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人為什麼吃面
擴展閱讀
從唐山到杭州開車多久 2025-07-08 15:16:07
深圳社保如何轉移到湖北 2025-07-08 15:15:57

廈門人為什麼吃面

發布時間: 2022-09-05 08:00:04

A. 廈門有哪些隱藏在深巷裡的人間美味

城市大多雷同,站在街頭,會有不知道身在何處的錯覺。只有食物,是無法蒙蔽人的。天涯遊子念起故鄉,最先不能釋懷的,便是記憶中的味道。美味往往大隱隱於民間,有時越是簡陋的門面,越有可能邂逅至味。
吃遍龍頭路鼓浪嶼最熱鬧的地方是以龍頭路展開的,這條龍頭路並不是一條路,而是交錯成「井」字形的4條路。如果手持門牌號找路,會迷失在路的盡頭,下一個號碼可能在平行的另一條路上,此時你會產生路憑空消失的錯覺。如果你不甘心地去問路,得到的答案可能是「沿著龍頭路一直走右轉,你會看到龍頭路,再右轉,你又會看到龍頭路」。
龍頭路23號在一個斜坡上,有一家名叫蝦面館的館子,店名簡單直接,味道卻好。20元的海蠣煎不似別家用蛋來充數,15元的蝦面湯清味鮮,大蝦、魚丸和青口貝蓋在面上,湯汁鮮濃,原汁原味;25元的沙茶麵湯重味厚。這是一家夫妻老婆店,妻子在廚房忙活,丈夫坐在店堂里和客人聊天,吃飯時間就坐在旁邊自斟自飲,若是心情好,還會將自釀的桑葚酒送給客人。
在廈門,魚丸湯是不能不吃的,以草魚為主料,油菜、胡蘿卜、芹菜為輔料,姜、鹽、胡椒粉、香油作為調味。鼓浪嶼島上有很多家魚丸店都覺得自己是老字型大小,已無從分辨。龍頭路62號原巷口魚丸店在島上很出名,算是家百年老店。魚丸店裡面有魚丸和比較貴的鯊魚丸,兩種魚丸的湯底是一樣的,比較清淡,鯊魚丸除個頭比普通魚丸大外,裡面的餡料也不一樣,更好吃。
就在原巷口魚丸店旁邊的八婆婆燒仙草,門面很小,但客人卻絡繹不絕。燒仙草的味道確實不錯,裡面加了紅豆、花生、薏米等等,量大料又足,口感很豐富,甜而不膩。
隱藏在深巷的美味廈門的傳統小吃總是和最受歡迎的某一攤點的店名或主人名字連在一起,黃則和的花生湯,烏糖的沙茶麵,蓮歡的蚝仔煎,西門的土筍凍,賴厝埕扁食嫂的扁食,中山路的燒肉粽,局口的阿卿薄餅等等,這些隱藏在尋常巷陌的美味小吃就是廈門最叫人留戀的味道。
浮嶼大同鴨肉粥開在菜場不遠處,不少遊客拖著箱子前來。粥用鴨湯熬制,僅是白粥撒上蔥花,就美味得很了,還可另加鴨肉、鴨肫、鴨腸、魚肚等。小眼鏡大排檔門口坐滿了等位的人,說是大排檔,實則是連鎖店。因客流量大,物美而價廉,反之也通。多數海鮮都可分為白灼和紅燒,只是紅燒的一鍋配料可以燒遍所有蝦兵蟹將,造成蟶子和蛤蜊味道是一樣的。
黃則和花生湯
老字型大小黃則和花生湯店一座難求,深受老廈門人的喜愛和青睞,賣的是各類糕點小吃,2元一碗的花生湯是招牌,甚甜,花生酥爛。廈門濕熱需吃薑,滋陰溫補需吃鴨,便有了特產薑母鴨。街邊小店燉著一隻只砂鍋,半鍋生薑半鍋鴨,鴨肉偏咸,生薑倒是很入味。
鼓浪嶼黃則和附近,有家專門吃面線糊的小店,沒有招牌,看門牌號和人氣就能找到了。這種連招牌都沒有,店名只能在營業執照上找到的小店,也能有那麼旺的人氣,可見水準著實不俗。類似於爛糊面,但是面是很細很短的那種。煮得爛爛的,很適合早餐暖胃。面線糊裡面可以加各種東西,口味清淡。湯頭據說用的是煮豬雜的湯,非常鮮,而且濃稠,浸了湯汁的油條很美味。
Links:廈門小吃必去地
廈門小吃體現了廈門人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品種豐富多樣,既可是點心,亦能作正餐,甚至可以上宴席待客。有名的廈門小吃有土筍凍、燒肉粽、五香、芋包、芋棗、章魚、油蔥粿、鹵豆乾、鹵鴨、蚝仔粥、面線糊等200多種。
美味小吃
No.1燒肉粽廈門的燒肉粽歷史悠久,具有香甜嫩滑、油潤不膩,精工細作等特點。色澤紅黃閃亮,多以香菇、蝦米、栗子、豬肉、糯米為原料,包好後的粽子要等開水煮沸時才下鍋燒,吃時配上沙茶醬、蒜蓉、紅辣醬、調味醬油、芫荽,味道可口。需提醒一點,肉粽要趁熱吃,否則味道大減。
推薦地
1.1980燒肉粽地址:中山路353號
2.好清香大酒樓地址:中山路1號東海大廈酒店6樓
3.好清香美食中心地址:湖濱南路200號
4.台灣阿萬加料燒肉粽地址:長青路280號
No.2油蔥粿閩南話也叫碗仔粿。農歷七月半,廈門都有以咸米粿拜祭先祖的民俗。相傳一戶人家,在蒸制米粿時,家中頑皮小孩,揭開蒸籠偷吃半生半熟的咸米粿,嫌其平淡無味,順手把一碗肉絲倒入米粿中。被大人發現後,生米已蒸成熟粿,吃起來更加多樣,味道倒也很不錯。於是,人們競相效仿,最終演變為油蔥粿。
推薦地
1.金寶油蔥粿地址:公園西路
2.吳再添小吃店地址:禾祥西路美湖路25號之7號
3.漁民家海鮮小吃地址:龍頭路470號
No.3炸五香以五花豬肉為主,切成長方形小塊,配上切為粒狀的魚、青蔥、荸薺,勻以薯粉、味精、醬油、五香粉,然後用豆皮捲成棒狀,入油鍋炸成金黃色撈出切成小塊。蘸以調料,入口酥脆。
推薦地
1.好清香大酒樓地址:湖濱中路85號
2.佳味再添小吃店地址:大同路49號
3.客味坊地址:龍頭路410號
No.4沙茶麵廈門名氣最大的小吃。純正的做法是用大骨、雞、魚頭、蝦頭熬湯底,然後配上沙茶醬等各種醬料。不推薦在鼓浪嶼吃,味道不正宗且貴,推薦大同路的佳味再添,附近的幾家沙茶麵也不錯。只要看到有老廈門人在裡面吃面,不要猶豫,進去吃就是,味道一定錯不了。
推薦地
1.四里沙茶麵地址:湖濱四里14號之3號
2.月華沙茶麵地址:鎮邦路78號
3.烏糖沙茶麵地址:民族路60號
4.佳味再添小吃店地址:大同路49號
Tips
到達
上海到廈門有直達航班,飛行時間約一個半小時。
下榻
鼓浪嶼上的別墅不少都已被改建成小酒店,島上的住宿選擇非常多。

B. 廈門島的飲食文化

廈門沿海多產魚、蝦、蜊、蟹、魷魚、文昌魚。是我國文昌魚故鄉之一。主要特產有魚皮花生、花生酥、菩提丸、青津果、餡餅、文昌魚、香菇肉醬、海產干貨等。
文昌魚:是廈門的名貴特產,俗名鱷魚蟲,主要產地在廈門同安瀏五店。文昌魚體形小,頂多五六厘米長。全身半透明,頭尾兩頭尖,是高級魚品,其肉質鮮嫩,味道清津甜美,製成干品,有一二年的保存期,是理想的旅遊購物佳品。
廈門土筍凍:土筍是一種長在海邊沙子里的腔腸動物!灰頭土臉兒像一根一根的小蟲子,土筍被從沙子里逮出,先放養一天,以吐清雜物,然後下鍋熬煮,因為這東西像豬皮一樣具有高度的膠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鍋粘粘乎乎,盛出來待其自然冷卻之後,就凝固成一碗土筍凍了。扣在盤中,執刀化為四塊,以芥茉佐之,下酒最好,空著嘴兒吃也能嚼出一份勁道。土筍凍或許談不上多香,但其爽口的滋味絕對一流。土筍凍是一種營養非常豐富的食物,也有很多人認為裡面有蟲子不敢吃,其它你吃了,正因為裡面的蟲子有營養。
廈門海蠣煎:雞蛋攪散,加入大量新鮮海蠣,以油煎之,攤成一盤餅樣上桌,再用廈門特產的甜辣醬沾食。海蠣的鮮味、雞蛋的濃郁,最關鍵的再加上辣椒醬,就搭配成完美的組合。廈門的辣椒醬和別處有點不同,首先它的顏色就是艷紅欲滴,不像多為暗紅的本家,其次味道是甜辣兼備,而甜似乎還略占上風。辣醬倒入碟中,箸未動而眼一亮,筷子到嘴邊,涎水已經下桌沿了。
青津果:以橄欖為原料,配以甘草、糖水製作而成,甜酸適度,鹹淡可口,芳香四溢,有消積解脹,醒酒去膩,止暈抑吐,爽身養脾之效。
菩提丸:是將橄欖與砂仁、豆蔻、肉桂、沉香等多種名貴中葯和糖水一起熬制而成,吃來香甜可口,而且有增進食慾,止吐散滯,消除腹痛之功效。
香菇肉醬:廈門罐頭廠生產的水仙花牌香菇肉醬罐頭,配方採用新鮮豬肉、上等豆、香菇、辣椒、蔥頭、蒜頭等 12 種原料和輔助材料,在製作過程中,嚴格按照配方和配製時間的要求,逐鍋逐鍋地計量下料,認真掌握火候,加工迅速,裝罐及時,使各種原料保持各自固有的風味。
魚皮花生:是選用特級麵粉、白糖和其他優質配料為表皮、內包上等花生滾合烘製而成,它選料嚴格,工藝講究,具有得香郁酥脆、咸中帶甜的風味,為上等菜料。
肉鬆:鼓浪嶼的「黃金香 」肉鬆、肉脯,絕對算得上是廈門的知名特產。老人和幼兒因牙齒不齊,用肉鬆肉脯下稀飯是再好不過了。肉鬆的特點是明擺著的:金黃色,香噴噴,條條肉絲,團團簇簇,送到嘴裡,無需多咀嚼,立馬柔軟散化,滿口香甜。而肉脯更是一遇到口水,還來不及嚼一下,早已化成糊狀。因此,人們往往用它們來給幼兒下稀飯。
花生酥:又名「貢糖」。主要原料是花生仁和砂糖,製作時先將花生仁炒熟去膜,和糖煮過,然後搗碾成酥,軋拉成型後,切成小塊。食用時,應小心剝去包裝紙,輕輕放入口內,入口即化,甜而不膩,香可噴頰,除呷茶時品嘗,亦可作咸光餅面點的夾心料,產品遠銷國內外。
龍眼乾:是同安的特產,粒大、皮薄、肉厚、清甜爽口。過去是上奉封建帝王的貢品,是中外遊客競相爭購的佳果。同安是全國六大龍眼產地縣之一,生產的龍眼乾遠銷國內外。
葯酒:葯酒是葯材和酒的融合體,具有葯的療效,酒的作用。有萬全堂、春生堂、松筠堂、固本葯酒、衛元葯酒、月桂補酒、烏雞白鳳酒等品種。
廈門餡餅:廈門餡餅分兩種。甜餅是以綠豆沙為餡,加豬油,白糖烘得。咸餅是以肉丁為餡,加豬油白糖所制。皮酥餡靚用來形容廈門餡餅,毫不誇張。
薄餅:又被稱為春卷,但製作頗為講究,需要將甜菜、捲心菜、胡蘿b、豆腐乾、肉、海蠣等在高壓鍋里充分熬煮,之後瀝干水分,堆在薄至半透明的春卷皮上,再輔以炒乾的海苔、金門貢糖、肉鬆、廈門辣醬、芫荽等,捲成巴掌大的手卷後食之。
沙茶麵:來源大概是東南亞一帶,所以它的風味,也飽含著熱帶多姿多彩的風情。首先的感覺是香,泛著紅光的面湯帶來的視覺享受也同時刺激著味蕾全軍開動,熱辣、鮮美、回甘,隨著微稠的湯汁進人身體,一層又一層的味覺信號接踵而至,隨著額頭的汗水冒出,吃面的高潮遒勁有力地擊中每位老饕的靈魂。

C. 廈門沙茶麵特別出名,做這種美食需要用到哪些食材

人們在時間比較緊張的情況下,都喜歡吃面,吃饅頭來充飢。沙茶麵就是非常不錯的特色美食,不僅能夠管飽,而且特別美味。做出美味好吃的沙茶麵,所需要的食材也是非常多的。例如首先要准備好面條,瘦肉,豬肝,蝦肉,油豆腐,青菜。而且要根據自己的口味,准備好沙茶醬,番茄醬,澱粉,鹽,料酒,糖,蔥,姜,雞精,大骨湯,等等。

D. 廈門人的風俗

廈門地處閩南,閩南文化源遠流長,保留了很多獨具特點的習俗,逢年過節時這些傳統習俗便體現得尤為濃烈。

除了農歷春節、上元節鬧元宵、踩街、鬧花燈、舞龍舞獅這些我國傳統的節慶儀式外,廈門還有正月初九拜天公,清明節掃墓踏青(閩南地區的掃墓活動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慎終追遠的文化心理),端午節吃粽子和抓鴨子,八月十五中秋搏餅。

上元節又稱「 燈節 」或「元宵節」,是紫微大帝的生日。這一天,廈門的百姓都要向天宮祈福,家家戶戶一大早即把五牲、果子、酒菜、紙錢等供在桌上,向天宮神燒香祭拜,並且占卦,預測一年的福禍,祭酒之後燒金紙,而後完成祭儀、撤供等儀式。

廈門話將門檻叫「戶磴」。在俗信中,不但門有門神,門檻也有「戶磴神」。偏偏小孩又最喜歡會踩踏或蹲坐在門檻上,因此往往被大人不斷訓斥 。不準其踩門檻。商店的門檻,更忌踩踏,無論有意或無心,被店主看到,總要皺起眉頭,好似一天的買賣就此給砸了一般。遊客購物時要注意。

(4)廈門人為什麼吃面擴展閱讀:

正月初三忌拜年,廈門傳統習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門拜年,要在家裡祭祀亡靈。有諺語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麼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佔領廈門外島浯嶼。

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於過年而疏於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吊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參考資料:網路-廈門

E. 那裡人喜歡吃面條

如果說起哪裡的麵食種類最多,那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麵食之鄉——山西,但要說起哪裡的人最愛吃面,那麼答案就五花八門了。但其實,有這么一個地方,在麵食上名不見經傳,卻是最愛吃面條的地方之一,這個地方便是福建。

福建人喜愛吃面,甚至一天三頓都吃面條也非常OK,可以說對麵食愛的深沉。福州的麵食種類也多樣,在那些並不熟知的城市鄉村,總有讓人驚艷的麵食。

福州人愛線面真的是愛到了骨子裡,在福州地區,線面總是和極好的寓意結合在一起,福州的本地人生日那天要吃線面,稱為「長壽面」,生完小孩的產婦要吃線面,稱為「誕面」,福州結婚的時候要吃線面,稱為「喜面」,出遠門前也要吃線面,稱為「太平面」;可以說線面貫穿了一個福州人的一生。

F. 解惑:立夏為什麼吃面條

中國是個好吃的大國。大到上下數千年,小到月月天天。中國的每個節氣、節日,無吃不歡。而且吃得講究,吃得有說辭。那麼, 立夏 這個時候,人們為什麼吃面條呢?下面,我帶領大家一起來探索這個迷。

1.立夏為什麼要吃面
很多地方在這一天都有吃面的傳統,這個習俗源於晉代。那時,祖先從北方搬遷至南方,為紀念北方麥收後的喜慶嘗新,又寓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入夏面新上天」,寓意立夏吃面可強健體魄,為人們帶來好運。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

2.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面餅和春卷三種。
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夏餅是將和好的面壓成薄餅,裡麵包上肉絲、韭菜等,放入鍋中煎炸製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面餅,話豐收,其樂融融。

面餅,有甜、咸兩種,咸面餅的用料有肉絲、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餅則多加砂糖;春卷,用精製的薄面餅,包著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絲等餡料,封口處用麵粉拌蛋清粘住,然後放在熱油鍋里炸到微黃時撈起食用。

根據廈門民俗,立夏要吃「立夏面」,即莧菜煮麵條。眼下正是莧菜季,用莧菜來煮麵,熬出的湯頭是紅色的。立夏後陽氣開始旺盛,身體機能活躍度提高,民間認為,用莧菜煮的紅色「立夏面」有補血作用,吃了臉色會紅潤。

舊時,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把蝦摻入面條中煮食,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表達對夏季的祝願。民間有一種說法,立夏時節恰逢公歷的單數日期,則選擇公蝦煮麵,雙數的話則是母蝦。蝦面的湯頭也不同,直接將蝦一起煮較為簡便,繁瑣的則用蝦頭熬煮多時,成滋味濃郁的蝦面湯頭。

在合村一帶有立夏吃炒麵的習俗,說是立夏吃了筍炒麵能健身明目,尤其是小孩子立夏吃了筍炒麵,腳骨堅硬,能像竹子一樣健康長高。

3.立夏吃麵食的功效
人們對麵食自古就鍾愛有加,不僅因為麵食的做法五花八門,更因為麵粉中含有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E及鈣、鋅、硒等營養成分。但很少有人知道,麵食吃對了還有解乏的功效,可為上班第一天補充體力。

發面麵食的優勢在於面質松軟,發酵後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且在發酵過程中增加了維生素B族的含量,使多種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性提高。酵母菌所含的植酸酶水解了麵粉中大部分的植酸,發酵後產生的乳酸和鈣、鐵結合後變為了人體容易利用的乳酸鈣和乳酸鐵,從而增加了鈣、鐵的吸收率。死面麵食雖然不如發面麵食容易消化,但是在烹調過程中維生素的損失量比發面低。

因為麵食熱量比較高,所以不要吃太多,否則會引起熱量囤積,導致脂肪堆積。合理的飲食應是多樣化的,長期過量攝入麵食也會導致營養的不均衡。

若在吃飯中麵食吃得過飽,不要大量飲水,這樣不但會使麵食膨脹,也會稀釋胃酸,引起胃部不適及消化不良,長期如此會影響胃的消化能力。糖尿病人和肥胖人群都應減少麵食的攝入量,高血壓人群也應少吃發面麵食。

G. 大多數的中國人為什麼都愛吃面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人喜歡吃面條?這是我的看法:

1.在中國,吃長壽面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主要是因為「面」跟「命」諧音,面長則同於命長,寓意長命百歲。因此,人們會用面條來期望他們家人的壽命更長。長壽面通常由很長的面條製成。吃飯時,從頭開始,不能在中間咬斷。

4.面條是運動員可以選擇的典型食物,因為運動員需要的食物是可以盡可能長時間地為身體儲存卡路里。面條是可以完成這項任務的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因為面條為運動員的肌肉提供了必要的葡萄糖。此外,面條中所含的葡萄糖可以到達肝臟和肌肉,並可以存儲起來以備將來使用,尤其是在長期的高強度訓練中。由於煮熟後面條含有大量水分,因此它們也可以使運動員不感到口渴。面條不會給運動員帶來腫脹感,這對於運動員清晰地進入訓練和比賽非常重要。

H. 南方人都吃米線,為什麼福建人吃面

這個也沒什麼了不起的飲食習慣而已,就好像是北方人願意吃饅頭,面條睡覺一樣,他們吃米飯。也是東北人也吃大米呀,還不少呢,所以只是個習慣而已。

I. 過年為什麼要吃面條

過年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吃面條,一般福建閩南人吃面條,他們把面條寓意為「年年長久」。
其他地方的風俗:
湖南春節第一餐要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節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穀豐登」。
湖北有的地方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年輕的學子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荊州、沙市一帶,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兩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廣東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三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帶,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蘿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圓」,喝芡實、蓮子等熬成的「五果湯」,寓「生活甜美,源遠流長」之意。
廣西壯族人春節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江西鄱陽地區第一餐要吃餃子和魚,意為「交子」和「年年有餘」,有的在餃子中放糖塊、花和銀幣,意味著「生活甜蜜」、「長生不老」、「新年發財」。

J. 為什麼現在城市中的人越來越喜歡吃面了

現在城市中的人越來越喜歡吃面了,因為現在面的口味也越來越多了,不像以前似的,只有一種炸醬面或者是什麼?現在南方北方的面不管在什麼地方都可以吃到,而且面的味道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好了。所以說喜歡吃面的人就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