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簡稱是什麼意思

天津簡稱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6-04 03:33:44

㈠ 天津是哪個省的簡稱是什麼

天津是直轄市,不屬於任何一個省的,簡稱津。

天津,簡稱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天津濱海新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天津是夏季達沃斯論壇常駐舉辦城市。

2014年12月12日,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的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獲得國家批准設立。2015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中國北方第一個自貿區。

天津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位於東經116°43'至118°04',北緯38°34'至40°15'之間。市中心位於東經117°10',北緯39°10'。天津位於海河下游,地跨海河兩岸,北南長189千米,西東寬117千米。陸界長1137千米,海岸線長153千米。是北京通往東北、華東地區鐵路的交通咽喉和遠洋航運的港口,有「河海要沖」和「畿輔門戶」之稱。對內腹地遼闊,輻射華北、東北、西北13個省市自治區,對外面向東北亞,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

㈡ 北京、天津簡稱

北京、天津簡稱分別是京和津。

天津簡介:

天津,簡稱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天津濱海新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天津是夏季達沃斯論壇常駐舉辦城市。

2014年12月12日,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的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獲得國家批准設立。2015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中國北方第一個自貿區。

截至2017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1556.87萬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29.67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7022元,高新技術企業達4093家。 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第5位。 2018年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第48。

㈢ 天津的簡稱是啥

歷史上,天津發展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匯處(即今金鋼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的發祥地。唐中葉後,天津成為糧食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使這里成為軍事重鎮和漕運中心。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率大軍經直沽河南下,後奪取了政權登上皇位,1403年改元永樂。永樂二年(1404)設天津衛,並建天津城,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增設天津右衛。清順治九年(1652)三衛合一,歸並於天津衛。從明永樂二年(1404)至今,天津建城已600多年。
天津簡稱為「津」,別名「沽」、「衛」。所謂「津」, 就是渡口,指天子渡河之處;所謂「沽」, 就是傍水的聚落,指七十二沽;所謂「衛」,指天津衛。天津另有多個別名,如津沽、沽上、海門、津門、三津、海津、海下等,形成了系列別稱。
1.「津沽」——天津地區號稱「九河下梢,七十二沽」。所謂「七十二沽」,如塘沽、漢沽、葛沽、鹹水沽、丁字沽、大直沽等。其實「七十二」 系泛稱,並非確數。天津曾名「直沽」,海河又稱「沽水」,可見「津」與「沽」密不可分,「津沽」並稱,順理成章。
2.「沽上」——天津文人在詩文書畫上常署名地望為「沽上」。津門十景之一:「沽水流霞」,是對海河風光的藝術概括;而「沽上」,就是「海河之濱」的意思。
3.「海門」——指海河入海口的自然地勢,後成天津別稱之一。明代天津八景有「海門月夜」,天後宮匾額題詞亦為「海門津筏」。
4.「津門」——眾水匯聚,逶迤至津,河海會流於此,故名「津門」——這是從自然地理角度的詮釋;海防重鎮,漕運樞紐,護衛京師,故名「津門」——這是從政治軍事角度的註解。明人撰《直沽棹歌》:「雲帆十里下津門,日落朝平不見痕;葦甸茫茫何處泊,一燈明處有漁村。」
5.「三津」——名有兩解:
(1)北運河、南運河在三岔河口交匯為海河,是為「三津」
(2)天津衛與天津左衛、天津右衛,三衛合一,故名「三津」。天後宮有「佑衛三津」和「三津福主」的匾額,南門外大街有老地名:「三津磨房同業公會」和「三津胡同」,可見此稱由來已久。
6.「海津」——道出天津臨河瀕海的地理特色,加之元朝曾設「海津鎮」,故謂。
7.「海下」——泛稱海河下游一帶,意為「渤海之濱」。博友文津藝譚提供資料:「海下,天津舊地區名,指舊時天津衛、靜海以東、舊寧河以南的地區,至渤海之間的地區,大致相當於今天津市塘沽區、東麗區、津南區、西青區的一部分,該地區開發歷史可上溯至唐宋時期,深受沿海漁業、鹽業、漕運、軍屯等文化的影響,是天津本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

㈣ 天津安徽湖南廣東寧夏的簡稱

1、天津

天津,簡稱「津」,別稱津沽、津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

2、安徽

安徽,簡稱「皖」,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合肥。

3、湖南

湖南省,簡稱「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長沙。

4、廣東

廣東,簡稱「粵」,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廣州。因古地名廣信之東,故名「廣東」。

5、寧夏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首府銀川。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東鄰陝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總面積6.64萬平方公里,位於四大地理區劃的西北地區。

㈤ 天津簡稱是什麼呢

天津簡稱是「津」。天津地處中國華北地區,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東臨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

天津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家物流樞紐、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亞太區域海洋儀器檢測評價中心。

地理位置:

天津位於海河下游,地跨海河兩岸,北南長189千米,西東寬117千米。陸界長1137千米,海岸線長153千米。是北京通往東北、華東地區鐵路的交通咽喉和遠洋航運的港口,有「河海要沖」和「畿輔門戶」之稱。對內腹地遼闊,輻射華北、東北、西北13個省市自治區,對外面向東北亞,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

氣候:

天津地處北溫帶位於中緯度亞歐大陸東岸,主要受季風環流的支配,是東亞季風盛行的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臨近渤海灣,海洋氣候對天津的影響比較明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天津

㈥ 天津別稱是什麼

天津,簡稱津,別稱天津衛、津門、津沽、沽上、沽。

天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6)天津簡稱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在遠古時代,天津曾是渤海的一部分,陸地是逐漸沖積形成的。夏朝時期,屬於冀州。周朝時期,屬於幽州。戰國時期,分屬於燕國和齊國。西漢時期隸屬漁陽等郡。唐朝中葉以後,天津已成為南方大米、絲綢北運的碼頭。

宋、遼時期,今海河當時稱「界河」。海河以北屬遼幽都府(後改析津府)武清縣;海河以南屬北宋高陽關路乾寧軍和滄州清池縣。宋朝在海河以南設立許多軍事據點——「寨」、「鋪」,如泥沽、雙港、三女、南河、沙渦、獨流等,以防遼軍南下。

金貞佑二年(1214)前,設「直沽寨」,派都統完顏佑、副都統完顏咬住戍守,「直沽」之名始見史籍。天津成為畿南軍事重鎮。

元至元十九年(1282)海漕開通,直沽成為漕運樞紐,為此在大直沽專設了接運廳和臨清萬戶府;並修建了直沽廣通倉等糧倉。至元年間(1264-1294)還在大直估、三岔口分別建了天後宮(東、西廟)。1234年三岔沽一帶鹽鹵湧出,特許高松、謝實等18戶在此設灶煮鹽;兩年後,又專門設立「三岔沽司」、「大直沽司」,管理直沽鹽場。

元延佑三年(1316)在直估設「海津鎮」,命副都指揮使伯顏鎮守。

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以「靖難」為名,與其侄朱允炆爭奪皇位,率兵從直沽渡河南廠,偷襲滄州,攻下南京,建文四年(1402)奪取了政權,翌年改元「永樂」。

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在直沽設衛,命工部尚書黃福、平江伯陳瑄、都指揮僉事凌雲、指揮同知黃綱興工築城,並賜名「天津」,意謂「天子車駕渡河之處」。

永樂二年十二月九日(1405年1月9日)設天津左衛。永樂四年十一月八日(1406年12月18日)改青州右衛(一說青州左衛)為天津右衛。

清朝初年,沿襲了明朝的各項制度。順治九年(1652)將左、右衛並入天津衛,結束了衛所官員的世襲制。三衛合並後,設立「巡道」、「同知」,負責民政事宜;「戶曹」、「鹽政」,負責稅賦和鹽業;「總兵」、「游擊」、「參將」,負責軍事。

雍正三年(1725),改衛為州,天津開始建立地方政府;九年(1731)升州為府,轄天津、靜海、青縣、南皮、鹽山、慶雲、滄州六縣一州。

1912年(民國元年)3月,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北京政府」(「北洋政府」)成立。是年7月,撤銷天津縣的建制,保留了「府」;1913年4月,又撤銷天津府,重建天津縣。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佔領天津,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天津特別市」。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管的直轄的天津市。1930年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京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省轄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另外,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1900年7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城,於七月五日組成「暫行管理津郡城廂內外地方事務都統衙門」(簡稱「都統衙門」),對天津實行軍事殖民統治達兩年之久。

1937年7月30日,日本侵略軍侵佔天津,次日成立偽天津市地方治安維持會;12月17日,偽天津市地方治安維持會,改組為偽天津特別市公署;1943年11月,偽天津特別市公署又改稱偽天津特別市政府,對天津人民實行了八年的法西斯統治。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建立天津市(一說「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同時成立天津市人民政府。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為河北省省轄市。1967年1月2日,天津又改為中央直轄市,直至今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

㈦ 「天津」、「安徽」、「湖南」、「江西」分別什麼意思

天津簡稱「津」jin;

安徽簡稱「皖」wan;

湖南簡稱「湘」xiang;

江西簡稱「贛」gan。

㈧ 中國各省市的簡稱都是什麼

1、北京市簡稱京。

2、天津市簡稱津。

3、河北省簡稱冀。

4、山西省簡稱晉。

5、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

6、遼寧省簡稱遼。

7、吉林省簡稱吉。

8、黑龍江省簡稱黑。

9、上海市簡稱滬。

10、江蘇省簡稱蘇。

11、浙江省簡稱浙。

12、安徽省簡稱皖。

13、福建省簡稱閩。

14、江西省簡稱贛。

15、山東省簡稱魯。

16、河南省簡稱豫

17、湖北省簡稱鄂。

18、湖南省簡稱湘。

19、廣東省簡稱粵。

20、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

21、海南省簡稱瓊。

22、四川省簡稱川或蜀。

23、貴州省簡稱貴或黔。

24、雲南省簡稱雲或滇。

25、重慶市簡稱渝。

26、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27、陝西省簡稱陝或秦。

28、甘肅省簡稱甘或隴。

29、青海省簡稱青。

30、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32、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港。

33、澳門特別行政區簡稱澳。

34、台灣省簡稱台。

(8)天津簡稱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949年之前,民國各省簡稱。

1、綏遠省簡稱綏。

2、熱河省簡稱熱。

3、遼北省簡稱洮。

4、安東省簡稱安。

5、松江省簡稱松。

6、合江省簡稱合。

7、遼寧省簡稱遼。

8、吉林省簡稱吉。

9、察哈爾省簡稱察。

10、河北省簡稱冀。

11、山西省簡稱晉。

12、黑龍江省簡稱黑。

13、嫩江省簡稱嫩。

14、興安省簡稱興。

15、江蘇省簡稱蘇。

16、安徽省簡稱皖。

17、浙江省簡稱浙

18、福建省簡稱閩。

19、江西省簡稱贛。

20、山東省簡稱魯。

21、河南省簡稱豫。

22、湖北省簡稱鄂。

23、湖南省簡稱湘。

24、廣東省簡稱粵。

25、廣西省簡稱桂。

26、四川省簡稱川。

27、貴州省簡稱黔。

28、雲南省簡稱滇。

29、西康省簡稱康。

30、陝西省簡稱陝。

31、甘肅省簡稱隴。

32、青海省簡稱青。

33、寧夏省簡稱寧。

34、新疆省簡稱新。

35、台灣省簡稱台。

36、海南特別行政區簡稱瓊。

37、西藏簡稱藏。

38、蒙古簡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