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看夏夏門廈廈門廈什麼
擴展閱讀
天津去掉三點念什麼 2025-07-09 22:21:44
杭州至南昌途經哪些城市 2025-07-09 22:07:56

看夏夏門廈廈門廈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9-06 09:37:09

⑴ 廈字的音節是什麼

讀音:[shà][xià]

音節:sh a x i a

部首:廠

五筆:DDHT

筆畫:12

釋義:[shà]:1.大屋子。 2.房子後面的突出的部分。

[xià]:〔~門〕地名,在中國福建省。

詳細釋義:

  • 廈 [Xià]

  • 〈名〉

  • (形聲。從廠,夏聲。) 廈門的簡稱 。

    如:鷹廈鐵路。

  • 廈 [shà]

  • 〈名〉〈形〉

  • 廈屋一揆,華屏齊榮。——晉· 左思《魏都賦》

    又如:廈屋(高大的屋)

  • (廈俗作廈。古通作夏。形聲。從廣,夏聲。廣( yǎn)表示房屋。「夏」古有「大」的意思。見《爾雅·釋詁》。本義:大屋子)

  • 同本義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又如:廈子(小廂房;小屋);廈處(住所)

  • 門廡;廊屋;披屋 。

    如:廈宇(廊子);廈房(旁屋,廂房);廈覆(庇蔭);前廊後廈

⑵ 廈與夏的區別

廈與夏的區別:

1、本義不同

廈:大屋子。如:廣廈、高樓大廈。

夏:本義是雄武的中國人或中國人(兩處的「中國」都特指「中原一帶」),即《說文解字》所謂的「中國之人也」。

2、衍義不同

廈:引申指「房子後面的突出的部分」;又用作姓;用作地名,在中國福建省。

夏:後假借指一年四季之中的第二季。

夏字的文字源流

夏,象形字。關於「夏」的字源,主要有兩種觀點。

其一,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夏」字是一個人的象形:頭、發、眼、身軀、兩臂、腿腳一應俱全,且雙手擺開呈現出一種強而有力的架勢。金文中的「夏」字較其甲骨文字形大大地復雜化:人的頭和身軀變成繁體的「頁」字形結構;其左右兩邊的兩個呈鋸齒狀結構的部分,是手的象形;其下是腳趾朝向左邊的兩只腳的象形,也就是「止」。

小篆中的「夏」字由其金文字形發展而來,只是「腳」只剩下了一隻,整個字的結構看起來也更為明朗。約在隸書階段的後期,「夏」字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簡化:上面繁體的「頁」被寫成了隸書「夏」字所示的形狀,兩邊的「手」被省略掉了,下面的「腳」變成了「夂」。由此演變為楷書中的「夏」字。在字義上,「夏」字的本義為「雄武的中國人」(這里的「中國」特指「中原一帶」)。

其二,在字形上,「夏」字的上古形體較為復雜。金文中的「夏」字實際上就是「人」形:上為「頭」,中間為「軀干」,兩側為「手」,其下為「足」。小篆中的「夏」字也是「人」形,但已經發生了偽變,人的身軀部分沒有了,只是一隻大腳還在。

楷書中的「夏」字從小篆演變而來,已失去人的形象。在字義上,「夏」字的本義是「人」——「中國之人」(這里的「中國」指黃河中游流域,即中原),後假借指一年四季之中的第二季。

⑶ 廈這個是什麼字,請問誰能幫忙解釋一下

廈shà xià Xià
廈 shà
部首筆畫
部首:廠 部外筆畫:10 總筆畫:12
五筆86:DDHT 五筆98:DDHT 倉頡:MMUE
筆順編號:131325111354 四角號碼:7124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3A6

基本字義

1. 大屋子:廣~。高樓大~。
2. 房子後面的突出的部分:前廊後~。

詳細字義
〈名〉

1. (廈俗作廈。古通作夏。形聲。從廣,夏聲。廣( yǎn)表示房屋。「夏」古有「大」的意思。見《爾雅·釋詁》。本義:大屋子)
2. 同本義 [mansion;tall building;house]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 又如:廈子(小廂房;小屋);廈處(住所)
4. 門廡;廊屋;披屋 [penthouse]。如:廈宇(廊子);廈房(旁屋,廂房);廈覆(庇蔭);前廊後廈

〈形〉

1. 大 [large]
廈屋一揆,華屏齊榮。——晉· 左思《魏都賦》
2. 又如:廈屋(高大的屋)
3. 另見 xià

廈 xià
基本字義

1. 〔~門〕地名,在中國福建省。
2. mansion

廈 Xià
詳細字義
〈名〉

1. (今讀 shà。形聲。從廠,夏聲。廠( hǎn)山厓石穴。( shà)本義:大屋) 廈門的簡稱 [Xiamen(Amoy)]。如:鷹廈鐵路。
2. 另見 shà

⑷ 「廈」字的讀音是什麼怎麼組詞

一、廈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à和xià,組詞有

1、廈shà:大廈、抱廈、廈房、廈覆、兩廈等。

2、廈xià:噶廈、廈門等。

二、基本字義

廈shà

1、大屋子:廣廈。高樓大廈。

2、房子後面的突出的部分:前廊後廈。

廈xià

〔廈門〕地名,在中國福建省。

三、廈字結構是左上包圍結構,偏旁部首是廠,總筆畫是12畫。

四、廈字筆順是橫,撇,橫,撇,豎,橫折,橫,橫,橫,撇,橫撇/橫鉤,捺。

二、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廈,屋也。從廣,夏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廈,大屋。字形採用「廣」作邊旁,採用「夏」作聲旁。

三、相關組詞

1、後廈

[hòu shà]

房屋後面的廊子:前廊~。

2、偏廈

[piān shà]

就著房屋側面牆壁蓋的小房。

3、披廈

[pī shà]

正屋旁依牆所搭的小屋。

4、榕廈

[róng shà]

榕樹。因其高大茂密,望之若大廈,故名。

5、噶廈

[gá xià]

藏語音譯詞。發布命令的機關,即原西藏地方政府。

⑸ 高樓大廈的「廈」念什麼

shà。

高樓大廈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gāo lóu dà shà ,意思是指高聳的樓房。

中文名:

高樓大廈

外文名:tallbuildings.

出處:《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釋義:夏:高大的房子。指高聳的樓房

近義詞:高堂大夏

(5)看夏夏門廈廈門廈什麼擴展閱讀:

類似詞語:摩天大樓

摩天大樓(skyscraper)又稱為超高層大樓,非常高的多層建築物。起初為一、二十層的建築,但是現在通常指超過四十層或五十層的高樓大廈。隨著高層建築在各地不同的發展,人們所認知的摩天大樓定義高度也略為不同。

在中國大陸,建築規范規定100米以上高度的屬於超高層建築;日本、法國定義超過60米就屬於超高層建築;在美國,則普遍認為152米(500英尺)以上的建築為摩天大樓。然而根據目前世界超高層建築學會的新標准規定,300米以上才能列為超高層建築。

⑹ 廈門為什麼叫廈門

廈門的由來

廈門以前是一座孤島,古時交通不便,所以到唐朝以前廈門一直是一座無名島嶼。唐朝開元至天寶年間,大陸陳、薛兩大姓氏漢人先後渡海入島。陳氏族人住南邊,薛氏住北邊。

廈門由「下門」雅化而來,「下門」之名,在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城之前已經存在。「門」是地名的通稱。古時船戶、漁民把江河入海處有山崖的地方,形象化地稱之為「門」。「海門」在九龍江進入廈門港海域這間,往下到鼓浪嶼和廈門島,是海潮進出的通道,像護域河河水進出的門,也就是「濠門」。「濠門」以下的一個門叫「下門」。1935年4月,廈門正式設立廈門市,成為福建省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城市。

以前看過一本《朱熹傳》,書中有記載朱熹曾任同安縣知,當時同安縣管轄的廈門只是個小海島,估計沒正式名稱。明朝朱元璋派他的大將周德興駐防閩浙,在福建修建很多海防衛所,如今尚保存完好的惠安崇武古城跟廈門衛所都是那一批同期修建設立的。為便於軍事管轄,取名廈門,意思是國家大廈的門戶。明末清初鄭成功駐兵廈門跟清朝對抗,把廈門老城區取名思明,意思很明顯就是想恢復大明。清末廈門被西方列強納入通商口岸,他們紛紛在廈門的鼓浪嶼島上修房駐扎,於是鼓浪嶼有了萬國建築博覽會的名頭,這次鼓浪嶼申報世遺成功跟這些老式歐美建築群的關系很大。解放戰爭時,解放軍是乘坐小漁船攻下廈門島,那時還想一鼓作氣把廈門島的外島金門島也拿下,可惜兵敗。解放後,為早日解放台灣,鐵道兵修建鷹廈鐵路,把廈門島和集美之間的海溝填成海堤,火車能直接開進廈門島。此後廈門成為半島,不再游離大陸之外。廈門的大發展歸結於改革開放,1982年鄧公視察廈門,不久中央就批准設立廈門特區,從戰爭前線變為改革開放前沿。明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廈門的巨變

就是一個很好的縮影!

看到很多人以訛傳訛,還是來說一下。

廈門島最早叫嘉禾嶼,是因為這個島嶼種植稻穀出現一株多穗所以叫嘉禾。從唐的陳氏開墾開始這個名稱就慢慢流傳了,從而成為固定稱呼。

到了明朝事情有了變化,洪武年間為了海防需要,朝廷在嘉禾嶼上設置了中左千戶所,並築一城來做拱衛之用。而這座城是級別很小的衛城,所以面積很小坐落於嘉禾嶼上一個叫廈門社的地方上。而這座城官方叫法是中左千戶所,民間因為在廈門社的地盤上就叫他廈門城。這個民間的叫法到了萬曆年間就被注到同安地圖上了,不過這個島的名字還是叫嘉禾嶼,而衛城才叫廈門城。

到了鄭成功時代在嘉禾嶼上設置了思明州,廈門城仍舊是一個如崇武古城那樣的小衛城,仍舊是不上檯面的名稱而已。嘉禾嶼歸清朝以後清朝取消思明州的叫法,改稱禾山。

到了雍正年間設置了軍事機構台廈兵備道,駐地廈門城。這個時候廈門這個名稱才真正站上 歷史 舞台而入典冊。隨後成立興泉道,道治從莆田遷到泉州府城再遷移到嘉禾嶼的廈門城內,使廈門城成為延續到清朝末年的軍事組織興泉永道的道治所在。這段時間廈門城擴大了地盤,成為嘉禾嶼篔簹港與五老峰之間那片區域的統稱。這個時候民間也有將這個島叫廈門島,但實際上廈門這個名稱還是廈門城及周邊街道和港口的稱呼而已。

而五口通商口岸的簽訂則正式將這片區域定名為廈門港,而這個島也正式叫廈門島。而民國五年後,南路道更名為廈門道,道治設廈門城治理興泉兩府地界。因港興因道治而旺從而給了廈門快速發展的機會。1927年國民政府取消道州府的管理體系,但是廈門因為之前打下的基礎仍舊快速發展,到了1934年國民政府在此設立了福建省第一個市政府,廈門市。不久廈門淪陷,廈門島被日本竊據。1949年廈門解放後仍舊是按照獨立市建制,1958年劃同安入廈門,在70年代同安在晉江地區與廈門市之間轉換了一圈,之後廈門的轄區就沒再大的調整。

而1997年之前廈門人的廈門還一直是 歷史 上那個廈門,就是廈門港起到中山路不跨文灶和篔簹港的那一小片區域,其他地方其實都還是習慣叫禾山。

而網路上經常有說法說因為在海門島下游,所以叫下門島後雅化成廈門。這種說法是荒謬的,因為這個島一直叫嘉禾嶼,而廈門是那個城的名稱。一個城怎麼可能因為上游有一個島叫海門所以叫廈門城。能對等的只能是島嶼與島嶼,但是這個島嶼一直就叫嘉禾嶼。再說中國一般講究對等或者門當戶對,一個廈門島是一個海門島的幾倍大,怎麼可能因為一個小島而命名一個大島呢?所以這個說法謬誤!

至於說廈門是華夏之門,或者大廈之門,這種說法更不值得一駁,那是現代之人附和只說而已。

廈門之所以叫廈門,就是因為一個廈門社築城而一步步演化而來的。

廈門是我國的副省級城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地區。

其實最早廈門並不是市,過去是歸屬泉州進行管轄,直到1935年廈門才設立了廈門市,隨後經過了一系列的轉變和時代的更替才發展到了今天的廈門6區,島內思明、湖裡,島外海滄、翔安、同安、集美。

那麼廈門為什麼叫廈門呢?其實這個是有原因的,廈門其實最早上叫下門,後面因為門是地名的通稱,又因為廈門處於福建閩南地區,當地盛行閩南話,在閩南話中的廈和下的讀音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所以廈門的廈其實是靠下字慢慢演變過來的,當然這也是文人雅化的,當地人也慢慢的都叫廈門了。

廈門其實名字特別是優雅,當地還有鷺島之稱,因為有很多白鷺在廈門島內,所以廈門又稱為鷺島!歡迎大家來廈門 旅遊 參觀哦!

廈門古稱嘉禾里屬同安縣,明屬泉州府,之前同安是泉州的一個縣,直到明朝才被擱置出去成立廈門

1387年建築廈門城,寓意大廈之門,廈門 歷史 正式開啟

說到廈門我想要順便講下廈門和泉州的 歷史 交融,廈門 歷史 上長期是屬於泉州管轄,也是泉州下轄的一個縣「同安縣」所管, 歷史 上,在明洪武之前,廈門島只是同安地區的一個小島,直到鄭成功駐軍廈門,廈門才迎來自己的真正 歷史 ,如今泉州和廈門之爭,更多體現在文化 歷史 ,信仰風俗起源之爭,因為廈門是泉州的一個管轄區域,所以閩南文化、小吃風俗還有 歷史 來源,都是來自泉州,跟泉州有脫離不了的關系,而如今泉州的經濟又是廈門之上,廈門的經濟很大一部分是泉州貢獻,那麼兩市之爭就更加的激烈,因為泉州不認可廈門超越自己,而事實上泉州在經濟、文化、 歷史 等方面不知道秒殺廈門多少條街,所以,就是所以…

也有人說,鄭成功對於廈門重要性很強,的確如今的思明就是鄭成功為了紀念明朝而取名,廈門的 歷史 人物也以鄭成功為主,鄭成功收復台灣,駐軍廈門改變了廈門和廈門海上的貿易地位,泉州領先一千多年的海港地位在明朝後期就被廈門超過了,這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吧,自此泉州年輕人的出路也跳板到廈門去發展,這就是近現代廈門在國際地位和港口貿易還有知名度上超過泉州的根本性原因,而創造這一切的仍然是泉州南安人-鄭成功!所以說泉州文化是很包容的,足以容納廈門的 歷史 和文化!如果沒有泉州文化和泉州的發展,就沒有現在的廈門,你們說呢,懂 歷史 和文化的來辯論!

而鄭成功之所以選擇廈門完全是因為為了收復台灣,泉州 歷史 上很多名人都有國家情懷甚至出現很多時代英雄,這也是時代選擇,鄭成功去廈門完全是因為廈門離台灣近!

所以廈門,大廈之門,乃是鄭成功對國家和民族的期待和祝語!我門的 歷史 應該被銘記,也應該記得這是泉州人創造的驕傲和輝煌!不應該抹去我們的筆墨和光輝的 歷史 !


廈門為什麼叫廈門而不是下門或者夏門呢?

據說廈門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廈門城建成之後,「廈門」之稱才開始見著於文字資料上。「廈」是從「下」字演變過來的,門是海峽的意思,「下門」大意是海門島底下的一個海峽,「廈門」是對「下門」一詞的雅化。在民間,廈門島也被稱作「嘉禾嶼」。

大廈之門

廈門為什麼叫廈(xia)門?

廈門,自282年置同安縣到公元933年同安屬泉州以來,都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島嶼。1100前,唐代先民給給它取了個好記的名字「新城」;1279年,元朝第一次在嘉禾嶼設置軍事機構--嘉禾千戶所;明代洪武年間,設 衛所 。「所」為「中左」,「城」名為「廈門」

(圖:廈門古城地圖)

廈門 不 讀作廈(sha)門

先來看廈門地名的演變,其實都是以閩南話「下」的發音為依據的。所以才會出現廈門的讀音會與普通話中「下」的讀音一致,而不讀成大廈的廈(sha)。

(圖:廈門古城彩繪版)

廈門地名由來:下門-夏門-雅化為「廈門」

一、 「廈門」,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 是在《廈門志.卷二.沿革》(清道光)里。在這本《廈門志》里記載了明代江夏侯周德興經營福建時的一段話:

「城 廈門 ,移永寧衛中、左二所兵戍守,為 中左所 」

二、 而嘉禾嶼為什麼會演變成廈門

(圖:海門與下門的地理位置)

以上就是廈門地名的由來,以及廈門為什麼叫廈門。

廈門導游給您解答,廈門早期叫嘉禾嶼,小島上盛產稻穀一禾多穗,所以人們稱之為嘉禾嶼,島上居民早期都以漁民為主,人數不足500名,為什麼叫廈門,有兩種說法:

一,下門,是指:下面的門戶,中國地形像一隻雄雞,廈門地理位置位於雄雞腹部低下的島嶼。所有早期有:下邊的門戶之說,後改名雅稱為現在的「廈門」廈門和金門原先隸屬同安縣管轄,1997年05月01日同安撤縣設區。

二,廈門城,早期為了防禦倭寇,李鴻章與周德興在嘉禾嶼島上修建圍城「不容倭寇侵襲攏」,城牆稱之為「廈門城」後以 城市名稱以 廈門命名沿用至今,

廈門地處亞熱帶,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海域廣闊多姿,陸上奇岩重疊,草木終年生長,鮮花四季常開。花木建築具有南國情調,古剎遺址引人入勝,素有海上花園之稱。鼓浪嶼全島面積為1.84平方公里,山上怪石嵯峨,迭成洞壑,洞內海風撲面,濤聲雷鳴。明清兩代重修的蓮花庵旁,有明人題刻「鼓浪洞天」四個大字於巨石上,為廈門八景之一。島上樹木蓊鬱,四季長春,亭台樓閣,掩映錯落,有日光岩,菽庄花園、海濱浴場等 旅遊 地。

⑺ 廈字多音字組詞

讀音[ shà ]組詞:大廈後廈噶廈抱廈偏廈

讀音[ xià ]組詞:噶廈、廈門、食在廈門

一、讀音[ shà ]的釋義:

1、高大的房子:高樓大~。

2、房子伸出的後廊:前廊後~。

二、讀音[ xià ]的釋義:

〔廈門〕市名。位於福建省東南部,鷹廈鐵路終點。人口57萬(1997年)。臨台灣海峽,為天然良港。是閩東南經濟文化中心,輕工業比較發達。為中國經濟特區之一。

(7)看夏夏門廈廈門廈什麼擴展閱讀

一、字源演化:

二、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廈,屋也。從廣,夏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廈,大屋。字形採用「廣」作邊旁,採用「夏」作聲旁。

三、相關組詞:

1、噶廈[gá xià]

藏語音譯詞。發布命令的機關,即原西藏地方政府。

2、大廈[dà shà]

高大的房屋,今多用於高樓名,如「友誼大廈」。

3、後廈[hòu shà]

房屋後面的廊子:前廊~。

4、抱廈[bào shà]

也叫龜頭屋。中國古代木構建築中沿房屋外柱出挑的門廊或房間。

5、偏廈[piān shà]

就著房屋側面牆壁蓋的小房。



⑻ 廈這個字除了組詞「廈門」念XIA還什麼時候念XIA

廈 #shà

【釋義】大樓;大房子:高樓大廈。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廈 <名> sha

(廈俗作廈。古通作夏。形聲。從廣,夏聲。廣表示房屋。「夏」古有「大」的意思。見《爾雅·釋詁》。本義:大屋子)

同本義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又如:廈子(小廂房;小屋);廈處(住所)

門廡;廊屋;披屋

廈 <形>



廈屋一揆,華屏齊榮。――晉·左思《魏都賦》

又如:廈屋(高大的屋)

廈 <名> xia

形聲。從廠,夏聲。廠山厓石穴。本義:大屋) 廈門的簡稱

廈(廈)xià

⒈廈門市,在福建省。

廈(廈)shà

⒈大房子:大~。廣~。

⑼ 廈的多音字是什麼

廈,有兩個讀音:[ shà ] [ xià ]

部首:廠

筆畫:12

五行:木

五筆:DDHT

基本解釋

廈[shà]

1.大屋子:廣廈。高樓大廈。

2.房子後面的突出的部分:前廊後廈。

廈[xià]

〔廈門〕地名,在中國福建省。

字源解說:夏,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農忙。廈,篆文

(9)看夏夏門廈廈門廈什麼擴展閱讀:

《說文解字》:廈,屋也。從廣,夏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廈,大屋。字形採用「廣」作邊旁,採用「夏」作聲旁。

相關詞彙解釋:

1、大廈[dà shà]

高大的房屋,今多用於高樓名,如「友誼大廈」。

2、後廈[hòu shà]

房屋後面的廊子:前廊後廈。

3、抱廈[bào shà]

也叫龜頭屋。中國古代木構建築中沿房屋外柱出挑的門廊或房間。

4、偏廈[piān shà]

就著房屋側面牆壁蓋的小房。

5、披廈[pī shà]

正屋旁依牆所搭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