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漢和廈門哪個發達
廈門現在旅遊區人人拉客
已經沒什麼人文情懷了
2. 武漢和廈門去哪個城市會更有發展
青島廈門大連屬於那種既繁華又清秀的城市,有發展前景。武漢南京天津感覺沒那麼舒服,但地位高。蘇州無錫經濟不錯。寧波沈陽鄭州就不要提了。
3. 寒假去武漢還是廈門推薦一下。。。我是四川的
建議去武漢.我是廈門的,去過武漢,印象很好.廈門應該春\夏\秋季來,寒假時冷,空氣潮濕,很凍,風景不如其它季節.
4. 武漢和廈門哪個城市消費高
哈哈,這個基本問我就是專家了。
大學在廈門讀的,然後工作了兩年多。
之後來武漢,在漢口台北路這邊生活了一年多。
不過現在馬上就要回廈門去了,這個月中旬吧,就要從新回廈門去上班了。
說實話,廈門的收入和消費和武漢對比要看和武漢的哪個地方比了。
個人覺得如果和武昌相比的話,廈門的會相對高一些,但是也看是廈門哪兒。
廈門的思明區消費偏高,如果是在湖裡區的話,其實和武昌也差不多。
漢口的消費基本是個廈門的最高消費持平的,所以可以說其實廈門和武漢的消費水平沒有太大差距。
但是實際上由於廈門城市相對武漢要小的多(只有100平方公里左右島內,武漢我記得是8800平方公里),各種消費和交通都要便利的多,而且廈門屬於旅遊城市,服務行業和其他相關行業都比較發達,相對競爭比較激烈,所以消費反而低一些。
另外廈門的住房購買更定是要比武漢高的,畢竟那麼小的一個島,寸土寸金啊。
但是租房的價格就差不多了,甚至還會更低一些,因為島內建好的房子實在太多了,都空著,所以其實租出去反而便宜。
至於收入我記得武漢08年的可支配人均收入不到廈門的1/3,所以相對而言,廈門的環境還是比武漢好很多了。
5. 成都武漢和廈門,哪個發達
武漢,中部第一,特點大,經濟水平比成都差。成都,西部第一,風情好,人好,適合生活,經濟水平相對較高。
廈門,知名度遠遠大於省會城市,沿海美麗的城市,經濟發達,旅遊資源豐富,生活節奏慢。
6. 中國最適合居住的十大城市按排名
重慶:這里的體驗夠特別
整座主城市就在山上,你走在路上,也可能在一棟樓的樓頂,出個門先要克服恐高!
坐個公交車就穿過別人家種菜的陽台,交交叉叉的立交橋讓外地人絕望,坐條輕軌看又翻山又越嶺。
來過山城的都說:妹子夠美,火鍋夠味,夜景夠鬧,天氣夠熱,特色夠俗,打的是麻將、上的是梯坎、吃的是小面。
7. 比較一下廈門和武漢的消費水平
廈門是一個沿海城市,比武漢的消費水平還是要高一些,比武漢規劃要好一些,廈門也是一個好城市。
8. 深圳,蘇州,廈門,南京,武漢,哪個城市更好
首先我想說下:每個人對待事物的看法都不同·都帶有自己的感情色彩,我還是喜歡一句話:自己喜歡.
深圳
是中國口岸最多和惟一擁有海陸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主要門戶之一,有著強勁的經濟支撐與現代化的城市基礎設施。深圳的城市綜合競爭力位列內地城市第一。到2010年,深圳將建設成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區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貿中心、運輸中心及旅遊勝地,將成為現代化的國際性城市。
深圳即將舉辦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2008年12月7日,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路認定為「設計之都」,成為中國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蘇州
中國城市,古稱吳,現簡稱蘇,擁有姑蘇、吳都、吳中、東吳、吳門和平江等多個古稱和別稱。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為蘇州,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沿稱至今。蘇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大城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江蘇省省轄市,行政級別為地級市,實際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是江蘇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蘇州坐落於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濱,長江南岸的入海口處,京杭大迀河、京滬鐵路和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蘇州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也是4個全國重點環境保護城市之一。蘇州東鄰上海,瀕臨東海;西抱太湖,背靠無錫,隔湖遙望常州;南臨浙江,與嘉興接壤,所轄太湖水面緊鄰湖州;北枕長江,東距上海市區80千米。是江蘇省的東南門戶,上海的咽喉,蘇中和蘇北通往浙江的必經之地。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
廈門
1)國家衛生城市 ——1996年
(2)國家園林城市 ——1997年
(3)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1997年
(4)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1998年
(5)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999年
(6)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1999年(2004年再次獲得)
(7)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1999年(2003年保留)
(8)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特別獎——2000年
(9)全國十佳人居城市——2001年
(10)國際花園城市 ——2002年
(11)「全國交通管理模範水平(一等)」城市——2003年
(12)中國人居環境獎——2003年
(13)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2003年
(14)聯合國人居獎——2004年
(15)全國「兩基」教育先進城市
(16) 全國文明城市 ——2005年
(17)最受農民工歡迎十大城市——2007年
(18)全國宜居城市榜首——2007年
(19)中國青年喜愛的十大旅遊目的地(第一、二屆)——2006年、2007年
(20)全國綠化模範城市——2007年
(21)全國文明城市 ——2008年(再度榮擁全國文明城市桂冠
南京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實驗名稱 重點實驗室 依託單位
固體微結構物理 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京大學
內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研究 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京大學
軟體新技術 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京大學
現代配位化學 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京大學
醫葯生物技術 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京大學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 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京大學(與同濟大學共建)
毫米波 國家重點實驗室 東南大學
移動通信 國家重點實驗室 東南大學
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 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京農業大學
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 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 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人類生殖調控與危害評估 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京醫科大學
生物電子學 國家重點實驗室 東南大學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 國家重點實驗室 河海大學、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湖泊與環境 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材料化學工程 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京工業大學
武漢
武漢(Wǔhàn)簡稱漢,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省會,全市常住人口897萬人。為華中地區最大都市,是全國七大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武漢城市圈的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在清代末期、中華民國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一度是中國內陸最大城市,位居亞洲前列,曾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武漢更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著名的武昌起義便發生在這里。
武漢其行政區劃沿革非常具有歷史特色,可以說是從明代直到辛亥革命乃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史的一個縮影。武武漢在湖北省位置漢可以看作兩市(漢口、武昌)一縣(漢陽)的合並(故有「武漢三鎮」之說)。其中漢口和武昌從明朝後期起就分別發展成相當規模的城市。在1927年到1949年,這三地分別對應著漢口特別市(過去的直轄市)、武昌市(湖北省省會)和漢陽縣。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武漢, 首次將漢口、武昌、漢陽合並為京兆區,總稱武漢,開三鎮合並先河。因此,武漢可以說是一個直轄市、一個省會城市和一個縣的緊密聯合體。
武漢淡水資源十分豐富。亞洲第一大河長江及支流漢水在城中交匯。此外武漢城內還有大大小小數十個屬於長江水系的淡水湖(如果算上郊區就有一百多個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其中武漢東湖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湖岸線全長110多公里,水域面積達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域面積的6倍。在武漢城區面積中,水域面積佔了約四分之一。
9. 如果魅力中國城,廈門VS武漢,大家選哪個
我也覺得廈門更具魅力,畢竟是個海濱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