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許少鋒:在廈門如何拜土地公
土地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代表土地的守護神,土地公的正式名字是福德正神,土地公被很多商家作為守護神。
那麼,在廈門如何拜土地公呢?一起隨 許少鋒 來看看吧!
1、拜土地公地點:土地公廟,自家門口或土地公的神龕前。
2、時辰:當日吉時
3、准備供品:半生熟三牲、果品、清茶、酒各三杯、紅龜粿、發粿、糕餅、米麻米老、麻薯,鮮花一對,蠟燭一對等可隨心意增加。三牲中的雞要公雞,祈求生意興隆,事業一鳴驚人。商家供品中的水果,以鳳梨(旺來)及橘子(利市)最宜。
『貳』 寫仙岳山土地公廟的作文800
仙岳山土地公宮最開始由宋代塘邊社及四周百姓發起修築,期間經過多次歷史的變遷,經歷了多次重修,在明代時土地公宮早已年久失修而損壞,後由於當地老虎猖獗,當地居民為祈求土地公庇佑遂重修土地公宮,從而香火鼎盛,也順利解決了虎患。
在明後期和清代土地公宮又經歷了多次重修擴建,香火一直很鼎,至1959年忽發台風災害毀壞了土地廟。直到改革開放後,才得以更好的重建修護,並且在2006年,由海內海外的信眾一起集資重建廟宇,現存的廟宇就是2006—2008年修好的,其中建築運用了許多福建傳統民間工藝等使得新廟宇大放異彩。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是中外華僑華人海峽兩岸廟宇最多、信仰最廣、影響最為廣大的民俗神
遇到台灣的進香團
『叄』 做清明掃墓時,土地公那邊擺什麼貢品祭拜
農歷二月初二頭牙土地公生日
農歷每月的初二、十六,都是犒賞土地公及他底下眾兵將們的日子,這個稱作「做牙」。
我們通常會准備簡單的素果來拜拜。
什麼叫「牙」,在唐書有關「尾牙」中提到:「命宰相南北牙群」,此文中的「牙」指的就是官署,
在古代官方祭祀就稱為「牙祭」,最後衍生到拜土地公的日子也稱為「做牙」。
【頭牙】
每年農歷二初二日一般說為土地公的生日,其實正確為土地公任職日,又稱為「頭牙」。
工商界就以此為新年度第一個祭拜土地公的日子,並同時准備三牲及豐盛的供品為土地公慶生,
也慶賀他的到任,希望藉由他的庇佑今年能夠得到平安豐收。
工商界老闆們也利用這天來宴請所有員工,而這一天又是二月仲春之始,因此儀式又稱為「喝春酒」,
期盼所有員工在這新的一年中,能為老闆努力用心打拚。
土地公生日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土地公廟要演戲酬神,農夫們在田裡插「土地公拐杖」,用竹
子一根,上端綁以金紙,這種竹杖是給土地公走路時作拐杖用,並祈求明年會存更好的收成。
在台灣一般稱土地神有四種:土地公、後土、民主公主、土治公。
客家人則稱土地公為:伯公、福神、大伯公、大伯爺。
民間對土地公的昵稱:福德正神、福德爺
土地公的配祀:土地媽、虎爺、文武判官、 招財進寶、神五營神軍
土地公誕辰:農歷二月二日 土地公升天:農歷八月十五日
【頭牙祭拜土地公的准備】
場所:到土地公廟或家中店場中,有土地公神像或神龕前祭祀。
祭拜時間:當日上午八點到下午四點
祭品:
(1)鮮花一對花也就是「華」,寓意華麗,又與「發」諧音,希望愈祭愈發。一般選用的花有:松、榕、水仙、 菊花、蘭花、牡丹、梅花、桂花、蓮花、劍蘭、萬年青、玉蘭、茉莉、夜來香....等。※長刺的花則避免使用。
(2)蠟燭一對
(3)三牲(五花豬肉一塊、全雞一隻、香煎魚一條) ※若是素食者免准備
略加烹煮過的豬肉一大塊、雞一隻、魚一條。一般用在祭拜土地公、灶神、家神或祖先等祭祀時用祭祀一般神明也可以使用。三牲又分為半生熟的三牲與全熟的三牲;半生熟的三牲用於祭祀神明,全熟的三牲用於祭拜祖先。※三牲在供桌上的排法為,豬肉居中,雞與魚置於兩旁。
(4)四樣水果指的是花果,樹果,懸果,藤果之水果,而非四種水果。祭拜時選擇當季水果數樣祭拜即可。祭神時,水果種類以一種或三、五種為宜,取單數為要(單數為陽數)。※番石榴(番石榴)、蕃茄、釋迦不要祭拜。
(一般犒將、祭祀地基主、祭祀祖先准備三樣水果。一般祈求祭祀、
祭拜土地公或其它神明則須准備四樣果。還大願、神明生日須准備四樣水果)
(5)米酒三杯(准備三牲者要准備、米酒要倒三巡)或清水三杯(僅准備五果者要准備)
祭神用三小杯,祭祖用五、七、九或十一小杯不等。通常祭拜時所使用的酒以米酒最為普遍。
(6)扎紅紙的面線三捆指紮上紅繩或紅紙的面線,任何神佛誕辰皆可做為供品,祈祝聖壽無疆。※不要煮燙過。
(7)紅龜粿三個
(8)發粿或蛋糕一個
(9)准備金紙:
(a)太極金一份,千足壽金一迭(印有紅字足千),福金五捆(又稱小爻金),四方金五捆(又稱大爻金),壽生金少許
(以上金紙可到金紙店和老闆說,購買土地公金或五色金,老闆即會幫您准備好。)
(b) 土地公可使用三式金和四式金,但一般多採用四式金以示尊重。
1 .三式金:壽金、刈金、福金。
2. 四式金:壽金、刈金、福金、大箔壽金。
另外,可再准備20個 金元寶,土地公家很小的,給了太多錢財裝不下,土地公會將金銀財寶還你的喔!
(10)時辰---辛卯年2月2日頭牙當日吉時:
辰時7-9點:用7-8點,巳時9-11點:皆可,午時11-13點(屬虎,馬,狗,猴,不可用):用11-12點,未時13-15:用13-14時,
申時15-17時:用15-16時(屬虎,馬,狗,猴,不可用),戌時17-19時:皆可.
擺供及儀式過程:
面向土地公,擺一張桌子。
先點蠟燭再放酒杯或茶杯,再來香爐,三牲,面線、紅龜糕、發糕或蛋糕,四果,金紙。
一人三柱香,點香念:
「信士(女) XXX,於今日戊子年 二月初二 日在此為土地公您做頭牙,希望您能庇佑全家大小平安,
更希望您庇佑XX公司(商號)生意興隆賺大錢,若能如願來日備禮答謝。僅此 申上」(三拜後插香)
當插香後15分鍾,拿起筊杯請示土地公看是否能撤供?
(記得中間要酒過三巡)若得聖筊(應筊)即可將金紙燒化,若得陰筊請再等五分鍾,
若香過半,請再補三柱香,直到土地公允許撤供為止。
『肆』 查詢土地爺的稱呼土地爺是什麼神,所在宮闕名稱
土地神又稱土地公或土地爺,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較低,但在漢族民間信仰極為普遍,是漢族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流行於全國各地,舊時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現象存在。 在中國的「神鬼世界」中,土地神算是眾神有一位末等的「芝麻官」,但它家族龐大。舊時,在中國大地上,幾乎到處可見石砌的、木建的小小土地廟,裡面供奉著土地公、土地婆,香火還挺旺。
土地神源於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塊地面的神。《公羊傳》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漢應昭《風俗通史·祀典》引《孝緯經》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報功也。」清翟灝《通惜編·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般商時期,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因而土地神更多地帶有自然屬性。據《禮記·祭法》載,同時祭祀土地神已有等級之分,文稱:「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暑社。」漢武帝時將「後土皇地祗」奉為總司土地的最高神,各地仍祀本處土地神。
『伍』 民間土地公是什麼神
土地公就是保護地方黎民百姓,使得他們安居樂業的地方神明,就相當於人類古代時候的縣令現代的縣長之類的,不過人家可是神仙,是在暗中保護人類的。
其實土地公的仙位級別是很小的,就像八品芝麻官一樣,不過跟芝麻官不同的是,有的芝麻官是為民做主的好官,而有的卻是害人的貪官污吏,仗著自己手裡面的一點點職權就貪贓枉法,激起民怨。
而土地公公就比較的和藹可親多了,他們永久的保護著一方土地,甘為為生活在他管轄范圍內的人類默默付出。
我們應該看到過很多仙俠劇里都有土地公公的身影,大多數他們都是一副小老頭的形式出現,而且個子也不會太高。
就是因為土地公公一定要很可愛,所以說用身高較矮的小老頭來演才能更加的神似,而且就是因為我們人類生活在土地上面,所以土地公公才被我們「踩」的那麼矮了。
『陸』 土地公公的神職是負責什麼
土地公公,即土地神又稱土地公或土地爺,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較低,但在漢族民間信仰極為普遍,是漢族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流行於全國各地,舊時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現象存在。 在中國的「神鬼世界」中,土地神算是眾神有一位末等的「芝麻官」,但它家族龐大。舊時,在中國大地上,幾乎到處可見石砌的、木建的小小土地廟,裡面供奉著土地公、土地婆,香火還挺旺。 土地神祗 土地神源於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塊地面的神。
土地神雖然官不大,但管的事卻不少。轄區內凡婚喪喜事、天災人禍、雞鳴狗盜之事都要插一手,而且土地神一副慈祥老翁的模樣,與人較為親近,所以人們喜歡向他吐露心聲,向他祈願。
『柒』 各村土地廟供的是那些神仙
各村土地廟供的是土地神,又稱土地公或土地爺。
土地爺是古代漢族傳說中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住在地下,是神仙中級別最低的。俗話說「別拿土地爺不當神仙」。在漢族民間土地神的形象千姿百態,性格各異。作為地方保護神,流行於全國各地,舊時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現象存在。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是漢族民間宗教信仰之一,其供奉的土地廟屬於中國分布最廣的祭祀建築。土地公本名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一零二歲辭世。死後三天其容貌仍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說在他死後,接任的稅官上下交征,無所不欲,民不堪命。這時,人民想到張福德為政的好處,念念不忘,於是建廟祭祀,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土地公信仰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捌』 各村土地廟供的是那些神仙
福德正神即土地爺,旁邊一般有土地婆婆,由於人死後先要去土地廟報道,一般兩邊有差吏。有些土地廟也會奉祀一些財神爺、文昌帝君、關帝聖君、包公尊神等神像。
土地廟又稱福德廟、伯公廟,中國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廟宇,多為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布最廣的祭祀建築,各地鄉村均有分布,以至凡有民眾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地方。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小廟,現今台灣甚至有工廠開模以水泥灌制大量生產。也有土地廟因香火鼎盛,逐漸中大型化者。
土地廟歷史發展:
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爺」、「後土」、「土正」、「社神」、「土伯」等,其廟宇則稱為「土地廟」、「伯公廟」、「福德正神廟」等,是漢族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神靈之一。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
土地神源於遠古人們對土地權屬的崇拜。土地能生五穀,是人類的「衣食父母」,因*而人們祭祀土地。土地廟作為人們集中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自然隨之興盛起來。
漢族許多地區的習俗,每個人出生都有「廟王土地」,即所屬的土地廟,類似於每個人的籍貫;人去世之後行超度儀式即做道場時都會獲取其所屬土地廟。
土地廟,又稱福德廟、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布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布。在民國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
土地廟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土地廟
『玖』 土地公是神仙嗎
土地公是神仙。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社神等,是漢族民間信仰之一。農歷「二月二」(古時為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是土地公的聖誕日。土地公信仰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雖然土地神的稱號眾多,但探索其來歷,實際與中國古代社會所祭「天、地、社、稷」中的社、稷之神有關。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
土地神源於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塊地面的神。《公羊傳》收錄曰:「社者,土地之主也。」漢應劭《風俗通義·祀典》引《孝經緯》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報功也。」清翟灝《通惜編·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
關於土地公與土地婆的神職,有多種說法。據古籍堪輿書記載:自東晉以後,隨著封建國家從中央到基層的官僚制度的逐漸完善,土地神也演變成為在道教神階中也逐漸等級化,退變細化為管理本鄉本土的最低級的小神。古時人們把延續香火當成家族中的一件大事,因而人們對土地公與土地婆推崇備至,經常到土地廟祭拜,祈求土地公與土地婆送子送福。如果一家人在過去的一年有添丁的,那麼就要在第二年春節期間抬著土地公與土地婆的神像游村,一方面表達添丁之喜,二來答謝土地公與土地婆對自己家的恩賜。此外,在中國民間,除了游神外,在元宵那天還會擺點燈酒。因「丁」的諧音,「點燈」有「添丁」之意,故擺點燈酒來慶賀。
『拾』 仙岳山土地公廟具體在山的哪個方位, 山頂還是山腰 還有,有沒有公交車可以坐上去
不是在山頂,也不是在山腰,應該說是在山脊。
南面從蓮岳路和仙岳路的十字交叉路口上山,有電瓶車可以坐,每人兩元。也可選擇步行沿階梯上山,從路口到山頂大概二十分鍾左右。
北面從康樂路的禹州花園上去,十分鍾左右到山頂。SM附近的觀音寺沿山往西可到達,大概需要二十分鍾。
(10)游廈門塘邊土地公廟祀奉什麼神擴展閱讀:
仙岳山廟宇:
土地公廟
廈門仙岳山土地公宮,始建於宋,俗稱「岩仔內土地公宮」,乃塘邊社及四周百姓所立。
明萬曆、清同治、宣統年鄉民屢有重修,並築山路石階抵廟,香火熾盛,遠近朝拜。民國二七年(1938年),廈門淪陷。日寇入塘邊社,燒厝十數間,殺戮七人,而匿藏土地公宮之鄉眾則躲過一劫。1959年台風毀廟,香火凋零。
觀音寺
仙岳佳景自古便是文人雅土清游吟唱勝地,更是山僧持行禪修所居。
寺內兩邊牆壁上有四幅巨大的五百羅漢木雕,神態萬千。山腰有萬佛堂,堂後山坡上矗立著一座八角九層的佛塔,飛檐翹角,輝煌典雅,鑲嵌著一萬尊佛像。
仙岳山景點格局:
包括餐飲樓、工藝品樓、茶樓及沿街購物商店等,結合地形及交通進行布局,沿山脊線成線性安排。
有關負責人說,天街作為園林建築,用閩南建築作為載體,建構古典園林。建築屋面同樣取閩南民居中的曲面,從屋脊到檐口成弧形而下,造型優美。而且,為了增加景觀縱深效果,各部分由連廊連接而成。其中茶樓是一個四合院,有敞廳也有隔間小室,正對面是戲台,可邊飲茶邊欣賞戲劇。
天街依山而建,設計時充分考慮了環保要求。園林景觀上,將引種一些闊葉、大花、常綠樹種。在總體平面布置上,將室外綠化小品與亭閣有機結合。建築物內部垃圾收集裝袋,統一送垃圾站處理。雨污分流排放,污水經室外地埋式污水設施處理,達標後排放,部分用於澆灌綠地。
改革開發後、萬象更新,鄉民遂重拾斷垣殘壁,香火又漸日盛。2006年冬,海峽兩岸及海外信眾無數,共同發願弘揚福德正神之文化傳統,捐資數簽萬元,重建宮廟,於戊子年(2008)八月二十日落成,集閩南優秀傳統建築工藝與根雕、彩繪、木雕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大成,文彩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