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津地方菜一鍋出
一鍋出
「一鍋出」很奇怪的名字,原來就是「主菜和主食放在一起上桌」的意思。鍋里又燉菜又烀餅子,菜燉在鍋底,餅子貼在鍋邊。
東北的農家一鍋出是用鐵鍋明火上桌,體現了東北人豪放的性格。多數一鍋出里有排骨、油豆角、土豆塊,鐵鍋的四周貼上玉米面的餅子。用料十分豐富,味道也一樣,豆角綠綠的,綿而不過爛,土豆塊已經到了被燉得沒有任何稜稜角角的狀態,入口即化,而吸收了青菜香味的排骨,味道也不錯。
當然主菜可以改成魚、牛肉、排骨、雞肉等等,也可在鍋邊貼上一圈死面小花捲,吃起來特別有味道。
農家一鍋出
農家一鍋出,東北農村特色菜,一塊腌的豬肉,切上十幾片,將房樑上掛著筐摘下來,從裡面拿些干豆角,、干蘿卜、干芥菜、干茄子用開水一 沏 ,泡上個把鍾頭,等乾菜泡軟了,洗凈切成絲,放入大鍋里一炒。等炒出香味來,放醬油,咸鹽,花椒,大料,加足水,再把腌的豬肉片放在鍋內。開鍋以後,在鍋邊貼一圈白玉米面餅,蓋上大鍋蓋,開始燒火。巴掌大的玉米餅子一面雪白一面焦黃,鍋里燉的乾菜還開著鍋直冒泡。
Ⅱ 天津話崩鍋啥意思
崩鍋是天津話也是京津唐地區說的,最早是說崩爆米花的。
爆米花(Popcorn)是用玉米、酥油、糖一起放進爆米花的機器里做成的一種膨化食品,味道比較甜。
取適量的玉米放入爆米花鍋內,並封好頂蓋,再把爆米花鍋放在火爐上不斷轉動使之均勻受熱後,就可爆出爆米花來。
做法:
一般鍋、精質油或黃油(選其一或各加一半都可)、玉米粒,都是1:1平鋪在底部!(可按家中量勺為准,玉米量為平輔鍋底)全部材料入鍋後。
開小火,不時地晃一晃,可以用筷子攪拌一下,至第一個爆開,可以往爆米花中放入糖,喜歡可以多放,(不可早放,油糖加熱會焦的很快)就完全蓋好鍋蓋,不然全都飛出鍋外面了!然後可以聽到不斷有迅速爆開的聲音,當聲音速度放慢了就可以離火了。
冷幾秒鍾,不然裡面還會不時有飛濺出來的爆米花,也可以讓余熱再把未爆的爆開,然後就可以開鍋了。
Ⅲ 天津有哪些風景名勝
天津風景名勝
1.文廟在天津舊城東門里,又名孔廟,因與武廟相對,俗稱文廟。是天津市區保存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建築群。大殿始建於明正統元年(1436年),後經明天順、萬曆,清康熙、乾隆等各代重修、擴建。清雍正年間,天津府、縣同設治所於城內,因而廟東側為府廟,西側為縣廟,均有照壁、拌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和配殿等。府廟主體建築的殿頂均用金黃色琉璃瓦覆蓋,雕梁畫棟,裝飾精美。廟外有二柱三樓式牌坊兩座,明代建造,萬曆、清康熙年間重修,是天津市內僅存的過街牌樓。
2.天後宮俗稱"娘娘宮",在天津舊城區東門外、三岔河口西岸、現在的古文化街上。始建於元代泰定 元年(公元1326年),明代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重建,為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天後宮坐西朝東,面對海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宮內供奉著天後娘娘。天後在古時被人們稱為護海女神。傳說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極好並經常駕船出海搭救遇難的人,故被後人敬為女神。農歷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都舉行"皇會",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百戲雲集,熱鬧非常。現在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後宮及宮南、宮北大街,全長580米,寬7米。
��天後宮的建築大多是仿清代民間小式建築。街內有近百家店鋪,主要經營文化用品、古舊書籍、民俗用品、傳統手工藝品等。著名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刻磚劉磚刻等都在這里設了專門店鋪。現在天後宮已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介紹天津的歷史沿革,陳列著各種民俗風情實物。
3.天津-盤山風景名勝區
盤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天津市薊縣西北15公里處,又因她雄踞北京之東,故有"京東第一山"之譽。 山舊名無終、徐無、四正、盤龍。相傳東漢末年,無終名士田疇不受獻帝封賞、隱居於此,因此人稱田盤山,簡稱盤山。
盤山是燕山山脈南緣的一段,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10公里,雄偉多姿,景色幽古,久負盛 名,曾入中國15大名山之列。遠在初唐時,太宗東征凱旋途中到此游賞,就曾贊口不絕。到明清兩代,這里建起寺廟72座、寶塔13座,行宮、樓台比比皆是,景況空前。清乾隆第一次巡遊盤山時贊嘆說:"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命人在山東部興建行宮"靜寄山莊",此後又27次到此巡遊。但時至本世紀上半葉,由於戰亂破壞、年久失修,建築多不復存。近10餘年,這座名山得到了很好的整修和開發,再次成為令世人矚目的游覽勝地。
盤山景區面積106平方公里,有"五峰"、"八石"、"三盤"之勝,還有天成寺、萬松寺、雲罩寺、舍利塔等古代建築。五峰為掛月峰、紫蓋峰、自來峰、九華峰、舞劍峰,與山西五台山相呼應,號稱"東五台"。主峰掛月峰,海拔864米。五峰攢簇,引人入勝。
由西路登山,山勢呈上、中、下三盤之狀。三盤景緻各具特色,上盤松、中盤石、下盤水,人稱"三盤之勝"。
從蓮花嶺進山,轉過刻有"入勝"兩個巨字的大石,經過四正門徑、元寶石、迎客松,便到了下盤。下盤以秀水著稱,有水質凜冽甘美的涓涓泉、名曰滴水瀨的流瀑和被譽作"立沛甘露 "的紅龍池。盤山第一大寺天成寺也建在這里,此寺始建於唐代,後經重修,現廟門匾額上的"天成寺"三字出自乾隆親手筆。寺仙正殿"江山一鑒閣"面澗背崖,雕梁畫棟,古樸雅緻。閣西有座8角13層淺黃色舍利塔,它結構精巧,風姿綽然。
繼續上行,過萬人悉,登歡喜嶺,即達中盤。中盤奇石嶙峋,或險或怪,千姿百態。"八石"中的懸空石、搖動石、天井石、將軍石等都在這里,搖動石是一塊狀似壽桃的巨石,但伸手一推它即晃動起來,令人叫絕。
登臨上盤,這里松木蒼翠,林翳蔽天,而且長勢怪異,有的似卧龍、飛鷹,有的像鳳翅、傘蓋,難怪有"上盤松"之說。攀上盤山頂峰掛月峰,真如刻在石壁上的杜甫名句,給人"一覽眾山小"的感受。峰上有座建於唐代的定光佛舍利塔,塔高12米,傳說每年除夕,塔上便有佛光閃射。
在盤山腳下的薊縣城內,有著名的千年古剎獨樂寺。據說安祿山叛唐,就是在此處誓師,他喜獨樂,故以"獨樂"二字名寺。寺內主體建築山門和觀音閣,為遼統和二年重修。 觀音閣高23米,木質,集我國木結構建築之大成,是國內現存最早的木結構樓閣。閣內有一座高達16.27米的觀音菩薩像,是遼代泥塑藝術珍品,又是國內最大的觀音塑像。古老雄偉的獨樂寺與蒼翠雄奇的田盤山映成輝,使這一風景名勝區更加絢麗多彩。
4.水上公園、塘沽海濱、大沽炮台、張園(溥儀行宮)、掛甲寺.....
Ⅳ 天津的嘎巴菜好不好吃是怎麼做出來的
很多外地朋友來天津的時候,會問:料理為什麼不是食物?」困惑地說。這就像年糕和熟年糕沒有梨一樣,讓外地朋友們感到困惑。伽巴菜不是食物,充其量要在裡面放適量的香菜,那也是輔助品。
接下來,創建鹵化物:
1.在鍋里倒入適量的香油,加入大材料(八角),炒香氣,撈出大材料(八角)。
2.蔥姜鍋後撈出來後,加入香菜根,炸到草黃撈出來。
3.加入適量的截面沙司、醬油、五香粉,均勻混合。
4.加入適量的水煮開。
5.倒一碗開水,倒過來攪拌。加入適量的姜粉煮開,加入水,加入澱粉煮肝,製作鹵。鹵汁准備好了。
6.把迦巴抓大,放入鹵水中,稍微攪拌一下,放入碗中。
7.倒入麻醬、大醬豆腐汁、辣油,撒上香菜,即可完成一碗嘎巴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