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廈門第三批集中供地共14宗商住用地 起拍總價356.4億元
11月16日,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14宗商住用地出讓公告,並將於12月8日、9日正式出讓,這是廈門市本年度第三批次集中供應住宅用地。
其中島內3幅,海滄2幅,集美4幅,翔安1幅,同安4幅,計價總建面143.83萬方,起拍總價達356.40億元。
其中,島內2021P05、2021P07地塊採用「限房價、限地價、定配建、定品質 搖號」方式拍賣出讓。當競買人報價達到上限價格時,將在拍賣會現場通過公證搖號方式確定競得人。成交土地出讓金即為競價上限價格;
島內2021P06地塊採用「限房價、限地價、定品質 搖號」方式拍賣出讓。當競買人報價達到上限價格時,將在拍賣會現場通過公證搖號方式確定競得人。成交土地出讓金即為競價上限價格。
同安4幅地塊均採用「限房價、限地價、定品質 搖號」方式拍賣出讓。當競買人報價達到上限價格時,將在拍賣會現場通過公證搖號方式確定競得人。成交土地出讓金即為競價上限價格。
海、集、翔三區的2021HP04、H2021P03、2021JP02、2021JP03、2021JP04、J2021P01及X2021P02等7幅商住地塊均採用「限房價、限地價、定品質 搖號」方式拍賣出讓;
此外,在資金方面,意向競買人參與本次出讓宗地競買所繳納的資金須為合規自有資金。也即是參與競買的意向競買人,其股東不得違規提供借款、轉貸、擔保和其他融資便利等;不得直接或間接使用金融機構各類融資資金;不得使用房地產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借款或預付款;不得使用其他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的借款;不得使用公司控制的非房地產企業融資等。
同時,本次拍賣規定,廈門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有權對本次出讓商品住宅及車位的預售及銷售價格進行限制。
Ⅱ 建發業績大增背後:廈門「地王」左手倒右手
本報記者 郭陽琛 童海華 上海報道
日前,廈門建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發股份」,600153.SH)披露了2020年三季報。財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建發股份實現營收2643.34億元,同比增長25.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14億元,同比增長54.18%。
業績大增的秘密在於一塊2019年年底出讓的廈門總價地王。建發股份於財報中解釋稱,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之所以大幅增長,主要原因正是子公司土地一級開發業務中的該地塊,在2020年第一季度確認收入並結轉利潤。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彼時,名不見經傳的廈門恆融晨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廈門恆融晨」)從建發等眾多品牌房企「口中奪食」。但廈門恆融晨卻被認為是游離於建發體系外的全資子公司,而「廈門2019P05」地塊僅隔半年便被打造為建發養雲項目,並出現另一港股上市平台建發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908.HK,以下簡稱「建發國際」)的2020年半年報中。
值得一提的是,建發國際計劃承接建發房產全部的房地產開發業務。與此同時,頗為激進的拿地策略,也讓其凈負債率與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分別飆升至303%和79.24%,連踩兩道「紅線」,也為規模增長的可持續蒙上一層陰影。
誰的「地王」?
時間撥回至2019年12月24日,廈門市迎來了一場土拍盛宴,集中出讓了5宗地塊,起拍總價128.3億元,土地總面積約14.1萬平方米,最終總成交金額150.62億元。建發股份也積極參與其中,共斥資約44億元拿下了其中的3宗地塊。
「重頭戲」則是將成為2020年建發股份業績支柱的2019P05地塊,廈門恆融晨以75.25億元將上述地塊收入囊中,還刷新了當時的廈門總價「地王」紀錄。據多家媒體報道,廈門恆融晨是建發成立的體系外全資子公司,主要在建發旗下做一級整理的殼公司。
據建發股份公告,2019P05地塊屬於「後埔-枋湖舊村改造項目」,系建發房產全資子公司廈門市禾山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山公司」)受廈門市湖裡區人民政府委託實施的土地一級開發項目。該項目於2008年批復立項,湖裡區人民政府作為業主,委託禾山公司承擔上述改造項目的開發建設,由禾山公司「費用包干,自求平衡」。
建發股份方面透露,上述項目的經營模式是公司投入資金進行拆遷改造,改造完成後交予政府進行招拍掛,公司在滿足地塊交付手續等確認條件後,按政府應支付的土地開發費用確認相關收入。由於行業特性,多年的經營成果有可能集中體現在單個會計年度。
據建發股份初步預計,以建發股份2018年度經審計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72億元為基數,該地塊出讓事項將貢獻建發股份「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以上。
然而,記者注意到,雖然拿地的廈門恆融晨與建發控股表面上並無實質性的關聯,但2019P05地塊最終打造成的建發養雲項目卻並表於建發國際中。建發國際半年報顯示,建發養雲可供銷售面積23.29萬平方米,建發國際所屬權益為80%。
據悉,建發股份主營業務為供應鏈運營及房地產開發,其房地產開發業務由子公司建發房產負責。而建發國際是建發房產旗下控股子公司,2014年「借殼」在香港上市。
在業務定位上,建發國際主要負責承接建發房產的房地產開發及相關產業鏈業務,同時負責新興產業的投資,隨著母公司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逐步注入建發國際,預計3~5年後,建發國際將承接全部建發房產的房地產開發板塊。
上述建發股份投資部工作人員則解釋稱:「建發養雲是建發房產開發的,項目宣傳時也都打著建發房產的旗號,拍地時建發並沒有拍到,是後續通過合作的方式有了一些業務往來。」
值得一提的是,建發養雲也有望拿下今年廈門住宅單個項目銷售金額和面積的「雙料冠軍」。據克而瑞廈門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建發養雲成交金額54.37億元,市場份額佔比9.2%;成交面積8.22萬平方米,市場份額佔比5.5%,均大幅領先第二名。
土拍兇猛「後遺症」
2020年,建發在土地市場上的表現不可謂不兇猛。據中指研究院最新披露,今年前10個月,建發房產拿地總耗資510億元,排名第16位;拿地面積481萬平方米,排名第29位,與過往排名均有不小的提升。
以其港股上市平台建發股份為例,半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建發國際在北京、上海、貴陽、南京、杭州和廈門等核心城市取得18個優質項目,新增項目的總可售面積達28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2%,總可售貨值為667億元,同比增長145%;購地權益比例為79%。
中泰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上半年建發國際在招拍掛市場新增貨值近600億元,約 90%位於一線和二線城市,約10%位於大本營福建的三線城市。
建發股份也不甘落後。僅在10月,建發股份便在株洲、南昌、淮安三地多次「落子」,總地價達84.52億元。其中,南昌、淮安所拿地塊溢價率均接近55%。此外,今年7月,建發股份以33.64億元在無錫市新吳區競得一幅地塊,約1.48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更是讓其成為該區樓面單價地王。
在地產評論員嚴躍進看來,拿地力度比較大與激進,說明企業還是想追求規模。不過由於「三道紅線」的約束,未來激進拿地也會面臨很多阻力和壓力。
相對激進的拿地策略,也使得建發的債務壓力雪上加霜。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建發國際負債總額達到1212億元,較2019年的959億元增長26%。其中,須於一年內償還的債務約26.85億元,長期債務約502.75億元,相較期初大幅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建發國際的凈負債率已從2019年底的234%飆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03%。加之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79.24%,觸碰了「三道紅線」中的兩道。據監管部門規定,兩項「踩線」,為橙色檔,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
建發股份的債務壓力同樣逆勢加大。Wind數據顯示,2015年,建發股份的負債率和總負債分別為73.18%和727.63億元;而到2020年3月末,上述數據已飆升至82.76%和3216.04億元。對房企而言,負債率達到80%是一個「分水嶺」,會有一定的財務風險。
對此,建發控股投資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房產業務在拿地方面算是比較積極,拿地策略具體看業務的把控,會結合自身情況對土地進行評估和考量。「現在才11月,我們會照著合規的標准來做,盡量把負債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具體時間還未定,今年年末應該可以的。」
「在債務壓力大的時候,若是盲目擴張,可能相關動作就會不可持續。所以還是需要積極降低負債,這是最為核心的內容,尤其是要減少對各類債務的依賴。」嚴躍進說。
擠入物業「上市潮」
面對陡增的債務和「三道紅線」的雙重壓力,建發選擇分拆建發股份旗下物業管理公司建發物業赴港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建發物業成立於1995年,歷經20餘年的發展,目前業務范圍涵蓋全國10餘個省(區、市)。招股書顯示,截至6月30日,建發物業合同建築面積為3959.0萬平方米,在管面積為2165.1萬平方米,在管項目數量超過200個。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2019年,建發物業的收益分別為4.47億元、6.08億元及8.01億元,同期毛利分別為1.16億元、1.40億元及1.8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245.9萬元、4848.3萬元、6828.5萬元和6147.1萬元。
然而,公司的盈利能力卻較一般。2017~2020一季度,建發物業的毛利率分別為26.2%、23.1%、22.9%、24.3%,明顯落後於物管行業平均毛利率29.8%和平均增速42.6%。
和眾多中小型物業公司類似,建發物業也較為依賴母公司等關聯方。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2020年上半年,建發物業在管面積分別為1580.5萬平方米、1876.0萬平方米、2067.2萬平方米及2165.1萬平方米,其中來自關聯方的在管面積佔比分別為67.3%、61.5%、54.4%、55.7%。
此外,建發物業的業務布局也較為集中。2017~2019年,建發物業來自福建省的營收分別為2.20億元、2.92億元、3.64億元,佔比分別為72.78%、73.01%、74.83%。從具體城市來看,來自廈門的營收佔比分別高達45.46%、44.93%、46.52%。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三道紅線」下,物業公司的上市對於房企而言是很好的融資渠道。但過度依賴母公司可能制約公司未來發展,物業公司要想有更好的表現,還是要有獨立的市場拓展能力,以體現市場化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同時,通過收並購與提升增值服務收益,取得在規模和業績方面較高的成長性。
Ⅲ 廈門並不是什麼大城市,為什麼房價卻出奇的高
我很喜歡廈門這座城市的一個原因也在於此,無論是耄耋老人還是孩童,在圖書館都能看到不少喜歡閱讀的人群
因為KE開始健身、學習穿搭。成功擁有短暫的馬甲線,也告別黑白灰,而多了些五顏六色的衣服。對了,還愛上了西裝。
雖然沒有失業,但也降薪了。再加上樹大招風導致的一系列坎坷,認清了現實,這么多年來第一次想離開這里,不知明年能不能走成。漸漸明白了福禍相依的道理,凡事看開點,相信關關難過關關過,一切皆向於吉。
最重要的事,認識了Nui,並且開始了有時夏天有時冬天的愛情。疫情之下,因為一部Killing Eve,我們相識於微博。又因為湊巧,我們在廈門度過了最單純快樂的四天。再後來,我們就在一起了。異地戀的苦,誰嘗誰知道,不過也感謝科技,還能每天視頻,以解相思之苦。希望兩個人能早日在同一個城市,一起度過每一個陽光明媚和風雨交加。
最想說的話,所有意外出現在你生活中的事情都不是偶然,就像游戲中掉落的物品一樣,一定會在將來的某個時刻觸發劇情,開啟下一段冒險。所以,耐心,耐心等待,相信老天爺會給你一個交代的。
Ⅳ 廈門房價跌了嗎
廈門房價下跌 ,房價腰斬比去年跌上萬元。
中國最難買房的城市房價跌了地價回到兩三年前
持續的調控高壓之下,中國最難買房的城市——廈門,房價開始松動,二手房降價明顯。
7月的最後一天,中央定調「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顯示出堅決調控樓市的信號。這樣的表述徹底擊碎了一些人憧憬地產調控放鬆的美夢。
此前不少人懷著「房價永遠漲」的信仰,然而在調控越來越緊的大環境下,不少城市的房價出現松動,甚至有較大幅度的下跌。廈門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二手房降價明顯
土地價格回到兩三年前
今日(8月2日),有自媒體消息稱,相比2017年3月高峰期,目前「(廈門)島內房價普遍跌了1-1.5萬/平米,島外跌了6000-1萬/平米左右。」
「據中介們說,現在房價但凡不降到2016年10月份的價格,就別想成交,高位沖進去的投資客,因經歷著煎熬,大套的都要虧上百萬,小套的至少五十萬,但因為限售又不能割肉。」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通過鏈家隨機查詢了廈門島內的多個小區發現,相比2017年3月的高點,如今廈門的二手房確實有一定幅度的降價。
比如位於湖裡區金湖路的凱悅新城,2017年3月房價位於高峰期時,多起二手房成交價達到6萬一平,甚至超過6萬,而到今年5月的最新一筆交易,價格已經降到5.3萬一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成交價格下降的同時,二手房從掛牌到成交的周期也明顯延長。
廈門房價下跌
來源:中財網
Ⅳ 拍賣中的「流拍」是什麼意思
1、流拍是商業用語 , 特指沒有人競拍的拍賣標的物。
2、在拍賣中,由於起拍價格過高造成的拍賣交易失敗。在買賣活動中,買賣雙方不能達成協議,使得買賣行為無法成功進行,就對其拍賣的標的得不到想要成交的數額。
3、常見的流拍有土地流拍,土地流拍是指國家有關部門拿出土地進入市場拍賣的時候,由於買家競價太低,或者沒有買家出價,導致土地沒有拍賣出去的現象,在房地產市場好的時候是不存在土地流拍現象的,只有房地產市場出現資金短缺,房屋抵押導致開發商資金鏈無法連接的情況才會出現土地流拍。
(5)如何看待廈門土地流拍擴展閱讀
1、拍賣流拍:是指在拍賣的第四個階段,已經成交,但是由於其他因素無法交貨,最終使協議無法執行。
2、拍賣活動的主要程序包括:
(1)委託拍賣。當事人雙方簽定合同,規范雙方責任、利益和義務;
(2)發出拍賣公告。向公眾發出拍賣相關事宜的公告,擴大拍賣活動的宣傳影響;
(3)拍賣交易。通過競買,採取競價的方式尋找競得人;
(4)拍賣成交。拍賣物交付買受人,買受人向拍賣人交付價款,委託人與拍賣人結算拍賣費用及價款。
3、「流拍」一詞借用了醫學術語「流產」的意思。是指在拍賣活動中,買賣雙方末達成協議,從而使得拍賣無法成功進行。一般指拍賣的第三個階段,無法成交。
4、變相流拍,是指在拍賣的第四個階段,已經成交,但是由於其他因素無法交貨,最終使協議無法執行,即拍賣變相流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流拍、
網路—拍賣、
網路—變相流拍
Ⅵ 流拍是什麼意思
商業用語 , 特指沒有人競拍的拍賣標的物。「流拍」是指在拍賣中,由於起拍價格過高造成的專拍賣交易屬失敗。
經常在影視題材中看到某競拍環節中,主持人大喊」流拍「等詞。那麼,鏡頭中的流拍是什麼意思?
詳細內容
- 01
在發布拍品的時候,您需要根據您預估的拍品價值,為自己的拍品設定一個適當的起拍價格,參加拍賣的拍主,將會根據您的起拍價格加價競拍。如果您的起拍價格過高以致於脫離了大眾所能夠接受的價值,並且您也未能做出有力的說明來支持和證明您的起拍價格,導致無人參加,則說明此次拍賣流拍。
- 02
文物流拍
環球時報記者李潔思報道 拍得圓明園鼠兔首的神秘買家2009年2月25日曝光,為中國廈門的收藏家蔡銘超。蔡銘超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作為一個中國人,在這種時刻都應該站出來,發出我們的聲音。但是,這個款我不能付。」據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青銅器專家向記者透露,事實上這等於宣告了兩獸首的流拍,但佳士得有可能擇時對兩獸首進行重新拍賣。 - 03
該專家表示,從一般的拍賣程序來說,倘若蔡銘超先生是老買家的話,有可能無須交納保證金就參與此次拍賣,但拍得不付款的買家可能會因此進入各拍賣行的「黑名單」中。另外,佳士得拍賣行也有可能因此對買家的行為提請法律訴訟。
- 04
土地流拍
土地流拍,指國家有關部門拿出土地進入市場拍賣的時候,由於買家競價太低,或者沒有買家出價,導致土地沒有拍賣出去的現象,在房地產市場好的時候,不存在土地流拍現象,只有房地產市場出現資金短缺,房屋抵押導致開發商資金鏈無法連接的情況才會出現土地流拍! - 05
年底開始房地產市場進入寒冬,很多買家開始觀望,投資人也撤出房地產市場,開發商的房子賣不出去,自然沒有資金再購買土地,而且在市場預期不好的情況下開發商也不會妄自進行競價!導致很多以前搶手的地段土地竟然出現無人競價,或者競價低於底價的現象,土地沒有拍賣出去,即為流拍。
Ⅶ 廈門市土地管理若干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土地管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廈門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市依法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市、區、鎮人民政府應當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土地用途,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確保耕地保有量穩定在上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控制指標內。第三條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轄區內土地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區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駐區分局(以下簡稱土地分局)具體負責轄區的土地管理和監督工作。第四條市、區、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實行建設用地總量控制。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執行情況列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內容,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第五條本市實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非農業建設經批准佔用耕地的,按照「佔多少,墾多少」的原則,由佔用耕地的單位負責開墾與所佔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經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認定,沒有條件開墾或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按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專款用於開墾新耕地。第六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耕地。已經辦理審批手續的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連續兩年未使用,被區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且該幅土地耕作層尚未被破壞,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願意耕種的,應當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無償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並簽訂土地耕種協議,耕種期限一般為兩年,期滿可續期。該幅土地依法需要動工建設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必須提前六個月通知耕種該幅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地上附著物由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行處理,不給予補償。
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願意耕種該幅土地的,該幅土地作為市人民政府建設儲備用地,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安排使用。第七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扶持措施,鼓勵對土地進行開發、整理、加強對田、水、路、林、村的綜合整治。土地整理由區、鎮人民政府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計劃,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定土地整理方案,並組織實施。
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積的百分之六十可以用作折抵建設佔用耕地的補償指標。土地整理後獲得的建設用地指標,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計劃部門統一管理,並可在本行政區域范圍內有償調劑使用。
土地整理所需費用,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土地使用者承擔。鼓勵單位和個人投資土地整理,土地整理增加的有效耕地,可以確定給整理單位和個人使用。土地整理後獲得的建設用地指標,可以優先安排給整理單位和個人使用。第八條市、區人民政府收取的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留成部分、土地閑置費、耕地開墾費統一納入財政專戶,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按耕地開墾計劃安排使用,專項用於開墾土地。第九條因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確定的農用地轉用指標;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用的,還應當符合城市規劃和村莊、集鎮規劃。不符合規定的,不得報批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區范圍內,市、區人民政府可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統一徵用,統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後,按具體建設項目供地。
徵用土地的補償標准,由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家、省規定的標准制定。第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再批准建設用地:
(一)已劃撥、協議出讓的土地,建設項目主體工程未動工的;
(二)未按規定繳納有關土地費用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一條建設用地未經依法批准不得擅自改變土地建設用途。確需改變土地建設用途的,應當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報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在城市規劃區內改變土地建設用途的,在報批前,應當先經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獲准改變土地建設用途的,應在獲准之日起六十日內按新的土地建設用途繳納有關土地費用,並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變更登記。其中,以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還應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變更協議或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Ⅷ 土地財政收入大幅回落,呼喊開發商,八大省會城市行動了
財政收入對老百姓有影響嗎?很多人覺得這好像與我的日常生活沒有任何的關系吧,實際上財政收入影響了每一個老百姓。
大馬路、高鐵、火車、地鐵、飛機、學校、醫院、公園等眾多公共服務設施都是與財政收入息息相關的,如果沒有足夠的財政撥款,我們能享受到到這么好的公共服務設施嗎?
財政數據是高度標准化、高度規范,統計不會存在偏差、騰挪、口徑調節的問題,可以說財政數據是各類型數據中最真實,正因為真實才顯得珍貴才顯得明了。
4月20日財政部發布第一季度收支狀況, 一句話總結就是收入的少花費得多 。
財政收入主要分為三塊稅收,非稅收和賣地收入。
3月份稅收增速,從1~2月10.1%,下降到-0.2%,增值稅個稅消費等各方面都在下降,只有企業所得稅出現了輕微的增長。
增值稅跟工業息息相關,個人稅跟服務深度捆綁,3月份下旬沿海生產也已經受到了巨大的影響,許多地方不能跨市工業與服務業已經支撐不起來了,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自然而然就會出現減少。
4月份並未完全的結束不少人都在,估計4月份的 汽車 銷量和 汽車 購置稅,整體的數據並不容樂觀。
近期大宗商品的價格出現了突飛猛進,有特別收益金專項收入,礦產資源專項收入出現輕微增長,但是放在全國這么大盤當中,就非常微弱了。
影響財政最大莫過於土地出讓金,第一季度全國政府性資金預算收入為13842億元,同比下滑25.6%,中央政府資金預算收入為853億,同比下降7.9%;地方政府性資金基本預算12989億,同比下降26.5%,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達到11958億元,同比下降27.4%。
長三角和珠三角超級城市群,土地出讓金都出現大幅度回落,第一季度廣東、安徽、天津、廣西、湖北、湖南土地出讓收入下浮分別為96%、95%、90%、87%、75%,另外29個省市土地收入都要比去年少,增速均為負數。
長三角南京,20宗土地流拍了6宗,流拍率高達30%,成交14宗主要都是以國資房企為主,民營企業沉默不語。
珠三角東莞首輪供地流拍率更高,推出八宗地塊,6宗流拍率75%,成交兩宗土地被國資房企包攬。
2022年首輪集中供地的城市,北京流拍率6%、福州流拍率33%、廈門流拍率10%、青島流拍率6.3%、合肥流拍率25%、武漢流拍率14%、成都流拍率12%。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住宅用地流拍和撤牌數量836宗,流拍撤牌率為23.5%。
從各方面的數據來看土地成交量不容樂觀,第1季度土地出讓金累計減少達到了0.45萬億,折算下來平均每個月減少1,500億。
根據民生證券周君芝指出:若按此推衍,全年土地出讓金減少金額達到2.1萬億元,同比減少高達-23%。2021年全國300城土地出讓金總額5.62萬億,同比下滑9%,全國每年土地出讓金體量基本在8萬億左右徘徊縮小2.1萬億相當於縮水了1/4。
收入大幅度縮水,支出卻大幅度的增加 。
3月公共財政支出同比增速高達10.4%,進一步加速一季度支出進度已達到了24%。
錢都花去哪裡了?投向哪一個行業?
科技 、債務付息、農林水事務、文化 旅遊 體育 傳媒、社保就業,衛生 健康 、教育、城鄉社區事務、交通運輸支出、環保,錢都投在這些行業了。
4月21日業績會上保利說,並購基本都是基於項目層面,不追求是在。收並購上完成一定具體投資金額和項目數量,在項目研判上市公司變得更加謹慎。
當前房地產的形勢遠超出老百姓想像的范圍,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放寬樓市政策,截止到4月20日,全國超過85個城市開始松綁樓市政策,2022年的房地產市場像極了2014年,放鬆樓市政策,降准、降息、降利率、降首付、解除限購、限貸、限價等政策,像極了2014年局面。
根據第一 財經 數據顯示,2022年至今,包括鄭州、哈爾濱、福州、蘭州、昆明、南寧;南京、銀川等8個省會城市出台了放鬆樓市政策,不要覺得放鬆了,樓市政策真的會迎來2014年,這樣的爆發結果是並不太起色。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顯示,第1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為3104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3.8%,住宅面積下降18.6%,商品房銷售額度為299655億元,下降22.7%,住宅銷售額度下降25.6%。
冷冰冰的數據好像沒有太大感覺,
如今房地產市場漲價的事情很小了,更多的是房價會不會降了?又或者說看看樓下的中介公司是不是倒閉了很多,最直觀的去售樓中心或者是房產局交易中心,看看有沒有人過戶就知道了。
財政的數據是確確實實地能感覺得到,如今房地產銷售達不到預期,接下來樓市政策可能會進一步的放鬆。經濟學家馬光遠提到,房地產既不能出現過冷也不能出現過熱,如今市場太冷了,要回暖才是最關鍵的。
央媒《經濟日報》發文《發揮穩定樓市在穩大盤中的作用》文章中提到購房者觀望情緒濃厚,或將購房計劃擱置,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即便想買房,也並不會像過去一樣加杠桿買房,而房地產企業從銷售的融資端再到拿地端,整體都受到了全方面的阻礙,循環不順暢。
維持房地產內循環恢復賣地收入,銷售、融資、拿地、缺一不可,我們常說房地產的價格應該下降,其實有沒有考慮到房地產對於財政貢獻這么大,一旦出現大幅度的回落,對於 社會 經濟影響也是非常大。
有人問有沒有一種辦法,能逐步地代替房地產土地財政收入的有,但是很難實現得了,2021年就已經提及過的「房產稅」,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的商品房市場達到450萬億,假設有1/3的房產需要徵收房產稅,增收金額在1%~2%,折算下來每年的稅收在1.5萬億至3萬億,可以彌補當前土地財政帶來的損失。
我前一篇文章寫到,土地稅收出現了大幅度下降,多少人都在吐槽麵粉的價格都這么貴了,麵包的價格變得更貴了,普通老百姓根本買不起房,了如今土地的財政出現大幅度的縮減,意味著未來房價就會下跌,這何嘗不是一種好事呢?
還有各種各樣的惡意評論認為房地產就不應當存在房地產不可能賣這么高的價格實際上跟剛剛開頭所提到的還有各種各樣的惡意評論認為房地產就不應當存在,房地產不可能賣這么高的價格,實際上跟剛剛開頭所提到的沒有房地產,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中,國內的經濟增速有這么快嗎?國內的基礎建設設施有現在這么方便嗎?不要一邊在享受房地產帶來的紅利同時,卻在吐槽。
有日本房地產崩盤了,美國房地產崩盤了,我國海南的房地產也崩盤了,如今國內的房地產得到有效的控制,未來整體的樓市走勢會傾向於平穩的狀態。
經濟學家馬光遠說了一句非常粗俗的話,房地產是我國第1支柱產業,未來100年都不會變臭是因為你沒吃過,吃過的不知道他有多香,相信大家都能明白這句話中的含義。
Ⅸ 土拍新規下項目利潤被釋放,重點城市進入「拿地搖號」時代
8月6日,深圳成為首個中止第二批集中供地的城市,隨後上海、青島、濟南等城市跟進。直至8月18日,杭州和沈陽同日終止和延期第二輪集中供地中出讓的地塊後,已有16城推遲和調整了二輪集中土拍出讓時間與內容。
第二輪土拍「變局」背後,與近期業內盛傳的自然資源部閉門會議中,對集中供地試點城市土地出讓政策調整有關。從已完成土拍調整的城市來看,調整內容集中於房企資質審查、資金來源,調整土拍規則及溢價上限。
新的土拍機制已陸續呈現,多個城市的調整,印證了此前自然資源部的相關規定:單宗土地溢價上限不得超過15%;不得通過調高底價、競配建等方式抬升實際地價;到達上限後通過搖號、一次性報價、競高標方案等方式決定土地歸屬。一個大的趨勢是,未來重點城市土拍將進入搖號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競配建的土拍規則被更完善的制度所替代,未來在不競配建,加上溢價率15%上限約束,房地產企業不斷被壓縮的項目利潤空間也有望回歸合理水平,不同城市而言,此前被明顯壓制的深圳和杭州值得期許。
高比例配建大幅抬升實際地價
隨著22個重點城市首輪集中土拍結束,一些變相抬高地價不穩定因素被放大。
據CRIC梳理發現,首輪集中土拍的22城中,大部分城市土地競拍方式均採取了「限地價+競配建(自持)」,其中,僅北京、合肥和廣州三城對競配建做了明確的上限要求。對於土拍競爭激烈的城市而言,競配建比例甚至高達30%,高比例的配建壓縮了項目可售住宅面積,也變相太高了土地成交實際地價,房企的生存空間被擠壓。
杭州、成都等熱點二線城市最為典型,已成交地塊中大部分項目到了競配建的要求,配建比例在30%以上的地塊不在少數。而杭州首輪集中成交的56宗商品住宅用地中,有41宗地有自持要求,如拱墅祥符單元宅地、臨安城東濱湖新區單元地塊的自持比例都超過30%以上。
高比例配建或自持地塊,其名義地價與實際地價拉開較大差距,項目利潤空間遭明顯壓縮。以杭州拱墅祥符單元宅地為例,該宗地成交樓板價為17816元/平方米,名義地價看似不高,但該項目還有38%的自持要求,實際可售樓板價接近2.9萬元/平方米。
CRIC進一步對22城首輪成交名義地價和考慮配建後的實際可售地價比對,發現深圳、成都、合肥、北京、杭州、無錫和廈門這7個城市實際可售樓板價均值均高出名義地價均值10%以上,其中深圳更是以39%的差距位居首位。而大部分城市首輪集中土拍成交均價超過2020年宅地成交價格,部分城市首輪成交實際地價漲幅更高,這明顯有悖於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要求。
溢價率15%+不設配建,拿地搖號成主流
目前來看,這些中止或暫緩第二輪土地出讓的城市中,已有城市明確的新的土拍規則。比如天津計劃出讓的61宗宅地,除了對競買企業的開發資質和購地資金來源提出嚴格審查,同時調整最高溢價率全部控制在15%以內,新增搖號方式確定競得人。
濟南在嚴控開發資質、馬甲、購房資金的同時,出讓方式由「限地價,競政府儲備性公有房」調整為「限地價,抽簽確定競得人」,住宅用地設定最高限價,溢價率不超15%。
從已公布最新土拍規則的城市來看,基本涵蓋房地產開發資質、競買人資金來源必須有自有資金、單宗住宅用地溢價率不得超高15%、在達到地價或溢價率上限時通過競一次性合理報價、搖號、競更高更優建築品質方式確定競得人等。
預計接下來更多城市將重新調整土地出讓方式及土拍細節,設置最高限價以及搖號等將成為重要內容,重點城市將進入「拿地搖號」時代。
整體來看,一旦土拍新規「靴子落地」,溢價率不超過15%和地價上限後採取搖號、一次性報價、競品質等方式決定土地歸屬,在房價穩定的前提下,超過一半的城市接下來成交項目的利潤空間較首輪都將有所提升,同時也有利於緩解房地產企業的成本壓力。
接下來,深圳、杭州等熱點城市將迎來優質用地的拿地機會,而那些首輪集中拍地中熱度較高、競配建比例較高的城市,單位拿地成本預計較此前可減少兩成,二三輪集中拍地時值得重點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的土拍規則下,土地市場或將長期出現低中簽率與流拍並存的冷熱不均現象,這對地方政府尤其是像長沙、鄭州這類城市,在確定供地結構和出讓條件設置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防止出現大規模流拍的現象。
Ⅹ 部分地區調整土拍規則:預留利潤空間,關注中標企業落地能力
北京日前完成了2022年第一輪集中土拍,流拍率下降,溢價率上升,土地市場有所回暖。梳理發現,在已披露2022年集中土拍信息的城市中,多地調整了土拍規則。
引導市場理性競爭
日前,廈門公布2022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住宅用地266公頃(含商住用地83公頃、保障性住房用地7公頃、安置房用地148公頃、租賃住房用地28公頃)。在符合政策前提下,通過適當放寬配建指標、出讓金繳納條件等方式,提高企業參與積極性,確保土地成交率。針對熱點地塊,在溢價率、競價輪次和最高限價等方面制定了預案,引導市場理性競爭。
為保障商品住宅用地出讓,資源規劃部門會同各區政府、各相關單位按成交時間節點倒排工作計劃,共同推進商品住宅地塊前期各項工作。
上海首批集中土拍掛牌40宗地塊,起拍總價850.7億元。首創證券表示,上海本次集中土拍規則有所調整,修改了評標辦法等規則,細化技術指標,關注中標企業資金實力、產品力和落地能力。
預留利潤空間
北京第一輪集中土拍計劃出讓18宗住宅用地,成交17宗,流拍1宗,成交總價480億元,整體溢價率為4.5%。
中海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32.6億元競得昌平區中關村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C-30地塊R2二類居住用地的使用權,成交樓面價24861元/平方米。
「北京作為2022年第一個集中土拍城市,成交熱度雖不及2021年首輪,但較2021年第二輪、第三輪有明顯回暖。」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關榮雪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中信建投數據顯示,北京第一輪集中土拍流拍率為5.6%,較2021年第三輪集中土拍下降近10個百分點;三宗土地最高限價成交,觸限率16.7%,較2021年第三輪集中土拍提升了9個百分點。
北京第一輪集中土拍吸引了多家房企參與。其中,綠城競得3宗地塊,中海、華潤摘得2宗地塊。
中泰證券房地產行業分析師陳立介紹,福州土拍推出20宗地塊,其中17宗地塊設置最高限價,達到最高限價後的預估房地價差在8400元/平方米-17100元/平方米,為房企預留了利潤空間。
聚焦都市圈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全國300城共推出住宅用地規劃建築面積5718.26萬平方米,成交面積3922.2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1.48%。
2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金額同比下降67%。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主管彭澧麗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50家代表房企在一線城市投資佔比高。前2個月,50家代表房企在長三角區域拿地面積佔比達38.1%,京津冀為31.3%。」
濱江集團日前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布局區域為「三省一市」,即浙江省、江蘇省、廣東省和上海市。公司堅持布局經濟發展潛力好,人口吸納能力強,居民購買力有支持的地區,充分發揮公司在人員、品牌、融資等方面的優勢。1月-2月,公司通過招拍掛方式新增5個項目,其中寧波1個,杭州4個,土地面積17.85萬平方米,計容建築面積49萬平方米。
2月28日,南山控股披露的調研紀要顯示,公司對房地產業務保持謹慎樂觀,始終堅持「區域深耕、布局重點城市」。公司地產項目主要分布在上海、蘇州、深圳等城市,整體盈利能力和回款情況較好。
(原題:《部分地區調整土拍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