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完稅證明在哪裡列印
法律分析:1.公司的完稅證明可以去稅局前台開具,也可以自行網上開具,示例為網上開具。 用公司的名義登陸電子稅務局,進入主界面後,點擊我要辦稅,再點擊事項辦理。
2.進入涉稅事項辦理,點擊證明,選擇完稅證明的格式,最後再點擊辦理。
3.進入完稅證明開具界面,選擇稅款的所屬期,再點擊查詢。。
4.點擊查詢後,頁面會彈出所屬期內所有已繳納的稅款。 選擇需要列印的稅款項目,點擊頁面最下方的列印。一是可以直接到稅務局大廳,拿上繳款的銀行回單去開具完稅證明。
二是可以在國家稅務總局當地電子申報系統上,在左下方有個完稅證明的開具功能,打開之後,可以開具銀行繳款單也可以開具完稅證明的單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三十四條 稅務機關徵收稅款時,必須給納稅人開具完稅憑證。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稅款時,納稅人要求扣繳義務人開具代扣、代收稅款憑證的,扣繳義務人應當開具。」
Ⅱ 增值稅普通發票的完稅證明怎麼開
增值稅普通發票的完稅證明操作步驟如下:
1、登錄電子稅務局,點擊,辦稅服務、申報事項、稅收完稅證明開具的順序進入完稅證明開具頁面;
2、選擇稅款所屬時期、徵收項目、開具格式,點擊查詢按鈕,頁面根據查詢條件展示查詢結果;
3、點擊開具按鈕,彈出PDF頁面;
4、點擊列印按鈕,列印《稅收完稅證明》。
增值稅普通發票的格式、字體、欄次、內容與增值稅專用發票完全一致,按發票聯次分為兩聯票和五聯票兩種,基本聯次為兩聯,第一聯為記賬聯,銷貨方用作記賬憑證;第二聯為發票聯,購貨方用作記賬憑證。此外為滿足部分納稅人的需要,在基本聯次後添加了三聯的附加聯次,即五聯票,供企業選擇使用。
增值稅普通發票第二聯(發票聯)採用防偽紙張印製。代碼採用專用防偽油墨印刷,號碼的字型為專用異型體。各聯次的顏色依次為藍、橙、綠藍、黃綠和紫紅色。增值稅普通發票,是將除商業零售以外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納入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開具和管理,也就是說一般納稅人可以使用同一套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增值稅普通發票等,俗稱「一機多票」。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五條 下列項目免徵增值稅:
(一)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
(二)避孕葯品和用具;
(三)古舊圖書;
(四)直接用於科學研究、科學試驗和教學的進口儀器、設備;
(五)外國政府、國際組織無償援助的進口物資和設備;
(六)由殘疾人的組織直接進口供殘疾人專用的物品;
(七)銷售的自己使用過的物品。
除前款規定外,增值稅的免稅、減稅項目由國務院規定。任何地區、部門均不得規定免稅、減稅項目。
Ⅲ 自己小店無稅,怎麼開完稅證明
自己小店無稅,開完稅證明步驟如下:
1、打開網路搜索當地省份的網上稅務局,點擊進去,或者直接錄入當地稅務局網址打開網頁直接點擊登陸;
2、錄入統一代碼、登陸密碼與驗證碼之後點擊登錄;
3、登陸成功後點擊事項辦理;
4、選擇證明裡的開具完稅證明之後點擊立即辦理;
5、根據需要選擇是按所屬期還是按扣稅日期、按明細還是匯總開具之後點擊查詢,查詢無誤後再點擊底部的開具按鈕;
6、在彈出的PDF格式的完稅證明裡可以直接點列印,或者另存為之後再打開文檔進行列印。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十五條 企業,企業在外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和從事生產、經營的場所,個體工商戶和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以下統稱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三十日內,持有關證件,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稅務機關應當於收到申報的當日辦理登記並發給稅務登記證件。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將辦理登記注冊、核發營業執照的情況,定期向稅務機關通報。
本條第一款規定以外的納稅人辦理稅務登記和扣繳義務人辦理扣繳稅款登記的范圍和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七條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持稅務登記證件,在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開立基本存款帳戶和其他存款帳戶,並將其全部帳號向稅務機關報告。
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應當在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的帳戶中登錄稅務登記證件號碼,並在稅務登記證件中登錄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的帳戶帳號。
稅務機關依法查詢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開立帳戶的情況時,有關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應當予以協助。
第三十條 扣繳義務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的義務。對法律、行政法規沒有規定負有代扣、代收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稅務機關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義務。
扣繳義務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義務時,納稅人不得拒絕。納稅人拒絕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及時報告稅務機關處理。
稅務機關按照規定付給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手續費。
Ⅳ 完稅證明怎麼開 如何開具稅收完稅證明
1、打開IE搜索當地省份的網上稅務局,點擊進去,或者直接錄入當地稅務局網址打開網頁直接點擊登陸。
2、錄入統一代碼、登陸密碼與驗證碼之後點擊登錄。
3、登陸成功後點擊事項辦理。
4、選擇證明裡的開具完稅證明之後點擊立即辦理。
5、根據需要選擇是按所屬期還是按扣稅日期、按明細還是匯總開具之後點擊查詢,查詢無誤後再點擊底部的開具按鈕。
Ⅳ 稅收完稅證明該怎麼確定是哪個月份的呢是看入(退)庫日期還是稅款所屬時期
你好,看稅款所屬日期
Ⅵ 完稅證明要怎麼辦理
完稅證明是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申請,通過審核確認,對納稅人在一定時期內已繳納的稅款開具納稅證明的一項管理活動。
企業完稅證明的開具:
經辦人員攜帶公司的稅務登記證、公司的介紹信、繳稅清單以及經辦人員的身份證件去稅務局,稅務系統里有專門的為納稅人開具納稅證明的模塊,是稅務局的工作職責之一。
個人完稅證明的開具:
一、單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提供單位的稅號去單位稅管員處填寫申請表,復印個人身份證,待其簽批完後去地稅辦稅大廳列印完稅證明。如果是其他性質的個人所得稅,比如說個人自己申報,攜帶身份證件,由稅務局的工作人員出具完稅憑證。
二、自助辦理。現在部分省市試點個稅完稅證明自助開具。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的自助服務終端正面是一個觸摸式的顯示屏,顯示屏右側為身份證掃描區,將二代身份證貼在掃描區,顯示屏會出現本人身份證號和輸入鍵盤。點擊鍵盤,輸入密碼後,窗口顯示「個人納稅信息查詢」字樣,並提示:請選擇「稅款所屬時期」後點擊「查詢」按鈕,選擇所需完稅證明的起止時間,顯示屏會出現所選時間內的每個月的納稅記錄,點擊「列印全部」,蓋著紅章的「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就會從」下面的列印口吐出來。首次辦理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列印業務的納稅人,須持本人第二代身份證到所在市任意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受理窗口進行身份證掃描和身份驗證,稅務機關為納稅人出具《提示單》,提示單上將包括初始密碼、操作說明、網上數據從查詢說明等,如果密碼丟失,納稅人還需按首次辦理程序重新到窗口獲取密碼。
Ⅶ 電子稅務局裡的納稅證明繳款納稅時間起是怎麼選擇是納稅所屬期還是別的
完稅證明是所屬期
Ⅷ 完稅證明有所屬期與入庫期是什麼意思
《完稅證明》上的「稅款所屬期」是與納稅人在會計年度取得所得所屬期是一致的,入庫期一般指收到稅款同時進入國庫的日期。
Ⅸ 完稅憑證在電子稅務局哪個功能里
1、首先,企業登錄電子稅務局,打開【電子稅務局】的網站,輸入用戶信息,完成用戶登錄;
2、在功能界面,點擊【我要辦稅】—【證明開具】—【開具稅收完稅證明】; 證明有兩個格式,企業選擇一個即可,
3、進入證明查詢界面,輸入款稅【所屬期間】,點擊【查詢】,
4、點擊查詢後,系統自動篩選出符合所屬期間的所有繳稅記錄,
5、點擊【開具】—【預覽】—【確認】,即可開具出相應的完稅憑證了。
稅收完稅證明是稅務機關為證明納稅人已經繳納稅款或者已經退還納稅人稅款而開具的憑證。納稅人符合條件的,可以向稅務機關申請開具稅收完稅證明。
稅收完稅證明分為表格式和文書式兩種,但文書式完稅證明不得作納稅人記賬或抵扣憑證。電子稅務局完稅證明具體開具步驟如下:
以企業身份登錄電子稅務局:
01
進入方式
在搜索欄輸入「開具稅收完稅證明」或「開具稅收完稅證明(文書式)」,可用關鍵詞快速查找(系統支持模糊查詢);
通過功能分類查找,【我要辦稅】-【證明開具】-【開具稅收完稅證明】或【開具稅收完稅證明(文書式)】;
點擊「開具稅收完稅證明/開具稅收完稅證明(文書式)」,頁面跳轉至完稅證明開具頁面。
選擇需要開具的稅款所屬期起止後查詢,勾選需要開具完稅證明相對應的序號,點擊開具。
註:
若已經開具過,納稅人根據需要的證明格式,分別在「完稅證明已開具(文書式)/完稅證明補打(表格式)」按鈕下進行列印即可(見上圖)。
完稅證明只可開具一次,但可列印無數次。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Ⅹ 完稅證明怎麼開
【法律分析】:企業只有當納稅人當期的計稅依據為零(當期未取得計稅收入或應納稅所得額為負數)才能進行零申報。企業每月申報,憑稅務申報表及財務報表去申報,並交入銀行稅款,就可以拿到完稅證明。或者直接登錄網上稅務局辦理報稅列印證明。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1、打開IE網路搜索當地省份的網上稅務局,點擊進去,或者直接錄入當地稅務局網址打開網頁直接點擊登陸;
2、錄入統一代碼、登陸密碼與驗證碼之後點擊登錄;
3、登陸成功後點擊事項辦理;
4、選擇證明裡的開具完稅證明之後點擊立即辦理;
5、根據需要選擇是按所屬期還是按扣稅日期、按明細還是匯總開具之後點擊查詢,查詢無誤後再點擊底部的開具按鈕;
6、在彈出的PDF格式的完稅證明裡可以直接點列印,或者另存為之後再打開文檔進行列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六十二條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