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冬至吃什麼最好
擴展閱讀
廈門國資委是管什麼 2025-05-14 06:36:09
北京哪裡賣投影儀幕布 2025-05-14 06:16:22

廈門冬至吃什麼最好

發布時間: 2022-08-17 08:19:13

『壹』 關於廈門冬至吃湯圓的問題

關於廈門冬至吃湯圓的問題如下:

在廈門,冬至當天是要吃湯圓的。不少人家會自己做湯圓,先用糯米磨成粉,再摻水捏成圓子。圓子有兩種,一種是沒餡的,一種是有餡的,可包紅糖白糖。紅色象徵金,白色象徵銀,寓意著團圓圓滿財氣進。

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貳』 冬至各地吃什麼

冬至各地吃什麼,轉眼又到了一年的冬至時節,在這個寒冷的天氣里,還有什麼比大口吃美食更讓人興奮呢!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除了眾所周知的北餃子南湯圓外,地域文化的不同也帶來了不同的冬至食物。


這個冬至日,小編特將各地冬至美食打包奉上,讓我們在這寒冷的冬日裡,一同品味那些充滿暖意的家鄉味道吧!


山東:羊湯滋補又暖身天氣寒冷的北方,當然需要大口吃肉大口禦寒,而在山東,則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蘇州:冬至餛飩憶西施在冬至蘇州人有著吃餛飩的習俗。相傳,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


杭州:一天三頓吃年糕杭州人喜歡在冬至這一天吃年糕來慶祝。每逢冬至,都會制糕來祭祖或者饋贈親友。在飲食上,三餐都會做不同風味的年糕,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絲炒年糕等等種類繁多。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圖吉利,寓意年年長高。


廈門:排隊買薑母鴨廈門俗語說「一年補透透,不如補冬」。閩南民間至今有冬至進補要食用薑母鴨、四物鴨等溫性食物的習俗。薑母鴨是冬令進補的上品,用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


台灣:九層糕祭祖先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叄』 福建人冬至吃什麼

1、福建泉州冬至吃甜丸湯: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後合家以甜丸湯為早餐。有的人家還於餐後留下幾粒米丸,粘於門上,稱「敬門神」。泉州人吃丸,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著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

2、福建廈門吃薑母鴨:廈門人對鴨可以說是情有獨鍾,一年四季都在吃鴨,鹽鴨、醬鴨、烤鴨、四物燉鴨,冬至吃薑母鴨。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薑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薑母鴨。

3、福州人搓「米時」(是一個字,xi第四聲):桌上置竹籮,籮中放紅桔數粒、紅筷一雙、紙花一對等。搓「米時」也稱「搓圓」,寓意團圓;「米時」則象徵「時來運轉」。搓「米時」由全家人圍坐在圓桌周圍,邊搓「米時」,邊唱歌。

4、漳州的風俗,要吃冬至糖圓。節日前夕,家家戶戶用糯米磨粉搓丸,放置在竹篩上。第二天清晨放入紅糖鍋內煮熟,作為節日早餐。舊時農在這一天還要到祠堂祭祖。

『肆』 南方冬至吃什麼 冬至美食大盤點

1、吃糍粑:按照江浙一帶的傳統,冬至會舂糍粑,參與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雲南,冬至也有吃糍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作「小糍」。

2、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3、吃紅豆糯米飯:在我國的江南水鄉,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不過,這個疫鬼最怕紅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紅豆糯米飯來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伍』 冬至吃什麼 揭秘中國各地冬至吃什麼

1、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南北各地還有不少湯圓的名品,如寧波湯圓餡多皮薄,糯而不粘;長沙姐妹湯圓潔白晶瑩,香甜可口;如今不僅冬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湯圓。

作為金華人,每年冬至,奶奶都會包獨特的咸湯圓,芹菜豆腐乾,筍干肉,自己喜歡吃什麼就加什麼餡!金華咸湯圓還帶有一顆小尾巴,這個在杭州可是吃不到的!

2、年糕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3、桂圓燒蛋

嘉興土生土長的人,大多選擇吃桂圓燒蛋過冬至夜,「把買來的桂圓剝好,然後放在水裡煮,把桂圓的汁水煮出來,再打入雞蛋,根據自己的口味加糖……」一位嘉興老人說:「以前人們的生活條件不大好,冬至夜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桂圓燒蛋,自個兒心裡就感覺整個冬天都不冷了。」另外,在嘉興平湖還有冬至夜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4、肉豆腐

衢州有一句俗話,說冬至『有得吃,吃一夜,沒得吃,凍一夜』,衢州過冬至的飲食同樣是十分講究的。」曾在衢州文化部門工作的樓老師說,在衢州的老習俗里,每到冬至,每家每戶的菜餚里必須要有肉和豆腐,同時各家都炒上一些花生、玉米、大豆等,用於冬至夜裡的閑食使用。

5、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准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6、冬節丸

潮汕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往往夜裡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開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節夜,啰啰長,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謠。

頭腦

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一鍋五顏六色的羊肉粉湯就做好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羊肉粉湯餃子做法獨特,味道香辣可口,現在已成為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冬至肉

對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所以,廣東人有句話叫「冬至大過年」。

據介紹,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准備一桌大魚大肉、臘肉臘腸,談笑風生地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有些廣東人還有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送臘肉的習俗。為此

『陸』 福建冬至吃什麼

福建歷史文化悠久,有著獨特的閩南文化,冬至到了,福建也有自己的傳統民俗,比如一些極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福建冬至吃什麼吧!

1
泉州人吃丸

泉州風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謁祖。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後合家以甜丸湯為早餐。有的人家還於餐後留下幾粒米丸,粘於門上,稱「敬門神」。

泉州人吃丸,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著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

2
廈門人吃鴨

廈門人對鴨可以說是情有獨鍾,一年四季都在吃鴨,鹽鴨、醬鴨、烤鴨、四物燉鴨,冬至吃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特別滋補。薑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薑母鴨。

3
福州人搓「米時」

搓「米時」(是一個字,xi第四聲)時,桌上置竹籮,籮中放紅桔數粒、紅筷一雙、紙花一對等。搓「米時」也稱「搓圓」,寓意團圓;「米時」則象徵「時來運轉」。搓「米時」由全家人圍坐在圓桌周圍,邊搓「米時」,邊唱歌。

4
漳州人吃冬至糖圓

漳州的風俗,要吃冬至糖圓。節日前夕,家家戶戶用糯米磨粉搓丸,放置在竹篩上。第二天清晨放入紅糖鍋內煮熟,作為節日早餐。舊時農在這一天還要到祠堂祭祖。

天氣漸冷,「老龍岩」們就會到山裡采薴麻或是艾草搗碎,和糯米粉揉勻後,面團就呈淡綠色,作為「鬼糕」的皮。至於餡料,通常會用梅菜、筍干、香菇,配著五花肉,調味,炒熟。待草葉味從蒸籠蓋邊飄出,「綠衣」略帶晶瑩剔透之感時,拿出咬上一口,皮又糯又軟,帶著油花花的餡配上草葉味,反倒覺得清爽。

5
沙縣人吃湯圓

沙縣人的湯圓,湯汁中喜歡配於竹筍、香菜等作料。因為沙縣臨近三明市區,所有有些習俗已經逐步消失,一些傳統的習俗,比如舞龍舞獅什麼的估計只有在鄉下可以見到。

將樂農村過冬至,有用豆粉、黑芝麻紅糖拌糍粑招待客人的習俗,以表吉利,然後蘸上豆粉、黑芝麻、紅糖等配製的佐料,吃起來柔韌鮮滑,香甜可口。

6
客家喝米酒、制臘味

客家人稱冬至為「冬節」、「亞節」。寧化流傳著這樣的民諺:「冬至至長長也短,夏至至短短也長。」所以冬至他們會進補和釀米酒、制臘味等,而鄉民們進補首選的是狗肉,那天他們大都買小狗宰殺,用狗肉配一些如當歸、黨參、熟地、黃芪、人參等補血補氣的中葯煨或清燉後食用,且須早晨起來服用。也有一些鄉民取豬蹄、公雞等配補葯燉食。

『柒』 全國各地冬至節氣都吃什麼美食急急急。。。

一、冬至習俗吃什麼: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相傳,這一習俗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二、冬至習俗吃什麼:南方吃湯圓


古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還代表團圓之意。

三、冬至習俗吃什麼:四川羊肉湯

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現四川冬至包括咱廣元家家都要喝羊肉湯。


四、冬至習俗吃什麼:赤豆糯米飯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五、冬至習俗吃什麼:台灣糯糕


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冬至節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


六、冬至習俗吃什麼: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有俗語雲:「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這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鹵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美好祈願。


七、冬至習俗吃什麼: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八、冬至習俗吃什麼:混沌


《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實際上「餛飩」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辟天地。後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令飲食而已。

『捌』 冬至時節吃的食物有哪些

1.北方——餃子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各大超市商場等餃子賣的都很「俏」。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為什麼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呢?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一般蔬菜較多、肉類很少的餃子水分含量高,容易「散」,煮食則營養素損失大,口感也差些,可以考慮水煎、蒸等方法,而肉類較多的帶餡食品適合用來煮食。盡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調方法,避免額外增加脂肪攝入。
2.客家人——釀酒
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後勁頗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為了這一天,客家主婦常挑個吉祥的日子,專門到集市添置釀酒的器具,把陳年的酒壇搬到溪流中,用黃黃的細沙洗去污物,再讓清涼的泉水反復沖洗,最後置放在陰涼處風干。
3.廈門——薑母鴨
冬至節吃什麼?廈門人對鴨可以說是情有獨鍾,一年四季都在吃鴨,鹽鴨、醬鴨、烤鴨、四物燉鴨,冬至吃薑母鴨。一條街只要有一攤賣薑母鴨的店,就整街飄香。
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薑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薑母鴨。
4.杭州——年糕
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5.銀川——「頭腦」
冬至節吃什麼?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冬至,老百姓叫鬼節,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餃子,就買吊爐三尖餅子、茴香餅子泡著粉湯吃。羊肉粉湯黃蘿卜餡餃子,對銀川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飯食,外地人一吃卻贊不絕口。在外地很少見這樣香辣可口的餃子,這也算是銀川的一種特色風味小吃吧。
6.廣東——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嶺南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全家人在祭祖之餘,准備一桌大魚大肉、臘肉臘腸等,談笑風生地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其中燒臘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
粵式燒臘可細分為烤乳豬、叉燒、燒鵝、燒鴨、燒雞等。每一種類的製作工藝雖不盡同?但口感統一略帶偏甜。翻查歷史書籍,作為美食的「燒臘」由來已久。早在南北朝時,賈思勰就在《齊民要述》里記述了「灸豚法」。
7.雲南——糍粑
冬至節吃什麼?在雲南,冬至有吃糍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糍」。到了這一天,一家人團團圓圓、歡歡喜喜地圍在火盆邊,有說有笑地烘烤著糍粑,遇上有親朋好友來訪,最好的見面禮也是烤上一個糍粑。
對於糍粑的吃法有很多,另一種就是用火炭烘烤著吃。烤糍粑的過程,最考驗人的性情,性急的人是吃不上的。很有倔性的糍粑,讓它軟化可不容易。首先得放在微微明滅的炭火上慢慢烘烤,火氣不能太大,要不然外皮烤焦,內里卻是生硬的,而且要不停地翻邊倒面,使它兩面均勻受熱。糍粑在火氣下催得漸漸鼓脹,表皮微微隆起,像一個大包子時就大功告成了。

『玖』 冬至各地都吃什麼節氣美食

冬至是我們所知道的氣節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到了冬至,大部分人都會吃餃子,不過還有一些地區也會吃不同的節氣美食,就像我的老家山東,每年冬至的時候我們都會喝羊肉湯,說是可以驅除寒冷的寓意,現在我和老婆在外面工作,老婆是江南人,她老家每年在今天都會吃赤豆糯米飯,有禦寒、滋補的功效。今天是冬至,我們兩個商量這該吃些什麼,餃子每年我們都會包一些吃,老婆還會做糯米飯,配上我老家山東的羊肉湯,這搭配讓我們倆吃完身體暖暖的,今天我們想試試其它地區吃的節氣美食,看著這些地區的節氣美食,讓我和老婆都不知道吃什麼好,你們來幫我看看吃哪個地方的節氣美食好一些呢?

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一樣,所以對於飲食也是很不同的,像在北京,人們就會在冬至的時候吃上一大碗的餛飩,據說也是為了防寒保健的寓意的。北京的餛飩味道真的很不一樣,什麼餡的都有,我記憶最深的就是有一年冬天去北京,剛好趕上冬至,就在一個北京本土的親戚家吃飯,剛好吃的是地菜餡的餛飩。親戚用開水把地菜燙一下,然後加入蔥姜蒜末,最好還要加點五花肉末一起攪拌成餡。用薄薄的餛飩皮一包,下進鍋里很快就煮熟了。撈出來加入紫菜,蔥花等調味料。味道真的很美呢。

在廣東遇上節日都喜歡吃湯圓呢。因為粵菜都是以湯為最好,湯圓也是一道很好的甜湯。廣東人吃湯圓都喜歡沾著花生末吃,會感覺更加的香。甜糯可口的味道也是極好的呢。

在杭州呢,還是杭州年糕最為出名。遇上節日或喜慶的日子都會上一份年糕以示喜慶。杭州年糕的做法就是把做成型的年糕蒸熟後,吃的時候在年糕上撒上花生碎、白砂糖等。都是香香糯糯的味道,就像生活一樣甜甜美美的感覺。

當然在北方,冬至的時候大多還是要吃餃子的。南方人吃餃子都是豬肉餡的、海鮮餡的為主。但是在北方人們就喜歡包牛肉餡的或羊肉餡的。味道都是非常棒的。

在廈門過節就是吃廈門薑母鴨了。在廈門薑母番鴨的是紅面番鴨做原料的。用香油把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和料酒等,然後放入水燉。直到燉到鴨肉熟了就可以,味道非常的鮮香可口。是一道很地道的地方特色菜。

山東羊肉湯也是很出名的,味道吃起來非常的爽口。口味也是有辣有淡。早餐的時候來一碗,身體立馬就暖和起來了。因為羊肉湯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另外在冬季喝還非常的暖胃和健體。所以很受人歡迎。

以上就是給大家介紹的各地不同的節氣美食,有沒有大家特別喜歡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評論,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哦~

『拾』 冬至習俗,各地冬至有什麼習俗

1、南方地區習俗: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一帶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

2、杭州人冬至習俗:吃年糕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3、嘉興人冬至習俗:吃桂圓燒蛋
嘉興土生土長的人,大多選擇吃桂圓燒蛋過冬至夜,「把買來的桂圓剝好,然後放在水裡煮,把桂圓的汁水煮出來,再打入雞蛋,根據自己的口味加糖……」另外,在嘉興平湖還有冬至夜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4、嘉興人冬至習俗:吃肉豆腐
衢州有一句俗話,說冬至『有得吃,吃一夜,沒得吃,凍一夜』,衢州過冬至的飲食同樣是十分講究的。」在衢州的老習俗里,每到冬至,每家每戶的菜餚里必須要有肉和豆腐,同時各家都炒上一些花生、玉米、大豆等,用於冬至夜裡的閑食使用。
5、廣東人冬至吃什麼——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全家人在祭祖之餘,准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6、潮汕人冬至吃什麼——冬節丸
潮汕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往往夜裡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開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節夜,啰啰長,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謠。

7、客家人冬至吃什麼——釀酒
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後勁頗足。
8、四川冬至吃什麼——羊肉湯
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
9、河南人冬至吃什麼——餃子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10、廈門人冬至吃什麼——薑母鴨
廈門人冬至吃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
11、湖南冬至吃什麼——赤豆糯米飯
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