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泉港區屬於哪個市
泉港區(原泉州地區惠安縣),隸屬福建省泉州市,位於福建省中部沿海地區,東臨湄洲灣,東、北與莆田市城廂區、秀嶼區接壤,南接惠安縣,西南接洛江區,西北、北接莆田市仙游縣。總面積46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34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19平方公里。轄1街6鎮。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泉港區常住人口為354296人。
泉港區原為惠北區。1996年,小厝經濟開發區成立,2000年12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行政區,掛牌成立。地處東亞季風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是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居地之一。
2021年,泉港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1.67億元,下降1.6%(估算數,下同),較前三季度下降3.4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508.58億元,下降5.7%,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43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153.17億元,增長10一般預算收入28億元,增長9.47%,固定資產投資持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9.37億元,增長15%,出口商品總值19.14億元,增長28%,實際利用外資7.38億元,增長40.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70元,增長8%。
2. 泉港在哪裡
區情概況】 泉港區位於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灣南岸,原系惠北地區。1996年成立肖厝經濟開發區,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行政區,同年12月掛牌成立。全區陸域面積32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05平方公里。人口36.47萬人,主要以漢族為主,兼有回族、畲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轄6個鎮(南埔鎮、後龍鎮、峰尾鎮、前黃鎮、界山鎮、塗嶺鎮)1個街道(山腰街道辦事處)、1個鹽場(山腰國有鹽場),有96個行政村和4個居委會。
【經濟發展】 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1億元,比上年增長19.5%;農業總產值10.9億元,增長2.8%;工業總產值142億元,增長23.5%;石化工業總產值96.8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68%,增長40.3%;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04億元,增長50.5%;工業經濟效益指數列居全市首位。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7.6億元,增長6.9%,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2.5億元,增長22.3%。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8.7億元,增長40%;貸款余額25.5億元,增長28.3%;農民人均純收入4631元,增長9%;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億元,增長22.8%。
【地理位置】位於福建中部沿海的湄洲灣南岸,東經118度25分,北緯24度50分,與惠安、仙游、莆田接壤,並與台灣隔海相望,北距上海港510海里,南望黃埔港540海里,東至基隆港174海里,是東南海上航線的輻射中心。
【歷史沿革和行政區劃】泉港區前身為泉州市肖厝經濟開發管理委員會。肖厝管委會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於1996年4月21日正式宣告成立,同年7月11日正式掛牌對外辦公,是泉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為正縣級行政單位,統一管理協調肖厝區域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事務,並行使省轄市經濟管理許可權,轄山腰、後龍、南埔、塗嶺、埭港、峰尾6個鎮和國有山腰鹽場,是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之一,也是一座新興的石化港口城市。
【面積與人口】轄區陸地面積31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05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5萬人,動力13萬人,居民除漢族外,還有回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
【自然環境】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攝氏28度,冬季平均氣溫攝氏11.4度,年平均降水量1240.9毫米,相對溫度77%,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夏季以南風為主,每年平均風速為7.15米/秒。
【人文環境】現有小學96所,中學22所;在校學生8萬多人,教師4000多人;教學質量位居全市前列。全區有文化娛樂場所130多個,民間職業劇團8個,醫院6家。文學創作、攝影、燈謎、琴棋書畫、戲劇彈唱等不是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主要特點及優勢地理位置特殊,開發前景廣闊,具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是區位優勢。開發區地處閩東南繁榮區域的中間地帶,距台灣基隆港174海里,距高雄194海里,324國道、福廈高速公路貫穿全區,漳泉肖鐵路直達港區,交通條件十分便捷,既是閩東南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又是東南海上航道的輻射中心。此地北上福州可達浙滬、南下廈門可出粵贛,乘火車經鷹廈線可通全國各地,海上船運可直達沿海各港口、台灣及亞太地區。
二是大港口優勢。開發區海岸線總長50多公里,其中深水岸長11公里,可建萬噸級至30萬噸級泊位,碼頭線長。5公里,相當於我國現有萬噸級泊位岸線總長的1/5;良好的建港條件,被譽為"中國少有、世界不多"。目前,已建有萬噸級雜貨碼頭,10萬噸級原油碼頭,5千噸、3千噸和2千噸級成品油碼頭各1座。肖厝口岸已被列為國家一類口岸之一。國家交通部規劃將湄洲灣南岸建成全國四大國際中轉港之一,目前南岸肖厝港區正在抓緊籌建5萬噸級集裝箱碼頭、5萬噸級煤碼頭、5萬噸級糧食中轉碼頭、10萬噸級糧食碼頭、25萬噸級油碼頭,這些項目一旦建成,肖厝不僅將擁有福建省最集中的深水泊位,而且將成為全國具有較大影響的重要港口。
三是大工業優勢。1992年,年加工原油250萬噸的飛機煉油化工有限公司在肖厝開發區內建成投產,成為建設肖厝石油化工基地的龍頭企業。至1997年4月,年加工能力已擴大到400萬噸。96年,國務院已批准新建一座年加工能力為800萬噸的煉油廠。至2000年飛機煉化公司將擴建年加工能力1200萬噸,並將建設60萬噸乙烯工程、30萬噸聚丙烯、45萬噸聚乙烯、30萬噸氯乙烯、20萬噸燒鹼等一批石化中下游項目和4萬噸環氧丙烷、4萬噸聚醚等化工項目,肖厝將成為全國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96年,國務院又批准在肖厝興建總裝機180-190萬千瓦的大型火電廠,這些項目的投資總額合起來將超過1000億,是建國以來飛機最大規模的工業投資計劃。
泉港,一個被譽為「中國不多,世界少有」的海港城市,是中國規劃建設中的大型石化港口城市,是國家規劃建設的湄洲灣石化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石化工業龍頭區域。它以港口物流為依託,以石化產業為支撐,優良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八方客商紛至沓來。
隨著總投資額達500億元項目的建成投產,泉港的城市規劃建設,又加快了步伐,它就是福建煉油乙烯一體化!這個500億元的項目,是目前國內第一個集煉油、乙烯生產和成品油銷售全面一體化的合資項目;2008年在泉港建成投產後,年均銷售收入預計可達212.81億元,年利潤25.12億元。根據國內在建同類項目情況分析,「一體化」這艘石化航母至少可產生1∶5的帶動效應,即可帶動1700億元以上的產值,不僅將使海峽西岸形成千億石化產業集群,而且將帶動新型材料、輕工、紡織、電子、汽車、食品、配套產業、第三產業等關聯產業,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由此必然帶來前所未有的人流、物流、商貿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等。僅目前,泉港就已經吸引了中石化、埃克森美孚等1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美國杜邦等30多家跨國集團以及150多家港台企業前來角力競奪,可以看到泉港正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投資熱潮。
四是基礎設施優勢。開發區內的水、電、路、通訊、碼頭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齊全。疏港公路、連接國道324線二級公路已建成通車,區內已有等級股總長近90公里。已投入使用的有日供水9千噸、4萬噸的兩座水廠,總投資3.7億元、日供水26-52萬噸的湄洲灣南岸引水工程建設已接近尾聲,97年將全線貫通供水。開發區內有塘頭萬伏、仙境11萬伏、煉化公司11萬伏等變電站,電力供應充足。通訊工程與泉州程式控制聯網,建有4個程式控制模塊局、2個電訊基站;已開通2.9萬門程式控制電話,實現無線尋呼和移動通訊,可滿足對外聯絡的需要。
五是政策服務的優勢。96年4月,開發區黨工委經省、市批准宣告成立,作為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行使縣一級黨委、政府的職能,統一管理轄區經濟、政治和各項社會事物,並享受省轄市的經濟管理許可權和享受泉州市賦予的10條優惠政策,可以在地價、項目報批、管理上為投資者提供更優惠、更靈活的服務,開發區管委會實行"小政府、大社會"體制,精簡機構,高效運作,靈活方便,實行一條龍服務,以優質吸引投資者。
3. 泉港區屬於哪個城市管理
泉港區屬於泉州市管理,泉州市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
4. 泉港在哪個地方
泉港區位於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灣南岸,原系惠北地區
5. 泉港屬於泉州還是屬於廈門
行政區劃屬於泉州,是泉州下屬的行政區,叫做泉港區。泉港處於泉州和莆田的交界處,方言有閩南語和莆田話。雖然有好多泉港人在廈門工作和生活,但是泉港不可能屬於廈門。
6. 泉州泉港屬於哪個區
泉州泉港是泉州市的市轄區,不屬於其他區。
泉港區(古屬泉州府惠安縣),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市,位於福建省沿海中部,東臨湄洲灣,東和北臨莆田市城廂區和秀嶼區,南與惠安縣毗鄰,西南與洛江區相連,西北及北面同莆田市仙游縣接壤。
泉港區地貌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和濱海平原等類型構成,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戴雲山東延支脈從塗嶺西北部的大林山入境,並向南延伸,橫貫區域西南部,構成全區地形骨架,東南部則為剝蝕低丘紅土台地和濱海海積「沖積平原」,地勢較為平緩開闊。區域內無大河流,菱溪、壩頭溪、龍馬溪為區域內最大的三條溪流,徑流短,流量的季節性變化大。
7. 請問有沒有人知道泉港這個地方
俺是泉港人,你想知道什麼?
2000年4月12日,泉州市泉港區獲國務院批准成立。同年12月28日,泉港區正式掛牌成立,縣級行政體制從此正式建立。現轄有南埔、界山、後龍、峰尾、山腰、前黃、塗嶺等7個鎮和國有山腰鹽場,下轄99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
泉港區位於福建省中部沿海的湄洲灣南岸,東經118° 25′,北緯24° 5′。與福州、廈門分別相距100多公里,正處福州、廈門兩個對台試點直航口岸的中間,是閩東海陸交通的重要通道。與上海港相距510海里,與廣州相距540海里,距台中97海里,基隆178海里,高雄194海里,是最理想的通台、通商、通航口岸,是南中國海上航線的輻射中心。區內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8°C和平均降水量1240.9毫米,相對溫度77%,主導方向為東北風,夏季以西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為7.15米/秒。
轄區陸地面積32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05平方公里,總人口37萬人,居民除漢族外,還有回族、蒙古族、畲族等少數民族。是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之一,共有旅居海內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37萬多人,其中台胞16萬人。華僑主要集中分布在東南亞,馬來西亞14.7萬,佔69%,其次為新加坡,約有5.3萬,佔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