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築噪音擾民怎麼投訴
一、建築噪音擾民怎麼投訴
1、建築噪音擾民投訴方法如下:
(1)和裝修業主協商。如果在休息時間受到裝修噪音的打擾可以主動聯系裝修業主進行裝修時間的協商;
(2)找居委會。如果和裝修業主協商無果,可以委託居委會來協商解決相理解,讓裝修業主在裝修時關緊門窗,減少噪音;
(3)向環保部門舉報、投訴。如果裝修業主既不按協商時間來進行裝修,居委會調解也不管用,可以投訴處理。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九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典當業工作人員承接典當的物品,不查驗有關證明、不履行登記手續,或者明知是違法犯罪嫌疑人、贓物,不向公安機關報告的;
(二)違反國家規定,收購鐵路、油田、供電、電信、礦山、水利、測量和城市公用設施等廢舊專用器材的;
(三)收購公安機關通報尋查的贓物或者有贓物嫌疑的物品的;
(四)收購國家禁止收購的其他物品的。
二、噪音標准多少算是擾民
1、一類生活區域夜測50分貝以上,二類生活區域夜測65分貝以上,只要超過晚上9點或者10點鍾的就是擾民了,屬於噪音污染;
2、小區里裝修時間12時至14時、19時至次日7時以外時間段屬於噪音污染;
3、晚11點到次日早7點,分貝高於80分貝,即為擾民。
⑵ 裝修擾民怎麼投訴
裝修投訴可以打110或12369這兩個電話。對於房屋裝修所產生的噪音、交通類噪音、娛樂類噪音等,我們可撥打110,向當地公安機關投訴;對於建築施工所產生的雜訊污染,可撥打12369向當地城市管理部門投訴。
很多業主覺得鄰居家白天裝修很吵,於是就要想辦法來解決。至於白天裝修吵死了怎麼辦,具體的處理措施如下:
裝修時間是有規定的,休息日不允許大噪音裝修,工作日在休息時間段也是不可以產生裝修噪音的。建議業主寫一份書面信,類似告知一樣的貼在裝修業主的家門上。
如果業主不在家,或者是貼了書面告知沒有用,那就去和裝修工人溝通,讓他們盡可能產生較小的噪音,也不要在休息時間段內做大噪音的工程。
如果協商無果,那就去跟物業投訴,投訴沒有用的話,那就撥打110。
⑶ 裝修擾民該怎麼舉報
白天裝修噪音過大可以舉報。
白天超過55分貝、夜晚超過45分貝的裝修聲音就可以投訴。裝修聲音屬於住宅室內噪音范疇,故而其分貝標准可以歸為1類,超過這個聲音分貝干擾到鄰里生活就可以投訴,對於那些投訴後不聽勸阻的,有關部門會給予警告。
療養院等地屬於0類聲環境功能區,白天不能超過50分貝,夜晚不能超過40分貝;普通的居民住宅屬於1類聲環境功能區,白天不能超過55分貝,夜晚不能超過45分貝。超過規定的分貝就屬於噪音,可以投訴其擾民。
擾民可以用以下方法取證:
1、收集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
2、以筆錄方式收集鄰居的「證人證言」,需要有簽名以及時期。
3、與主要負責人理論時錄下錄音資料。
4、專業鑒定委員會噪音的鑒定。
⑷ 裝修噪音怎麼投訴
法律分析:裝修噪音擾民可以向公安部門投訴,可撥打110進行投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七條 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進行室內裝修活動,應當限製作業時間,並採取其他有效措施,以減輕、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⑸ 裝修擾民怎麼投訴
遇到了裝修擾民的問題,在非工作時間段內可以直接打小區物業電話(工作時間段內沒權去投訴)。讓物業公司去核實一下,讓他與裝修的業主去溝通、協調裝修的時間,盡量避開大家休息的時間段。或者自己可與施工方進行協商。協商不成可找小區物業。根據我國法律對雜訊污染的處罰規定,裝修擾民也可以向當地的環保部門舉報。通過撥打12369,採取匿名舉報的方式。除此以外也可以選擇報警來處理,因為裝修已經違反了法律的規定。警察也會受理具體核實情況,如果屬實,會做出相關的處罰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2018修正)第二十八條在城市市區范圍內向周圍生活環境排放建築施工雜訊的,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建築施工場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2018修正)第二十九條在城市市區范圍內,建築施工過程中使用機械設備,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施工單位必須在工程開工十五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申報該工程的項目名稱、施工場所和期限、可能產生的環境雜訊值以及所採取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措施的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十條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
前款規定的夜間作業,必須公告附近居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2018修正)第五十六條建築施工單位違反本法第三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夜間進行禁止進行的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的,由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2018修正)第六十一條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2012修正)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⑹ 裝修投訴擾民該找哪個部門投訴
裝修投訴擾民可以直接向當地的市環保局舉報投訴。
環保局是針對環境雜訊污染進行統一管理,具體負責環境雜訊的監測。裝修擾民也可以直接撥打電話匿名舉報,或者向當地的市場監管部門舉報,主要是針對營業性文化、娛樂的場所進行監督和管理。如果產生了噪音,也可以向這個部門去投訴。有些店鋪裝修因為雜訊干擾,可能導致無法取得營業執照,所以會更加重視。
另外也可以向當地的城管部門去舉報,因為城管部門對於生活中產生的噪音或者服務行業,或者飲食行業有油煙污染,都能夠進行處罰,也可以撥打110進行舉報。任何單位和個人都能都應該遵循國家對於噪音的規定,並且要保護環境,有權利對於產生噪音污染的單位或個人進行舉報或投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第五十九條 違反本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十三條 本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雜訊排放」是指雜訊源向周圍生活環境輻射雜訊。
(二)「雜訊敏感建築物」是指醫院、學校、機關、科研單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築物。
(三)「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是指醫療區、文教科研區和以機關或者居民住宅為主的區域。
(四)「夜間」是指晚二十二點至晨六點之間的期間。
(五)「機動車輛」是指汽車和摩托車。
⑺ 裝修擾民怎麼投訴
裝修擾民可以撥打12369投訴。一般來說居民區裝修施工,如果已經有業主入住的情況,也就是這個樓裡面有人在居住,要按照正常時間早上八點到中午十二點的、下午二點到下午六點施工也是可以的、其它時間是不應該進行裝修的,因為其他業主也是要休息的,根據國家規定在法定休息日、節假日全天以及工作日12時至14時、18時至次日8時,禁止在已完成交付使用的住宅樓內,進行裝修產生雜訊的裝修等擾民作業。
裝修時間應該在什麼時候
沒有絕對的裝修最適合的季節。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產設施和技術設備的極大改善,冬季也能夠適應裝修的各個環節。
1、對於裝修公司來說,春季旺季的時候比較忙,總是會對工地無法完全顧及,設計師的時間也相對較少,因為都忙於談單做方案。
2、而雨季和冬季的時候,就屬於裝修公司的淡季,這時候一般人員比較充沛,對於工地的監管也比較嚴格,因此在這時候選擇裝修價格相對來說會低一些,並且裝修公司會從設計、材料和施工給予高度重視,因此裝修出來的房子質量也比較好。
3、這里引用一下中國室內裝修協會專家的回答:預計不能裝修是一個誤區,任何季節都有好有壞,同樣雨季也有自己的優勢。針對雨季,裝修公司會採取好防範措施,一般都會用到對於處理防潮、防滑很有經驗的師傅來施工,工藝得到了保障。而且在此期間出現問題,裝修公司會全力以赴的去解決,因為人員有精力。
4、最適合裝修的季節是在每年的3-8月份。因為有專家指出在此季節裝修時,瓷磚、石材、板材、潔具、燈具、傢具等的銷售都處於旺季,商家會下放更大的優惠,所以比較節省材料投資。
⑻ 裝修擾民怎麼投訴
裝修擾民投訴方法:
1、如果遇到了裝修擾民的問題,可以直接向物業公司去投訴。如果是一個正規的小區,物業管理非常到位,都有詳細的規定。如果造成了擾民,讓物業公司去核實一下,讓他與裝修的業主去溝通、協調裝修的時間,盡量避開大家休息的時間段。
2、如果物業公司管理不過來,也可以向當地的環保部門舉報。通過撥打12369,採取匿名舉報的方式。除此以外也可以選擇報警來處理,因為裝修已經違反了法律的規定。警察也會受理具體核實情況,如果屬實,會做出相關的處罰規定。
3、如果是左右鄰居,為了不影響鄰里之間的和諧,也可以先跟鄰居間溝通一下,告訴家裡面有老人、孕婦、小孩子需要休息,讓他注意裝修的時候,避開非裝修的時間段,同時盡量要減少聲音的騷擾。
噪音擾民時間規定
1、一類生活區域夜測50分貝以上,二類生活區域夜測65分貝以上,只要超過晚上22點或至次日早6點的就是擾民了,屬於噪音污染。
2、如果您所處的地方出現了在這些范疇之內的行為就是擾民。根據國家規定,在居民區內,戶外允許噪音級晝間為50分貝,夜間為40分貝。
3、國家《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中,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稱為環境雜訊污染。包括了工業雜訊污染、建設施工雜訊污染、交通運輸雜訊污染和社會生活雜訊污染,我們著重介紹社會生活雜訊污染。
⑼ 裝修擾民怎麼投訴
市民遇噪音擾民可撥打12369向當地環保部門進行投訴或,或聯系當地城市管理部門或110協商解決。根據我國《社會生活環境雜訊排放標准》的規定,居民區的噪音標准應控制在45分貝-55分貝之間,超過這個標準的音量,即屬噪音擾民。
法律解析:市民遇噪音擾民可撥打12369向當地環保部門進行投訴或,或聯系當地城市管理部門或110協商解決。根據我國《社會生活環境雜訊排放標准》的規定,居民區的噪音標准應控制在45分貝-55分貝之間,超過這個標準的音量,即屬噪音擾民。在2007年開始實施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中,對於居民小區內的噪音污染有著明確的規定。「第三十八條:18時至次日8時,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內,不得進行可能產生雜訊的室內裝修活動。在其他時間內進行室內裝修作業的,應當採取雜訊控制措施,避免對周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2、《條例》中還包括「任何單位和個人在醫院、學校、機關、科研單位、住宅等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各類揚聲器、音響器材時,應當控制音量,不得產生擾民雜訊」的規定。3、如居民在小區內感覺受到了噪音污染的干擾,首先可以向物業公司反映,讓物業公司出面協調解決,因為《條例》中明確規定,「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對管理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行為予以制止,並及時向有關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如果物業公司溝通協調無果,業主可自行撥打12369向環保部門進行投訴。
法律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⑽ 居民區噪音擾民,該找哪個部門投訴
公安部門,可撥打110投訴。
噪音劃分范圍:
1、作業單位在夜間10點~次日早上6點施工的,應當取得環保部門出具的夜間作業證明,施工單位也應當提前三日向附近居民公告;
2、因特殊地質條件限制確需使用的高雜訊設備,不得在法定節假日、星期六、星期日全天以及星期一至星期五的12時至14時、20時至次日8時作業;
3、每日12時至14時、20時至次日8時,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有居民住宅的建築物內進行產生雜訊的裝修;
4、搶修搶險作業不受上述限制。
(10)廈門居民區裝修噪音擾民如何投訴擴展閱讀:
公安局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職責分工:
負責使用高音廣播喇叭或者採用其他發出高雜訊的商業經營活動的管理;負責單位、個人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設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的管理;負責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的管理;負責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的雜訊管理;負責室內裝修活動的雜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