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8號台風是指中國的第八次台風嗎
不是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英文縮寫:WMO)台風委員會第30次年度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確立一張新的命名表,旨在幫助人們防颱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這張新的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1個成員國和3個地區提供,按順序分別是柬埔寨、中國大陸、朝鮮、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台風名稱中,每個國家或地區提出10個名稱。編號中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熱帶風暴在該年生成的順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號熱帶風暴。一般情況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復使用。有趣的是,國際上所使用的西太平洋台風的名稱依然很少有災難的含義,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蓮花、彩雲等等,似乎與台風災害不大協調。這是因為希望:如果台風到來,可有效緩解當地的旱情,為其帶來充足的降水,一般情況下,台風名字還是極其動聽的。[3]
以下列出了中國三個地區最新提供的十個名稱:[2]
中國大陸最新提出的10個名稱是: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木蘭、海棠。
中國香港最新提出的10個名稱是:啟德(已被除名)、珊珊、萬宜、玲玲、鳳凰、白海豚、彩雲、獅子山、馬鞍、榕樹。
中國澳門最新提出的10個名稱是:三巴、貝碧嘉、蝴蝶、琵琶、黃蜂、蓮花、煙花、瑪瑙、梅花、珊瑚。
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中國中央氣象台和香港天文台、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經過協商,已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
從2000年1月1日起,中國中央氣象台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除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使用熱帶氣旋名字。此前,我國一直採用熱帶氣旋編號辦法。
B. 2016年中國有幾個台風
摘要 親,您好,2016年影響中國的台風已有12個。
C. 八號風球和八級台風有什麼區別
八號風球是港或者澳,對即將來臨的台風影響做的評估。
這個和台風中心有多少級風力沒直接關系。而且一般沒有說八級台風的,只有說台風中心最大風力是八級。
D. 八號風球是什麼意思
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自一八八四年開始,本港已經採用一套以圓柱形、球形和圓錐形為信號的系統向港內船隻發布關於熱帶氣旋之情況及大約位置的消息。當熱帶氣旋迫近香港的時候,則鳴炮警告居民烈風將會吹襲本港。一九零七年開始,用燃放炸葯的巨響代替鳴炮的方法。一九三七年,本港最後一次使用此方法。
一九一七年,本港初次使用1至7號信號代表風暴情況。其中2號至5號分別表示烈風將會由西北、西南、東北或東南四個方向吹襲本港。一九三一年更改為1、5、6、7、8、9、10號,其中5號至8號分別代表來自上述四個方向之烈風。一九五六年開始在1號戒備信號及5號烈風信號之間加上3號強風信號。
為了避免引起公眾之混淆,由一九七三年一月一日開始,5號至8號風球分別由8號西北、8號西南、8號東北及8號東南四個信號代替。這信號系統一直沿用至現在。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最初之用意主要是為了方便航海人士。然而經過多年之後,此信號亦廣為大眾所採用。
E. 台風是什麼意思
台風
台風是產生於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台風經過時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天氣。風向呈逆時針方向旋轉。等壓線和等溫線近似為一組同心圓。中心氣壓最低而氣溫最高。
台風分級。台風按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的大小進行分級。過去中國氣象部門將8級至11級風稱為台風,12級和12級以上的稱為強台風。1989年1月1日起,採用國際統一分級方法,近中心最大風力在8級~9級時稱為熱帶風暴,近中心最大風力在 l0級~11級時稱為強熱帶風暴,近中心最大風力在12級或12級以上時稱為台風。為了敘述簡單,以下仍統稱為台風。
台風路徑。台風路徑大致可分為三類:①西進型台風自菲律賓以東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最後在中國海南島或越南北部地區登陸。②登陸型:台風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台灣海峽,在中國廣東、福建、浙江沿海登陸,並逐漸減弱為低氣壓。這類台風對中國的影響最大。近年來對江蘇影響最大的「9015」和「9711」號兩次台風,都屬此類型。③拋物線型:台風先向西北方向移動,當接近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時,不登陸而轉向東北,向日本附近轉去,路徑呈拋物線形狀。台風災害。台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但有時也能起到消除乾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個方面:①大風。台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一般為8級以上。②暴雨。台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之一,在台風經過的地區,一般能產生150mm~300mm降雨,少數台風能產生 l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號台風在淮河上游產生的特大暴雨,創造了中國大陸地區暴雨極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③風暴潮。一般台風能使沿岸海水產生增水,江蘇省沿海最大增水可達3m。「9608」和「9711」號台風增水,使江蘇省沿江沿海出現超歷史的高潮位。
台風形成後,一般會移出源地並經過發展、減弱和消亡的演變過程。一個發展成熟的台風,圓形渦旋半徑一般為5OOkm~1000km,高度可達15km~20km,台風由外圍區、最大風速區和台風眼三部分組成。外圍區的風速從外向內增加,有螺旋狀雲帶和陣性降水;最強烈的降水產生在最大風速區,平均寬8km~19km,它與台風眼之間有環形雲牆;台風眼位於台風中心區,最常見的台風眼呈圓形或橢圓形狀,直徑約10km~70km不等,平均約45km,台風眼的天氣表現為無風、少雲和乾暖。
台風編號。中國把進入東經l50度以西、北緯 l0度以北、近中心員大風力大幹8級的熱帶低壓、按每年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這就是我們從廣播、電視里聽到或看到的「今年第×號台風(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
F. 2016年中國有幾個台風
2016年影響中國的台風已有12個,包括:
第1號台風「尼伯特」,7月9日在福建泉州石獅市沿海登陸。
第3號台風「銀河」,7月26日在海南萬寧市東澳鎮沿海登陸。
第4號台風「妮妲」,8月2日在廣東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沿海登陸。
第8號台風「電母」,8月18日在廣東湛江雷州市東里鎮登陸。
第10號台風「獅子山」,8月31日進入吉林延邊境內。
第14號台風「莫蘭蒂」,9月15日在廈門翔安區沿海登陸。
第16號台風「馬勒卡」,9月16日開始在我國東海附近海域北上。
第17號台風「鯰魚」,9月28日在福建泉州的惠安縣沿海登陸。
第18號台風「暹芭」,10月3日進入東海東南部。
第19號台風「艾利」,10月6日移入南海東北部。
第21號台風「莎莉嘉」,10月18日在海南萬寧和樂鎮登陸。
第22號台風「海馬」,10月21日在廣東汕尾海豐縣鮜門鎮沿海登陸。
台風
台風屬於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
我國把南海與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按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風速)大小劃分為6個等級,其中中心附近風力達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台風。
從等級劃分來看,風力在12級以上的台風分為三個等級,而颶風等級更多,上限也更高。一級颶風相當於台風或強台風,二級颶風相當於強台風,三級颶風相當於強台風或者超強台風,四級和五級颶風則相當於超強台風。
G. 八號台風「巴威」已悄然來襲!預計在什麼時候生成
H. 台風最高幾級
台風是產生於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台風經過時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天氣。風向呈逆時針方向旋轉。等壓線和等溫線近似為一組同心圓。中心氣壓最低而氣溫最高。�
台風分級。台風按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的大小進行分級。過去中國氣象部門將8級至11級風稱為台風,12級和12級以上的風稱為強台風。1989年1月1日起,採用國際統一分級方法,近中心最大風力在8級~9級時稱為熱帶風暴,近中心最大風力在10級~11級時稱為強熱帶風暴,近中心最大風力在12級或12級以上時稱為台風。為了敘述簡單,以下仍統稱為台風。
台風路徑。台風路徑大致可分為三類:①西進型:台風自菲律賓以東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最後在中國海南島或越南北部地區登陸。②登陸型:台風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台灣海峽,在中國廣東、福建、浙江沿海登陸,並逐漸減弱為低氣壓。這類台風對中國的影響最大。近年來對江蘇影響最大的「9015」和「9711」號兩次台風,都屬此類型。③拋物線型:台風先向西北方向移動,當接近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時,不登陸而轉向東北,向日本附近轉去,路徑呈拋物線形狀。�
台風災害。台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但有時也能起到消除乾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個方面:①大風。台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一般為8級以上。②暴雨。台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之一,在台風經過的地區,一般能產生150mm~300mm降雨,少數台風能產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號台風在淮河上游產生的特大暴雨,創造了中國大陸地區暴雨極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③風暴潮。一般台風能使沿岸海水產生增水,江蘇省沿海最大增水可達3m。「9608」和「9711」號台風增水,使江蘇省沿江沿海出現超歷史的高潮位。�
台風形成後,一般會移出源地並經過發展、減弱和消亡的演變過程。一個發展成熟的台風,圓形渦旋半徑一般為500km~1000km,高度可達15km~20km,台風由外圍區、最大風速區和台風眼三部分組成。外圍區的風速從外向內增加,有螺旋狀雲帶和陣性降水;最強烈的降水產生在最大風速區,平均寬8km~19km,它與台風眼之間有環形雲牆;台風眼位於台風中心區,最常見的台風眼呈圓形或橢圓形狀,直徑約10km~70km不等,平均約45km,台風眼的天氣表現為無風、少雲和乾暖。�
台風編號。中國把進入東經150度以西、北緯10度以北、近中心最大風力大於8級的熱帶低壓,按每年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這就是我們從廣播、電視里聽到或看到的「今年第×號台風(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
I. 廈門 台風
99年有一次近二十年來較嚴重的
九九年十月九日上午十時,第十四號台風正面襲擊廈門,受台風破壞,廈門全島大部分地區停電。自來水和燃氣中斷,大部分企業停產,機場關閉,輪船停航,鐵路停運,市內公交及廈鼓輪渡停班;大中小學和幼兒園停課,二百多名漁民被困海上┅┅廈門市出現最大風暴增水122厘米。廈門、晉江、惠安、石獅等地的10多處海堤被沖毀,崇武碼頭被淹。廈門市區、泉州市區街道多處受淹,沿海有多處海堤受損.
據報道,1999年10月8日至9日,受十四號台風的影響,廈門地區出現狂風暴雨,最大平均風速25.3米/秒,瞬間最大陣風47.1米/秒,風力15級。
那次14號台風在廈門登陸時,正面襲擊達5個多小時,市區7萬多株樹木折斷或連根拔起,全市95%的戶外廣告牌被毀壞,200多間房屋倒塌, 海堤決口40處,全市經濟損失達19.37億元,可見台風威力之強大。
http://zhangzhou.xmpeople.com/ /attachments/molyx/1/5/6/32_399.jpg
資料顯示:1999年10月9日上午10時 9914號台風在漳州龍海縣鎮海角登陸。台風中心從距離廈門機場西側10公里左右的地帶通過。其造成的危害是廈門機場通航以來,也是廈門市4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據介紹,廈大此次是廈門市的重災區之一,14號台風曾迫使學校停課兩天,給廈大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看了下面這個網友的文章,更是有所感懷,推薦給大家看下.
《曾經廈大——台風》
廈門靠海。
所以呆廈大的人,少不了要和台風打打交道的。
不過我好象有些幸福,記憶中只有一次比較能讓人來勁的Typhoon ——便是99年那一次幾十年不遇的特大台風了。
不過這說法並不是完全正確的——我在更早之時,已被同學灌輸過台風有多可怕的概念。同學說,那時暑假你們回家了,就我呆這邊。來台風了,很恐怖,大風刮的呼呼的響,豆大的雨砸在緊閉的門窗上,讓人心驚……「咔嚓」一聲,外面的一株大樹折去了原本屬於它的一個部分……又「咔嚓」一聲——接著是「咣當」一聲了,窗戶被狂風卷開,宿舍立時成了一片汪洋——你們知道這台風有多大了吧?他最後問。我說,我沒經歷過,不知道——不過我現在更加的知道了芙蓉一有多破。他笑笑,你去看看別的樓房吧,新蓋的也成,古舊的也成——都差不多的,這是台風的恩賜……
終於面對台風的日子還是來了——來廈門這么多年,不經歷一回豈不是很沒面子的說?我能記得很清楚的,那一天是99年10月 8日夜——我向來不寫日記,會有如此深刻的印象實是因了那天做實驗,生平第一次出了所謂的結果,於是很興奮,沒吃晚飯一直堅持下去,「躲進小屋成一統,不管台風與暴雨」。到了八點多,終於餓的不行了,且沒有更進一步的好圖象出來,於是便想回去——才想出門,老闆一個電話追來:「天氣預報說有大台風,要把門窗什麼都關死……」
出了化學樓,還沒開始下雨,但風已經很大了,讓人有進兩步退一步的感覺——這鬼天氣,我罵一句,把身上單薄的衣服團緊,鼓起餘勇跑到了萬佳超市。買了很多東西,吃的,喝的,用的,最英明的是我當時不知腦袋裡那根筋短路了,居然買了兩付撲克想回去玩。然後回到了宿舍,大家都回來了——都說這鬼天氣,在外面實在受不了了,要回來加衣服鑽被窩——再然後我就煮一包方便麵,邊吃邊打牌——這又是英明的決策,保證了我留下了不少口糧在第二天出不了門時充飢的說。
一夜無話。但第二天早晨就不安穩了。不到六點鍾,人人都被吵醒,外面的恐怖情形使我們感覺自己就象在汪洋之中的一隻小破船,風雨飄搖,隨時都有墜入萬劫不復的可能……停電停水了,但廈廣還是能聽的,我們的心情也隨著電波忽上忽下,忐忑不安——台風要在廈門登陸?不會,只是打個擦邊球?蓮板死了個人了?我們無助的縮在宿舍內,借著陰暗的天光,繼續打牌……
傍晚時節終於風雨都小了下來。出去到食堂吃飯,人多得跟米一樣。路上到處都是倒下的樹,連三家村那顆爺爺級的大榕樹也不能倖免。出白城到海邊,隨便的看了看,好象大海沒什麼大變化,真如林則徐說的,有容乃大。買了罐八寶粥,五元大洋,明白了什麼叫市場規律。出來時看電線桿倒了許多,於是到處去找蠟燭買,於是「游」過了新校門的「池塘」,在溫莎小鎮門前踩著倒下的樹木跌跌撞撞,在萬佳又擠出了一身臭汗——可憐的是一直不能洗澡,估計那是我生平最骯臟的時候了,sigh……
電話通了的時候首先給家裡報了平安,免不了添油加醋說有情況有多麼多麼的壯觀;去系裡見到了老闆,她還在為沒法努力工作而煩惱;進實驗室,看到那種一蹋糊塗的情形,自己也沒奈何的忙了個一蹋糊塗……
到一切恢復正常的時候已經是很幾天後的事了。走在劫後的校園里,時不時的會感嘆一聲,「唉,原來這里的那棵樹,長得多好呀……」外校的幾個同學也知道了這回事,紛紛發信過來問候,我回信時少不了吹一通,然後說:「這回,我可是真正的經歷了台風呢!」
http://www..com/s?ie=gb2312&bs=%CF%C3%C3%C5+%CC%A8%B7%E7+%C0%FA%CA%B7+99%C4%EA&sr=&z=&cl=3&f=8&tn=&wd=%CF%C3%C3%C5+%CC%A8%B7%E7+99%C4%EA&ct=0
縱說廈門台風歷史
廈門網[海峽網] 日期:2007-08-21
--------------------------------------------------------------------------------
漫話
近日的「聖帕」台風,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警惕,紛紛做好應對的措施,減少了損失。為此,我們特邀廈門文史專家洪卜仁老先生簡述廈門歷史上的台風。
地方誌載
破壞性最嚴重的台風
談起台風,洪老說道,廈門位處東南沿海,屬於濱海島嶼城市,每年的夏秋季節經常有台風光臨,歷史上廈門曾經歷過好多次台風災害,根據地方誌等文獻資料記載,破壞性最嚴重的要屬1917年廈門遭遇的強台風。當時全國發行的著名報紙《申報》曾連續五次對其進行了報道。1917年9月12日,台風肆虐廈門,9月15日《申報》發出了簡短的新聞通訊,及至26日,《申報》進行了題為《廈門風災之所聞》的報道:「……沿海一帶被災情狀慘目傷心,此誠數十年未有之奇災也。此次颶風先無朕(征)兆,海關亦未表示風旗以作警告,故海邊大山船隻者皆不及提防暴風驟起,海上船隻逃避不及,均遭極大損失……合廈門鼓浪嶼兩岸所損壞者,約計五六百隻,……因不及逃避死於非命者數以百計,真是一場奇災。」前後報道,合計有3000多字。此事引起當時福建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時任福建督軍李厚基為廈門金門慘遭颶風之災特發專電給北洋政府國務院等各部門,請予撥款賑災。洪老說,1917年廈門出版的報紙現在已經找不到了,這些是他多年來跑遍了全國的圖書館和資料檔案館,利用微縮膠卷和復印的方式將這些資料收藏下來的。
近代史上兩次「特異」台風
洪老說此外近代另有兩次「特異」台風:一次是1908年,當時廈門為接待美國艦隊來訪,已經在廈門大學操場做好了搭台、綵排等各項准備,但一場台風的突然襲擊,將一切准備全部吹毀;另一次是1949年10月7日,就在廈門解放前的幾天,蔣介石來廈門視察,忽然台風來襲,狂風暴雨,當時的民眾都戲稱「這是老天爺給蔣介石的抗議」。
談到當代,洪老不無感慨地說,時代不同了,同樣是天災,但面對天災人們的態度和反應已有很大變化,不再像以前一樣束手無策。就像此次台風襲擊,省市等領導都極其重視,把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考慮的首位,工作布置細致,各部門通力合作,為抗擊台風做好災前准備。還需要一提的就是當代科技的進步,已能及時、准確地預報台風信息,並利用電視、報紙、電台等新聞媒體發布消息,這一點是以前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
光緒年間
出現廈門最早台風預警設施
洪老還談道,廈門最早的台風預警設施出現在清末光緒年間,鼓浪嶼升旗山設置了預報台風消息的風球,風球為橄欖型,通過升起風球的多少來大致預報台風的等級,但很多時候因為台風來前毫無徵兆,讓人們措手不及,導致損失嚴重。然而現在情況則絕不相同,氣象衛星、通訊衛星等先進科技設施的運用,將災害損失盡可能降低到最小程度,不再像以前一樣死傷累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往的歷史給我們留下深刻教訓的同時,也給了我們更多的警示意義,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從某種意義上,我們是可以做到「人定勝天」的。(軒月)
J. 廈門台風問題:誰有09年至今廈門經歷過的台風名稱及時間
就說比較大影響的:
2009年的:3號強熱帶風暴「蓮花」嚴重影響廈門.給廈門帶來10~12級大風,和暴雨 8號「莫拉克」給廈門帶來大風和暴雨.
2010年:6號「獅子山」給廈門帶來暴雨到大暴雨和風. 8號「南川」給廈門帶來中雨 10號「莫蘭蒂」給廈門帶來正面影響,但雨量較小隻有中雨量級.11號「凡亞比」嚴重影響廈門,給廈門帶來持續強陣風最大陣風達到13級 和暴雨到大暴雨 13號「鰱魚」較嚴重給廈門帶來150多毫米大暴雨和大風.
2011年:3號「莎莉嘉」給廈門帶來中等偏輕影響
2011年:11號「南瑪都:給廈門帶來大到暴雨影響
2012年:5號泰利 給廈門帶來較大影響 大雨和陣風
8號「維森特」給廈門帶來雷陣雨天氣
9號「蘇拉」給廈門帶來陰雨天氣.
11號「海葵」給廈門帶來35毫米大雨
13號「啟德」給廈門帶來陣雨或雷陣雨和東南急流風
14號」天秤「給廈門帶來大風其中24夜間瞬間陣風達到11級 27米每秒 和小量降水
每年都會有一個狀元台風影響廈門.但今年來看基本還都不屬於狀元,現在就得看9月下旬那一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