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手房問題:廈門前埔的華林綠景什麼時候蓋的,為什麼有的房子還沒有付土地出讓金是不是小產權。 怕被騙
應該是2000這時候。 至於土地出讓金 似乎只有拆遷安置房才有啊。
❷ 廈門市人才住房還在搞嗎
廈門市第二批人才房,從2011年開始申請,到今天已經經歷了2年半的時間,目前仍未出結果。我想知道人才房政策是真的想為人才解決後顧之憂,還是只是某些領導作秀的政績。同樣的時間,福州的人才房已經兩批都結束了。兩年的時間里,廈門房價也翻了一番。兩年前房子100萬,結果為了等人才房等了兩年,房價漲到200萬,結果又落選,你說是不是要跳樓了?懇請快一點公布結果,不要把大家都吊在這里,房價又飛漲,買房也不是,不買房也不是,干著急!
❸ 一年的四個季節中,什麼時間建房最好
春天農忙之前的這段時間
1.這段時間天氣已經轉暖,不會影響混凝土的凝固質量;
2.地里沒什麼活方便監工,也便於找工程隊(樓主如果是農村的肯定知道蓋房子師傅基本都是附近的農民,農忙的時候不好找人),也有時間安排建房子過程中的瑣事;
3.房子蓋好以後,經過春夏秋三季,牆壁中的水分基本蒸發的差不多了,冬天基本就可以入住了。
❹ 廈門保障性住房申請條件2022新規
一、2022廈門保障性住房申請條件是什麼
1、2022廈門保障性住房申請條件如下:
(1)申請家庭成員至少有2人取得本市戶籍,且至少有1人取得本市戶籍滿3年,申請人本人必須具有本市戶籍;
(2)單身居民年滿35周歲且取得本市戶籍滿3年,可以以個人名義申請購買;
(3)申請人具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或者具有國外學士及以上學位,或者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或者具有技師職業資格;
(4)經市人社部門認定符合條件的骨幹人才。
2、法律依據:《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第七條
申請公共租賃住房,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在本地無住房或者住房面積低於規定標准;
(二)收入、財產低於規定標准;
(三)申請人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在本地穩定就業達到規定年限。
具體條件由直轄市和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向社會公布。
二、申請保障性住房需要什麼材料
1、家庭成員身份證及戶口簿原件、復印件;
2、持有民政部門核發的《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或持有總工會核發的《本市市區特困居民證》原件、復印件;
3、租住私房的提供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部門鑒證的《房屋租賃合同》;租住公房的由單位出具住房情況證明原件、復印件;自有住房建築面積人均不足15平方米的家庭應出具房屋產權證的原件、復印件;
4、社區受理申報材料對原件驗證,並在上報的復印件上蓋章確認;
5、申請對象為孤、老、病、殘、急需救助等情況的應同時提供疾病診斷材料、殘疾證等有關證明。
❺ 農村自建房什麼季節開始為好
南方春節後到五月是梅雨季節,不適合建房,耽誤了時間。五月和六月梅雨季節過後,天氣變暖了,也不太熱。上半年的五月和六月更合適。然而,七八月太熱,自建房屋很少開工。天氣悶熱時建造的房子質量不好,混凝土容易開裂。從9月到11月,天氣轉涼,由於季節的影響,住房建設質量有所提高。在11月底和春節之間,如果不著急的話,通常很少蓋房子。從11月底到南方春節,我們當地將會有霜凍,這將會對房屋建築的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外牆的粉刷和地面混凝土的澆築,這些都很容易開裂。然而,它對室內裝飾和傢具安裝影響不大(許多農村地區的人都有自己的傢具)。
總的來說,不急著搬新房子,年底也很少進行房屋建設。一般來說,風水專家會被邀請去看風水或特殊的地理位置。一般來說,人們選擇在山腳下建造他們的房子,這種房子叫做有靠山的房子,面朝南。
❻ 為什麼廈門農村不能蓋房子,以後是不是都不能再蓋了
不是不能蓋,是不能用新地蓋,翻新是可以蓋的,不過要老大批才可哦。
❼ 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我國住房面積變遷
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60年華一路浩歌
從平房到單元樓,再到小高層、高層
影像記憶
1953年4月建成的工人新村。(廈門日報資料圖)
蓮花新村住宅群一角。(廈門日報資料圖)
我市目前建設的最大社會保障性住房項目——高林居住區。
核心提示
新中國成立後,廈門全市各類房屋面積只有250多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不足4平方米。如今廈門每年建成的住房面積在330萬平方米左右,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了30平方米。從平房到單元樓,再到小高層、高層、大型住宅小區,60年來,廈門住房發展實現了巨大的飛躍。
1、遠去的記憶找房子比找對象還難
身為房地產管理處處長的王元,也同樣經歷了住辦公室、住閣樓的歷程
王元,廈門第一任房地產管理處處長(1962年起為房地產管理局),今年已經87歲,講起關於住房的故事,彷彿回到了歷史的長河中。
在王元的記憶中,新中國成立時整個廈門市的房屋建築面積只有250多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不足4平方米。盡管他是從事房地產管理的領導工作,但同樣經歷了住辦公室、住閣樓的歷程。
上世紀60年代,王元夫婦帶著4個小孩先是住在辦公室,隨後住進文淵井8號的一套住房內。「說是一套,其實就是一大間,總共只有18平方米」。為了安置一家六口人,王元對房子進行了最高限度的利用:用2米高的半牆隔成1間12平方米的卧室,其餘6平方米當做客廳。卧室內只能擺兩張床,6個人擠不下,就利用半牆作支撐,用木板鋪成閣樓,讓兩個男孩子爬上去睡覺並放些雜物。當然,廚房、衛生間都得與別人共用。
雖然從1962年起,房管局開始每年蓋一些房子,但因為財力緊張,等著要房子的人遠遠比建成的住房多得多。「找房子比找對象還難,年輕人在辦公室結婚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王元說。
住辦公室,住閣樓,職工住房由單位自己解決,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到房改。當然,住公房就得交房租,王元回憶那時的房租從幾毛錢到幾塊錢,一般不會超過工資的10%。
2、湖濱一里華僑新村廈門首個商品房項目
一個個華僑新村,見證了廈門住宅建設發展的特殊歷史
一方面是政府組織建設,一方面利用社會力量進行投資。隨著上世紀50年代後期東南亞華僑紛紛送子女回國入學深造,組織華僑投資成為廈門住宅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從上世紀60年代的華新路華僑新村、南華路華僑新村再到上世紀80年代湖濱一里的華僑新村,一個個華僑新村記錄了廈門住宅建設特別的歷史。
湖濱一里華僑新村,廈門第一個面世的商品房項目。67歲的劉鳳英自1984年住進這里已經20多年了,走進她家,隱約回到上個世紀,地上用的是早期的花瓷磚,牆上掛著她兒時在新加坡拍的黑白照片,還有那早已不能用的早期開關按鈕。
劉鳳英告訴記者,這些房子只有用外幣才能買到,價格在當時也相當昂貴。劉鳳英回憶,當初還沒有湖濱南路,到處都是紅土,每天都要步行到美仁宮菜市場買菜。劉鳳英驚嘆這幾年廈門房屋的變化,房屋建設越來越好,住房條件日益舒適。
3、大規模建設統建房和房改催生廈門住宅建設大發展
每年新建房屋竣工面積都以20%至40%的速度增長,人們的住房條件漸漸改善
工人新村,在王元的記憶中算得上是新中國成立後廈門建的第一個小區,總共有7幢樓,住的幾乎是清一色的勞動模範。盡管現在我們已無法找到原有的建築,但從王元的描述中,依然能感受到工人新村在當時的影響力。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廈門成為經濟特區,隨著經濟的發展,廈門開始了大規模的統建房建設歷程,湖濱一里、振興新村、蓮花新村……,每年新建房屋竣工面積都以20%至40%的速度在增長,一個個帶著歷史記憶而且充滿活力的小區陸續建成,人們的住房條件也漸漸改善。
張福平,一位曾經在老市區住了幾十年的老大爺,經過兩次搬家後,如今與女兒住在前埔嶺兜小區。他告訴記者,以前住老市區菜市場附近,空氣不好,房子也不好;現在搬到這里來,既寬敞舒適,小區環境又好,特別適合老人生活。而王元夫婦也早已住進了寬敞舒適的三房兩廳。
前埔南區、前埔北區、金尚小區……上世紀90年代起,一個個更大規模的由政府統一開發建設的小區相繼面世。與此同時,一場轟轟烈烈的房改全面展開,不僅使廈門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也改變了市民的居住環境、品質,以及觀念和價值,成為商品的住房不斷為城市注入新的景觀。數據顯示,現在廈門每年建成的住房面積都在330萬平方米左右,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了30平方米左右。
4、率先全國建設保障房讓百姓吃上安居「定心丸」
按照計劃,廈門在建的2.5萬多套保障性住房將集中在今明兩年交付使用
時間進入2006年,廈門在全國率先實行的社會保障性住房政策,建立起了一個覆蓋全社會的住房保障供應體系。
從去年竣工交付使用的萬景公寓,到今年的觀音山公寓,再到正在辦理交房手續的高林居住區,一個個設計合理、精緻實用的保障性住房小區成為廈門構建和諧社會最有力的註解。按照計劃,廈門在建的2.5萬多套保障性住房將集中在今明兩年交付使用。
保障性住房面積不大,但每一個項目都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每一套住房都堅持做到空間的合理利用。前不久剛剛拿到新房鑰匙的蘇志堅夫婦,再三感慨政府的用心。蘇志堅夫婦申請到的是一套位於高林居住區的兩居室,可以拎包入住的這套保障性住房,每平方米售價只有4300元,遠遠低於市場價。
對不同收入家庭實行不同住房保障政策,今年6月1日起正式實行的《廈門市社會保障性住房管理條例》讓百姓從此吃上「定心丸」。
❽ 蓋了23年仍未完工,339米廈門「第一高樓」將被拍賣了
是的,從1997年至今,有著廈門「第一高樓」之稱的廈門國際中心屹立於廈門鷺江道23年,期間停停蓋蓋,始終未能成功面市。
不過,近期在網路流傳的一份《關於延期公開招募廈門源生置業有限公司、廈門永榕置業有限公司名下資產意向競買方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顯示,廈門國際中心及副塔樓寶嘉中心將進行整體拍賣。
本次出讓對競買方的要求頗高,需要具備足夠的資金實力,可調控資金達50億元以上的企業方可報名參加,但起拍價尚未明確。
(8)廈門的房子什麼時候開始蓋擴展閱讀:
估值52億,對競買對象要求嚴格
廈門國際中心位於廈門市鷺江道,與鼓浪嶼隔海相望,總建築面積約18.56萬平方米,建築高度339.88米,地下4層,地上61層,集超甲級寫字樓、單元式辦公、高檔會所、觀光等為一體,是廈門市百億元「高、新、特」項目的重點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建成後將刷新廈門市「天際線」並將一躍成為福建第一高樓,全面超越323米的溫州世貿中心成為海西第一高樓,成為令人矚目的新地標。
《公告》稱,目前廈門國際中心已經封頂且玻璃幕牆基本完工。
❾ 廈門市嘉濱里是哪一年蓋的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