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舉報投訴電話有哪些
不同行業,不同政府機關都有不同的舉報電話,例如:
1、人民日報新聞線索:010-65368383
2、解放日報新聞熱線:8621-63523600
3、新華社新聞熱線:010-63073111
4、高檢檢察機關超期羈押舉報 電話:010-68650468 010-65252000
5、高檢群眾舉報職務犯罪 電話:010-65252000
6、高檢減刑、假釋、保外就醫專項檢查活動舉報 電話:010-68650468
7、國家發改委教育亂收費舉報 電話:010-68502937
8、國家發改委重大建設項目違規舉報:010-68501111
9、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舉報:010-68304532
10、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010-68579889
11、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010-68508738
12、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說》:010-63984662
13、中央電視台《面對面》 : 010-63984655
14、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010-68579889轉198
15、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010-68579889-166
」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在原國家信息產業部的大力支持下,決定在全國設立的專門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的專用電話號碼。
撥打方法
撥通12315電話後,如您需投訴或舉報,請按工作人員的提示回答問題,如實說出投訴的事實、理由及投訴請求,並說出自己的姓名、地址、電話號碼或其他聯系方式和被申訴方的名稱、地址、電話。
另外拔打12315是收費的,消費者申訴案件,由經營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如商家在異地需商家所在地區號+12315。
『貳』 江蘇省保護和促進台灣同胞投資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護和鼓勵台灣同胞在本省投資,促進江蘇與台灣兩地經濟合作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台灣地區的企業、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以下簡稱台灣同胞投資者)在本省投資的,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台灣同胞投資者的人身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和損害台灣同胞投資者的投資和投資收益。
台灣同胞投資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第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履行職責,改善投資環境,提供有效服務,保障台灣同胞投資者合法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事機構負責台灣同胞投資合法權益保護的組織、指導、管理、協調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各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台灣同胞投資和投資保障的服務、管理工作。第五條省、設區的市和台灣同胞投資集中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台灣同胞投資權益保障協調委員會,負責協調解決台灣同胞投資權益保障的重大問題。台灣同胞投資權益保障協調委員會由有關部門組成,其日常工作由同級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事機構承擔。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在台灣同胞投資集中的開發(園)區設立為台灣同胞投資者服務的機構。第七條台灣同胞投資集中的設區的市、縣(市、區)可以依法成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
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依照法律、法規和章程活動,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台灣事務辦事機構應當依法為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開展活動做好服務工作和業務指導。第八條台灣同胞投資者在本省投資設立企業或者個體工商戶的,應當提交有效身份證明等文件,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辦理審批、登記手續。
有關審批、登記機關應當將審批、登記設立的台灣同胞投資企業或者個體工商戶的有關信息及時告知台灣事務辦事機構。第九條實際出資人與登記出資人不一致,作為實際出資人的台灣同胞投資者請求確認其為出資人身份的,可以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請,有關國家機關應當依法處理。第十條台灣同胞投資者在本省可以依法舉辦合資經營企業、合作經營企業、全部資本由其投資的企業,也可以採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投資形式。
台灣同胞投資者在本省可以依法設立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夥企業、個體工商戶。第十一條台灣同胞投資者可以依法進行下列投資:
(一)合作勘探、開采、提煉或者開發自然資源;
(二)開展補償貿易、加工裝配、合作生產;
(三)購買股票、債券,或者以企業的股份、出資額投資及其他形式的參股;
(四)知識產權的開發和利用;
(五)購買、租賃或者承包企業;
(六)購置房產;
(七)取得土地使用權,開發經營;
(八)國家允許的其他投資。第十二條台灣同胞投資者在本省投資應當符合國家和本省的產業政策、投資導向要求,有利於本省經濟和社會發展。
鼓勵和引導台灣同胞投資者在高新技術和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投資創業。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依法制定和公布鼓勵台灣同胞投資的重點產業目錄。第十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台灣同胞投資者投資的中小企業發展。
鼓勵台灣同胞投資者在本省設立營運總部。第十四條鼓勵台灣地區的銀行、證券、期貨、保險等金融機構依法在本省投資,設立分支機構或者參股本省金融機構。
鼓勵台灣同胞投資者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成立融資租賃或者擔保公司,提供融資租賃、擔保服務。第十五條鼓勵台灣同胞投資者在本省依法設立各種形式的研究開發機構,研究開發或者與本省其他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企業等共同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第十六條台灣同胞投資企業或者個體工商戶享受本省頒布的投資及與投資相關的各項扶持發展的政策和服務。第十七條台灣同胞投資企業或者個體工商戶可以依法申請專利、馳名商標、著名商標、農產品認證等,自主研發的科技成果可以申報科學技術獎。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可以依法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
『叄』 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辦法
第一條為了保護和鼓勵台灣同胞在本省投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台灣同胞以其在台灣地區或者台灣地區以外設立的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名義來本省投資的,適用本辦法。第三條台灣同胞的投資、投資收益和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機關、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損害。
台灣同胞投資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有利於本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支持、引導、幫助台灣同胞投資,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和指導台灣同胞投資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事機構負責做好台灣同胞投資的法律宣傳與咨詢服務,以及協調有關單位和部門做好台灣同胞投資等工作;其他有關國家機關和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涉及台灣同胞投資的工作。第五條鼓勵台灣同胞投資者在本省投資下列項目:
(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稀缺原材料開發項目;
(二)先進製造業項目;
(三)高新技術項目;
(四)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五)企業技術改造項目;
(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再生資源利用以及環境保護項目;
(七)現代服務業項目;
(八)國家和省鼓勵投資的其他項目。第六條台灣同胞在本省的投資形式和出資方式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七條有關行政機關審批、辦理台灣同胞投資事項時,應當提高效率,簡化程序,做到合法、公正和公平,不得刁難、拖延或者謀取不正當利益。第八條台灣同胞投資企業依法享有生產經營管理的自主權,不受任何機關、單位或者個人的非法干預和侵犯。第九條台灣同胞在本省投資的,享受國家促進中部地區發展的優惠政策。台灣同胞在本省享受西部地區優惠政策的地方投資的,其待遇按照國家對西部地區優惠政策執行。第十條因社會公共利益需要,必須拆遷台灣同胞擁有產權的生產經營建築物和其他房產時,拆遷單位必須取得有權機關頒發的拆遷許可證,並與產權人簽訂安置補償協議,安置方案應當有利於台灣同胞投資企業的生產經營和便利台灣同胞的工作、生活。第十一條鼓勵、支持台灣同胞投資企業科技創新和爭創國家名牌產品、馳名商標、著名商標。
依法保護台灣同胞投資企業的知識產權。對仿冒、偽造台灣同胞投資企業產品、商標等侵犯台灣同胞投資企業知識產權的行為,應當及時查處,侵權責任者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台灣同胞投資企業的產品進入市場提供幫助,不得限制台灣同胞投資企業產品進入本地市場。第十三條涉及台灣同胞投資企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必須以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為依據,收費標准應當與本行政區域內其他同類企業相同。
除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外,台灣同胞投資企業有權拒絕參加各類培訓、評比、鑒定、考核、贊助、捐款捐物等活動。第十四條在本省投資或者受聘於本省企業的台灣同胞及其隨行眷屬,在本省購物、住宿、就醫、參觀旅遊、乘坐交通工具等,享受本省居民同等待遇。第十五條在本省投資或者受聘於本省企業的台灣同胞及其隨行眷屬,從事經貿活動需要多次入出境的,可以按有關規定向公安機關申請辦理一定期限多次有效入出境手續。第十六條台灣同胞在本省居留期間,可以持台灣地區或者其他國家、地區有效機動車駕駛證以及按規定應當提供的證明文件,到公安機關申請換領機動車駕駛證或者臨時駕駛證。第十七條台灣同胞持台灣地區或者其他國家、地區衛生檢驗檢疫機關的有效健康證明,經本省出入境衛生檢驗檢疫機關驗證後,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可免作相關項目的健康檢查。第十八條在本省投資或者受聘於本省企業的台灣同胞,其子女就讀中、小學的,當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為其提供方便,相關費用與本地居民相同。
台灣同胞投資企業集中的地區,可以依法申請設立台灣同胞子女學校。台灣同胞子女學校應當接受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第十九條台灣同胞投資者可以獲得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團體頒發的榮譽證書和授予的榮譽稱號。
『肆』 掃黑除惡在哪舉報啊
可在公安部舉報中心舉報,舉報地址見參考資料。舉報方式如圖所示:
一、在網頁上搜索公安部舉報中心,找到官網點擊進入。
(4)天津台胞合法權益受侵佔如何投訴擴展閱讀:
黑社會性質組織作為有組織犯罪的一種形態,既不同於一般犯罪集團,也不同於典型的黑社會組織。應當在准確界定黑社會性質組織的概念和科學分析當前犯罪態勢的基礎上,重新審視其構成要件,釐清其與其他有組織犯罪形式的界限。
在認定黑社會性質組織時,客觀要件上應注意其行為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主體要件上應注意其組織嚴密性和成員眾多性,其構成人數至少應當3倍於一般犯罪集團成員底數;主觀要件上應當引入犯罪人格的分析。
在遏制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總體戰略中,對其 「圈」得不宜過大,「穩、准、狠」的方針中,關鍵在「准」。
有組織犯罪,英文為「organized crime」。有組織犯罪作為一種極其嚴重的犯罪現象,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但是,迄今為止,對有組織犯罪的概念在世界范圍內尚沒有一個統一並得到普遍公認的定義。其代表性的觀點有下列幾種:
1、 最廣義定義。認為有組織犯罪是以實施某些犯罪為目的而形成的結伙、幫派、集團或組織。如美國加利福尼亞(California)州刑法規定:有組織犯罪就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在長期目標的基礎上從事一種或多種如下行為:
(1)提供非法物品或服務,如放高利貸等;
(2)掠奪性犯罪,如盜竊、傷害等。還有一些典型的犯罪行為也應列入有組織犯罪定義之中,即五類行為:A、敲詐集團;B、非法行業;C、盜竊集團;D、幫派;E、恐怖組織。
中國有的學者認為,中國有組織犯罪包括三種組織形式,即鬆散的犯罪結伙、犯罪集團及帶黑社會性質的犯罪組織。
2、廣義定義。認為有組織犯罪是3人以上具有一定組織形式的、穩定的犯罪組織,包括犯罪集團和黑社會組織。
如墨西哥聯邦及聯邦特區刑事訴訟法對有組織犯罪下的定義為: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人按紀律及等級規則組織起來,以一貫使用暴力的方式或主要以獲利為目的犯下某項法律限定的罪行。
中國有的學者也認為,有組織犯罪一般是指3人以上為多次實行一種或多種故意犯罪而建立的具有一定組織性與穩定性的共同犯罪組織。
3、狹義定義。認為有組織犯罪即為黑社會犯罪。聯合國預防和控制犯罪機構在文件中,通常將有組織犯罪視為黑社會。許多學者也持此種看法。
如俄羅斯學者阿達什科維奇(Ю.И.Адашкевич)認為有組織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丑惡現象,它以刑事犯罪、黑經濟結構以及政權管理機關的腐敗三者相結合為特點實施犯罪行為的群體,該群體不僅控制著違法犯罪資金,甚至控制了國家或社會某些領域的部分合法資金。
法國犯罪學家安德魯·博薩認為有組織犯罪實際上表現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生活在合法團體的外面,有自己的章程、自己的組織、等級和嚴厲的紀律,利用一切手段實現他們的目的,即最大利潤。 部分學者認為所謂有組織犯罪,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多數犯罪人在持續從事犯罪活動時,都有一個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組織,其指揮系統是按階層組成的;
(2)該組織成員不僅本身從事犯罪活動,而且還秘密掩護商店、藝人及其他特定職業者的犯罪活動;
(3)如果組織內部的領導發生變動時,不存在移交領導權問題,有越代掌握組織權力的;
(4)由該組織操縱一定地區的所有犯罪活動,或至少控制其中特定的犯罪活動,而且這種控制權總是掌握在某個首領一人手中;
(5)犯罪手段和犯罪行為幾乎都以組織的每個成員的許可權為標准而採取的;
(6)為順利實現犯罪目的,對各種犯罪活動都有周密的計劃。
『伍』 村幹部非法佔用10餘畝耕地進行商業開發違規建設單元樓,侵佔村民耕地公民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如何檢舉揭發並
可以向縣市政府土地管理局投訴或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