水北調的輸水通道。

意義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大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京杭大運河建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興境內開鑿的一條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後的江南運河走向。據《越絕書》記載,秦始皇從嘉興「治陵水道,到錢塘越地,通浙江」。大約2500年前,吳王夫差挖邗溝,開通了連接長江和淮河的運河,並修築了邗城,運河及運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們今天所說的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前後共持續了1779年。在漫長的歲月里,主要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到了隋朝,隋煬帝動用幾百萬人,開鑿貫通了大運河,這為以後國家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隋代開始全線貫通,經唐宋發展,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貫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代人工天河。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價值堪比長城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

申報世界遺產
2006年3月58位政協委員聯合向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提交了一份提案,呼籲從戰略高度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並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這58位委員中,既有北京、天津、江蘇、河北等大運河沿岸六省市的現任政協主席及原政協主席,也有國家文物局的前後兩任局長——張文彬和單霽翔。舒乙、王鐵城等知名人士也紛紛簽名。

第一提案人劉楓委員說,大運河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被譽為「古代文化長廊」「古代科技庫」「名勝博物館」「民俗陳列室」,其歷史遺存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絕好實物資料,是中國悠久歷史文明的最好見證。站在保護人類文明的高度看,大運河不僅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也為世界所公認。大運河水系綿延數千里,縱貫南北,構成獨特的自然風情,孕育出濃郁的線形文化景觀,如果再加上還未被很好發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就更加豐富。 「如果將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和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相加,在某種程度上說可以與長城媲美。」兩位權威專家——1985年呼籲中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鄭孝燮、羅哲文如此預測,「我們堅信,京杭大運河『申遺』的成功率非常大。」

「大運河和長城在遺產名錄上應該是姊妹篇。」劉楓委員提醒說,但是必須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運河的傳統功能逐步衰弱,真實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壞。如果不注意啟動有如「申遺」這樣重大的、為各地重視的保護工作,她的歷史文化、遺跡和自然風光等,將不可避免地退化並迅速消亡,這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京杭大運河的保護與「申遺」工作絕不是某個地方和部門的事。政協委員們建議,應從戰略高度,立即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成立由相關部委、有關專家、沿岸政府參加並鼎力支持的研究機構,摸清大運河「家底」,盡快制定大運河整體保護規劃,並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大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縱貫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大運河為我國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至今仍在發揮著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顯示了我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於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凝聚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多領域的龐大信息。大運河與長城同是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徵。保護好京杭大運河,對於傳承人類文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運河的傳統運輸功能已經改變,河道、沿河風貌和人民生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當前又面臨著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嚴重挑戰。如果再不加強保護,大運河的歷史文化遺存、風光景物和自然生態環境就會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壞,真實性和完整性就會不復存在,這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對大運河進行搶救性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到了緊要關頭。

呼籲
━━喚起公眾對大運河重要地位和多重價值的社會認知度,進一步增強各級政府的保護意識,總結和宣傳各地在保護與發掘運河深厚歷史文化內涵方面的經驗,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大運河的保護與申遺工作,延續運河文脈,傳承運河文明。

━━從國家戰略高度,建立統一協調機構,制定大運河保護的法律法規,統籌保護與發展規劃,調動各方力量,實施有效保護,科學合理利用,造福子孫後代。

━━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要求,重視並啟動京杭大運河申遺工作,以創新的思路,正確處理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系,正確處理保護、利用與發展的關系,切實把申遺的過程變成加強大運河保護與管理的過程。

━━盡快成立由相關部委、有關專家、沿線城市參加並全力支持的研究機構,收集資料,摸清家底,以嚴肅的科學態度,開展調查研究和價值評估工作,向有關部門提出可行性建議。

━━貫徹科學發展觀,在大運河沿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實施過程中,更加註重大運河的整體風貌,確保沿線文物得到有效保護,合理利用資源,維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使古老的運河重新煥發青春與活力。

為了更好保護京杭大運河及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我國將「開鑿」「數字京航大運河」

2007年5月初在京召開的全國社會發展科技會議提出,我國將在「十一五」期間實施數字京杭大運河專項。
根據國家文物局發布的《文化遺產保護科學和技術發展「十一五」規劃》,我國專家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上,制定京杭大運河住處採集標准,系統開展調查評估工作,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技術手段建立京杭大運河文化遺產綜合信息系統。
《規劃》介紹,這一系統能將京杭大運河的文字、圖片、地圖、遙感圖像等非空間數據在同一地理參考坐標系下進行統一管理,實現通過文字和圖形進行統一管理,實現通過文字和圖形進行雙向查詢、檢索並對圖象進行瀏覽、查詢、分析和制圖,形成基礎信息資料庫,為實施京杭大運河的保護、研究、展示、管理和決策提供有力支撐。天津

㈡ 誰知道天津塘沽外灘和海門大橋的水是河水還是海水放生的話,放什麼魚能活

不要向天津塘沽段的海河水中放生!
很多人都知道塘沽段的海河水是鹹水和淡水的混合水,但海河水到底有多咸,卻不清楚。經電話請教天津市水產研究所養殖所、天津市水產局漁政環保處的專家,也都確認因為海河整個流域缺水,以及特別是津南區二道閘對海河水的攔蓄作用,導致塘沽段海河水是鹹淡混水,不一定適合淡水魚類生存,但也都沒有塘沽段海河水鹽度的准確測量數據。
天津新河船廠在造船時為了確定空船重量需要測量海河水的密度: 2012年3月,測得新河船廠處的海河水密度為1.016; 2012年5月,測得新河船廠處的海河水密度為1.010;2012年9月,測得新河船廠處的海河水密度為1.003。水的密度與水的鹽度直接相關,可以直接換算,這樣,就可以得到塘沽段海河水的鹽度數據。
考慮到水溫對水的密度和鹽度換算的影響不大,直接按照上面的比重和鹽度換算表進行換算,得到新河船廠處海河水的鹽度數據如下:2012年3月,鹽度20.97‰; 2012年5月,鹽度12.85‰;2012年9月,3.87‰
每年的6-9月屬於汛期,如果當年雨水較多,海河上游來水較大,津南區二道閘就會提閘放水,海河入海口的防潮閘也會提閘放水,這樣海河上游的大量淡水流到下游的塘沽段海河中,就會稀釋塘沽段海河水的鹽分,從而使塘沽段海河水的鹽度降低,這就是9月份塘沽段海河水鹽度顯著減小的原因。而汛期過後,降水極少,為了保證海河上游的蓄水量,二道閘通常就根本不會再提閘了,這樣,塘沽段海河水的鹽度就會隨著海水從防潮閘和過船閘進入海河而變得越來越咸。所以,通常每年6-9月塘沽段海河水的鹽度會較低,10-5月份塘沽段海河水的鹽度會較高。但在2012年汛期結束的9月份,新河船廠處的鹽度仍然達到3.87‰,也就是說即使在汛期,塘沽段海河水的鹽度仍不是很低,仍不是淡水。
按照前面兩篇研究論文的結論:
1)泥鰍苗早期培育最大的鹽度上限是7%,最適鹽度范圍是1%。-2%。(說明:這里的最大鹽度上限7%。並不嚴謹,因為120h泥鰍苗平均成活率在鹽度 7%。時為0%,說明鹽度7%。時泥鰍苗雖然不會較快死去,但在120小時也即五天後仍會全部死去!)
2)鹽度對泥鰍的安全濃度是4.3g.L-1(4.3g.L-1也即4.3%。)。
這樣,我們可以知道:
2012年3月和5月新河船廠處20.97‰和12.85‰的海河水鹽度都遠遠大於泥鰍能安全存活的最大鹽度限值,可以推想,離海河入海口更近的海門大橋處的海河水以及新港段的海河水,其鹽度會更大。如果這時將泥鰍等淡水魚類放生到塘沽段的海河中,它們將因為鹽度過高而死去!
2012年9月新河船廠處3.87‰的海河水鹽度盡管低於4.3%。,但仍接近於4.3%。,而且大於泥鰍苗培育最適鹽度范圍1%。-2%。,說明如果這時將泥鰍或泥鰍苗等淡水魚類放生在塘沽段海河中,它們將因為鹽度較高而感到非常痛苦,而那些不夠強壯健康的泥鰍等淡水魚將因為無法適應較高的鹽度而可能較快死去,即使是健康強壯的淡水魚,也很可能在幾天、十幾天、幾十天後死去。即使被放生的淡水魚類在汛期不會死去,也必將在汛期過後隨著塘沽段海河水鹽度的持續升高而在10月到來年5月間死去。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塘沽段海河水不適合放生淡水魚類。即使是海水魚,也存在因塘沽段海河水是混水其鹽度小於海水的鹽度而難以生存的問題,故應該也不適合放生海水魚類(當然實際上通常沒有放生海水魚的)。
除了鹽度較大的問題,塘沽段海河水還存在污染嚴重的問題。由於水質污染較重,塘沽段海河水也不太適合各種魚類的生存。在水質相對好得多的池塘中養殖的淡水魚類,在被放生到塘沽段海河後,即時不考慮鹽度問題,恐怕也難以適應污染較重的水質。即使將適合在淡水、海水以及鹹淡混水中生存的海螃蟹等放生在塘沽段海河中,也存在因為水質污染較重而難以生存的問題。
淡水魚類被放入鹽度高的混水中,鹽度就成了殺死淡水魚類的毒物。淡水魚類被放入高鹽度混水中的痛苦感受,應該與將人關入一定濃度的毒氣室中的痛苦感受相類似!眾生至愛者身命,不管是被被刀砍斧剁煎炸蒸煮,還是被放入高鹽度水中忍受著毒苦侵透全身的痛苦慢慢死去,都是魚類所絕不願接受的,也必然會對置自己於死地的人升起強烈的怨恨心。
根據前面「淡水魚在海水中是脫水而死的。而海水魚在淡水中是被撐死的」、「超過了生物滲透壓調節的能力,生物就會「渴死」或「脹死」」的道理,淡水魚在高鹽度水中會「脫水」「渴死」成為「魚干」沉入水底(估計泥鰍可能更會鑽入水底泥中死去),人們也就看不到漂在水面上的淡水魚的屍體,還以為被放生的魚兒都活得很好,哪裡知道魚兒才免刀斧之災,又入「毒氣之室」!
因果報應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善業和惡業不能互相抵消。如果在做一件事時既種下了善因又種下了惡因,以後就既會感得相應的善報,也會感得相應的惡報,不會出現善惡業互相抵消從而既不感得善報也不感得惡報的結果。放生時做三皈念佛迴向救了魚兒的法身慧命,這是善行,但如果隨後將淡水魚放入高鹽度的海河水中,就不是救命而是害命了,雖出於善心,但仍是造下了殺生惡業!而且必然會給自己感招來相應的惡報!(況且,單就救動物的法身慧命而言,不買下動物放生,僅在市場上為其作三皈和念佛迴向就可以了)被刀砍斧剁煎炸蒸煮而死,養殖、販賣、烹飪、吃肉的人是魚兒的仇人;被「放生」而死,放生者就成了魚兒的仇人。當然,放生變成殺生,是任何慈心放生者都不願出現、不忍發生的事情。在不知道塘沽段海河水不適合放生的情況下向其中放生,應該屬於過失殺生;如果已經知道塘沽段海河水不適合放生而仍然向其中放生,就不得不承擔故意殺生的因果了。自他相換地想像、感受一下被放入高鹽度水中的淡水魚慢慢中毒死去的苦楚吧,為了真正地慈悲救護生命,為了自己不再造下殺生惡業,請大家互相轉告,不要再向塘沽段海河水中放生了!並建議曾向塘沽段海河中放生的同修懺悔自己的過失。

㈢ 天津的海河好玩嗎浪不浪漫

海河是我國華北地區最大的水系,也是我國七大河流之一。海河流經范圍較廣,在我國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和河南境內都有分布。尤其是在天津,這里是海河的幹流流經地,也是水量非常豐富的地方,風景十分秀麗。每年來到天津海河遊玩的人也是數不勝數。以下是對天津海河的具體介紹。
01、地理位置

海河在天津境內可供遊玩的河段位於天津市河北區三岔河口大沽口,周邊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建設完善。

總得來說,天津海河是風景優美而又充滿浪漫氣息的,非常適合前去遊玩。

㈣ 天津海河的水是哪兒來的

天津海河的水是哪兒來的?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

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因此天津人都被稱為「海河兒女」。我查了一下,海河為典型的「扇狀水系」,五條支流發源於燕山山地和太行山地,長度相近,而且據說,海河是一條典型的潮汐河流,漲潮時海水可沿河道逆水至楊柳青、楊芬港和楊村,故有「潮不過三楊」之說。

自古沒有水就沒生物,水是萬物源泉,「海河」就是我們天津人的母親。作為一個「從水上漂來的城市」,河對於天津的意義不言而喻。天津人把海河看成是母親河,有人以為海河的源頭就在天津。其實,只能說海河的幹流在天津,全長73公里。天津的海河文化、渤海文化、運河文化、漕運文化、碼頭文化—都是傍水而生。

過去天津有津沽、直沽、丁沽、津門等別稱,明朝燕王朱棣在此地渡河奪了天下,海河的源頭至今說法不一。我了解了一下,海河源頭是太行山、燕山,甭管是哪一路的漕運,都必須從南北大交通的要沖,傳說是龍的九個兒子棲息之所,九河先匯集到海河,再奔騰入海,天津九河下稍之論由此而來。關於三岔河口的記載,天津文史館的錢剛介紹道,《宋史》曾記有1081年黃河至「清州獨流寨三岔口入海」,整個水系幹流很短,但支流眾多,其中長度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00多條。不過不管天津的水從哪裡來,反正都流入大海了。

海河,又稱沽河,現名源於民間,為中國華北地區最大水系。

海河由薊運_潮白_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與漳衛_南運河五大水系組成,它們自不同方向在天津市區及其附近匯合,東流至大沽口入渤海。

海河以衛河為源,全長1090公里;匯合處以下幹流長76公里。海河幹流是指從天津市金鋼橋附近的三岔河,東到大沽口海河閘上的一段河道。

海河流域面積26.46萬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為717米³/秒,徑流總量226億米³。流域地勢是北、西、西南三面高,東北部低,故各支流由北、西北、西、西南方向匯聚於天津市。

海河五大河源出燕山、太行山、五台山、恆山和黃土高原,水系呈扇狀分布:

①、薊運河_潮白河_北運河。

薊運河有二源,東源州河,西源泃河。兩河在天津寶坻區九王莊匯合後叫薊運河,下游於江窪口接納還鄉河等以後,經北塘、永定新河入海;全長316公里。

潮白河源於河北沽源縣的白河和豐寧滿族自治縣的潮河,兩河在北京密雲區匯合後稱潮白河。在南流至牛欄山東側納入懷河,於順義區趙庄南納箭桿河,在通州區入北運河;全長467公里,流域面積1956平方公里。

北運河源於北京的溫榆河,由東沙河、北沙河與南沙河等組成。三河於昌平區沙河匯合後,流至通州區始稱北運河。東南流向,在天津武清區接納龍鳳新河,至天津大紅橋入海河,全為人工開挖而成,長140公里。

②、永定河。

永定河長681公里,流域面積5.09萬平方公里(至屈家店站)。永定河上游由洋河與桑乾河兩河組成;兩河於河北懷來縣朱官屯相匯後入官廳水庫,經水庫出官廳峽,方稱永定河。永定河到天津北郊屈家店與北運河匯合後入海河。

永定河含沙量大,僅次於黃河,故又稱渾河、小黃河。因含泥沙量大,泥沙沉淤成「地上河」,常常泛濫成災。

③、大清河。

大清河又稱上西河,長約483公里,流域面積3.27萬平方公里(至工農兵閘)。大清河支流繁多,絕大部分發源於太行山東麓,源短流急,上游主要由北支拒馬河與南支趙王河組成。

④、子牙河。

子牙河由滹沱河與滏陽河兩大支流組成,兩河於獻縣臧家橋匯合後稱子牙河。子牙河經西河閘至天津十一堡匯南運河,至第六堡與大清河相匯,後至金鋼橋與北運河合流。全長747公里(至海口),流域面積4.6萬平方公里(至獻縣)。上游多支流,汛期下游宣洩不暢,舊時常泛濫成災。

⑤、漳衛河_南運河。

南運河系指京杭運河山東至天津的一段,因位於天津市以南,故名。上游由漳河與衛河組成,兩河於河北省館陶縣境內匯合,在此以下至山東臨清市稱衛運河。

海河五大河源出燕山、太行山、五台山、恆山與黃土高原,含沙量大,汛期同時漲水,下游宣洩不暢,由於水利失修, 歷史 上水旱災害頻繁。據記載,1368~1948年的580年間,海河曾發生水災387次,旱災407次。每次較大的水災,涉及的縣都有100多個。在這期間,天津市被淹70多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海河流域進行了全面治理。在支流上游山區控制水土流失,築庫防洪蓄水,如密雲、官廳等水庫;中游疏浚河道,加固堤防;下游平原區增闢新河,分洪入海。中下游辟獨流減河、永定新河、子牙新河、潮白新河等排洪河道,已形成分流入海的水系;在大沽口建有擋潮閘。因此,海河全流域基本上免除了洪澇災害。


圖片皆選自網路。

去年有一部電視劇《河神》很火,說的就是海河。海河是我國七大河流之一(其他分別是長江、黃河、珠江、淮河、淮河、松花江、遼河 ) 。海河和黃河一樣,入海口都是渤海。 歷史 上,海河河道曾受到黃河的侵襲,但最後還是各走各的路。

海河的水從哪裡來? 當然從它的源頭來,從它的支流來 。海河主要有五個支流,分別是 北運河 、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 南運河。 其中有兩條運河,這是什麼道理,運河也是支流?原來,海河水系的形成自古就受到人類的影響,大的有曹操為統一北方,人為連通了幾條大河,還有隋煬帝修建的永濟渠。

而五個支流又分別有自己的支流,這些大大小小的河流,就像扎到土地深處的根系一樣,延伸到京、津、冀、晉、魯、豫、遼、內蒙古八省區。這些二級、三級甚至更低的支流中,就有我們熟悉的 桑乾河(丁玲寫過《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漳河、衛河、淇河(詩經里經常見到它的身影)等。

天津人對海河的感情非常深,天津的名字原本寓意「天子的渡口」

海河是天津人的母親河,以往經常有人會說海河的源頭就在天津。地理上講,說海河的主幹流經過天津,全長只有七十多公里。古人《辭海》中記載,海河發源於河南省的衛河地區,由此推算海河全長約一千一百公里,《中國統計年鑒》根據科學考證認可並沿用這一觀點。但是從《海河流域綜合規劃》中描述,海河實際上發源於山西省境內的漳河,由此推算海河全長約一千公里。

海河是一個水系總稱,上游包括五大支流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實際上是中國華北地區的最大水系。海河水系東臨渤海,南至黃河,西起太行山,北達內蒙古高原,橫跨晉、京、津、冀、魯、豫、遼、內蒙八省市,總流域面積近三十萬平方公里,流經區哺育了幾千萬人口,是華北地區除了黃河之外,當之無愧的又一條母親河。

天津號稱九河下梢!整個京津冀地區的河流幾乎都匯聚到了海河。

這是地理稱謂上的海河流域圖,但不是這些水都流到海河了。

這是一張詳圖,但入海河的水,也就是天津三汊河口以下部分,還要更少一些。

歷史 上海河流域水患很多,黃河也曾奪海河水道入海。最近的大水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毛澤東還專門為此下令「一定要根治海河」。修了很多水渠,圍堰,分流了海河的水量。

目前海河水主要是通過南北運河流過來的永定河,大清河,潮白河,子牙河等河流水量,這些原本就是海河的支流,水利興修之後很多有了自己直接的入海口。但也可以通過人工調配方式進入海河。

海河原本也算是和黃淮江濟同規模的大河,支流遍布河北,規模大的如漳河,衛河,子牙河,滹沱河,大清河,小的如永定河,潮白河,滏陽河。後來因為河網密布,從漢朝開始便有了發達的漕運,隋唐時更是耗費巨力修建了運河,後來北宋初年黃河奪永濟渠(隋唐運河一段)經薊縣入海,河道漸漸淤塞,由此海河水災頻發,可稱三年小澇,五年大澇。在此之後黃河多次改道,更是使原本井然有序的海河,淮河,濟河水系紊亂不堪,加重了原本就嚴重的水患。海河為河北之患的這一局面結束於建國後的五十年代中期,毛主席提倡治理海河,在河北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修通了子牙新河,漳衛新河等渠道疏導海河上游各支流水路,徹底消除了海河水患,但正因為如此,使得海河及其上游支流水位明顯下降,間接導致了九十年代因河北地區大規模超采地下水導致的土地鹽鹼化。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忽視自然規律的大規模人為干預下,海河雖然不復為患,但也使海河的規模大幅縮減,為後來河北地區人口激增工業大規模發展造成的水資源日漸匱乏的困境鋪下了隱患。

山西省是缺水的地方,然而有個縣竟然有上百處泉眼,境內湖泊大大小小10多個!這里的水全部流向了海河,山西省第二大水庫後灣水庫,全部由這個縣的水流域形成!這個縣就是北方水城中國沁州—沁縣!所以說沁縣是千裏海河第一個源頭!

簡單的回答,目前海河裡的水是花錢從潘家口水庫買來的,原先引灤入津解決天津的生活用水問題,現在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開通,天津人民喝水大部分是丹江口水庫的水,潘家口水庫的水成了備用水源,也有一部分用作景觀水,海河裡的水現在就是用的引灤入津的水了。

在國內眾多的水系之中,海河是非常特殊的一個,其他的河流都是一條幹流,所有支流都湧入其中,然而海河卻是個超級扇形水系,華北平原的北部,有很多的河流都被歸入海河水系。

當然,的確有條河叫做海河,最出名的河段就是天津境內的海河幹流河段,天津境內的海河屬於海河幹流,其上游源頭,出於內蒙古高原的東部山脈一帶。



說到天津,就不得不提海河,這就好像黃浦江對於上海,秦淮河對於南京,錢塘江對於杭州是一樣的,海河是我國七大河流之一,也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河流。

通常說的海河水系,並不止一條河,主要包括海河幹流、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與永定河這五大河流,還有三百多條支流水系組成,整體形成扇狀匯入渤海之中。



海河流域,主要以海河水系與灤河水系組成,流域面積超過31萬平方公里,其中半數以上都是山地高原,雖然不大,但流域內生活著近億人口耕地達到1.8億畝。

因為海河的特殊形狀,位於海河幹流下遊方向的天津,在古代也被稱作「九河下梢」,並且海河在天津形成了大量的沽口,而且五大河流在天津三岔河口匯入了海河之中。



兩千多年前的《禹貢》之中,海河被稱作「逆河」,因為海河受到海潮倒灌,經常出現逆流的現象,直到隋朝時期改稱「沽河」,北宋時期稱作界河,直到明朝才出現海河的名字。

以前天津有句俗語,叫「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不過對於九河到底是哪些一直眾說紛紜,甚至於在古代「九」通常都是個虛數,未必就真的是九條河。



由於海河囊括的河流很多,所以海河水系有許多的源頭,而對海河源頭的說法向來都有很多不同的說法,直到現在,都是個莫衷一是的問題。

主流上有兩個說法,按照《辭海》是以衛河為源頭,按《海河流域綜合規劃》以漳河為源,按照河流「唯遠為源」原則,海河的源頭被認為是衛河源頭,也就是山西陵川奪火鎮的太行山區。



海河流域屬於暖溫帶的溫帶大陸氣候區,夏天炎熱降水較多,冬天非常寒冷乾燥,因此經常出現暴雨之後河水猛漲的情況,旱時旱死,澇時澇死。

主要來說,海河的水量超過八成來自於降水,此外地下水補給占據一成,有些地方的地下水補給佔比能夠超過四成,地處河口的天津,這里的海河水幾乎都來自降水。




知道哪裡嗎?山西省沁縣漳源鎮,漳河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