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南普陀寺是屬於什麼宗派
擴展閱讀
福州豬血湯哪裡好 2025-05-15 04:18:54
廈門有什麼好吃的減肥餐 2025-05-15 03:58:47

廈門南普陀寺是屬於什麼宗派

發布時間: 2022-09-18 07:27:45

1. 珠海普陀寺是什麼宗派

珠海普陀寺屬於佛教旅遊勝地
普陀寺位於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前山街道東坑鳳凰山下的四大名山旅遊風景區,順著山勢以1:1的比例重現中國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嵋山、山西五台山的主要建築物及名勝,普陀山部分已建成並對外開放。景區內的古建築藝術精湛,殿堂黃牆黛瓦、飛檐翹角,佛像雕像造型精美,姿態雄偉。鍾樓懸掛著重達7000斤的「大呂銅鍾」堪稱一絕,叩之其聲轟鳴,餘音綿綿。整個景區將建為包括牌坊、塔林、美食、商業和頤年等九大功能區的園林式風景區。寺中池塘養有很多長壽龜,成為普陀寺的亮點之一。

2. 南普陀寺

人文特色編輯
文物珍藏
修禪學道和弘法利生,是寺院住僧的生活要務。南普陀寺自 1985 年恢復叢林管理制度以來,在妙湛方丈的主持下,重整清規,嚴肅戎行。全寺 200 多位住眾和學僧,均能自覺遵守叢林規戒律儀,除堅持日常早晚課誦和參禪修學外,還啟建各種定期或不定期的普利法會:創設宣弘佛法的通俗講座和經書流通處,組織慈善基金會,舉辦各項慈善公益事業。
學院傳燈
閩南佛學院一九二五年創辦至一九三七年停辦前的十多年間,一度由當代中國佛教領袖太虛大師擔任院長,將佛院作為他改革中國僧教育的實驗園地,成為中外知名的佛教高等學府,培育出一批出色的佛教俊才.現尚健在的這些當年學僧,大都成為名山長老或佛學大師。如當代中外知名的經論大師印順長老,曾任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會長的竺摩法師,皆出自當年學院門下。一九八五年學院正式復辦。在院長妙湛和尚的主持下,教育設施、教學素質以至學院規模均有較大的提高和發展,成為全國僧教育的重點學院。復辦後學院分設男女兩個院部。女院設在萬石蓮寺(現設在金榜山紫竹林寺),兩部各設預科、本科兩個班級、現有來自二十一個省市的在院男女學僧二百五十多名。至一九九二年已有三局本科生畢業,共男女學僧一百九十四名,分赴各地擔任寺院主持或職事有的到各佛學院任教、或佛教會任職。
供需利眾
南普陀寺原為海內外佛教信徒朝拜的聖地,又發展為中外遊客的

旅遊熱點。在成千上萬的遊客中,有不少是歐美各國到中國旅遊訪問的貴賓,其中有國際知名人士和友好國家的首腦要人,如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日本駐華使節吉田等。他們在訪問中,不僅對庄嚴的寺院和秀麗的風光表示好感,對中國政府落實宗教政策給寺院帶來的興隆景象更是深有感觸。為方便旅遊、觀光和信徒活動的需要、寺中開辦各項服務設施,如購物部、照相部、茶室等。其中最受海內外客歡迎的是南普陀寺的素餐館。南普陀寺的素食珍餚,以其清純素雅的獨特風味馳名中外。餐館名廚調制菜餚,嚴守素菜素料素作的工藝,特別是革除向來素菜仿製暈腥命名的流弊,堅持素菜素名而獨樹一幟。當代詩人郭沫若題名的「半月沉江」和趙朴初居士賜號的「絲雨菇雲」,更是形名雅合,香味相宜,耐人品賞吟味,雅趣無窮。為文人雅士共贊賞。
藝文集粹
南普陀寺的殿堂、樓院、門廊等石柱上,均鐫有出自文人高士撰書的楹聯。聯文中或托景物以抒懷,或寓撣機以寄悟,巧對佳聯,各得其妙。還有許多古今詩人墨客留下的詩詞吟詠,其中有不少佳作,不僅格調清新,意境高越,還賦有時事記實的內涵,令後人在吟味中獲得史疑佐證的契機。如宋人尉滕翔在詠無盡岩的詩句中,如實地反映了當時無盡岩下還是波浪翻滾的大海,以及山中野寺荒寂的情景,反證了所謂鷺島全面開發前的中唐,即有人獻地五十餘畝以建昔照寺殿堂的誤傳。又如晚明與重興普照寺詩僧黨光和尚同時的鷺島名士池顯方,在題《五老山》詩的起句中,即以「十年古剎幾殘灰,重見天花散講台」 ,點出覺光大師重建普照寺的史實。

3. 廈門南普陀寺簡介

南普陀佔地3萬多平方米,寺院西側新建的禪堂是迄今南普陀面積最大的建築,耗資300多萬元,主體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和藏經閣,依次鋪在南北縱向的中軸線上,加上左右廂房、鍾樓鼓樓、功德樓、海會樓、普照樓、太虛圖書館、佛學院教舍,所有建築依山傍勢、層層托高、庄嚴肅穆。大雄寶殿建於1926年,緣瓦石柱,雕梁畫棟,集中體現了閩南古建築的傳統工藝。大悲殿建於石砌台基之上,為八角三層飛檐,全以斗拱架疊建成,仰視藻井,別致美觀,為國內同類建築所罕見。1962年,大悲殿主體改用鋼筋水泥,保持木構斗拱,作裝飾用。藏經閣藏著大量佛教典籍,文化和名人字畫,如明版《大藏經》、宋印影《磧砂藏經》、《佛說阿彌陀經》、血書《妙法蓮華經》、28尊緬甸玉佛、唐代銅佛、明代銅塔、明觀音施甘露像,以及現代著名書法家、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趙朴初等人的墨寶。寺後五峰林立,謂為「五老凌霄」,綠樹兀石間,有碧泉、凈業洞,大虛亭、兜率陀院、須摩提國、阿蘭若處等古跡以及大量的摩崖石刻,其中,清光緒乙已年(公元1866年)振慧和尚改寫的「佛」字,高一丈四尺,寬一丈,國內罕見。天王殿前,有放生池和荷花池、涼亭。放生池建於清光緒30年,池內魚翔淺底,可供遊人觀賞。新造的荷花池,將重現南海蓮香的景色。兩池之間,有1993年陰歷2月19日信士張濤洪濤敬獻的七佛塔,七佛塔由釋迦牟尼佛、迦葉佛等七尊佛像組成,富有南亞佛教建築的風格。 [編輯本段]旅遊指南 交通:
1路、21路、29路、47路、45路等公交車到廈門大學站下車,或18路、503路、531路、87路、59路等到廈大西村站下車(只要到廈大或附近的車都可以坐)
門票:
3元

4. 福建佛教的流派有哪些

八閩佛教——福建佛教介紹 本性法師一、福建佛教發展簡史佛教入閩在三國的吳晉之際,至梁代呈迅速發展之勢。表現在:信徒舍宅為寺;興寺建塔;女性出家人及尼庵相繼出現。五代,王潮、王審知兄弟統治福建45年,大建寺塔,大興佛教,於治下5州34縣共添建寺院517座。王審知本人是福州開元寺等的大護法。宋代,佛教在閩達到全盛。表現在:寺院大量發展,據《三山志》載,慶歷年間,僅福州地區佛寺就達1625座;大量刻經,如福州開元寺刻就《毗盧藏》;士大夫與佛教界關系密切。福州太守謝泌曾賦詩曰:湖田種稻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宋史·地理志》亦雲:福建其俗,尚浮屠之教。《八閩通志》則感嘆:佛寺至於宋極矣。及明代,福建佛教歸於平淡。至清代,有復興之勢。士大夫與佛教界交往甚密,如官僚李馥、孟超然、詩人黃任經常與鼓山湧泉寺僧為友,林則徐公餘手書《金剛經》為日課,閩浙總督左宗棠買牛於鼓山湧泉寺放生等。民國時期,一批名僧尊宿在福建弘法,如圓瑛法師曾任福州鼓山湧泉寺、雪峰崇聖寺、北峰林陽寺、泉州開元寺住持;太虛法師住持廈門南普陀寺、創辦閩南佛學院;弘一法師弘律於閩南。從三國吳晉到民國時期,八閩大地,高僧輩出,創宗立派的巨匠亦不乏見,他們如祖藉福清的希運禪師,創立了黃檗宗;祖藉霞浦的靈祐禪師,創立了溈仰宗;祖藉長樂的懷海律師,定立了禪門清規,使佛教律制中國化;祖藉莆田的本寂禪師為曹洞宗的創宗人;祖藉南安的義存禪師,更是禪宗巨擘,嗣法門人遍天下。福建還是中國古代刻經中心之一。宋代,福州東禪寺刻就《崇寧藏》,福州開元寺刻就《毗盧藏》。二、福建佛教界的對外交往由於地緣等原因,自古以來,福建佛教界對外交往頻繁,與日本、東南亞及台灣地區的交往尤為密切。如:唐代泉州超功寺僧曇靜,隨鑒真赴日,擔任戒師;明代漳州名僧覺海赴日任福濟寺住持;福州高僧赴日創崇福寺。其中最具說服力的是福清黃檗山萬福寺僧隱元東渡,不僅帶去了中國佛教,創日本黃檗宗,也帶去了中國文化。日本僧人來閩的亦不少,著名者如空海從霞浦赤岸入唐,參禮霞浦建善寺,又經福州住開元寺,後轉詣長安,留學回國後,創日本真言宗。又如:福州西禪寺微妙法師赴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弘法;鼓山湧泉寺妙蓮法師到南洋弘法,並在馬來西亞檳城創極樂寺;惠安僧賢慧赴新加坡創雙林寺。民國時,閩僧轉道赴新加坡創普陀寺;南安人性願赴菲律賓,先創大乘信願寺後建華藏寺。福州西禪寺永心、醒覺到越南將二府廟、觀音廟合並為西禪寺下院,以後西禪下院寺僧又在越南創南普陀寺。印尼廣化寺、西禪寺與莆田廣化寺、福州西禪寺是廨院與祖庭的關系。三、當代福建佛教略述對福建佛教而言,現在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之一。現有省級佛教團體一個,即福建省佛教協會。地區級佛協9個,市縣級佛協58個。有寺院4185座,其中14座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漢族地區第一批重點寺院。居士林20多所。全省共有僧尼1.2萬人左右。福州、寧德、莆田、廈門、泉州的佛教較為興旺。有中級佛學院兩所,即福建佛學院、閩南佛學院。福建佛學院由省佛教協會主辦,男眾部設在莆田廣化寺,女眾部設在福州崇福寺。16年來,共培養男女學僧一千多名。閩南佛學院為廈門南普陀寺主辦,由太虛大師於1925年創辦,培養出大批佛門精英,如當代佛學泰斗印順法師等。1984年復辦,男眾部設在南普陀寺,女眾部在紫竹林寺。有6所慈善類基金會(委員會),以福建省佛教協會佛教教育基金委員會、廈門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規模為最大,每年在慈善方面作了不少的工作。四、福建省佛教協會概況福建省佛教界四眾弟子的愛國團體和教務組織是福建省佛教協會。1958年5月,中國佛教協會福建省分會籌備組組成。經二年,正式成立中國佛教協會福建省分會,公推福慧法師為會長。1990年,根據中國佛教協會有關精神,中國佛教協會福建省分會改名為福建省佛教協會,第二、三屆會長為普雨法師,第四、五屆會長為妙湛法師。1994年,福建省佛教協會召開第六屆代表會議,推選界詮法師為會長,傳常、學誠、理文、妙果、凈慧、如妙、陳珍珍為副會長。同時,禮聘圓拙、妙湛為名譽會長。福建省佛教協會第七屆代表會議於1998年10月在福州召開,151名代表出席會議,為歷屆代表最多的一次。會議推選學誠法師為會長、理文、普法、道元、如妙、心亮、本性為副會長,秘書長由本性兼任。會議還禮請聖輝法師為名譽會長。本屆領導班子呈現年輕化、知識化的特點。在組織結構上,福建省佛教協會下設秘書處、教務處、院校處、辦公室、佛教教育基金委員會。現會址設在福州市法海路1號法海寺。第一章 八閩龍象閩山蒼蒼,閩海泱泱;八閩佛教,源遠流長。如果說,東南沿海的福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戚繼光盪倭之威名,並使鄭成功據此收復台灣而得以名垂青史的話。那麼,在歲月的長河中,福建以其寺院之多、僧尼之眾和民風之純和,同樣令人仰慕起敬,萬世矚目。佛教自三國吳、晉之際傳入福建,在其後的一千七百多年中,雖曾興衰莫定幾度沉浮,也曾劫難重重歷盡滄桑。但菩提之種一經播入這塊二十二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地靈人傑的八閩山川,便已再難泯滅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慧種慧根了。宋代理學大師朱熹在泉州時,曾發過這樣的感慨,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而與其同一時代的詩 人謝泌,在福州則吟出這樣的詩句:「湖田種稻重收谷,路上逢人半是僧。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支燈」。「路上逢人半是僧」,雖不免有詩人藝術誇張的成 份,在某種程度上,卻也形象地概述了福建佛教法 輪常轉、龍象輩出的歷史因由。從百丈懷海到溈山靈祐,從雪峰義存到曹山本寂……自古以來,福建多僧,福建多高僧。翻開《五燈會元》或《景德傳燈錄》,我們赫然發現,僅自晚唐至北宋的二百多年間,名列其中與福建有關的著名高僧,竟有近二百人,居同期全國各省份之首。可以說,從初祖菩提達摩到六祖慧能大師一脈承襲的佛教禪宗,乃是印度佛教完成其中國化最為重要的法門。因而和中國所有盛行漢傳佛教的其它地區一樣,禪宗,一直是福建佛教的主流。六祖慧能法嗣眾多,最著名的,當推南嶽懷讓和青原行思。這兩大支系,分別開創了溈仰宗、臨濟宗與曹洞宗、雲門宗和法眼宗。後來臨濟宗又下傳黃龍派和楊岐派,這就是中國禪宗史上最為著名的「五宗七派」。而這盛傳的五宗,卻無一不與福建有著深厚的淵源。這里是福建建陽佛跡嶺,南嶽懷讓最著名的弟子、被後世尊稱為馬祖的道一禪師,曾到此地弘法。後人仰感其德,撰寫這樣的聯句贊嘆:「紹六祖宗風,明心見性;肇七閩禪學,振錫傳燈」。「馬祖興叢林,百丈立清規」,萬語不如一言,短短十字,已足表馬祖道一和百丈懷海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不朽功德。福建長樂是懷海禪師的出生地,而蓮花山龍泉寺,則是百丈懷海當年落發出家之所。五宗七派中的溈仰宗,其創始人之一的溈山靈祐,是福建霞浦人,他十五歲出家於家鄉的建善寺,曾到江西參謁百丈懷海,大受贊許,位居參學之首。他長期弘法於湖南溈山,並得到大安禪師的大力輔佐,而大安禪師,則成為福州怡山西禪寺的開山始祖。百丈懷海的另一法嗣黃檗希運,也是福建福清人,出家於本土黃檗山,其入室弟子義玄禪師,後來獨創了臨濟宗一脈。這里是曹山本寂最初的出家之地,本寂禪師是福建莆田人,出家修行得道後,與其師洞山良價合創了曹洞宗。出生於福建南安的義存禪師,在中國佛教禪宗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十二歲到莆田玉澗寺為童侍,十七歲披剃受戒,後參德山宣鑒而得法,創建雪峰寺,並住持弘法達四十年之久。雪峰崇聖寺廣霖法師訪談:義存祖師是我們雪峰寺的開山祖師,他來到雪峰寺枯木庵,在枯木頭里打坐,後來就來興建雪峰崇聖禪寺。這個塔就是閩王王審知給他做的紀念塔,也是義存祖師的肉身塔,又叫難提塔。義存禪師的嗣法弟子文偃禪師,晚年在廣東乳源雲門山弘法,創建了雲門宗。雪峰義存的另一法嗣玄沙師備,令其徒桂琛在漳州羅漢院大闡法要,桂琛之徒文益禪師,才學卓著,得法後離閩到南京清凈寺弘揚佛法,弟子眾多,一時稱盛,世稱法眼宗。五宗七派之創建,與福建均有莫大因緣,縱譽八閩為佛國,只怕也不為過。即若宋、元、明、清諸朝,無論戰火硝煙四起,還是外族入主中原,福建佛教,始終禪燈不滅,龍象輩出。及至近代,享譽最隆的「近代四大高僧」虛雲、太虛、弘一和圓瑛法師,卻無一例外地在八閩大地,留下了他們的道蹤法影。虛雲長老 1840年出生於福建泉州,十九歲時在福州鼓山湧泉寺依常開禪師出家,次年從妙蓮和尚受具足戒。曾遍參金山、高旻、天童、天寧等名剎朝禮佛教四大名山,行人之所不能行,忍人之所不能忍,一身兼祧禪宗五脈,重振佛門家風,平生百城煙水,重興雲南雞足山、江西雲居山和福建鼓山等名山名剎共達八十餘處。虛雲長老駐錫鼓山時,除整肅寺規、重振宗風和修建叢林外,他還講經弘法,辦學傳戒。這本《鼓山湧泉禪寺經版目錄》,便是虛雲長老囑其弟子觀本法師收集整理而成的。而這本《增校鼓山列祖聯芳集》,更凝聚著虛老的一片心血。

5. 廈門南普陀寺簡介

南普陀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面臨碧澄海港,該寺佔地面積25.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270萬平方米。始建於唐朝末年,稱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寺內明萬曆年間血書《妙法蓮華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

6. 南普陀寺和普陀山有什麼關聯么

南普陀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面臨碧澄海港,該寺佔地面積25.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270萬平方米。始建於唐朝末年,稱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

普陀山位於錢塘江口、舟山群島東南部海域,系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景區包括普陀山、洛迦山、朱家尖,總面積41.95平方公里。其中普陀山本島12.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頂山海拔292米。既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又有豐富的海島風光,古人稱之為"海天佛國"、"人間第一清靜境"。 普陀山大海懷抱,金沙綿亘,景色優美,氣候宜人。著名景點如潮音洞、梵音洞、朝陽洞、磐陀石、二龜聽法石、百步沙、千步沙、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南海觀音、大乘庵等。

7. 南普陀寺的介紹

南普陀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面臨碧澄海港,該寺佔地面積25.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270萬平方米。始建於朝末年,稱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12寺內明萬曆年間血書《妙法蓮華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南普隨寺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兩旁有鍾鼓樓、禪堂、客堂、庫房,另有閩南佛學院,佛教養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後近年新建「太虛大師紀念塔」。整座寺院氣勢宏偉,錯落有序。南普陀寺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3、福建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5、廈門八大風景區之一6。

8. 廈門南普陀寺的一個問題.

好像是禪宗...

9. 廈門南普陀寺簡介

南普陀寺坐落在廈門大學的邊上,所以可以和廈大放同一天遊玩。它是閩南乃至全國聞名的佛教寺院,如果准備祈福,不妨來這里拜拜。寺廟後就是五老峰,也是廈門八大景之一,想要游山的話,也可以順帶爬山遊玩。

寺起源於唐代,清康熙重建,因其與普陀山普濟寺同為主祀觀音菩薩,又地處普陀山之南,故名南普陀寺。

寺的外面有東西兩山門,2個門之前的距離很近,所以哪個門進去都可以。放生池在2個門的中前方,內有烏龜,前還有荷花池。

南普陀寺很小,如果不準備爬五老峰,參觀起來很快。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從山門一路往前順序經過),兩廂有鍾樓和鼓樓、左側的慈善樓與右側普照樓,左右對應,雄偉壯觀。

進入天王殿後迎面就可以看見慈眉笑眼,袒胸露臍的彌勒菩薩,所以天王殿又稱彌勒殿。一般拜彌勒佛主要是求福求財。

大雄寶殿是是供奉著西方三聖,大悲殿內奉祀觀音, 十八羅漢分居東西兩廂。而在藏經閣內,你可以看到各類珍藏佛教文物。

南普陀寺內廟宇周圍保留眾多名人題刻,寺後崖壁有個很巨大的「佛」字石刻,常有遊客來拍照。

普照樓是吃素齋的地方,愛吃素的可以考慮在此用餐。南普陀寺的素齋還是非常有名的,全國也獲過獎。

走的時候別忘記帶幾盒素餅回去,南普陀素餅榮獲過《中國名點》金鼎獎,是廈門有名的特產。有甜、咸各種口味餡料,如果有選擇困難症,口碑比較好的有椰子味,南瓜味和綠豆味,

南普陀寺後就是五老峰,號「五老凌霄」,是廈門八大景之一,如果想要游山的,也可以順帶爬山遊玩。

10. 南普陀的資料

偶去過的.好大.很不錯,尤其喜歡他裡面的一塊」心即是佛」石頭.在廈門大學後門,還跑去廈大吃了頓飯,可惜沒碰到易中天哈.

下面是介紹和 南普陀的網站哈.

· 導言·
廈門南普陀寺為閩南名剎,居於鷺島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臨碧澄海港,風景絕佳。五代宋初,即有高僧依山結廬梵修。明季擴建殿堂,規模初具,清初重修,始改今名。
1924 年,改地方寺院為十方叢林。第二年就寺創辦閩南佛學院。從此,海內 高僧頻臨弘法,十方佛子競來求經。稱盛一時,馳名中外。
建國後,一度蹶而復振。而今,新構樓堂院舍,鱗次櫛比;重修梵宇琳宮,金壁輝煌;常住數百僧眾,梵行庄嚴;復辦閩南佛學院,教學相長。古剎新生,法運昌隆,臻歷史之鼎盛,劃時代之光輝。

· 名山勝景·
五老峰是廈門八大勝景之一,五老凌霄以其挺拔秀奇著稱。山上林木蓊鬱,奇石嶙峋,洞壑幽深,岩泉清冽。盤旋曲徑,直上顛峰亭台,放眼海天深處,碧波盪漾,巨輪輕艇往來如梭。環視鷺島新姿,綠樹掩映,層樓大廈參天。俯瞰足下,梵宇琳宮浮現於雲霧縹緲之間,恍若置身蓬萊仙閣之上,飄然欲仙,樂趣無窮。真不愧為鷺島名山藏古寺,梵宮勝景納遊人。

http://www.nanputuo.com/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