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應屆畢業生租房補貼怎麼申請
應屆畢業生租房補貼申請的具體步驟如下:
1、畢業生拿上畢業證書,在兩年之內提出申請。可以通過網上報名,比如登錄所在城市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之後,通過手機APP掃描完成身份認證,在網上填寫表格;
2、需要如實填寫個人的信息,包括家庭成員的姓名身份證,所填寫的內容要清晰,並且要提交當事人學位證書,還有租房材料,比如租金的發票;
3、提交上去就要等待審核的過程,審核通過了之後,只要符合了條件,就會按月補助或者按每一個季度來發放
4、一般前後需要達到10個工作日就能夠完成審核,並且會在有關平台發布審核的結果。
《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
第十七條
房屋租賃登記備案證明應當載明出租人的姓名或者名稱,承租人的姓名或者名稱、有效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出租房屋的坐落、租賃用途、租金數額、租賃期限。等。
2. 應屆生住房補貼怎麼申請
根據法律規定,大學生租房補貼申請流程為:
1、大學生就業企業向所在地勞動就業管理局受理申請並初審;
2、人社行政部門審核;
3、財政部門抽查後,將租賃住房補貼資金撥付到勞動就業管理局設立的「就業專項資金支出戶;
4、勞動就業管理局撥付到大學生在銀行開設的賬戶。
補貼條件
1.住房租賃補貼需同時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在畢業2年內提出有效補貼申請;
(2)在我市納稅的各類企業或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就業,建立勞動關系並與之簽訂1年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或在寧初始自主創業(兼職創業除外),依法登記注冊成立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工商戶並擔任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
(3)依法參加我市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以靈活就業者形式參保除外),或在江蘇省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在我市參加失業保險。
(4)具有本市戶籍住房困難或者非本市戶籍在寧無自有住房,在本市租房居住並支付租金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條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3. 廈門租房補貼
1、屬於中等偏下收入申請家庭,家庭收入為低收入家庭年收入控制標准以上的,按保障性租賃房市場租金標準的40%予以補助;2、屬於低收入申請家庭,家庭收入為低收入家庭收入控制標准0.5倍以上的,按保障性租賃房市場租金標準的70%予以補助;3、屬於低收入申請家庭,家庭收入為低收入家庭收入控制標准0.5倍及以下的,按保障性租賃房市場租金標準的80%予以補助。
一、廈門租房補貼申請的條件:
1、本市戶籍居民中既不符合廉租住房條件又無力購買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
2、公務人員租賃住房政策,保障對象為:以學校、醫療等單位為主的事業、行政單位住房困難職工。
3、人才租賃住房,保障對象為:符合相關條件的企事業單位人才。
二、租房補貼辦理流程:
1、申請人向戶籍所在地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提出公共租賃住房租金補貼申請
2、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初審,區(縣)住房保障管理部門復審,通過審核的家庭獲得租金補貼資格。
3、符合領取租賃補貼條件的申請人承租公租房並每月按時交納租金的,市住保中心按月在指定銀行將租賃補貼存入申請人交納租金的銀行帳號內。
法律依據:《財政部關於政府補助准則有關問題的解讀》 第一條 政府補助准則規定,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按照經濟業務實質,計入其他收益或沖減相關成本費用。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應當計入營業外收支。政府補助准則不對「日常活動」進行界定。通常情況下,若政府補助補償的成本費用是營業利潤之中的項目,或該補助與日常銷售等經營行為密切相關(如增值稅即征即退等),則認為該政府補助與日常活動相關。
4. 廈門租房補貼怎麼申請
摘要 您好,在廈門市申請租房補貼步驟:
5. 應屆畢業生租房補貼怎麼申請
法律分析:通過網上報名,通過手機APP掃描完成身份認證,網上填寫表格。提交學位證書還有租房材料,接下來等待審核。審核通過了之後,只要符合了條件,就會按月補助或者按每一個季度來發放;一般前後需要10個工作日就能夠完成審核,並且會在有關平台發布審核的結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第二條 國家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多渠道擴大就業。第三條 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制定促進就業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通過發展經濟和調整產業結構、規范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就業服務、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提供就業援助等措施,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