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生死元寶島
人狼恩仇巍巍秦嶺,蜿蜒連綿數百里,山勢起伏,蒼茫蔥郁,終年雲霧繚繞。秦嶺主峰池峰之下有個小村子,村以峰為名,就叫池峰村,七八十戶人家均以耕種為業。峰上多飛禽走獸,尤其多狼。也許因為方圓一帶小野獸多,狼在山上不會餓肚子,所以從不下山騷擾人畜,狼在山上,人住峰下,多年相安無事這年秋天,肖大峰去城裡買來——桿獵槍,趁著農閑,想上池峰去打一些山雞、兔子什麼的。
這天,肖大峰正扛著獵槍在山道上轉悠,忽然發現一條禿尾巴狼,隱身在一片矮叢林中,正閃著一雙綠幽幽的眼睛,警惕地望著他。肖大峰情不自禁地手癢起來:老狼的絨毛柔柔的,把那狼皮剝下來,正好給剛出生的兒子小峰做條墊毯,便端起槍來瞄準老狼。但禿尾巴老狼極為機警,顯然是發覺了肖大峰的企圖,便撒開四條腿,往叢林深處竄去,還故意左沖右突,把荊樹條碰得「刷刷」亂響。
肖大峰見狼逃了,正要去追,忽聽一陣「哼哼唧唧」的聲音。他循聲奔過去一看,只見一頭小狼崽,正伏在一片乾草上,身子微微顫抖著,一雙驚恐的眼晴,怯怯地望著他。
肖大峰明白了,原來那禿尾巴母狼是為了掩護小狼崽,才故意逃跑想引開自己的。他心裡一動,便搶上一步,一把拎起小狼患的後腿,轉身往峰下走去。果然,不一會工夫,肖大峰身後傳來一聲悲凄的呼號,正是那條禿尾巴母狼追來了。
肖大峰忙端起獵槍,怎奈一手抓著小狼哉的後腿,狼崽在他手中掙扎著,那獵槍的槍身顫抖著,他一連放了三槍,子彈都打飛了。母狼左躲右閃,就是不肯離去,扯長聲音哀哀的呼喚。肖大峰忽然生出一絲惻隱之心,想起了自己剛剛出生幾個月的兒子,他獃獃地站了一會兒,咬了咬牙,喝一聲:「還給你!」便將狼崽子向禿尾巴母狼擲去。誰知偏又那麼巧,小狼崽的腦袋正好撞在一塊又尖又硬的岩石上。小狼崽慘叫一聲,撲通落地,四腳抽搐了幾下,便不動了。禿尾巴母狼發瘋一樣嗷叫了一聲,撲向小狼崽,繞著圈兒舔著血跡,不停地嗚咽著……禿尾巴母狼瘸著一條後腿,急急地走著,絲毫沒有發現已經被盯上了。終於,母狼在一處陡坡邊停下了腳步。它回過頭,警惕地環顧了一會兒,迅速鑽進了一叢荊樹條之中。原來,狼窩的洞口是被一叢荊樹條遮掩著的。肖大峰不禁猛然省悟:這兒不正是那天他追殺禿尾巴母狼時,掉進壕溝的地方嗎?那壕溝距狼窩有十幾丈遠,頃刻間,他彷彿看到了當時的情景:小峰峰見媽媽正忙著,顧不上照看他,在地上爬呀爬,爬到狼窩附近,被虎視眈耽的禿尾巴母狼一口咬斷了咽喉!「小峰峰,爸爸一定為你報仇!」肖大峰恨恨地低聲罵著,躡手躡腳地靠近狼窩,輕輕撥開荊樹條,果然發現了一個洞口。肖大峰輕輕跳到一邊,搬過來幾塊石頭,牢牢地堵住洞口。然後喘一口氣,坐在一邊,點燃一根煙,思忖著如何把這窩狼一網打盡。他猛吸一門煙,吐出一縷煙霧。忽然,一個主意冒了出來:用煙熏!
肖大峰找來一些乾草樹枝,堆在洞口,又把隨身帶的一小瓶防毒蛇用的硫磺灑在上面,用打火機點燃,火苗呼呼竄了起來,噼噼啪啪越燒越旺。他脫下上衣,用力扇著,濃煙帶著一股嗆鼻刺眼的硫磺味,直往洞里鑽去。不大一會兒,肖大峰就聽到洞里傳出一陣絕望的嗷叫和哼哼唧唧的哀鳴。一陣復仇的快感不禁油然而生。洞里漸漸靜了下來,他擦了一汗,重重地呼出一口氣,便動手扒開柴灰,搬掉石頭,待洞里的煙霧散盡,他欽亮打火機,貓著腰,鑽了進去。他要把那條禿尾巴母狼找出來,剝它的皮,吃它的肉,以報失子之仇。
借著打火機微弱的光亮,他發現洞里鋪著些樹葉乾草。那條禿尾巴母狼四肢僵硬卧在乾草中,還死死地護著腹下的崽子。肖大峰罵了一句粗話,抓起狼腿掀在一邊,定睛一看,竟是一個帶著紅肚兜的小男孩躺在那裡!「我的小峰!」肖大峰煞時如雷擊頂,膽肝俱裂,一聲驚叫,撲上前去,抱起小峰就往洞外走肖大峰哪裡知道,那天他追受傷的禿尾巴母狼到這兒,跌進壕溝時,小峰見媽媽在割荊樹條,就往媽媽那兒爬。但玲玲卻沒有注意到小峰,待她割了荊樹條、結了粗繩來拉肖大峰的時候,小峰竟順若斜坡滾了下去,滾到荊樹從中,爬呀爬,便爬進了狼窩。
失去了崽子的老狼奶子正憋待難受,便又拉又拽將小峰攬在腹下,把奶頭塞在他的小嘴裡……這正應了民間那句俗話:有奶便是娘。小峰不哭也不鬧,從此就留在狼窩里了。
肖大峰拱出狼洞,忽然發現小峰的鼻翼還在輕輕地翕動了一下。兒子還有救!肖大峰不禁一陣狂喜,抱著兒子就往山下奔去……小峰經過搶救,終於活了過來。幾天後,肖大峰帶上玲玲,抱若小峰又來到山上,就在那條壕溝邊為禿尾巴母狼壘了一座土墳,還在墓前立了一塊碑,上面刻了「狼母墓」三個字。玲玲采了些野花插在墳頭上,肖大峰抱著小峰默默地跪下,眼淚像小溪一樣順著面頰淌了下來。
『貳』 庄河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嗎
庄河好玩的地方是庄河冰峪溝很適合現在以及夏季去;樓主說的大骨雞是我們那邊的好吃的;不過去店裡吃到大骨雞概率比較小;還是自己買一隻雞自己燉吧;冰峪溝被譽為北方小桂林;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本人是來自庄河鞍子山鄉;希望提供答案你滿意;了解更多請你咨詢京濤優化;祝你快樂@!
『叄』 庄河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庄河旅遊景點推薦如下 :
冰峪溝風景區
冰峪溝風景區系國家級AAAA旅遊風景區,位於庄河市北40公里處,是一處以奇特的冰川地貌、秀麗的自然山水為主景的山嶽型風景區。
大連步雲山溫泉生態度假區
大連步雲山溫泉生態度假區,位於庄河市步雲鄉境內,有著豐富的地熱資源。奇特的山川地貌、秀美的自然風光、茂密的森林植被,形成了一個集游覽、度假、療養、娛樂為一體的溫泉療養區。
石佛山生態園
石佛山生態園,位於庄河市桂雲花滿族鄉境內,地處碧流河水庫上游,佔地30餘平方公里。園區山巒疊嶂,山峰各異,其中有一座山峰酷似大佛,石佛山因此得名。
城山古城
城山古城,位於庄河市城山鎮萬德屯附近,總面積為31.5平方公里。古城建於晉代義熙年間,距今已有1580年歷史,分為前城、後城。前城內設以有南城門、東城門、瞭望台、紫禁城、烽火台、點將台、水牢、兵營等,為隋、唐、遼、金時期的軍事要地,是全國少有的古戰場遺址。古城內有法華寺、五老宮兩座寺院,其中法華寺有著「遼南第一廟」的美譽。
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
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庄河市大營鎮境內,全園規劃總面積為570公頃,群山環抱,山峰林立。
蛤蜊島旅遊區
蛤蜊島旅遊區,距庄河市區最近的島嶼,因盛產各種貝類而被譽為「世界蜆庫」,島上林木繁茂,花香宜人。
『肆』 煙台崆峒島怎麼去,島上有什麼好玩的
內陸的玩家們,想感受下大海和海島的魅力,在煙台去崆峒算是明智的選擇。
崆峒島離海邊近,位於煙台芝罘區東北部海域,距離海岸線9.5公里,是距離煙台市區最近的海島。
花一百多塊錢就可以在煙台海邊坐船兩次,相對於周邊價格實惠。
崆峒列島包括主島崆峒島以及圍繞其周圍的卧佛島、擔子島、柴島、馬島(也稱文曲島)、崆峒島、玄武島(也稱龜島、蛇島)、元寶島、天鵝島等十幾處小島和礁群,群島錯落有致,形狀各異,如眾星捧月般簇擁著主島。
【如何去】從崆峒島遊船碼頭(煙台市芝罘區大馬路128號旅遊大世界北門東北角)購買船票(往返140元,贈送觀光車車票)乘坐遊船,30分鍾就會到達崆峒島。
【怎麼玩】崆峒島既有銀沙、粉貝、彩石海灘、元寶島、天鵝島等自然風光,又有民國小學、海草房、百年燈塔、連理古樹與冬青長廊等歷史文化遺跡。北海神主題觀景台、北斗陣、玄武島、七星台與文曲島等蘊含北鬥文化的景觀也是崆峒島的主要旅遊景點。另外,登崆峒島一定要體驗「結印崆峒島」項目,為自己或家人「結印祈福」。
【吃什麼】崆峒島海產資源豐富,周邊海域以盛產海參、瑤柱、紫石房蛤聞名。 崆峒島海參出產的油盆海域,因其優良的生長環境和無污染的水質,自然生長在此的海參體壁肥厚、肉質柔軟、極富彈性,口感鮮美、脹發量大而被譽為「海參之王」。島上養殖扇貝而出產的瑤柱、蛇島出產的蝮蛇葯材也是島上著名的特產;紫石房蛤俗稱天鵝蛋,屬海洋雙殼貝類,天鵝蛋個頭大,有的長達115毫米,體重超過半公斤,並且蛤肉鮮美,口感嫩滑,營養豐富。
特別推薦島上漁家的海腸撈飯、海膽等,絕對讓你印象深刻、流連忘返。
『伍』 庄河有什麼好玩的旅遊景點、推薦幾個、
庄河部分旅遊景點推薦:海王九島風景旅遊區是庄河王家鎮所屬的國家級海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市級海洋景觀自然保護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位於祖國東部邊陲,黃海北部,北距庄河15海里,東至鴨綠江口60海里,是大連庄河轄的一個海島鎮。王家鎮由疏密相宜的大海王、小海王、瘦龍、元寶、井蛙、海龜、雙獅、團圓共九島組成,陸域面積6.9平方公里,其中大海王島4.9平方公里,是全鎮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海王九島氣候宜人,空氣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島上風景優美,海蝕地貌儀態萬方,奇礁異石千姿百態、斧鑿天成,令人嘆為觀止。一代文人郭沫若曾在這里留下了「汪洋萬頃青於靛,小嶼珊瑚列畫屏」的詩句。石佛山生態園 石佛山生態園位於庄河西北48公里處,桂雲花滿族鄉轄區內。西、北兩面瀕臨碧流河水庫,庄蓋公路經過生態園北部,交通便利。這里山巒起伏,環境優美,整個山地植被覆蓋率很高,有油松、落葉松、柞樹、樺樹、核桃楸等。林間時常有山雞、野兔、狍子出沒,是一處生態環境保護較好的地方。 春夏時節的石佛山生態園景色最美,山櫻桃爭奇斗艷,杜鵑花漫山怒放,丁香花香氣四溢,梨花潔白如雪,桃花粉黛枝頭。百種新芽呈綠彩,萬叢鮮花如雲霞,展現出「紅花綠樹噴吐芬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融洽氛圍,形成了一幅詩情畫意般的彩色長卷。 城山古城旅遊區 城山古城旅遊區位於庄河城山鎮,佔地8平方公里。區內集古城文物、廟宇、山水風光於一處,旅遊資源得於獨厚,是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相結合的古跡游覽區,也是理想的旅遊勝地。 古城建於晉代義熙年間,距今已有1580年歷史,分為前城、後城。前城內設以有南城門、東城門、瞭望台、紫禁城、烽火台、點將台、水牢、兵營等,為隋、唐、遼、金時期的軍事要地,是全國少有的古戰場遺址。古城內有法華寺、五老宮兩座寺院。法華寺建於明代,系佛教,五老宮建於民國初期,系道教。廟宇建築雄偉,雕梁畫柱,有著「遼南第一廟」的美譽。環抱整個旅遊區的前後城,山勢險峻,巍然挺拔,清流通的夾河在山谷中蜿蜓貫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里造就了諸多奇峰、怪石、岩洞,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 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坐落在遼東半島南端,距著名旅遊勝地大連約200千米,庄河之北25千米歇馬山下。大連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屬長白山系千山余脈,千山南延至庄河境內的東干脈—高嶺山脈的一部分。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由歇馬山、鋸齒牙、花房尖、固石砬、大靴王、小靴王、老古城、火神廟、老雕窩等九座山峰組成。主峰歇馬山海拔707.1米。山體上有大面積的花崗岩體裸露,與滿山的樹木輝映,彰顯山體的魅力壯觀,極具陽剛之美。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山峰高度雖然不高,但是地勢緩急相間,加以山坡上的裸露嶙峋的岩體、繁密的樹林與清澈的溪水,形成了非常優良的自然風光旅遊資源。 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以森林景觀為主體,蒼山奇峰為骨架,清溪碧潭為脈絡,銀色巨石點綴其間,像是碧綠草毯上濺出的銀色浪花,構成了一副動靜相宜、渾然一體、風格獨特的生動畫卷。銀石灘,顧名思義,由遍布破巒、形態各異的銀石而得名,據地質專家考證,歇馬山是經過地殼運動,地震引起的山體崩裂,把完整的花崗岩山體震裂滑坡,形成滿山白色巨石,形態各異,變化萬千。人石、摞石、棒棰石、卧馬石、仙人石、神仙鍋、盆底灣、神龜上山,處處活靈活現,嘖嘖稱奇,任憑您展開想像翅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銀石灘這美倫、獨特的景觀資源。 蛤蜊島旅遊區 蛤蜊島位於庄河東南7.5千米處,東西長1.5千米,南北寬0.5千米,由一條長1.7千米攔海大壩把小島和陸地連成一體。 蛤蜊島兼有陸地和海洋性氣候特點,溫暖濕潤,陽光充足。島上灌木叢生,藤蔓交錯,花草繁茂,每當春天來臨,小島便換上了綠裝,象一個巨大的綠色絨球,各種野花點綴其中,色彩繽紛。各種海鳥成群聚集在島上,蛤蜊島成了鳥類的王國。 蛤蜊島四周有眾多的海灘,細沙潔白柔軟,海水清澈,最大的一處沙灘,長400米,寬50米。沙灘邊際山崖下的天然淡水泉,水質清涼、甘甜,可供飲用,還可用以海浴後沖洗。 站在蛤蜊島上,周圍海域的景色一覽無余:西南而立,石城島橫卧眼前,海王九島若隱若現;東面是黑島,是中日甲午戰爭的戰場;西面可見「將軍石」、「一面牆」、「美人礁」、「情人島」、打拉腰港、九頂梅花山等景觀;北面則是一望無際的萬畝養蝦場。 蛤蜊島美麗富饒,環島海域,水產品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魚、蝦、蟹等,尤其貝類,味道鮮、品種全,因而被譽為「世界蜆庫」。遊人可以在觀光、避暑的同時,享受大海的恩賜,欣賞大海的風姿。
『陸』 我國東南沿海有多少個島與
中國的面積達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為6536個,總面積72800多平方公里,島嶼岸線長14217.8公里。其中有人居住的島嶼為450個。中國島嶼小島多、大島少,無人島多、有人島少,缺水島多、有水島少。我國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的大島有3個;台灣島、海南島、崇明島。按其成因可分3類: 基岩島、沖積島、珊瑚礁島。東海約占島嶼總數的60%,南海約佔30%,黃、渤海約佔10%。
基岩島
由基岩構成的島嶼佔中國島嶼總數的90%以上,它們受新華夏構造體系的控制,多呈北北東方向,以群島或列島形式作
有規律的分布。台灣島和海南島是中國兩個最大的基岩島。
台灣島 台灣島面積3.578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第一大島。島上山地佔2/3,平原佔1/3。台灣島地質構造上位處西太平洋島弧帶,漸新世至上新世時由地槽回返成為年輕的褶皺帶,因而島上新構造運動強烈,地震活動頻繁,第四紀冰期低海面時,台灣島曾與大陸相連。在地形上,台灣西部為平原台地,東部為山嶺。主要山脈有台東海岸山脈、中央山脈、玉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最高峰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整個島嶼及山脈走向均為北北東。河流多循斷裂發育。濁水溪形成台灣最大的西螺—台南沖積平原,淡水溪形成屏東平原。台灣東海岸為斷層海岸,岸線順直,崖壁陡峭。
海南島 海南島面積3.438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第二大島。海南島地勢中央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狀。台地平原占總面積的65%,山地丘陵佔35%。主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海南島在更新世早中期才與雷州半島分離。海南島北部玄武岩分布廣泛,並保留有完好的火山口。沿岸發育不少典型的沙壩和潟湖港灣,灣內生長紅樹林。
其他基岩島嶼 分布在下列幾個地區:
①遼東半島沿海。長山列島位於遼東半島東南沿海,共50多座島嶼,可分為3個島群:北為石城列島,包括石城島和大、小王家島等;西南為長山列島,包括大、小長山島、廣鹿島等;南為外長山列島,包括海洋島、獐子島等。其中以大長山島最大,海洋島最高,海拔388米。構成長山列島的基岩為震旦—寒武系地層。受棋盤格構造制約,島嶼排列有一定的規律。此外,在遼東灣內也散布一些小島。
②山東半島沿海。廟島群島居渤海海峽,共有30多座島嶼,可分3個島群:北島群有南、北隍城島和大、小欽島;中島群有砣磯島、高山島等;南島群有南、北長山島和大、小黑山島、廟島等。其中以南長山島為最大,面積20.4平方公里。群島主要由前震旦系變質岩構成,島嶼排列方向與構造線一致,呈北北東向。此外,山東半島沿海還有劉公島、田橫島及靈山島等,並發育了一些陸連島,如芝罘島等。
③浙閩沿海。舟山群島為中國最大的群島, 由大、小共1339座島嶼組成,其中以舟山島最大,面積472平方公里,為中國第4大島。其次有六橫島、朱家尖島、普陀島、岱山島及泗礁島等。群島為浙閩隆起帶向海延伸部分,主要由中生代火山岩構成。浙江沿海除舟山群島外,尚有韭山、魚山及南麂、北麂列島等。福建沿海主要有台山、四□、馬祖及白犬等列島。
④華南沿海。萬山群島位於珠江口外,共有150多座島嶼,主要有香港島、 高欄島和上、下川島等及擔桿、萬山等列島。這些島嶼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岩組成。此外,華南沿海還有東海、硇洲、潿洲、斜陽等島散布。
⑤台灣附近海域。澎湖列島位於台灣海峽南部,共64座島嶼,八罩水道分其為南、北兩島群。北島群有澎湖、漁翁和白沙島,組成澎湖港;南島群有八罩島、花嶼和大嶼等。澎湖列島主要由玄武岩組成的火山島,周圍發育裾礁。釣魚島列島位於台灣東北約100海里外,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等組成。此外,還有綠島、蘭嶼等。
沖積島
河流入海,泥沙常在口門附近堆積形成沙島,或稱沖積島。
崇明島位於長江口,面積1083平方公里,為中國第3大島,也是中國最大的沖積島。在公元7世紀前,長江口就出現東沙和西沙,其後沙洲游移不定,崇明島即是在16世紀長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0世紀50年代以來,加固堤防,穩定坍勢;同時圍海造田,使崇明島面積擴大了80%。崇明島南面的長興、橫沙兩沙島原也是一群沙洲,100年前這里尚是幾片分散的河口沼澤地,19世紀下半葉開始圍墾,近二三十年來修築堤壩、人工促淤,漸成現狀。
百里洲位於長江中游荊江段首段,全國第二大沖積島。因環江堤防長74公里,合百餘華里,故得名百里洲。1955年成立百里洲區,後多次變更,1998年撤鄉建鎮,版圖面積213平方公里,現轄41個村(居)委會,常住人口近10萬人。
珠江河口沙島 或由河口心灘發育而成,或受基岩島嶼阻攔,在其隱蔽處積沙而成。起初珠江口的汊道寬闊,沙洲散布,後經圍墾和促淤,汊道束狹,逐步形成汊道縱橫的珠江三角洲。現今沙島仍在不斷伸展,尤以萬頃沙、燈籠沙淤漲最快。
台灣西岸沙島 台灣西岸濁水溪和曾文溪三角洲外的幾列沙島是典型的由河口沙嘴發育而成的沙島。沙島斷續分布,其內側與陸地之間為□湖。
此外,在灤河、黃河和韓江三角洲等地亦有沙島分布。
浙江省位於東海的近鄰,東經118°01'至123°08',北緯27°01'至31°10',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山多島多,有2100多個島,是中國島嶼最多的省份。
珊瑚礁島
珊瑚礁島主要分布在南海。中新世以後,海底火山噴發形成一系列出露海面的火山礁,造礁珊瑚便在其四周生長,形成裾礁。第四紀海盆下沉與海面升降,使裾礁演化成堡礁、環礁。由島、沙、礁、灘組成的南海諸島包括東沙、中沙、西沙和南沙四大群島及黃岩島(見南海諸島)。
據測算,大約90%的島嶼集中分布在浙、閩、粵三省及僅次於上述三省的遼寧、山東、台灣。我國島嶼面積一般不太大,90%的島嶼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島嶼僅有10個。
以下所列為中國的海洋中的島嶼,不包括江河、湖泊中的島嶼(如:黑瞎子島、揚中市太平洲、福州市南台島、西洞庭山、微山島、青海湖鳥島、海心山等)
名稱 陸地面積(k㎡)
台灣島 36,192,海南島 33,210,崇明島 1241.21,舟山島 485,東海島 286
海壇島 267.13(海壇島為平潭縣的主島,平潭縣由126個島嶼組成)
東山島 194,長興島 155.5,大嶼山 147.16,上川島 137.17,金門島 134.25
廈門島 132.51,南三島 123.40,岱山島 108.99,南澳島 105.24,六橫島 97.79
長興島 87.86,南田島 86.37,下川島 81.73,達濠島 80.84,香港島 78.40
金塘島 77.43,橫琴島 67.22,龍穴島 65,琅岐島 64.65,澎湖本島 64.24,朱家尖島 63.19,衢山島 59.94,硇洲島 49.89,橫沙島 49.26,蘭嶼 48.39,紫泥島 46.99
南日島 45.08,桃花島 40.64,曹妃甸 40,高塘島 39.11,大長塗山 33.56
靈昆島-霓嶼島 30.38 (分屬溫州市龍灣區和洞頭縣,2006年靈霓大堤(北堤)將兩島相連,未來南堤修建後將在兩堤之間填海,面積將超過100平方公里。有靈昆大橋通大陸),石城島 30.36,三都島 29.57,大門島 28.69,大榭島 28.37,洞頭島 28
梅山島 26.90,廣鹿島 26.77,大長山島 25.69,潿洲島 24.98,淇澳島 23
秀山島 22.88,泗礁山 21.80。大嵛山 21.50,氹仔-路環 19.3 (澳門的兩島,已通過填海造陸相連合一。有大橋通澳門半島),西嶼 18.71,海洋島 18.48,漁翁島 18.2 (為澎湖列島中的第二大島嶼),小長山島 17.63,蝦峙島 17.01,威遠島 16.80,綠島 15.09,小金門島 14.85,登步島 14.51,小洋山 14.5 (洋山開港後,通過促淤圍陸與周圍小島連接,小洋山的面積成倍擴增,且隨著洋山港的建設,還在不斷增長),湄洲島 14.21,冊子島 14.20,白沙島 14.1 (為澎湖列島中的第三大島嶼),烏礁洲 13.84,望安島 13.78 (為澎湖列島中的第四大島嶼)
南丫島 13.74,粗蘆島 13.67,小長塗山 13.6,擔桿島 13.49,花嶴島 13.37,南長山島 12.8,赤鱲角 12.70,漁島 12.44,普陀山 11.85,荷包島 11.72,菊花島 11.71,浮鷹島 11.50,長白島 11.10,檀頭山 11.03,大練島 10.84,青衣島 10.59,龍門島 10.52,南竿島 10.43 (為馬祖列島中的第一大島)
爭議島嶼編輯
釣魚島
釣魚諸島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來是屬於中國,一向為我國漁民捕魚作業、采葯和避風場所。清光緒十九年(1893),慈禧太後將該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三小島嘉獎給她治病的盛宣懷為產業,供求葯之用。在琉球政府編的琉球正史《中山世鑒》中,詳細介紹了琉球所屬36島的情況,並指出其西界為姑米山,內中並沒有包括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等島嶼。日本於1605年派兵攻陷琉球,並於1610年測量琉球土地,也沒有提到釣魚等島嶼。清乾隆五十年(1785),日本仙台人林子平彩繪《三國通覽圖說》中,明顯地把釣魚島與琉球諸島畫成不同顏色,以示區別;凡屬琉球的地區均用日文加註,而釣魚島等島嶼則沒有。
1894年8月1日,日本向清政府宣戰,甲午戰爭爆發。1895年早月17日,中日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割讓台灣、澎湖及附屬島嶼給日本,釣魚島是台灣的附屬島嶼,在條約的范圍之內。1945年日本投降,中、英、美三國發表波斯坦公告,規定日本之主權只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本土以內,日本太平洋上奪得或佔領的一切島嶼,歸還中國,其中自然也應包括釣魚島。但釣魚島等島嶼卻被美軍占作靶場。
1968年,釣魚島附近海域發現大油田,日本遂勾結美國,企圖霸佔釣魚島。1969年11月,美國與日本達成協議,決定於1972年把琉球群島交還給日本管制;同時一再出現美國要把釣魚島交給日本的報道。1970年8月12日美駐日大使館發言人談話表示:「福摩薩(即台灣)附近的尖閣群島(即釣魚島等島嶼)被認為是琉球群島的一部分,將來要歸還日本。」從而激起海內外華人的強烈反響,保釣運動開始走向高潮。迫於輿論的壓力,美國國務院1971年4月9日發表聲明:「尖閣群島的行政管轄權在1972年將同琉球一道歸還給日本。」但又說:「尖閣群島的主權的任何爭執應由雙方自己解決,或者由第三方加以裁判,如果雙方希望這樣做的話。」1972年5月15日美國正式把琉球交給日本,釣魚島等島嶼也被一起移交。
在釣魚島主權問題進行爭議的時候,日本政府加快了實際佔有的步伐,在琉球群島管轄權移交之前,1970年7月10日搶先在釣魚島上建立主權碑,同時又撥款,於1979年在島上建立「無人氣象觀測所」。後來又陸續在島上建立了水文站和直升機場。2012年9月10日上午,日本政府舉行內閣會議,決定用20.5億日元,從所謂「土地權所有者」手中將釣魚島、北小島、南小島購入,將其「國有化」。
2012年9月10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公布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點基線。之後,中國政府派出執法船在這一海域巡航執法,打破了日本的所謂「實際控制」。
中國國家海洋局2012年9月15日在其網站公布了我國釣魚島及其部分附屬島嶼地理坐標:[1]
1.釣魚島 北緯25°44.6′東經123°28.4′
2.龍頭魚島 北緯25°45′東經123°29.2′
3.鯧魚島 北緯25°44.0′東經123°27.6′
4.大黃魚島 北緯25°44.4′東經123°28.6′
5.小黃魚島 北緯25°44.4′東經123°29.0′
6.金錢魚島 北緯25°44.4′東經123°29.3′
7.金錢魚西島 北緯25°44.4′東經123°29.3′
8.梅童魚島 北緯25°44.4′東經123°29.3′
9.梅童魚東島 北緯25°44.4′東經123°29.3′
10.梅童魚西島北緯25°44.4′東經123°29.3′
11.龍王鯛島 北緯25°44.5′東經123°29.4′
12.龍王鯛西島北緯25°44.5′東經123°29.4′
13.龍王鯛東島北緯25°44.4′東經123°29.4′
14.龍王鯛南島北緯25°44.4′東經123°29.4′
15.黃姑魚島北緯25°44.5′東經123°29.5′
16.黃尾嶼北緯25°55.4′東經123°40.9′
17.海豚島北緯25°55.8′東經123°40.7′
18.大珠島北緯25°55.6′東經123°40.7′
19.小珠島北緯25°55.6′東經123°40.7′
20.上虎牙島北緯25°55.7′東經123°41.0′
21.下虎牙島北緯25°55.8′東經123°41.1′
22.西牛角島北緯25°55.6′東經123°41.1′
23.東牛角島北緯25°55.6′東經123°41.1′
24.黃牛島北緯25°55.6′東經123°41.1′
25.牛尾島北緯25°55.6′東經123°41.2′
26.牛蹄島北緯25°55.6′東經123°41.2′
27.小龍島北緯25°55.5′東經123°40.6′
28.大雁島北緯25°55.5′東經123°40.6′
29.燕子島北緯25°55.5′東經123°40.5′
30.刺蝟島 北緯25°55.4′ 東經123°40.6′
31.卧蠶島 北緯25°55.3′ 東經123°40.6′
32.大金龜子島 北緯25°55.3′ 東經123°40.7′
33.小金龜子島 北緯25°55.2′ 東經123°40.7′
34.海龜島 北緯25°55.3′ 東經123°41.4′
35.海星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1.3′
36.海貝島 北緯25°55.2′ 東經123°41.2′
37.赤尾嶼 北緯25°55.3′ 東經124°33.5′
38.赤背北島 北緯25°55.5′ 東經124°33.5′
39.赤背東島 北緯25°55.5′ 東經124°33.7′
40.赤背西島 北緯25°55.4′ 東經124°33.5′
41.赤背南島 北緯25°55.4′ 東經124°33.6′
42.小赤尾島 北緯25°55.3′ 東經124°33.3′
43.赤頭島 北緯25°55.3′ 東經124°33.4′
44.赤冠島 北緯25°55.3′ 東經124°33.4′
45.赤鼻島 北緯25°55.3′ 東經124°33.4′
46.赤嘴島 北緯25°55.3′ 東經124°33.3′
47.望赤島 北緯25°55.2′ 東經124°33.2′
48.北小島 北緯25°43.8′ 東經123°32.5′
49.鳥巢島 北緯25°43.9′ 東經123°32.5′
50.鳥卵島 北緯25°43.9′ 東經123°32.5′
51.小鳥島 北緯25°43.7′ 東經123°32.7′
52.南小島 北緯25°43.4′ 東經123°33′
53.龍門北島 北緯25°43.5′ 東經123°32.7′
54.龍門島 北緯25°43.5′ 東經123°32.6′
55.龍門南島 北緯25°43.4′ 東經123°32.7′
56.卧龍島 北緯25°43.4′ 東經123°32.6′
57.卧龍西島 北緯25°43.4′ 東經123°32.6′
58.飛龍北島 北緯25°43.4′ 東經123°33.4′
59.飛龍島 北緯25°43.3′ 東經123°33.4′
60.龍珠島 北緯25°43.3′ 東經123°33.3′
61.飛龍南島 北緯25°43.3′ 東經123°33.4′
62.長龍島 北緯25°43.2′ 東經123°33.4′
63.金龍島 北緯25°43.3′ 東經123°33.3′
64.北嶼 北緯25°46.9′ 東經123°32.6′
65.北嶼仔島 北緯25°46.8′ 東經123°32.6′
66.小元寶島 北緯25°46.8′ 東經123°32.6′
67.飛雲島 北緯25°46.8′ 東經123°32.4′
68.元寶島 北緯25°46.8′ 東經123°32.5′
69.南嶼 北緯25°45.3′ 東經123°34′
70.飛嶼 北緯25°44.1′ 東經123°30.4′
71. 飛仔島 北緯25°44.1′ 東經123°30.4′
蘇岩礁
蘇岩礁附近海域自古以來屬於中國,是我國魯、蘇、浙、閩、台五省漁民漁場,近代以來包括日、韓無一國家對此提出過異議。中國沿海漁民數千年前即在大海上俯視此一礁岩,隋唐以來日本、高麗循海路來中原進貢的使臣和留學生,以及唐、宋、明、清歷代東渡扶桑的中華人士均曾目睹過蘇岩,並留下了文獻記載,歷史古籍確認蘇岩屬中國無誤。清末民初地質學、地理學進步以後,更證實了蘇岩位於東海大陸架上,是中國大陸在海底的一部分。
1963:我國貨輪「躍進號」在蘇岩觸礁沉沒,中國海軍東海艦隊和交通部測量大隊對蘇岩進行精密的測量,繪制了高質量的海圖,並且向國際宣誓了領海主權
1984:韓國濟州大學和KBS電視台組成聯合考察隊,派船到蘇岩礁考察,開始奪島
1987:韓國在蘇岩礁上設立航路浮漂
1995:現場海洋調查(水深測量,潮位、海潮流觀測)
1996:現場海洋調查(海浪),二維空間水中模型實驗,設計及計算作業條件
1997:現場海洋調查(海浪),精密海底地形探查,建築物概念設計、測量
1998:海底地基探測及資料分析,建築物開始設計,科學基地運營方案
1999:選定和購買觀測裝備,決定建築位置,三維空間水中模型實驗
2000:各種工程方案、工事課題製作完成,交由現代重工業施工,決定負責部門
2001:詳細設計所謂「科學基地「,為提高安全性,進行風動和水力實驗,購買觀測裝備2002:建築物開工建設,遠距觀測、通訊系統製作安裝,10月下層建築完工,科學基地臨時運營
2003:5月上層建築完工。各項設備安裝完畢,開始試運營,2003年6月11日人工島竣工典禮。
從1984年至今,中國政府一直沒有採取行動,導致蘇岩礁事實上已經落入韓國手中。
南沙群島
南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最多、分布最廣的群島。地理上位於北緯3度40分到11度30分和東經109度30分到117度50分之間,南北長500多海里,東西寬400多海里,總面積82萬平方海里,由230多個島、洲、礁、沙和灘組成,露出水面的約占總數的1/5,目前已定名的約192個。主要島嶼有太平島、南威島、中業島、鄭和群礁、萬安灘等。曾母暗沙是中國領土的最南點。
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南沙群島是我國最早發現,命名,開發經營,進行管轄和行使主權的。漢武帝時代,發現了南沙群島。唐、宋以來,中國人民已在南沙群島生活和從事捕撈等生產活動。明、清時代,中國政府明確將南沙群島劃歸廣東瓊州府(今海南省)管轄。1933年南沙群島被當時統治越南的法國殖民當局侵佔,並非法劃歸巴地省管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於1939年3月侵佔南沙群島。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國政府於1946年派員接收了南沙群島,並立碑紀念和派兵駐守。1947 年又重新命名東沙、西沙、中沙、南沙4個群島及各島、礁、沙、灘的名稱,再度劃歸廣東省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8月15日,周恩來發表《關於美英對日和約草案及舊金山會議聲明》指出: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東沙群島、 中沙群島一樣,「向為中國領土」。
1967年間聯合國東南亞大陸礁層探測團提出南炒群島地區有大量油氣資源,南沙群島開始受到周邊各國的關注,它們一個接一個派兵去佔領這些荒無人煙的島嶼來追求它們或新或舊的主權聲稱。越南陸續在1973-1974,1978,1988, 1990-1991,和1998年先後侵佔了我國南沙群島29個島嶼之多。
南沙群島主權長期存在爭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當局、越南三方均聲稱擁有該群島完整的主權,馬來西亞、菲律賓則宣稱擁有部分島嶼的主權,並且皆有部署軍力在此地區確保自身的權益。而汶萊與印度尼西亞則是宣稱擁有此區海域的主權,進而間接包含了南沙群島部分水域。
南沙群島現狀:
我國大陸控制的島嶼(共7個):永暑礁、赤瓜礁、東門礁、南薰礁、渚碧礁、華陽礁、美濟礁
我國台灣控制的島嶼(共2個):太平島、中洲島
越南控制的島嶼(共29個):鴻庥島、南威島、景宏島、南子島、敦謙沙洲、安波沙洲、染青沙洲、中礁、畢生礁、柏礁、西礁、無乜礁、日積礁、大現礁、六門礁、東礁、南華礁、舶蘭礁、奈羅礁、鬼喊礁、瓊礁、廣雅灘、蓬勃堡、萬安灘、西衛灘
馬來西亞控制的島嶼(共5個):彈丸礁、光星仔礁、南海礁、榆亞暗沙、簸箕礁
菲律賓控制的島嶼(共8個):馬歡島、南鑰島、中業島、西月島、北子島、費信島、草沙島、司令礁
目前,該地區各有關國家正在南沙群島開展填海造陸工程。截止2014年10月28日,正在進行施工的永署島(原永暑礁)實際面積已達到0.95平方公里,超過太平島成為南沙群島第一大島
『柒』 虔參堂和元寶島海參有什麼好吃又營養的做法
海參好吃又有營養的做法是很多的。在家裡最好就是煮粥,如果不愛喝海參粥可以把海參切成片用開水燙一下撈起,然後鍋里放油下入耗油蔥段炒香以後下入海參片加鹽翻炒均勻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