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福建固投和廈門哪個好
擴展閱讀

福建固投和廈門哪個好

發布時間: 2022-09-24 01:48:23

Ⅰ 福州和廈門哪個發達哪個城市經濟好漂亮

福州的經濟gdp 比廈門高很多。倆個城市城建 都是省內第一的。廈門是旅遊城市,外省知名度比福州高。

Ⅱ 廈門福州哪個好 廈門和福州哪個更適合定居

哪個好 哪個適合定居 廈門和福州兩個城市相隔也不會很遠,所以很多時候不管是去旅行還是定居,兩個城市都會作為比較,如果是讓你們選擇,這兩個城市你們會選擇哪一個呢?下面一起去看看分析吧。
哪個好
廈門,其實已經不必多作介紹,環境優美,經濟發達,是中國四個「經濟特區」之一,選擇廈門的,最先被吸引的大概就是廈門的薪資水平和生活環境。在廈門,教師薪資水平在福建省的首位。近期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教師相關座談會,對廈門的教師師資情況進行了分析。廈門教師近期的問題是缺老師、代課老師流動性大。為解決師資緊缺,廈門3個區將提高非編制教師年薪至10萬元,那麼編制內教師薪資大家可想而知。但是你也要明白消費水平也不是一般的高,尤其是房價。

福州,是福建省的省會城市,也是很多人的選擇,福州歷史文化悠久,有著較好的文化積淀。福州個人覺得除了夏天比較炎熱外,其他方面還是比較適合生活的。另外福州教育水平發達,福州是省內高校最集中的地區,教師的待遇不錯,重要的是前景很好。

其實,在選擇城市的時候,首先要分析自己的情況,畢竟考入教師編制後可能很長一段時間的工作地點是固定不變的,所以不知要看當地的薪資待遇,還要考慮當地的教育發展前景、生活環境、氣候飲食等因素。

會在退休後才去廈門生活,作為一個福州人又去過無數次廈門,可以說對這兩個城市都很有好感,但好感畢竟只停留在精神層次上,當真定居在廈門,在這么小的城市也得不到很大的發展(有幾次機會可以調到廈門去),這不僅僅是因為廈門的等級不如福州高,更多的是廈門生活成本比福州還高,島內房價絲毫不遜於福州這個省會,物價比福州更高了不止一星半點!

再反觀福州,雖然名氣與旅遊業包括空氣都不如廈門,但勝在這個城市有些許底蘊,福州人素質也確實不如廈門,但現在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早就沒有徹底的信任了,也沒太多可能與陌生人溝通交流,在哪兒不是自己過自己的日子呢?

而且,福州的潛力一直都比廈門來的大,因為福州有這個優勢可持續性發展,廈門在這方面跟泉州比都有些費勁,因此,個人覺得福州更適合年輕時候打拚!
哪個適合定居
廈門吧,雖然考慮到現在廈門房價讓人深惡痛絕,但是想來想去還是廈門。

在福州居住過5年,包括大學生涯也在哪裡度過,說真的,這是一個非常迷人的城市,在那邊有非常棒的回憶。

但就說居住氣候而言,還是輸給廈門,特別是夏天,太熱了,交通也堵,職業發展也會稍遜廈門。

大概就這樣吧。

至於廈門,都好,就是收入偏低,對於外來人口來說,你想要在廈門立足,基本上不亞於在北上廣立足,因為放假。

房價全國第四,逐年上漲,讓人絕望,但是拋開這些,這里的人文,教育,環境都比福州好。

就說這么說吧,要我選,我可能兩個都不選吧。

畢竟男兒志在四方,哈。

妹紙也可以,外面世界還沒浪夠,別讓自己一直待在一個地方。

以上,就是我想說的,廈門比福州更適合定居,剛才說房價,其實福州的房價也趕上來了,所以,還是廈門吧。

Ⅲ 同樣是沿海省份,為什麼福建的經濟沒有浙江和廣東強

其實很多,福建的外來人口很多。你貌似孤陋寡聞

首先福建發展並不差。只是在沿海發達省份環繞下不突出。福建人口少,所以GDP不比其他沿海省份,但人均GDP在全國排第三位甚至高過廣東。並不遜色。
其次,除了台海因素,福建的先天條件比其他省份都差,(多山幾乎沒什麼平原土地貧瘠,腹地狹小,不比江浙粵。前線原因工業基礎薄弱,人口少只有3000多萬,江蘇廣東都近億了。)改革開放前福建的經濟是全國排名倒數的省份,二十三位(江蘇第二,廣東第五,浙江第十二位),而江浙自古魚米之鄉,廣東是經濟大省。江蘇,浙江,廣東等省份都屬經濟較好的省份,本身基礎就比福建好,不管是改革開放前還是現在。福建以全國倒數的排名到現在屬於前列的位置(GDP前十名左右),已算進步最快的省份之一。只因體量較小就被認為落後?福建進步這么多你看不見?
再來,廈門深圳雖都是特區。但深圳的優勢豈是廈門可比。深圳與香港山水相連,利用港資發展順風順水。廈門離台灣遠隔海峽,且目前兩岸還是分離狀態,且有戰爭危險。深圳背靠珠三角廣大腹地,廈門有什麼腹地,閩南的平原小的可以,無法和珠三角相提並論。福建多山腹地狹小限制了發展。人口少市場又小。再說,廈門也並不差,只是面積小限制了發展。廈門僅有400萬人口,深圳有近兩千萬人口。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以福建如此不佔優勢的條件,改革後從全國一個排名倒數的落後省份發展成現在算排在前列的省份也屬不易。每個地方條件不一樣,發展也就各不相同。不知有啥可吐槽

Ⅳ 福建的廈門和福州, 那個城市比較好發展 就是說, 工作機會比較多,工資待遇相對較好的

福州 那是一個省的政治經濟中心 人口較多 但是福州沒有廈門工資高 但是福州的就業機會較多

Ⅳ 福州和廈門哪個好

作為一個福州人的角度,我的觀點是,福州和廈門都很發達,但各有千秋,不好相比。
福州是海西經濟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個網路上是有的),省會城市,舉省資源所投入之地,因此福州的發達程度也是非常高的,而且福州兩千多年以來基本都是省會的地位,因此城市規模大,公共基礎設施完善發達。雖然福州建國後由於兩岸關系的不穩定發展較為緩慢,但是近年來隨著兩岸和平的持續發展,福州作為大陸統戰的核心平台之一,作用顯著突出。當前福州的經濟正迅速騰飛,前途廣闊。且大哥大曾擔任過的福州市委書記、省委副書記、省長,在福州呆了十二年。你敢說大大治理過的城市不好嗎哈哈!現任福州市委書記楊岳來自共青團中央,是全國最年輕的的市委書記之一,因此,福州的發展前途大家可以想當然。。。但是,福州的缺點是,福州人的素質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外來人口較多較為冗雜,另外,福州的孩子普遍較安逸,缺乏閩南人的拼搏精神。
廈門是經濟特區,太漂亮了,名氣非常大,80年代以後飛速發展,是一座嶄新、後發的城市,大量政策扶持,廈門的經濟發展水平是省內最高的,高樓密度全省之冠,而且廈門人的文化素質非常高,我在廈門的公交上看年輕人一般都會給老人讓座,讓座現象要比福州普遍,在環島路許多汽車經過斑馬線也會減速,這非常值得肯定。廈門的缺點是城市太小,這幾年也在往外擴展,但是畢竟核心地帶就那麼點大。另外,廈門還有一個缺點,市中心路面太窄,較為擁堵,公交系統沒有福州發達,雖然有BRT但是實用性不足。總體說來,我認為,廈門太像一個旅遊城市了,太美太新,而福州更像一個宜居、生活的城市。
當然,這是我的一家之言,評價城市的優缺點不是為了貶低別人抬高自己,而是為了以之為鏡,反省自身的不足,提升城市形象人人有責,努力做的更好,做一個好公民,才能有資格為城市感到驕傲。

Ⅵ 漳州、寧德和三明到底誰會先發展為二線城市為什麼

本文不談內地三明,只談沿海。

福建沿海,本該都是發達的地方,卻在省界的南北兩端留下兩個經濟低窪地帶,漳州與寧德,都是明顯發展配不上沿海頭銜的區域。

漳州寧德發展慢的原因很顯然,省內既然有福州廈門兩個主要城市,交流必然頻繁,兩地各種基礎設施投資也是頻繁,喂飽了內部兩個城市才會考慮對接外部嘛。泉州莆田處於兩城之間,也順帶躺著享受了基礎設施投資的福利,高速公路,鐵路,高鐵,都是同一個順序在進行,福廈先來,漳州汕頭第二,寧德溫州老末,無一例外。

再來談談漳州與寧德的發展情況,漳州發展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完--漳州丟了20年,所有人家在大力發展工業化賺錢的前20年裡,漳州人在埋頭種地,主要的工業就是食品加工業。直到2000年左右才明白GDP是工業生產總值,不是農業生產總值,搞工業又被同城化忽悠了15年,現在應該是醒了,近十年來,漳州的發展有目共睹,漳州至少還能高速發展10年,趕上第一梯隊後才會放緩。

寧德的情況又不太一樣,寧德地理環境也是不差的,都有深水港口,漫長海岸線,比漳州少的就是華僑投資會少一些,核心原因還是市中心搬到蕉城,遠離工業基礎的福安,把寧德最薄弱的環節--交通劣勢進一步放大了,內部一不流動,如果再沒有外來投資攪動一下,寧德只能一潭死水,自身根本動不起來,福鼎勉強看著溫州喂飽自己,其他地方只能眼巴巴的乾等著。當然,目前也看到國家資本在投資寧德了,對寧德是極大的利好。

福建未來發展仍然看沿海各地,而福建發展速度增幅大不大,還得看南北這兩個低窪地區給不給力。

而內地南三龍三地的發展,更多的是承接沿海的產業溢出,說是一個閩贛中介更適合,沿海都發展好了,大家也就真的好了。

當然,一定要排個名次的話,漳州發展趨勢明顯要遠好於寧德,漳州未來目標是超越廈門,寧德未來目標是超越莆田龍岩,趨勢都很明顯,但都沒那麼容易。

必須漳州。直接用排除法,排除三明和寧德。三明和寧德GDP遠遠靠後,區域內沒有大型集中產業,既沒有起點優勢,也沒有後發之勢。不要說能不能超過漳州,只要不被漳州甩開就好了。

再說漳州。首先是目前三個地市GDP最高的,已經接近廈門,GDP增速最近幾年也是全省前列,估計很快會超過廈門,躋身全身第三。而且漳州作為廈門最重要的產業承接腹地,承接了越來越多的廈門產業,加上古雷的石化項目千億產值的拉動,相信漳州會越來越好。

不是貶低三明和寧德,都是同一個省的,當然希望一起發展,只是該兩市地理位置相對沒有優勢,發展速度估計比較慢。

最後,命題本來就有問題,無論漳州還是三明和寧德,近十年內都很難排進二線,畢竟廈門也只是二線而已。

我是寧德地區的,不看好寧德!

1.寧德市發展極不平衡,只關注佔全地區人口16%的一個蕉城區,所有的資金、資源、項目全部投入到一個區去發展,使縣域失去動力。

2.基礎設施在福建是最落後的,機場沒有,高速公路、鐵路都是最落後的,連人口最多的福安市區,至今依然沒有火車站。

3.經濟基礎本身不好,有四個貧困縣剛脫帽,五個山區縣發展的出路在哪裡?

4.對縣域經濟不是扶持,而是掠奪和讓其自生自滅:

如福安市灣塢工業區不銹鋼等項目比較出色些,就想吞並;福安市甘棠工業集中區正威項目還沒上馬,就有人企圖吞並到寧德。福安本是濱海城市,這些項目占福安財政收入近60%,又是在沿海一帶,劃走了福安的經濟靠什麼支撐?福安沿海劃走了成了內陸山區,怎麼發展?

福安電機原是國家、省級工業集群,也是寧德的支柱產業,如今,寧德重視的電池上去了,就拋開電機產業,甚至不支持,讓其自生自滅。雖然當前市場走下坡,但年產上百億的產業卻爹不疼娘不愛。

福安市得力的領導都干不滿兩年就調走了,位於地區經濟中心的市委書記連個常委都掛不上,全部跟著"一二三"「環三都澳"走。

縣域難以發展,全地區就靠發展一個區能發展的好嗎?

5.寧德市只轄一個區,只有40多萬人口,憑你搞得再出色進入四線城市也很難,如今將鄉鎮的數據添油加醋,免強進入三線,還想進二線?只是畫餅充飢而已!

要問中國城市哪家強?我就看中國城市大比拼

我是中國城市大比拼我來回答

福建的地理特點是「依山傍海」,福建的森林覆蓋率達65.95%,居全國第一。可以說是全國模範省份了,福建沿海地區是海洋文明,而內地客家地區是農業文明。那麼在這片大地上福建還有那些城市非常有潛力成為「二線」城市呢?

第一個介紹的是「田園都市,生態之城」漳州,他是海峽西岸城市之一,並且在生態方面,生態競爭力位居福建前列 ,在地理位置方面,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平原,地處「閩南金三角」可以說是帶動了漳州的經濟發展,並且,台胞三分之一祖籍漳州 。可以說是「二線」城市中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了

第二個城市市寧德市,別稱閩東,在經濟發展方面,2017年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8.9%,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4.3%。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1964元,比上年增長4.7%。可以說是非常有潛力的一個城市,不過城市化建設依舊是寧德市的主要工作,不過寧德也是離「二線城市」越來越近

最後一個就是我們的三明市,福建地級市,並且福建省還把三明市建設成為福建省區域性中心城市、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城市,今後的經濟發展非常的快速,並且三明市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已發現金屬和非金屬礦種79個等等,所以三明市的發展大有前途,遠遠超過其他城市,而且在2017年,三明GDP2136.06億元,比2016年增長7.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3440元可以發現「二線城市」三明市,將會是一個有力的競爭者,那麼誰才會笑到最後,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在漳州市、寧德市和三明市之間選擇一個率先晉升的二線城市,我投漳州市。
三明市首先被排除
三明市作為福建省「內陸」城市,在福建個城市來說屬於地大物博,經濟增長迅猛,但是畢竟經濟底子差,基礎薄弱,作為我的老家,我深知,目前三明市多山區,想超越漳州和寧德,比較難。
漳州市VS寧德市
漳州市是閩南地區經濟最弱的一座城市,泉州市GDP排名全省第一,廈門是排名全省第三。但是漳州市的發展潛力巨大。而寧德市這幾年經濟增速讓人眼前一亮,先對比一下兩座城市基本數據。

1、漳州市面積1.26萬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516萬,2019年GDP為4741.83億元。

2、寧德市面積1.34萬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291萬,2019年GDP為2451.70億元。

兩座城市作為沿海開放城市,寧德位於福建最北部沿海城市,漳州作為福建最南部沿海城市。面積相當,漳州常住人口比寧德多200多萬,經濟幾乎是寧德的兩倍。漳州和寧德的 旅遊 資源也是很豐富的。在很多基本數據方面,兩座城市非常接近。

不過個人覺得,漳州總體經濟大幅領先於寧德,再加上位於「閩南金三角」區域,特別是廈門經濟的發展更有力地帶動了漳州的發展,漳州可謂是廈門的「後花園」和「後廚」,漳州源源不斷地為廈門供應物質,廈門不斷消化漳州生產。閩南經濟體勢頭很猛,未來不可估量。

漳州和寧德未來誰將勝出,時間會給我們正確答案。

漳州市

寧德市

三明市

那必須漳州啊,19998起的房價試問有多少二線沒的城市有這放假

01漳州
漳州只是在回歸福建前三的地位,改革開放初20年,漳州農業立市,現在固投,工業高速增長,只是彌補福廈泉差距罷了。

雖然都在閩西南,但是漳州和廈門關系近一點。這些年廈門重工外遷,漳州的GDP就跟著突飛猛進。原則上漳州還是得抱廈門的腿,目前。
而且漳州在海邊,平原很大(在福建),長期看也更有發展。

02寧德
寧德經濟總量並不是長期在福建靠後,曾經以農業為主的年代1950-1978,寧德的經濟總量在福建能排前三。

寧德過去一年的成績十分亮眼,福建省考核的12項主要經濟指標,寧德有6項增速居全省第一位,有9項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03三明
三明原本就是作為福建的戰略後方設立的,當時遷了不少人去建設三明,當地人口少得可憐,久而久之就沒有什麼方言人口了。

三明人才流失嚴重,農業發展為主,結構單一,局限性太大。

三明都快成5線城市了 還發展2線 想想就好笑

很明顯只要漳州把雲霄,東山,詔安,漳浦發展起來了,那麼漳州的GDP絕對超過廈門很多那時候成為2線城市就水到渠成了

這個問題,作為漳州本地人表示無所謂。因為這幾年我們漳州城市在幾任市委書記,市長的規劃下,發展得不錯。特別是前任檀雲坤市委書記規劃「五湖四海」,我們城市景觀變得越來越好,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安逸,越來越快樂,越來越幸福。這樣就非常不錯了,誰還會在乎什麼二線城市。日子過得好,這就是老百姓的期許。

Ⅶ 福建哪個城市比較好啊

泉州:經濟改革開放以前,由於泉州地處海防前線,國家投資少,經濟長期處於以農業為主的自給、半自給狀態,經濟總量居全省地市倒數第二。改革開放以來,泉州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抓住機遇、扭住中心、愛拼敢贏、大膽實踐,經歷 「三來一補」起步、鄉鎮企業鋪路、三資企業上路、成片開發邁大步、區城經濟展宏圖的經濟發展階段,走出一條「市場調節為主,外向型經濟為主,股份合作制為主,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具有僑鄉特色的經濟建設路子,經濟實力隔幾年上一個台階,創造出「晉江模式」和「泉州現象」,成為福建乃至全國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創造泉州發展歷史的新輝煌。全市GDP在1978年為7.79億元,到1992年突破100億元,2000年跨過1000億元,2002年達到1223億元。2003年全市GDP為1380.11億元,2005年全市GDP為1626.30億元,2007年全市GDP達2288.6億,增長16.0%,GDP總量連續9年居全省首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187元增至到2007年近3萬元;財政總收入由0.79億元增至2007年的22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75元增至6100元,年均增長6.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4元增至18097元,年均增長12.6%。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8.2%和42.7%。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8.7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積49.62平方米。城鎮新增就業15.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2%。年末參加企業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農村養老保險人數分別為44.89萬、8.27萬、24.6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基本醫療保險、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45.55萬、51.05萬、43.65萬和42.55萬人;11.24萬人享受城鄉低保。
泉州人民立足實際,奮力打造特色經濟,促使泉港「石化基地」、豐澤「中國樹脂工藝之鄉」、晉江「中國鞋都」、石獅「中國服裝名城」、南安「中國建材之鄉」、惠安 「中國石雕之鄉」、德化「工藝陶瓷之鄉」、永春「蘆柑之鄉」、安溪「烏龍茶之鄉」等特色經濟的形成並馳名海內外,全市所有縣(市)均躋身全省經濟實力十強或經濟發展十佳縣(市)行列。2007年,縣域經濟取得新進展,晉江、石獅、惠安、南安和安溪五縣(市)再次入選全國百強縣(市)。2007年世界港口竟爭力排名中,泉州港進入百強,排名93位。
泉州是中國歷史上對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著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的開放港口城市。自唐代開埠,即為中國南方四大對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時期,泉州港躍居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馳譽世界,成為與埃及亞歷山大港相媲美的「東方第一大港」,呈現「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
現代泉州交通發達,已形成晉江機場、福泉高速公路、泉廈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泉州繞城高速公路(在建)、福廈高速鐵路客運專線、漳泉肖鐵路,泉州港、石獅港、肖厝港等為骨幹支撐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泉州是全國著名僑鄉和台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旅居世界各地的泉州籍華僑、華人620多萬人,港澳同胞70多萬人,台灣漢族同胞中44.8%約900萬人祖籍泉州。長期以來,旅外鄉親心系桑梓,或投資辦廠,或興學育人,或捐資慈善,或興辦公益,涌現出一大批貢獻巨大、成就傑出的鄉賢碩彥,成為推動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泉州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紐帶和橋梁。

崑山:崑山是江蘇的「東大門」,面積927平方公里。1989年撤縣設市,下轄15個鎮,擁有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著名園區。依據2003年度社會統計資料得出的結果表明,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百強縣(市)排名中,崑山蟬聯第一。
2003年崑山全市共完成GDP314.34億元,人均相當於6290美元,財政收入41.52億元,進出口總額84.74億美元,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進出口總額和外商直接投資均列全省縣(市)第一。到2007年全市經濟總量突破1000億元大關,地區生產總值達1151.8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0.5%。產業結構在調整中不斷優化,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進一步鞏固。全年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11.25億元,比上年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762.15億元,增長18.0%;第三產業增加值378.40億元,增長26.9%。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0.1萬元(按現行匯率折13424美元)。
財政收入突破200億元,全市全口徑財政收入201.85億元,比上年增長33.3%,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6.56億元,增長32.4%。全口徑財政收入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7.5%,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總量、人均GDP和人均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繼續高居全國各縣(市)之首。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崑山市全年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156868萬元,比去年同期865562萬元,增長33.66%;全口徑財政收入累計完成2725522萬元,比去年同期2018523萬元,增長35.03%。稅收佔比92.07%。
截止目前,全市累計批准55個國家投資項目近3000個,合同外資161億美元,實際到帳67億美元。其中,1億美元項目20個,3000萬美元項目215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25個,已開工企業1330家。
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500億,達1500.2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5.0%。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進一步鞏固。全年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12.37億元,比上年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978.81億元,增長14.1%;第三產業增加值509.08億元,增長17.2%,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33.9%,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20882元(按現行匯率折17687美元)。在台灣電電公會2008年祖國大陸環境與風險調查中,綜合實力位居第二。成為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榮膺影響中國改革十大創新城市。財政收入再創新高。2008年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272.55億元,比上年增長35.0%,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突破百億元,達到115.69億元,比上年增長33.7%。全口徑財政收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8.2%,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總量、人均GDP和人均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繼續位居全國各縣(市)之首。
城市發展與商業格局變遷:進入90年代以後,崑山的城市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截止2003年底,崑山GDP突破300億元,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128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262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崑山近幾年第二產業依託外來直接投資的大量湧入而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始終處於平穩的上升階段;而大量外來高收入人群的湧入,(根據崑山市外來人口管理辦公室提供的數據,截止2002年11月底,崑山市外來人口發證數已達341483人,為崑山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需求基礎。
另外,城市經濟的發展本身帶動了城市空間的拓展和人口分布的變化,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原有的人民路和亭林路商圈已無法滿足商業發展的需要;市政府制訂了城市東擴的整體戰略,隨著新區的形成和人口的遷移,百潤發、易初愛蓮兩大超市的進駐,逐步形成了北門路、百潤發和易初愛蓮三大新興商圈。原有主要集中在傳統的以人民路為核心的中心商業區的功能將被新興商業區所分解和替代,當然這種替代不是摧毀性的,而是對於原有商業的補充和延伸發展,將原有傳統商業中心的各種功能如餐飲、休閑、娛樂分化到各個專業集中經營的商業區(如即將形成的中央公園休閑酒吧、餐飲區,星巴克咖啡已經入駐),從而形成以各個新興的住宅區為點成塊狀分布的功能型商業區(柏廬路的中茵廣場),同時原有的商業中心將繼續發展成為集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的主題性的中心商業區。
消費力水平和商業發展趨勢分析:應該說一個城市居民的消費力水平直接關系著該區域商業發展的規模和方向。根據崑山市居民2003年1—9月各類平均消費支出的數據顯示,崑山市區居民的消費能力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各類支出同比均呈現了不同幅度的增長,顯示了崑山市民強勁的消費能力。
其中的食品支出為2226元,佔到了總消費性支出的33%,衣著支出384元,其中的成衣支出佔到了總比例的67.6%,成衣化的趨勢明顯,表明崑山市民對於成衣消費的逐漸偏好,消費觀念日漸成熟。
各類消費支出的普遍增長,表明崑山民間消費能力的增強和消費觀念的更新,大量外地的商家普遍看好崑山商業的發展潛力,紛紛進駐崑山。
商業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帶動了崑山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目前在售商鋪的銷售率基本都達到了100%,成熟地段商鋪的轉讓和轉租率都非常低,而隨著新城區的不斷完善,其推出的商鋪處於相對較低的一個價位,其售價和租金的對比基本上遵循了相對理性的回報水平,體現了本地投資者和發展商較為成熟的投資理念和較為謹慎的市場判斷。
昆台文化對崑山經濟的影響:在整個崑山經濟體系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台商對崑山經濟的貢獻。目前台商在崑山投資的公司已經超過1000家,在過去的10年裡投資總額在100億美元以上。去年,台商對崑山的稅收貢獻超過2億美元。崑山雖然隸屬於江蘇,但它在產業上卻與上海密不可分,這座城市已經成為台灣人在上海產業鏈中的一環。
大量台資的湧入也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據統計,目前常駐崑山的台籍人士已超過10萬人,台商及其家屬構成了一個超出平均水準的高消費人群,直接帶動了崑山零售業、餐飲及服務業的發展;同時台灣人直接投資的餐飲、零售及服務業也提升了本地相關行業的水平。
崑山個人投資現狀及發展趨勢:近年來,崑山除了對外招商引資以外,個人投資也如火如荼,呈逐年上升趨勢。究其原因,園區經濟的快速發展、舊城改造計劃的實施,使一部分崑山人完成了第一次原始積累;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外來資金的大量湧入,則進一步促進了個人投資的紅火。

Ⅷ 廈門和寧德哪個經濟好

當然是廈門咯 經濟特區。而去寧德屬於那種靠山的邊緣山區

Ⅸ 福州和廈門哪個好

作為一個福州人的角度,我的觀點是,福州和廈門都很發達,但各有千秋,不好相比。
福州是海西經濟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個網路上是有的),省會城市,舉省資源所投入之地,因此福州的發達程度也是非常高的,而且福州兩千多年以來基本都是省會的地位,因此城市規模大,公共基礎設施完善發達。雖然福州建國後由於兩岸關系的不穩定發展較為緩慢,但是近年來隨著兩岸和平的持續發展,福州作為大陸統戰的核心平台之一,作用顯著突出。當前福州的經濟正迅速騰飛,前途廣闊。且大哥大曾擔任過的福州市委書記、省委副書記、省長,在福州呆了十二年。你敢說大大治理過的城市不好嗎哈哈!現任福州市委書記楊岳來自共青團中央,是全國最年輕的的市委書記之一,因此,福州的發展前途大家可以想當然。。。但是,福州的缺點是,福州人的素質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外來人口較多較為冗雜,另外,福州的孩子普遍較安逸,缺乏閩南人的拼搏精神。
廈門是經濟特區,太漂亮了,名氣非常大,80年代以後飛速發展,是一座嶄新、後發的城市,大量政策扶持,廈門的經濟發展水平是省內最高的,高樓密度全省之冠,而且廈門人的文化素質非常高,我在廈門的公交上看年輕人一般都會給老人讓座,讓座現象要比福州普遍,在環島路許多汽車經過斑馬線也會減速,這非常值得肯定。廈門的缺點是城市太小,這幾年也在往外擴展,但是畢竟核心地帶就那麼點大。另外,廈門還有一個缺點,市中心路面太窄,較為擁堵,公交系統沒有福州發達,雖然有BRT但是實用性不足。總體說來,我認為,廈門太像一個旅遊城市了,太美太新,而福州更像一個宜居、生活的城市。
當然,這是我的一家之言,評價城市的優缺點不是為了貶低別人抬高自己,而是為了以之為鏡,反省自身的不足,提升城市形象人人有責,努力做的更好,做一個好公民,才能有資格為城市感到驕傲。

Ⅹ 福州和廈門哪個好

廈門更好。

福州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開放城市、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以及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組成部分。

廈門是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物流樞紐、東南國際航運中心、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

位置境域

廈門市位於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在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南部,與漳州、泉州相連,地處閩南金三角中部。廈門市由廈門島、鼓浪嶼及其眾多小島嶼、島礁和同安、集美、海滄、翔安、杏林灣、馬鑾灣、同安灣等組成,陸地面積1700.61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390多平方千米。

其中廈門島面積約為157.76平方千米(含鼓浪嶼),是福建省的第四大島嶼,全島海岸線約為234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