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廈門幫助哪個貧困省
廈門幫助寧夏回族自治區,過幾天我就要去幫扶了。
『貳』 《山海情》這部電視劇,裡面的日子這么苦,是真實的寧夏嗎
《山海情》設定在90年代,當時國內經濟已經起飛。作為西海固的一個偏遠山區,黃沙戈壁的農民仍然在掙扎求生。
有人認為劇中描寫的窮人生活有些誇張。現實生活中,西海固的農民一點也不苦。其實這一切都發生了。20世紀20年代,西海固的農民生活比這還要艱難。極度缺水,西海固區雨量稀少,年降水量只有幾毫米,連當地農民的飲水問題都解決不了,更別說農作物的種植了。當地農業靠天氣吃飯,一到下雨就可以收割一些莊稼。
吃不飽《山海經》講述了90年代寧夏的故事。政府引導南部山區村民移民到北部永寧縣西部賀蘭山附近地區。你在固原看到前幾集的時候,固原在寧夏南部,但是幾個縣的氣候不一樣。比如西吉、海原多乾旱,婺源、隆德相對濕潤。所以在農業管理方面,有一些地方因為常年乾旱,收入非常微薄,但是大家在劇里看到的好像還可以。這是因為他們多年來是多麼的窮,有一定的基礎。至少有房子住,家裡也有。但是比起其他已經開始大刀闊斧改革開放的地方,就差了一點,所以政府鼓勵移民
『叄』 福建支援寧夏什是誰提出的
泉州市,廈門市,三明市,福州市,漳州市,龍岩市,中衛市,銀川市,吳忠市,固原市,石嘴山市,福建支援寧夏什是他提出的。
『肆』 閩寧模式實現共同富裕的寶貴經驗
摘要 你好,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開展東西扶貧協作的戰略部署,福建、寧夏兩省區自1996年起建立對口扶貧協作關系。19年來,在閩寧兩省區黨委、政府的強力推動下,對口扶貧協作工作不斷創新形式、拓展領域、豐富內容,開創了優勢互補、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建立了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協作機制,樹立了東西扶貧協作成功實踐的典範,創造了 「閩寧模式」。
『伍』 廈門大學西部夢想社團的媒體解讀
早報訊(記者顏劍虹)昨天下午,20名廈大學子登上前往西安的火車,踏上了「廈門大學夢想西部援助行」的征程;今天下午,又將有21名廈大學子啟程,他們的目的地是貴州望謨。這是廈大西部夢想社團組織的第二次支教活動,這41名隊員將奔赴甘肅、寧夏及貴州等地的貧困縣,進行為期20天的短期援助活動。
廈大西部夢想社團創辦於2006年,並於2007年8月底首次組織了14名隊員進行西部支教活動。在短短的15天里,他們為西部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帶去了兩大車的衣服和一大車的書籍,並且帶回了108名貧困生的資料,回到廈門後,在熱心人士的幫助下,每月約有5000元人民幣不斷匯往西部,用來幫助這些孩子們求學。
2008年的西部支教隊伍擴大了規模,一支前往貴州望謨,一支前往寧夏會寧、海源及甘肅等地,隊員們將把收集到的兩噸衣物、兩千多本書籍,以及廈門市紅十字會捐贈的四箱葯品、廈門惠爾康集團捐助的5萬元人民幣分別帶給西部貧困地區的孩子們。除了支教、捐贈、社會調查外,他們還將進行當地醫療衛生狀況調研、援建圖書館等活動。隊員們表示,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活動,把西部更多的情況傳遞出來,讓人們進一步了解西部、關注西部。
廈大14學子將自費赴黔助學
(2006-08-21)
本報訊 (記者 林國泰 實習生 陳璠)8月27日,廈大的14名學子將帶著募捐來的8000元和一批衣物、學慣用品,自費到貴州看望貧困地區的孩子,並在當地開展支教和社會調查活動。他們將這次活動稱為「西部夢想行」。
西部夢想高中萌芽
發起這次活動的是廈大的西部夢想社團,而西部夢想社團的發起人則是4位一起考上廈大的高中同學。
發起人之一的小王告訴記者,讀高二時,他和另5位同學玩得很好,6人成了「死黨」。一次,一個「死黨」在班級日記上寫了一篇關於西藏的文章,從此,他們6個人經常聚在一起談論西部的風土人情和貧困現狀。
後來,6個「死黨」有4個考上了廈大。他們開始考慮能不能成立一個關注西部的社團,為那邊的貧困孩子做點有益的事?2006年5月,經過學校批准,西部夢想社團宣告成立。這是廈大首個以服務西部為主題的社團,宗旨是「盡力為西部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召集熱心公益事業和西部發展事業的青年,關愛西部,走進西部。當前,該社團有成員100多人。
挑好的東西出來捐
6月份,西部夢想社團在漳州校區組織了一次「為西部兒童加油」的主題籌捐活動。社團成員和100多名自發加入的志願者不辭勞苦,走遍校區4000多間宿舍,收集同學們捐獻的物品。
日語專業的魏昊同學說,這次募捐讓她深受感動。許多同學翻箱倒櫃,挑好的東西拿出來捐,有的還是比較貴重的物品,如VCD、文曲星、隨身聽、復讀機、電腦U盤等。
募捐來的物品,有些對西部的孩子並不適用,社團便將這些物品在校內義賣,籌到了8000多元愛心款。此外,還有2車衣服和一大堆書。同學們決定,利用暑假社會實踐的機會,親手將這些錢款和物資交到貴州貧困地區孩子手中。
自己負擔一路食宿
社團在校園網上發布「西部夢想行」的消息,徵集14名志願者,到貴州的望謨縣開展捐助、支教和采風活動。短短幾天時間,就有100多人報名。廈大新聞系研究生黃紹水說,這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可以呼喚更多的人關注西部。可是他看到帖子時已過了報名期限,便想方設法說服了組織者,如願報上了名。
8月27日至9月13日,「西部夢想行」將先後奔赴望謨縣的樂旺鎮、苗族聚集區苦梨樹村、革命根據地海猛寨以及當地的中小學,途中還要花兩天時間徒步穿過沒有通車的麻山腹地。
初步估計,往返路費、食宿費加起來要1000多元,這筆費用由志願者自己掏腰包。此外,他們還要面臨生活起居、衛生、交通等方面的挑戰。
除了捐助和支教,志願者們還希望能收集貧困孩子的信息,提供給富有愛心的人士。
(來源:《廈門晚報》)
他們帶回108位優等生資料
廈大學子受貴州貧困生震撼教育,在廈門繼續找愛心人士和企業幫助
海峽網 日期:2006-10-12
山區的貧困孩子小小年紀就要幹活了。(西部夢想社團供圖)
廈門大學西部夢想社團在漳州校區舉辦大型圖片展。展覽的第一天,就有18名廈大學子和貴州望謨、麻山的貧困學生結對子幫助對象。截止昨日,共有42名貧困學子與廈大學子結成幫助關系。
很多學子結成「助困同盟」,採取一個宿舍、幾個好朋友幫助一個貧困生的形式。他們紛紛表示,幾個人一個月下來就能幫助一個貧困生,就能給西部的孩子帶來希望。
在貴州助學支教的同時,廈大西部夢想社團的同學和隨行的廈門市民也用自己的言行給大山留下了深刻的「廈門印象」。
14個人住一晚只花70元
8月27日,由西部夢想社團和市民代表組成的「西部夢想行」帶著募捐來的錢物從廈門出發,開始為期半個月的貴州麻山助學支教之旅。
8月29日,「西部夢想行」抵達貴陽。他們在火車站附近找到一家簡陋的旅社,惟一的好處就是便宜,一張床位標價10元。
雖說已經有了思想准備,但條件的簡陋還是大大超出隊員的預料。經過討價還價,旅社的老闆勉強同意讓隊員們兩個人擠一張床,14個人住一個晚上只花了70元。當天晚上,隊員們幾乎徹夜難眠,第二天發現身上被臭蟲咬得出血了。
多省一些旅途費用,就可以多捐助一些貧困的孩子。
到了麻山,隊員們有的住學校的倉庫,有的睡在當地老師家的廚房。伙食吃的和當地的群眾一樣,菜里看不到半點油星,新鮮的蔬菜也很少。
麻山沒有河流,鄉政府所在地只有3個水龍頭,那是從山上蓄積山泉的水窖上接下來的。要洗澡,只能等到夜深無人時,在露天用冷水沖一沖。男隊員好應付,女隊員就要多費周章了。
我之前的生活奢侈到該死
為了調查當地的生活狀況和兒童輟學的原因,隊員們分成四個組,和麻山九年制學校的老師分頭深入紅岩、光明、幸福、山花四個村的農戶。
最遠的一組是去紅岩村,他們下午2點從學校出發,一直走到凌晨1點才走回到學校。
隊員們說,其實那不能叫路,是從山上踩出來的一條小徑。半米左右就是陡峭的山崖。上坡下坡,都要抓緊山上的茅草。有位隊員不小心滑倒了,身體離懸崖只有幾厘米……
四組隊員共尋訪了50戶農戶,鼓勵輟學的孩子克服困難重返課堂。
隊員們給各年級的學生上課,給他們講大山外面的世界。
「西部夢想行」向麻山九年制義務學校捐贈了2500元的助學金以及學慣用品,向望謨民中高三品學兼優的學生捐贈5000元的助學金。
「當那個五年級的男孩子低著頭說『不回家,回家一次車費要5元,太貴了』的時候,我忽然覺得自己之前的生活奢侈到該死。」一名隊員說。
上學每天走8小時山路
貴州省望謨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該縣麻山鄉是一個自然環境極其惡劣的赤貧之地,當地群眾稱:「土如珍珠,水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頭」。
「西部夢想行」 隊員們了解到,由於村莊分散,馬路並沒有修到村子裡,最遠的學生上學來回得走8個小時山路。
麻山鄉九年制學校一名叫楊婷的女孩子,她的家在麻山最偏遠的深山中,父母年近六十,全家五口人,人均年收入只有400元。由於家裡拿「年豬」去抵學費,過年時,她家也只能吃青菜。上小學的時候,她每天清晨5點多起床,一個人翻過重重大山,走3個多小時去上學。有一段要走上半小時的山路,只有半米寬,邊上就是懸崖,要抓著山上的茅草艱難行進。但她的成績卻是最好的。
「我一定會成功」?
一位隊員告訴記者,有一個苗族孩子,由於先天缺陷,一直說不好漢語。隊員們請他用苗語說幾句話。他卻堅持用漢語來說,他的聲音十分含糊,只能勉強分辨出他的發音,但那句話的內容卻深深地震撼了隊員們:「我一定會成功!」
所有人都向他致以熱烈的掌聲。「有誰會懷疑這個有夢的孩子的未來呢?」
隊員們體會到,幫助這些貧困的孩子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們共搜集了108位品學兼優的學生的資料,希望能在廈門找到愛心人士和企業的幫助。
隨同前行的市民代表是位退休教師,她正在努力為山裡的孩子募捐教具和學習材料。一位在翔安辦企業的老闆已跟西部夢想社團取得聯系,他說,幾百塊錢對他來說無足輕重,但卻可能改變山裡孩子的一生。
愛心人士可登錄西部夢想網站查看受助學生資料,或與社團負責人聯系。
記者 林國泰
『陸』 閩寧鎮來歷是什麼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有一個小鎮見證了福建與寧夏從單向扶貧走上合作雙贏的這段歷史。從寧夏首府銀川驅車40分鍾,就到了永寧縣閩寧鎮。這「閩寧」二字,正是福建和寧夏的簡稱。
閩寧鎮的村民,原來都是居住在常年乾旱、交通閉塞的西吉縣山區的貧困戶。從1997年開始,作為閩寧協作項目之一,陸續有1400戶、7000多人從西吉山區搬遷到永寧縣平原地區。此後,福建又派來技術人員向他們傳授菌菇、葡萄等特色農業生產技術。現在,村民惠濤一家的人均年收入已從當初的500元增加到了三四千元。惠濤說:「現在車子也有了,電視也有了,房子也都蓋好了,一間房子里有一台電視。」
閩寧合作近十年來,福建援助寧夏的資金達到2.4億元;雙方還設立了扶貧協作發展基金,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帶動了10萬貧困人口增收致富。閩寧中學就是1998年由福建投資援建的,現在學校里有1000多名學生就讀,從這里畢業的中學生還有很多人考上了大學。
園藝村村民王志平的兒子王立民,去年考上了西北工業大學。他說,以前在山區上學難,不少孩子都因為貧困而輟學。搬遷到平原後,不光經濟條件好了,教育水平也在提高。
據統計,福建這些年共幫助寧夏8個貧困縣興建、擴建學校118所,培訓教師近1500名,幫助3.2萬多名輟學兒童重返校園。從最初的單純輸入資金,到現在的科教扶貧,閩寧合作正給寧夏帶來更持久的發展動力
『柒』 西部計劃 福建對口支援什麼省份
福建省支援寧夏回族自治區。
結合多年來各地開展對口支援工作的實際,經徵求各有關省(區、市)衛生廳局意見,提出東西部地區醫院省際對口支援關系如下:北京市支援內蒙古自治區,天津市支援甘肅省,遼寧省支援青海省,上海市支援雲南省,江蘇省支援陝西省,浙江省支援貴州省,福建省支援寧夏回族自治區,山東省支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廣東省支援廣西壯族自治區。
援藏、援疆和對口支援四川工作,繼續按照有關政策和目前的渠道組織實施。軍隊醫院支援西部地區縣級醫院工作,納入全國整體規劃,由總後衛生部統一安排支援任務和配對關系,軍區級單位衛生部門認真組織實施。
(7)廈門援助寧夏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對口支援工作的相關要求規定:
1、省際對口支援由相關省(區、市)衛生廳局、中醫葯管理局負責組織實施。對口支援省份雙方要加強協調溝通,研究確定醫院間的對口支援與協作關系。
2、每所東部地區三級甲等醫院都要與西部地區醫院建立對口關系。對口支援醫院雙方要簽訂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
『捌』 廈門法律援助中心的地址和電話是多少求助!急急急
地址:
廈門市湖裡區金山西路1號市司法局綜合樓2樓203室
聯系方式:
0592-5289310
『玖』 對口支援的支援類型
汶川地震後的災後恢復重建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為舉全國之力,加快地震災區災後恢復重建,並使各地的對口支援工作有序開展,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建立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機制。考慮支援方的經濟實力和受援方的災情程度,兼顧安置受災群眾階段已形成的對口支援格局,對口支援安排如下:
1.山東省——四川省北川縣
2.廣東省——四川省汶川縣
3.浙江省——四川省青川縣
4.江蘇省——四川省綿竹市
5.北京市——四川省什邡市
6.上海市——四川省都江堰市
7.河北省——四川省平武縣
8.遼寧省——四川省安縣
9.河南省——四川省江油市
10.福建省——四川省彭州市
11.山西省——四川省茂縣
12.湖南省——四川省理縣
13.吉林省——四川省黑水縣
14.安徽省——四川省松潘縣
15.江西省——四川省小金縣
16.湖北省——四川省漢源縣
17.重慶市——四川省崇州市
18.黑龍江省——四川省劍閣縣
19.廣東省(主要由深圳市)——甘肅省受災嚴重地區
20.天津市——陝西省受災嚴重地區 上海:截至2009年6月,上海市累計援助萬州各類項目425個,到位資金10.23億元。其中:經濟合作類項目38個,上海投入資金7.9億元,解決移民就業7000多人;無償援助項目387個,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工業、農業、旅遊等多個領域,累計到位資金2.32億元。在無償援助資金中,基礎設施項目5193.5萬元,移民就業基地5680萬元,農業項目2485萬元,旅遊項目560萬元,教育3899.84萬元,衛生1067.3萬元,「五個一」工程800萬元,人力資源開發564.08萬元,其它項目2930.28萬元。此外還為萬州培訓各類人員4200人次,幹部交流168人,幫助萬州安置農村外遷移民2010人。
天津:在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工作中,天津市始終把移民的生產、生活安置作為工作的重點,注重在基礎設施、公益建設等方面創造條件,10餘年來,天津累計到位資金10104.4萬元,其中實施經濟合作項目9個,到位資金4954萬元,天津市委、市政府、市郵政局、市民政局、市環保局、市體委、市信息中心等部門支援萬州無償捐贈款物已經超過3394.4萬元。
福建:十多年來,萬州在移民搬遷、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諸多領域取得的成績都凝聚著福建省各界濃濃的情誼。共支持萬州資金68802.7萬元,其中無償援助資金9845.7萬元。以產業發展為例,福建亞通、恆隆冶金、萬美鋁業、萬福食品、九州龍酒業、源隆發百貨、永輝超市等50多個項目先後落戶萬州,到位資金近5億元。
廈門:截至2009年6月底,廈門市共援助萬州區各類項目66個,到位資金11886.44萬元。其中:經濟合作項目7個,到位資金7696萬元;無償公益項目55個,到位資金4190.44萬元。針對萬州產業「空虛」,移民就業難的實際,廈門市重點支持萬州培養「造血」功能。
南京:自1994年以來,南京共實施對口支援項目155個,實際到位項目資金1.05億元,援建希望小學8所,無償捐贈資金3254萬元,定點培訓農村移民致富帶頭人30名,專題培訓質量、技量人員60名,安置庫區大中專畢業生185人,對萬州的移民遷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寧波:寧波市除了對萬州社會事業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無償援助以外,還把援助工作的側重點放在促進萬州農業產業發展方面,先後為萬州區培訓300多名移民致富帶頭人和重專大戶,並免費贈送了大量的優質果苗,為萬州援建高效農業示範點和引進新品種項目73個。截至目前,寧波共援助萬州各類項目234個,到位資金4043.39萬元。
黑龍江:2005年,黑龍江省代表團來萬參加三峽庫區(重慶)對口支援暨經貿洽談會,翻開了黑龍江省對口支援萬州嶄新的一頁。截至2009年6月底,共無償援助資金218萬元。
北部新區:截至2009年6月,北部新區對口支援萬州的總金額達到10426.53萬元,並表示將繼續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支持萬州發展。同時,北部新區(經開區、高新區)集團共38批次、2000多人次到萬州開展對口支援工作。
對口支援彪炳千秋,情注三峽感天動地。從1992年開始,國家有關部委、各對口支援省市紛紛向萬州伸出援助之手,用濃濃真情支持萬州的移民、改革、發展和穩定。17年來,對口支援在高峽平湖結下了累累碩果…… 醫療衛生方面的對口支援是指地區與地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的專業性支援、協作;內容主要是技術支援和技術協作。幫助培養當地的衛生技術人員在其中佔有重要地位。
1983年國務院有關部門明確指出:對口支援的任務是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醫療、衛生、教學、科研以及醫療、設備維修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逐步壯大技術骨幹隊伍,並把幫助培養提高當地的衛生技術人員擺到首要地位;幫助開展新技術,解決疑難,填補空白,以便盡快改變這些地區的醫療衛生技術條件,提高專業衛生技術水平和科學管理水平。對口支援的形式和辦法靈活多樣採取派出去、請進來,業務掛鉤,聘請專家兼職和咨詢服務,組織講學,專業技術協作,安排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的衛生技術幹部到內地進修,舉辦各種短訓班、提高班和指定高中等醫葯院校開辦民族班、邊疆班,派醫療教學小分隊等多種方式。並指出不論採取哪種辦法,都要從實際出發,分別不同對象、不同任務、不同地區、不同時間,由實施對口支援雙方協商確定,要注重實際效果,能真正解決問題。 為了支持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國家教育部於2001年下發了《教育部關於實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的通知》。2001年6月,國家教育部在《關於實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的通知》[教高(2001)2號]中正式確定由清華大學對口支援青海大學,通過聽取匯報、實地參觀、召開座談會、與師生接觸等形式對青海大學的教學、管理、科研、實驗條件、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等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了解,與青海大學領導座談交流,協商和落實對口支援有關事宜,在深入調查研究和充分協商的基礎上,擬定了對口支援的目標、任務和近遠期的工作計劃,並於2001年9月正式簽訂了對口支援協議書報請國家教育部審批。 支援高校 主管部門 受援高校 主管部門 北京大學 教育部 石河子大學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清華大學 教育部 青海大學 青海省 中國農業大學 教育部 內蒙古農業大學 內蒙古自治區 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部 西北師范大學 甘肅省 復旦大學 教育部 雲南大學 雲南省 上海交通大學 教育部 寧夏大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 南京大學 教育部 西北大學 陝西省 浙江大學 教育部 貴州大學 貴州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 四川省 華中科技大學 教育部 重慶醫科大學 重慶市 華南理工大學 教育部 廣西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 西南交通大學 教育部 西藏大學 西藏自治區 西安交通大學 教育部 新疆大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同濟大學教育部井岡山大學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