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廈門地鐵3號線何時完成過海盾構施工
7月13日9點18分,埋深達海平面下60米、目前國內最深過海地鐵隧道--廈門地鐵3號線,過海段泥水盾構右線掘進完成,順利穿越東海。由於該項目在海平面下60多米開展施工,人員需要承受高達5.38個標准大氣壓,因此非飽和氣壓下的換刀作業,也創造了過海泥水盾構掘進施工國內最新紀錄。
廈門地鐵3號線全長36公里,設計時速80公里每小時,起於廈門火車站,止於翔安機場,線路串聯了廈門火車站及周邊新老城區以及機場、空港經濟區等重要區域,它的建設不僅會方便市民出行,而且必將促進廈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海西經濟區建設。
② 廈門地鐵的線路情況
(主詞條:廈門地鐵1號線)
狀態:建設中,2013年11月13日開工,2018年12月31日開通試運營。
鎮海路站~廈門北站
1號線是廈門市軌道交通南北骨架線,途經思明、湖裡、集美等組團,連接中山路步行街、中山公園、將軍祠、廈門外圖書城、SM城市廣場、火炬園、園博苑等重要結點。線路沿廈門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布置,並連接廈門主要組團和重要節點,對於緩解廈門中心城區交通壓力,引導城市南北向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1號線全長 30.23 公里,設站 24 座。設湖濱東路站、蓮坂站、呂厝站、火炬園站、高崎站、官任站、廈門北站等 7 座換乘站。 (主詞條:廈門地鐵2號線)
狀態:建設中,2015年1月開工,2020年開通試運營。
五緣灣站~蘆坑站~天竺山站
2號線是廈門市軌道交通東西向主軸線, 途經湖裡、思明、海滄等組團,連接高林居住區、軟體園、 蔡塘廣場、篔簹湖、體育中心等重要結點。線路沿廈門市東西向主客流走廊布置,連接廈門市主要五緣灣地顯公園、主要軟體園、東孚新城、天竺山風景區,對於緩解廈門中心城區東西向交通壓力,引導和鞏固五緣灣、高林居住區、軟體園片區、東孚新城居住區的開發建設,引導的海滄區自貿區改造、升級具有重要作用。
2號線全長 26.10km,設站 23 座。設五緣灣站、高林站、嶺兜站、呂厝站、體育中心站、海滄CBD站等 6 座換乘站。 2 號線延伸線線路全長約 15.53km,設9座車站。 (主詞條:廈門地鐵3號線)
狀態:建設中,2015年底開工,2020年底開通試運營。
廈門火車站~翔安機場站
3號線是廈門市軌道交通骨架線路,為廈門島到翔安的放射骨架線,構建廈門島與翔安快速跨海連接通道,並服務於廈門新機場。途經思明、湖裡、翔安等組團,連接篔簹湖、體育中心、火炬園、雙十中學等重要結點。線路沿廈門市城市 「南進」發展軸線布置,對於拉開廈門城市發展框架,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引導城市向南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
3號線全長 37.86 公里,設站 26 座。設廈門火車站、湖濱東路站、體育中心站、火炬園站、雙十中學站、五緣灣站等 6座換乘站。3號線延伸線線路全長約22.56km,設13座車站。 (主詞條:廈門地鐵4號線)
狀態:建設中,建設中,2015年底開工,2020年底開通試運營。
翔安機場站~嵩嶼碼頭站
4 號線是廈門市軌道交通拓展或加密線路,其與 1、 10號線支線共同構成「十」字加「 L」型的網路。 4 號線途經翔安、同安、集美、倉海滄等組團,連接翔安新機場、翔安新城、同安新城、廈門北站、嵩嶼碼頭等重要節點。項目建設設後溪車輛段、海滄臨港停車場、蔡厝停車場,其中後溪車輛段位於線路中段,後溪以西、福廈鐵路以北、集美北大道與315鄉道交叉口以東,現狀主要為農田、民宅,佔地面積約31.1公頃;海滄臨港停車場位於線路西段,廈蓉高速以北、海景路以西、南海路以東,現狀主要為民宅、廠房,佔地面積約20公頃;蔡厝停車場位於線路東段,設在蔡厝綜合維修基地內,與3號線共址。
4號線全長 69.6公里,設站18 座。設馬鑾中心、廈門北站、官潯、洪坑、彭厝北、大嶝、翔安機場等 7座換乘站。 (主詞條:廈門地鐵5號線)
狀態:規劃中
會展南路站~城南站
5號線廈門市軌道交通放射骨架線,構建廈門島與翔安、同安快速跨海連接通道,並服務於廈門島東部會展中心和同安舊城。起於會展中心,沿金山路、寶龍國際中心、萬達廣場、金鍾路向東北敷設,在五通過海,過海後進入翔安南部新城,經過翔安城區,止於同安老城區 ,途經思明湖裡、翔安、同安等組團,連接會展中心、軟體園、萬達廣場、翔安區政府、同安城南等重要節點。項目連接島外各組團,實現各組團間客流聯系;並與 4 號線、 2 號線、 3 號線相互銜接,實現各線間客流方便快捷轉換。項目建設對於加強南台島開發,加強外圍組團與中心城區聯系,實現軌道交通網路整體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5 號線全長 41.28km,設站 28 座。設嶺兜、高林、彭厝北站和洪鍾大道站等4座換乘站。 (主詞條:廈門地鐵6號線)
狀態:待建中
林埭站~影視城站
6 號線是廈門市軌道交通主要線路,途經海滄、集美和同安等組團,是城市東進發展戰略的保障項目,引向城市沿江向海發展,引導和支持長樂、濱海地區開發建設。馬鑾停車場位於海滄區,廈蓉高速以東,第一農場附近,現狀為農田、綠地及村莊,佔地面積約20公頃。頂山頭車輛段位於同安區,既有福廈鐵路以北、國道324以南、同丙路以西,頂山頭村附近,現狀為村莊、農田、佔地面積約32公頃。東溪停車場位於同安區東溪以北、五顯中路以南、東海學院以東,佔地面積約16.6公頃。 原5號線為環海灣軸向骨架線,是遠景廈門海灣型城市格局環灣組團間的重要交通支撐。
6號線全長44.50公里,設站27座。設馬鑾西、馬鑾中心、集美中心和官潯站等 4 座換乘站。 狀態:規劃中
廈門大學站~華榮站
7號線是廈門市軌道交通西南-東北向骨架線,途經思明、傳統核心區、市級行政中心、湖裡等組團,主要連接廈港片區、篔簹湖、白鷺洲、湖裡老工業區。線路首期從廈港片區至華榮,線路西起廈大,沿思明南路轉入鎮海路向北鋪設,後經市府大道穿越篔簹湖沿七星路向北穿仙岳山,後轉至湖裡大道到達湖裡老工業區。
7 號線全長41.2km,設站 25 座。設中山公園站、二市站、湖濱中路站3座換乘站。 狀態:規劃中
翔安機場站~林埭站
原《美麗廈門戰略規劃》海滄-廈門島-翔安新機場2號線(預留城際軌道銜接) 狀態:規劃中
五緣灣站~東渡路站
原《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環島旅遊輕軌4號線 狀態:規劃中
第一碼頭站~城南站
10號線是廈門市軌道交通南北向輔助線(原4號線),途經思明、湖裡、集美、同安等組團,連接眼科醫院、金榜公園鐵路文化公園、火車站、卧龍曉城、忠侖公園、市行政服務中心、T4候機樓、同安濱海新城、輕工食品園、工業集中區、第三醫院等重要結點。10號線構建了本島與集美和大同組團快速連接通道,是1號線北向出島的有力補充。10號線線路大部分沿用廈門BRT快2線、快5線線位,全長40.4公里。高架橋梁和車站是為未來的廈門軌道交通10號線預留的,將適時升級改造為廈門軌道交通10號線。並將BRT快1線、快6線改為廈門軌道交通10號線支線。該線路仍處於遠景規劃,暫無具體計劃及建設時間。
10號線全長40.4公里,設站31座,平均站間距1.3公里。島內設置縣後停車場,大同組團設置四口圳車輛段,同時作為線網備選綜合車輛維修基地。
③ 廈門迎來地鐵大動脈,全長45公里,設站31座,沿途市民有福了嗎
地鐵是最重要基礎交通工具,對於一座城市來說意味非凡,除了能提高緩解城區擁堵,提高通行的效率外,最主要的是能體現城市的綜合實力,但地鐵不是任何城市都能修建的,有著很高的硬性條件,能修建地鐵的都是經濟發達的城市,而福建廈門就要迎來一條地鐵大動脈,沿途的區域要有福了。
廈門地鐵3號線是一條串聯廈門火車站和翔安國際機場的地鐵骨幹線,連接思明區、湖裡區、翔安區,起點是沙坡尾,重點是翔安國際機場,根據線路的規劃,未來還會與4號線、2號線、1號線實現換乘;採用的是6節編組的B型車,目前跨海段順利實現貫通,預計明年上半年正式通車運營。
地鐵3號線自規劃之日起,便受到翔安區市民的廣泛關注,都在盼望著這條地鐵線路能盡快通車,而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節約城區的土地面積,地鐵3號線都是地下+高架的鋪設方式。
隨著廈門地鐵3號線進入通車倒計時,這也預示著翔安區即將要結束無地鐵的歷史,屆時廈門火車站到翔安機場的時間會大大縮短,同時還能緩解島內的交通壓力,並且能帶動沿線地區的商業開發,刺激廈門經濟的增長。
④ 廈門地鐵3號線過海段項目有何奇特之處
8月20日7點18分,伴隨最後一塊刀盤被一分為二,埋深達海平面下60米、目前國內最深過海地鐵隧道——廈門地鐵3號線過海段海底洞內盾構機第一次棄殼解體拆除順利完成,創造了30天完成「洞內盾構機棄殼解體」奇跡。
項目副經理表示,拆機前,對吊點的布設、吊點焊接質量、管路拆除保護、隔板的割除、工作平台的搭設等都進行了詳細的交底;動火作業前,要求將消防設施准備到位,方可施工;動火中,認真做好對洞內氣體的實時檢測,以確保安全。城軌公司掘進設備技術中心技術部副部長黃崗介紹說,由於『海底洞內盾構機棄殼解體』是國內的第一次,盾構隊員工大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對復雜的部件拆除交底,中心副總工程師趙軍軍要反復交接幾遍,確定大家都弄懂了才離開。
⑤ 廈門地鐵總共有幾條線路
截至2021年6月,已開通運營的地鐵有兩條線路,分別是1號線、2號線。
1、廈門地鐵1號線
廈門地鐵1號線起於鎮海路站,經過思明區、湖裡區、集美區,貫穿集美新城、廈門北站,止於岩內站,大致呈南北走向。
廈門地鐵1號線全長30.3千米,其中地下段25.6千米,地面段1.9千米,高架段2.8千米;共設24座車站,其中高架站1座,地下站23座。
2、廈門地鐵2號線
廈門地鐵2號線起於天竺山站,經過海滄區、思明區、湖裡區,貫穿馬鑾灣新城、海滄新城、廈門國際郵輪中心、篔簹湖、江頭、觀音山,止於五緣灣站,大致呈東西走向。
截至2021年4月,廈門地鐵2號線全長41.64千米,採用全地下敷設方式,全線共設地下車站32座(其中2座暫緩開通)。
廈門軌道2號線正式通車運營
2019年12月25日上午,隨著廈門軌道2號線首發列車緩緩駛出車站,廈門軌道2號線正式通車運營。地鐵2號線和地鐵1號線形成十字交叉的軌道交通網路,廈門正式進入雙鐵時代!
廈門地鐵2號線為廈門島到海滄的東西骨架線,構建廈門島與海滄片快速跨海連接通道,線路全長41.63公里,設站32座,全部為地下線。廈門地鐵2號線一期海滄行政中心站—五緣灣站線路長度26.10公里。
地鐵公司承建的廈門軌道2號線一標一工區包含兩站三區間,為起點至海滄行政中心站區間、海滄行政中心站、海滄行政中心站至海滄商務中心站區間、海滄商務中心站、海滄商務中心站至海滄灣公園站區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廈門地鐵1號線、網路-廈門地鐵2號線、網路-廈門地鐵
⑥ 廈門地鐵看海是哪個站
那個是地鐵2號線 五緣灣站 集美學村站也可以看海 經過廈門大橋
⑦ 廈門地鐵3號線過海段項目創國內什麼新紀錄
8月20日7點18分,伴隨最後一塊刀盤被一分為二,埋深達海平面下60米、目前國內最深過海地鐵隧道——廈門地鐵3號線過海段海底洞內盾構機第一次棄殼解體拆除順利完成,創造了30天完成「洞內盾構機棄殼解體」奇跡。
自7月13日將過海段右線泥水盾構率先掘至工法交接點,並以在海平面下60餘米的海域作業,承受高達5.38個標准大氣壓條件下的非飽和氣壓換刀,創造了過海泥水盾構掘進施工國內最新紀錄後,再創國內「海底洞內盾構機棄殼解體」新紀錄。
項目副經理表示,拆機前,對吊點的布設、吊點焊接質量、管路拆除保護、隔板的割除、工作平台的搭設等都進行了詳細的交底;動火作業前,要求將消防設施准備到位,方可施工;動火中,認真做好對洞內氣體的實時檢測,以確保安全。城軌公司掘進設備技術中心技術部副部長黃崗介紹說,由於『海底洞內盾構機棄殼解體』是國內的第一次,盾構隊員工大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對復雜的部件拆除交底,中心副總工程師趙軍軍要反復交接幾遍,確定大家都弄懂了才離開。
⑧ 廈門地鐵3號線為什麼只到五緣灣
廈門地鐵3號線目前開通的區間范圍是廈門火車站到蔡厝站,其中小交路是廈門火車站到五緣灣站,大交路是廈門火車站到蔡厝,您說的只到五緣灣站是坐到了小交路,您下車等候開往蔡厝的車就好了。
未來,廈門地鐵3號線的終點站將是廈門新機場,一起期待吧!
⑨ 海底隧道的著名隧道
全世界已建成和計劃建設的海底隧道有20多條,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國、西歐、中國香港九龍等地區。從工程規模和現代化程度上看,當今世界最有代表性的跨海隧道工程,莫過於英法海底隧道、青函隧道和日本對馬海峽隧道,中國廈門翔安海底隧道、中國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和中國廈門海滄海底隧道。 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有三條海底隧道,越過維多利亞海峽,把港島與九龍半島連接起來。港九中線海底隧道1972年建成,全長1.91公里,包括一條四車道、日流量12萬次的汽車隧道和一條地鐵隧道。港九東線隧道,1989年建成,全長1.83公里,日通過汽車9萬車次。1997年4月建成的西線隧道,六車道,日車流量可達20萬次。三條海底隧道使回歸祖國後日益繁榮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交通無阻。
過海鐵路隧道
荃灣線(接駁港島金鍾站及九龍尖沙咀站一段)1979
將軍澳線(接駁港島鰂魚涌站及九龍油塘站一段) 1989
(為上述東區海底隧道一部分)
香港至九龍東涌線和機場快線(兩線使用同一隧道,接駁港島香港站及九龍的九龍站一段) 1997
(為上述西區海底隧道一部分) 1.翔安海底隧道: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全長8.695公里,隧道全長6.05公里,隧道洞總長5.9公里,海域段4.2公里,最深處位於海平面下約70米。兩個主洞分別寬17.2米,雙向六車道。2005年4月30日正式動工,2009年6月13日15時58分,右線貫通,2009年11月5日,全線貫通,2010年4月26日建成通車。
2.海滄海底隧道:大陸第三條海底隧道。全長7.102公里,其中隧道長6.306公里,海域隧道長度2.8公里,最深處位於海平面下約72.6米,雙向六車道。2016年3月28日動工,預計2020年建成通車。
過海鐵路隧道
廈門軌道交通2號線過海鐵路隧道:為廈門島到海滄的放射骨架線,構建廈門島與海滄片快速跨海連接通道。工程跨海段位為海滄大道站~國際郵輪站(AK3+ 690~AK6+487),區間線路長約2.797公里,其中海域長度約為2.21公里。工程採用雙洞雙線小洞(盾構法)+大兔嶼島中間風井的建設方案,工程道路等級為雙向六車道的城市快速路,最高設計運行車速80km/h,最大行車對數為30對/小時,包括滄林路站和國際郵輪站兩個。
廈門軌道交通3號線過海鐵路隧道:為廈門島到翔安的放射骨架線,構建廈門島與翔安快速跨海連接通道,並服務於廈門新機場。廈門本島至翔安過海通道工程起於廈門本島五緣灣,經地下過海至翔安東界,共設置2站2區間,全長約6.5公里。五緣灣站-會展中心站跨海區間,間距5.236公里。
廈門軌道交通5號線過海鐵路隧道:為廈門島到翔安、同安的放射骨架線,構建廈門島與翔安、同安快速跨海連接通道,並服務於廈門島東部會展中心和同安舊城。
廈漳泉城際軌道交通R3線過海鐵路隧道廈漳海底隧道:構建本島與漳州開發區快速跨海連接通道。總長41.2km,海域段4.5公里,總投資172.49億元,延伸段對接漳州開發區。原規劃起於廈門大學附近,連接成功大道,在漳州開發區一端從南炮台附近出地面,設置兩個出口,一個連接招商大道向西延伸,一個連接南疏港路向廈大漳州校區方向延伸。全長14.32km,其中隧道長13.63km,水下部分長度約4.5km。計劃2015年開工。
膠州灣隧道(又稱膠州灣海底隧道)是大陸第二條海底隧道,是國內長度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的海底隧道 。隧道及其接線工程全長9.47公里,其中隧道長度7.808公里,隧道海域段長度4.095公里,工程概算總投資為70.62億元。隧道設計基準期為100年,工程於2007年08月正式開工,2011年4月竣工,2011年06月30日正式通車。
該隧道位於膠州灣灣口,連接青島和黃島兩地,雙向6車道,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通車之後使青島至黃島由高速公路通行的1.5小時、輪渡通行的40分鍾縮短到5分鍾,即青島市民開車經隧道,5分鍾就可橫跨海底。隧道採用V形坡,隧道最低點高程為-70.5米,至海底面44.5米,隧道的最小埋深25米。採用雙洞加服務隧道,礦山法施工,工期為3—4年。 大連灣海底隧道設計為雙向6車道,其南側將通過4條單行路分別與民生街及疏港路等相連,北側與光明路、中華路、東方路等相連。從中山廣場附近至甘井子需沿疏港路,再經東北路,耗時約30分鍾,大連灣海底隧道投入使用後,從中心城區至甘井子只需約10分鍾。同時,海底隧道投入使用後,將在大連新老市區間形成第二條通道,中心城區車輛可通過海底隧道經光明路、東方路直接至開發區,從而有效緩解二者間交通壓力。
此外,大連機動車數量大幅增長,2002年至2005年,大連市機動車年銷售量從4.1萬輛激增至5.7萬輛。大連市機動車擁有量已超過50萬,預計2010年這一數量將達到70萬,需要強大的交通基礎設施加以支撐,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的實施將為其提供有力保障。 如果修建成功,渤海隧道將超過歐洲的英法海底隧道,成為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其施工難度也將是最大的,造價預計超過2000億元。
渤海是中國的內海,從地圖上來看,它是一個嵌入到中國內陸地區的海灣,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遙相對峙,像一雙巨臂把渤海環抱起來。山東省煙台市的蓬萊和遼寧省大連市的旅順是渤海入口處最近的兩端。
從蓬萊到旅順,直線距離大約106公里,但陸路交通要繞行海岸線,約為1800多公里。
1992年,時任山東煙台市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現任魯東大學副校長的柳新華受到歐洲英法海底隧道的啟發,和幾位同事提出在蓬萊與旅順之間修建一條海底隧道,將遼東半島和山東腹地連接在一起。此時,英法海底隧道剛進入修建的第五年。
如果柳新華的設想變為現實,兩地的車程將從一天縮減到一小時。
這一想法剛一提出就受到多方質疑,尤其這項工程將可能是三峽大壩修建完成後中國國內最大的工程,技術上是否可行,經濟效益多久能見效,都沒有答案。
20年後,在多方努力下,渤海海底隧道於日前再次被提上議程。 白令海峽海底隧道是一條貫穿白令海峽海底,長達105公里、堪稱「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隧道將俄羅斯西伯利亞和美國阿拉斯加連接起來。海底隧道將包括一條高速鐵路和一條高速公路、多條輸油管道、電纜和光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