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投資水平怎麼樣

廈門投資水平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9-23 04:10:22

⑴ 廈門的經濟很一般和天津相比如何

我從天津來的 在廈門生活4年了 沒可比性 天津是老工業城市 大都市 你從建設上就看出來了 並不是說家鄉好 但廈門真的不行 現代化小農村!一切都還落後! 有點井底之蛙的感覺 不知道外面有多大!

⑵ 福建廈門的經濟狀況

全省GDP第三,消費第一,文明度第一,漂亮也是第一 廈門經濟特區自1981年建設至今,已經走過了25年的發展歷程。在這25年中,廈門發揮經濟特區「先行先試、敢闖敢試」的創新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努力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協調發展,加快和諧社會建設進程;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並重,大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廈門實施新一輪跨越式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科技、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居民生活品質大幅提升,人居環境、創業環境、投資環境和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城市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在中國社科院近兩年發布的中國內地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廈門連續位居第九位;在今年11月11日世界銀行發布的中國120個城市投資環境評價報告中,廈門名列第五而成為「中國投資金牌城市」之一。2005年,在全省社會治安環境的綜合測評中廈門位居首位,居民治安滿意率高達97.7%。此外,廈門還先後獲得「國家衛生城市」(1996年)、「國家園林城市」(1997年)、「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1997年)、「全國十佳人居城市」(2001年)、「國際花園城市」(2002年)、「中國人居環境獎」(2003年)、「聯合國人居獎」(2004年)、「全國文明城市」(2005年)、「雙擁模範城」五連冠等一系列深刻反映「和諧」理念和和諧社會建設水平的榮譽。如今的廈門,已經充分展現了「溫馨、和諧、活力、創新、生態」的城市魅力,成為享譽國內外的中國「最溫馨的城市」。
求採納

⑶ 廈門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最重要的經濟支柱是工業,主要是湖裡區。

當時鄧掌大權的時候主要是因為湖裡的工業才成為經濟特區的。

全年著力重點培育的13條產業鏈共完成產值1786.14億元,其中有6條實現增長,計算機與通訊設備、平板顯示、 汽車 、農副產品與食品加工這4條產業鏈已超百億元,工程機械、現代照明和太陽能、輸配電及控制設備這3條產業鏈接近百億規模;電子、機械、化工三大支柱行業全年共完成產值2049.59億元,比上年下降7.2%,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73.6%。

分享一篇文章:迷失的城市,中國負面城市典型——廈門, 旅遊 城市熱度下的理性

一、袖珍城市

廈門,小清新眼中的聖地。 廈門城市很小,但是名頭很大。 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再加上海西經濟區和福建自貿區,可以說廈門幾乎站在了每一個變革的風口之上,沒有錯過任何一次發展機遇。

可惜的是,現實中的廈門始終都長著一張袖珍的娃娃臉。 2015年廈門的GDP僅為3466億,在所有副省級城市及計劃單列市裡排名倒數第一。 即便是排名倒數第二的長春,深陷在東北經濟崩塌的坑裡,GDP也還有5530億呢,比廈門的經濟規模大了足足60%。福州被視為中國經濟最差的代表性省會,2015年的GDP也有5618億。在經濟體量問題上,廈門袖珍得恨不得可以被忽略不計。

經濟體量小,增速同樣很低。廈門2000年GDP為501億,2015年的GDP規模是2000年GDP規模的6.9倍,低於全國平均的7.6倍,僅略高於福建省平均的6.6倍。近年來,廈門的經濟增速越來越弱。2013年至2015年,廈門GDP的名義增長率分別為7.1%、8.4%、5.9%;全國為9.5%、11.9%、6.3%;福建為10.4%、10.6%、8.0%。這么對比來看,廈門的經濟增速顯著低於全國和福建全省,真是難看得要命。拿到了這個國家幾乎所有扶持政策的廈門,在經濟建設上交出了一份不及格的成績單,而且成績越來越差。這種成績,無疑給了迷信所謂的優惠政策能救城市的經濟磚家們一記響亮的耳光。現在我們的問題是:是什麼導致了廈門的現狀?廈門經濟在哪裡出了問題?

二、蕭條的產業

我們先來看看廈門的產業經濟數據。雖然外表看來是個小清新 旅遊 城市,但是 廈門其實算得上是一個工業城市 ,2015年廈門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509億,佔GDP的比值為43.5%,第三產業增加值1933億,佔比55.8%。第三產業並沒有取得明顯的優勢地位。當然了,2015年第二產業的比值較低,只不過是因為近5年來廈門的製造產業蕭條所致,往前看到2011年,第二產業增加值1304億,佔GDP的比值為51.4%,第三產業增加值1207億,佔比47.6%,工業還占據了優勢地位呢。

2015年廈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030億,相對於2011年的4464億,總增幅僅為12.7%,年均增幅只有可憐的3.1%,這恨不得還沒趕上通脹率。2015年的廈門工業企業利潤181億,較2014年的229億下滑21%。 2015年的企業虧損面24%, 比全國13%的平均水平高出差不多一倍。每四家廈門的製造企業,就有一家入不敷出。

工業產量數據也不容樂觀,2015年彩電下滑7%,PC下降19%,行動電話下滑55%,筆記本下降4%,軟飲料下降7%,要不是顯示屏模組等電子配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增長,整個廈門的產量數據可以說是一片狼藉。就連港口城市引以為傲的進出口數據,也已經連續兩年萎縮。2014年廈門外貿進出口總值下降了0.6%,2015年又下降了0.2%。最關鍵的是,作為對台經濟合作的窗口城市,廈門的 對台貿易額出現了大幅度下降 。2014年對台貿易額下降了13%,2015年又繼續下降了6%。我大中國人民與台灣人民罵架不斷的同時,相互之間的貿易紐帶關系也在逐步減弱。

廈門的支柱產業是電子和機械,以前還干過化工。細述起來包括通訊設備,交通設備,平板顯示, 汽車 汽配,食品加工,石油石化,工程機械,生物醫葯等等等等,看起來一應俱全,但是實際上, 在任何一個產業門類上,廈門都沒能形成規模化生產, 更像是看什麼熱門就摻和一把的節奏。

縱觀廈門產業發展史,90年代初台灣石化大王王永慶的「海滄計劃」流產;1994年自由港計劃無疾而終;引來柯達、戴爾、泰古飛機,卻突遭遠華案,城市發展被迫停滯,項目中止。直到07年,廈門的小清新市民用腳投票拒絕PX,並將整個城市的石化產業趕上絕路。產業資本一次又一次的帶著希望而來,然後失望而去。而廈門也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站上發展的風口,然後又無奈的墜落。 拒絕產業進入的結果,就是拒絕了經濟增長。廈門經濟近年來喪失了增長性,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在廈門的各項統計數據中,最耀眼的就是稅收數據。2015年,在產業經濟日益蕭條,企業普遍虧損之際,廈門的政府收入竟然還實現了10%的增長。2 015年廈門政府 一般預算總收入(包含了上繳中央財政部分)1001億,占當年度GDP3466億的的比值高達29%, 比值排名幾乎是全國第一。我們現在都已經知道了,GDP大致就等於全 社會 所有經營主體的稅前利潤之和。這部分毛利的3成,都被廈門政府收走了,這種宏觀稅負水平真是讓人目瞪口呆。這個數據需要對比,才能讓大家明白有多麼荒謬。福建省會福州市政府2015年一般預算總收入(包含上繳省財政及中央財政部分)848億,只佔當年度5618億GDP的 15% 。泉州政府2015年一般預算總收入804億,占當年度6137億GDP的比值僅為 13% 。而全國的平均水平也只是22%罷了。廈門的經濟體量小得可憐,相對於福州和泉州的GDP規模來說簡直就是腰斬,但1001億的財政收入規模,竟然顯著超過了這兩個城市800來億的水平。 而這種全國排名第一的稅負水平,當然也是廈門的產業經濟始終發展不起來的另一個原因。

最後,說說房地產,廈門2015年商品房銷售均價16121元,在全國所有城市中高居第五名。這算是廈門政府有意引導的結果。在數據上,06年至2015年,廈門固定資產總投資額為11681億元,其中工業投資合計為2343億元,佔比20%;而房地產開發投資合計為4534億元,佔比39%。 房地產投資是工業投資的兩倍! 而廈門小清新聖地的名聲,也令其地產市場具有相對強大的對外吸引力,購房客戶的外地戶籍比例高達 七成 。這種純粹由外地客戶支撐的市場,在全國范圍內還有一個,海南就是。不過現在海南的房地產市場現在處於全面萎縮之中,廈門還能撐多久,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好吧,以上就是廈門, 它的實業近年來日益蕭條,還承擔著驚人的高稅負,並表現出明顯的地產依賴症狀,這三種經營城市的致命傷,竟然全都發生在了廈門身上。 廈門,也算是負面城市的典型了。這樣的城市當然沒什麼前途可言。我們在前面講過泉州,堅守傳統的製造業,艱難的維持住了經濟的穩定發展。而廈門,卻在執著的吹泡泡。這兩種城市發展之路,或許,分別是通向天堂和地獄的吧。

工業已經嚴重衰退,大部分工業已經開始搬撤廈門。從2013、2014年開始,房地產已經成為廈門的支柱,Zf開始賣地發財,開發商使勁忽悠,把漳州周邊的房產也是帶動了起來,從2016開始,人才開始慢慢流失,特別是2017年金磚的影響,周邊200公里以內,很多企業整頓停產,工人無工能打,80後開始面對上有老下有小已經清醒,反思廈門是否安居樂業的城市,所以今年去年廈門除了房地產、城市綠化業、公路建設以外,真正農民工只能領到一天1-200元,最後發財的是誰,大家心裡清楚。其他產業已經開始蕭條,比如我們小公司公司今年會虧本300萬,老闆七省八省,依然省不了Zf公關費,具體大家懂的

要不是在觀音山用地換取了周邊城市龍岩、漳州、泉州的大企業進駐所謂的CBD,爭取了一些沒在廈設廠卻能大量開票貢獻GDP的總部企業,相信數據會更難看。在廈門生活久了發現政府懶政,只想短平快,而壟斷土地資源,拉高房價就是條捷徑,但最終卻是讓人才流失、實業越走越遠,真是讓人痛心!小清新廈門再也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全國每個城市都雷同的高樓大廈。

房地產是廈門的經濟支柱。

為了穩住房地產,城市需要擴容,快速大幅增加常駐人口。增加人口,就需要增加城市綜合服務能力,於是brt,地鐵,機場,各個大通道加速投資建設。這樣帶動就業和拉動投資消費,房地產有效支撐。

我是廈門本地人做過農業服務業也嘗試過工業,除了小飯店賺點生活費其他都虧得一塌糊塗。拚死拼活幾十年不及鄰里蓋幾棟房子出租或者拆遷賠償的收入,現在也老了沒力氣再去拼搏、正准備回鄉下蓋房子養老,因為無業可創!

一、廈門是地處東南沿海,海峽西岸中最美麗的海島城市,是東南沿海地區的中心城市,是中國的四大經濟特區,中國五個富省級計劃單列市,是中國充滿煩惱爭議而依然在繼續發展成長著的港口城市。 二、在中國的四大經濟特區中,深圳擁有中國獨一無二的臨港優勢,應該可以說,沒有香港這座高度國際化的的大都市,就沒有今日深圳的輝煌!珠海對面是澳門,廈門對面是金門,汕頭對面是海峽東岸。除了深圳外的三個經濟特區中,廈門應該屬於優秀吧! 三、廈門是中國少有的海島型城市,在廈門島132.5平方土地中,有機場、火車站、大學、黨政機關、港口與會展中心等大量公共設施,居住著200萬居民。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達15094人,應該是人口密度極大的地區吧,在寸土寸金的廈門島,物以稀為貴,極其有限的土地資源與巨大的市場需求,是導致廈門島內房價居高不下的根源之所在,之必然。 四、廈門應該說是歷經挫折的城市,遠華事件使廈門遭到重大傷害,PS事件使廈門再遭挫折。廈門作為國家計劃單列市,卻只有1699平方公裡面積,是中國面積最小的副省級城市,極大影響了廈門的發展空間,國家應該為廈門經濟的騰飛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

廈門靠吸血產業。它是的代名詞就是吸血。全國人民都知道。把附近的公司總部吸過去,留工廠在泉章。整天想泉漳廈整合。用炒高房子把福建資金吸血過去。因為一個特區的名字國家大力扶持。小島卻整天談一線城市。島內就相當於一個鎮的大小。不要想著大城市。人家澳門比你好十倍,但是沒做你這些鳥事。發展自己就行不要整天吸血想合並

近幾年當然是靠商品房和 旅遊 了,沒什麼講的!計劃就是搞金融和 旅遊 城市,其他實體經濟已經嚴重衰老,從企業的工資收入就可以看出來,已是全國最低水平。國家一直再扶植廈門,希望走出商品房的綁架!

我個人覺得廈門呢工業時代已經過了,房地產時代開始進入泡沫了, 旅遊 呢雖然來的人多,但是消費不起來所以也不能靠 旅遊 了!那到底靠什麼呢就是互聯網了,廈門已經有三個軟體園了,你知道嗎一個軟體園一年可以帶動多少價值答案是幾百億!前幾天因為一款 游戲 王者榮耀市值突破一百多億,你想互聯網的價值和潛力有多大!所以馬雲說這個十年這個十年你的觀念不改變一定會被淘汰!我想也是的如今出門都不帶一分現金就走,就一部手機就夠了,所以說廈門的經濟支柱慢慢會轉為互聯網!房地產呢也是重要的因為現在樓價太高了,但是它不能稱為未來永久支柱!

廈門是福建省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 旅遊 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在我看來它就是一個適合居住和 旅遊 的濱海城市。

談到經濟支柱,首先我們的了解什麼是支柱產業?支柱產業值得是它在經濟中生產發展速度較快,對整個經濟起引導和推動作用的先導性產業。支柱產業具有較強的連鎖效應,誘導新產業崛起;對為其提供生產資料的各部門、所處地區的經濟結構和發展變化,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結合廈門自身的特點、支柱的定義以及我對數據的整理。廈門的經濟支柱主要是:工業、金融、房地產以及 旅遊 業。

目前來看廈門的產業結構比例是: 0.9 : 47.5 : 51.6,顯然是第二和第三產業佔主導。第二產業主要集中在「電子行業、機械行業」。第三產業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房地產、 旅遊 業等營利性服務業」。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⑷ 廈門的經濟概況

解放前,廈門是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商業消費性海島城市,經濟基礎脆弱,結構畸型,生產落後。
解放初到1978年,由於受到海防前線國家投資少、「大躍進」對生產力的破壞和「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廈門市社會經濟發展不穩定,人民生活停留在較低水平。1978年,全市生產總值僅4.8億元,財政收入1.54億元,分別比1950年增長11.1倍和20.26倍,年均增幅僅9.3%和11.5%。工業總產值7.21億元,農業總產值1.5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4億元,分別比1950年增長33.3倍、4.0倍和4.2倍,年均增幅為13.5%、5.9%和6.1%。人均生產總值僅528元,職工年平均工資62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8元,比1950年分別增長4.9倍、24.3%和1.8倍,年均增幅分別僅6.6%、0.8%和3.7%。
截止2003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累計達到1 946.37億元,建成各類房屋面積達6 258.28萬平方米,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市實現生產總值759.69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 394.17億元,完成農業總產值30.4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分別比1950年增長496倍、5 032倍和14.8倍,年均遞增12.4%、17.4%和 5.3%。財政總收入149.2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0.34億元,比1950年分別增長2 131倍和535倍,年均遞增l5.6%和12.6%。全市人均生產總值(按戶籍人口計算)達到53 58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91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 152元,人民生活步入富裕型小康。
2015全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66億元,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23.9億元,下降0.5 %;第二產業增加值1509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1933.1億元,增長6.5 %。結構調整優化推進,廈門三次產業結構為 0.7:43.5:55.8,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持續居全省九地市首位。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9.04萬元,摺合 1.45萬美元。 據1993年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統計,廈門土地總面積為575.71km²。土地利用率達92.8%,可供開墾的荒地僅2.56平方千米,佔全島陸地面積的1.8%,土地後備資源不足。主要畜禽種類有豬、牛、羊、馬、雞、鴨、兔、鵝,零星和小量養的種類有驢、狗、貓、珍珠雞、鵓鴿、鵪鶉等。
在改革開放的1979、1980年的兩年時間內,廈門在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了水產、畜牧、蔬菜、水果、花卉五大主導產業,建立了一批不同類型、各具特色的農業示範園區和生產基地,形成了一批比較知名的農業產品品牌,以及如意、銀鷺、惠爾康、湧泉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到2003年,全市農村社會總產值突破200億元,達235.57億元,比1978年增長150倍,年均增長22.2%。其中,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1978年增長2.2倍,年均遞增4.7%。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為種養業的3.7倍,16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完成產值48億元,實現利潤2.1億元。1993年農村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產值,吸納農村36%的勞動力就業;2003年鄉鎮企業產值由1978年的不到1億元發展到208億元,增長692倍,年均增長29.9%。生產由原來的作坊式生產向集團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年產值上億元以上企業33家,組建了5家企業集團(公司);2003年全市鄉鎮企業實現出口產品交貨值18.32億元,成為農村出口創匯的重要力量。
2003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5 152元,比1978年增長29.67倍,年均遞增14.7%,其中來自非農產業的收入佔74.4%。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 931元,比1978年增長26倍,年人均支出增加151元。恩格爾系數由1978年的57%下降到40.7%,住房面積從1978年的人均16.18平方米增加到43.16平方米。通過發展鄉鎮企業,鼓勵農民務工或轉產經營,農村勞力1997年以來連續多年出現減少,2003年全市從事農林牧漁業勞動力21.02萬人,只佔全部鄉村勞動力人數的52.5%。廈門島內2003年全部實現「村改居」。
2012年全年,廈門市農林牧漁業產值41.29億元,全年完成產值301.21億元;銷售收入294.55億元;上繳稅金總額14.31億元。吸納本地農從業人員2.3萬人,帶動農戶數21.51萬戶,該地農戶從產業化組織得到的收入18.09億元;工資總額5.93億元。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13455元,工資性收入7333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54.5%,已成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全年農村人均轉移性收入908元。 改革開放初期,廈門工業企業規模小,結構鬆散、基礎脆弱,所有制以國營、集體企業為主,產品市場主要集中在國內市場。改革開放後,尤其是特區建設開始後,廈門市把戰略目標和發展重點放在工業化的加速推進上,大力引進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構築「一主三型」(工業為主、發展生產型、技術型、出口創匯型企業)現代化產業體系。
2003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比1978年增長172倍,年均遞增22.9%,工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達53%,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達69.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達942家,完成產值1 318.2億元,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94.5%,企業資產合計1 190.35億元,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 336.39億元,利稅總額152.82億元,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已達170家,其中5家產值超二百億元。
2003年,電子、機械、化工三大支柱產業完成產值1 042.9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79.1%,其中,電子工業完成產值就達532.25億元;全市211家高新技術企業完成工業產值829.8億元,佔全市工業產值的59.5%。自1984年7月第一家三資企業成立至2003年底,全市累計批准外資工業生產項目4 359個,合同外資129.5億美元,佔全市合同外資的62.3%。1988年開始,三資工業企業完成產值超過國有工業,2003年,全市「三資」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 116.55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84.7%,其產品出口交貨值佔全市的95.8%。
2012年全年,廈門市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4664.6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072.57億元;全年產值超百億企業有宸鴻、戴爾、友達、聯想、翔鷺石化、冠捷、廈門煙草等7家,合計完成工業產值1391.45億元;十三條重點產業鏈完成產值3027.78億元,增長9.6%,佔全市規上工業的68.3%;機械、電子兩大行業分別完成工業產值1081.43億元和1762.46億元,合計完成產值2843.89億元,占規上工業的64.2%;輕工業產值1358.47億元,重工業產值3072.32億元;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工業共336家,全年實現工業產值1877.38億元,佔全市規上工業的42.4%。 金融:2012年完成金融業增加值237.03億元,拉動第三產業增長3.3個百分點,對第三產業的貢獻率為27.2%。至年末,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5472億元;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5107.35億元。
交通郵電: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70.84億元,拉動第三產業增長2.2個百分點,對第三產業的貢獻率為16.8%。全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7227.31萬噸;集裝箱吞吐量720.17萬標箱;廈航加入天合聯盟,開通廈門至柬埔寨直航航線,全年空港貨郵吞吐量27.15萬;空港旅客吞吐量1735.41萬人;郵電業務總量100.06億元。
旅遊業:旅遊業是廈門市的支柱產業。截止2011年,廈門市星級旅遊飯店共72家,其中4星級以上旅遊飯店30家;旅行社113家,其中出境組團社17家;4A、5A級旅遊景區10家。2011年廈門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已經突破3522.9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453.44億元人民幣,是中國十大熱點旅遊城市和接待國際郵輪最多的口岸之一。
對台貿易:2012年,廈門與台灣多家銀行簽訂人民幣清算代理協議,人民幣結算額增量居中國首位。台資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703.03億元,高於全市規上工業6.4個百分點。對台引資取得進展,全年台灣直接投資項目121個,佔全市新設外資項目總數的36.6%,居各來源地首位;合同台資1.07億美元;實際利用台資0.64億美元。主要投資領域包括製造業中的光電、模具、機械設備,現代服務業的軟體業等。對台貿易穩步增長,對台進出口貿易總額76.47億美元,其中對台出口14.66億美元;自台進口61.81億美元。台灣水果進口量保持大陸各口岸第一。大嶝對台小額商品市場交易免稅額由3000元提升至6000元。
「9.8」投洽會: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投洽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於每年09月08日至11日在中國廈門舉辦。投洽會由商務部主辦,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IFC)、世界投資促進機構協會(WAIPA)協辦,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部分計劃單列市政府,國家有關部門和部分全國性商協會作為成員單位參與組織工作並組團參會、參展。是中國惟一以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為主題的國際性投資促進活動,位列國家主辦的三大交易會之一。 鼓浪嶼鋼琴博物館 鼓浪嶼鋼琴博物館,位於鼓浪嶼上的菽庄花園,2000年1月落成,是中國唯一一家鋼琴博物館。博物館里陳列了愛國華僑胡友義收藏的40多架古鋼琴,其中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有古老的手搖鋼琴、有產自一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 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 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是由國際奧委會和中國奧委會批准成立的中國第一家奧林匹克專題博物館,也是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聯盟12家成員之一,為獨立的國際化非盈利性公益機構。館內收藏了豐富的奧運會相關文物,旨在薪傳奧林匹克文化、弘揚奧林匹克精神,讓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和分享奧運的歷史與輝煌。 華僑博物館 華僑博物院是陳嘉庚於1956年倡辦,1959年落成開放,是中國第一座由華僑集資興建的文博機構,是唯一全面、系統展示華僑華人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此外還有鄭成功紀念館、廈門市博物館、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等。 國外友好城市友好城市締結時間友好城市締結時間友好城市締結時間英國加的夫郡 1983.3.31日本佐世保市 1983.10.28菲律賓宿務市1984.10.26美國巴爾的摩市 1985.11.7紐西蘭惠靈頓市 1987.6.23馬來西亞檳島市 1993.11.10立陶宛考納斯市2001.3.11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市 2003.08.15荷蘭祖特梅爾市 2005.7.14印度尼西亞泗水市2006.06.24韓國木浦市2007.07.25美國薩拉索塔市 2007.11.09
(思明區友城) 希臘馬拉松市 2009.1.4德國特里爾市 2010.11.11澳大利亞陽光海洋市 2011.1.9加拿大列治文市2012.4.27塔吉克杜尚別市2013.6.20法國尼斯市2014.5.22 國內友好城市城市 時間 城市 時間 城市 時間 邯鄲市 1984.12 鞍山市 1985 普陀區 1986.7 吉安市 1987.6 淄博市 1988.2 漢中市 1988.4 安陽市 1988.5 撫順市 1988.10 吉林市 1990.12 青島市 1991.6 丹東市 1991.12 哈爾濱市 1992.5 南京市 1992.10 咸陽市 1992.12 龍岩市 1993.6 三明市 1993. 萬洲區 1993.9 保定市 1993.11 太原市 1993.1 濰坊市 1994.5 平頂山市 1994.10.21 鷹潭市 1995.1.7 蕪湖市 1995.3.8 雞西市 1995.5.9 長沙市 1995.12.26 韶山市 1995.12.27 安慶市 1996.5.21 大連市 1997.7 溫州市 1998.4.8 沈陽市 2005.2.18 蘭州市2007.7潮州市2013.7

⑸ 廈門這個城市怎麼樣

外面環境看起來還不錯,可以和上海外郊相比,專門來旅遊的話好玩好看的地方挺不少。但是,如果是在這邊打工掙錢的話似乎就不怎麼樣了:工資水平和公司待遇比較低,只相當於北上廣N年前的水準,然而廈門的消費卻比較高,很多東西貴得離譜,不實惠不厚道。這方面讓眾多背井離鄉出來漂泊打拚的同胞很不喜歡。如果是有實力又有頭腦的商家來投資做生意的話發展空間挺大的。

⑹ 為什麼說廈門人最敢負債

近日,廈門以居民資金杠桿率居全國城市首位引起了熱議,而也讓很多人引發了為什麼廈門人最敢負債?然後廈門的高房價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所以,從整體上來說,廈門人最敢負債、最敢借錢其實並不是很准確的,但是廈門的人口增長快、房價高這倒是事實,所以,簡單地認為廈門人敢借錢買房這說辭是不準確的。

⑺ 如何評價廈門這個城市

2014年來到廈門,在廈門呆了5年,說一下對於廈門的感受吧。

1.島內和島外

感覺廈門主要區分點就是島內和島外了,島內思明區和湖裡區,有著豐富的 娛樂 綜合體(SM廣場、萬象城、羅賓森等等),健全的醫療機構,良好的教育資源等等。總體來說,在島內你可以有很好的休閑、 娛樂 、醫療保障和教育體驗。相對來說,島外的海滄區、集美區、翔安區、同安區雖然也各有特色,但是和島內相比,還存在著一些差距,交通成本很大,目前連接島內島外的交通有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都存在擁堵的現象,基礎公共建設也不如島內,但是島外也有島內所沒有的優勢,那就是區域面積,島外的每個區面積都比較大,在未來發展中有更好的多樣性。

2.工資和房價

廈門的工資水平算不上高,卻有著不同於工資水平的房價。相對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廈門的工資水平顯得被拉下很多。這和廈門這座城市的城市屬性有很大的關系。廈門偏向於一個 旅遊 城市,並沒有大型的工業企業,也沒有高 科技 高技術型公司,廈門的GDP在福建省中也僅僅排在第三左右。但是,因為廈門吸引了很多外地的人,導致很多外地資本流入了房地產市場,造成廈門房價的上升。雖然今年來有發布政策進行限制,但是房價的整體水平依舊很高。

3.舒適

無論是廈門的天氣還是廈門的城市屬性,都讓廈門成為了一座很舒適的城市。除了偶有台風光臨,廈門的天氣都在一個舒適的范圍,早上起來,你就可以看到引入眼簾的綠色,呼吸新鮮的空氣,無聊的時候去海邊走走,爬爬山,嘗嘗廈門的特色食物,或者去 旅遊 景點感受一下人潮的熱情。這是一天之內的都可以幹完的事情,因為島內真的挺小的,還有BRT和地鐵,要是打車就更快了(除了每天的上下班時間,周一早上和周五下午最為擁堵)。

總體而言,廈門算是一個舒適的二線 旅遊 城市吧。歡迎大家自己來看看,切身的體會一下。

因孩子在廈門,我在京著名高校公司退休後去廈門住幾年,我眼裡的廈門。

國家從戰略上規劃針對海東給予廈門特區政策,經多年實踐讓國家失望廈門沒有能力運用好特區政策發屬廈門。同時特區與深圳怎麼差距那麼大呢?是什麼原因廈門沒用好特區政策?

給人認象也是現實,二線城市一線房價,房價在全國排名,北京,上海,深圳,廈門,高於一線廣卅。生存成本與城市不成比例,逼走多少人才。經濟低於臨市泉州, 旅遊 城市「窗戶紙吹啦叭」名聲在外!一個鼓浪嶼沒有特別。一個彈丸小島擠在島內為上等公民,島外為次等公民分級明顯,窄胸觀念有湖裡,思明不叫,喊島內為上島外為下。這樣廈門怎麼會有作為。為抗衡海東給予特區建設多年應是jl舢板幾屆領導團隊無作為,沒把海西特區建設成航空母艦,怎麼不讓國家失望!一個有作為地區沒有大胸懷科學規劃好建設好,廈漳泉一體化喊多年至今分行政個讀個的經,京津冀一體化了,怎麼廈漳泉一體化就那麼難嗎?是心胸太窄的根本原因吧!廈門可能失去對海東特區優勢。我個人分析,國家為了統一海東發展'戰略制定三條針對海東隧橋規劃北福清――平潭島――海東新竹。中莆田――黃粟。南廈門――金門――澎湖――嘉義。將來以中擔南北,廈門將失去發展優勢,這是今後幾十年趨勢,統一趨勢將成為現實。

一個包容的小巧玲瓏的花園般的海濱城市。

廈門是一個不為追求高GDP的城市。無論國內或國外綜合實力都排前17名內,挺可以了。

首先說廈門的經濟,GDP總量不高,但財政收入卻是省內最高的,這就反映出了廈門的GDP是最具含金量,沒有注水。其次廈門的運營環境,人才儲備,文化素質,都對於第三產業打下基礎,最後廈門的國際知名度又非常高,國內外的綜合實力排名又是省內最高,經常舉辦一些出名的洽談會,完全可以給企業提供一些好平台。

那些說廈門靠泉州吸血都是一些無知的人,廈門擁有自己三家世界500強企業,泉州哪一家是?一家都沒呀!泉州就靠400億的這點財稅,怎麼支撐建設搞環境,估計連建地鐵的錢都拿不出來吧,所以GDP總量高有何用,都是有水份,印度GDP總量也高啊,他能比得過歐洲發達小國嗎?還有人說廈門GDP主要靠房地產,更加無知,廈門房地產佔GDP比例都排不進全國20名內。更有人說廈門富豪祖籍大多都是泉州人,但是呢,他們都拋棄了泉州戶口。其實也能理解,廈門城建配套,教育資源,文明素質都遠遠高於泉州,人都是往高處走。當然是選擇去廈門了。哪怕不是去廈門,也會選擇去其他如北京上海。他們應該感謝福建省,至少還有一個廈門可以留住他們。

最最最後說一下,這幾年廈門為了保護環境污染企業確實搬走太多,每年800多億GDP的PX被趕走了,連翔鷺石化也讓搬走了,石化產業基本都關停,沿海沿江地區城市唯一一個沒有石化支柱產業的城市,前年也開始關閉石材廠、礦山,去年連生豬、牛蛙養殖等全部關停,不為了追求高GDP而犧牲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才是正確的!!

廈門加油!打造高顏值,高素質的生態花園城市廈門。

註:(以下奉上圖表,中國社科院,國家機構評的,事實勝於雄辯)

我在廈門住過一段時間,真的一旦說到廈門,很多人對廈門的印象絕對就是一座文藝小清新的城市。來廈門 旅遊 的遊客也是大部分穿得很文藝清新,就是為了配合廈門這個文藝清新風格還留下一張美照。

確實,文藝小清新就是廈門最好的形容詞。它沒有像其他 旅遊 城市那樣走 歷史 文化路線,而是另闢蹊徑,在國內打著這種現代化的文藝清新風 旅遊 城市除了廈門可能沒有第二個了。

來過廈門的人都知道,廈門環境很好,路都很乾凈,樹木蔥郁,又是沿海的小島,在環島路走著就可以看見大海,碧海藍天綠樹,簡直就是城市裡的大自然,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城市。在廈門中山路,曾厝垵,鼓浪嶼這些景點都可以找到很多很可愛很小清新的小玩意,每一處景色,就算是路邊一個小店鋪也是滿滿的文藝氣息,有哪個女生會不喜歡這個城市呢?

不得不承認,廈門確實是一個非常浪漫美好的城市,但是也是一個非常嚴重 旅遊 商業化的城市。盡管說,這可能是每個 旅遊 城市都無法避免的問題,但是還是不免會招人討厭。

我在廈門那麼久,我是很喜歡廈門這個城市的,但是在廈門的路上幾乎一半都是遊客,本地人每天都在和遊客擠公交車,讓廈門變得很沒有生活氣息,因為遊客太多了,在路上你看到的都是一雙雙 探索 的,新奇的眼,如果問路的話,很大幾率那個人會回答你「不好意思,我是來 旅遊 的」。因為遊客變多,很多店鋪都變得很坑,很會賺遊客的錢,有時候你覺得這個東西非常普通,根本不值那麼多錢,但是就是會被賣的很貴,所以有時候真的覺得廈門在美麗外表下,總有股難以抑制的錢味。

很感邀請「如何評價廈門這個城市?」首先,人們愛自己的故鄉是人之常情,「……千好萬好沒有自己的故鄉好!……」特此,有不同的觀點評價廈門,那是很正常的。因為,隨著國家的逐步富強,祖國到處大發展,大開發舊貌換新顏,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魅力。

比如:廈門(島內)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彈丸之地、四面環海、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當地人熱情好客,國際貿易交往越來越頻繁商機無限、物資交往頻繁市場繁榮當地政府很重視民生、投入大量的基礎設施、交通便捷、各方面穩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吸引國內外的人來廈門 旅遊 、工作、購房、定居……

從此上的簡單例子引發樓價的攀升就是很多人看好廈門………

鳥瞰思明 黃游新 / 攝

關於廈門這個城市,我聽過一個特別有趣的評價——大陸特別疼愛的小女兒?

為什麼有這樣一個評價呢?跟著我一起來看一看這位評價者是怎麼說吧。


中國有許多海濱城市和半島城市,但海島城市不多,最著名的兩個是香港與廈門。海島城市不多,是因為許多島嶼不適合建城,例如福建四大島——海壇、東山、金門和廈門,面積都達到百餘平方千米,但前面3座是灣外島嶼,孤懸於海岸線外,獨自面對外海的台風和巨浪,自然條件較為嚴酷,只發展為縣級城市。唯獨最小的廈門島屬於灣內島嶼,退縮在海岸線內,三面被大陸溫柔地環抱——抵擋天風海濤,可盡享海洋之利而免受海洋之害。

廈門島安詳地停泊在廈門灣的懷中。天氣晴好時,從山頂眺望整個弧形海灣,你會覺得從大陸奔來的山脈不過摒了一口氣,暫時潛入海底,又在不遠的海水中探出頭來——不壯烈,倒很像頑皮的孩子戲水。

魅力五緣灣 李儲全 / 攝


廈門島就像大陸特別疼愛的小女兒,不忍遠嫁,留在近旁好照顧。她與娘家之間的海灣既窄又淺,木帆船一潮而至;隨著廈門大橋、海滄大橋、杏林大橋、集美大橋和翔安海底隧道的貫通,更多的臍帶將她與母體拉緊,廈門也越來越半島化。這種地理特點帶來的文化心態就是廈門從來沒有過孤島意識。

她原來只是泉州府同安縣綏德鄉嘉禾里(相當於如今的鄉鎮),近現代發達後就反噬了自己的母親——把同安變成她的一個區。現在的廈門市,行政版圖超過廈門島十餘倍,還包括了廈門灣的大陸部分。


老廈門 游小雲 / 攝


因為與母體若即若離,所以你不能指望廈門有多開放,「家教」很嚴;當然也不太保守,畢竟分居獨處。晚清五口通商,廈門既不像廣州與福州那樣仇視洋人,開展轟轟烈烈的「反入城」運動,又不像上海那樣完全敞開,善於就勢,結果是中不溜兒。

改革開放後,廈門作為先行一步的經濟特區,其發展遠遠落後於深圳,排名又是中不溜兒。看廈門街頭的 時尚 ,總是落後上海半拍;文化氛圍,連福州也及不上;廈門的媒體,沒有一家影響超出本地,比較廣州的傳媒業,判若雲泥。

廈門的開發是很晚的。唐宋時期,她還是一個人煙稀少的荒涼海島;明代是大明王朝反走私的海防前哨;清初鄭成功經營廈門,始成重要港口;鴉片戰爭後,名列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


淡妝濃抹總相宜 王火炎 / 攝


廈門是華夏文明伸向海洋的一塊跳板:鄭成功的軍隊從這里渡海征台,下南洋的華僑在這里最後回望一眼故土。閩人以海為田,廈門人則以海為通途,海水湧向哪裡,她的觸覺就延伸到哪裡。她習慣了驚濤駭浪、生離死別、背井離鄉,也熟知種種亡命天涯和衣錦還鄉的故事。

她的眼界和胸懷像海洋一樣深邃寬廣。在大陸本土,閩南不過彈丸之地,通過廈門港,閩南人的足跡踏遍了世界,南中國海成了閩南文化圈的內海。廈門與泉州、漳州兩個兄長的關系很有意思。


全景廈門 林雙靠 / 攝


泉州是閩南文化的長子,早慧、剛烈、善於經商,宋元時期作為遠東第一大港而盡享繁華,明清時期因港口淤塞而敗落下來,不過憑借底子好,改革開放以後大辦工廠,再次發家致富。次子漳州土地肥沃,傳統以農耕為主,家境比較貧寒,人民質朴、堅韌,明代依託九龍江口的月港搞走私、做海盜,將閩南民間海洋力量推上巔峰。清初月港淤塞,才輪到廈門港出頭,成為閩南主要海港。是故閩南地區的出海口凡三變,先是泉州後渚港,漳州月港次之,最後花落廈門港。

廈門由泉州拉扯長大。原來一個瘦瘦弱弱的黃毛丫頭,因了一個優良的海港而自立門戶,數百年的通商之利,把她滋養成風姿綽約、落落大方的成熟少婦,艷名遠揚,動不動就代表閩南發言。這樣一來,泉州便有些不大服氣了,他老記得這丫頭流鼻涕時的模樣,也不喜歡她那種春風得意的張揚,總認為自己才是老大。漳州呢,人窮志短,無意爭當領袖,但泉州的頤指氣使早讓他不滿,更願意擁戴身邊這個有出息的小妹。閩南金三角——廈門、漳州、泉州,三座城市的關系相當微妙。

集美新城 吳偉澤 / 攝


我們說了廈門沒有孤島意識,說了廈門與大陸和海洋的聯系,最後還要回過頭來,認清一個基本事實:廈門的確是一個海島。

歷史 上的廈門,指的是鷺江邊與鼓浪嶼相對的廈門城一帶,延伸到海邊,像是一片指甲。廈門城最早是明代的軍事城堡,清代擴建,周長約1450米。以廈門城內的福建水師提督府(民國年間改為海軍司令部,現為市公安局)為圓心,畫一個半徑1500米的圓弧,才是老廈門人所說的廈門。


坐在碉堡上遠眺金門,作為海防前線,廈門至今留存著眾多的明碉暗堡


這么一來,廈門島95%以上的土地都非廈門,北邊的美仁宮、東邊的文灶和南邊的沙坡尾,都屬於廈門之外的農村或漁村。如今廈門這個概念大大擴展,但在廈門人心中,廈門還是一座島城,島外是那些名叫海滄、集美、同安和翔安的鄉下,出島就出了廈門。廈門與鄉下的差別反映在房價上面:島內的房價每平方米4萬元,島外僅需一半。

廈門古城僅存的一截城牆


大離浦嶼的海灘,遠處海平線上是廈門高崎


山海交匯,四季如春,廈門的確很美。外地人經常打趣廈門人,說他們天南海北到處 旅遊 ,回來講述見聞,最後都要得出同一個結論:哎,還是廈門好!他們不承認天下還有比這個小島更美妙的地方,還天真地相信所有人都羨慕他們的城市。結果廈門人出門 旅遊 ,並沒有增長見識,倒是增強了對家鄉的熱愛。

有客從福州來,廈門的朋友二話不說,開了車帶他到處兜風,環島路、中山路、鷺江道、海濱公園、鼓浪嶼,又說要帶他去看白鷺洲夜景,多麼多麼有詩意。客人抵擋不住,說你饒了我吧,我都看過多少遍 了。


本文選自蕭春雷「中國的掌紋」系列之《華夏邊城》

當年考大學時,就知道廈門大學超級美,很多同學填報志願時填上了廈大。後來工作後去廈門 旅遊 ,專程去廈大觀光,的確很美。真實廈門的地理位置,環境都是錯的,風景就不用說了,是著名 旅遊 城市。但感覺廈門這兩年有些太「低調"了,發展步伐相對較慢,房價高收入相對較低,希望廈門膽子大一點腳步快一點,提升城市實力,讓美與實力並存。

廈門雙子星塔

顏值極高的廈門大學

說廈門不好的基本是沒買房子的人。

廈門市(英文:Amoy),別稱鷺島,簡稱鷺,位於福建省東南端,西接漳州台商投資區,北鄰南安,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之一,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廈門是中國海濱城市,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三片區之一,也是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

廈門由廈門島、離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北岸集美半島、東岸翔安半島、大小嶝島、內陸同安、九龍江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90多平方公里。廈門的主體——廈門島南北長13.7公里,東西寬12.5公里,面積約132.5平方公里,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最早的商業和政治中心。

廈門也是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 旅遊 城市,擁有第一批國家5A級 旅遊 景區——鼓浪嶼。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贊美廈門為「東方夏威夷」。截至2014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01平方公里,主城區人口381萬。通行閩南語。

⑻ 廈門只是一座二線城市,為何房價要比廣州還要高

廈門地少人多,經濟發展又好,不斷的吸引外來人口來廈門發展,供需的嚴重不平等導致廈門房價比廣州高。廈門的環境很好,而且發展速度直接超過了省會城市福州,衛生也很好。所以很多外地人喜歡來廈門工作而不會去福州。


一、廈門的地很少,可以建商品房的地方比較少。


廈門島內的房價都非常的高,就是因為周邊的地非常少,政府為了多建些商品房,已經不斷的像島外擴展。開通地鐵和BRT,可以有效的縮短島內和島外的路程,這樣有些人就可以把房子買在島外,來島內上班。可以滿足一些人的購房慾望,但現在島外的房子隨著外來人口的增加也變的挺貴的。



所以,廈門房價高於廣州,一方面是地少人多,另外一方面是城市建設的很好,政府對企業的政策也很好,居民的各項福利也做的非常到位,綜合情況來看,都是一個值得居住和投資的城市。

⑼ 現在到廈門投資買房還行嗎

現在房價漲最快的是集美和海滄這塊,單價現在從2、3千漲到6千多了,有的甚至突破了7千。
島內還行,每個季度漲200-400都有。
如果做投資,還是在集美買房子,個人覺得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現在涌進廈門的人很多。未來房價依然會繼續漲,廈門房價還是比較理性的

⑽ 廈門為什麼具有投資環境

因為廈門是
一.沿海經濟特區,是最早四個經濟特區之一
二.海上花園,著名的海港旅遊城市
三.廈門是中國十大港口之一
四 交通發達.
五,優惠的投資政策
六,大量外商投資

上面是我寫的,下面是我搜的
廈門市是中國東南沿海一座著名的海港旅遊城市,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是國家級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和優秀旅遊城市,也是中國設立最早的四個經濟特區城市之一,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和擁有地方立法權,是中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全市總面積156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為131萬人。創辦經濟特區以來,廈門依託優越的地理區位、優惠的投資政策、良好的投資環境,國民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國內生產18.4%,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4500美元。
廈門是外商投資的熱點城市,至2000年底已累計批准外商直接投資4991項,協議利用外資175.27億美元,已開業三資企業4327家,三資企業工業總產值已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一些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如柯達、戴爾、ABB、太古等企業都已相繼來廈門投資。
廈門海、陸、空交通配套銜接水平較高,具有區域性交通樞紐中心的優勢。廈門港是中國十大港口之一,與40多個國家地區的60多個港口通航。定期國際、地區航線至美國、德國、比利時、英國、荷蘭、日本、東南亞、韓國、高雄、香港等。2000年港口貨物吞吐量1965萬噸,其中集裝箱108萬標箱,是中國的第六大集裝箱港。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已開辟國內外航線76條,其中國際地區航線有至新加坡、檳城、吉隆坡、馬尼拉、雅加達、大阪、名古屋、曼谷的航班,每周出港約380餘個航班,有22家航空公司在機場營運,是華東地區主要的航空樞紐之一。
高等級公路和高速公路,連接國內各地,擁有各類型客貨運企業,還有往返廈門--深圳--香港的集裝箱運輸車。此外,鐵路客運和貨運列車溝通全國各地。

廈門市鼓勵外商投資的產業:
1、道路橋梁、港口碼頭、環保項目、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
2、先進運用技術和高新技術產業,重點是電子信息、機械製造、化工醫葯三大支柱產業;
3、傳統輕紡、建材工業的引進和改造;
4、新材料、元器件等配套基礎工業;
5、能帶動相關行業發展的大型骨幹項目;
6、以外銷為主,增加出口創匯的項目;
7、適應中國市場需求的替代進口產品項目;
8、開發旅遊資源,發展有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遊項目;
9、符合國家投資導向的服務貿易項目;
10、農業綜合開發和優良品種繁育推廣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