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為什麼廈門島內的城中村不熱鬧
擴展閱讀
上海455醫院骨科怎麼樣 2024-04-19 16:00:03
深圳消防怎麼申請 2024-04-19 15:59:18
天津哪個醫院能治氣胸 2024-04-19 15:45:06

為什麼廈門島內的城中村不熱鬧

發布時間: 2023-02-01 05:59:23

廈門哪裡人最多

廈門人最多的地方應該是鼓浪嶼,中山路,曾厝垵,等等廈門名景點,據說廈門市圖書館人也超級多。

❷ 廈門市的生活環境怎麼樣,島內和島外差別很大嗎一年的氣候怎麼樣

氣候的話差的不是很大,普遍熱。但是個人覺得島內島外的環境會有差別。就算是島內環境也有差,思明區的環境比較好,是老區,人文氣息比較濃吧,湖裡會雜一些。島外的話,集美區會比較好吧,集美區的集美大學一帶也不錯(就是龍舟池石鼓路一帶)。

❸ 老廈門都未必知道的關於廈門的冷知識

1、沙茶麵80年代才開始盛行

作為廈門最著名的小吃—沙茶麵,它的盛行也就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事。沙茶麵什麼時候開始在廈門出現無從考證,但翻閱民國(30-40年代)幾本介紹廈門 旅遊 的書籍中,都未提及沙茶麵,蝦面、牛肉麵、雞蓉面(泡麵)在當時是主流。解放以後不久即公私合營,私人檔鋪逐漸消失。據老者回憶,50-60年代,在國營的飲食店裡可以點到沙茶麵,不過只是眾小吃的一種,並沒有專門吃沙茶麵的地方。到了文革後的1978年,才出現賣沙茶麵的攤販,後面才有專門做沙茶麵的店鋪。不同於其他閩南小吃,當時,僅在廈門市區能吃得到沙茶麵,島內郊區、島外、漳州、泉州等地都極為罕見,所以沙茶麵也成為了廈門小吃的代表。如果你在廈門看到哪家賣沙茶麵的店說自己是百年老字型大小,那一定是瞎扯淡的了。


2、哪裡才是廈門的中心?

廈門島是廈門市的中心,廈門島的幾何中心雖然在江頭(仙岳路與成功大道交匯處),但大部分人不認為它是廈門的中心。因為廈門在很長一段時期市區僅僅局限於廈門島的西南一角,距離江頭的直線距離還有8公里。在清朝,廈門城的中心點在今天的市公安局(老文化宮)。改革開放前,中山路、中山公園一帶才稱作廈門,火車站已經很偏遠了。20-30年前,篔簹大開發,市政府遷往濱北,白鷺洲被認為是廈門新的中心。廈門中心的變遷,是早期廈門島內發展不均衡,市區不斷東擴的縮影。而如今,以前沒人要住的五緣灣成為廈門最貴的地塊,SM廣場在幾何中心,萬達廣場在東部,會展、兩岸金融區也在東海岸,島外建設熱潮滾滾,已經很難說哪裡是廈門的中心了。

▲廈門人眼中的廈門(刻板印象)


3、廈門鐵道東西曾是兩個世界

廈門民國形成的老城區在廈門島的西南隅。1957年建成的鷹廈鐵路把廈門島分成了東西兩塊。改革開放後建設的篔簹、東渡、湖裡、蓮花等新區,都未曾跨過鐵路以東。就算到了1995年,廈門島還是被鐵路分割成了兩個世界。西部是老市區、美麗的篔簹新區以及欣欣向榮的湖裡工業園。可是所有的道路遇到鐵路就戛然而止。90年代的地圖乾脆只印廈門島的西邊,城市的邊際被鐵路包圍著。而東部,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片未知的世界。只有零星的幾路近郊公交可以到達東部比較大的村落。


▲1992年廈門交通地圖只有廈門島的西部,東以鐵路為界。


4、廈門的士不找零?

在廈門坐的士有一個潛規則,常常司機不會找給顧客五毛零錢。比如計價9塊5會直接收客人10塊。實際上,關於計程車的收費找零問題,政府價格管理部門並無專門的規定。既然計程車計費標准中有保留了「角」的單位,那麼,計程車司機就無權擅自把「角」進到「元」,除非乘客本人自願。這樣說來,計程車司機在遇到帶「角」的零頭時,能找零則找零,如果不能找零的話,只能主動讓利,即減掉「元」以下的零頭。所以,下次乘車遇到這種情況,不妨問一下司機有沒有零錢找哦。


5、廈大大南門不在南邊

廈大校門的命名讓很多人一頭霧水,西北邊的大門不叫「西門」或「北門」,卻叫「大南門」。原來,此門是1921年廈大建校時起名的,因毗鄰南普陀寺,面向思明南路,進校門後的馬路為大南路(廈大至南普陀)而得名,許多廈大學子簡稱此門為「南門」。但是此南非校區之南,大家可別搞混了。


▲廈門大學大南門


6、廈門第一座隧道與高架

廈門島內山多平地少,為了提高交通的流量與效率,廈門島內如今遍布著大量的隧道與高架橋,其密度在全國數一數二。不過,隧道及高架在廈門是近十幾年來才興起的。在2000年以前,廈門的隧道與高架橋屈指可數,公路隧道僅有鍾鼓隧道及仙岳隧道。第一座公路隧道是鍾鼓山洞,北起萬石植物園鍾山,南至南普陀寺鼓山,全長1161米,1986年通車。鍾鼓隧道大大拉近了廈門市區與廈大的距離。第一座高架橋是文園路一中門前的高架橋,長130米,雙車道,1991年通車,解決了學生進出存在安全隱患。


▲1990年代鍾鼓山洞舊影


7、百家村不是農村

廈門老市區有一個地名叫百家村。雖然地名有一個「村」字,不過它可不是農村。1927年,為興建廈門第一座公園—中山公園,原公園片區的124家住戶自願遷往此處,為構建中山公園騰出空地,故名「百家村」。百家村的發展亦由此開始。百家村是廈門民國年代規劃且得到實施的幾個新區之一,也是至今保留較為完整的一個老街區,內遍布著眾多的風貌建築,散發著濃厚的市井文化氣息。

▲百家村老街


8、廈門島內唯一的少數民族村落

湖裡區鍾宅村是島內惟一的少數民族村落,位於廈門島東北部,面積3.5平方公里。鍾宅村聚居著3000多名畲民(2000年),其中超過90%為鍾姓。鍾氏先祖原居於河南省許州潁川郡朱昌縣安邑鄉,後遷徙至福建海澄縣嶼上村居住,於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移居鍾宅村,至今已有600多年 歷史 。當地的民俗文化蘊涵著民族信仰,至今仍演繹著本族特色的習俗,例如「送王船」。遺憾的是,鍾宅村已經列入了拆遷的計劃,即將消失。


▲鍾宅鍾氏宗祠


9、五緣大橋上的題字改過了好幾回

五緣灣原名鍾宅灣,因北岸的鍾宅村得名。橫跨鍾宅灣的大橋於2004年建成,當時的名稱是「鍾宅灣大橋」。但到了2005年,出於兩岸政治上的寓意,叫了600多年的鍾宅灣被更名為「五緣灣」。大橋也隨之更名為「五緣大橋」。而五緣大橋上的字一開始使用的是無署名的簡體字,2008年又換成了江澤民題寫的繁體「五緣大橋」。


▲不同時期的大橋題字


10、「前村埔路」寫錯了嗎?

在前埔蓮前東路南側有一條路,路牌上寫著「前村埔路」。很多人都以為廣告公司做路牌的時候把「前埔村路」的字寫顛倒了。其實不然。「前村埔」這個地名確實存在。前埔行政村由前埔、前村等自然村組成,其中前埔自然村的別名也叫「前村埔」,所以這個路牌是沒有錯的。

▲前村埔路路牌


11、1924年,廈門才有了第一條馬路
以前廈門市區沒有馬路,只有狹窄的街巷。民國初,陳舊落後的市政設施,已不能適應廈門商埠日益發展的需要。1920年,地方人士向政府請准徵收兩個月鋪捐和發行公債後,一面規劃測量,一面從徐州、溫州、廣東招工1000多人來廈門,當年12月興築從提督路頭至浮嶼長700餘米的新馬路。此路仿英國「麥嘉頓」式,兩旁建立南洋騎樓式的人行道,一可遮陽,二可避雨,是廈門第一條近代化馬路,遂以「開元」命名。開元路歷時四年於1924年建成。

▲開元路街景


12、廈門北站曾經在島內

現在說起廈門北站,大家想到必然是位於集美後溪的北站。不過在集美的廈門北站還沒建成之前,廈門北站指的是島內的高崎火車站。高崎火車站1958年建成,1982年改名為廈門北站。2010年,新廈門北站啟用後,高崎火車站恢復原名。2012年改稱廈門高崎站。2015年,高崎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


▲廈門高崎站


13、「內厝澳」還是「內厝沃」?

到了鼓浪嶼,明明碼頭上寫的是「內厝澳碼頭」,路牌也是「內厝澳路」,但沿路的門牌號卻成了「內厝沃」,這不禁讓人疑惑,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澳」跟「沃」普通話一個讀ao4,一個讀wo4,閩南話的發音也不相同,意思更不同,怎麼會混著使用呢?這是因為在70-80年代,「沃」曾經做為「澳」的簡體字出現過一段時間,後來廢除了。所以除了內厝澳以外,幾乎廈門所有帶「澳」的地名,都可以見到兩種寫法。比如:「頂澳(頂沃)」、「下澳(下沃)」、「澳頭(沃頭)」。「澳」其實才是正確的寫法。但是「下澳社區」如今變成了「下沃社區」,頂澳卻不變,比較混亂。

▲門牌上為內厝沃路,路牌卻是內厝澳路


14、鼓浪嶼近1/3的路名以省市名稱命名

鼓浪嶼上的道路30餘條,有近1/3的路名以省市地名命名。其中,福建路以省命名。泉州路、漳州路、福州路、三明路、興化路(莆田舊稱)以市命名。永春路、海壇路以縣命名。安海路以鎮命名。


▲鼓浪嶼路牌


15、廈門島內還有多少城中村?

現在廈門島上的城中村都是由原禾山地區的村莊演變而來,湮沒在大馬路及高樓大廈之中。若以成功大道與仙岳路為界,把廈門島用「十」字分成四個區域來看。西南已經幾乎完全城市化。北部由於機場限高,不少村莊還有保留。而東部因為原本是前線(面對金門)的原因,發展較晚,城中村至今仍然不少。但是這幾年東部的發展力度很大,村莊也不斷的在消失或萎縮。如今廈門島上仍有數十個大大小小的城中村,不過比起民國年間統計的178社,已經消失了很多。


▲廈門島內現存城中村分布(紅圈部分)


16、這個廈門地名99%的本地人都「讀錯」

曾厝垵的「垵」字,隨便問一個人,這個字怎麼念,絕大部分會回答你是平聲的ān。廈門話也是念平聲,與「安」同音。但字典卻告訴你這個字讀ǎn(第三聲),不讀ān(第一聲)。公交車的報站廣播跟隨字典,念的是上聲的ǎn,反而有點怪怪的。只能說這個正規讀法沒什麼群眾基礎。


17、淘大食品的英文為何是AMOY?

AMOY是廈門的英文舊稱。可是在淘大食品的包裝上,英文出現了AMOY的字樣。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淘化大同的前身淘化在1908年於中國福建省廈門成立,除釀制豉油外,也兼營牛奶業務。1928年,淘化大同正式於香港成立,設廠製造豉油。為紀念公司發源地,淘化大同將其英文名稱定為Amoy Food。解放以後,廈門的淘化大同根據業務被拆分並入了醬油廠與罐頭廠,成為後來海堤、古龍品牌的基礎。而淘化大同品牌繼續在香港經營,一直延續至今。


▲淘大食品商標


18、有些地名的廈門話不能直接照字念

區分廈門本地人與其他閩南人(或者特務)的方法除了口音外。可以讓他們念一下「文灶」、「蓮坂」、「安兜」、「泥金」這幾個地名。如果他們直接用閩南話念出上面的地名,基本可以排除是本地人。因為這幾個地名廈門話要念「麻灶」、「劉坂」、「庵頭」、「塗任」。這些地名的文字後來被雅化了,但是廈門話卻保持原來的傳統,一般也只有本地人才知道。


19、廈門島上有兩個城隍廟

廈門城城隍廟原址位於廈門城內,今中山路城隍廟巷一帶。文革時毀,原城隍廟的范圍被改建為新華路郵局及思明區人民醫院。1980年代,龍海人吳天發在廈港南華路11號之2住宅重建廈門城隍廟,後來規模慢慢擴大。廟內供有一尊明代的石獅子和明代的城隍爺。但是按道理說,「有城才有城隍」,而南華路遠離古廈門城。近來又有信徒在古城西路接近原址的位置復建了一座城隍廟行宮,也請進了廈門城開基祖城隍金身。因此出現了廈門島上有兩個城隍廟並存的特殊景象。


▲南華路城隍廟vs古城西路城隍廟行宮


20、廈門有5條街巷 年齡超過250歲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版《同安縣志》記載,當時廈門的古街道,已有25條,近城的叫內街,有橋亭街、新街仔、塔仔街、局口街和菜媽街5條;近海的叫外街,有石埕街、提督街、碗街、紙街、竹仔街、磁街、外關帝廟後街、神前街、中街、亭仔下街、木屐街、港仔口街、島美路頭街、轎巷街、五崎頂街和走馬路街等16條;內、外街中間,還有火燒街和關仔內街2條;在廈門港又有橋仔頭市和市仔街2條。這些古街道寬僅3米左右。250年後的今天在還沿用乾隆年間街名,剩下局口街、橋亭街、菜媽街、小走馬路和市仔街5條。


21、中國第一所幼稚園在鼓浪嶼

中國最早創辦幼兒園(幼稚園)的地方是鼓浪嶼。清光緒二十四年正月(1898年2月),英國人韋愛莉在鼓浪嶼創建懷德幼稚園。創辦以來一直沒有間斷,即今鼓浪嶼日光幼兒園。在廈門,中國人最早創辦的幼兒園是民國初年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幼稚園。

▲懷德幼稚園畢業生合影


22、廈門最高的地方有多高?

同安汀溪的雲頂山為廈門市轄內最高山峰,位於安溪、南安兩縣交界處。峰頂常有雲霧,故稱雲頂山,海拔1175.2米,相當於356層樓高。廈門島最高峰是洪濟山的主峰雲頂岩,海拔339.6米,與今天在建的廈門國際中心同高。鼓浪嶼島最高峰為日光岩,海拔92.6米,比對岸的瑞頤酒店略矮一些。

▲同安雲頂山


23、帶有民國色彩的路名

在同安路實驗小學對面,有幾條平行的小路名稱很特別。它們是忠孝里、仁愛里、信義里(有沒有很像台灣的路名?)。這些路名源於民國初年新生活運動所倡導的國民道德中的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幾個在台灣路名中仍然常見的字眼,在大陸已不多見。廈門其他比較有民國色彩的路名都被改名了,比如民國路改為新華路,民生路並入民族路,新生路並入深田路等。可惜,由於拆遷,忠孝里與仁愛里名存實亡,信義里相對完整,還有不少一些老別墅。


▲忠孝里、仁愛里、信義里周邊地圖(1980年)


24、幸福路竟與宮廟有關?

幸福路是大家很喜愛的廈門路名,因為幸福的寓意很美好。但是其實這條路本跟幸福沒有太大的關系。這條路以前叫做佑福路,因為那裡有座佑福宮而得名。一直到了文革破四舊,才將「佑福路」改了一個字,變成了「幸福路」。

❹ 廈門島內有哪些城中村哪些城中村人多住宿的地方少

後埔,前埔,殿前(中埔),穆厝,鍾宅。
前面3個人多,250-400的價格吧。後面2個比較偏遠,人可能會比較少。

❺ 廈門市同安城南工業區好不好 熱鬧么

工業區的規模是比較大的,什麼廠都有,肯定可以找到適合你的工作。公交車都很多,進出比較方便,在工業區附近的商業街有悟呂和烏塗相對近些,晚上或是放假的時候很熱鬧,遠一些的就是同安,只要工作的地方不是太偏,應該能讓你滿意的

❻ 廈門島內小巷子還有嗎

需要看提問者想找的是哪一條具體的巷子了,大部分的巷子應該都是還在的。
例如馬街巷。馬巷街不大,沿著外圍的城隍南路、城隍路、巷西二里、巷西路、翔安東路、巷南路、民安路、再回到城隍南路,繞一圈大約3.2公里,從馬巷街街市頭的中醫診所走到街尾的教堂也就不到700米。
巷,漢語常用字(一級字),最早見於戰國文字。本義就是指小巷,古代也特指宮廷中的小道,一般泛指狹長的小街道,有時也泛指州閭,以上義都讀作xiàng。

❼ 廈門為什麼人口流失率那麼高

2017年廈門常住人口401萬,18年411萬,19年429萬 ,人口是在增長而不是減少。之所以很多人覺得在減少是因為島內城中村的人口確實在減少,而這部分人口大多是務工人員,大部分隨著工廠或工地移到島外去,一部分確實走了。但相對高端一點的人卻留在島內,證據是這兩三年來島內思明湖裡的小學生暴增。強調一下是暴增!暴增!暴增!如果你家有小孩在讀一二年級你就會明白,現在島內的小學已經嚴重超負荷了。一個城市小學生的增量被很多經濟學家用來衡量經濟前途的重要指標之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廈門還是很有吸引力的,盡管房價很高。

作為一個福建人,我覺得自己可以從對廈門的一些實際認識來回答這道題。

第一就是大家所說的房價,廈門的房價確實很高,因為廈門地少人多。房價的高漲也使得許多賣來的務工人員,乃至廈門的本地人都負擔不起高昂的房價。沒有固定的居所,如何留住人口?

第二,就業崗位缺少,收入水平較低。廈門因為土地稀少,所以產業一直在轉型。於是所擁有的就業崗位就比較少。就業人數多,崗位少,收入也就相應的比較低。

對於很多外省的朋友們來說,他們提到福建的第一印象就是廈門,但其實廈門真的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好,它的經濟水平已經落後於福泉,更多的人才或者人口願意流入這兩個正在新興發展的城市中。

希望對您有幫助。

第一,房價。

對於很多外地來到廈門尋找夢想的年輕人來說,居高不下的房價讓他們感覺自己很難融入到這個城市,隨著這幾年房地產市場不斷的發展,廈門的房價可以說也有了很大的提高,2017年廈門均價37818元/㎡,在全國來說排列第四,面對如此至高的房價,很多人可能需要幾十年或者是更長時間的積蓄才能夠買上一套房子,也有一部分上班族選擇按揭貸款買房,從此過上了每月按時償還貸款的房奴生活,人生的大部分經歷和財力都被房子束縛,即便是空氣再好,景色在迷人,但是卻沒有了欣賞風景的心。

第二,收入。

對於很多外來人口來說,來到廈門是為了賺錢的,而廈門的最低工資是1700元,這是2017年7月1號從1500元提升到1700元,在廈門打工的一些製造業的工人,他們基本上工作量都非常大,基本上每天都要選擇加班,因為只有加班才能夠多拿工資,按照正常的作息時間上下班,很多工人的工資基本上在3000元/月到3500元/月左右,這些收入自然是難以維持一個家庭的生活,所以很多人拚命加班拚命干,每月大概能拿到將近6000元的工資,但是這個錢是放棄掉自己的 娛樂 ,團聚等時間,一些工人說,拿到高工資基本上幹活和機器沒什麼區別。

第三,外來務工人員的政策改變,

在廈門工作多年的外來務工人員申請公租房,家裡面必須有一方屬於廈門戶口,這應該是照顧廈門本地人的政策,和我同時畢業的大學同學,去重慶那裡工作,他在一家企業工作三年,申請公租房時馬上就下來了,條件要求也比較簡單,只需要在當地交夠社保就可以了,不需要什麼一方家庭成員必須是當地戶口,自然這樣便利的條件才更加容易留住人,也有很多朋友會問,廈門發展那麼好的城市,為什麼惠民政策沒有那麼好,為什麼不多給外來人員一些歸屬感?

廈門確實走了很多人,但為什麼人口數量不減反而增加了呢?這個現象很值得研究。單用人口數量指標很難說明廈門究竟有沒有發展潛力,一個城市的競爭力是由許多綜合因素決定的,需要有更多的數據處理分析才能判斷。不過以個人的感覺,廈門近年來在產業發展上過多地依靠房地產業來拉動,產業建設規劃方面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如果不做出新的調整,很可能會影響今後發展的後勁。這種跡象已經出現,真的不能掉以輕心。

廈門近兩年人員確實流失挺嚴重,主要原因在於房價太高,年輕人的收入普遍一般,由此產生的歸屬感太弱,很多人權衡再三後,還是去往廣州,重慶,成都,武漢等性價比較高城市發展。

廈門的城中村拆遷太多,低收入群體越來越難以租到一間自己心儀的房子(主要租金太高)。建議廈門學習深圳,不要一味將城中村拆遷,而是進行保護性改造。這樣一來可以讓低收入群體租房成本更低,也能為廈門保留下很多城市記憶,這種雙贏的事情為什麼不去做?

城市再漂亮,也要有人氣,更要有生活氣息。廈門很美,很多人喜歡去 旅遊 ,廈門也很貴,很多年輕人無奈選擇離開。希望廈門能控制好房價,吸引更多年輕人的到來,這樣的廈門,一定會更美!

感覺你這個題目就不對,看看廈門的人口數,每年都是增加的,何來的流失?人口進出遷移本是正常,不要把個別人的離去當做大勢所趨,看看需求越來越高的學位,依然堅挺的房價,人口流出之說到底是和誰相互打臉。廈門現在的人才政策力度還可以,不要把個別人享受不到的政策就當作子虛烏有。另外,優勝劣汰是法則,各取所需是自由,能留下來的奮斗前進,離開的,大家就各自安好,何必把鍋甩出去呢。

廈門的人口流失率高?高嗎?我不這么認為,不但沒有流失,反而增長了不少。廈門有關單位登記外來人口相對來說是比較嚴格的,從數據分析角度來說,2017年,廈門市常住人口41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89.1%。全市戶籍人口242.53萬人,戶籍人口中,城鎮人口207.89萬人。思明、湖裡兩區合計115.20萬人,佔55.4%。戶籍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別為119.78萬人。到了18年411萬,19年429萬 ,人口是在增長而不是減少。之所以你認為會人口數量越來越少,是因為大多島內企業搬遷到外。當然有那麼一部分是離開了,但是入廈的人會相對來說比較多。你可以看看每年學校招收學員的統計數據就知道。如果你家有小孩在讀一二年級你就會明白,現在島內的小學已經嚴重超負荷了。一個城市小學生的增量被很多經濟學家用來衡量經濟前途的重要指標之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廈門還是很有吸引力的,盡管房價很高。[微笑][微笑][微笑]

因為廈門島內的工廠都搬出來泉州漳州地區了,再有廈門工資低,高消費,所以大家都承受不起,我在廈門待過一段時間,後來就去漳州了,漳州工資高,消費一般[呲牙]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2019年流失人口七十萬,年輕人流失率全國第一啊!廈門雖然很漂亮, 旅遊 業一直很不錯,但是被高估的城市、產業空心化、工資低、房價高、廈門人均負債高、杠桿率全國第一,房價租售比全國墊底。

光看流失率是沒用的,要看增加減少的是什麼人。

辦退休的逐月增加,學校也越蓋越多,所以增加的是老人孩子,減少的是年輕人, 社會 精英

❽ 為什麼廈門有些地方很村

廈門有些地方很村的原因是。
城中村是城市發展的一個階段,因為有它,維系著城市高速發展下底層人民的生活保障。廈門也一樣,盡管這個城市的島內整體建設得很漂亮,但是一樣有很多的城市村,外來務工者,送快遞的、送外賣的、工廠工人、剛畢業的學生,很多首選城中村作為他們在這個城市的驛站。

廈門怎麼

小時候喜歡的女生說特別喜歡廈門,想去廈門讀大學,於是我選了廈門的華僑大學(分數尷尬,廈大上不去),大學在集美,就業後在五緣灣、同安、金山都待過,大學兼職也幾乎跑遍了廈門。感覺上面的答主們回答的都不怎麼全面,廈門分思明、湖裡、集美、海滄、翔安、同安幾個區,每個區的人文素質都不同的,思明區最繁華,以前在這里兼職家教+旅遊閑逛,景點什麼的分配的特別好,這里的人最富裕,素質最好,生活節奏很慢,在思明區的確車讓人是常態(回家差點沒被車撞死),讓座什麼的真的很和諧,白鷺洲公園那一塊居住區簡直不要太和諧,說實話覺得這里的老人都有一種知書達理的氣質;湖裡區也是島內,素質也很高,但是這里城中村比較多,城市建設沒這么好,以前家教的時候家長自嘲過了火車站就是鄉下,不過湖裡區的人特別熱情,以前在五緣灣一代上班的時候就感覺每個人都一副自家人的熱情感,相比之下思明區顯得更高冷一點。島外海滄區沒怎麼去不評論,很多工業區,當時跑男在海滄錄制的時候冒雨去過一次,還有國際美食節興沖沖跑過去結果告訴我不開了;集美區是待過最久的,到處都是高校,學生特別多,感覺素質也挺高的。最後提一下同安,現在我在同安上班,話說我對廈門所有的負面印象都是同安給的,同安物價相對其他區便宜,比如佳麗海鮮大酒樓比島內的價格低很多。

但是城市建設完全是兩個城市,同安城區感覺是縣城,摩托車亂穿,一到下班時間堵成狗,司機各種罵娘,路邊衛生也臟亂差,同安人也不認為自己是廈門人,每次去島內都說去廈門,公交上真的各種臟,氣味難聞,讓座別想了,公交一來都是瘋狂擠,麻蛋一大堆不爽。不過同安的海鮮便宜,同事每次辦酒席都是清一色的海鮮,後田BRT站那邊的幾條船上海鮮也好吃實惠。

❿ 廈門安兜現在人多熱鬧嗎

廈門安兜現在人多熱鬧。根據查詢相關公開資料顯示:廈門安兜社區屬於禾山街道,總面積不過0.5平方公里,卻有著近10萬的人口,其中外地流動人口佔九成以上,是廈門島內幾個超大型流動人口聚集的城中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