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廈門被稱為什麼
鷺島
廈門氣候溫暖如春,沙灘環島,魚蝦成群。島上白鷺群棲,素有「白鷺故
鄉」之稱。白鷺,一名鷺鷥,嘴尖頸細而腳長,全身羽毛潔白如雪,頭後
冠毛毿毿若絲,喜築巢生息於河湖池沼及叢林間。本世紀初,島內港灣海
灘、山野樹林尚有白鷺棲止。此後,因城市擴展,生態環境變易而日趨罕
見。然廈門人對白鷺情有獨鍾,稱廈門為「鷺島」,成港為「鷺江」,評
選白鷺為「市鳥」,商號、商標尤喜以「鷺」字命名。近年,島上大力綠
化、凈化環境,員當湖、火燒嶼、大嶼湖邊樹端,復見成千白鷺群飛。
在民間,有一個美麗而古老的傳說,稱白鷺為廈門島之開拓者。相傳,此島本無人煙,一群白鷺北來南遷,至此繁衍生息,以尖嘴啄泉眼,以利爪挖清泉,自內陸銜來花種草籽播撒。星移斗轉,歲月荏苒,荒島變花園。遂有海底蛇妖上岸侵犯,白鷺與之血戰,傷亡慘重,終將蛇妖趕盡殺絕。
之後,在白鷺鏖戰沃血的土地上,長出株株大樹,白鷺鮮血化作殷紅
花簇,猶如烈火中騰飛的鳳凰,人稱「鳳凰木」,如今,命名為廈門「市
樹」。
❷ 廈門被稱為什麼城市
你說的是廈門吧?
廈門市是我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現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通行閩南方言。相傳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屬泉州。宋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二十三年(1884年)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台灣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興泉道(後為興泉永道)自泉州移駐廈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民國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廈門道,1925年廢)。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有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廈門市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省轄市,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1958年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市。1966年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1970年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1973年6月再歸廈門市。1978年9月設杏林區。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改名集美區。1997年同安撤縣設區。至此,廈門市轄鼓浪嶼、思明、開元、杏林、湖裡、集美、同安7區。
200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思明區、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合並為思明區,原三區的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二、將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集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三、設立翔安區,將同安區所轄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5個鎮劃歸翔安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廈門市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
❸ 廈門為什麼會享有「海上花園」美譽呢
另外廈門的旅遊資源也很豐富,素來就是網紅的旅遊城市,境內擁有眾多特色的景點,比如南普陀寺和鼓浪嶼都是必須打卡的去處,另外還能去廈門大學裡面走走,更好去感受裡面的氛圍,除此之外也能去海灘邊,享受海風的吹拂,瞬間就能忘卻所有的壓力和煩擾。等到觀賞完美景,也能去品嘗各種美食,給行程留下許多美好回憶。對於福州最富裕的城市,享有"海上花園"美譽,不是泉州也不是福州,不知你怎麼看呢?
❹ 廈門這個城市如何
剛去的時候可能有些落差感,覺得廈門不如北京那麼繁華方便,還有報刊雜志的種類也沒有北京那麼豐富,就有些不習慣。
但久了會越來越喜歡這里了。雖然城市不大,但卻是大小適宜,不管到哪都挺方便的。氣候很不錯,風景很美,而且它的美是融於生活的,不管是路上還是小區里綠化都做得很好,真的可以稱為花園城市。人不多,不像北京那麼擁擠,人的素質也不錯,我還到過杭州、北京,比較下來,廈門公交車上讓座率是最高的。
總之這里還是挺不錯的啦,尤其是如果你也喜歡海的話。
❺ 廈門的美稱是什麼
廈門相傳古時有白鷺棲息,故有「鷺島」之稱。
廈門是中國東南沿海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優美的環境、豐富的食物,吸引了大量的白鷺來此棲息,故又稱「鷺島」。
由於白鷺是廈門的象徵,因此廈門的許多地 名含有「鷺」字,許多招牌,店名都喜歡用「鷺」字命名, 乃至於廈門的人名也常常取「鷺」字。
拓展資料:
廈門市是我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現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通行閩南方言。
別稱鷺島,簡稱鷺,位於福建省東南端,西接漳州台商投資區,北鄰南安,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之一,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廈門是中國海濱城市,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三片區之一,也是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
❻ 廈門作為二線城市有哪些城市特色
廈門雖然是一個二線城市,但是由於良好的地理優勢與生態環境,成為了一個很受遊客歡迎的城市。那麼它到底有哪些城市特色呢?
1. 鼓浪嶼沙坡尾是最初的廈門港。這個港口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所以小資文青是非常喜歡這個地方的。在以前,這個港其實是一處弧形的海灣,海灣呈月牙型,金色的沙灘連成一片,風景十分的怡人。這也就形成了廈門的一大特色,遊客們也會來這里觀賞廈門港的模樣。
❼ 廈門被稱為什麼城市
廈門被稱為鷺島、鷺洲、鷺江、鷺門;鳳凰木和三角梅!
1986年10月下旬,廈門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審定通過:鳳凰木為廈門市市樹,三角梅為市花,白鷺為市鳥。
市鳥、市樹、市花,是廈門文化的概括,顯示了中西文化交流、 「延平文化」海納百川的特色。白鷺在廈門島上自古就有,因而廈門被稱為鷺島、鷺洲、鷺江、鷺門;鳳凰木和三角梅卻是舶來品∷ 三角梅原產於南美洲巴西,鳳凰木則產乾熱帶非洲,都是華僑引種進來,經園林員工細心培育、移栽成功的。
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廈門的傳說》中有篇美麗的《白鷺的 傳說》,說是白鷺如何辛勤地挖泉水、到大陸收集花草種子,使「廈 門島上鳥語花香,蜂飛蝶舞,不但美麗,也挺熱鬧呢!」
廈門的變化,引起東海蛇王和蛇妖眼饞、來騷擾,白鷺與之博斗,勇斗蛇王,趕走蛇妖,「在大鷺灑過鮮血的那片地上,長出了一 棵棵挺拔的大樹。樹的枝葉,像大鷺的翅膀一樣;樹上的花,像大 鷺的鮮血一樣火紅。這種大樹,人們把它稱做『鳳凰木』。而廈門島,從此也被稱為鷺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