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楚竹簡與漢帛書《周易》校注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楚竹書與漢帛書《周易》校注》(丁四新)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SxVW7PIFzMWF1YG7vVbfSw
書名:楚竹書與漢帛書《周易》校注
作者:丁四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4
頁數:559
內容簡介:《楚竹書與漢帛書 校注》主要內容簡介:帛書《周易》和楚竹書《周易》的發現,是易學史上的重大事件,為澄清千百年來易學研究上的諸多疑案提供了可能。其中帛書《周易》的校注、注譯,目前已有張政烺《馬王堆帛書周易校讀》和鄧球柏《帛書周易校釋》等多種,然均未以楚簡本、阜陽漢簡本等作校勘。而對於楚竹書《周易》,學者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的釋讀和特殊符號的討論上,文章眾多;而相關校注,學界尚未見成果面市。
《楚竹書與漢帛書周易校注》作者丁四新長期從事簡帛文獻的相關研究,先後出版了《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和《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等,其中《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曾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作者簡介:丁四新(DING Sixin,1969年11月—),[1]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簡帛研究中心、孔子與儒學研究中心、中西比較哲學研究中心成員,哲學學院哲學系系主任兼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簡帛》、《儒家文化研究》、《哲學評論》等集刊編委。廈門大學哲學系1989—1993年本科生,武漢大學哲學系1993—1999年研究生,1999年6月獲哲學博士學位。師從蕭萐父、唐明邦、李德永、蕭漢明、郭齊勇等先生。學位論文被評為2001年度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全國首篇中國哲學專業百優博士論文)。
2002—2003年度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員(2010年5月)等。曾赴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美國及港台地區參加學術會議或做學術演講、訪問研究。
出版專著及個人文集《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東方出版社2000年)、《玄圃畜艾——丁四新學術論文選集》(中華書局2009年)、《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楚竹簡與漢帛書〈周易〉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四部,發表學術論文及評論等70餘篇。此外,主編《楚地簡帛思想研究》等論文集多部。近年代表性論文有《生、眚、性之辨與先秦人性論研究之方法論的檢討——以阮元、傅斯年、徐復觀相關論述及郭店竹簡為中心》、《〈易傳〉類帛書札記十六則》、《〈墨子·墨語〉成篇時代考證及其墨家後學的鬼神觀》、《「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王安石性命論思想研究》等。
【研究領域】古代中國哲學、出土簡帛和易學(《周易》與易學史)研究。
『貳』 巫禎來的文化活動
1988年在三明市舉辦「巫禎來書畫作品展」
1993年在「全閩師范·福建師范·三明師范九十周年校慶」舉辦「巫禎來藝術展」
2002年8月30日在廈門市舉辦「巫禎來周易書畫藝術展」
2002年11月16日在廣東省汕頭市舉辦「巫禎來書畫藝術作品邀請展」
2002年12月8日至12日廈門市首屆民間工藝、民間收藏展組委會特邀巫禎來先生在展覽會上進行易理書畫精品展示,並作易理書畫藝術現場表演。
2003年8月5日巫禎來先生出席「海峽兩岸易經研討會」 並在會上發表論文《周易與現代理念》
廈門晚報2003年12月28日,出席《海峽都市報》金領俱樂部舉辦2004年新春聯歡活動
2004年2月在廈門市舉辦易理書畫展
2005年11月14日巫禎來先生出席廈門市客家經濟文化促進會揭牌儀式
2005年11月,巫禎來先生向廈門同安梵天寺捐贈書畫作品,刊載於《慈雲書畫集》
2007年10月20日,應邀參加泉州「慈善書畫筆會」
2008年5月2日巫禎來大師開講《周易-詩詞-書法》
2008年6月20日至23日應邀出席(上海)中華傳統文化與環境風水科學研討會
2009年5月17日,出席2009海峽書法論壇
2009年6月12日至6月14日,出席2009中國(上海)中華傳統文化與環境風水科學研會
2009年8月1日至3日於湖北武漢,應邀出席「全國楚簡帛書法藝術研討會」
2010年6月20日出席「2010年第二屆海峽書法論壇」
2011年11月24日,廈門電視台二套「溝通」:巫禎來:身邊的地理方位學
2010年9月30日巫禎來大師出席廈門市「慶國慶迎中秋書法作品展」
2010年10月26日《福建日報》第十二版介紹「巫禎來書畫作品選」
2010年10月4日至13日巫禎來大師「2010金秋廣東書畫筆會」
2011年2月17日巫禎來大師出席廈門書協元宵團拜暨《會員作品集首發式》
2011年4月8日至9日巫禎來先生與廈門書協主席陳秀卿先生赴汕頭市筆會
2011年6月11日書法作品參加「金廈風情書畫聯展」(第三屆海峽論壇配套活動)
2011年1月23日出席廈門市思明區政協六屆五次會議
2011年12月23日作客《廈門電視台TV透節目》
2011年12月3日至12月9日赴台灣參加書法交流活動
2011年11月20日《三明日報社》講課《周易》2012年3月10日下午,為「廈門大學生漢字藝術研究會」講授《周易與書法》
2012年4月25日,與加拿大著名畫家威廉Rich Williams交流畫藝
『叄』 廈門市思明區呂嶺路1819號7樓706是什麼公司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肆』 一些中華文化的起源
我只能給你書法的起源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以不同的風貌反映出時代的精神,藝術青春常在。瀏覽歷代書法,"晉 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追尋三千年書法發展的軌跡,我們清淅地看到他與 中國社會的法發展同步,強烈的反映出每個時代的精神風貌。 書法藝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瑰寶,是中華文化的燦爛之花。書法藝術最典型的體現了東方藝術之美和東方文化的優秀,是我們民族永遠值得自豪的藝術瑰寶。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藝術都無與倫比的深厚群眾基礎和藝術特徵。 書法藝術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睞。
中國書法史的分期,從總的劃分,可將唐代的顏真卿作為一個分界點,以前稱作"書體沿革時期",以後稱作"風格流變時期"。書體沿革時期,書法的發展主要傾向為書體的沿革,書法家藝術風格的展現往往與書體相聯。風格流變時期的書體已經具備,無須再創一種新的字體。於是書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張,"書體"已經固定,而"意"是活的,這就進一步加強了作者的主體作用。
一、書法的起源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中國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繩汕仰韶村發現而得名的。近40餘年,又陸續有許多發現。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來有三大類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實物畫出來。不過畫圖更趨於簡單化、抽象化,成為突出實物特點的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有一定的讀音…… 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 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
二、史前至夏--混沌萌生的書法
中國的書法藝術來開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因此,產生了文字。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 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
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一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沒有 確切的含義。
距今八千多年前,黃河流域出現了磁山、斐李崗文化,在斐李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較多 的符號,這種符號,是先民們的交際功能、記事功能與圖案裝飾功能的混沌結合,這些雖不是真 正的漢字,但確是漢字的雛形。
緊接著距今約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了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畫的彩陶。這些符號已區別於花紋圖案,把漢文字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崗文化。二里頭文化考古發掘中發現有刻畫記號的陶片,其記號共 有二十四種,有的類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單個獨立的字。二里崗文化已發現有文字制度。這里 曾發現過三個有字的骨頭,兩件各一個字,一件十個字,似為練習刻字而刻。這使得文明向前又 邁進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種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個具體事物。它盡管簡單而又混沌,但它 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情趣。這種簡單的文字因此可以稱之為史前的書法。
三、商至西漢--渾然入序的書法
從夏商周,經過春秋戰國,到秦漢王朝,二千多年的歷史地發展也帶動了書法藝術地發展。 這個時期內各種書法體相續出現,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簡帛朱墨手跡等,其中篆書、隸書 、草書、楷書等字體在數百種雜體的篩選淘汰中定型,書法藝術開始了有序發展。
(一)各種書法體簡介:
1、甲骨文
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於卜辭(殷代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占卜後把占卜時期、占卜者的名字、所佔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 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是對未來事情結果的占卜,盛於殷商。甲骨文發現於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時的記錄,發現於河南省安陽小屯村一帶,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一塊瑰寶,其筆法已有粗細、輕重、疾徐的變化,下筆輕而疾,行筆粗而重,收筆快而捷,具有一定的節奏感。筆畫轉折處方圓皆有,方者動峭,圓者柔潤。其線條比陶文更為和諧流暢,為中國書法特有的線的藝術奠定了基調和韻律。甲骨文結體長方,奠定漢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結體隨體異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圓多異,長扁隨形,錯落多姿而又和諧統一。後人所謂參差錯落、穿插避讓、朝揖呼應、天覆地載等漢字書寫原則,在甲骨文上已經大體具備。
2、金文
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字體的總稱。興盛於周代。 金文為中國書法史上的又一豐碑。依附於青銅器,鑄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種宗教祭祀的禮器。金文也被稱為鍾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銅器一起鑄成的銘文線條較之於甲骨文更為粗壯有力,文字 的象形意味也更為濃重,最早的金文見於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銅器上, 資料雖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黃金時代,出土銘文最多。
此時期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牆盤》《散氏盤》《虢季子白盤》。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盤》《毛公鼎》最為著名,藝術成就也最高。
3、石刻文
石刻文產生於周代,興盛於秦代。東周時期秦國刻石文字。在10塊花崗岩質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詩一首,內容歌詠秦國君狩獵情況,故又稱獵碣。傳說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時的《嶁碑》,刻詩文體格調與《詩經》大小雅相近。字體近於《說文解字》所載籀文,歷來對其書法評價甚高 。主要作品有:《石鼓文》《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會稽石刻》等。
4、簡帛墨跡
書法藝術最重真跡,但秦漢以前的書法中的真跡,一般只有在簡帛盟書中才能見到。古代的簡冊,以竹質為主,編簡的繩用牛筋、絲線、麻繩。考古發現最早的簡帛墨跡,有湖北雲夢出土 的秦簡,山西侯馬出土的戰國盟書(盟書即寫於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戰國帛書。中國書法經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割據,因此殷商以來的文字,在諸侯各國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這一時期,書法的形態和技巧亦呈現了一種百家爭鳴的局面。如北方的晉國的"蝌蚪文",吳、越、楚、蔡等國的"鳥書",筆畫多加曲折和拖長尾。春秋戰國時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種濃厚的形態,替之以修長的體態,顯示出一種圓潤秀美,如《攻吳 王夫差鑒 》。這時期留存的大量墨跡,為簡、帛、盟書等。
(二)開創先河的秦代書法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文字差異很大,是發展經濟文化的一大障礙。秦始皇統一國家後,臣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 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著名書法 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會稽石刻》即為李斯所書。歷代都有極高的評價。秦代是繼承與創新的變革時期。《說文解字序》說:"秦書有八體,一曰 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書,八曰隸書。" 基本概括了此時字體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書寫不便,於是隸書出現了。"隸書,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為了書寫方便。到了西漢,隸書完成了由篆書到隸書的蛻變,結體由縱勢變成橫勢,線條波磔更加明顯。 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漢字趨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筆法上也突破了單一的中鋒運筆,為以後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秦代除以上書法傑作外 ,尚有詔版、權量、瓦當、貨幣等文字,風格各異。秦代書法,在我國書法史上留下了輝煌燦爛 的一頁,氣魄宏大,堪稱開創先河。
四、求度追韻--東漢至南北朝
(一)兩漢書法
兩漢書法分為兩大表現形式,一為主流系統的漢石刻;一為次流系統的瓦當璽印文和簡帛盟書墨跡。"後漢以來,碑碣雲起,"是漢隸成熟的標記。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門頌》等為最著名,書法家視為"神品"。於此同時蔡鯊的《嘉平石經》達到了恢復古隸 ,胎息楷則的要求。而碑刻是體現時代度與韻的最主要的藝術形式,中以《封龍山》、《西狹頌》、《孔宙》、《乙瑛》、《史晨》、《張遷》、《曹全》諸碑尤為後人稱道仿效。可以說,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書雄麗,南書朴古,體現了"士"、"庶"階層的不同美學追求。 至於瓦當璽印、簡帛盟書則體現了藝術性與實用性的聯姻。
書法藝術的繁榮期,是從東漢開始的。東漢時期出現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最早的書法理論提出者是東西漢之交的楊雄。第一部書法理論專著是東漢時期崔瑗的《草書勢》。
漢代書法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漢隸書家,以蔡邕為代表。一類是草書家,以杜度、崔瑗、 張芝為代表,張芝被後人稱之為"草聖"。
最能代表漢代書法特色的,莫過於是碑刻和簡牘上的書法。東漢碑刻林立,這一時期的碑刻,以漢隸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謹嚴、波磔分明。此時隸書已登峰造極。
漢代創興草書,草書的誕生,在書法藝術的發展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它標志著書法開始成為 一種能夠高度自由的抒發情感,表現書法家個性的藝術。草書的最初階段是草隸,到了東漢時期,草隸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章草,後由張芝創立了今草,即草書。
(二)魏晉南北朝書法藝術:
1、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隸書開始由漢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變出楷書,楷書成為書法藝術的又一主體。楷書又名正書、真書,由鍾繇所創。正是在三國時期,楷書進入刻石的歷史。三國(魏)時期的 《薦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視百代的珍品。
2、兩晉時期
晉時,在生活處事上倡導'雅量''品目'藝術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書法大家輩出,簡牘 為多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妍放疏妙的藝術品味迎合了士大夫們的要求,人們愈發認識到,書 寫文字,還有一種審美價值。最能代表魏晉精神、在書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當屬王羲之, 人稱"書聖"。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 若驚龍,其子王獻之的《洛神賦》字法端勁,所創'破體'與"一筆書'為書法史一大貢獻。加 以陸機、衛瑾、索靖、王導、謝安、 鑒 亮、等書法世家之烘托,南派書法相當繁榮。南朝宋之羊欣、齊之王僧虔、梁之蕭子雲、陳之智永皆步其後塵。
兩晉書法最盛時,主要表現在行書上,行書是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遠帖》《快雪時晴帖》《中秋帖》。
3、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藝術進入北碑南帖時代。
北朝碑刻書法,以北魏、東魏最精,風格亦多資多彩。代表作有《張猛龍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揚先世,顯露家業,刻石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 基差異之處
如論南北兩派之代表作,則是南梁《 鶴銘》。北魏《鄭文公碑》可謂南北雙星,北派書寫者多為庶人,書不具名,故書法時冠冕,被譽為'書中之聖',北派王右軍。
五、求規隆法--隋唐五代
(一)隋朝書法:
隋結束南北朝的混亂局面,統一中國,和之後的唐都是較為安定的時期,南帖北碑之發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書之形式,居書史承先啟後之地位。隋楷上承兩晉南北朝沿革。下開唐代規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遺世,多為真書,分四種風格:
1、平正淳和 如丁道護的《啟法寺碑》等
2、峻嚴方飭 如《董美人墓誌銘》等
3、深厚圓勁 如《信行禪師 塔銘》等
4、秀朗細挺 如《龍藏寺碑》等。
(二)書學鼎盛的唐代:
1、唐朝書法簡介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唐代墨跡流傳至今者也比前代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唐初,國力強盛,書法從六朝遺法中蟬脫而出楷書大家以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歐陽通四家為書法主流。總特點結構嚴謹整潔,故後代論 書有'唐重間架'之說,一時尊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昇平,儒道結合,李邕變右軍行法,獨樹一幟,張旭,懷素以顛狂醉態將草書表現形式推向極致,孫過庭草書則以儒雅見長,余如賀知章,李隆基亦力創真率夷曠,風骨豐麗之新境界。而顏真卿一出'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 於古意之外。董其昌謂唐人書取法,魯公大備。到晚唐五代,國勢轉衰,沈傳師。柳公權再變楷法。以瘦勁露骨自矜。進一步豐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楊凝式兼采顏柳之長。上蒴二王,側鋒取態,鋪毫著力,遂於離亂之際獨饒承平之象,也為唐書之回光。五代之際,狂禪之風大熾,此亦影響到書壇,'狂禪書法'雖未在五代一顯規模,然對宋代書法影響不小。
唐代書法藝術,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個時期。初唐以繼承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晉 代書法的勁美。中唐不斷創新,極為昌盛。晚唐書藝亦有進展。
唐代最高學府有六種,即國子監、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其中書學,專門語養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是唐代的創舉。歷朝名家輩出,燦若繁星。如初唐的歐陽詢、虞世南、褚 遂良等;中唐的顏真卿、柳公權等,都是書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書,李鶚的楷書和楊凝式 的"二王顏柳"余韻。
2、隋唐五代書法可分為三個階段:
(1)隋至唐初。
隋統一中國,將南北朝文化藝術兼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書法藝術逐漸從六朝的的遺法中蟬蛻出來,以一種新的姿態顯現出來。唐初以楷書為主流,總特點是結構謹嚴整飭。
(2)盛唐、中唐階段。
盛唐時期書法,如當時的社會形態追求一種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顛張醉素"(張旭、懷素)之狂草,李邕之行書。到了中唐,楷書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顏真卿為代表為楷書奠定了標准,樹立了楷模,形成為正統。至此中國書法文體已全部確定下來。
(3)晚唐五代階段存唐遺風。
公元九零七年,割據者朱全忠滅唐,建立後梁,由此歷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稱五代。由於國勢衰弱和離亂,文化藝術亦呈下坡之勢。書法藝術雖承唐末之餘續,但因兵火戰亂的影響, 形成了凋落衰敗的總趨勢。五代之際,在書法上值得稱道的,當推楊凝式。他的書法在書道衰微的五代,可謂中流砥柱。另外還有李煜、彥修等有成就的書家。至此,唐代平正嚴謹的書風已告 消歇,以後北宋"四家" 繼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時代波瀾。
六、尚意宣情--宋至明中
(一)宋朝的書法:
宋朝書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學所致,意之內涵,包含有四點:一重哲理性,二重書卷氣, 三重風格化,四重意境表現,同時介導書法創作中個性化和獨創性。這些在書法上有所體現, 如果說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體現,那麼到期了宋代,書法開始以一種尚意抒情的新面 目出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是要墀書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兩個層次外,還需具有"學識" 即"書卷氣",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晉帖行書遺風。
無認是天資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 的蘇東坡,還是高視古人的黃庭堅和蕭散奇險的米芾,都力圖在表現自已的書法風貌的同時,凸現出一種標新立異的姿態,使學問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並給人以一種新的審美意境,這在南 宋的吳說.趙佶.陸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書家中進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書家的學問和筆 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書法家代表人物是蘇、黃、米、蔡。
(二)元代書法藝術 :
元初經濟文化發展不大,書法總的情況是崇尚復古,宗法晉、唐而少創新。 雖然在政治上元 朝是異族統治,然而在文化上卻被漢文化所同化,與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現 為刻意求工的開式美的追求,所以蘇軾標榜的是'我書意造本無法',趙孟俯鼓吹的是"用筆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後才強調有意之意。 元朝書壇的核心人物是趙孟俯 ,他所創立的楷書"趙體"與唐楷之歐體。
顏體。柳體並稱四體,成為後代規摹的主要書體,由於趙孟俯的書法思想絕對不逾越二王一步,所以,他的書法對 王派書法的精之處頗有獨到的領悟,表現為"溫潤閑雅""秀研飄逸"的風格面貌,這也和他信佛教。審美觀趨向飄逸的超然之態獲得一種精神解脫有一定聯系。在元朝書壇也享有盛名的還有 鮮於樞,鄧文原,雖然成就不及趙孟俯 ,然在書法風格上也有自已獨到之處。他們主張書畫同法,注重結字的體態。
縱觀元代書法,元代書法的特徵是"尚古尊帖",其成就大者還在行草書方面。至於篆隸, 雖有幾位名家,但並不怎麼出色。這種以行、草書為主流的書法,發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變。有 元一代書風,仍沿宋習盛於帖學,宗唐宗晉,雖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於書壇,較之文 學,繪畫等藝術門類,尚顯冷落無成得多。
(三)明朝書法藝術 :
明朝書法的發展表現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明初
明初書法"一字萬同","台閣體"盛行。沈度學粲兄弟推波助瀾將工穩的小楷推向極致。"凡金版玉冊,用之朝廷,藏秘府,頒屬國,必命之書",二沈書法被推為科舉楷則。明初書法 家有擅行草書的劉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隸的宋遂和名滿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 徽明、王寵"三子"。
2、第二階段--明中
明中期吳中四家崛起,書法開始朝尚態方向發展。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寵四子依趙孟 而上通晉唐,取法彌高;筆調亦絕代,這和當時思想觀念的開拓解放有關,書法開始邁入倡導個 性化的新境域。
3、第三階段--明末
晚明書壇興起一股批判思潮,書法上追求大尺幅,震盪的視覺效果,側鋒取勢,橫塗豎抹, 滿紙煙雲,使書法原先的秩序開始瓦解;這些代表書家有張瑞圖、黃道周、王鐸、倪元瑞等。而 帖學殿軍董其昌仍堅持傳統立場。
七、抒情揚理--明中至清
明末與清,美學主潮以抒情揚理為旗幟,追求個性與發揚理性互相結合,正統的古典美學與求異的的新型美學並盛。清代書法的總體傾向是尚質,同時分為帖學與碑學兩大發展時期。
明末書壇的放浪筆墨,狂放不 。憤世疾俗的風氣在清初進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現出自我內在的生命和一種不可遇止的情緒表現。這一點在中期"揚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 復現。於此同時,晚明的帖學統也同時進一步光大發揚,姜 英,張照,劉墉,王文治,梁同書翁 方綱等人在刻意尊 傳統的時候,力圖表現出新面貌,或以淡墨書寫,或改變章法結構等。但由於 帖學長時期傳承,未有很好地加以清理,認識,調整,某種積弊也日益加深,這就使帖學的頹勢 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正此時,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從熱衷於尺牘轉而從事金石考據之學,一時朝野內外,學碑才趨之若 ,最後成為清朝書壇的發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為大力張揚,碑學作為一種 與帖學相抗衡的書學系統而存在。當時著名的書家如金農、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 張裕釗、康有為等紛紛用碑意寫字作畫,達到了盡性盡理。璀燦奪目的境地。可謂是中國書法文化的一在景觀。如果說,帖學家們力圖尋找質的願望沒有實現的話,那麼這種願望在碑學那裡實現了。
八、現代時尚--今天的書法
在書壇走向多元化的今天,書法藝術升華到觀念變革的高層次,這無疑是邁了一大步。書 法現代性並不是簡單地取決於書法藝術的形式、結構、線條等外在面貌,而是取決於內在精神的 現代化。書法現代性的精神是指當代書法藝術所體現、傳導的現代社會的價值趨向。
『伍』 淘寶上澳洲代購jumbo ugg和天貓的jumboUGG簡帛有什麼區別
其實就是澳洲那個JUMBO
UGG公司在中國的合作商標,因為UGG
在中國是美國德克士的注冊商標,所以在中國就在中國注冊了這個JUMBOUGG,
在中國委託了杭州這個公司代運營。
其實所謂的澳洲產的不全對,因為羊皮的鞣製有污染,都放到中國鞣製了。所謂的MADE
IN
AUSTRALIA
也就是把鞣製後的羊皮,經過制樣,然後再澳洲貼個鞋底,完成了所謂50%的工序而已。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完全澳洲製造。而且JUMBOUGG和
UGG
AUSTRALIA都是同一家代工廠,這下你知道UGG
AUSTRALIA的價格有多黑了吧
『陸』 我有本電子書要賣,怎樣防止買家轉賣
無法不被轉賣,你再有辦法,既然你都可以通過網路賣給別人..那麼得到的人,一定有辦法能破解你的限制的..可以不通過網路,在現實碰面給他借閱權,然後簽合同,假如有泄漏,可以追究法律責任.關鍵是,你要有這份PDF的所有權,才能簽署這個合同.如果你的來路本來就不正當,簽合同也是無效合同.
『柒』 藏書館怎麼注冊不了,也不能從第三方進去
需要在網頁上下載才能注冊登錄且要是5.0版本的。
「藏書館」是廈門市簡帛圖書館旗下的網路數字閱讀應用。
「藏書館」是一個以社交為紐帶的書籍閱讀與知識管理平台,是一款將閱讀與交流結合起來的軟體,讓你在閱讀中還可以與別人交流,與人共同討論,網路上還會創建你的個人雲圖書館,讓你可以與同道相互討論並且分享圖書。
基本簡介:
藏書館是廈門市簡帛圖書館旗下的網路數字閱讀應用,是集公益網路圖書館、一站式讀書服務為一體的網路數字化閱讀平台。簡帛圖書館按照平等、開放、共享的要求。
依託藏書館應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傳播技術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通過線上線下結合,開展閱讀指導、讀書交流、演講誦讀、圖書互換共享等活動。
藏書館app作為公共圖書館的組成部分,藏書館是個人在互聯網上的讀書空間,集收集、整理、存儲電子書籍文獻並提供檢索、共享借閱及閱讀信息管理和知識分享等功能,為社會大眾免費開放,是開展社會教育的互聯網公共文化設施。
『捌』 什麼是漢字
漢字的起源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除了已有鄭州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近年先後發現10餘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復雜。
漢字體系正式形成於中原地區
王蘊智認為,漢字體系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中原地區。漢字是獨立起源的一種文字體系,不依存於任何一種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單一的,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大概在進入夏紀年之際,先民們在廣泛吸收、運用早期符號的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元號系統,在那個時代,漢字體系較快地成熟起來。
據悉,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中國至少在虞夏時期已經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經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壺上,發現有毛筆朱書的「文」字。這些符號都屬於早期文字系統中的基本構形,可惜這樣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於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見到的殷商文字資料來說,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當時的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鑄在青銅器上。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時期所反映出來的商代文字不僅表現在字的數量多,材料豐富,還突出地表現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結體特徵可分為四大類:取人體和人的某一部分形體特徵為構字的基礎;以勞動創造物和勞動對象為構字的基礎;取禽獸和家畜類形象為構字的基礎;取自然物象為構字的基礎。從構形的文化內涵上來考察,這些成熟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對象與當初先民們的社會生活相當貼近,具有很強的現實性的特徵。同時,這些字形所描寫的內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個層面,因而還具有構形來源廣泛性的特徵。
『玖』 墨香銅臭判刑原因
魔道祖師》自從熱度起來之後就事故連連,先是一直被摁著說融梗抄襲,這兩天又傳出作者墨香銅臭被刑拘的消息。刑拘是因為販售淫*穢書刊4000冊,牟利50萬。三月立案,五月墨香銅臭被刑拘。出事的是墨香銅臭的《人渣反派自救系統》這本書,五十萬除以四千冊,合著一冊要120,真真是不便宜。
參考今年一月份的天一案,跟墨香銅臭的罪名差不多,差別就在牟利金額上,天一可是被判了十年。三月份的深海先生案,罪名是非法經營,判了四年。考慮到這期案件時間線拉的這么長,想必不是小事情,保守估計至少有四五年看不到墨香銅臭了。
晉江發的聲明也是很耐人尋味,說的是沒有提供證據導致作者被抓,這樣看來墨香銅臭被抓的消息有幾分可信度了。看到這里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出版一本小說就違法了呢?甚至還嚴重到要坐牢,其實印刷書籍出版是沒有犯罪的,真正違法的是寫黃色內容出版。
在出了那些前例之後,這位作者還非得寫這些少兒不宜的內容,寫就算了,還出版盈利。真的是作大死,錢賠進去了不說自己還要坐牢,真的是不值當啊!這件事情完全沒得洗,可以說這位作者已經涼涼了。
在國家大力打擊這些事情的時候,非要出來當槍頭鳥,為了這么一點點的蠅頭小利,賠上了自己整個人生,真的是因小失大。如果不出這件事情的話,她還可以憑著自己其他的作品賺的更多,如今怕是已經拜拜咯!中國裁判文書網11月10日發布了《楊_、袁依楣非法經營一審刑事判決書》。但是判決書內容並沒有沒有公開。
不公開的理由是:人民法院認為不宜在互聯網公布的其他情形。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2020年4月27日發布的《北京晉江原創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與廈門簡帛圖書館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顯示,墨香銅臭的本名正是袁依楣。
截圖自中國裁判文書網
此外,據天眼查顯示,魔道祖師的專利發明人,也是袁依楣。
雖然袁依楣因非法經營罪被刑事判決,但由於判決書沒有公開,其具體的犯罪事實尚不清楚。
但早在去年8月,就有網友爆料稱墨香銅臭因販售淫穢書刊被刑拘。
根據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官方微信「掃黃打非」2019年8月14日披露,在浙江查辦的「3.28」製作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中,晉江文學城簽約的知名寫手袁某某,夥同淘寶網店銷售人員累計制售淫穢書刊2類4000餘冊,牟利50餘萬元。
截圖自微信公眾號「掃黃打非」
而晉江文學城官方在2019年8月19日發布聲明稱:網上關於晉江文學城「提供證據導致作者被抓」為嚴重誹謗。
對於墨香銅臭是否制售淫穢書刊一事,晉江文學城方面隻字不提。
如果墨香銅臭真的是因為制售淫穢書刊而被刑事判決,根據此前引起廣泛關注同類案件的「天一案」,網友猜測墨香銅臭的判罰相較於「天一案」,只重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