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湖裡神山什麼神
擴展閱讀
上海西曼貿易怎麼樣 2025-07-23 20:31:16

廈門湖裡神山什麼神

發布時間: 2022-12-29 17:29:45

❶ 廈門羅漢山有什麼好玩的

走進羅漢山,順延石子路而上,每一石階總能感受到纏繞在你周邊的佛曲和檀香味,此為該山「一階一佛 曲、一曲一羅漢」的典故,也即為該山的特色之一。這里因其定位的禪宗發展文化氣息,才能使得自然與人文、現實與虛幻碰撞、融合、渲染。山滋佛,佛耀山,傍晚時分借著夕陽閑庭漫步羅漢山,深刻感受「草木披著佛的祥光,神山沾著經文的靈氣」之韻味。
據說羅漢山有4條神奇的旅遊線路,是由台灣來的行者蔡昂融居士將密宗修行融合道教養生及五行風水,並結合天時、配合地利根據信眾的不同需要而專門設立的求健康的健康步道、求愛情婚姻圓滿的幸福步道、求學求取功名的功名步道以及求財求事業的事業步道。這4條祈福路線都有各自專屬的祈福參拜方法,甚至連登山時間、行走步法都很有講究。這四條祈福步道分別包括十八羅漢步道、觀音大道;幸福小徑、同心鎖道;功名小徑、步步高升;成就小徑、成功捷徑;據說很靈驗哦,有很多信眾願望達成之後前來還願。
也由於羅漢山的大部分佛、菩薩、羅漢雕像都是有善心人士善心供養,所以羅漢山上有很多傳奇故事,甚至每尊佛像背後都有不少傳奇故事地圖。也正因為不同的佛菩薩護佑,不同的景觀旅遊路線都有不同的參拜方式和不同側重。下面按照羅漢山常規旅遊路線分別介紹。[4]

12農民工「羅漢」群雕
「讓人們永遠記住你們」「羅漢」群雕是以將近千尊佛像搬上山安放的12名勞動者為原型創作的。雕塑高約2米多,長近6米,由福建師范大學藝術系的陳曉東花了2個多月時間創作的。
起初山上沒有路,這些每尊幾百斤重的羅漢都是由這些農民工一尊一尊用木杠,麻繩挑上山的。前後花了近10個月,雖然工程巨大,卻創造了零事故的奇跡。這些農民工都是附近廟山村的村民,林志良先生為了感恩他們,紀念他們,便在羅漢山廣場上最顯眼的地方設置了這座雕像。這座雕像除了紀念意義外,我們仔細看還可以發現右下方有一個慈善捐助口。沒錯,這座雕像是空心的,它也是目前全國最大,最牛的功德箱。每年都會在羅漢山全體員工的見證下打開一次。林志良先生將這裡面的錢全部捐出來用於慈善事業。讓一代一代的人永遠記住這些為羅漢山做過貢獻的人們,讓感恩的心,讓這種大愛能夠傳遞下去。

景觀音樂藝術廣場
景觀音樂藝術廣場是2012年6月剛剛建成,建這個廣場的初衷是想讓周邊的村民能像城裡人一樣擁有豐富現代的文化生活,所以這個戶外舞台不論是音響、燈光還有老師都是堪稱一流。林志良先生希望來羅漢山的人們和這附近的村民每個周末都能夠在美麗的羅漢山夜景下盡情歡快地跳舞,豐富大家業餘生活之餘,又能帶動村民提升文化藝術素養。在這里每個周末連續三晚都有大型的廣場舞。附近的村民都會攜兒帶女前來參加,十分熱鬧。而帶領大家熱舞的便是由國家級舞蹈教練陽光(昂融陽光)老師和彩虹老師以及三個舞蹈愛好者組成的羅漢山明星組合「羅漢傳奇」。
林志良先生希望她們作為能量舞蹈的創始人和推廣者。林先生同時也希望以羅漢山為基地,以能量舞蹈為載體,將健康和幸福傳播到更遠更遠。

雙龍戲珠和卧佛
我們仔細看可以發現羅漢山上的近千尊羅漢魚貫而下排成兩個龍形,就像兩條巨龍依著山勢盤沿而下,大龍的龍頭在三寶殿,小龍的龍頭在觀音閣,龍尾就是金頂釋迦摩尼佛,龍珠就在洗墨池中間大石頭上的千手觀音。雙龍戲珠之景在夜晚亮燈時尤其壯觀!惟妙惟肖!而正對著羅漢山遠處的山脈彷彿一尊卧佛,三座電塔就像三柱香。

龍門的介紹
龍門是由多方面原因而得此名。一是它正對著雙龍戲珠;二是按照風水學,龍門的位置就在龍邊;而龍門前面兩邊是兩尊麒麟和四大天王;更巧的是護持羅漢山的山主祖籍又恰巧是安溪龍門人;於是越來越多的遊人和信眾來到羅漢山都要選擇從龍門進入,接受麒麟的祝福,四大天王的護持,開始在羅漢的加持中一探山中奧妙。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作仁獸、瑞獸。雄性稱麒,雌性稱麟,明代鄭和下西洋帶來了長頸鹿後,又用來代指長頸鹿(在日本依然如此)。常用來比喻傑出的人。麒麟主太平,帶來豐年、福祿、長壽與美好。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通常分列在佛寺的第一重殿的兩側,天王殿因此得名。相傳四大天王住在須彌山山腰上的四座山峰。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 多羅吒,持琵琶,住東勝神洲;南方增長天王 毗琉璃,持寶劍,住南贍部洲;西方廣目天王 留博叉,持蛇(赤龍),住西牛賀洲;北方多聞天王 毗沙門,持寶傘,住北俱盧洲。中國佛教徒認為南方增長天王持劍,司風;東方持國天王拿琵琶,司調;北方多聞天王執傘,司雨;西方廣目天王持蛇,司順。組合起來便成了「風調雨順」。

羅漢金剛懺大道
進入龍門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整排精美的《金剛經》書法墨寶石碑,這些石碑正是按照林志良先生《金剛經》書法原稿1:1精雕而成的珍貴墨寶,這條與墨寶相伴的長廊就是知名的羅漢金剛懺大道。
《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也稱《金剛經》,書法作品高3米,長達30幾米,全經5000多字,是林志良先生用了十天十夜的時間,以極為罕見的爨寶字體一氣呵成,世界少有,極為珍貴,更是羅漢山的鎮山之寶。
真跡被妥善珍藏在羅漢山,只在少數重大的慶典中才會迎請出來。有很多書法界、宗教界的知名人士、各地的朋友和不少遊人都慕名專程從外地、香港、台灣甚至國外遠道而來,就是希望可以有幸親眼得見此瑰寶。林先生為了讓更多的遊人可以欣賞到這幅墨寶,並獲得此殊勝無比的無上祝福。便請工匠用旬月之功,按照墨寶1:1的比例,勒石精雕,陳列於此,讓人一見就忍不住「觸目凝神,一讀清心」。
《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號稱萬經之王(也有人稱之為經文之父)。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林先生書寫的就是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金剛懺就是基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行之懺法,在佛法里有斷除以往罪業,除塵掃垢之用。信眾一入龍門便獲賞此「金剛懺」,均沾法喜,業消福臨,殊勝無比!很多信眾專程來此地許願,祈福。
在走金剛懺時,如果雙手合十,眼睛微閉,默許個願望,然後慢慢向前走,走到你很有感覺的地方停下來,轉身走向石碑,將雙手直至額頭伏貼在石碑上,額頭上靠到的字,便是對你願望的開示,據說非常神奇靈驗。

青龍七星陣
七星陣是把六個水晶球按上下倒置而重疊的等邊三角形來擺放,中間再放一個較大的水晶球(代表日月金木水火土等七星),稱為七星陣。
青龍七星陣是蔡昂融居士結合道教、密宗風水、奇門遁甲與大罡(gang)星,依天時地利人和擺設而成,是七星陣中能量最強的陣法。在開光的那天天顯異象,星月交輝。(2012年)的農歷4月16日,空中正好出現超級月亮,月亮變紅,持續有15分鍾左右)。此陣凝聚羅漢上能量,將磁場發揮至極限,並覆蓋整座羅漢山,可凈化全山磁場,消除個人負能量。對能量敏感的人站在下面4-5分鍾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紫竹林
紫竹林內三十三尊觀音菩薩及阿彌陀佛開光紫竹林就是《西遊記》中觀世音菩薩的住所,由於很多活佛與大和尚都不定期來羅漢山禪修、修行。紫竹林是專門提供給這些禪修人士禪修休息的地方,所以為了保持清凈是不對外開放的。裡面還有一個萬佛窟,用於那些從各地收集過來的殘缺的佛像有一個陳列之所,足見林先生的佛心。據說當年這里只是一個普通的山谷,堆滿了垃圾,單清垃圾就清了好幾十車,垃圾清理完了後又出現水土流失,山體滑坡。後來林先生便讓人用鋼筋和混凝土將山體加固,單打進的鋼筋長度就有近20米深。其用心之良苦,工程之浩大非一般人所能想像。

達摩
菩提達摩(英文:Bodhidharma),意譯為覺法。菩提達摩通稱菩提達摩,相傳是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達摩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他生於南天竺(印度),婆羅門族,傳說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後傾心大乘佛法。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說南朝宋末),於中國南朝梁武帝時期自印度耗時三年航海到廣州。梁武帝信佛。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後卓錫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缽於慧可。以禪法教人,後出禹門游化終身。

媽祖廟
林志良先生說是先有了這尊媽祖才建了這座廟。這尊媽祖原是香港佳士得拍賣公司的拍品。據考證很可能追溯的唐末,而且是非常罕見的帶有印章的佛像。在她的左右裙擺有兩個印章,左邊是「杜(待考證)清河造」,右邊是「岩州」,推測這尊媽祖出自岩州的宋清河之手。但岩州在歷史上是個神秘的地方,唐代曾與嶺南道置岩州,然歷史文獻除了載有其起置年代外,多不載其置廢沿革及地望。岩州的下落自五代以後就沒有人提到,好似失蹤一般。據說是因為與皇帝名字相重,為了避諱而改名。
該尊媽祖的發現對歷史考古都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因此吸引了很多考古學家,歷史學家來進行考證。另外,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該尊媽祖是有裝藏的,在其背後可以開啟,一旦開啟,她的身世將被揭曉,或許能夠解開廣東與閩南的媽祖起源之謎。媽祖廟兩側供奉的是四大天王,也是明代的。

觀音閣與觀音殿
傳統的觀音廟,又名觀音堂、白衣庵,民間關於觀音廟的傳說眾說風雲,唯一為廟宇的建設外觀大同小異。羅漢山觀音廟,正殿為觀音殿,面闊三間,單檐硬山頂,前檐插廊。現建的三座殿前廊均為木製結構,偏殿木雕風格獨特,藝術精巧。正殿十八羅漢排列有序,整體設計劃面勾線流麗,色彩古樸典雅。廟院香爐威嚴,這一切和林志良先生親手題寫在廟門的「青山岩」名匾溶為一體,正恰當的描述著羅漢山宜人的風光景色。

福德宮
土地公原名叫做張福德,他102歲時去世,死後3天面不改色,一貧戶就用四片石板把他供養起來,不久就由貧轉富。所以周圍的村民都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建廟祭祀,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它是所有神仙中位階最低的神仙,但他卻是最重要的。走到哪裡都有他的存在。羅漢山附近每個家庭里都供奉著土地公。土地公也是商家的守護神。

葯師佛
葯師佛,又作葯師如來、葯師琉璃光王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十二願王。為東方凈琉璃世界之教主。據《葯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載,日光遍照菩薩與月光遍照菩薩同為葯師佛的二大脅士。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同為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依次遞補佛位,悉能持葯師如來之正法寶藏。葯師佛面相慈善,儀態庄嚴,身呈藍色,烏發肉髻,雙耳垂肩,身穿佛衣,坦胸露右臂,右手膝前執尊勝訶子果枝,左手臍前捧佛缽,雙足跏趺於蓮花寶座中央。身後有光環、祥雲、遠山。

地藏王菩薩
這尊地藏王菩薩是從九華山請過來的,是九華山的住持(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慧深法師開光並請到羅漢山。前面有三個寶瓶,分別裝著九華的水、土、香灰。

蓮花宮
蓮花宮是蓮花羅漢山藏傳佛教的道場,蓮花宮這里原來是個山洞,後來建成蓮花宮,供奉的是蓮花生大士。蓮花生大士(梵文Padmasambhava,英文The Lotus-born)或蓮花生大士。
蓮花生,梵語音譯為巴特瑪薩木巴瓦,印度僧人。古印度烏仗那國人,當時藏王赤松德贊派使者請蓮花生大士入藏傳法,是建立藏傳佛教前弘期傳承的重要人物,藏傳佛教寧瑪派開山祖師,常被尊稱為蓮花生大師、大士、咕嚕仁波切(意即上師仁波切)等。是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釋迦牟尼佛的身口意三密之應化身,在藏地被尊稱為第二佛,深受藏民的愛戴。據說蓮花生大士出生在海上的一朵蓮花上,因此也被稱為海生金剛。蓮花生大士為了普度眾生,具有八種變相,此又稱蓮師八變。
蓮花宮由瑜伽行者胥力鋒師父護持,胥師父學識淵博,雲游國內外各處,羅漢山駐留修行,並會定期舉辦觀大自在、光明燈,祈福法會、心經別解、禪坐等各類禪修活動和祈福法會。很多追求身心成長或是渴望走出喧囂,體驗寧靜的各界人士慕名而來,也有很多尋找與他人、自我、環境溝通方法,和對佛學感興趣的朋友趕來參加。

關帝廟
這個關帝廟原址位於同安縣衙口路,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因城建之需於1983年被拆,為使歷史古剎為後人傳承和紀念,由善心人士合資興建於同安羅漢山上,並刻碑紀念。難怪世間有言傳出,一座關帝聖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風的展示;一尊關公聖像,就是千萬民眾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託;一塊青石古碑,就是一個感天動地的忠義教案。也不難理解,關帝廟承載著多少的精神寄託和歷史沉澱,最終在羅漢山上與500尊羅漢一起創造和諧。(關帝廟兩邊的6尊戰將是由貴州武侯地宮出土)。

法堂
法堂前面的塔是羅漢山寶塔,用來供奉和安置舍利、經文和各種法物。大家看到塔四面各有一幅畫,每幅畫都有代表著一個字。分別是福、祿、壽、喜。
法堂裡面供奉的是唐代的釋迦摩尼佛說法像,是香港一位老奶奶在幾年前用60萬買來了,老奶奶覺得林董和她非常有緣分,所以就原價轉讓給他,十分珍貴。旁邊是它的一對弟子(阿難和迦葉)。據考究,這兩尊佛像本是一對,後來不知何故被分開,一尊在台灣,一尊在香港。很幸運的是林董都把他們給找回來,讓他們又回到了故土。

黃財神
黃財神,藏名藏拉色波,是密教之護法神祇,諸財神之首。黃財神是藏傳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養的五姓財神之一,因其身相黃色,故稱為黃財神。修持黃財神法、持誦其密咒,可獲得黃財神庇,佑能增長福德、壽命、智能、物質及精上之受用,不被生活所逼,以及一切經濟壓迫,可安心向道。但修法者需發無上菩提心,廣結善緣,勤行布施。萬勿慳貪成性,護法降罪也. 黃財神即黃布祿金剛,黃財神面慈目善,頭戴寶冠,坦胸露腹,戴著珍寶瓔珞、珍寶耳環、珍寶手鐲和珍寶足釧,上身穿絲制天衣,下身著絲制裙子,右手於右膝上捧噴焰末尼,左手握著吐寶鼬,以威鎮坐姿坐在蓮花寶座中央。身後有光環、祥雲、遠山。能增長福德、壽命、智慧、物質及精神上之受用。主司財富,能使一切眾生脫於貧困,財源廣進。

摩崖書法碑文
羅漢山由下至上,再從上而下的瀏覽一番,深諳書法的遊客定會駐足停留,只為崖壁上的各類名家書法作品。傳聞羅漢山始建之初,由發起者林志良先生邀請各界名家為羅漢添彩,各有書法作品一幅留於山中,林志良先生命人將名帖刻於摩崖之上,融於500羅漢之中供後人瞻仰學習。這些書法禪宗文化底蘊濃厚,賈慶林的「和」、沈鵬的「頓悟」、惠能禪師頓悟的精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林志良先生的「心隨天籟」等等,與山水相依,與佛法相容,與入境之人合於一身。
天然石羅漢
在修成的羅漢山茶座的位置上,遠遠看去,在羅漢林立的半山坡上,有一塊石頭,真的跟一尊羅漢非常像,光著頭,有兩隻眼睛,有鼻子,向左斜卧,以左肘支撐形成一尊天然石羅漢,整尊石羅漢的體積有三個真人大小,遠望栩栩如生。隨後又發現十分神似的石菩薩。

❷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怎樣佔領廈門神山的

當解放軍十兵團的登陸部隊在高崎激戰的時候,另一支隊伍在廈門神山也對敵人的陣地發起了猛烈地攻擊,戰爭場面十分壯觀。

1950年10月14日,八十五師二五五團一營在營地指揮部召開了戰斗動員大會。教導員蔣永昌為戰斗作動員,之後營長黃啟昌宣布了作戰命令和兵力部署,由一連組成主要突擊部隊,快速奔赴戰場。

當時,黃啟昌營長與蔣教導員把一面國旗授予一連,指導員丁獎興和連長從營首長手中接過了這面庄嚴的五星紅旗,接著,又當眾授予一排。

有了這面紅旗,戰士們就有了奮勇殺敵的信心和動力,他們相信一定會順利完成任務的。

接過紅旗後,一連一排長張麗日和全排戰士一起,大聲宣誓,一定要將這面紅旗插上神山,完成黨交給他們的艱巨任務,響亮的口號久久地回盪在山谷里。

神山位於高崎的右側,是一連突破敵人陣地前沿後,首先要奪取的制高點,而這個任務交給了一排。

為了保障戰役的順利進行,一連黨支部迅速召開作戰會議進行部署,同時還研究決定由丁獎興與副連長劉順利率領突擊排,高連長率二排居中,負責指揮全連,三排在後面跟進。

會議還提醒各作戰部隊,雖然每支部隊都有明確任務,但作戰情況變化復雜,各船應爭先突擊,只要有機會,有條件,就要爭當突擊員,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突擊任務的順利完成。

在10月15日的夜裡,一連遵照團里的命令,乘坐大小船隻朝著廈門島浩浩盪盪地出發了。風浪很大,船隻在水裡搖擺不定,但大家卻拚命地向前劃行,每隻船尾都有一個聯絡燈,發出微弱的光芒。

而在廈門島上,國民黨守軍不停地用探照燈在海面上搜索,有時又射向空中,一道長長的光柱在空中來回晃動著。在這種情況,船上的解放軍更加小心了。

狂風肆虐,激起高高的浪花,浪頭一個接著一個撲向解放軍的船隻,戰士們的軍服都被海水打濕了,海水也濺到了船艙里,影響了前進的速度。

解放軍乘坐的船隻很小,僅能乘10人,遇到這么大的海浪,小船搖搖晃晃,有的船在海中打起轉來,戰士們就緊緊抓住船沿,以免自己掉進海里。

指導員丁獎興坐在一排二班船上,告訴大家要沉著氣,他鎮靜地對大家說道:方向對准,舵把穩。

在大家的積極配合下,船繼續向前快速行進。廈門島上的國民黨守軍為了偵查海面上的情況,便發射幾顆照明彈,而解放軍就藉此觀察對岸的地形與火力點。

細心的解放軍偵查員發現,在距海邊不遠處有一片獨立的黑影。這就是解放軍二五五團一營一連首先要攻佔的灘頭制高點--神山,他們馬上就要到了。

在行進的過程中,指導員丁獎興乘坐的船隻不小心碰到了暗礁上,船底破了一個洞,頓時海水就溢了進來,而且船隻還在海水裡搖擺不定。這個時候,指導員丁獎興讓戰士們趕緊堵住洞口,並把船艙里的水舀出去。

經過和風浪的勇猛搏擊,船終於渡過海峽,慢慢地靠近了廈門島的海岸。此時,岸上的敵人還是發現了解放軍的行蹤,頓時火光一片,子彈紛紛射向解放軍,整個海島頓時硝煙四起。

上岸後,解放軍在很寬的淤泥灘里行走實在困難,左腿拔出來,右腿又陷下去。解放軍的突擊排負荷很重,前進速度不是很快。

在泥灘上生長著許多小樹,戰士們就把小樹枝踩倒,路就好走了一些,部隊速度又加快了。

解放軍的突擊排通過淤泥灘以後,快速突擊,炸毀了敵人鐵絲網,攻佔了第一道塹壕,一下子奪取了廈門島上的五個碉堡。劉副連長從左側率領一排一、三班向神山發起猛烈地攻擊,而丁獎興則率二班從右側攻擊。

一排三班戰士張林國高高舉著手裡的五星紅旗沖在最前面,突然一顆子彈打了過來,他便倒在了血泊中,眼睛還望著前方。在這個時候,另一位戰士又扛起紅旗繼續前進,嘴裡還喊著響亮的進軍口號。

在解放軍左右兩側的夾擊之下,神山終於被解放軍突擊部隊佔領了,鮮艷的五星紅旗就插在了高高的山頂上,迎著海風飄揚,預示著廈門戰役必然會取得勝利。

為了插上這面紅旗,解放軍犧牲了九名勇敢的戰士,是他們用自己的寶貴的生命,換來了革命的勝利。

同時,一連連長率二、三排到達神山腳下。一連黨支部決定,由連長率二、三排攻擊神山右前方的敵團指揮所--殿前村,要用最快的速度佔領該地,以確保神山一側的安全;而丁獎興率一排堅守神山。

佔領神山後的一排,連張排長在內還不到30人,丁獎興馬上調整了作戰部署,帶領大家修築工事,准備抗擊敵人的反擊。

吃了敗仗的敵人為了再次奪回制高點神山,連續發起了七次瘋狂反撲,在敵人強大兵力的攻擊下,神山陣地又給敵人佔去了。戰士們退到附近,等著二營一連前來支援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