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大嶝島有什麼部隊
擴展閱讀
廈門的霧霾為什麼是下午 2025-07-08 22:46:11
廈門瑞爾特衛浴在哪裡 2025-07-08 22:21:20
杭州到長春有多少公里 2025-07-08 22:16:48

廈門大嶝島有什麼部隊

發布時間: 2022-12-07 09:37:50

㈠ 大嶝島的介紹

大嶝島1,是嶝島群島中的最大的一個島嶼,也是廈門最大的衛星島,位於廈門市翔安區東南海面,面積約13平方公里。大嶝島原屬金門縣,由大嶝島、小嶝島、角嶼、哈白島組成的嶝島群島。1949年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控制,現屬廈門市翔安區大嶝街道。大嶝大橋長931米,連接大嶝島與翔安半島。

㈡ 廈門大噔島戰地觀光園導游詞3篇

廈門大噔島戰地觀光園 導游詞 一:

大嶝島觀光旅遊區位於廈門市東北部的翔安區大嶝鎮,大嶝鎮由大嶝島、小嶝島和角嶼三個島嶼組成,三者合稱大嶝三島。大嶝島南與台灣的金門島隔海相望,最近距離僅1800米。兩岸對峙時期,這里曾經是戰爭前線,在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中,大嶝三島被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授予「英雄三島」光榮稱號。而今,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這里新辟了戰地觀光園。駐足於此,不但可以遙想昔日炮聲隆隆的戰爭更場面,還可以飽覽海島魚村自然風光、親身體驗海島風土民情;佇立岸邊,目光穿越窄窄的海峽,還可以盡情眺望金門島。

大嶝島戰地觀光園坐落於大嶝島東南端,佔地面積約130畝。這片土地經歷過炮火的洗禮,據說每平方米土地就曾落下過1.5發炮彈,戰爭曾一度把這片沃土變成一片廢墟。而今,這里萬木蔥蘢,芳草萋萋,花開爛漫,百鳥爭鳴。走進觀光園,可以看到一大批在炮戰中立下顯赫戰功的飛機、大炮、坦克、巡邏艇、戰艦及各式其他武器;直徑達2.95米的「世界之最」大喇叭前,碉堡、哨所、防護網等軍事設施呈現於眼前。

這里是八二三炮擊金門武器陳列室,從這里可進入陣地隧道。這里,我們必須先弄清八二三炮戰是怎麼回事。1949年,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蔣介石逃離大陸退居台灣。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武力介入台灣海峽。1954年12月,美台訂立《共同防禦條約》。在美國佬的支持下,台灣當局氣焰囂張,不斷發出反攻大陸的叫囂,並不時派飛機竄回大陸,轟炸我沿海城市和鄉村,騷擾我邊境居民生活。1958年7月,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附近,武裝干涉黎巴嫩和伊拉克內政,熊熊戰火在中東燃起,國際形勢驟然緊張。美國重申不承認中國,表示支持台灣當局在台灣海峽挑起戰爭。在這一背景下,台灣當局蠢蠢欲動,擺出一副反攻大陸的姿態。毛澤東主席決定炮擊金門,震懾美蔣反動勢力,以牽動全球戰略格局。

7月18日晚,毛澤東同志召集有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海、空軍領導人參加的會議,作出了炮擊金門的指示:金門炮戰,意在擊美,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爭。7月19日,葉飛率福州軍區前線指揮部疾馳廈門,並動員部隊夜以繼日地構築工事,做好戰爭准備。8月20日,毛澤東主席決定:立即集中力量,對金門國民黨軍突然猛烈打擊(不打馬祖),把它封鎖起來。8月21日,毛主席在北戴河再次召開會議,作出8月23日17時30分發起炮擊金門的決定。8月23日,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轟擊金門,短短2小時內,就有4.5萬多發炮彈密集傾瀉到金門島上。金門炮聲,天下驚聞。

此時,摸不著頭腦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杜勒斯趕緊跑到山中地下深處的防彈掩蔽所,向總統艾森豪威爾匯報了炮擊金門的消息。艾森豪威爾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也沒搞懂其中的奧妙玄機,急忙下令從部署在中東的第6艦隊調出兩艘航空母艦加入第7艦隊。金門國民黨守軍海上補給線被切斷,美台海軍組成了聯合艦隊進行護航。至此,美國人終於隨著毛澤東同志的指揮棒動了起來。

福建前線部隊請示打不打美台聯合艦隊,毛澤東命令照打,以試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的效力到底有多大,美軍在台灣海峽的介入到底有多深。結果,解放軍一通大炮,美艦頓時撕下了盟友的假面具,丟下台灣艦只及運輸船隊掉頭遁去,氣得蔣艦大罵「美國人混蛋」。至此毛澤東主席已經明白:美國是不會輕易冒險同人民解放軍發生直接沖突的。毛澤東同志以民族大義為重,決定暫緩收復金門和馬祖。10月6日,毛主席親自撰寫了《告台灣同胞書》,並以國防部長彭德懷的名義公開發表。10月25日,毛澤東同志再次撰寫《再告台灣同胞書》,倡議「和為上計」。從此,金門炮戰進入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階段,成為中外軍事史、政治史上的奇觀。美國「劃海而治」的分裂圖謀被徹底粉碎。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交,美國終止了與蔣介石集團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中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同時宣布停止炮擊金門、馬祖等島嶼,兩岸關系開始緩和。

從炮擊金門武器陳列室,向下行走就可以進入地下坑道,坑道里光線昏暗,四面掃射的激光,滾滾的硝煙,隆隆的炮聲,不停搖動的晃板,彷彿讓人回到了那炮火連天的戰爭歲月,令人覺得陰森可怖。一路跌跌撞撞走到隧道盡頭,光線也突然亮了起來,坑道出口處的掩體里有一個大喇叭,這里是大嶝基站前線廣播口。兩岸對峙時期,為開展政治宣傳,我軍建立了「海峽之聲」廣播電台,向大小金門發起廣播,與對方打起了政治攻心戰。當時的播音員是解放軍31軍文工團團員陳菲菲,陳菲菲天生一副好嗓子,她那親切、甜美的聲音曾經響徹大小金門,打動了島上多少「蔣軍弟兄們」的心。兩岸開放探親以後,許多當年駐守金門的「兵哥哥」來到廈門,總想見見這位他們當年的「夢中情人」。當然,台方也沒閑著,對大陸也同時展開對攻,對方的播音員是台灣人許冰瑩。2010年1月,大嶝島迎來了兩位特殊的嘉賓,當年那兩位「互相謾罵」的女播音員,在時隔半個多世紀後,雙手終於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這就是當年對著金門喊話的那隻大喇叭和兩岸兩位播音員會面時的畫面。大喇叭果然名不虛傳,筒身長達4.74米,最大直徑是2.88米,總重量達1.58噸,最高功率可達2萬聲瓦,有效傳送聲音距離可達12公里,堪稱「世界之最」軍事廣播大喇叭。用這只喇叭在這邊喊話,金門那邊一定會聽得一清二楚,難怪那邊的蔣軍弟兄們都把陳菲菲當成了夢中情人。

觀光園內的英雄雕像廣場上,高高聳立著一座漢白玉雕塑,是在八二三炮戰中為捍衛祖國統一而英勇捐軀的英雄,他們是海軍戰士安業民、陸軍戰士王邦德和在炮戰中奮勇支前的女民兵張韭菜,還有在10月10日福建龍田空戰中犧牲的空軍英雄杜鳳瑞。而今,戰爭的硝煙早已退去,大家都忙著為經濟建設服務,人們在醉生夢死樂享太平,還有多少人會記得這些在昔日隆隆的炮火中為國捐軀的英雄?

沿著石蹬走下去,正對著金門的海岸邊聳立著一巨幅標志景觀: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據說在海峽的那邊也聳立著一類似的巨幅標志景觀: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而今,和諧已成為當今的社會主題,統一已成為未來的大趨勢。隨著兩岸關系的改善,全國唯一的對台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大嶝小鎮已正式運營,大嶝已發展成為跨越海峽兩岸經濟貿易的一座金色橋梁。

最後,讓我們記住一句話:兄弟睨於牆而御辱於外! 捐棄前嫌,共創未來!

廈門大噔島戰地觀光園導游詞二:

大年初六的早上,由侄子開車帶著我們一家四口穿越約八公里的海底隧道,來到了大嶝島。說起大嶝島一般人可能不太知道。但如果說起炮擊金門的話,五、六十年代以前出生和學過相關歷史知識的人,都多少的知道些這往日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 故事 。因為炮擊金門不僅僅是國共兩黨的內戰,主要是涉及國際的政治斗爭。幾十年光陰的流逝,硝煙早已散去,大嶝島這片曾經飽受創傷的土地,現在早已是綠蔭蔥蔥,成為景色怡人的旅遊勝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大嶝鎮與金門島僅一水之隔,最近距離1800多米,是大陸與金門最近的地方。

英雄三島觀光園坐落在風光旖麗的大嶝島東南端,這里曾經歷過1958年「八·二三」炮戰的洗禮,一度成為戰爭廢墟,平均每平方米的面積就落下1.5顆炮彈,戰斗的慘烈可見一斑。昔日的前沿陣地,如今舊貌換新顏,成為全國唯一一座面向金門,以統一祖國大業為主題,以戰地觀光為內容,融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基地、軍事科普教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教育基地和旅遊勝地。這里有「世界之最——大喇叭」、「八·二三炮陣地遺址」、「英雄雕塑廣場」、「戰地坑道」、「英雄三島軍民史跡館」、「軍事武器陳列場」、「祖國和平統一展覽館」等景點。走進戰地觀光園,這里有在炮戰中立下顯赫戰功的飛機、大炮、巡邏艇、戰艦及各式輕重武器;站在昔日對金廣播、直徑達2.95米,長4米多的「世界之最」大喇叭前,看著這高大的身軀,想像著當年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越過海空把大陸的聲音傳到金門;置身在200多米長的戰地坑道,四面掃射的激光,轟轟的炮聲,震動的搖晃板,滾滾的硝煙,讓你親身體驗槍林彈雨的洗禮。

看完觀光園之後,又來到廈門大嶝對台小額商品交易市場。這里商賈雲

廈門大噔島戰地觀光園導游詞三:

今天,碧空如洗、陽光燦爛。我懷著高興的心情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大嶝島玩,我們坐上了車,大家都非常期待去大嶝島玩。在車上,我想:大家聽說這里風光秀麗,我也聽說了。不知是真是假,百聞不如一見,今天我就去好好看看。

過了一個小時,我們終於到了大嶝島。映入眼簾得便是我們要到達的目的地——戰地觀光園。隨著在我腦海里浮現的既是一個個戰爭的場面。導游說:「這里曾經歷過1958 年」8.23「炮戰的洗禮,一度成為戰爭的廢墟,每平方米的土地就落下1.5 顆炮彈。這里佔地87000多平方米,還與大、小金門一衣帶水隔海相望。大家都說,這里曾彌漫著8.23炮戰時的硝煙。。。。。。聽完這些簡介,我驚呆了。原來這里的土地每平方米就落下1.5 顆炮彈,真讓我驚嘆不已!我們還去了大炮、坦克的模型、看了軍機、美女照鏡德雕塑。去了佔地迷宮、望金樓。。。。。。如今,那炮台已經生銹了,留下的是歷史的痕跡。

最後,我們去看了「世紀之最」: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廣播喇叭。它的口。差不多有十幾個人圍起來的園那麼大。這大喇叭就像牽牛花似的,無比壯觀,可以稱得上天下奇觀。

到了下午,我們要乘車回家了。雖然我的視線離開了「戰地觀光園,」但是,它的畫面卻印在我的腦海里。

㈢ 中國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是怎樣攻佔小嶝島的

國民黨十二兵團的首領胡璉原來是陳誠的舊部、蔣介石的親信,於是並不理會廣州的命令,於1949年10月8日派十八軍啟程來支援廈門和金門。

10月9日,國民黨第十八軍軍長高魁元率領十一師、一一八師兩萬餘人從汕頭抵達福建海域。

而在這個時候,大嶝島上的國民黨四0師師長范麟正拚命呼救,駐廈門的湯恩伯遂電令正在海上的高魁元。

電文如下:派十一師的三十一團前往大嶝島增援四0師,派十一師三十三團開赴廈門街頭遊行示威,以鼓舞民心士氣,其餘各部登陸大金門,歸二十二兵團司令李良榮指揮。

以十一師三十二團加強金門東部的守衛,而以第一一八師師長李樹蘭指揮所屬三五二、三五三、三五四這三個團,各配屬戰車兩個排,作為機動部隊,駐瓊林地區。

高魁元接到湯恩伯的電報後不敢怠慢,立刻命第十一師的三十一團團長陳以惠率全團直接開赴大嶝島參戰。三十一團乘船繞過大小金門之間的水道,於10日晨6時開始在大嶝島登陸。

國民黨的三十一團與四0師殘部在陽塘會合後立刻向解放軍發起猛烈的反擊,奪回部分陣地,甚至一度威脅了二五九團的團部,但不久又被解放軍擊退。

戰役持續到10日中午,國民黨三十一團多次反擊未能成功,暫時停止攻擊行動。而解放軍登島部隊由於潮水上漲而與後方失去了聯系,無法及時得到增援,當時所處境十分危險。

解放軍自身攜帶的彈葯也已基本快用完,僅有的一門半迫擊炮(一門整炮和一個炮身),只有三發炮彈,只好在島上四處搜尋守軍的彈葯,戰局陷於僵持階段。這樣拖下去顯然對解放軍極為不利。

面對這種情況,二五九團領導估計國民黨守軍將於黃昏發動總攻,目前之所以不敢進攻,一方面是想等更多的援軍到來,另一方面打算撤退,總之是信心不足,應趁敵動搖之機發起攻擊。鑒於解放軍火力、彈葯不足,只有採取出其不意的戰術才能戰勝敵人。

整個下午,解放軍分成三五個人的小組,隱蔽接近守軍陣地,在國民黨守軍的眼皮底下構築工事。國民黨守軍以為解放軍正在准備夜間攻擊,變得很憂慮。

到了傍晚時分,二五九團僅有三發炮彈的迫擊炮開始射擊。第一發炮彈打到敵四0師指揮部附近,第二發打到戰場制高點416高地,第三發打到陽塘和416高地之間。

國民黨守軍以為這是解放軍炮兵在進行試射,馬上開始炮火准備,於是營地大亂。

解放軍在炮擊的同時,各戰斗小組紛紛發起了沖鋒,敵四0師師長范麟和三十一團團長陳以惠惶恐的心徹底崩潰了,再也沒有信心和解放軍對抗了。

國民黨守敵開始向東海岸逃跑,想趁夜間退潮時涉水逃往小嶝島,敵人防禦全線崩潰,在解放軍的窮追猛打下亂作一團,紛紛繳槍投降。

雙方一直打到深夜,大嶝島被解放軍完全佔領,國民黨守軍三個團被打死、淹死1000多人,俘虜1000多人。

國民黨四0師師長范麟、三十一團長陳以惠率殘部數百人趁夜間落潮涉水撤到了小嶝島,然後又馬不停蹄地撤到了角嶼,後又撤到金門整補去了。

10月11日晚,二五一團一部又由大嶝島出發,趁落潮時攻佔了小嶝島,殲滅四0師一一九團三營。

至此,廈門外圍之敵全部掃清,為發動廈門和金門戰役做好了准備。

㈣ 金門炮戰的過程

戰前准備:

在金門炮戰之前,解放軍已經對金門島進行了周密的部署。解放軍前線總指揮葉飛上將調集炮兵部隊17個炮兵營組成蓮河地區炮群,15個炮兵營組成廈門地區炮群,又以海軍岸防兵的6個海岸炮兵連配置在圍頭、廈門、蓮河等地,負責對料羅灣進出艦艇進行打擊和封鎖。解放軍所用火炮有152加榴炮、155榴彈炮、122榴彈炮以及130海岸炮等各型火炮,總計439門。同時,福建沿海的民兵也動員起來,配合解放軍炮兵部隊進駐,和正規部隊共同戰斗,各個炮位都配屬了一定數量的民兵。

早在7月初,解放軍參戰部隊就開始向福建沿海地區集結,秘密開進。除了炮兵部隊,海軍、空軍部隊也進駐福建。其實,早在1955年,忙完了朝鮮戰場作戰任務的空軍主力就計劃南下轉場福建,但是由於為了表示對台灣的和平意願,空軍暫緩入閩。到了1958年,形勢直轉急下,且戰備機場都修建完畢,空軍主力轉場進駐福建,開始為奪取制空權做准備。海軍除了加強海岸炮兵的戰備任務,為了在近海奪取制海權,除廈門本地原有駐扎的海軍炮艇外,東海艦隊魚雷艇六支隊一大隊12艘魚雷艇在上海裝上火車,海軍官兵集體改穿陸軍軍服,將運送魚雷艇的軍列改裝成「陸軍新兵專列」秘密走陸路抵達廈門,並在廈門海域進行戰備。

而台灣方面,1958年8月初,台灣當局也宣布台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戰備狀態。8月7日和8月14日,兩岸空軍在台灣海峽上空發生激烈空戰。8月20日,蔣介石親自抵達金門島,對金門守軍進行激勵。此時,距離金門炮戰全面爆發只有三天時間。

大陸方面,嚴陣以待的解放軍炮兵部隊時刻准備著炮擊命令。解放軍通過提審俘虜等各種偵查手段,獲得金門島部隊大致分布和金門防衛司令部駐地信息。金門防衛司令部所在地位於金門島最高峰太武山南側,火炮難以擊中,解放軍炮兵部隊則在內地尋找一類似高的山頭進行模擬炮擊,獲得諸元數據後准備進行射擊。

炮戰過程:

八二四海戰

8月24日解放軍海軍魚雷艇於料羅灣擊沉軍租商船「台生」號(民生公司所有之戰車登陸艦),並重創「中海」號戰車登陸艦(LST201)。「台生」號上至少有200人陣亡。中海號陣亡8人、受傷12人。在返航途中,175艇中彈負傷掉隊,被擊中沉沒。艇上艇員大部分犧牲或被俘,只有五人游回大陸獲救。這一劇情被改編為著名故事片《海鷹》,一時全國聞名。

炮戰發生之後,為了回應解放軍的猛烈攻擊,美國國防部在8月24日將第七艦隊布防於台灣海峽,此後第七艦隊協助台灣當局海軍補給金門,並且與台灣當局空軍、台灣當局海軍陸戰隊、台灣當局陸軍舉行一連串防空兩棲作戰聯合演習,並派駐F-100戰斗機及勝利女神導彈營至台灣,同時也成立作戰指揮中心。

8月25日以後,國軍企圖維持金門的海上補給,利用夜晚運補。而解放軍則以艦艇與岸轟,企圖維持封鎖。

料羅灣海戰

自八月二十三日大規模炮擊後,解放軍炮兵炮擊點逐漸收攏彈著點,集中打金門的西村、沙頭兩機場和料羅灣,意圖困死金門島。在解放軍炮兵和海軍的封鎖下,機場完全不能起降,金門島15萬軍民的補給全靠料羅灣的海運。

9月1日,由馬公啟航准備運補金門的台灣當局海軍巡邏艦沱江號,在9月2日與解放軍在料羅灣發生遭遇戰,史稱料羅灣海戰,沱江號在此役遭到重創,但仍成功達成運補任務。在戰斗中,魚雷艇隊對敵艦目標判斷失誤,放過了絕佳的戰機,在混亂中174、180兩艘魚雷艇相撞沉沒。

9月8日,解放軍持續向金門群島發射53300餘發炮彈,其重點指向金門新頭碼頭,途中解放軍海岸炮兵第150連的炮火擊中正在卸貨中的美樂號中型登陸艦(LSM242),官兵死傷11人,登陸艦則中彈引爆船運軍火燒毀。金門駐軍炮兵於下午一時三十分開始還擊,共發射10100餘發,迄六時三十分,解放軍受壓制而停止射擊。

美國介入

自9月2日料羅灣海戰後,9月3日起,美國海軍開始為國民黨海軍提供武裝護航,但不進入原有的三海里。緊接著,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中國領海為12海里。在外交上,中美兩國開始了政治博弈。我政府宣稱,沒有允許,外國艦船和飛機不得出入我國領海和領空。 面對封鎖,金門島物資逐漸緊缺。雙方除了繼續進行炮戰外,還在台海上空進行頻繁的空戰。9月24日,國民黨空軍使用AIM-9響尾蛇空空導彈擊落解放軍空軍殲5戰斗機一架,首開全世界空空導彈擊落戰斗機的先例。

9月15日,在華沙舉行的中美大使級會談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代錶王炳南提出要求蔣撤出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承諾一定時期內不進攻台灣,王炳南要求「中國政府聲明,直接威脅廈門、福州兩海口的,為國民黨軍隊所佔據的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必須收復。如果國民黨軍隊願意主動地從這些島嶼撤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不予追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求台灣方面撤出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的要求下,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以美國政府名義表示美國政府曾以金門島群、馬祖列島並不在《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防禦義務之中因而要求台灣當局放棄金門,並允諾提供當時美國陸軍5個師的標准裝備作為補償並提供運輸工具供金馬地區軍民後撤。但此要求被蔣介石所拒絕。美國遂通過第三國表示可能在保衛台灣外島的戰役中使用戰術核武,美國同時支援國軍重裝備。蘇聯共產黨總書記赫魯曉夫警告北京不可觸發美蘇核武對抗。

美援台八吋炮

9月中旬,美軍支援國軍六輛203公釐口徑的M55自行火炮,俗稱八吋炮,由國軍陸軍第1軍炮兵607營接用,在台灣實行一周的熟悉訓練後,分兩梯次自左營軍港由國軍海軍美字型大小運輸艦運到澎湖。9月18日和21日,國軍啟動「轟雷計劃」,由美軍和國軍合作運送八吋炮前往金門。為分散風險,仍分兩梯次進行,每次由三艘國軍海軍通用登陸艇(LCU)各裝載一輛M55,LCU又停置於美軍一萬噸級船塢艦(LSD)中,在國軍軍艦護航下駛往金門。美軍船塢艦在離金門3浬處停泊,三艘登陸艇接著航向金門,在炮火中搶灘上陸。

9月26日,第一批三輛M55首次投入戰斗,摧毀圍頭地區炮陣地,下午四點,圍頭近海岸邊的陣地火炮後撤,M55以火力追擊。9月29日第二批三輛M55投入戰斗,主要攻擊大嶝及蓮河炮陣地和工事。9月27日國軍炮兵607營第三梯次搶灘成功,金門增加6門M2牽引式八吋榴彈炮,至此金門國軍共有12門八吋長程重炮。

對於國軍八吋炮的戰果,國共雙方有不同的記載。在台灣方面,當時俞大維得到戰報,稱國軍觀測和射擊准確,圍頭解放軍炮位工事散飛火炮破碎,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八吋炮一個多小時的射擊中,徹底殲滅解放軍40幾處目標。台灣當局和國軍因此士氣大振。金防部司令胡璉也記錄:「只是一百多發的奇襲射擊,眼看到敵岸上炮毀人亡、煙幕沖天。我軍官兵久處敵人彈幕壓抑,至此歡聲雷動。」當代台灣軍史作家分析,12門八吋炮到位後,國軍取得火力上的優勢,其影響所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在炮戰上轉為劣勢,無法再以炮戰封鎖金門或削弱其防守態勢。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考慮到在政治上已有收獲,又不願沖突升高引發美蘇勢力直接投入戰場,乃至使戰火延伸到華南地區,因此接連宣布「停火一周」、「停火兩周」、「單打雙不打」,降低沖突能量。

在大陸方面,報告文學作家沈衛平提出,他查閱大量當時廈門前線的作戰文書、電報往來、情報分析、戰斗簡報和總結,對金門使用203榴炮情況只有個別資料提到寥寥一二筆,重視程度遠遜對待台灣部署「屠牛士」地地導彈和「響尾蛇」空空導彈,以及美國航空母艦特混艦隊。9月16日之後,解放軍廈門前線的炮兵火力從未減弱。9月26日之後的戰斗損失統計,也未見有大幅度增加的情況。同時他訪問參戰士兵與民兵,受訪者多表示大陸方面的炮工事相當堅固,加之203榴炮的命中率很有限,同時金門方面為避免曝露203榴炮位置而未頻繁使用。沈衛平總結道,「203榴炮的抵達,無疑增強了金門的防務,但並未改變火力方面大陸強金門弱的總體態勢;該型巨炮肯定給大陸製造過麻煩,但麻煩則肯定不像台灣所講的那樣邪乎。」

國際反應

金門炮戰開打後,國際間和美國內部的輿論因為擔心區域沖突升高為大戰,多反對台灣當局堅 守大小金門和馬祖等外島,也反對美軍介入。9月11日,英國外相塞爾文·勞埃表示,美國協防外島乃至使用戰術性核武顯然會有連鎖反應的危險,而台灣當局自外島撤軍則可加強其國際地位。9月29日,美國參議員約翰·肯尼迪稱美國須防衛台灣,但必須擺脫外島。紐西蘭總理Walter Naoh建議台灣自外島撤軍,而由國際間保證其地位,成為一個獨立而中立的國家。10月1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表示台灣當局將眾多部隊布防在金門不是好辦法,但國軍不能在敵軍壓境的狀況下撤退。

10月21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飛抵台北與蔣介石會面,杜勒斯表示要突破大陸的炮轟封鎖必須動用核子武器,蔣介石最初表示或許可以考慮使用戰術性核子武器,但當得知必須動用相當於廣島威力的核彈時,便表示不願因為使用核武器以引起世界大戰或將美軍卷進大規模沖突。杜勒斯指出美軍支援金門在政治上的困難與限度,並向蔣介石提出若干條件,暗示台北當局接受「兩個中國」的解決方案。杜勒斯離開後,蔣介石和其子蔣經國會商,決定與北京接觸、降溫。蔣氏父子秘密派人傳話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說,如果大陸持續炮擊,台灣不得不自外島撤軍,中國就有分裂之虞。美國學者陶涵認為蔣介石和毛澤東都把金門當成台灣與大陸連系的樞紐,在這點上雙方默契一致。

沖突降溫

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彭德懷宣布,「基於人道立場,對金門停止炮擊七天」。10月13日再宣布停火2周。惟至10月20日下午,解放軍稱因美方軍艦參加對台灣運補船團護航,宣布停火無效,並於當日下午四時開始,恢復炮擊,迄黃昏時止,共射擊11,500餘發,國軍炮兵亦於下午五時集中七個營之火力,予以反擊。10月25日後解放軍放棄強攻,雙方炮兵在此時仍持續炮擊作戰。隨後解放軍方面宣布採行「單打雙停(逢單日炮擊,雙日不炮擊)」的方針持續炮擊,隔年1月八日至十五日,一連五天均無戰事,十五日,解放軍突又作零星擾亂性射擊。

自此以後,每逢單日,則僅有小規模之射擊,或發射宣傳彈,國軍亦常利用單日對大陸進行零星射擊,或發射宣傳彈,至於大規模之炮戰,則從未再發生。

後期炮戰與單打雙不打

金門炮戰之後二年(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發動較小規模的六一七炮戰、六一九炮戰,爾後采「單打雙不打」方式陸續鳴炮,直至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為止。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聲稱金門炮戰為一場不求殺傷和佔領,而是政治意義高於軍事意義的戰爭。

㈤ 大嶝島有什麼好玩的

大嶝島位於廈門市翔安區,因為擁有東南沿海最純凈海域,而且空氣質量符合國家環境一級標准,有「天然氧吧」的美稱,大嶝島好玩景點如下:

3、大嶝島有個著名的「景霞大排檔」,在這里您可以享受到各色海鮮,您可以一邊吹著海風一邊享受海鮮,真是人間一大享受。此外咋這里您還可以吃到各種特色小吃糕點。比如蛋松果。

㈥ 中國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是怎樣登上大嶝島的

二十八軍二五九團部署好之後,就秘密出發了。他們的任務就是剿滅大嶝島上的敵人,然後搶占該島,為三野十兵團發動廈門戰役和金門戰役掃清障礙。

1949年10月9日,天空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大嶝島上彌漫著濃濃的霧氣,二五九團下午6時半開始向海邊開進,7時半到達海邊。

此時正是海水退潮的時候,部隊立即下水渡海。

在水深的地方,偵察員事先在兩頭打好木樁,中間拉上電話線和繩索,以便於讓個子小的扶著繩子,不至於在渡海跌到水中。

在渡海的時候,二五九團以班為單位把子彈、手榴彈、小包炸葯放在木盆里推過去;士兵們都把槍舉到頭頂上以防沾水。

盡管如此謹慎小心,但多數戰士由於個子矮、波浪洶涌和腳下站不穩而跌進海水裡,所以很大一部分彈葯被海水浸濕而不能使用,成為一堆廢棄物。

然而,這些困難並沒有阻止解放軍前進,二五九團登陸後,只用了10分鍾的時間,就剿滅了岸邊守衛的敵人,二五九團一營在西,二營在東,三營在中間,分頭向縱深猛插,計劃在敵四0師師部所在地陽塘會合。

沒多久,勇敢的一營就佔領了大嶝島的西南部,與在此登陸的二五一團一營會合,二營也佔領了島東部,三營則攻佔了島中央的小高地,形成鉗擊陽塘之勢。

國民黨守軍見此情形,防禦心理崩潰了,完全是被動挨打的局面,根本沒有反擊的能力。

眼看解放軍就要渡海成功,但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關鍵時刻,意外的情況發生了,原來國民黨十二兵團的援兵來了。

曾經顯赫一時的十二兵團在淮海戰役中被解放軍全殲於雙堆集,副司令胡璉身負重傷,僥幸逃生。

胡璉傷愈後受蔣介石之命重建十二兵團,新的十二兵團下轄十八軍、十九軍和六十七軍,駐廣東汕頭,歸廣東省主席薛岳指揮。

9月間,浙江舟山群島、福建漳州、廈門、金門和廣東廣州同時告急。廣州的李宗仁、薛岳要調十二兵團到粵北保衛廣州,而在台北的東南軍政長官陳誠則認為十二兵團應用於增援舟山群島和金、廈地區。

㈦ 金門戰役是什麼時候發起的

10月24日,隨著三發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我軍的80門一0五毫米美製榴彈炮和七十五毫米山炮,在沃頭和大嶝島一起開火。頓時,驚天動地的炮彈聲震耳欲聾,爆炸的炮彈在水面上掀起沖天水柱,一隻只載滿解放軍的大船向著金門島飛駛而去。

二十八軍的三個團是在上午9點鍾開始進行登船准備的。

戰士們各發一紅一白兩面袖套,作為識別標志,約定白天用紅色一面,夜晚用白色一面。還有,每個戰士攜帶200發子彈、12顆手榴彈、三天的干糧、一條三角巾和兩個急救包。

中午,二十八軍副軍長肖鋒召集參戰各部師、團長在廈門蓮河舉行的攻擊金門前的最後一次作戰會議。

肖鋒,江西省泰和縣人,生於1916年,12歲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5歲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江西萬太縣游擊隊分隊長,東固縣游擊隊中隊長,太和縣游擊隊二大隊大隊長。

抗日戰爭時期,肖鋒任八路軍一一五師騎兵團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三團政治委員,第五團團長,軍分區副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肖鋒擔任渤海軍區警六旅旅長兼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山東軍區第七師副師長,華東野戰軍第十一師師長,第三野戰軍二十八軍副軍長,具有豐富的軍事經驗。

肖鋒召開這次會議的目的主要是通報目前敵情,檢查落實戰備情況。八十二師師長鍾賢文首先發言,他說:這是我們解放大陸沿海的最後一仗,可不能打壞了!大家聽了都紛紛點頭。

這鍾賢文是江西省於都縣人,出生於1915年,17歲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鍾賢文出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晉西獨立支隊第一團作戰參謀兼教導隊隊長,教導第二旅四團副營長、營長,沂河支隊三大隊大隊長,濱海軍區第二十四團團長,渤海軍區警備第十一旅二十二團團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鍾賢文又擔任了濱海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部參謀主任,華東軍政大學大隊長,渤海軍區軍政學校校長,東野戰軍渤海縱隊第七師副師長兼參謀長,第三野戰軍二十八軍八十二師師長等職務,具有豐富的軍事經驗。

鍾賢文發言完畢後,八十二師二四四團團長邢永生接過話題說:聽說敵軍的增兵快到了,再打難度就大了。

八十五師師長兼政委朱雲謙說:是不是建議兵團推遲戰斗呢?

朱雲謙是江西省蓮花縣人,出生於1919年,13歲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三年後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朱雲謙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朱雲謙先後擔任新四軍軍部教導營連政治指導員,特務營政治教導員,第十五團政治委員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朱雲謙先後任淮南路東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蘇中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第三野戰軍二十九軍八十五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等職,具有豐富的戰斗經驗。

朱雲謙的建議提出後,眾人議論紛紛地討論了一番,最後由肖鋒將大家的想法向葉飛司令作了匯報。

葉飛馬上舉行作戰會議,他向參謀人員詢問:敵軍的增援兵是否已到達金門?

參謀人員回答:正在海上徘徊,尚未到達金門。

葉飛思索了一會兒說:沒有必要再改變部署,我認為此役必勝!

晚上6點,天色已經全黑下來,攻擊部隊第一梯隊開始登船。由於國民黨軍隊飛機的襲擾,解放軍登陸部隊的船隻無法集中在一起,只能分散在三個地方,因此部隊就在三個地方分別登船。

第一梯隊共10個營約8500人,其中八十二師二四四團三個營在蓮河登船;配屬該團的八十二師二四六團三營,在大嶝島陽塘登船;八十四師二五一團三個營在大嶝島東蔡登船;二十九軍八十五師二五三團三個營在汪厝登船。

登船過程中,由於缺乏船隻,二五三團的一個連沒有來得及等船,急於參戰的戰士就硬往船上擠。團長徐博也跟著說:硬塞!團司令部的一個人笑著說:團長,我看算了吧,留下一些人也好嘛!

為此,這個連的戰士們被迫停留了下來。

三個小時後,第一梯隊的戰士們登船完畢。就在這時,十兵團指揮部電話通知這次戰斗的最高指揮官、二十八軍副軍長肖鋒說:敵軍胡璉的第十二兵團,已經有一個團在大金門登陸了。

突如其來的消息,使肖鋒有些遲疑:今天到底該不該進攻呢?他與二十八軍政治部主任李曼村商量。

李曼村是山東省章丘市人,生於1917年。七七事變後,李曼村創辦了章丘人民抗日救國同盟,並於1938年2月在章丘長白山三山峪舉行抗日武裝起義,並先後擔任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縱隊的許多軍事職務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李曼村先後擔任渤海軍區第三軍分區政委兼警備七旅政委兼中共清河地委書記,山東軍區第七師政委、第十一師政委,華東野戰軍十縱隊二十九師政委,第三野戰軍二十八軍八十三師政委、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二十八軍政治部主任等職,也具有非常豐富的戰斗經驗。

聽到這個消息,李曼村認為,胡兵團一上岸就是兩萬多人,這個數字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敵我力量的對比。

兩人經商議決定,立即打電話給兵團政治部主任劉培善,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他,看能否調整今晚的戰斗行動。

兵團政治部主任劉培善是湖南省茶陵縣人,生於1912年,17歲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隨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湘贛游擊大隊青年幹事,茶陵縣獨立團連政治指導員,獨立團政治委員等職。

抗日戰爭時期,劉培善擔任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政治委員,第一師二旅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劉培善又任華中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十兵團政治部主任等職。

劉培善接到李曼村等人報告後,迅速將這一緊急情況向葉飛司令做了匯報。葉飛司令員非常堅決地否定了他們的意見。於是,劉培善遵照葉飛的指示回電說:敵人一貫善於吹牛撒謊,就算胡璉兵團登上金門,情況也不會有大的變化,況且,他們也來不及修築工事。兵團已經研究過了,我們要搶在胡璉兵團之前佔領金門。今晚攻擊計劃不變!

肖鋒把心一橫說:這個仗肯定不好打啦,我要求隨第一梯隊過海指揮作戰,同胡璉兵團拼個你死我活。

劉培善說:老肖你不要過海,掌握好預備隊。

9點半,肖鋒正式地下達了起航的命令。

運載登陸部隊的船隊先在大嶝島海面會合,再向金門航行。起初,航行還是較為有序,隨著海上逐漸颳起三、四級大風,而船隻又是臨時編組,船工也多來自福州、泉州,對金門航道不熟悉,加上通訊聯絡不暢,船隻隊形開始出現很大變化。

凌晨1點時分,駐守金門島一點紅處的國民黨軍隊第二0一師有個叫卞立中的排長,查哨時誤觸地雷,轟然一聲巨響,驚醒了大金門島的國民黨守軍。

守軍們驚慌中以為是我軍來犯,匆匆地進入陣地。借著微弱的月光,他們發現海面上有一大片黑壓壓的船隊,正以驚濤駭浪之勢而來。

國民黨守軍頓時手忙腳亂,隨即按照事先約定的計劃,朝天連開了三槍,以示信號。

我軍的先頭部隊二四四團團長邢永生聽見了敵軍的信號槍聲後,立即用電台向指揮所報告:離敵五里,請求炮火支援!同時,按照預先規定發射三發紅色信號彈,呼叫炮火掩護。

金門大戰就此打響。

㈧ 為什麼大嶝島又叫英雄三島

大嶝、小嶝、角嶼俗稱大嶝三島,大嶝島是三島的主島,因其島上群眾在1958年823炮戰中全民皆兵,擁軍支前,忘我戰斗,涌現了很多英雄群體和個人,有陽塘鐵甲突擊隊8姐妹、雙滬女炮班6姐妹,有民兵英雄洪順利、洪秀樅、許麗甘等等,共312人立功受獎,民兵英雄多次上北京受到毛主席、周總理、朱委員長的接見,因此大嶝三島被老一輩革命家譽稱為「英雄三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