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廈門地鐵一號線去島外跨海在哪座橋上,廈門地鐵一號線跨海段能騎自行車嗎
廈門地鐵1號線跨海段在海堤路上,這座橋是可以通行地鐵,也可以通行小車,自行車和電動車。三種交通加上步行都可以通過這座橋。
㈡ 第一次乘坐地鐵,感受到了廈門的變化作文500字
「太興奮了!坐的我都不想下來了」我們一家人10月8日專程體驗了廈門地鐵,我高興地告訴同學們。
我最喜歡坐地鐵了,每到一個城市我都要坐坐這個城市的地鐵,北京的地鐵很古老,四通八達;上海的地鐵很時尚,人很多;福州的地鐵很新但是人很少。我們廈門的地鐵剛剛建成,,但是感覺最好看,下午我們和湯墨一家在蓮坂地鐵口匯合,我拿到了體驗票,我興奮的揮舞著手中的體驗票,「我們要坐廈門地鐵了。」我們進入地鐵口,服務人員都很親切禮貌。
當我有任何疑問及需要幫助時,他們都微笑地服務。地鐵站口內,在地鐵進出閘機的位置,都醒目地詳細標注各出入口對應的街道名稱、所在街道位置以及周邊標志建築。
我們刷了地鐵票,服務人員還教我刷二維碼進入,我們商量了,要搭乘主題列車。過了一趟是普通列,又過了一趟是普通列車,列車平穩停靠,站台雖然人多,但是井然有序,先下後上。這時候,往「鎮海路」方向正好有一輛「博餅」主題車廂的地鐵來了,我們就趕緊排隊上車。這列車廂全部是彩繪車廂,描述了廈門獨有的中秋博餅文化,讓乏味的車廂一下子變得生動有趣。還好人不是很多,我們趁機拍了好幾張照片。地鐵很快,不一會就到了終點站「鎮海路」。
我們下了車後,坐了電梯來到返程的站台,這次我們坐上了「金磚」主題車廂。不過人太多,我們正好在「印度車廂」,這車廂也是彩繪,主要畫的是瑜伽圖。經過了高崎站後,地鐵就「探」出地面,媽媽叫我趕緊看窗外,我看到車窗外募然「變出」碧海藍天的景象。一些早有準備的乘客們紛紛湧向窗邊拍照。這就是廈門獨有的最美地鐵段------「海景地鐵」
媽媽跟我講,地鐵1號線全長30公里,我覺得一會兒就到終點了,真快啊。我喜歡廈門地鐵,他的顏值最高,相信它未來會越來越好。
㈢ 廈門「最美海景地鐵」通車運營後沿途景色如何
)就要迎來2018年之際,31日上午10時,廈門地鐵1號線正式「開門迎客」,僅僅1個小時,就發行19列次,迎接體驗民眾24606人次,平均每列都近乎達到1400人的額定載客量。廈門民眾以頗高的熱情,迎接這座城市「地鐵時代」的來臨。
廈門地鐵從經過高崎站之後,大部分旅客都把目光投向窗外,並舉起手機相機准備拍照,不一會,地鐵「躍出」地面,在高架上跨海駛向集美學村,窗外碧藍的海水海波盪漾,景緻迷人。
車跨海之後,駛入集美學村站,這是廈門地鐵1號線24個車站中,唯一的高架站。車站頗富閩南建築風韻和嘉庚建築元素,和周邊集美學村建築融為一體。據介紹,這里周邊原來是集美火車站,後來逐漸停用。今次借地鐵1號線建設機遇,這里不但重煥光彩,還打造火車主題街心公園。
廈門地鐵的閩南風貌貫穿地鐵全線:地鐵站的入口處大多採用紅磚燕尾脊頂蓋;地鐵員工制服的款式同樣是融入古厝的流線條和色調;地鐵開通首日發行的套票上,也裝點著閩南古厝、鼓浪嶼等風光。在地鐵車廂內,還張貼著閩南語單詞「小貼士」,一位外地來的遊客笑言,坐一趟地鐵,可以學會好幾句閩南語常用詞。
㈣ 廈門地鐵1號線的介紹
廈門地鐵1號線,又名廈門軌道交通1號線,屬於廈門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廈門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已於2013年11月13日陸續開工建設,2014年4月全面開工,計劃2016年12月全線洞通並實現綜合聯調,2018年12月31日全線通車試運營。試運營後,列車運營時間為05:00到23:00,全日運營18小時。廈門地鐵1號線總體呈南北走向,連接了思明區、湖裡區、集美區等重要組團,是由本島向北輻射形成跨海快速連接通道的骨幹線路。地鐵1號線為南北骨架線,構建本島與集美片區快速跨海連接通道,並服務於島內外火車站。車輛採用B型車6輛編組。
㈤ 廈門地鐵1號線的觀光旅遊
該工程沿線旅遊區包括風景名勝區1處、歷史風貌街區2處、文物保護單位5處、歷史風貌建築16處、古樹3株。
㈥ 廈門地鐵1號線線路圖,廈門地鐵1號線線路圖交通站點分布
廈門地鐵1號線將於今年9月1日開始試運行,年底廈門市民就有望能夠搭乘地鐵。不過,你對1號線的站點是否清楚呢?1號線的交通站點都是如何分布的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 廈門文化 去了解吧。
廈門地鐵1號線線路圖交通站點分布:
鎮海路站、中山公園站、將軍祠站、文灶站(換乘BRT)、湖濱東路站(換乘3號線)、蓮坂站(換乘BRT)、蓮花路口站、呂厝站(換乘2號線)、烏石浦站、塘邊站、火炬園站(換乘3號線)、殿前站、高崎站(換乘8號線)、集美學村站、園博苑站、杏林村站、杏錦路站、官任站(換乘6號線)、誠毅廣場站、集美軟體園站、集美大道站、天水路站、廈門北站(換乘4號線,BRT)、岩內站廈門地鐵1號線支線為線網填充線,位於城市北部集美組團,將杏林、灌口片區與1號線主線連接起來,從而實現該片區與本島的快速連接。線路全長9.5公里,設車站6座,平均站間距1.6公里。
地鐵1號線全長30.3公里,從鎮海路至岩內站,全程設24座車站,根據設計,廈門地鐵1號線選用標准B型空調車輛,六輛編組,可載客約1400人,全程通行時間約為50分鍾。
廈門地鐵1號線共設置車站24座,除跨海段的集美學村為高架車站外,其餘均為地下車站。平均站間距離1.3km。其中,島內設置車站14座,平均站間距離1.0km;跨海段設置車站1座,平均站間距離3.3km;島外設置車站9座,平均站間距離1.4km。
全部車站中一共有7座換乘車站。線路在廈門島北部設置高崎停車場,在岩內鎮以北設置琦溝綜合維修基地。全線設置主變電所兩座,控制中心一座。
㈦ 廈門地鐵1號線10月份試運營 途經站點有哪些
地鐵是服務於城市的軌道交通系統,以貫穿城市,連接各大客流交通站點提高公共交通能力為宗旨。廈門地鐵是 廈門市 政府全資擁有的國有企業破門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設、運營及管理。那麼廈門地鐵1號線通車的途經站點有哪些呢?一起和 城市文化 來看看。
目前,廈門地鐵1號線全線勝利貫通及全線車站主體順利封頂。廈門地鐵1號線於2013年11月13日陸續開工建設,2014年4月全面開工,2017年9月完成聯調聯試,10月試運行,2018年年初,實現通車運營。
廈門地鐵1號線線路全長45.52公里,設站31座。1號線一期線路長度30.23公里,設站24座,總體呈南北走向,連接了思明區、湖裡區、集美區等重要組團,是由本島向北輻射形成跨海快速連接通道的骨幹線路。地鐵1號線為南北骨架線,構建本島與集美片區快速跨海連接通道,並服務於島內外火車站。
作為廈門市軌道交通線網中的骨幹線路,地鐵1號線沿城市重要的南北向發展軸建設,起點在鎮海路,途經文園路、湖濱中路、湖濱南路、嘉禾路出島;在高集海堤、集杏海堤則探出地面,以高架和地面方式跨海;過海後又重新「鑽」入地下,沿杏錦路、誠毅大街、規劃中的珩山路,最終到達廈門北站北廣場。
地鐵1號線全長30.3公里,從鎮海路至廈門北站,全程設24座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