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廈門旅遊攻略
1、廈門: 可以說是非常適合自助旅遊的成市之一,自助旅遊由於其靈活性、自助性、臨時性、體驗性較強的旅遊方式,可以說是近年發展最快的旅遊方式之一。下面對廈門自助旅遊給大家一些建議吧.
2、建議人數: 2人以上,這樣彼此之間在旅遊過程中有個照應。(不過我們也接待過不少的一人成行的旅遊愛好者,看個愛好了,其實廈門太浪漫了,踩著海沙、聽著MP3、吹著海風……各位發揮你們的想像力,廈門屬於你了)。旅行准備:替換衣服(廈門夏季可准備游泳衣{大家注意安全,到指定的游泳場去,有相關安全措施,安全第一 )、常用葯品、身份證等證件。廈門夏季氣溫高,一件襯衣即可,女士們同理。冬天廈門氣溫晚間最冷為8度。二件秋衣就好了,白天一般最冷在15度以上.
3、預備費用: 還是看個人的經濟了。(不會吧,沒帶錢,那帶好銀行卡吧,廈門各大銀行都是互通的, ATM全天24小時可取,每張卡每天最多取5000元),旅遊過程中現金不要太多。卡安全.
4、宿: 到廈門一定要體驗一下海韻,建議住鼓浪嶼或離海近的酒店,酒店從二星至四星都有,價格從120—3000都有。廈門五一、十一、春節為旺季,房間比較緊張。但廈門的賓館酒店如果直接入住會比較貴,建議先在信譽度好的規模較大的訂房網站上預訂好房間,一般會是門市價的2~7折,而且在網上預訂不需要先付任何現金,只要屆時准時到達酒店前台用剛才免費注冊的卡號或訂單號再付款就行了。對於自助游來講,提前預訂好房間有至少三大好處:像E龍等大網站上提供的賓館酒店都是正規安全衛生的、價格比直接入住便宜、到達廈門後不用再考慮當晚住宿的問題了,可以盡興的遊玩了!
5、交通工具: 如何抵達:廈門有火車、民航、汽船與客車直達,具體時刻車次,見本站「交通相關欄目」如果你火車未能直達廈門,可到江西鷹潭轉車。全國各地省級(部份市級)城市基 本都有飛機直達廈門,福建省周邊省份都有客車直達廈門,自駕車參見「本網站自駕車游廈門」。旅遊交通:廈門市內公交非常發達,坐公交車可到廈門相關景點,市內公交車通票1元(空調車是2元/人)。火車站坐公交車就可直達輪渡(19路鼓浪嶼、17路南普陀、17路萬石植物園、19路(會展中心)環島路、1路終點站轉5路B湖裡山炮台、801路集美。廈門機場全天有TAX,另出站可坐公交27路到市區。(經過火車站)其它可參見本站「出行參考」相關廈門公交車線路。
6.建議行程: 廈門常規旅遊景點共7個:鼓浪嶼、南普陀、湖裡山炮台、環島路、萬石植物園、海滄大橋、集美鰲園. 一般鼓浪嶼走一天方可結束其行程。特別是日光岩,是廈門第一勝景,來廈旅遊者必去之地。有「到廈門不登日光岩,等於沒到廈門」之說。登上日光岩,廈門近景、遠景全收入眼底,海風徐徐吹來,定可達到忘我的境地。在鼓浪嶼上你可看到中西文化合壁的古建築,體驗「萬國建築」稱號的另一個鼓浪嶼。鄭成功屯兵處、水操台、雕像等,夢回民族英雄當年的情景。在島上還可參觀具有閩南風俗文化的「閩俗村」,觀賞海底魚類的「廈門海底世界」。來廈門的朋友,有一部份人不去「廈門植物園」,我覺得不提倡,其實廈門植物園景區內含相當不錯,能在園內欣賞到:原生於非州的 植物、以及變味果、變色草等神奇植物啊,如果拼團到10人的情況下,小編我一定親自為大家導游一翻。 廈門的寺廟:南普陀是相當出名的了,其它的寺廟:如廈門翔安區的梵天寺、海滄區的清礁滋濟也可一看。廈門環島路也是不可少的廈門旅遊景點,這條旅遊線路從游湖裡山炮台開 始,觀世界最大的海岸古戰炮,環島路上觀中國最長的石雕五線普(曲名為:鼓浪嶼之波)。更多請點擊本站「廈門二十名景」
7.建議行程安排(僅供參考): 廈門精華二日旅遊:第一天:上午:鼓浪嶼(日光岩、閩俗春、港仔後沙灘、菽庄花園), 下午:皓月園、萬國建築博覽線、海底世界。 第二天:上午:萬石植物園、南普陀寺, 下午:湖裡山炮台、環島路、會展中心、集美鰲園。
8.用餐相關: 廈門飲食海鮮居多,但不是太貴,著名的餐廳有:廈門的好清香、佳麗海鮮。中檔的有:南海魚村。一般的廈門大排檔的海鮮也不錯,在廈門街頭常見。著名的菜我個人認為:南普陀素菜、土筍冰(小吃)不錯,也很有名。其它的海鮮在其它地方也能吃到.
9.小吃:廈門的小吃太多,沙茶麵、黃則和花生湯、薄餅、海蠣煎、廈門炒麵線、春卷、麻糍、扁食等。小編我數不下去了。想方便的話,玩了鼓浪嶼到廈門輪渡, 到中山路上黃則和小吃就可吃到了.
10.旅遊紀念物: 購 物: 廈門的主要特產是鼓浪嶼餡餅(種類好多)、黃金香肉鬆、海產品、乾果、茶葉(烏龍茶)等。最好貨比三家哪 紀念物:< 石雕,特別是影雕值得一購啊。在鼓浪嶼上有許多紀念品小店,可進去選上一二件,說不定有你喜歡的。提醒:多看多問,貨比三家,切莫跟風,切莫貪圖小利. 到廈門旅遊購物注意事項 到廈門旅遊景點購物,特別是到鼓浪嶼旅遊購物。沿街叫賣的商家此起彼伏,購買者初來乍道不知買哪家好,買什麼好?跟我來。。。。 到廈門購買的「基本」特產為:鼓浪嶼餡餅(正宗品牌:日光岩系列產品、陳記系列產品)、肉製品(黃金香系列肉鬆、正宗的只一家位於龍頭路的小小的店鋪,門口掛著中華老字型大小的牌子,這家小店的產品有100多年有歷史,海鮮產品、珍珠、則各家均可,就看你的眼力了,不過小編正在考查一兩家信譽好的店家與其簽訂合同後推薦給大家。影雕也是不錯的產品,也可購買。至於街邊10元錢一盒的茶葉還是算了吧,不要買了。龍眼乾多是加麵粉與糖一起做成,也不推薦購買,小編就沒買到過好的(暈)。詳細的可見本站的特產介紹(不個在收資料集中)。友情提醒:多看,多選,貨比 廈門小吃全攻略 廈門的風味小吃久負盛名,發展至今已有200餘種。其中尤以鹹食的燒肉粽、魚丸湯、蝦面、薄餅、芋包、韭菜盒、土筍凍、沙茶麵、油蔥稞、炒稞條,甜食的花生湯、圓仔湯、貢糖夾餅、炸麻花、炸棗、炸蒜、麵茶等最為長盛不衰。 而且,不少具有傳統特色的小吃名點,逐漸演進為精製、小型、高檔、多樣化的菜餚而躍上正規宴席,登上大雅之堂。 春卷——廈門習慣稱其"薄餅"。相傳明朝同安人蔡復一,總督雲貴湖廣軍務,經常整日批閱公文,忙得無暇吃飯,蔡夫人擔心長此以來,丈夫會餓壞身體,遂想出一個辦法:用麵皮包著菜餚,讓蔡公右手執筆,左手取食,邊吃邊寫,十分方便。 這種吃法,後逐漸流傳開來,在閩南便成了家常名品了。逢年過節,家家戶戶有吃薄餅的習慣,特別是清明節尤為普遍。 廈門薄餅、以筍、豌豆、豆芽、粉絲、豆乾、魚、蝦仁、肉丁、海蠣、紅羅卜等為主料,至於諸般佐料,則酌量搭配,但很重視用扁魚干油酥調味,吃起來脆嫩甘美,醇香可口。 油蔥果——中秋節俗稱"七月半",有以咸仔果祭祖的舊民俗。傳說一戶人家在蒸制這種供品時,孩子揭開蒸簧w一看那咸仔果半生半熟,嫌它"白淡無滋味",遂隨手把一碗肉餚倒進果中,被大人發現後,已"生米蒸成熟果"了。不過吃起來味道還不錯。 於是,人們競相仿製,歷經演變,由咸蔥果變為油蔥果。其做法是:將肉絲、孛薺丁、炸過碾碎的扁魚或蝦皮、米醬、白糖、地瓜粉、蔥白、五香粉、食鹽製成團狀,放進碗里的米漿蒸煮而成。 吃時要切開,放些沙茶醬、桔汁、蒜泥、蘿卜酸吃起來柔韌芳香,美味可口。 土筍凍——系用生長在海灘泥中的一種俗名"土筍",狀似陸上的蚯蚓的星蟲,壓破洗凈熬煮,然後連同富有膠侃Φ臏 b入小酒盞,冷卻凍成小圓塊。吃時,以醬油、香醋、辣椒醬、花生醬、芥辣、蒜泥為作料,醮著吃。 河南人周亮工清初在福建為官時,曾在其所著《閩小記》一書中贊賞過這一其貌不揚但食之美味無窮的"土筍"。 海蠣煎——海蠣煎選用海蠣中的上品"珠蚝"為主要原料,把雞蛋、地瓜粉和切碎的大蒜調勻,然後用適量的豬油在鍋里煎至兩面酥黃。吃時,以蒜泥、沙茶醬、芫荽等為作料,方能達到香脆細膩、美味可口之功效。 燒肉粽——粽子各地都有,但廈門獨具風味,它以糯米、豬肉、香菇、蝦米、栗子為原料,經過油拌,用竹葉包成菱形,放在湯中燜制而成,吃時,以沙茶醬為佐料,入口不膩,清香味美。 韭菜盒——韭菜盒系用麵粉拌豬油做皮,以豬腿肉、蝦仁、扁魚、孛薺、韭菜、香菇做餡,包成一個個像小盒子一樣的餅,邊沿捏成波浪形放進油鍋炸熟,食之餡鮮美,皮香脆。 炒麵線——廈門獨特名菜,系原"全福樓"、"雙全酒家"所創。烹制的方法是選用上等面線放在七成熱的油鍋里炸至赤黃色,撈上盤後用開水去油膩待用,以瘦肉、冬筍、香菇為配料,切成絲炒過,和以扁魚、蝦瀝,酌加紹興酒,然後再把炒過的面線拌配料再炒。吃時以沙茶醬、紅辣醬為佐料。 芋包——芋包夏秋季節小吃。系將檳榔芋削皮洗凈搗成生芋泥,和上少量澱粉、精鹽、攪拌均勻,在碗的內壁塗上一層油,放進預先准備好的豬肉、蝦仁、香菇、冬筍、孛薺等片絲餡料,再蓋上一層芋泥。輕輕倒扣取出放在蒸煥鎿舸抖 傘J秤脮r佐以辣椒、芥辣、沙茶醬等,味道更好。 炸五香——系將瘦肉配上青蔥、扁魚、孛薺、鴨蛋、味精、上等醬油、白糖、五香粉。攪拌均勻,用豆皮包成卷,入油鍋炸熟。切成小塊,食用時配上沙茶醬。紅辣醬、芥辣、蘿卜酸、芫荽、甜醬等佐料,味道更加鮮美。 花生湯——廈門花生湯系花生米先剔去疵粒,用滾湯開水浸泡後去膜,加水置砂鍋中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始能放糖,續熬使花生仁爛透為止。此時,花生一分為二,上浮水面,顆爛而不溶,汁液溶而水不濁,不油不膩,芳香撲鼻。 廈門的"黃則和花生湯"是廈門花生湯的代表品種,馳名於港、澳、台 面線糊——面線糊系以蝦、蚝、烯Α⒌ 說任睹蕾│鮮的海產品熬湯,與面線煮成糊。煮時要掌握好火候,達到糊而不亂,糊得清楚。 面線糊,除了海鮮作配料外,還可加鴨血或豬血或以一大串豬大腸放入面線糊中煮燉,使油脂融入其中,大腸也爛熟,再配上油條,炸蔥花、胡椒末作為調味,氣味更濃烈可口。三家,不選貴的只選對的。
B. 廈門哪裡的小吃比較多又便宜一點的
廈門小吃
小吃是廈門食俗的一個重要內容。這不僅由於廈門小吃體現了廈門人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其品種的豐富多樣,全國罕見;也不僅由於廈門小吃的風味獨特,令人難忘;更因為對廈門人來說,小吃既可是點心,亦能作正餐,甚至可以上宴席待客。沒有一個廈門人不吃小吃,它已經深深溶於廈門人飲食習俗之中,成為一種偏好,一種習慣,一種民風。對於廈門人來說,那深夜街巷裡叫的"燒肉粽",那馬路邊騎樓下點著"臭十"(乙炔)燈的煎豆子,便是刻骨銘心的故鄉印象。可以說,不了解廈門的小吃,就不僅無法了解廈門的食俗,也無法了解廈門人。
據廈門民俗學會近年的調查,目前廈門的小吃大約有200多種,製作售賣小吃的攤點、酒樓、餐廳僅在島內就有2600多家,許多黃昏之後才出現的流動攤販尚不計算在內。這么龐大的數目,只能選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最負盛名的攤點、酒樓簡略介紹了。
最有名和最普遍的廈門小吃有;土筍凍、燒肉粽、五香、芋包、韭菜盒、芋棗、章魚、油蔥餜、鹵豆千、鹵鴨、蚝仔粥、面線糊、炸棗、捆蹄、夾餅、糖蔥餅、薄餅、沙茶麵、魚丸、蚝仔煎、麻籽、貢魷魚、"翻煎"豆乾、鯊肉、加滋螺、花螺、芋餜炸、蚝仔炸、馬蹄酥、炒餜條、麵茶、蝦面、燒豆花、花生楊、炒麵線、豆包仔餜等等。
土筍凍是用生長於海邊灘塗的一種名叫"土蚯"的無脊椎軟體小動物加工製作的,晶瑩剔透,柔韌嫩脆,鮮甜爽口,尤其是沾上各種佐料,更別具風味。據說,製作上筍凍的"黑土蚯",全國只有廈門、海滄、安海一帶沿海灘塗才有,而以廈門百穀港出產的品質最佳。可惜圍海造地,芫當已不再成港,現在的土筍凍只有靠高浦、海滄、安海等地提供原料了。
五香也是極為可口的美味。它用一種專門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薺、蔥等,包成如春餅的一條條,再放下油鍋炸成焦黃,切成幾段,蘸佐料進食,香、酥、脆、鮮,妙不可言。
蚝仔煎則是選黑耳白肚(黑白對比越強烈,說明越新鮮)的"珠蚝",拌和青蒜、韭菜、地瓜粉,攤入油鍋,兩面煎透。講究一點,還要在入鍋後,再攤上攪散的蛋,一道煎熟。起鍋後,撒點胡椒,放數葉芫荽,吃時再蘸上芥辣、辣醬、香酷,簡直連舌頭都會一起吞下去。
蝦面的主料是蝦和面,然而妙處卻不在蝦,也不在面,而在湯。先把蝦去殼水熟,撈起蝦仁,再用這湯熬蝦殼,熬了第一遍後,把蝦殼過濾出來,搗碎,摻上冰糖再熬。然後和上熬過的豬骨頭湯,撒上蔥花、蒜末,方才成為蝦面湯頭。食時,將面攪熟。撈置碗中,放上幾只承熟的蝦仁和幾片豬肉,加上一小匙蔥頭油及些許蒜泥,再舀進熬好的蝦湯,撒上胡椒,味道之鮮美,令人難忘。
糖蔥餅,過去有許多小販挑著擔沿街走巷叫賣,現在只有在"好清香"酒家才吃得到了。它是用特製的約五六厘米直徑的小春餅皮,包上一小段專門煉制的油蔥糖和酸蘿卜、蔥、蒜、辣醬、莽辣。入口後,甜、酸、辛、辣、咸五味俱全,食慾大振。
沙茶麵可算是當今廈門最普遍的小吃了,無論鬧市或深巷,幾乎無處不有。沙茶麵的妙處,也是在湯頭。好的沙茶麵湯,是用豬的大骨湯加上沙茶辣醬、花生醬等熬成的,又鮮又辣,別具口味。
芋泥、芋棗、芋包,則是把檳榔芋頭蒸熟,搗成泥,然後包肉、筍等,用蒸籠蒸過,即成芋包。什麼也不包,只加糖,搓成一粒粒如大棗,再油炸,即成芋棗。若是加糖,油炒,則成芋泥。芋泥起鍋後,面上油多,很快就不冒煙,但內里卻是十分燙,不知底細,就要吃虧。也有咸芋泥,如南普陀素菜的"香泥藏珍",即把蘋泥包上各種菜,整碟或整碗蒸熟,邊上再撒些油炸過的酥脆可口的青菜葉絲,吃起來十分可口。
蚝仔粥或蟹粥的功夫,在於米要"粒粒清",不能煮爛。主要喝稀飯湯。
傳統中,一種小吃總是和最受歡迎的某一攤點的店名或主人名字連在一起,如黃則和的花生湯,"好清香"的燒肉棕,"碰記"和"真好味"的魚丸場,"章記"的蝦面,關隘內治姐的美人薄餅,思明北路程阿樹的蚝仔煎,二舍廟陳漢益的炸五香,泰山口吳唇的韭菜盒,打錫箔巷葉棟梁和笛仔仙陳金水的土筍凍,福茂街口何金釵的沙茶麵,海關邊王奕然的油蔥餜,思明北路貓車的貢魷魚,賴厝埕蔡淑貞的芋包,十六崎腳陳玲的麻嵫等等。
歲月流逝,數十年前的這些老字型大小能留存至今的已經不多。但後起之秀,層出不窮。尤其是80年代以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把小吃又推上了一個新的高潮。
一種潮流是將大眾化的小吃"宴席化",以"好清香"酒樓為代表。像"九龍盤",借成套餐具為媒介,將九種小吃組成一道風味梅花拼盤,構思相當奇巧。同時將芋包、肉粽、油蔥餜、夾餅等小吃小型化精緻化,使人們在小吃宴席上,一次可以品嘗多種小吃。小吃宴,十二道菜,道道都是廈門街頭巷尾可見的風味小吃,但又較那些小攤點工料精緻,風味更佳。
另一潮流則是將小吃"家常化"。像芋棗、鹵鴨、五香、鹵豆乾、咸餜等等,各菜市場都有許多攤點,專賣給顧客帶回家做家常飯菜。
無論是小吃的"宴席化"或"家常化",都表明廈門人對小吃的喜愛是何等深切。相信廈門的小吃還會再發展,發展得更豐富多彩,更令人難忘。
C. 廈門獨有的小吃有哪些
廈門獨有小吃:
沙茶麵、土筍凍、福建炒麵線、廈門薄餅、薑母鴨、棺材板、五香卷、海蠣炸、面線糊、仙草凍、花生湯、廈門魚丸湯、肉粽、麻糍
沙茶麵
用沙茶醬再製作湯頭,而其中以廈門的沙茶麵為典範,。沙茶醬主料有蝦干,魚干,蔥頭,蒜頭,老薑等十幾種食材構成,經油炸香酥再研磨細,製成沙茶醬待用。
土筍凍
土筍凍是一種由特有產品加工而成的凍品。它含有膠質,主原料是一種環節動物,學名海星蟲,身長二、三寸,經過熬煮,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即凝結成,其 肉清,味美甘鮮。配上好醬油、北醋、甜醬、辣醬、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白蘿卜絲、辣椒絲、番茄片,就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風味小吃。吃起來很清爽很香嫩, 常常用芥末來做調料。
燒肉粽
廈門的燒肉粽歷史悠久,具有香甜嫩滑,油潤不膩,精工細作等特點。色澤紅黃閃亮,多以香菇、蝦米、栗子、豬肉、糯米為原料,包好後的粽子要等開水煮沸時鮮 粽才下鍋燒,吃時配上沙醬、蒜蓉、紅辣醬、調味醬油、芫荽,真是味道可口。需提醒一點,肉粽要趁熱吃,否則味道大減,因此燒肉粽,名副其實。
4. 油蔥粿
閩南話也叫碗仔粿。農歷七月半,廈門都有以咸米粿拜祭先祖的民俗。相傳一戶人家,在蒸制米粿時,家中頑皮小孩,揭開蒸籠偷吃半生半熟的咸米粿,嫌其平淡無 味,順手把一碗肉絲倒入米粿中。被大人發現後,生米已蒸成熟粿。吃的時候,大人發現這樣的做法,吃起來更加多樣味道也很不錯。於是,人們競相效仿,最終演 變為油蔥粿。
5. 炸五香
炸五香是有特殊風味的廈門名點,佐餐下酒均宜。它以五花豬肉為主,切成長方形小塊,配上切為粒狀的扁魚、青蔥、荸薺,勻以薯粉、味精、醬油、五香粉,然後用豆皮捲成棒狀,入油鍋炸成金黃色撈出橫切成小塊,裝盤上桌。蘸以各色調料,入口香、酥、脆。
6.魚丸湯
廈門魚丸湯以草魚為主料,油菜、胡蘿卜、芹菜為輔料,姜、鹽、白糖、胡椒粉、澱粉、雞精、香油為調料。將草魚宰殺洗凈,剁成蓉,加入澱粉、水製成魚蓉,用 勺製成小丸子;胡蘿卜洗凈切成片;芹菜切成絲;姜切片;坐鍋點火,放入清水,水開後放入油菜、胡蘿卜片、芹菜、薑片,開鍋後加入鹽、白糖、雞精、魚肉丸, 待丸子變成白色時加入胡椒粉,淋上香油即可,色淡鮮香。
7.蚵仔煎
用閩南話講是「蚵仔煎」,是閩南地區特有的小吃。香鮮細膩、美味可口。海蠣味道有點腥,為了去除腥味,有些廚師會在海蠣里拌入雞蛋。在蓋掉海蠣腥味的同時,海蠣煎也喪失了靈魂。這道海蠣煎的做法是把蛋圍在海蠣煎的周圍,保持了海蠣的原味。
8. 燒仙草
幾十年前的人們吃仙草,主要是把它切成小方塊,再簡單地加上糖水和碎冰。配上用糖水浸制的扁豆與彈牙的黑珍珠,啖啖清涼令人心境平和。但這款食品孕婦忌吃。
9.餡餅
餡餅在廈門是一種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傳統食品。它好在料精工細,選用優質麵粉,二層豬油,上等綠豆。做餅餡的綠豆蒸熟去殼,研得精細,餅皮和餅酥下足油量,揉得恰到好處。烘製時,注意掌握火候,做到內熟外赤不走油。這樣做出來的餡餅,餅皮香酥油潤,餅餡冰涼清甜。
D. 去廈門必吃的20個小吃
去廈門必吃的20個小吃有:老廈門南煎肝、海蠣煎、花生湯、鴨肉粥、燒仙草、筍凍、廈門燒肉粽、馬蹄酥、廈門薄餅、花生酥、廈門餡餅、黃勝記肉乾、清津果、鼓浪嶼綠豆糕、同安封肉、扁食湯、半月沉江、普陀素餅、同安煎蟹、香酥芋泥鴨、南海金蓮。
1、老廈門南煎肝
南煎肝是福建省傳統的地方名菜,屬於閩菜系。是福州菜中的知名特色菜之一。豬肝要切得比較薄,因為這道菜豬肝在製作的過程中因為要保持新嫩的口感,在鍋中停留的時間就不能長,所以要讓豬肝保持鮮嫩口感的同時又要充分熟透,切得比較薄是關鍵之一。最後加入麻油是點睛之筆,麻油最後加香味會更加濃郁。
E. 廈門有什麼特產推薦
美食一:黃勝記豬肉乾
「黃勝記」,大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它甘甜鮮美的滋味足以令人慾罷不能。在人山人海的門口,老闆大方豪爽的派發一大片一大片肉脯的情景也堪稱經典。Anyway,它絕對是廈門美食的一張重量級名片,還歷經了百餘年歷史的洗禮。在黃勝記,100元8包哦,算便宜吧。手禮網更便宜呢~平均下來大概100元9包的樣子,遇到促銷活動,100元10包也不是沒可能哦~
經典美食二:南普陀素餅
在廈門所有品牌的餡餅中,南普陀絕對最受歡迎。純手工製作,數量有限,常常賣斷貨哦~買餡餅的話,怎麼能少了南普陀?想吃的話,可以到南普陀寺買啦。還有個方式就是上手禮網。據說60%以上的南普陀餡餅都是從手禮網賣出去的。如果你在外地的話,手禮網更是首選啦,快遞很方便的!
經典美食三:黃則和麻糬
如果你來過廈門,一定吃過中山路的黃則和花生湯吧。是不是被人氣爆棚的場景嚇到了嘞~不過,別以為黃則和只有花生湯哦,黃則和麻糬、桔紅糕也不錯啊。不管是老廈門人還是遊客,黃則和麻糬、桔紅糕都是必買的哦。這兩款產品在手禮網的銷量就很好!
經典美食四:白鷺魚皮花生
拿出一粒,「啪」地扔進嘴裡,吮吸一下是特有的麵粉的清甜和淡淡的鹹味,然後「咯嗒」一聲,咬開是濃濃的花生味。
沒錯啦,就是白鷺魚皮花生,我小時候的最愛!如果你也是廈門人,你一定能明白那一「啪」一「咯嗒」之間,所蘊藏的無限樂趣。你是不是和我超級懷念它的味道嘞?是不是和我一樣曾經心血來潮,走街串巷,去尋找一包白鷺魚皮花生?
經典美食五:日光岩餡餅
你有沒有吃過剛出爐的日光岩餡餅呢?我老媽說她吃過也,味道鬆脆可口,齒頰留香呢!反正我是沒吃過啦。我只在鼓浪嶼買過。我還去過鼓浪嶼的日光岩呢。其實,你會不會偶爾想起鼓浪嶼呢?買幾盒日光岩餡餅吧,在享受美味的過程中,還可以緬懷一下鼓浪嶼的悠閑時光。當然,不用特地去鼓浪嶼買啦,在手禮網訂購也OK啊!
經典美食六:銀祥薑母鴨
據說是遊子最懷念的美味,遊客最想品嘗的「廈門第一鴨」。一種甘辛入味,濃香撲鼻,深入味蕾的感覺。一段置身於古街巷,感受那獨特的濃郁姜香飄散整條街的動人記憶。而手禮網傾力推薦的銀祥牌薑母鴨,是繼全聚德烤鴨之後,第二隻「會飛的鴨子」,遠近馳名哦。
經典美食七:太祖牛軋糖
是否想起多年前在午後陽台一邊翻書一邊喝咖啡一邊嚼太祖牛軋糖的情景呢?當太祖牛軋糖的奶香和花生香纏繞舌尖,彷彿又能找到那種久違的愜意恬靜。
經典美食八:沙茶麵
你吃沙茶麵的時候,一般都配什麼料?我的最愛的魷魚、豆腐和脫骨肉。而且,我常常覺得,只要沒吃到沙茶麵,假期就不完整!沙茶麵的精髓在湯不在面,配料也算復雜了吧,而且每個愛吃沙茶麵的人都有自己的獨到搭配呢~據說,烏糖沙茶麵在遊客心中很有地位啊!
經典美食九:土筍凍
來廈門前你知道土筍凍是什麼嗎?土筍凍應該算是廈門最神奇最獨到最有創意的小吃啦。喜歡它的人,一定會對那種甘冽鮮美的滋味欲罷不能。沒吃過的話,在廈門怎麼可以不嘗嘗呢?
經典美食十:廈門泡麵
購買廈門美食的好去處:
作為吃貨,看到美食介紹的時候,會不會按耐不住想買呢?以下幾個去處可供大家參考。
鼓浪嶼:不管是黃勝記、汪記老店,還是嗲到不行的Babycat、趙小姐,鼓浪嶼上都可以找到,而且永遠都是人滿為患。小編提示:如果打算要在鼓浪嶼買特產,你得具備相當的體力。因為鼓浪嶼上機動車禁行,全部都得靠步行!要是邊玩景點邊買特產就更得有毅力了,一路大包小包拎著,男士們大顯身手打動芳心的好機會,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啊。
中山路:廈門中山路是一條特產集中的商業步行街,非常熱鬧。在這里老字型大小品牌基本都可以找到,但價格不是很統一,特別是海產干貨類的特產,不同商家價格可能差好幾倍,比較考驗眼力和比價的耐心。
——NEFF
F. 廈門有哪些特色美食
廈門各種美食,有自助,有中餐,有小吃,只要好吃

微辣蕨粉,入口爽滑
G. 廈門的南普陀問題
南普陀確實很好玩,票價又特便宜,才3塊!
而且南普陀的素菜也久負盛名!有雞、有鴨、有魚——當然都是素的,外加一些其他菜,4、5個人的話2、3百塊足夠了。
當然了,記得看菜單的價格點菜,心中有數!
這些素菜館還沒聽到說會宰客的,這個倒是可以放心。
H. 廈門旅遊攻略
我去的時候計劃了3天 是從香港過去廈門的 我保存了一些美食 LZ去了別錯過啊
廈門一日游
D1.南普陀 3元 -廈大-胡里山-環島路-文曾路
2.南普陀:閩南佛教的代表。寺內有著名的五老峰。站在五老峰上廈門全景盡收眼底。
交通:住宿賓館步行至鎮海路,乘坐廈59直達南普陀。票價1元
門票:3元。
其他:在南普陀游覽可以購買南普陀素餅,10元/盒。
3.廈門大學:全國重點高校,依山傍海,人文氣息濃厚。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
交通:廈大南校門緊鄰南普陀寺,從南普陀參觀完畢後步行即可.
門票:免費
其他:學生食堂的伙食比較特色,量多又實惠。
4.胡里山炮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擁有當今世界最大和最小的兩門古炮。
交通:廈門大學步行至廈大西村站點乘坐公交531、50、廈20、520、809、29到白城下車。步行至胡里山炮台即可。票價1元
門票:25元
5.白城海灘:環島路特色景點之一。夕陽西下的白城海灘更是別有景象。胡里山炮台參觀完畢隔壁海灘即是。比較特色的是海邊木棧道。吹著海風,望著大海,休閑的最高境界。
交通:步行。如有興趣可以租三人自行車延環島路騎車看風景。
門票:免費
建議游覽時間:2—5景點,一天
6.環島路觀光大道:依海而築,是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賽道,也是廈門市區精華旅遊帶之一。在環島路上遠望,海岸線曲折起伏,海景宜人,大擔、二擔、檳榔嶼、小金門等島嶼一覽無余,大金門也隱約可現。
交通:住宿酒店步行到婦幼保健院乘坐503。503沿途景點:台灣民俗村、海韻台、黃厝海濱、椰風寨、終點站為觀光旅遊大道—廈門會展中心。
門票:免費
建議游覽時間:半天
1. 南普陀:
還是建議早去,去的稍微晚點,就會與眾多旅遊團相遇,門票3元,那裡的素餅非常好吃,建議購買嘗試
2. 廈門大學
關於廈大安排在廈大白城沙灘那邊的環島路游覽,就可以安排在佳麗吃頓午飯,順著沙灘一直走,走到盡頭就能看見佳麗兩個大字了.推薦楊枝甘露、雪梅娘、佳麗蝦餃王、鯪魚丸子、叉燒的腸粉、黑椒大腸、流沙包、芋香包、榴槤酥
廈大是廈門當地非常有特色的一個著名景點,不去廈大就太可惜了,網上有很多關於進入廈大的攻略
1、從廈大白城校門旁邊有個農副市場,從那裡二樓的一個小門可以繞過保安,直接進入廈大。
2、從學校東邊的「芙蓉隧道」騎車進入廈大,沒有保安檢查。
3 、沙灘邊租自行車 問師傅元/小時,30元/不限時,押有效證件和100元錢,可以一直騎到晚上再歸還。
4、去廈大,坐車到「廈大西村」,從廈大西門進入,那邊的保安基本不管。
5、廈大就從「廈大白城」站下車,找個學生帶你進去。
坐車到廈大白城,下車就會有人問你,租不租自行車,你可以直接問她,能不能帶進廈大,有一對中年夫妻的攤位,那個男的跟裡面的人一說就能進去,但前提是必須租她的自行車,30元不限時,
廈大交通:
廈門大學位於廈門島的南端,如果圖方便可直接打的到廈門大學,但費用比較貴,也可坐公交車,市內擁有50條公交線路,均為無人售票車,上車票價1元。有71路、47路、45路、29路、21路、1路、18路、15路車可以到廈門大學。
3. 胡里山炮台:
門票:25元/人(有時是20元/人)具體什麼時候是20元/人我也不是很清楚。
4.廈門環島路
環島路與沿線的景點相結合,胡里山炮台、上里水庫、台灣民俗村(景州樂園)、金山松石、「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標語牌、國際會展中心、何厝「炮戰紀念館」,以及廟宇、古樹、奇石、雕塑和三個臨海廣場,沿線還建有椰風寨、玩月坡、數星園、海韻台等設施、串連成五彩繽紛內容豐富的海濱旅遊觀光帶。
國際會展中心位於前埔臨海環島路內側,主體建築如欲騰飛的大鵬,啟航的巨輪
廣播山下的環島路北側路邊,豎立有「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大標語牌。(在海對面有一個小島叫大擔島上,台灣政府立了一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心戰牆。
備註: a. 在環島路可以進行游泳、放風箏、騎自行車等活動。
b. 其中游泳可以選擇在廈大白城、珍珠灣、曾厝垵、塔頭/溪頭下(亞洲海灣)、玩月坡(國家會計學院附近)、數星園(在黃厝附近)、椰風寨等地。其中水質較好的,遊客相對少一點的是玩月坡和數星園。游泳是免費的。不過游之後可能需要在海灘旁邊的商家提供的浴室進行沖澡。費用在5-10元左右(僅供參考,以實際為准。如果不放心可以先咨詢沖澡費用再下海游泳)。游泳需要強調2件事。第一件事是海雖然漂亮,但海有海的特性。如果沒有海里游過泳,請不要往外游得太遠。特別有些區域有暗礁可能會受傷。另外在廈門游泳是需要算潮水時間的。一般是在高潮之前2-3小時為最佳游泳時間(當然也要考慮太陽強烈情況)。理由是在退潮的時候,人可能會被海浪卷到深海而發生事故。潮水時間有一個簡單的演算法。就是農歷初一、十五高潮是在中午以及半夜12:00.以後每往後一天,就延40分鍾。海邊泳具較貴。如果方便的話最好自己帶。
d. 騎自行車最好在胡里山炮台一帶租最為便宜。在玩月坡租最貴。而且這些車輛一般需要還回原地的。因此騎行請把回程的體力計算好。建議從胡里山開始騎行最好不要超過椰風寨。從胡里山到椰風寨大概十公里,應該還ok。
註:有些商家提供終點還車的服務,價格稍微貴一點,多一二十塊錢就好。。
g. 椰風寨一帶最熱鬧,同時有建於沙灘上的游樂場。在廈大一帶可以考慮去吃南普陀的素菜或者可以考慮在廈門芙蓉、勤業餐廳吃飯。在環島路一帶可以在曾厝垵一帶解決就餐的問題。曾厝垵一帶有很多經濟的排檔和酒樓。比如像阿川海鮮、佳福園、佳麗、海港城等。當然如果預算多一點可以考慮白城附近的九龍塘食府。
5. 文曾路在廈門,有一條路被人們稱為「大地藝術品」,這就是文曾路。
文曾路主要有廈門市花園梅海嶺,植物園(其中一個出口在文曾厝),怪坡(視覺上為上坡,實際為下坡)
交通:文曾路可以考慮坐旅遊二線,或者打的。
旅遊2線:火車站——廈大學生公寓 上車2元,全程2元
廈大學生公寓→前田→西邊村→珍珠灣→龍虎山路→倉里→文曾花園→上李→植物園東門→文屏山莊→金榜公園西門→金榜公園→火車站
【火車站】首班6:20 末班18:30 【廈大學生公寓】首班6:30 末班18:30
夜間活動的好去處:南華路文化吧一條街:這條路上都是五十年代的歸國華僑建的老別墅,都具有典型的閩南民居的特色。街區夾在廈門大學和鷺江大學中間,依山伴海,人文氣息濃厚,目前已成為廈門文化氛圍最濃的一條路,有很多有特色的文化吧和咖啡館。由於離大學近,這里的消費人群通常都是些教授、學生、喜歡藝術或文學的青年,現在也成為白領們聚集的地方。
D2 鼓浪嶼:萬國建築博覽—日光岩—菽庄花園—鋼琴博物館—環島海濱浴場等
備註:最好住在輪渡附近,這樣去哪裡都很方便。
交通:去鼓浪嶼輪渡上島免費。輪渡分兩層,底層不收費,二層收費1元。出鼓浪嶼輪渡收費8元。
門票:鼓浪嶼各景點聯票為80元,可在去鼓浪嶼的輪渡站旁購買。鼓浪嶼上有很多不正規的野導游,小心上當!!!不建議在鼓浪嶼吃海鮮,死貴!!!!
廈門輪渡碼頭坐免費擺渡船上鼓浪嶼——在鼓浪嶼鋼琴碼頭下船後往前直走100米至麥當勞——沿著麥當勞大門前的龍頭路直走至遊客服務中心(龍頭路100號)——繼續往去日光岩的方向走(路邊有標志牌哈)——經過音樂廳——走至人民體育場處會有個十字路口(一條路往菽庄花園,一條路往日光岩)——沿著往日光岩方向的那條路(晃岩路)往上走就到了日光岩正大門了(沿途經過景點:廈門老故事,福音堂,黑貓餐廳等)
回去坐快艇,,10塊錢一個人(比坐輪渡貴了2元,,但是很刺激的,,強烈推薦啊)
如果你是乘汽車,廈門島內有兩個汽車站(湖濱南汽車站和松柏汽車站),1、其中湖濱南汽車站離輪渡碼頭非常近,普通公交十分鍾即可到達,出站就有公交車,只要車上標示往「輪渡」方向即可上車(注意方向,別錯了)。打的10元即可到達。2、松柏汽車站出站即有公交車,只要車上標示往「輪渡」方向即可上車(注意方向,別錯了),大概花半個小時可到達輪渡碼頭。打的,大概22元/次,可到達輪渡碼頭。
到了輪渡碼頭後有三種方式上鼓浪嶼
1:直接走進廈門輪渡碼頭無須買票(如果有人要你出示船票,說明你走錯入口了,出島才要買票,票價8元/人),7分鍾可到達鼓浪嶼鋼琴碼頭,這是最常用最實惠的上島方式。2、買一張環鼓船票。15元/人,可環繞鼓浪嶼一圈,然後從三丘田碼頭上岸。保留船票,出島時可以不用買票了。3、快艇,10元/人,不過帶著行李的人有點不方便,小心海水。4、有些朋友可能選擇了住在別墅碼頭附近的旅館,那可要注意了,一定要到輪渡旅遊客運碼頭(跟廈門輪渡碼頭不一樣,二者相差200米左右)乘船到別墅碼頭上岸,不然你可要走酸腿了!!!!
輪渡正常航班時刻表請見上表,半夜1、2、3、4、5點各有一班從廈門輪渡碼頭-----鼓浪嶼三丘田碼頭,須花5元錢購票。反之,1:10、2:10、3:10、4:10、5:10鼓浪嶼三丘田碼頭-----廈門輪渡碼頭。
線路特色:島上海岸線蜿蜒曲折,坡緩沙細的天然海濱浴場環布四周,鬼斧神工的礁石奇趣天成。線路設計:皓月園→毓園→菽庄花園→日光岩→鄭成功紀念館→廈門博物館→廈門海底世界
在鼓浪嶼安排1天,具體內容可以參考如下:
鼓浪嶼簡介:
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沖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解放前,島上屬殖民地,有多個國家在此設立使館。同時有很多外國人在此居住,因此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築博物館」之稱。小島還是音樂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島」。如果有到鼓浪嶼上面請注意看鼓浪嶼輪渡碼頭,其形狀實為一架鋼琴。另外島上有一個鋼琴博物館,收藏了很多世界名琴。島上氣候四季如春,而且是全島禁行機動車(只有一輛垃圾車是機動車),連自行車都極少見。島上僅有數十輛供旅遊觀光的電瓶車。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環島路、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
鼓浪嶼地圖交通:
鼓浪嶼道路很多,可建議買一份手繪地圖,既可收藏,又可指路。
鼓浪嶼交通:
1. 從廈門輪渡至鼓浪嶼的船從早上5:30至晚上12:30至少每20分鍾一班,其中早上7:00至晚上7:00每10分鍾就有班。12:30以後每小時一班。
2. 進入鼓浪嶼的船票是免費的,返回的時侯每票8元,非節假日期間九點到十點十分前的返程票價是半價,就是四元每人每票,十點十分後(包括本時間班)免費輪渡,記得是非節假日才執行!另外記得從廈門輪渡到鼓浪嶼坐的船是應該是坐輪渡公司才是對的,是免費的。另外入口處是有一個售票窗口,賣的是旅遊船票,票價一比較高,需要上島的你千萬不要買成旅遊的船票哦了。
3. 鼓浪嶼所有的機動車是禁行的。因此沒有汽車和摩托車。自行車也是限制的(坡度高,騎自行車危險)。
4. 鼓浪嶼上面有電瓶車,繞一圈是50元。不過不建議坐。因為島上不大,走路就可以了。
5. 從日光岩到百鳥園的索道是含在日光岩的門票中。
鼓浪嶼美食:不建議在鼓浪嶼吃海鮮,因為鼓浪嶼上的海鮮很貴,如果就想體會那個意境,不在乎錢的話也可體驗一下。
(1)龍頭路183號的魚丸攤,5塊錢7個魚丸。
(2)喜林閣酸梅湯:雞山路1號之一電話:2066388
(3)葉氏麻糍,1塊一個,很香甜
(4)黃勝記買好了肉脯和肉鬆,龍頭路95號T: 2069217
(5)babycat私家御餅屋(Babycat在鼓浪嶼上面一共開了3家店,廈門市區開了一家) 地址: 龍頭路143號(近鼓浪嶼輪渡碼頭新華書店) ,電話: 0592-2063651
(6) 林記魚丸湯¥5,地址: 泉州路54號
(7) 馬拉桑奶茶:鼓浪嶼龍頭路181號
(8) 張三瘋奶茶,招牌奶茶要15塊,龍頭路
(9) 金蘭餅店:鼓浪嶼內厝沃路413號電話:2061492
(10) Judy』s Café: 鼓浪嶼永春路79號電話:2197468;
(12) 花時間咖啡館:鼓浪嶼安海路36號番婆樓2樓電話:2064821
龍頭魚丸龍頭路183號魚丸
黃金香廈門市鼓浪嶼龍頭路95號
面線糊 鼓浪嶼龍頭路298號(近龍頭路市場)。這家店極其難找,不但店門口沒有招牌,而且僅在早晨11點前開門營業,但是每天都有很多人前去品嘗。還有一家是溫峰小吃店,地址:龍頭路200號。
芋泥、芋棗、芋包
葉氏麻糍 花生湯 沙茶麵 龍頭路175號牛肉香食室 人均:13元
海蠣煎龍頭路179號壹柒叄土筍屋 龍頭路189號龍頭海蠣煎(10元1份)龍頭路290號 黃則和 龍頭路410號客味坊
龍頭路414號天天鮮小廚房 龍頭路菜市場附近老字型大小海蠣餅(10元1份)
土筍凍、五香條、黃勝記肉鬆、鼓浪嶼綠豆糕
鼓浪嶼龍頭路上的特色小吃店:
龍頭路56號林記木擔魚丸
林記魚丸店魚丸(6元7個)林記的魚丸個子比原巷口的小,個人認為肉頭不如原巷口的厚實,不過也得到很多人的好評,估計是每個人的口味不同罷了。
龍頭路58號之1八婆婆燒仙草(5元一杯)
就在原巷口魚丸店旁邊,門面很小,但是天天有人排隊購買。燒仙草的味道確實不錯,裡面加了紅豆、花生、薏米,等等,量大料又足,口感很豐富,甜而不膩。我覺得就像龜苓膏+奶茶的混合體但此一家仙草不像龜苓膏那麼苦。燒仙草滑滑的,奶茶味道也很濃,配上花生很香,味道很好。不過在中山路的一家只需要3元一杯,每次都有很多人排隊。有奶茶口味和蜂蜜口味的。
龍頭路60號飯飯之焙台灣飯團
據說裡面的台灣雞健丸湯還有黃金魚餅非常好吃。聽說的還不如自己試試,呵呵
龍頭路62號原巷口魚丸店(人均:13元)
龍頭路62號和106號是島上比較出名的是原巷口鯊魚丸和林記木旦魚丸。
這里一碗魚丸(6元5個)魚丸裡面還有陷。在原巷口魚丸店裡面吃的6元的魚丸和16元的鯊魚丸,2種魚丸的湯底是一樣的,比較清淡的湯底,湯的味道很好;16元的鯊魚丸除了size比6元的大外,裡面的餡料也不一樣,16元的更好吃一些。這里是一家百年老店,夏天來還可以嘗到特製的楊梅汁。
炸五香,6塊錢2個,每個切成3小段。豆皮裹了五花肉丁、馬蹄丁外加蔥花、五香粉調制,捲成卷下鍋炸。外皮炸得略微有些脆感,一點都不老,內陷塞得很緊實,彈性十足。
燒肉粽是5塊錢一個,挺大的,但米不是非常緊實的那種,而且餡料豐富,所以並不覺得非常撐。據說廈門肉粽米是有炒過的,多有加調味。餡料除了一大塊肉以外還有馬蹄丁、筍丁一類的存在。而且是放水裡煮出來的樣子,而不是隔水蒸的。吃的時候蘸甜辣醬,味道比一般的肉粽好吃,畢竟餡料多,只是糯米厚的地方內里還是有些硬。
龍頭路95號黃金香肉鬆 (100元8包)
這家應該是島上公認最有名的店了,老闆很大方,大塊的肉脯分給路人免費吃,生意特別好,肉脯香甜有嚼勁。鼓浪嶼上,到處都打著招牌在賣黃金香肉鬆,絕不是在龍頭路街心廣場的那一家,而是在遠遠相反的另一家,位置無法用語言描述, 4包可以送一個小旅行包裝肉鬆(4包50元)
龍頭路117~119號Babycat私家御餅屋(新店)
一間以白色為主基調的咖啡館,經營自家餡餅、套餐、花茶、咖啡、三明治等等。
皮很薄很軟,吃口有些像月餅,但是遠沒有月餅那麼油,而且哪怕是椰蓉的,口味也不是特別甜,綠茶綠豆的口味就要更清淡一些。個頭比較袖珍些,適合做飯後的點心,不會太飽的說。而且一盒有8個,分發起來也更方便些。老店很小,原木風格的店因為多隔了一層出來,感覺有些低矮壓抑。一本本厚厚的留言本都寫得滿滿當當的,承載了無數人的美好回憶。
單買1.2元一個,盒裝12元8個。最低消費10元/人。
龍頭路143號Babycat私家御餅屋(12元1盒)(老店)
龍頭路一帶,文藝氣息最嚴重的當屬「BABYCAT私家御餅屋」。
餅屋裡的餡餅多是甜餡,純手工老法製作,每日生產都定量,決不多做,用精緻的紙袋包了,買來當作手信,體面過人。綠豆、椰蓉、南瓜餡,還不忘開發時尚的抹茶、香芋餡,去晚了,受歡迎的口味多半已經脫銷。
總的來說環境還是不錯的,有個小閣樓,每張桌子都有小台燈,可以在那裡喝點東西,吃幾個餡餅,還有一直慵懶的大貓。餡餅盒子都做的很精緻。12元/盒,每一盒8個。味道純正,很新穎,比起超市或者中山路上賣的日光岩、鼓浪嶼、福第世家等牌子的要更酥更新穎,包裝都雅緻些,價格也貴一點,不過保質期只有7天,比那些短,其他的好像15還是25天。
龍頭路168號汪記
這家店是專門做手工餡餅的,地方是有點難找了,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誰叫人家做的東西味道好吃呢,來買的人還是特別多的。肉餡的、綠豆餡做的都是挺好吃的,外皮很酥。可以零買,有2元一個和1.2元一個得。體積還是挺大,一個下去還是有點飽的。皮子很酥,外皮略脆,和BBC家的皮子是不同的風格。綠豆餡的味道清甜,不會感覺很膩。不過散裝的只有兩種味道。
龍頭路169號粒粒香肉燕皮扁食(人均:7元)
是龍頭路上比較好找的一家扁食店,就在龍頭路的街心公園一側,很容易看見,肉燕這個名字很有意思,一張小長方形的麵皮包著一丁點肉,成品就像個小孩子畫的海燕。店裡陳設很簡單,就是個小吃店。 價格3~5塊之間 。肉羹麵,肉羹是那裡的一個特色,感覺還是烏糖沙茶麵的肉羹更好吃。龍須扁食之類的,造型很有意思,彷彿是扁食上長出了面條來,不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
龍頭路58號之1八婆婆燒仙草、龍頭路62號原巷口魚丸店、龍頭路95號黃金香肉鬆、 海壇路31號之1鼓浪嶼海壇路碗仔糕
有些特色小吃是只有鼓浪嶼才有的,例如張三瘋、黃勝記。鼓浪嶼上的海鮮干貨有的很便宜。5快錢一袋,甚至會比廈門島上的大型超市還便宜。但其他東西沒必要買
I. 廈門南普陀寺周圍有什麼特色的吃的
素菜是我國菜餚和食品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我國的菜餚中別具風格,獨樹一幟。明朝和清代是我國素菜的大發展時期。清代將素菜分為三個派系:即「寺院素食」,「宮廷素食」和「民間素食」。寺院素食又稱為齋菜,是專供僧侶和香客食用的菜餚;由於風味獨特可口,又富於營養,也深受一般百姓的青睞。在今天的「中國烹飪王國游」時間里,志雲要為您介紹的是充滿詩情、景意、禪味的廈門南普陀素菜。 廈門南普陀寺是閩南著名的古剎,寺內主要供奉著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已有近千年歷史,至今香火鼎盛,冠於閩南諸寺。古彥道:「一年來南普,三年免受苦」由此可見自古以來,南普陀是香客們朝拜的聖地。如今南普陀寺是國務院名山大寺保護單位之一,也是廈門的八大景觀之一,凡到廈門的遊客必到南普陀參拜、游覽。而南普陀素菜也因其色彩悅目、味美可口、清鮮超欲、韻致高雅而深受香客、遊客的鍾愛。不久前,本台記者明月專程拜訪了廈門市南普陀寺實業社素食部主任陳振發。 陳:南普陀素菜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了,這在南普陀寺原「無我廳」里的一幅對聯可以印證:勿道山家禪味淡,也知塵俗世情濃」,說明了寺廟素菜歷史是很悠久的,百年歷史是肯定有的。主要是由寺廟出家人吃的素齋慢慢形成的一種南普陀特有的素菜。 聽眾朋友,早年南普陀素菜只有簡單的幾款,是用來供香客吃齋點飢的,用料比較單一,主要是豆製品,而且往往做成葷腥形狀,美其名曰:素肚、素雞、素排、素魚、素豬蹄、素臘肉等,如今的一些寺廟和素菜館仍樂此不疲。從20世紀60年代起南普陀素菜開始進行革新,不再模仿葷腥食物,而是素菜素名,用料也豐富,並逐步增加素菜品種。 陳:改革開放以前,客人吃完素菜後送我們一個雅號:說你們的南普陀素菜就那「十三太保」,其實就是那麼十幾個品種:「當歸麵筋湯」「雙菇 」、「炒米粉」、「千層腐皮」、「芋泥」、「花生湯」、拼盤等。隨著改革開放,廚師在技術上、品種上加以改造、創新。另外,到全國幾個大的寺廟及較有名的素菜館交流、學習,創新出了上百道菜餚。除「十三太保」外,比較突出的象:「前程似錦」、「大好河山」、「夜風足韻」、「金藤葡萄」、「天涯碩果」等,有一些菜每年都參加廈門九八美食節。象「南海金蓮、普陀珍珠」 93年還參加全國第三屆烹飪比賽獲銀牌獎。現在我們的品種已經能滿足國內外賓客的需求。 南普陀素菜主要以豆類、面類、鮮蔬、菇類、菌類、芋類以及當地產的荔枝、龍眼、菠蘿等水果製成。在選料上尤其講究,不少原料如芋頭、香菇、米粉都有固定的生產基地,長年提供。比如素菜中常用的芋頭,南普陀素菜館在廈門郊區有專門的種植基地,所選用的芋頭只能是這些地里種的,即便是跨田埂產的也堅決不用。這些高品質的原料保證了高品質的菜餚。但由於素菜原料局限性較大,要使每一道菜都做到色、香、味俱全,完全得靠廚師在刀功和烹飪上下功夫。因此南普陀素菜館的師傅們在製作過程中特別講究,每道菜都精工細作,決不馬虎。1983年,素菜館的師傅應邀到香港表演引起轟動,香港媒體將南普陀素菜館譽為」功夫菜「,喻其做工精良,品質高檔。 那麼,南普陀素菜的特點是什麼呢? 陳:特點主要是以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這是我們的三大原則。另外,我們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是融合南北素菜的長處,把素菜的宮廷做法,精細做法和 民間純天然與寺廟純素結合起來,形成目前的南普陀素菜。 您現在收聽的是中國烹飪王國游節目,今天為您介紹的是廈門南普陀素菜。南普陀素菜不僅用料,而且連造型、菜名、湯汁和「葷」字都互不沾邊,真正是素菜素做,素菜素名,既講究色、香、味,又講究形、神、皿,即:色彩悅目,味道可口,香氣撲鼻,造型生動,神韻高雅,器皿協調,還講究菜名的詩情畫意,您聽聽這些菜名:「彩花迎賓」、「南海金蓮」「半月沉江」、「香泥藏珍」「五老如意」 「鳳葉蓮台」 「雙珍獻瑞」 「佛國袈沙」「雪映銀浪」等等、等等,每一道菜有一個主題,真可謂神韻高雅。就說「彩花迎賓」這道菜,它是冷在盤,由紅、黃、綠、百、赤五色蔬菜炸料,簇擁著「蘿卜酸」的小籃,在恭迎佳賓。那絢麗的色彩,熱烈的情調,生動的造型,透剔玲瓏,勝似彩塑玉雕,令人愛不釋手,不忍下筷。又比如「白果香鹵」這道菜,金黃的銀杏,碧綠的蔬菜,鮮紅的番茄汁,黛黑的香菇絲,潔白的冬筍片,簡直是一幅精美絕倫的圖案,一座出神入化的盆景。 聽到這里,您一定很想知道這些充滿詩情畫意的菜餚具體都是用哪些原料做成的呢?陳振發主任特別介紹了「南海金蓮」、「千層百葉」、「鳳葉蓮台」 「佛國袈沙」等幾款有特色的南普陀素菜: 陳:「南海金蓮」這道菜在素菜中最費功,要從豆腐捏泥、再放到勺里灌溶料到最後成型,前前後後需七、八道工序,比較費工夫。「千層百葉」是用腐皮卷花生醬、香菇、胡蘿卜,然後下去炸,炸好後是一層一層的象千層百葉。「鳳葉蓮台」這是一道造形菜餚,主料是豆乾皮,卷一半發菜,一半胡蘿卜,卷完後再切片,堆砌,湯盤邊再排熟青菜葉為荷葉,形如出水「荷花」。「雙珍獻瑞」這道湯是用雞腿菇和牛肝菌再加其它中葯長時間的煲,所以叫「雙珍獻瑞」。「佛國袈沙」主要原材料是竹蓀,竹蓀是長長的一條,裡面是空的,泡完後,兩邊紮起來,經過下鍋煮後,,就象穿上袈沙一樣,所以命名「佛國袈沙」。「五穀豐登」這道菜也是用豆腐做的,在造型上做得象老玉米一樣,再用玉米粒一粒一粒堆砌起來,這道菜是比較形象,所以叫「五穀豐登」。「珠圓玉潤」是用荔枝肉,去核,裡面放素的溶料,然後再沾餅干沫及其他原料,下鍋炸,出鍋後,再做成荔枝形狀,所以叫「珠圓玉潤」。 那麼,這些充滿詩情、景意、禪味的菜名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陳:一些菜的名字都是由名人品嘗後命名的。原來的名字比較土,廚師創新出一道菜後有的是按照菜的形狀,有的是按原料隨便取個名。一些名人、詩人來品嘗後,就把色彩的形象加以詩意化,形成了目前南普陀素菜的菜名有詩情、景意、禪味。1962年11月24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郭沫若到南普陀品嘗完素菜後,把我們原來一個叫作「當歸麵筋湯」,取名為「半月沉江」。 當年大詩人、大學者郭沫若先生到南普陀品嘗素菜,當端上「當歸麵筋湯」時,郭老先生看到這道菜一半是白色麵筋,一半是黑色香菇,猶如半輪明月沉在江底,當即把這道菜正名為「半月沉江」。他還把菜單上的菜名略加排列,編成有韻律的詩句:「千層腐皮紅醋麵筋,南普米粉玉翠花生;半月沉江長生果,酸鹵菠蘿甜炸酥酡,三杯茅台醉得不亦樂乎!」。用完午餐後,郭沫若先生應邀揮毫提詩:「我自舟山來,普陀又普陀。天然林壑好,深感題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窩。三杯通大道,五老意如何。」郭老先生把「半月沉江」和「五老如意」這兩道菜的菜名都隱含入詩。自從郭老寫出這一佳句後,「半月沉江」這道菜從此盛名遠揚。 1980年,當時的全國政協副主席鬍子昂在品嘗了「千層腐皮」後,將其命名為:「千層百葉」。1981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品嘗了「香菇冬粉」這道菜後將其命名為「絲雨菰雲」。此外,其他的一些菜名也大多是當地的社會名流、文人雅士命名的。這些命名都既形象又貼切,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