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廈門哪裡可以趕海抓海鮮
廈門可以在小嶝島、廈金灣趕海抓海鮮。小嶝島趕海亮點:原生態小島風情、閩南漁村文化、參觀戰地遺址歷史遺跡、肉眼觀金門。廈金灣趕海亮點:親子歡樂時光、學習趕海知識、體驗漁民趕海樂趣、鷺島人文風情。
居住在海邊的人們,根據潮漲潮落的規律,趕在潮落的時機,到海岸的灘塗和礁石上打撈或採集海產品的過程,稱為趕海。中國著名的有象山趕海。
趕海時要注意:
一、時間,趕海一般選擇在大潮汛最好,因為大潮汛海水退的遠又快,特別是貝類海鮮行動較為遲緩。當海水退下去的時候這些貝類海鮮就被擱置在沙灘或泥灘上了。而這大潮汛就是在農歷每個月的初二和十六的前後兩天為最好。
二、天氣,當刮南風的時候的別是單南風和西南風最好,而且風力大點最佳,潮水會藉助風力退得要比沒風時遠的多。天氣突然變化時(以陰天為好)或者和四到五級的西北風刮上幾個小時,然後再轉南風,這樣的天氣是最佳時節。
三、地點,因為在每種海產品的棲息地都不同,就趕海而言,一般都選擇有貝殼沙較多的地方。如果趕海之前問一下當地的海邊人他們都知道哪個地方出那種海鮮。在這時就看你喜歡什麼樣的海鮮了,然後根據你喜歡的海鮮的棲息地去找吧。
四、安全,海邊靠近山的都有石頭,而這石頭呢又會生牡蠣,這牡蠣殼很鋒利的,而沒山的地方呢又有石壩,這石壩上也長著牡蠣,如果和皮膚有輕微的接觸,就會被牡蠣殼給劃破。所以最好穿上軍用膠鞋,假如你想捉蟹子就得戴上手套。
『貳』 廈門灘塗趕海在哪裡
廈門趕海可以去集美大橋海灘、黃厝沙灘、小嶝島,也可以去廈門的周邊,比如廈門灣對面的龍海,漳浦,還有就是惠安,石獅,雲霄,東山等地。
集美大橋下面的海灘有很多當地的人都會帶著水桶去找花蛤,但是要在特定的時間之內才可以趕海,因為這里的潮水漲的比較厲害,直接可以將沙灘淹沒,高度都在一米以上,最好是有當地人領路,否則是十分危險的。
黃厝沙灘也是可以趕海的,因為平時的遊客比較多,趕海的時候最好在傍晚人少的時候去,否則只能撿到一些花蛤。
小嶝島是收費的地方,這里的海灘被保護的比較好,趕海的時候收獲也比其他的海灘要多一些,最好是找當地人指路,或者是提前考察當地漲潮退潮的時間,避免發生危險。
還有就是連江趕海一號景區,這里是閩江的入海口,退潮的時候海灘上的海鮮還是比較多的,還有就是莆田湄洲灣,這里的細沙柔軟,不僅可以收獲海鮮,還可以玩沙灘排球、曬日光浴、海灘燒烤。
其他的還有平潭壇南灣海濱浴場、泉州惠安崇武古城、寧德霞浦灘塗、漳州東山島魚骨沙洲等,注意避開人群較多的地方。
『叄』 廈門哪裡的海鮮好吃又便宜
你一說吃海鮮的地方,他們都會推薦你去景區附近的飯店,或者什麼大排檔之類。那裡的海鮮價格貴不說,也不一定新鮮,雖然活的,但不知道養幾天了?吃海鮮嗎?做法比較簡單,主要是食材新鮮才好吃。 我告訴你一個人們都意想不到的好地方,就是第八菜市場。你到市場自己買喜歡的海鮮,挑選新鮮或者活生生的。別著急買,貨比三家,那裡的海鮮攤位太多了,選擇餘地很大。再找附近的飯店加工(市場內有好多家),告訴他你最喜歡的吃法,一定要找看著順眼的。因為你也不知道他家做的怎麼樣?加工費用也不一樣,多走幾家,看看他家做好的菜如何再定。廈門的海鮮產品很便宜,而且很新鮮。那帶魚的表面耀眼的銀色,都沒見過。你自己采購的食材,眼看著加工的,吃著放心,價格是飯店的二分之一以下。 元旦我去廈門兩天,去了三次,感覺太好了。怎麼樣?意想不到吧!非常好,去吧!絕對不虛此行,下次你肯定還會再去。祝廈門之行開心快樂! 給你上幾張圖看看,感受一下海鮮的價格和加工費價格,算一下就知道了,再好的大排檔也沒法比
『肆』 聽說,廈門有的碼頭可以吃到漁民自己捕撈的海鮮,價格很實惠,請問在什麼地方謝謝!~
在正規碼頭肯定是沒有的。。
在高崎附近的小碼頭,是翔安區的漁民聚集的地方,那裡才能買到現捕的海鮮。雖然會比餐館市場便宜點,但是,別期望一次買太多,還是很貴的。。。隨便一條小小虎魚要價就幾十上百
『伍』 廈門哪裡有海邊沙灘,可以撿貝殼那些
廈門市主體本身就是一個島嶼,所以四面都有海邊沙灘。比較出名的,廈門大學白城,珍珠灣,黃厝海濱,椰風寨,海韻台等等。島外集美學村的海灘也很不錯。
『陸』 廈門能海釣的地方
1、廈門五緣灣
廈門五緣灣原名鍾宅灣,因居住在這海邊的廈門唯一的少數民族—畲族鍾姓村落而名。沿海岸線成為海釣的好去處。海水不像其它內灣,水質還不錯。不僅常年對海釣愛好者開房,並且經常舉辦海釣比賽。
地址:廈門湖裡區五緣大橋
釣場類型:海洋釣場 灘釣
對象魚:鱸魚 石斑魚 等
收費方式:免費
『柒』 急求廈門哪裡可以趕海
廈門海邊遊玩的地方很多,比如鼓浪嶼,環島路,觀音山沙灘,環東海域等等,但是像視頻裡面可以下海抓魚,抓螃蟹,抓海鮮的趕海地方,很少很少,畢竟廈門已經是旅遊景區, 不會有最原始的沙灘。
個人建議,丙洲島那邊並未完全開發,那邊沙灘可能會原始一些。
『捌』 廈門:何厝海鮮美
何厝海鮮美
江雪
一個偶然的機會出差廈門,由於兩年前曾經去過,自以為有了經驗,這次不過是故地重遊,不會有什麼特別。飛機停穩,泊位下客時,天已經完全黑了。到了出站口,自然是有人接。一輛小車雖然擠了點,但後排坐三位,也不算太擠。上了車,接我們的小黃說先去吃飯再去住地。俗話說,客隨主便,既然這樣安排,我們沒有不同意的道理。不一會兒,我們到了一處「鯉魚門美食」店。雖然天黑看不清四周,憑感覺,此飯店應該就在海邊。一進門就是各式海鮮,有魚、有蟹、有蝦、有貝類,都在冒著泡的玻璃設備里養著呢。自然,這一頓離不開海鮮。作為從北京到這里的食客,我們不盡地贊賞海鮮的鮮、海鮮的美,主人也很是高興。
去往住地的路上,兩位同事說,上次來廈門在一處碼頭海邊有海鮮地攤,是漁民剛剛從海里打上來的,是最鮮活最鮮活的海鮮了,旁邊還可以代加工。小黃可能還沒有去過這個地方,聽他的口氣還不能確定是哪裡。不管怎樣,我們就決定第二天上午就要到這樣的海邊去買最鮮活最鮮活的海鮮。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兩位同事早早就起床散步去了,回來說,不知「何厝」是什麼地方。因為他們早上就「闖進」何厝了。小黃如約而至,我們在車上就談起了何厝。
原來,何厝,就是姓何的人家聚居地,類似於北方地名「何家村」「何家莊」。廈門何厝村位於廈門島東部海邊,隔海而望的金門島同樣也有一個何厝村,他們共同的祖先700多年前遷居至廈門、金門一帶。這兩個何厝村雖然有5000多米寬的海域阻隔,但靠著「船來船往」,歷史上何姓鄉親一直保持著緊密的聯系。由於歷史的原因,兩個何厝村中斷了「船來船往」的聯系。上世紀五十年代,海峽兩岸的炮擊事件也就是在這兩個何厝村之間。廈門何厝村至今保存著已是危房的「萬順樓」,50多年前炮擊的痕跡仍清晰可見,目前已被廈門市作為炮戰遺物紀念址保護起來。1979年《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後,何厝人炮火恐懼下的生活得到改變,從此恢復了種田捕魚的自在生活。改革開放30年來,何厝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已經脫離了種田捕魚的生活,仍然從事下海捕魚的已經是少數。現在,廈門市觀音山商務運營中心在何厝村拔地而起,2公里多長的觀音山濱海沙灘已是廈門重要旅遊景點,全國一流的國際遊艇中心正在興建之中。同時,30多年前《告台灣同胞書》中提到的通航、通商願望也已經實現,兩個何厝村之間的交往又緊密頻繁起來。
也就十多分鍾的路程就到了海邊,由於漁船還沒有返回碼頭,我們先到一處沙灘看海。這里沙灘很寬,海水很藍。小黃指向海中的一個小島告訴我們,那就是金門島。廈門、金門一衣帶水,距離如此之近,卻相隔了這么多年!感嘆之餘,我們發現旁邊有一處「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廣場」和「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紀念館」。小黃說,這是廈門、是何厝人民的驕傲啊。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的30年裡,廈門作為海防最前線,歷經了1954年的「九·三」炮戰、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1962年的反偷渡和長期的宣傳戰。廈門人民一邊建設,一邊打仗,英勇無畏,涌現了「英雄小八路」、「前沿十姐妹」、「 趙一曼班」、洪秀樅、洪順利、葉中央等英雄人物和群體,被譽為「英雄城市」。1961年,何厝小學13名小學生穿行炮戰中支前的故事,被搬上銀幕,攝制了故事片《英雄小八路》。影片在全國放映反響強烈,「英雄小八路」和那個走出自然災害困境的時代相輝映,成為億萬國人崇拜的英雄。影片主題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於1978年10月在共青團十屆一中全會上被確定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點點漁舟歸航靠岸,碼頭那邊熱鬧起來,我們隨即也趕了過來。哈,一字排開有十多戶漁家在這里出售他們的戰利品。盆也好,桶也好,盆盆都是活魚,桶桶都是活蝦。魚們、蝦們、蟹們都是活蹦亂跳的,一不小心他們都跳到外面來了。小黃不是廈門本地人,平時忙於工作也沒有這樣購買海鮮的經歷。一位同事也是海邊長大,所謂大海相通,識別海鮮的方法也大致一樣,我們作為外行只得站在外圍觀看。那懂海鮮的同事擠進人圈,蹲在盆邊桶邊,抓起一隻蟹來掂量一掂再放回去,抓起一條魚來看一看又放回去,三番五次,不時地還與賣主搭訕。這家看看,那攤瞧瞧,他到哪我們就跟到哪。旁邊不少買主掙著塑料袋挑選著,上秤稱著,隨後付款離去。從離去的背影,我看到他們的滿足和欣喜。我們幾乎看遍了這十多個攤位,最後那同事說,中午我們就吃這個了。於是,他奔這家裝了10隻蝦,奔那家秤了2斤魚,奔東邊挑了3斤海蜊,奔西邊選了8隻蟹,不一會兒幾個塑料袋沉甸甸地聚攏了來。碼頭那邊就是幾家小飯店,我們提著幾袋海鮮,最後確定就在這家「漁之村」吧。可是離午餐時間還早,熱情的老闆引我們坐下,泡來了鐵觀音茶,表演起在北方難以看到的功夫茶。
功夫茶吸引我們,海鮮更是吸引我們。喝了一陣茶,還不到11點,我們就移到餐桌前,等待加工好的海鮮上桌。海鮮的加工是有一定程序的,也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當然,各地對海鮮的加工方式可能也會有所差異。我們懂海鮮的同事,一邊聊天就一邊跟店裡的小弟說蝦應該怎麼怎麼、蟹應該怎麼怎麼,魚是清蒸還是醬燜,等等。我們幾個則不管那麼多,吃什麼,怎麼吃,全都不管。第一道是蝦。啊,下手吧。真鮮啊。一人兩只蝦,一會兒便成了半盤空殼,一點沒有膩的感覺。海蜊是最鮮的,一般敲開殼便可吃,我們選擇的是「海蜊煎」,實際上就是海蜊煎雞蛋。上了桌一看,海蜊確實是主角,要是在北京等其他地方,我看是雞蛋唱主角。第三道便是蟹。許多名人大作家都寫過如何吃蟹,我也看過王蒙、瑪拉沁夫等名作家是如何吃蟹的。吃了不少年的蟹,這蟹肉一綹一綹的,從沒有見過,其味道更是無可比擬。也許是環境、時間的緣故,我感覺這么多年,從來沒有認真地吃過一隻蟹,總覺得吃蟹比較費事,往往就草草的掰分掰分,吸食點味道就了事了。今天的蟹,吃起來並不感覺費事,覺得吃蟹是一種樂趣。往常吃蟹,手、嘴以及面前的餐碟餐桌一派狼狽相,而今天完全不同。中間穿插兩個素菜之後,就是清蒸魚了。壓軸的清蒸魚,更是鮮嫩,你一筷他一箸,不一會兒盤里只剩點殘刺和魚湯。這時,懂海鮮的同事說每人來一碗白米飯,這魚湯泡米飯就是個美。果不其然,本來都已經飽飽的了,同事這樣一鼓動,大家都懷著試一試的心情,結果大家都吃撐了。不過,雖說是吃撐了,但大家不覺得累贅,不覺得難受,感覺美美的挺舒服的。
按照那邊的接待,本來每頓飯都是要換地方的,一來可以讓我們品嘗不同的風味,二來也能體現主人對我們的重視。可我們偏偏不領情,只獨鍾這海邊的小店,還自己買了海鮮帶去。第二天、第三天中午飯都是這樣。第三天中午飯後我們是要趕飛機的,我們也就早早到了那裡。三天來,我們覺得何厝的海鮮好吃而不膩,臨走還真有些留戀。這次到廈門,除了辦事,沒有別的活動,唯一的活動是認識了何厝,懂得了何厝。之前到過廈門,是一種旅遊,走馬觀花,景點里走走就離開了,這次是在何厝住了三天,可謂定點深入了解。
飛機起飛後在廈門上空盤旋那會兒,從窗戶可以看到廈門全貌,我們帶著全是海鮮的飽嗝仔細地辯認哪兒是何厝……
(2011年11月撰寫)
『玖』 廈門什麼地方都有海灘什麼地方的海灘可以撿到又大又漂亮的海螺
廈大白城,椰風寨,都是海灘!!不過你可能要失望了,海灘基本是撿不到貝殼的!!倒是一般海灘上都有人在賣貝殼飾品就是了!!!
『拾』 廈門那裡靠海的地方有海鮮(有給分)
樓主,如果你確實想到海邊吃海鮮,我推薦你一個地方---集美本家大排檔,位於美麗的集美學村海邊。真正的海邊(自助)燒烤海鮮,不自助也行,而且價格公道。邊吃邊欣賞海上無限風光,海滄大橋、集美大橋以及建設中的杏林公鐵大橋盡收眼底,美輪美奐。
我不是在做廣告哦,純屬幫人推薦好地方,因為我自己曾去吃過兩次,需要大排檔的電話給我發信息。
乘車路線:往集美、同安、杏林方向的車都可到達,集美立交橋下下車,交通局旁邊(過鐵路數十米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