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有什麼關
擴展閱讀
天津特色職業有哪些 2025-07-18 17:23:05

廈門有什麼關

發布時間: 2023-01-13 14:09:38

㈠ 關於福建廈門的詩句

1.贊美鼓浪嶼的詩句,廈門的

鼓浪行

近代:王心鑒

世外有鷺嶼,巉岩鎮海門。

碧波連碧空,白帆載白雲。

片瓦曰古寺,只榕若重林。

撫琴思國士,竹影拭劍痕。

登鼓浪嶼日光岩

近現代:陳仁德

一葉輕舟破霧霾,波濤滾滾此登台。

日光岩上憑欄望,隔岸清風過海來。

譯文:一葉小舟沖破霧霾,在滾滾的波濤中登上鼓浪嶼。站在日光岩上倚靠著欄桿,眺望遠處,對岸的清風穿過大海吹過來。

鼓浪嶼(英文:Kulangsu) 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

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

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嶼,與廈門島上的廈門世茂海峽大廈、廈門大學等隔海相望。

(1)廈門有什麼關擴展閱讀

文化遺產

自鼓浪嶼被評為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後,鼓浪嶼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已經被提上議程。

相關部門將著手啟動鼓浪嶼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申遺主題確定為:社會變革中的歷史見證。

2011年05月13日上午,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相關情況表示,鼓浪嶼申遺,保護永遠是第一位的。

2016年2月1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函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福建鼓浪嶼」作為2017年文化遺產項目。

2017年7月2日至12日,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在波蘭歷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舉辦,包括中國鼓浪嶼在內的各國申遺項目,將在大會上審議。

2017年7月8日,「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鼓浪嶼

2.描寫鼓浪嶼的詩句有哪些

1、《登鼓浪嶼日光岩》——當代陳仁德

一葉輕舟破霧霾,波濤滾滾此登台。日光岩上憑欄望,隔岸清風過海來。

譯文:一葉小舟沖破霧霾,在滾滾的波濤中登上鼓浪嶼。站在日光岩上倚靠著欄桿,眺望遠處,對岸的清風穿過大海吹過來。

2、《自集美至鼓浪嶼》——近代錢穆

赤岸黃牆屋,青波白板船。鷗光來遠嶼,帆影落遙天。

譯文:紅色的海岸,黃色牆壁的屋子,青色的波浪,白色的木板船。海鷗也飛到鼓浪嶼來,船帆的影子落在遙遠的天邊。

3、《游鼓浪嶼》——近代連橫

倚劍來尋小洞天,延平舊跡委荒煙。一拳頑石從空墜,五色蠻旗絕海懸。

譯文:拿著劍來尋找鼓浪嶼小洞天,延平舊址荒無人煙。一拳打在石壁上,一堆小石塊掉了下來,五彩繽紛的旗幟在海岸邊飄揚。

(1)廈門有什麼關擴展閱讀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與廈門市區隔海(500餘米)相望。她像一塊晶瑩的碧玉,鑲嵌在廈門島外碧波萬頃的海面上,被譽為「東南亞的一顆海上明珠」。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又叫「圓洲仔」,最初只是一個半漁半耕的村落。元朝末年,才有李代家庭逐步上島開發。因海灘上有一塊二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風浪沖擊時發出略略之聲,酷似鼓聲,被人稱為「鼓浪石」,島也因之得名為「鼓浪嶼」,並在明朝正式命名。

明萬曆三十年,漳泉名人丁一中在日光岩題刻「鼓浪洞天」。至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屯兵於此,訓練水師,使鼓浪嶼的聲名得以張布。

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嶼,與廈門島上的廈門世茂海峽大廈、廈門大學等隔海相望。

鼓浪嶼全島的綠地覆蓋率超過40%,植物種群豐富,各種喬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餘科,1000餘種。代表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

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獲得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美五大城區等榮譽。2017年7月8日,「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

鼓浪嶼代表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廈門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

1、日光岩

日光岩俗稱「岩仔山」,別名「晃岩」。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岩,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岩」。日光岩由日光岩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

日光岩聳峙於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日光岩是鼓浪嶼每天接受第一縷陽光的地方,在日光岩可以俯瞰整個鼓浪嶼以及廈門對岸的風光。

2、鋼琴之島

在鼓浪嶼,許多留洋歸來的閩南人具有很高的西洋音樂造詣,他們將音樂視為高雅的娛樂方式。據說,鼓浪嶼因誕生過許多音樂才子和鋼琴詩人,且島上鋼琴居全國之冠,故亦有「鋼琴之島」、「音樂家的搖籃」之稱譽。

3、菽庄花園

菽庄花園建於1913年,位於鼓浪嶼島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紳林爾嘉的私人別墅,園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花園,有白水洋水景風光,有火山島之礁石,又有兔耳嶺高山草甸之美。

4、皓月園

位於鼓浪嶼東部,座落在鼓浪嶼東南,瀕臨鷺江。是一座鄭成功紀念園,覆鼎岩海濱,佔地二萬平方米。為了紀念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台灣的歷史功績,福建省政府和廈門市政府,在此建造了鄭成功紀念園。

5、毓園

毓園是福建省廈門的鼓浪嶼東南部復興路的一座公園,即林巧稚大夫紀念園。毓園佔地5700平方米,為紀念鼓浪嶼的優秀女兒、人民醫學家林巧稚大夫,廈門市政府於1984年5月修建此園。林巧稚大夫於1901年12月23日誕生在日光岩下一個教師之家。

6、鼓浪石

鼓浪嶼沿海的一座礁石,相傳「鼓浪嶼」島名由來於此,鼓浪嶼唐宋時稱「圓沙洲」、「圓洲仔」,乃是因為小島呈橢圓形,四周遍布沙灘,形象而稱之。那時島上巨石滿坡,綠草豐茂,卻渺無人煙,頗為荒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鼓浪嶼

3.有那些詩詞是關於廈門的

第一首廈門之歌毛翰鼓浪嶼四周白鷺飛翔,海水鼓起波浪。

鼓浪嶼相伴著廈門島,廈門是我家鄉。 登上日光岩眺望,彷彿人間天上。

我驕傲,我自豪,我們擁有你,美麗的廈門港。 母親生我在廈門島,鼓浪嶼伴我成長。

我緊緊偎依著老水手,聽他講海龍王。 登上皓月園眺望,神仙居住的地方。

我驕傲,我自豪,我們擁有你,美麗的廈門港。 鼓浪嶼琴聲情韻長,日夜在海天回盪。

有多少人間失落的夢,都在這里珍藏。 珍藏珍藏啊珍藏,鼓浪鼓浪啊鼓浪。

我驕傲,我自豪,我們擁抱你,美麗的廈門港第二首鼓浪嶼便條 (雲南)於堅 在這里我慢下來 在這里我准備抒情 在這里我接受浪漫主義 在這里我跟著巡邏出海 像十九世紀的騎士 吟詠在古宅與沙灘之間 歌頌玫瑰 贊美夜鶯 又一台鋼琴死去了 大海繼續演奏 打傘的陌生人站在海岸 牽著一條霧做的狗 海娃把黃拖鞋扔在沙灘 我們以為是船 撈珍珠的大姐 認識舒婷女士 她了解的當代詩歌 比陳仲義深 一群貓佔領了老宅 繼承者貴族風度 流浪者遠走他鄉 成為謙卑的文盲 藍頭發剛剛理順 白頭發翻捲起來 貝多芬隨著暴風雨謝幕 肖邦披著月光上台 開屏者在大海中尖叫 我隱約想起孔雀 因此沉默了。

4.贊美廈門風景的詩詞有哪些

1、《過閩關》明 劉基

關頭霧露臼蒙蒙,關下斜陽照樹紅。

過了秋風渾未覺,滿山秔稻入閩中。

翻譯:關頭上臼蒙朦朧朧,霧濃,關下的斜陽照紅了路邊的樹。過了秋天渾然不覺,滿山的粳稻進入福建。

2、《送人尉閩中》唐 李頎

可嘆芳菲日,分為萬里情。閶門折垂柳,御苑聽殘鶯。

海戍通閩邑,江航過楚城。客心君莫問,春草是王程。

翻譯:遺憾的是,芳菲的日子被劃分為一萬里的愛情。燕門折柳,朝廷聞鶯。海防連接著閩義,河流穿過楚城。別問客人離別的心緒,春草是國王的旅程。

3、《送朱秀才歸閩》唐 齊己

荊門來幾日,欲往又囊空。遠客歸南越,單衣背北風。

近鄉微有雪,到海漸無鴻。努力成詩業,無謀謁至公。

翻譯:到荊門已近有好幾天了,想回去又沒有錢財。遙遠的遊客帶著一件外套和北風返回南越。

附近的村鄉微微下雪,臨近海上卻漸漸沒有鴻雁。努力成就詩歌產業,無心參合朝廷政事。

4、《湘中送翁員外歸閩》唐 齊己

船滿琴書與酒杯,清湘影里片帆開。人歸南國鄉園去, 雁逐西風日夜來。

天勢漸低分海樹,山程欲盡見城台。 此身未別江邊寺,猶看星郎奉詔回。

翻譯:船上滿是鋼琴書和酒杯,在清澈的湘湖裡展開船帆留下一片陰影。人們回到南國的鄉村,大雁日夜追逐西風歸來。天勢漸漸降低分開了海和樹,山上行程快結束看到城市的樓台。此身沒有告別江邊的寺廟,還望著星郎奉詔回來。

5、《送人游閩越》唐 法振

不須行借問,為爾話閩中。海島陰晴日,江帆來去風。

道游玄度宅,身寄朗陵公。此別何傷遠,如今關塞通。

翻譯:無需向行人問路,為你說閩中話。在海島陰晴變幻不定,風帆來來往往。路上遊玩玄度宅,身寄朗陵公。今天一別何須為路途遙遠而傷心,如今關塞已經通暢。

5.贊美廈門風景的詩句有哪些

《過閩關》 明代:劉基 關頭霧露臼蒙蒙,關下斜陽照樹紅。

過了秋風渾未覺,滿山秔稻入閩中。《送人尉閩中》 唐代:李頎 可嘆芳菲日,分為萬里情。

閶門折垂柳,御苑聽殘鶯。 海戍通閩邑,江航過楚城。

客心君莫問,春草是王程。《送朱秀才歸閩》 唐代:齊己 荊門來幾日,欲往又囊空。

遠客歸南越,單衣背北風。 近鄉微有雪,到海漸無鴻。

努力成詩業,無謀謁至公。《湘中送翁員外歸閩》 唐代:齊己 船滿琴書與酒杯,清湘影里片帆開。

人歸南國鄉園去, 雁逐西風日夜來。天勢漸低分海樹,山程欲盡見城台。

此身未別江邊寺,猶看星郎奉詔回。《送人游閩越》 唐代:法振 不須行借問,為爾話閩中。

海島陰晴日,江帆來去風。 道游玄度宅,身寄朗陵公。

此別何傷遠,如今關塞通。

6.描寫鼓浪嶼的詩句 急

1、《清平樂 宿鼓浪嶼》——陳偉強

海風拂面,人在深深院。滿樹玉蘭香不斷,花外白鷗旋轉。

譯文:海風輕拂著臉頰,遊人在深深的庭院里。滿樹的玉蘭花香不斷傳來,玉蘭花外是白鷗在海面旋轉飛翔。

2、《登鼓浪嶼日光岩》——陳仁德

一葉輕舟破霧霾,波濤滾滾此登台。日光岩上憑欄望,隔岸清風過海來。

譯文:一葉小舟沖破霧霾,在滾滾的波濤中登上鼓浪嶼。站在日光岩上倚靠著欄桿,眺望遠處,對岸的清風穿過大海吹過來。

(1)廈門有什麼關擴展閱讀

鼓浪嶼代表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廈門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

鼓浪嶼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嶼,與廈門島上的廈門世茂海峽大廈、廈門大學等隔海相望。

鼓浪嶼全島的綠地覆蓋率超過40%,植物種群豐富,各種喬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餘科,1000餘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鼓浪嶼

7.描寫廈門的好詞好句

七絕·廈門八景

虎溪夜月日觀洪,五老凌霄萬壽中。

白鹿含煙雞曉唱,員當鼓浪洞天隆。

七律·廈門行(六首)

題記:辛未春到此,庚寅秋重遊,時過二十年矣。

(一)又見廈門

步履秋髙蒞廈門,幾曾圓夢海天存。嘗聞漁火添新盞,今見森榕續舊根。

花落花開終有意,潮來潮去了無痕。一灣碧水知多少,不盡鄉思欲斷魂。

(二)重訪集美

一幟飄揚映五洲,星輝集聚照千秋。望鄉不忍丸旗舞,去國何堪片瓦愁。

立教非惟興鷺島,蓋棺猶未占鰲頭。寸心還念歸來事,晝夜門前獨自留。

(三)再登鼓浪嶼

記得當年草綠深,日光岩上聽潮音。近聞浪鼓聲穿石,遙念澎湖淚沾襟。

舊館無人琴可待,新風有韻海當吟。遠峰搖曳霜濤外,今又登高滿目尋。

(四)泛舟廈門海

天高海闊水無垠,浮玉明珠滿目陳。望眼金門終不遠,回身鷺島已成鄰。

雲舟破浪翻新頁,鷗鳥飛身引故人。一片霞光鋪兩岸,千帆競發接新晨。

(五)觀胡里山炮台

鎖鑰東南胡里山,百年堅守廈門關。但聞巨炮三聲響,堪笑強徒八腳還。

何嘆銀花簪鐵壁,應悲玉璞飾風鬟。宜將數碼爭高攝,此景須知不可刪。

(六)走進永定土樓

山抱人家水抱幽,客家尋夢客家樓。炊煙猶識甘和苦,天井應藏喜與憂。

圓缺空浮塵世外,悲歡夯實土牆頭。和風莫道春才有,此地由然四季留。

㈡ 老廈門都未必知道的關於廈門的冷知識

1、沙茶麵80年代才開始盛行

作為廈門最著名的小吃—沙茶麵,它的盛行也就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事。沙茶麵什麼時候開始在廈門出現無從考證,但翻閱民國(30-40年代)幾本介紹廈門 旅遊 的書籍中,都未提及沙茶麵,蝦面、牛肉麵、雞蓉面(泡麵)在當時是主流。解放以後不久即公私合營,私人檔鋪逐漸消失。據老者回憶,50-60年代,在國營的飲食店裡可以點到沙茶麵,不過只是眾小吃的一種,並沒有專門吃沙茶麵的地方。到了文革後的1978年,才出現賣沙茶麵的攤販,後面才有專門做沙茶麵的店鋪。不同於其他閩南小吃,當時,僅在廈門市區能吃得到沙茶麵,島內郊區、島外、漳州、泉州等地都極為罕見,所以沙茶麵也成為了廈門小吃的代表。如果你在廈門看到哪家賣沙茶麵的店說自己是百年老字型大小,那一定是瞎扯淡的了。


2、哪裡才是廈門的中心?

廈門島是廈門市的中心,廈門島的幾何中心雖然在江頭(仙岳路與成功大道交匯處),但大部分人不認為它是廈門的中心。因為廈門在很長一段時期市區僅僅局限於廈門島的西南一角,距離江頭的直線距離還有8公里。在清朝,廈門城的中心點在今天的市公安局(老文化宮)。改革開放前,中山路、中山公園一帶才稱作廈門,火車站已經很偏遠了。20-30年前,篔簹大開發,市政府遷往濱北,白鷺洲被認為是廈門新的中心。廈門中心的變遷,是早期廈門島內發展不均衡,市區不斷東擴的縮影。而如今,以前沒人要住的五緣灣成為廈門最貴的地塊,SM廣場在幾何中心,萬達廣場在東部,會展、兩岸金融區也在東海岸,島外建設熱潮滾滾,已經很難說哪裡是廈門的中心了。

▲廈門人眼中的廈門(刻板印象)


3、廈門鐵道東西曾是兩個世界

廈門民國形成的老城區在廈門島的西南隅。1957年建成的鷹廈鐵路把廈門島分成了東西兩塊。改革開放後建設的篔簹、東渡、湖裡、蓮花等新區,都未曾跨過鐵路以東。就算到了1995年,廈門島還是被鐵路分割成了兩個世界。西部是老市區、美麗的篔簹新區以及欣欣向榮的湖裡工業園。可是所有的道路遇到鐵路就戛然而止。90年代的地圖乾脆只印廈門島的西邊,城市的邊際被鐵路包圍著。而東部,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片未知的世界。只有零星的幾路近郊公交可以到達東部比較大的村落。


▲1992年廈門交通地圖只有廈門島的西部,東以鐵路為界。


4、廈門的士不找零?

在廈門坐的士有一個潛規則,常常司機不會找給顧客五毛零錢。比如計價9塊5會直接收客人10塊。實際上,關於計程車的收費找零問題,政府價格管理部門並無專門的規定。既然計程車計費標准中有保留了「角」的單位,那麼,計程車司機就無權擅自把「角」進到「元」,除非乘客本人自願。這樣說來,計程車司機在遇到帶「角」的零頭時,能找零則找零,如果不能找零的話,只能主動讓利,即減掉「元」以下的零頭。所以,下次乘車遇到這種情況,不妨問一下司機有沒有零錢找哦。


5、廈大大南門不在南邊

廈大校門的命名讓很多人一頭霧水,西北邊的大門不叫「西門」或「北門」,卻叫「大南門」。原來,此門是1921年廈大建校時起名的,因毗鄰南普陀寺,面向思明南路,進校門後的馬路為大南路(廈大至南普陀)而得名,許多廈大學子簡稱此門為「南門」。但是此南非校區之南,大家可別搞混了。


▲廈門大學大南門


6、廈門第一座隧道與高架

廈門島內山多平地少,為了提高交通的流量與效率,廈門島內如今遍布著大量的隧道與高架橋,其密度在全國數一數二。不過,隧道及高架在廈門是近十幾年來才興起的。在2000年以前,廈門的隧道與高架橋屈指可數,公路隧道僅有鍾鼓隧道及仙岳隧道。第一座公路隧道是鍾鼓山洞,北起萬石植物園鍾山,南至南普陀寺鼓山,全長1161米,1986年通車。鍾鼓隧道大大拉近了廈門市區與廈大的距離。第一座高架橋是文園路一中門前的高架橋,長130米,雙車道,1991年通車,解決了學生進出存在安全隱患。


▲1990年代鍾鼓山洞舊影


7、百家村不是農村

廈門老市區有一個地名叫百家村。雖然地名有一個「村」字,不過它可不是農村。1927年,為興建廈門第一座公園—中山公園,原公園片區的124家住戶自願遷往此處,為構建中山公園騰出空地,故名「百家村」。百家村的發展亦由此開始。百家村是廈門民國年代規劃且得到實施的幾個新區之一,也是至今保留較為完整的一個老街區,內遍布著眾多的風貌建築,散發著濃厚的市井文化氣息。

▲百家村老街


8、廈門島內唯一的少數民族村落

湖裡區鍾宅村是島內惟一的少數民族村落,位於廈門島東北部,面積3.5平方公里。鍾宅村聚居著3000多名畲民(2000年),其中超過90%為鍾姓。鍾氏先祖原居於河南省許州潁川郡朱昌縣安邑鄉,後遷徙至福建海澄縣嶼上村居住,於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移居鍾宅村,至今已有600多年 歷史 。當地的民俗文化蘊涵著民族信仰,至今仍演繹著本族特色的習俗,例如「送王船」。遺憾的是,鍾宅村已經列入了拆遷的計劃,即將消失。


▲鍾宅鍾氏宗祠


9、五緣大橋上的題字改過了好幾回

五緣灣原名鍾宅灣,因北岸的鍾宅村得名。橫跨鍾宅灣的大橋於2004年建成,當時的名稱是「鍾宅灣大橋」。但到了2005年,出於兩岸政治上的寓意,叫了600多年的鍾宅灣被更名為「五緣灣」。大橋也隨之更名為「五緣大橋」。而五緣大橋上的字一開始使用的是無署名的簡體字,2008年又換成了江澤民題寫的繁體「五緣大橋」。


▲不同時期的大橋題字


10、「前村埔路」寫錯了嗎?

在前埔蓮前東路南側有一條路,路牌上寫著「前村埔路」。很多人都以為廣告公司做路牌的時候把「前埔村路」的字寫顛倒了。其實不然。「前村埔」這個地名確實存在。前埔行政村由前埔、前村等自然村組成,其中前埔自然村的別名也叫「前村埔」,所以這個路牌是沒有錯的。

▲前村埔路路牌


11、1924年,廈門才有了第一條馬路
以前廈門市區沒有馬路,只有狹窄的街巷。民國初,陳舊落後的市政設施,已不能適應廈門商埠日益發展的需要。1920年,地方人士向政府請准徵收兩個月鋪捐和發行公債後,一面規劃測量,一面從徐州、溫州、廣東招工1000多人來廈門,當年12月興築從提督路頭至浮嶼長700餘米的新馬路。此路仿英國「麥嘉頓」式,兩旁建立南洋騎樓式的人行道,一可遮陽,二可避雨,是廈門第一條近代化馬路,遂以「開元」命名。開元路歷時四年於1924年建成。

▲開元路街景


12、廈門北站曾經在島內

現在說起廈門北站,大家想到必然是位於集美後溪的北站。不過在集美的廈門北站還沒建成之前,廈門北站指的是島內的高崎火車站。高崎火車站1958年建成,1982年改名為廈門北站。2010年,新廈門北站啟用後,高崎火車站恢復原名。2012年改稱廈門高崎站。2015年,高崎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


▲廈門高崎站


13、「內厝澳」還是「內厝沃」?

到了鼓浪嶼,明明碼頭上寫的是「內厝澳碼頭」,路牌也是「內厝澳路」,但沿路的門牌號卻成了「內厝沃」,這不禁讓人疑惑,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澳」跟「沃」普通話一個讀ao4,一個讀wo4,閩南話的發音也不相同,意思更不同,怎麼會混著使用呢?這是因為在70-80年代,「沃」曾經做為「澳」的簡體字出現過一段時間,後來廢除了。所以除了內厝澳以外,幾乎廈門所有帶「澳」的地名,都可以見到兩種寫法。比如:「頂澳(頂沃)」、「下澳(下沃)」、「澳頭(沃頭)」。「澳」其實才是正確的寫法。但是「下澳社區」如今變成了「下沃社區」,頂澳卻不變,比較混亂。

▲門牌上為內厝沃路,路牌卻是內厝澳路


14、鼓浪嶼近1/3的路名以省市名稱命名

鼓浪嶼上的道路30餘條,有近1/3的路名以省市地名命名。其中,福建路以省命名。泉州路、漳州路、福州路、三明路、興化路(莆田舊稱)以市命名。永春路、海壇路以縣命名。安海路以鎮命名。


▲鼓浪嶼路牌


15、廈門島內還有多少城中村?

現在廈門島上的城中村都是由原禾山地區的村莊演變而來,湮沒在大馬路及高樓大廈之中。若以成功大道與仙岳路為界,把廈門島用「十」字分成四個區域來看。西南已經幾乎完全城市化。北部由於機場限高,不少村莊還有保留。而東部因為原本是前線(面對金門)的原因,發展較晚,城中村至今仍然不少。但是這幾年東部的發展力度很大,村莊也不斷的在消失或萎縮。如今廈門島上仍有數十個大大小小的城中村,不過比起民國年間統計的178社,已經消失了很多。


▲廈門島內現存城中村分布(紅圈部分)


16、這個廈門地名99%的本地人都「讀錯」

曾厝垵的「垵」字,隨便問一個人,這個字怎麼念,絕大部分會回答你是平聲的ān。廈門話也是念平聲,與「安」同音。但字典卻告訴你這個字讀ǎn(第三聲),不讀ān(第一聲)。公交車的報站廣播跟隨字典,念的是上聲的ǎn,反而有點怪怪的。只能說這個正規讀法沒什麼群眾基礎。


17、淘大食品的英文為何是AMOY?

AMOY是廈門的英文舊稱。可是在淘大食品的包裝上,英文出現了AMOY的字樣。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淘化大同的前身淘化在1908年於中國福建省廈門成立,除釀制豉油外,也兼營牛奶業務。1928年,淘化大同正式於香港成立,設廠製造豉油。為紀念公司發源地,淘化大同將其英文名稱定為Amoy Food。解放以後,廈門的淘化大同根據業務被拆分並入了醬油廠與罐頭廠,成為後來海堤、古龍品牌的基礎。而淘化大同品牌繼續在香港經營,一直延續至今。


▲淘大食品商標


18、有些地名的廈門話不能直接照字念

區分廈門本地人與其他閩南人(或者特務)的方法除了口音外。可以讓他們念一下「文灶」、「蓮坂」、「安兜」、「泥金」這幾個地名。如果他們直接用閩南話念出上面的地名,基本可以排除是本地人。因為這幾個地名廈門話要念「麻灶」、「劉坂」、「庵頭」、「塗任」。這些地名的文字後來被雅化了,但是廈門話卻保持原來的傳統,一般也只有本地人才知道。


19、廈門島上有兩個城隍廟

廈門城城隍廟原址位於廈門城內,今中山路城隍廟巷一帶。文革時毀,原城隍廟的范圍被改建為新華路郵局及思明區人民醫院。1980年代,龍海人吳天發在廈港南華路11號之2住宅重建廈門城隍廟,後來規模慢慢擴大。廟內供有一尊明代的石獅子和明代的城隍爺。但是按道理說,「有城才有城隍」,而南華路遠離古廈門城。近來又有信徒在古城西路接近原址的位置復建了一座城隍廟行宮,也請進了廈門城開基祖城隍金身。因此出現了廈門島上有兩個城隍廟並存的特殊景象。


▲南華路城隍廟vs古城西路城隍廟行宮


20、廈門有5條街巷 年齡超過250歲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版《同安縣志》記載,當時廈門的古街道,已有25條,近城的叫內街,有橋亭街、新街仔、塔仔街、局口街和菜媽街5條;近海的叫外街,有石埕街、提督街、碗街、紙街、竹仔街、磁街、外關帝廟後街、神前街、中街、亭仔下街、木屐街、港仔口街、島美路頭街、轎巷街、五崎頂街和走馬路街等16條;內、外街中間,還有火燒街和關仔內街2條;在廈門港又有橋仔頭市和市仔街2條。這些古街道寬僅3米左右。250年後的今天在還沿用乾隆年間街名,剩下局口街、橋亭街、菜媽街、小走馬路和市仔街5條。


21、中國第一所幼稚園在鼓浪嶼

中國最早創辦幼兒園(幼稚園)的地方是鼓浪嶼。清光緒二十四年正月(1898年2月),英國人韋愛莉在鼓浪嶼創建懷德幼稚園。創辦以來一直沒有間斷,即今鼓浪嶼日光幼兒園。在廈門,中國人最早創辦的幼兒園是民國初年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幼稚園。

▲懷德幼稚園畢業生合影


22、廈門最高的地方有多高?

同安汀溪的雲頂山為廈門市轄內最高山峰,位於安溪、南安兩縣交界處。峰頂常有雲霧,故稱雲頂山,海拔1175.2米,相當於356層樓高。廈門島最高峰是洪濟山的主峰雲頂岩,海拔339.6米,與今天在建的廈門國際中心同高。鼓浪嶼島最高峰為日光岩,海拔92.6米,比對岸的瑞頤酒店略矮一些。

▲同安雲頂山


23、帶有民國色彩的路名

在同安路實驗小學對面,有幾條平行的小路名稱很特別。它們是忠孝里、仁愛里、信義里(有沒有很像台灣的路名?)。這些路名源於民國初年新生活運動所倡導的國民道德中的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幾個在台灣路名中仍然常見的字眼,在大陸已不多見。廈門其他比較有民國色彩的路名都被改名了,比如民國路改為新華路,民生路並入民族路,新生路並入深田路等。可惜,由於拆遷,忠孝里與仁愛里名存實亡,信義里相對完整,還有不少一些老別墅。


▲忠孝里、仁愛里、信義里周邊地圖(1980年)


24、幸福路竟與宮廟有關?

幸福路是大家很喜愛的廈門路名,因為幸福的寓意很美好。但是其實這條路本跟幸福沒有太大的關系。這條路以前叫做佑福路,因為那裡有座佑福宮而得名。一直到了文革破四舊,才將「佑福路」改了一個字,變成了「幸福路」。

㈢ 有關廈門的介紹

門市是我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現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通行閩南方言。相傳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屬泉州。宋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二十三年(1884年)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台灣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興泉道(後為興泉永道)自泉州移駐廈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民國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廈門道,1925年廢)。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有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廈門市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省轄市,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1958年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市。1966年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1970年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1973年6月再歸廈門市。1978年9月設杏林區。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改名集美區。1997年同安撤縣設區。至此,廈門市轄鼓浪嶼、思明、開元、杏林、湖裡、集美、同安7區。

200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思明區、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合並為思明區,原三區的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二、將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集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三、設立翔安區,將同安區所轄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5個鎮劃歸翔安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廈門市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

2、自然地理

廈門市位於東經118°04′04〃、北緯24°26′46〃,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台灣海峽,面對金門諸島,與台灣寶島和澎湖列島隔海相望。廈門由廈門島、鼓浪嶼、內陸九龍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區以及同安等組成,陸地面積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是一個國際性海港風景城市。

廈門的主體--廈門島面積約132.5平方公里,南北長13.7公里,東西寬12.5公里,面積約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島嶼。廈門港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線蜿蜒曲折,全長234公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歷史上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廈門屬亞熱帶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至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由於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200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思明區、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合並為思明區,原三區的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二、將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集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三、設立翔安區,將同安區所轄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5個鎮劃歸翔安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廈門市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

全市人口中以漢族居多,另有回、滿、壯、畲、苗、及高山等20多個少數民族。由於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的因素,擁有眾多的歸僑、僑眷及廈門籍僑胞和港、澳、台同胞。

3、品味廈門(摘自新華網福建頻道)

廈門景色中,鼓浪嶼的名氣最大,素以 "海上花園"的美稱享譽中外,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無疑是你最想去的地方。那就先去吧。坐渡輪五分鍾就抵達了。但是,勸你不要選人潮有涌的大白天去,人擠人的,再美麗的風景也不好玩的。我建議你選擇黃昏的時候,漫步這個沒有車馬喧囂的小島上。雖然小島面積只有1.78平方公里的,可是亂走也是會迷路的喔!迷路倒是無妨,只要能品味出鼓浪嶼的風韻就行。島上崗巒起伏,錯落有致,最高峰日光岩是廈門的象徵。不過,我覺得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等著名景點當然要去,但不要當作重點。因為鼓浪嶼的特色是它的琴聲和濤聲,是它的小巷、老牆和音樂。說鼓浪嶼是"萬國建築博覽"一點也不為過,在彈丸之地的小島上薈萃了上千座風格各異、中西合壁的中外建築。有我國傳統的飛檐翹角的廟宇,有閩南風格的院落平房,有被稱為"小白宮"的八卦樓,有小巧玲瓏的日本房舍,也有十九世紀歐陸風格的西方領事館……林林總總可以說鼓浪嶼是一部說不完道不盡的建築網路書,它經歷了一百多年的風雨滄桑,已成為當今一種寶貴的重要旅遊資源。傍晚時分,漫步於老房子的小巷之間,時有鋼琴聲從爬滿牽牛花的牆垣飄出。據統計,小小的鼓浪嶼竟有三百多台鋼琴,其密度居全國之冠,加上小提琴、吉它等其它樂器,平均每三戶就有一種樂器。當然,使鼓浪嶼以音樂島聞名遐邇的更因為這里音樂人才輩出,從蜚聲中外樂壇的鋼琴家殷承宗、許斐平,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周淑安,到男低音歌唱家林俊卿,真可謂群星璀璨。鼓浪嶼常辦家庭音樂會,不過這要看你的運氣了。趕巧了,或許能陶醉一把。與音樂一樣迷人的是鼓浪嶼的濤聲。島上最有名的兩個沙灘港仔後和大德記,都是坡緩浪平的海濱浴場。冬天在低吟淺唱的濤聲中,有冬泳者追波逐浪的身影;夏日的海灘更是斑斕絢麗的世界,陽光、帆影、青春的肌體……。你要停下來,坐下來,不是因為腿酸了,而是因為島上蜿蜒曲折的海岸線,鬼斧神工的礁石,奇趣天成的海濱浴場,令你著迷並遐想萬千。用細沙堆起一座心靈的聖殿,讓雙足踩出一排排青春的印痕,聽濤聲一陣又一陣由遠及近地奔來,思緒不禁為之曠遠,胸襟欣然為之博大。

在廈門,清晨時光最宜去的風景就是萬石岩了。萬石山游覽區位於市區東部的獅山北麓,山青水秀,林木繁茂。萬石岩水庫一泓碧水,漫山遍野的奇花異木,寺廟殿宇、亭台水榭點綴其間,別有一番天地。廈門原二十四景中的 "天界曉鍾""萬笏朝天""中岩玉笏""太平石笑""紫雲得路""高讀琴洞"等均在萬石岩中。其實,萬石岩最精採的是豐富奇異的亞熱帶植物,哪怕在棕櫚林、南洋杉林中聽聽鳥聲,盤桓半日亦不嫌多。

翻過萬石岩就是南普陀寺了,可是你不必這么辛苦地去爬半天的五老峰,萬石岩門口有 17路旅遊巴士,坐一站就到了南普陀寺。這座寺院的特色是除了飄裊著佛香之外,還有書香。寺院外門有一虞愚寫的對聯:"喜瞻佛剎連黌舍,飽聽天風拍海濤。"這黌舍指的就是廈門大學,與大學毗鄰自然會沾點書香,可是南普陀的書香則飄自寺內,閩南佛學院這所中國最著名的佛教高等學府使南普陀更加聲名遠播。一般遊客和善男信女到南普陀,都是沿著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佛字岩繞一圈就出來了。其實,南普陀更為蘊厚的歷史積淀在寺院的後半部分,即半山腰一帶,這里有南普陀最早的寺廟——普照寺,此寺始建於唐宋,元廢,明初復建;有當代中國佛教領袖太虛法師的舍利塔,1927年至1933年他作為閩南佛學院的院長,將這里作為他改革中國僧教育的實驗園地,培養出一批出色的佛教俊才。其中一些學僧到東南亞傳播佛教,並成為當地的佛教領袖。時至今日,閩南佛學院每年還有一些法師和畢業學僧應聘前往香港、新加坡、美國等漢傳佛教寺院住錫傳教。至於巨岩互倚、清幽寧靜的阿蘭若處等景因不對外開放,我也就不詳細介紹了,免得你眼饞。

接下來就去胡里山炮台吧,再坐兩站公交車就到。炮台始建於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歷時五年完成。寨牆台基系用烏樟樹汁、石灰、糯米與泥沙攪拌構築,堅固異常。東西炮台裝備兩門主炮,兩側又有兩門副炮和12門鋼輪炮,這些炮都是從德國克虜伯兵工廠購買的,主炮每門白銀6萬兩。炮台歷史上曾多次抗擊外國軍艦的侵略,是兵家必爭之地。目前尚余東炮台大炮一門,炮身長13.96米,重60噸,口徑28厘米,膛線84條,最大射程10460米,有效射程6040米,據稱是世界最大的古炮王。從前年開始,胡里山炮台增加了新景觀,那就是新加坡榮光寶藏博物院常年在這里展出中外珍貴奇石、古槍炮等,沒有半天時間品賞,你別想出來。

你或許要問夜晚怎麼打發呀?逛中山路,過購物之癮是一種選擇。廈門有幾處夜景似也不能錯過,開放式的白鷺洲公園有音樂噴泉,有伊甸園和卡迪爾酒巴,有白鷺女神的臨水一笑。號稱亞洲第二的海滄大橋夜景也是雄渾輝煌的樂章。你別想一夜就走完。

在你飽了眼福之外,一定還想飽飽口福。那就說說廈門的小吃吧,你是想一家一家品嘗,還是來個小吃宴?好吧,都介紹介紹。你在中山路逛街時,就可以看到好幾家廈門著名的小吃店,黃則和花生湯店,雙泉酒家等,都是百年老店,不要被店名所惑,花生湯店賣的不僅是花生湯,還有燒肉粽、薄餅、面線糊,你一次吃不過來的。當然,廈港的沙茶麵等風味由於不臨近景點,你只好望美食興嘆了,當然,你要打的去吃也行,不過你的車費比餐費還貴,你自己惦量著劃得來不。廈門的小吃宴要數好清香酒家最著名了,地點就在湖濱南路上,要是你腰包還鼓,就去大快朵頤一番吧。

這樣玩下來,你兩天時間就沒了。要是你還想多呆兩天,我就跟你介紹兩個有趣的景點。一是到集美看嘉庚公園里的閩南石雕精品,二是走走相思古道。相思古道位於金榜公園後山,以它的蜿蜒,以它的抒情,記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跡,因而也記載著廈門變遷中的一段歷史。古道約七、八里長,兩旁是漫山遍野的相思樹,婆娑互倚著順著山勢向外傾斜,荒徑的清幽和生命的綠意給人另一番詩情。據金雞亭一帶的老菜農介紹,當時他的父輩們要進廈門(特指今文化宮一帶的古城)賣菜,凌晨四點鍾就要起床,翻山越嶺經古道到將軍祠再進入古城,大約要花費四、五個小時。當然,當年走在這條古道上的絕不僅僅是菜農,還有郵差、香客、商人。眼前一級一級的石階雖不工整有序,但都是循山勢而造,在人的雙腳難以攀越之時出現台階,猶如你遇到困難時有人伸出援手。相思樹不是觀賞性樹木,單看一株相思樹,你會發現它形體的孱弱和枝葉的纖柔,然而,在古道上看相思樹,你絕不會有絲毫這樣的感覺,你眼裡的相思樹是披風而立的生命群體,樹干堅韌地向同一方向傾斜,樹冠依然互相致意地婆娑。總之,你在這里可以感受廈門歷史的變遷,也可以獲得一種心靈的憩息和撫慰。

順便說說氣候吧,因為你可能會考慮何時來廈門合適。廈門地處亞熱帶,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溫和多雨,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為21℃。你想來隨時都可以來,你不要期望一次就能把它玩個夠.

㈣ 2021春節廈門哪些景區關閉 廈門春節哪些景區需要提前預約

這些場所關閉 需提前預約

目前在廈門春節期間除了會有一些景區是免費的以外,還有一些景區是需要預約才能參觀,還有一些景區的活動暫停,景區也關閉的情況,所以大家還是做好准備工作,了解景區開放情況。

這些場所關閉

廈門寺院重大節慶日暫停開放!

近日,廈門市佛教協會發布《關於嚴格執行冬春季寺院疫情防控工作「八條規定」的通知》

劃重點:

預約限流:將採取預約、錯時、分流等措施限制場所人流數量。

活動暫停:年末暫停祭祖活動、重大節慶日(農歷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三、正月十五)暫停開放!

室內不開放:寺院室內暫停對信眾和遊客開放,室外不超過寺院承載量的50%

廈門仙岳山土地廟暫停對外開放!

根據疫情防控相關要求

廈門仙岳山土地廟已於1月23日起暫停對外開放

暫停接待參觀人員

恢復時間另行通知

鼓浪嶼這條航線暫停!

廈門輪渡公司發布公告

因疫情防控需要,為降低疫情由水路運輸渠道傳播的風險

2021年1月24日起暫停郵輪中心廈鼓碼頭至鼓浪嶼內厝澳碼頭航線。

遊客日間進出鼓浪嶼可選擇另外兩條線路:一是郵輪中心廈鼓碼頭至鼓浪嶼三丘田碼頭航線,二是海滄嵩鼓碼頭至鼓浪嶼內厝澳碼頭航線

需提前預約

2月5日起,進入香山需線上預約!

翔安香山景區為有效落實疫情防控期間

「預約、限量、錯峰」的入園要求

入園需提前線上預約

目前翔安香山的油菜花海正在盛開!春節期間將迎來最佳觀賞期,花期約60天。

需要預約景區+場所名單

除了翔安香山,廈門還有這些景區、場館需要預約!

各個景區:集美鰲園、天竺山、青礁慈濟祖宮、古龍醬香文化園、南普陀寺、嘉庚劇院、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丹麥北大電報公司舊址、通士達光影體驗館、鄭成功紀念館

學校對外開放鍛煉場所需要預約

各種文化場館:

灶、中山)、廈門市圖書館(集美新館)、廈門市博物館、海滄區文化館、廈門經濟特區紀念館、廈門規劃展覽館

南普陀寺提前預約

南普陀寺已經實施自助入園,掃描二維碼或者刷預約身份證才可進入!

開放時段:每日08:00--17:00

提前預約:每日限流10000人,提前網上免費預約

入寺:東山門(廈大南普陀公交站)

出寺:西山門(鍾鼓山隧道口)

開放區域:放生池與中軸線 T型區域、南普陀寺素菜館、慈善會、中醫院。

管控區域

佛學院、僧眾生活區、辦公區、以及後山片區五老峰區域因疫情管控暫不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