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正規電燈價格多少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穿山甲 2025-05-14 00:26:41
天津的紅圈所有哪些 2025-05-14 00:03:37
福州哪裡能買到耳塞 2025-05-14 00:02:07

天津正規電燈價格多少

發布時間: 2025-05-13 19:48:49

1. 津門述往· 天津最早的路燈

行者無疆tj 文

(比商電車電燈公司舊址(進步道29號))

上世紀70年代初,我曾送過電報,在小白樓一帶有條胡同稱「電燈房胡同」,當時感覺名字起得蹊蹺,一定有故事。後來問過老人,原來那裡曾坐落法國電燈公司,時間是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由此引發了我對路燈的興趣,

(牆子河邊的法國電燈房)

在某種意義上說,路燈是人類文明的一種標志。

千百年來,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居家以油燈取亮,行路以月光(兼有火把、燈籠)照明,因此才有了那句「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的惡語。時至清末,作為京畿門戶、水旱碼頭的天津衛,到了夜晚,除去富賈達官門前搖曳的燈籠,津城便籠罩在茫茫黑暗中。

(法租界1500瓦輸變電設備)

光緒十四年(1888)春,在東門里的大街上出現了煤氣路燈,那是由外商經營的石油瓦斯會社負責供氣,每晚由專人執桿點燃(我們在外國早期電影中看過這個情景),臨街的商鋪門臉兒借光營業,過往的路人也放心出行,一時成為津城議論紛紛的新鮮玩意兒。這也許算是天津路燈的雛形。

(1919年電車電燈公司股票)

天津衛路燈歷史可以追溯到光緒十二年(1886),李鴻章在海光寺天津機器局西局接待來考察的醇親王奕環,為博得他的高興,花費重金在國外購進摩(發)電機一台,雇電燈匠(電工)兩名,把海光寺內外用電燈裝飾起來,「機器一動,火從機器過來,各燈自有火光。燈內亦無燈芯,並無油物,殊屬千古之奇。」「燈光色淡,明如白晝,一燈之光可照一里之遙。」(見《醇親王巡閱北洋海防日記》)。醇親王大悅,對李鴻章的良苦用心贊賞有加。這是天津以電燈作為路燈的最早記載,那盞光明不僅照亮了海光寺,而且是天津近代工業發展的希望之檠①。

(北洋機器局門前的路燈)

光緒十四年(1888)夏,德商世昌洋行在英租界倫敦路(今泰安道)維多利亞花園旁絨毛加工廠安裝了一台小型直流發電機,並在荷蘭領事館內安裝了總共1000支燭光的電燈照明,這是天津電燈照明商業化的開端。

(金湯橋上的路燈)

光緒三十年(1904)世昌洋行的軍火商海禮、比利時駐津領事嘎斯德與北洋大臣袁世凱的代表天津海關道唐紹儀等簽約承辦天津電車電燈公司,並在今河北區進步道設置辦事處,供電范圍以鼓樓為中心,半徑6華里,以50年為限,期滿後無償移交給中國政府。路燈照明的商業化運作順利完成。光緒三十二年(1906)2月,比商電車電燈公司發電廠在金家窯(今河北區金緯路)建成,俗稱比國電燈房,開辦資金25萬英鎊(約合250萬元),該廠安裝了兩台1500千瓦汽輪發電機組,路燈的照明用電有了保證。

(英租界的路燈)

為改變津人使用蠟燭油燈的習慣,電車電燈公司通電伊始,便在老城廂北門里大街安裝了數十盞白熾燈,亮堂的燈光下,街衢明晃,門臉生輝,車馬行人如在白晝,起到了很好的廣告效應。一時間,商家字型大小借了路燈可以營業到子夜,宅門府邸安了門燈顯出氣派與時尚,天津城的夜晚逐漸亮了起來。

(意租界馬可波羅廣場路燈)

電車電燈公司很會抓商機做生意,時值老佛爺慈禧70大壽,又逢天後宮為天後娘娘華誕出皇會,公司「由老鐵橋(今金剛橋西側)至賈家大橋(今小關大街附近)一帶埋設電燈桿,添設電燈,已一律備齊」(《大公報》1904-11-15載),以配合天津官府的慶典活動。慶典活動通宵達旦,在備電影、搭戲台、設燈棚的同時,不惜重金架設的臨時路燈真是錦上添花的濃重一筆。熱鬧排場,官商雙贏。

(日租界橋上的路燈)

天津衛「接設電燈,以照行人」的路燈發展史,讓慣於打著燈籠走夜路的天津人,對風吹不滅、非蠟非油的電燈產生無限嚮往,時人賦詩贊曰:「勝他無須秉燭行,圓珠替月倍分明。」正是那一盞盞路燈,照耀著天津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穩步前行。

注釋:①檠,音情,燈架,也指燈。

(原法租界的電燈房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