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看待大寨建大廟,是否違背大寨精神
其實是當時記者寫大寨時的一句話
自殺的天津市政協主席宋平順再一次勾起了人們對大邱庄的回憶,當消息傳到村裡時,甚至有村民悄悄跑到禹作敏的老宅子前放起了鞭炮,10多年過去了,村民們對於禹作敏的懷念並沒有消逝,以至於這個禹作敏生前的死對頭自殺時,他們以這種方式來慰藉曾經的村支書。
500多公里外,毛澤東時代的樣板村山西大寨,也因為村支書的兒子修起的一座大廟而進入人們的視野,鳳凰衛視對於虎頭山上新修的普樂寺的評頭論足,雖然讓村支書郭鳳蓮頗不高興,卻讓村民們多了許多談資,已經有很長時間,沒人再記得大寨了。
兩個都曾經風雲一時的「天下第一村」,如今早已習慣於消逝在公眾視野之外,但村莊從來都沒有平靜過。從毛澤東時代的「人民公社」,到改革開放前期的「聯產承包」,再到今天的「新農村建設」,兩個村莊里保存著中國鄉村世界清晰而典型的歷史圖譜。
在新一輪鄉村變革以「新農村建設」破題後的2007年夏天,記者遊走於這兩個相距千里的北方村落。
「共產仙鄉」
雖然修通了高速公路,但從太原到大寨,坐汽車穿山越嶺仍然要3個多小時,很難想像,這樣一個深山中的小村落曾經在新中國的鄉村史上占據過至高無上的地位。不過,到今天,如果不是村支書郭鳳蓮的兒子在村裡修了一棟恢宏的大廟,已經很少會有人還記得這個毛澤東時代的「天下第一村」了。
8月底,記者趕到大寨時,郭鳳蓮正在北京開人大常委會。雖然比起前任村支書、曾經的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差了不少,但郭鳳蓮依然位列全國人大常委、山西省婦聯副主席,她還曾兼任大寨所在的昔陽縣縣委副書記,這樣的政治待遇,在今天的中國農村,仍然讓絕大多數農民可望而不可及。
大寨是一個土石山區的村莊,耕地極少,既不耐旱,也不耐澇,從古至今都是中國農村最為貧窮的那種,但是,1949年之後,在實行激進的社會主義政策的那些年頭里,集體化了的大寨顯示出無比強大的力量。
全村700畝田分成5000塊,散在大山裡。陳永貴帶領大家要做的是把這些溝、梁、坡,統統改造成能夠產糧食的梯田。老一代大寨人的生活起居完全圍繞這項工作展開:天不亮就上工,一直到光線暗到無法繼續幹活才下班。這種艱苦的勞動從1953年開始,到1979年結束,一共27年。不足300人的小村在1969到1977年間,「搬山填溝造平原」,生生地搬倒了39座小土山,新造出了小平原500多畝,不僅養活了自己,還能年年為國家交糧食。
這樣的苦幹正是那個時代的國家政權最需要的農村景象,領頭人陳永貴藉此最終當上了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掌管整個中國的農業生產組織,大寨被樹為毛澤東思想的樣板村,國家派軍隊去給大寨修盤山水渠,派科學家去修噴灌、吊車,早在1970年代,溝溝坎坎的大寨就提前實現了農業機械化,比大多數沃野千里的平原農村都早。
走進今天的大寨,隨便一個村民家裡,都掛滿了他們或者他們的父輩與周恩來、鄧小平、朱基等國家領導人的合影。在大寨的歷史上,一共有40多位副總理以上的領導人和40多位解放軍高級將領到訪,此外,還有包括16位國家元首在內的134個國家和地區2萬多名外賓先後來到過這個太行山深處的小村。從1964年,毛澤東號召「農業學大寨」開始,直到「文革」結束,960萬人踏入這個小村子,也就是說中國每平方公里土地上,都要派出一個代表,來看看大寨是怎麼回事。
大寨作為中國農村的樣板,香火持續不斷,火了15年。大寨的許多方面的變化都是由國家的社會改造計劃和政策來推動的,在那些年代,這些政策的目的,在於將農民固定在土地上,使得這些村莊成為國家經濟中穩定的農業生產單位。
1949年之後的中國,新政權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完成國家的工業化,中國這樣的後發型現代化國家,要實現工業化,除了依靠「制度性剝削」提取農村世界的「剩餘價值」來完成原始積累外,沒有他法可想。大寨比任何一個村莊都具備這樣的樣板價值。
但是,當樣板樹起來之後,一切都開始極端化。陳永貴當上副總理後,外出考察回來,羨慕南方的田一年可以收兩季,就在虎頭山上試驗種起了水稻,覺得養蠶經濟效益可觀,就在大寨的田裡植桑養蠶,甚至還在山上養過鹿,他的夢想是「虎頭山上變江南」。
這一切隨著「文革」的結束、鄧小平時代的到來都戛然而止。大寨成為「左傾」路線的代名詞,對大寨的批判接踵而來。陳永貴失去在中央的一切職務,最後客死北京。郭鳳蓮也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980年4月,郭鳳蓮被留黨察看,審查了3年後調離大寨,去昔陽果樹研究所報到。
那幾年,村裡人都想不通,辛辛苦苦十多年,好不容易把小塊土地連成了大塊,便於集體耕種,現在怎麼又分成小塊?折騰了兩年多,大寨的地終於分到戶了,從這個意義上講,「聯產承包」跟幾十年前的「人民公社」一樣,對於大寨人來說都不是自發的選擇。到1990年代,村裡人又自動把地合到了塊,專門組織「農業組」,每年40多個人,集體耕種。
沒有哪個村莊像大寨這樣緊密地跟中國政治聯系在一起。在大寨的展覽館里,整個1980年代,完全是一片空白,沒有一個國家領導人來過大寨,那10多年,大寨像大多數中國農村一樣,被遺忘到了角落裡。只有村頭那幅大標語「劈山育土捉龍王,共產仙鄉唱凱旋」能讓老人們懷想剛剛過去的日子。
大邱庄時代
大寨為曾經的狂熱付出整整10年時間做代價,一直到1991年底,新的時代才終於在大寨姍姍來遲,郭鳳蓮被重新任命為村支書,她被賦予的使命是帶領這個曾經的「共產仙鄉」在新時代再次成為發展經濟的榜樣。
1992年,郭鳳蓮回到大寨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大邱庄取經。那幾年,國家大力推行鄉鎮企業,農村的工業化被認為是拯救日益凋敝的鄉村的良葯。而位於大寨700多公里外的天津大邱庄則是發展工業的典範,那幾年,中國的觀察家們都在宣稱,中國農村已經進入了大邱庄時代。
大邱庄所有的一切都來源於鋼材,早在1979年,大邱庄辦起的第一個工廠就是帶鋼廠,用低價買來廢鋼材,加工成鋼管後高價賣出,在那個年代,其所獲得的顯然不僅僅是加工的利潤,還有緊俏物資的市場差價。當年大邱庄是怎樣弄到這些被國家壟斷的資源?到今天,也沒有人說得清楚,但這些可貴的第一桶金為大邱庄的工業起飛奠定了基礎,隨後,大邱庄辦起了帶鋼總廠、制管總廠、印刷總廠、電器總廠等四大集團公司。
在1992年的國家統計局《統計年鑒》上,大邱庄的社會總產值、人均收入等多項經濟指標均高居第一位,人均收入達到3000美元,是全國人均收入的10倍,這個華北平原鹽鹼地上的討飯村變成了中國「首富村」。
那些年,大邱庄的帶頭人是禹作敏。這個常年趕著毛驢拉蘆葦的老農,搖身一變成了資產幾十億的四大集團董事長。禹作敏自稱是鄧小平的「好學生」,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他讓村裡每家每戶都掛上「小平您好」的橫幅,到今天,四大集團的大門上的對聯,橫批一直都沒有變過,依然是「小平您好」。
雖然大邱庄搞的是工業,但禹作敏一直視陳永貴為榜樣。他對一幫前來考察的官員說:「局長算個球,我要當就當副總理。」他做夢都希望大邱庄能像毛澤東時代的大寨一樣,成為全中國農村的榜樣。1992年,當大寨的黨支部書記郭鳳蓮到大邱庄取經時,一向孤傲的禹作敏出奇地高興,臨走還毫不猶豫地給了郭鳳蓮50萬,資助她回去辦企業。
但是,時代已經變了,國家政權再也不可能像那個時代那樣,事無巨細地介入一個村莊的日常生產。禹作敏多次希望鄧小平能到大邱庄來視察,像當年周恩來三上大寨那樣,但他到死也沒有實現這個心願。
除了國家領導人,禹作敏不把任何地方官員放在眼裡。大邱庄老人們盛傳,當時任天津市公安局長的宋平順升任天津市副市長時,禹作敏在政協大會上發言:「宋平順這樣的人居然也能當上副市長,咱們天津真是沒人了,實在不行的話,還是讓我來給你們代理幾天副市長。」
這樣的張狂終於為他惹來了大麻煩。1992年底,大邱莊裡發生了非法拘禁、毆人致死的惡性案件。事發後,禹作敏包庇犯事者,扣押了4名前來辦案的警察,並指揮上萬本村村民和外來務工的農民手持鋼管與400多名武警對峙,不允許任何人進大邱庄。
一直到次年4月,這場震驚中外的風波才得到平息,禹作敏被判處20年徒刑,最終死於獄中。因此案被逮捕判刑的大邱庄人有26個,其中包括禹作敏的兒子。今天看來,禹作敏的結局並沒有很強的政治色彩,它是一個視法律為無物的農民企業家自釀自飲的一杯苦酒。
公共生活的衰退
2007年8月底,記者再來到大邱庄,這里早已不是一個村莊,而成了一個具有縣城規模的鎮,常住人口已接近5萬,通宵營業的網吧、發廊、賓館、洗浴中心、歌舞廳,還有電網密布的工業區,將大邱庄的夜晚變得像大城市一樣嘈雜,村裡的老人帶記者尋到了禹作敏的老別墅,就在鎮政府正對面的大院里,銀色的大樓外牆上蛛網密布,絲瓜藤爬滿了窗戶。
「已經有好多年沒人住了,前些日子,有人突然來這里放鞭炮,開始我還以為是老爺子的忌日呢,後來才聽人說,是因為天津的宋平順自殺了。」老人們還習慣於稱禹作敏為「老爺子」,在他們很多人眼裡,宋平順是大邱庄的「仇人」。
1993年的風波平息之後,天津市很快改組了大邱庄的行政格局,新成立大邱庄鎮,將原來的大邱庄根據4個集團公司劃分為4個村委會,書記和鎮長都由縣里直接委派,很少再是大邱庄的人了。
禹作敏時代的村幹部已經很少在村裡呆著了。禹作章是為數不多沒有被逮捕的村幹部之一,他一直是禹作敏的搭檔,擔任了很多年大邱庄的村長,成立鎮後,他還當了一段時間副鎮長。記者找到他家裡時,老人家一聽是打聽禹作敏的事情,連連搖頭:「得了場腦血栓,啥事我都不記得了,國家的事情,你還是問市裡吧,要不,縣里也行。我們這些老農民,沒啥好說的了。」說完這些話,老人家扛著鋤頭下地去了。
禹作敏之後的大邱庄,徹底告別了集體主義的生活方式,四大集團很快或變賣或承包,成了私人企業。大邱庄的經濟發展得比以前更快了,雖然化工廠、印刷廠等集體企業都接連破產,但是鋼管廠一直都很紅火,原來在集團公司乾的那些業務員、技術員紛紛出去自己開廠,如今,整個大邱庄已經有了上千家各種各樣的鋼管廠、帶鋼廠以及配套產業。鎮上的億萬富豪比以前多了很多,在整個天津甚至華北地區,大邱庄依然是首屈一指的富裕村。
但是,村民們並不感到生活比以前更好了。「禹作敏在的時候,是啥都管,現在,國家是啥都不管,有本事的開工廠賺錢,沒本事的,要麼窮著,要麼靠歪門邪道也能活得滋潤。」王世成是當年禹作敏手下的一個廠長,如今,在街頭擺了個小書攤,像他這樣的老村民,在大邱庄的街道上,已經越來越少了,現在,村裡80%都是外來打工的,東北人居多。
村裡的治安狀況讓村民們意見最大。記者晚上從天津市區打車時,一聽是去大邱庄,司機們紛紛搖頭,不願意去。一個月不到,有6輛計程車在鎮上被搶劫,前不久,公安局抓到了幾個搶劫犯,還在村裡的九龍壁廣場前召開了一場公判大會。「那個九龍壁還是當年禹作敏修的,主要用來召開村民大會。」王世成說,以前哪會出這種事呀。
現在,打架斗毆的事隔三岔五就會發生。政府頒布了很多規定,可是對規范村莊的秩序缺乏實質作用。現在,村裡說話最頂用的一名劉姓村民,被稱為村裡的龍頭老大,家裡開著工廠,有錢有勢,各方人物都結交。「有什麼事情去找他,基本能主持公道。只要你不去惹他,他也不做什麼欺男霸女的事。」王世成說。
在老人們的回憶中,10多年前的大邱庄是真正少有所學,老有所養。村裡的孩子上學,不用出一分錢,誰要能考上大學,每年有幾萬元補助,誰家裡死了人,都可以去村裡領喪葬費,禹作敏會派人來主持下葬,辦得很體面,但絕不能鋪張,就是在村口擺個錄音機,放哀樂,他不許大家請樂隊,那樣太浪費了。誰家要是結婚,村裡給出車,清一色的賓士,那時候村集體有10多輛進口的賓士轎車。
現在,孩子上學都是各顧各的了,有錢的早早就把孩子送到國外念書去了,沒錢的,還得在村裡的小學讀。婚喪嫁娶都是各自操辦,去年冬天,村裡一家王姓村民結婚,用了10輛加長林肯轎車組成車隊,在鎮上好好地風光了一回,這樣的場景村民們早已見怪不怪。
現在,村裡的學校、廣場、別墅區、道路等公共設施還是禹作敏時代搞的,甚至比以前更破舊了。新修的一個老年活動中心,因為資金不夠,兩年多了,修修停停,到現在還沒有完工。村裡的公共場所雖然僱傭了專門的清潔工打掃,可是,打掃總趕不上破壞,百億路、黃山道等主幹道上到處污水橫流。
後集體化時代的大邱庄,地方政府將主要的注意力放在稅收、計劃生育等環節,無暇致力於公共生活的管理,私人生活蓬勃發展,公共生活卻不斷衰落、社會秩序惡化、鄉村社區幾乎完全解體。政府在撤除了對鄉村地方公共生活的政治經濟支持後,並不信任任何形式的社會自治組織,這使得已經衰落的公共生活雪上加霜。
大寨的前途
相比於大邱庄的富裕和混亂,今天的大寨展現給我們的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種情境。幾十年來,大寨的人口從未增加,一直徘徊在520人左右,唯一增加的外來戶只是陪孩子來讀書的鄰村家長,因為,縣辦中學在大寨村裡建著。婦女主任李懷蓮說:「這主要是因為大寨人聽國家的話,自打國家說搞計劃生育以來,幾十年了,村裡沒出過一例違反計劃生育的。」
村裡的治安也從來不用公安局操心,這么多年了,基本沒出過刑事案件。大寨的村民不管是對國家,還是對村幹部幾無任何怨言。
當年是賈進才把陳永貴介紹入黨的,並且把自己村支書的位置讓給了陳。現在陳永貴的後代都在北京或者太原等地當官、經商,「早就成了國家的人了」。賈進才的兒子則依然留在村裡開著小賣部。說起陳永貴,他們是一個勁地誇,唯一的一次不滿是,村裡為了搞旅遊,打算大修陳永貴墓園時,賈進才的兒子不願意把自家的墳地遷走,「我們賈家的祖墳可是塊風水寶地,說什麼也不能動。」兒媳婦說。
如今,郭鳳蓮和她的兩個兒子在整個昔陽縣都是名人,兩個兒子各自擁有數家大企業,每有村裡人外出,縣城裡的人總會跟他們嘮起郭鳳蓮一家:你們村支書可發了大財了,她的兩個兒子,個個都是億萬富豪,可村裡人從來不介意這些。
70多歲的李焦月是當年陳永貴的「窮哥們」,跟著陳永貴幹了一輩子活,後來,陳當上了副總理,一次也沒回來看過他,可他一直惦記著陳永貴的好處:「他這人好啊,從不往自己口袋裡裝錢。還有郭鳳蓮,成就也不小啊,1992年回來後,給我們蓋了新房子,修了賓館,學校,路燈,把路重新修了一遍,一直修到了山上去,還建了展覽館,搞旅遊,給大家發福利。
大寨如今的福利主要包括,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發放200元養老金;本科生每年補助1000元,大專生補助800元;過年發面,免費供應煤,每口人每年1噸,其他還有飲料、酒、西瓜等等。村裡還在山坡上新修了一片二層小樓,每套大約200平方米,村民們自己出5.5萬,村裡大約出5萬左右,就可以購得。如今,大寨的150多戶里,已經有1/3搬進了新房子。
大寨有一個經濟開發總公司,郭鳳蓮擔任總經理,總公司下邊有煤礦、水泥廠、農牧、酒業、飲品、森林公園等10多家公司。但這些企業里,能賺錢的其實也只有村裡的小煤窯和一家跟香港人合資的水泥廠,再加上村裡的森林公園偶爾收幾張門票,如今,小煤窯已經面臨挖空的窘境,森林公園除了在2005年的紅色旅遊年裡給村民們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外,如今,已經漸趨蕭條,能夠給村民們提供這些福利,對於大寨來說已屬不易。
但對於村民們來說,這些似乎並不算什麼。雖然集體化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將近30年了,但他們仍然沉浸在村莊共同體所營造的濃厚的情感氛圍中,雖然物質生活並非充裕,但是在村莊成員內部密切而深厚的交往仍讓他們相互之間獲得精神上的幸福感。
他們活在祖祖輩輩留下的土地上,看著子孫環繞周圍嬉戲打鬧,盡享天倫之樂。身後的虎頭山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植樹造林,已由一座光禿禿的石頭山變成了森林公園,深山中的大寨依舊隨處可見田園牧歌般的景象。
鄉村的未來
從大寨到大邱庄,兩個「天下第一村」的命運迥然不同,但是,他們在今天「新農村建設」的宏偉藍圖中卻似乎都顯得有些無所適從。
1949年之後,為了完成整個國家邁向現代化的原始積累,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政府通過人民公社的模式把農民組織起來,戰天斗地。
到1980年代,國家開始大力推行「聯產承包」,家庭取代了村莊共同體成為最基本的生產單位,這一措施雖然很快改變了大多數鄉村農民吃不飽肚子的狀況,但是,原子化了的農民面臨公共服務用品嚴重缺失和公共秩序失范的困擾。如果說,1980年代,國家還試圖發展鄉鎮企業來振興農村的話,那到了1990年代,當鄉鎮企業紛紛凋敝時,國家再也無暇關注農村。那幾年,深圳、浦東才是國家建設的重心,國家將全部熱情投入了都市化和工業化的建設熱潮之中。對於農村來說,唯一不變的是稅費,負擔漸重之下,農民們不得不大規模外出打工。
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家權力在農村世界進進出出,從過度介入到荒疏。2006年,中央政府宣布取消農業稅,終於開啟了工業反哺農業的新農村建設時代,但是,與前兩次鄉村世界的變革相比,對於新的農村革命,農民面前似乎並沒有一條清晰的路徑。
在消費主義席捲全球的時代,如果讓億萬農民們選擇,大邱庄會比大寨更有市場嗎?遼闊的中國農村有幾個地方擁有大邱庄的機遇和地理位置,迅速地城市化?
記者在大寨走訪的最後一家農戶是賈進才家。離開的時候,8歲的賈彤彤在窯洞里看電視,她的爺爺賈進才和奶奶宋立英都是全國著名的勞動模範,房間里掛滿了毛澤東、周恩來的照片,以及爺爺奶奶跟周恩來、鄧小平、朱鎔基等國家領導人的合影照,但賈彤彤並不知道這些照片的意義,她被電視里正在播放的《家有兒女》逗得咯咯直笑,她喜歡里邊的小胖墩,喜歡他們家裡那些卡通般的碗筷、傢具。
中國鄉村的未來,應該是依然保有田園色彩的大寨還是完全工業化了的大邱庄?記者離開兩個「天下第一村」的時候,對於這個問題已經不再執著於立刻獲得唯一正確的答案。兩個村莊共同的問題是,村裡讀過書的下一代,已經極少有人願意回到家鄉。
② 敦煌禹潤管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敦煌禹潤管業有限公司是2016-10-31在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水務局辦公樓。
敦煌禹潤管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20982MA7466088Y,企業法人王延紅,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敦煌禹潤管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高效農業節水灌溉設備製造及銷售,用於工程的各種管材和管件的銷售,各種型號的過濾器、施肥罐的銷售,各種鋼制及PVC閥門、變頻設備、水泵的銷售;農業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廢舊農膜、地膜、滴灌帶的收購、加工及再利用;農村土地平整,供水系統、灌溉系統工程及噴泉、造霧、防塵降塵設施的設計、施工;PVC、PE系列產品的製造及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有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敦煌禹潤管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③ 新朝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滅亡時間
新朝(9年1月15日—23年10月6日),是繼西漢之後由西漢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9年1月15日),王莽廢漢孺子(劉嬰)為安定公,改漢歷寅正為丑正,改元始建國,改國號為新,建都常安,史稱新莽。
地皇四年(23年),新朝滅亡,共1帝、15年國祚。
④ 廈門潤禹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廈門潤禹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2017-01-03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廈門市湖裡區枋鍾路2370號901室。
廈門潤禹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206MA2XXFQ4XT,企業法人羅會波,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廈門潤禹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房屋建築業;鐵路工程建築;公路工程建築;市政道路工程建築;其他道路、隧道和橋梁工程建築;水源及供水設施工程建築;河湖治理及防洪設施工程建築;港口及航運設施工程建築;工礦工程建築;架線及設備工程建築;管道工程建築;園林景觀和綠化工程施工;土石方工程(不含爆破);其他未列明土木工程建築(不含須經許可審批的事項);電氣安裝;管道和設備安裝;鋼結構工程施工;太陽能光伏系統施工;其他未列明建築安裝業;建築裝飾業;建築物拆除活動(不含爆破);其他工程准備活動(不含爆破);提供施工設備服務;未列明的其他建築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運營。
廈門潤禹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1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廈門潤禹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⑤ 良渚文化村的規劃情況,謝謝各位指教哦
修建意義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從杭州市中心向西北約13公里便是餘杭區良渚鎮,這是一個普通的小鎮,卻擁有一個很詩意的名字——良渚:美麗的水中小洲,「美麗洲」。 1936年良渚人施昕更先生的一個發現,讓這個美麗而富有詩意 良渚文化博物館
的名字為更多人所熟知,良渚亦從此聲名遠播。 施昕更先生的這個發現,就是最終被考古學家以最早發現地「良渚」命名的「良渚文化」。 施昕更先生在良渚最早考古發掘良渚遺址以來,後繼的考古工作者用手中的手鏟不斷地揭開了良渚文化那塵封已久的歷史面貌,一個概念逐漸變得清晰起來:距今5300——4200年左右,在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廣袤土地上,良渚文化在這方美麗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了一千餘年。在充分汲取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的養分後,良渚文化開創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絢麗篇章,迎來了堪稱核巨變的文明初創時代:犁耕的稻作農業,分工精細而發達的手工業,大規模的營建工程,復雜的社會結構,完備的禮儀制度,以玉器、漆器、黑陶為代表的卓越的藝術成就……雖然至今良渚文化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但數千年前良渚古國的神魂魅力一直令學者專家們如痴如醉,他們稱贊:中華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
編輯本段設計特點
1.內外空間和功能設計 博物館依山面水,在建築樣式上,既體現了當代先進的建築設計理念,又體現出良渚文化內在精神在時空上的延續;既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又完全融入自然山水之中,與周邊環境得體地對話,成為一道「自然的」風景。在內部單元的組成上,充分考慮當代先進博物館在教育普及、學術研究和收集保管三個方面的要求,設有基本陳列室、臨時展室、影視報告廳、學術會議室、觀眾服務設施和休息區域、貴賓接待室、閱覽室、技術用房、行政用房等。同時,通過恰當的造園手段,使內外空間自然過渡,內景、外;景互相呼應。在展示手段上,採用考古文物陳列、多媒體演示、場景模擬模擬、專題片放映、面和立體圖表的示意等多種手法,配合現代的聲光系統,以求給觀眾清晰的印象和直觀的感受。 2.多方位、多角度的內容表現 3.用文化時空坐標(聯繫到中外的同期文明和文化,也涉略到與良渚文化有傳承關系的文化形態),闡明良渚文化在人類文明史上無法取代的崇高地位,以及良渚文化對中華文明的起源探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4.盡可能多地運用考古實證的陳列,輔以生良渚文化博物館要讓參觀者在近距離的接觸中,真切感受那溫和圃泅中蘊涵的大氣和剛性,品味那掩藏在東萬式神秘和浪漫中的天地自然觀念 良渚文化博物館
。並告訴他們·對精神和文化的不懈追求以及在這種追求中所表現的非凡的厚創精神和原創能力,正是造就良渚文化1300年輝煌的根本動曰。它既呈一個庄嚴的當代文化祭壇,也是一個平易近人的、讓公眾感覺到親切的場所。活、生產場景模擬模擬,集中展現良渚文化時代,先人們在大規模農業生產、工程建設、水上交通、玉石器製作、制陶業和紡織業的發展、市井的形成等諸多博大精深的創造性成就。 5.通過多媒體演示的手法,表現獨立於物質文化±外的形態完整的良文化禮制及其對後代中曰社會意識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所產生的巨大影響。發掘良渚文化的精神內校在今天依然具有的現實意義。 6.運用文化比較的方法,展示良渚文化與瑪雅文化、美洲文化及環大洋文化的(相互關系,核理出良渚女化向海外傳播的文化脈絡。 7.敘述良渚文化的發現和發掘過程,展示良渚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尚未解決的相關課題,激發參觀者的探究熱情。
編輯本段大記事
作為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著名的考古大遺址,良渚遺址的地位價值早已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一致公認。早在1994年,良渚遺址就因其在中國文明起源階段無與倫比的重要價值和保存的完整性,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申報《世界遺產名錄》的預備清單,評價說:「良渚遺址重大價值的不斷揭示,已經改變了以往人們對中國文明起源的時間、方式、途徑等重大問題的認識;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規模和水平的地區之一。」 沐浴著新中國的旭日,良渚考古進入了黃金時代
l936年
西湖博物館的施昕更先生在他的家鄉——餘杭良渚一帶發掘了良渚棋盤墳、荀山周圍以及長命橋鍾家村等遺址,他在調查中還獲知類似的遺址有10餘處之多,都出土了大量的黑陶與石器,施昕更先生據此撰寫出版了《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文化遺址初步報告》,這是良渚文化研究的發端。 然而,戰爭連綿,剛剛起步的良渚考古也因此陷於停滯狀態。直至20世紀50 年代,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建設蓬勃發展,我國的考古事業也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良渚考古開始了大量積累材料的階段。
1955年
浙江對餘杭長墳遺址的發掘,是新中國成立後良渚遺址范圍內的第一次考古發掘。 考古工作者的手鏟不斷揭開良渚荒草萋萋的歷史塵封,使它曾經滄海桑田的面龐逐漸變得親切。經歷了舊石器時代的篳路藍縷以及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與崧澤文化的風風雨雨,復雜的社會結構、完備的禮儀制度,以玉器、漆器、黑陶為代表的卓越的藝術成就一一展現在世人面前……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良渚遺址的重大價值層層揭示
20世紀80年代初
以吳家埠發掘為標志,這一區域的考古工作進入實質性階段,神秘的良渚文化也揭開層層面紗。 反山、瑤山發掘引起巨大轟動,並迅速掀起一股良渚文化和良渚玉器研究的熱潮。不久,匯觀山、莫角山等重要遺址被揭示,良渚文化的研究又被推向新的高潮。 「良渚遺址」作為大遺址的特指概念逐漸形成,大型禮制性建築、高等級祭壇、顯貴墓地集聚一地,大量不同類型的遺址被不斷發現,良渚遺址作為良渚時期的一個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中心的觀念,很快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同。 良渚遺址,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最完整而龐大的考古遺址之一,是人類創造性天才傑作的代表和早期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的範例,是一種消逝的文化的獨特見證,又與現行傳統、思想、信仰及藝術有較大關聯,是傳統的人類居住地的傑出範例。
1996年
良渚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稱:良渚遺址重大價值的不斷揭示,已經改變了以往人們對我國文明起源的時間、方式、途徑等重大學術問題的認識,並將繼續豐富人們對我國文明史的認識,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5000千文明史最具規模和水平的地區之一,今後應成為人們紀念、教育、觀光的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
2000年
餘杭區和南都集團合作引進了良渚文化村項目。8年來,通過市場化運作,該項目已籌措到2.5億元資金用於良渚遺址保護
2002年3月25日
近萬名杭州市民簽名,支持良渚遺址申報《世界遺產名錄》。
2006年4月
遺址區內一村民建房發現玉器後,立即主動向文物管理部門上繳,並協助配合後續考古發掘工作,使200多件珍貴文物免受流失和破壞。
2007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斌帶領的考古隊發掘的「良渚古城」, 其以 良渚文化博物館
宏大規制,被考古學界稱為「中華第一城」,是良渚文化的國都所在,同時將杭州的建城史提前了整整3000多年。 「良渚文化是一種強勢文化。」在首屆「良渚論壇2008中華文化論壇」上,國內外專家學者們用詩意的語言描述到:良渚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恆星。它最明顯的特徵是首創、獨創、原創,也就是它獨特的文化創造性。 良渚遺址也是中國大遺址保護的典型範例。 早在1961年,良渚遺址便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十五」期間大遺址保護展示專項計劃》中,將良渚遺址列為第一類第一號項目。2007年它又入選國家《「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確定的100處重要大遺址名錄。 回頭看良渚遺址多年來的發掘和保護,能讀到很多感人的故事。走進新世紀的春天,良渚大遺址保護更是漸入佳境。
2008年
又有3位遺址區周邊群眾主動向良渚博物院捐獻玉器、石器等良渚文化文物10件。 隨著幹部群眾理解、支持、參與遺址保護氛圍的日益濃厚,企業也顯示出積極參與良渚遺址保護的趨向。
編輯本段館內布局
從序廳右轉便進入第一展廳,這里概貌地介紹了良渚文化的內涵、分布范圍。整個第一展廳,在以良渚文化時期古老的原始生態環境和日常生活的大幅背景壁畫場景中,
復原了當時的快輪制陶和先民紡織的生動場面。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良渚文化時期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包括石犁、石鏟、石刀、破土器、石鐮以及當時用來狩獵的石鏃和捕魚的網墜,其成套而製作精良的生產工具在同期的考古文化中是最復雜的,並處於領先地位。從中我們不難想像,良渚先民的生活是相當滋潤的,他們飯稻羹魚、漁獵採集而怡然自得。高度發達的農業為分工明確、專門化的手工業部門的產生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產生了諸多的手工業生產門類,並取得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成就。展覽中那典雅的黑陶、充滿經緯之美的織物、神聖而精緻的玉器、珍貴而艷麗的漆器以及發達的竹木器,都將讓你領略良渚先民的獨創性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 第二展廳設於博物館主樓二層東側,用6組展櫃展示著良渚文化部分精品器物,有雕琢精美的玉器、磨製精細的石器及製作規整的陶器。每兩組展櫃之間都有一組燈箱圖片相連,選擇的是一些不收藏在我館的精美玉器、陶器照片。在展廳中央又立著四組與展廳同高的玻璃屏風來象徵性地阻擋視線,每組玻璃屏風由兩片玻璃夾著一張雙面精美器物圖片,具有很強的立體感。這些燈箱片和屏風一方面給整個展覽營造了一個適合精品展廳的較好氛圍,另一方面又擴大了展示的容量,豐富了展覽的信息。 玉器共分二部分,一部分是重型禮器,有玉琮、玉璧和玉鉞;另 良渚文化博物館
一部分則主要為裝飾用玉,有三叉形器、冠形器、璜、錐形器、帶鉤、鐲、匙、匕、項飾及鳥、龜、魚、蟬等動物飾件。陶器部分,除展出各種類型的陶器外,還展示了刻有原始文字的陶器,如單把杯、橢圓形豆、罐等,尤以一件刻劃著8個符號的刻文黑陶罐為最,被稱為「前所未見的珍品。」在展廳的末端還介紹了良渚遺址最早考古發掘者施昕更和良渚文化研究的先驅者何天行兩位先生的簡要事跡,以及歷年來專家學者研究良渚文化成果的部分資料。 第三展廳設於博物館主樓二層西側,復原展示了一座良渚文化時期的「玉斂葬」大墓,具有很強的視覺震撼,同時在四周牆面展示了不同等級的墓葬出土照片,通過豐富的墓葬資料的對比展示來揭示良渚文化社會等級的分化和階級的形成,把良渚文化的詮釋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整個展覽達到了高潮。 三個展廳內容相互映照,各有側重,充分展示了良渚先民所創造出的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說明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時期。 2006年,為紀念良渚文化發現70周年,二三展廳特別舉辦了反山瑤山玉器精品展,共展出玉器600餘件(組)。這是反山、瑤山遺址考古發掘20年來,大量精美玉器在博物館的首次展出。展覽分為四個部分,從不同的角度展示良渚玉器的獨特內涵和功能。 第二展廳,在燈光的映射下,良渚文化玉器散發出獨有的「雞骨白」和「南瓜黃」色,觸目所及,高低錯落、形態各異,蔚為壯觀。第一部分介紹的是良渚社會藏禮於玉的禮制。良渚時期,玉被賦予神聖的品格,展櫃中良渚時期三大禮儀重器:玉琮、玉璧、玉鉞盡顯高貴與神聖,它們是溝通天地人神的靈物,是神聖的法器,也是維系社會等級與秩序的重要禮器,更是世俗權力的象徵。第二部分表現的是良
渚人的精工琢玉。良渚先民善於琢玉,從原料選擇、設計定樣、磋切成坯、紋飾雕刻到拋光成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序。在反山、瑤山遺址中,出土了160餘件表現手法多樣、制琢精緻的刻紋玉器,其合理的布局、獨特的造型、精美的紋飾無不反映出良渚時期精湛的琢玉技術和獨特匠心。在一件件珍貴文物面前,無不令人駐足停留,以期看清其中的奧秘。那鬼斧神工般的技藝連現代工藝美術大師們都自嘆不如。第三部分是種類別玉,良渚社會用玉的普遍性和等級化造成了玉器功能的復雜化,目前已知的種類有40多種。為便於區分,在展覽中,我們按照出土情形和器物形制兩方面的差異,從使用方法上將良渚玉器分為單體件與復合件兩類,其中復合件又再分為組裝件、組佩件、穿綴件和鑲嵌件四類,整個展示圖版、文物相互對應,帶你感受先民的精緻生活。 第四部分的內容設在第三展廳,以復原陳列的方式再現了良渚文化反山遺址23號墓。此顯貴者大墓出土遺物包括玉器、嵌玉漆器和陶器,以單件計共467件。其中出土玉璧54件,為良渚文化遺址中隨葬玉璧最豐富的墓葬。展覽還通過大小墓葬在墓制規模、隨葬品多寡、類別等方面的巨大差異,生動揭示了良渚文化時期貧富的兩極分化和社會的分層。
編輯本段流傳的神話
大禹殺防風——「大禹殺防風」的神話故事大約發生在公元前21世紀,距今約4100年了,其傳說的防風國即今日良渚文化發祥地的近旁,距安溪僅數里的德清縣封隅二山之間。這個神話在史籍上早有記載,如《魯語》《淮南子》《史記》《山海經》《搜神記》等,近年我省民間文學家們又搜集到不少資料,是十分有價值的。 ① 很久很久以前,堯王和舜王都十分重視治水,因為洪水一發,老百姓就會喪失生命,五穀食糧也會被水沖走,連砂子泥土都會被沖得所剩無幾。舜王便派鯀治水,鯀用堵擋法,把水擋在一片片低窪地里。但是大雨一淋,大風一吹,水就又越過堤岸流淌出去了。鯀用這個方法治了三年,不見成效。於是舜王一怒之下把鯀斬首了,並繼續在全天下招募治水英雄,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又過了好多好多年,出來了一個禹,他是鯀的兒子,是鯀死後三年才出生的。禹生下來時像條蟲,但是長得飛快,不久就變成一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了。他聽說父親是治水英雄,但因為治水不得法被舜王殺了,所以他也立志要治水。他想既然堵擋不成功,就要找別的辦法。他巡視大江南北,總結出風水的特性:水往低處流,隨風勢洶涌成洪,即使有千鈞之力,也是沒法阻擋它們的來勢的。因此,就必須用疏導的辦法,幫助湖港的雨水順著江河流淌到大江大海中去,不讓它在陸地上聚積起來。 禹跨五嶽,走三江,在途中結識了一個朋友叫蕭伍,兩人時常談天說地,結伴而行。當他們遇到洪水阻隔,就合力沒日沒夜地挖掉老堤,搬了座小山,有時還用開山斧劈開一座大山。來到了東海之濱的太湖,禹就和蕭伍在錢塘江邊一處叫塗山的地方暫時安頓下來。 禹和蕭伍到塗山以前就發現錢塘江的北面有一片土地特別豐沃,後來打聽到那裡有一位和鯀同時代的,被舜王封為「治水英雄」的防風,據說治水很有一套。禹就讓蕭伍去實地察看察看,究竟防風是個什麼樣的人。 良渚文化博物館館內藏品
蕭伍是個精細人物,他聽從禹的調遣立即動身,走了五五二十五天,來到了防風王的屬地。只見那裡不少老百姓都在磨石頭,蕭伍就問道:「這是做什麼的?」大家齊聲說:「石犁。」這時,一隻玄龜伸出頭來補充說:「防風王到太湖治水去了,你是哪裡來的?」蕭伍循聲看去,心想,還說治水呢,這么只烏龜能出什麼力氣啊?玄龜早就測出蕭伍的心思了,驀然變成了一個身形比蕭伍高大得多的人,這把蕭伍嚇了一跳,他吸了口氣說:「我是禹王的軍師蕭伍,奉命前來向防風取經學習的。」玄龜就客氣地說:「身胚變大變小是我們治水的手段,我們防風王的本領更大了,他的架胚更粗呢。」 蕭伍回塗山向禹王報告了在防風國的所見所聞,特別提到防風的偌大的身胚。這讓禹覺得不可理解,就自言自語地說:「他治水的辦法一定很了得,我要去拜訪他,向他請教。」 ② 過了兩天,防風從太湖治水回來了。這次他們把太湖裡的西山重新打造了一番,把山頭壘高,把洞穴挖通,把盆地里的水溝填平,讓「金、銀、龍、虎」四弟相公輪流到這里把守,教那裡的百姓耕地種田。防風在回來的途中把苕溪的狂暴大雨順勢整理了一下,還在一些小高地上安排了一些百姓居住下來(這些小高地就在防風國的四周,就是大冠山、反山,匯觀山、瑤山、燈籠山,玉架山、橫山等地方。)防風在治水時路過湖州,遇到一批老百姓被洪水困在一個小高地上。大家見到防風就高叫「救命」,防風這時實在很累了,但他想救人要緊,就命令四弟相公立即行動, 用自己的身子往湖裡一壓,把湖水擠成了七七四十九條支流,向大江大海里流去。小高地變成了一片丘陵,老百姓得救了,可是防風王卻陷在了湖裡。經過三天三夜,他的身軀變成了一個土丘,就像一座塔,後來大家就叫它「防風塔」。 南方雨水多,防風在這一帶沒日沒夜地治水已經九九八十一天了。剛回到家,玄龜就高興地迎上前來說:「鯀的兒子禹來過防風穴了。」防風和四弟相公說:「過幾天,我們到塗山去一趟,和他交流交流治水的經驗。」 大禹來東南治水十三年,在塗山安家娶妻,他經常外出,結交一些治水英雄。他在上游山谷里扎陂,在下游平川上開溝,頭枕天台山,腳踩東陽江,很見成效。為此,舜王下令立禹為王,讓蕭伍當宰相。禹立朝綱,定都於越,享譽天下。防風也就歸在了禹的統治之下,從此都稱禹為夏禹王、大禹王或「平水禹王」了。但是,大禹王一直沒有見過防風。而一遇水患防風都得親自處理,故一次又一次地推遲了訪禹的計劃。 ③ 就在防風去天目山治理洪水的時候,玄龜接到蕭伍的通知,說禹王要交流治水經驗,行賞有功之人,要大會諸侯於會稽,特別要請防風王介紹治水的經驗。開會之日到了,可是防風還在山上,等他回來,接到通知就對玄龜說:「我們立即動身,可能還能趕上大會的尾聲。」 因為禹王要在茅山開大會,所以山上山下,人來人往。當禹王來到會場,各諸侯都紛紛呈送貢品,山雞、野兔、貂皮、虎骨…… 大會上,禹王當眾宣讀了諸王治國安邦的功過,對諸侯的表現,有功則獎,有過則罰。所以大家情緒都很高漲,現場一片歡騰。這時,禹王想起了多次想要見的防風,但不見他的影子,問了幾回,大家都說沒有見到。又問蕭伍,蕭伍說:「這不是通知的問題,通知是同時發出去的,大家都按時來了,就只有他沒來。」蕭伍走近禹王身前,低聲地說了一句,禹王就立刻沉下臉來,不說話了。蕭伍請諸王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要大家乘興而來,盡興而歸。不久,茅山四周就響起了管樂之聲,大家都沉醉在舞者的翩翩身影中,忘記了時辰。 大會進行到最後一天,只見塘上來了一批人,走在最前頭的是位身形很高大的人,只見他卷著的褲腳上還粘了不少沒乾的泥漿,後面的幾十個長手長腳的人也都像剛從戰場上下來的戰士,都是筋疲力盡的樣子。會場上有人高呼:「防風王來了。」但禹王卻冷冷地說:「把防風帶上來。」防風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就快步向禹王的三級台座走去,只走到第一級就能直面禹王了。大禹見防風高挑強壯,說話聲如洪鍾,一下子看呆了:「真是奇才啊!」但內心卻鼓動著一股不名之氣,就高聲地吼道:「防風!你知罪嗎?」防風正打量著被大家歌功頌德的大禹和眼前的一堆貢品,突然聽到大禹的話,脫口而出:「我有罪?我勤勤懇懇操勞一輩子,治天目之洪,疏大湖之災,我防風國內,老百姓安居樂業,我有什麼罪?」大禹覺得防風的一席話還蠻有道理的,而蕭伍卻在一旁說:「我們大王召開這次大會,你為什麼今日才來,這不是罪嗎?」防風一聽就怒目圓瞠:「我剛治了一處山洪,從山頭連夜趕過來的,連貢品都來不及備,就只帶了些玉璧玉琮來,每件玉器都是金、銀二相公和老百姓沒日沒夜趕制完成的。」防風說完,轉身就退出會場。與防風一道來的金、銀二相公覺得要把情況和大禹說清楚,就高聲嚷道:「大王諸侯們,剛才防風王說的情況完全是實情,請禹王原諒,三天會議我們最後一天還是趕到了,怎麼就不算數了?」防風正大步退出會場,根本沒聽金、銀相公說的話。大禹見此情景,內心更是火冒三丈了,就大喊:「把防風抓回來,斬首。」他手下的一群人士就擁了下去,蕭伍最為積極地想要抓住防風,可是他個頭還不及防風的腰,被防風一手甩了出去。 防風王立在山塘上,沒有一個人能近前抓住他,金、銀、龍、虎四相公要他一起回防風國去,但他跨回到禹王台下。昂首挺胸,像等候禹王來斬首似的。這時會場上一點聲響都沒有了,諸侯們在等待大禹下一步棋怎麼走了。突然有位謀士說:「壘土。」眾人就立即在防風王身旁壘起了土堆,一級級地高起來,但土高一尺,防風王也長高一尺,還是夠不到砍他的頭。又有謀士說:「火燒。」他們拿青松、翠柏、香樟等樹枝圍住防風搭成一個木架,形成了一個刑台,一把火燃起了它。刑台上青煙燎繞,防風在火中大笑了三聲很快就化成了灰燼,人們圍觀了很久才漸漸散去。大禹看著這凄慘的場景,自問是不是做錯了,回家後就病倒在床上。 過了十幾天,他出巡察看茅山,在一塊巨石上題寫了「禹穴」兩字,又順便向刑塘走去。只見塘上建造起一路的七尺小土廟。十里刑塘七尺廟,他知道那是老百姓在懷念防風的義行,暗想一定要把這不得民心的影響挽救回來。 ④ 大禹決定再訪防風穴,認認真真地學習防風的治水、治國經驗。他找了蕭伍等人一起,翻山越嶺、迎風涉水來到了防風國。大禹見江湖上風平浪靜,國民們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他們都各自分工,人人手腳都十分麻利,起坯燒窯,切土挖溝,壘石砌牆,一派繁榮景象, 禹王一行經過了幾座谷嶴,行過幾條山路,來到了封山腳下的防風穴,陽光照在水面反射上來,把山洞映得光芒萬丈,禹王不禁感嘆:「真是個好地方啊!百業興旺,國泰民安,防風還真是個好君主呢!」他們來到了洞穴深處,只見玄龜和金銀相公都聚在一起,商量著為防風王籌辦一場盛大的追悼典禮,見大禹一行進來,立刻就靜聲無言了。玄龜一見蕭伍,就激動地說:「你這害死防風王的罪魁禍首。你在開會前一天才把通知送到這里,就算當時他在也不能按時趕到茅山。防風王第三天趕到,這怎麼能算是遲到呢?」大禹當即質問蕭伍,蕭伍只得說是他有意使防風遲到的,因為他見禹很器重防風,而防風的治水本領又比自己強,要是防風被大禹重用了,他宰相的位置可能就不保了,所以就設計了這個陷阱…… 大禹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跟了自己十幾年的朋友居然是個小人,當即就把他驅逐了出去。大禹又聽玄龜和金、銀相公講述防風的事跡,深深地覺得自己誤殺了一個有本領道德又高尚的偉人,感到非常內疚。他翻閱了防風的著作,決定吸收到自己的《夏律》中去,並特別增加了內容,如重用人才、防備內奸、立言立德、自我戒備等等。玄龜聽了夏禹的一席話和他巡視封山前後的儀態,漸漸沖淡了大禹殺害防風的怒氣,同意在封山建一座防風廟,把每年的8月25日作為祭奠防風王的日子,把防風王葬於王城北面的高墩上。 禹王以為這些工作已能彌補他錯殺無辜的罪行了。但是,防風國的很多老百姓並沒有原諒他。有的人已立誓不再拜禹,要為防風王報仇。在禹王巡視防風國回茅山的路上,有一批攜弓攬箭的山神攔住了他的去路。大禹高呼:「我是夏禹啊!」山神們不理不睬,不住地拉弓把箭射了過來。禹王的衛隊沖了過去,抓住了兩人,兩人沒說一句話,突然抓起兩支箭刺向自己的胸口,兩股殷紅的鮮血噴到大禹的臉上,大禹見兩人死了,就命令手下人拿出兩團不死草塞進這兩人口中,他們就立刻生還了。大禹說:「他倆是防風國的臣民,是為防風報仇才來攻擊我的,讓他們回去吧。防風真是有幸啊!有這么忠誠的臣民。」 大禹回到茅山的第二天早上就停止了呼吸。大家遵從他的定命:衣衾三領,葦槨四寸,桐棺三寸在會嵇山旁營葬,執行了他的「死於山者葬於山,死於陵者葬於陵」的制度。旁取火石一塊鐫銘「窆石」,立廟禹崩於會稽,在位十歲,壽百六十歲。 防風國臣民永遠都不會忘記防風王的恩澤,他們在各處修造了防風廟。在隅山南面的朱嶴(後名橫塘,在莧橋)即建有一個較有規模的大廟,用土木做成的神像,龍首牛耳,祭拜時奏防風古樂。人們往往忘情地長夜歌吹,盡情地懷念他們的祖先——防風王。這習俗延續了幾千年。孔子在《魯語》中也提到過。直到上世紀40年代,還能見到這座防風廟呢!
編輯本段交通信息
良渚博物院(良渚博物館新館)公交站點及停靠線路: 良渚博物院正門: 491A(良渚文化村環線) 良渚博物院後門: 491A(良渚文化村環線) 良博(良渚文化博物館): 313路(和睦新村-瓶窯站)、348路(武林門北-瓶窯南站)、491A(良渚文化村環線) 良化:478(餘杭東門頭-良渚)、787(臨平北站-瓶窯汽車站) 杭州汽車西站:坐91路到汽車北站,換乘348路 杭州汽車南站:坐516路到和睦新村,換乘313路; 杭州汽車北站:直接坐348路; 杭州汽車客運中心站:坐69路到汽車北站,換乘348路; 杭州城站火車站:坐188路到汽車北站,換乘348路; 杭州火車南站:坐537路區間到城站火車站,換乘188路到汽車北站,再換乘348路; 杭州餘杭高鐵站:坐761路區間到臨平北站,換乘787路; 杭州蕭山機場:坐機場大巴(杭州市區線),到武林門北,換乘348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