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姓氏
中國共有4100個姓 袁義達介紹,實際上,對中國姓氏的調查早在20年前就曾經進行過,但當時調查的抽樣率很低,只統計了57萬人,找到了3000多個姓氏。「當時的抽樣率太低,因此結果並不可信。」 此次由袁義達主持的研究課題調查人群數量將近3億,覆蓋幾十個縣市,基本上涵蓋全國。課題小組總共花了兩年時間,找到了4100個姓,並對人數進行了統計。 首次發現「難」姓村 在這次調查中,很多生僻的怪姓也被發現,這些姓氏從來沒有被記載過,過去看到時,還以為這些怪姓是因為筆誤產生的,但經過這次調查後發現,這些怪姓有其深遠的根源。 袁義達舉例說,在河南,研究組發現四個姓「難」的小村,裡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難」,當時研究組曾認為這個姓是筆誤造成,不具有統計意義,但韓國文化署聽說了這個消息後,異常驚喜,馬上組織了一個「尋根訪問團」來到中國。 原來,「難」姓在韓國人看來,就是自己的根源,「他們告訴我,河南曾出土過一塊南北朝時期的石碑,記載一個鮮卑族官員的事跡,他的名字就叫『難樓』,『難』姓隨鮮卑北遷,松花江當時也改名成了『難江』,隨後,這些姓『難』的鮮卑族才到了現在的朝鮮半島,因此,河南這些姓『難』的村民就被韓國人認為是自己的祖先。」(李寧源) 相關鏈接 千年「百家姓」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系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我國姓氏已經有5000多年歷史。比如伏羲氏姓風。遠古時代,除黃帝賜給其兒子12個姓之外,還有許、鄧、周、丁、常、董等姓氏,都有四五千年歷史。 中華姓氏的形成源遠流長,成因多種多樣。但從100個大姓來看,絕大多數是以國為氏或以邑為氏。原來是某國某王,國亡以後,居民以國為氏。這種情形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為多,一般都有兩三千年歷史。歷史最短的要算邱姓,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雍正皇帝為避孔丘之諱,下詔將丘姓加「阝」部變為邱姓,距今只200多年。 中華姓氏成因的多元性,決定了姓氏的多源性。成因原因之多,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有以國為氏、以邑為氏、以職業為氏、以官為氏、以居處為氏、以上祖名字為氏、還有皇帝賜姓、外族改姓等等。然而,較大多數是以國為氏或以邑為氏。 是誰創造了《百家姓》?它何時初具規模?又何時出版?這些問題直到今天還是個謎。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處吳、越地區(現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學者將其編輯、裝訂成冊。 另有一種說法是,《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於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贈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姓四百四十四個,復姓六十個。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體《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14世紀初)出版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畫對應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並不完整,流傳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錄完整。它總共記錄了438個姓氏,其中408個是單姓,有102行組成,38個是復姓,編成15行。最後一行是百家姓終,即百家姓完結篇,由118行構成,共有472個字。 《百家姓》不僅只在漢族中廣為流傳,其譯本也在與漢族有著友好往來的少數民族中傳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見百家姓的深遠影響程度。 中國新「百家姓」排序出爐 最大三個姓氏是李王張 據新華網報道,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中國新的「百家姓」順序已經新鮮出爐。 新順序是:李,王,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朱,馬,胡,郭,林,何,高,梁,鄭,羅,宋,謝,唐,韓,曹,許,鄧,蕭,馮,曾,程,蔡,彭,潘,袁,於,董,余,蘇,葉,呂,魏,蔣,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鍾,盧,汪,戴,崔,任,陸,廖,姚,方,金,邱,夏,譚,韋,賈,鄒,石,熊,孟,秦,閻,薛,侯,雷,白,龍,段,郝,孔,邵,史,毛,常,萬,顧,賴,武,康,賀,嚴,尹,錢,施,牛,洪,龔。 這項調查和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歷時兩年。調查涉及全國1110個縣和市,得到了2.96億人口的數據,共獲得姓氏4100個。 舊版「百家姓」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諸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姜,戚謝鄒喻,柏水竇章,雲蘇潘葛,奚范彭郎,魯韋昌馬,苗鳳花方,俞任袁柳,酆鮑史唐,費廉岑薛,雷賀倪湯,滕殷羅畢,郝鄔安常,樂於時傅,皮卡齊康,伍余元卜,顧孟平黃,和穆蕭尹,姚邵堪汪,祁毛禹狄,米貝明臧,計伏成戴,談宋茅龐,熊紀舒屈,項祝董粱,杜阮藍閔,席季麻強,賈路婁危,江童顏郭,梅盛林刁,鍾徐邱駱,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萬支柯,咎管盧莫,經房裘繆,干解應宗,丁宣賁鄧,郁單杭洪,包諸左石,崔吉鈕龔,程嵇邢滑,裴陸榮翁,荀羊於惠,甄魏家封,芮羿儲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烏焦巴弓,牧隗山谷,車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宮,寧仇欒暴,甘鈄厲戎,祖武符劉,景詹束龍,葉幸司韶,郜黎薊薄,印宿白懷,蒲台從鄂,索咸籍賴,卓藺屠蒙,池喬陰郁,胥能蒼雙,聞莘黨翟,譚貢勞逄,姬申扶堵,冉宰酈雍,璩桑桂,濮牛壽通,邊扈燕冀,郟浦尚農,溫別庄晏,柴翟閻充,慕連茹習,宦艾魚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終,暨居衡步,都耿滿弘,匡國文寇,廣祿闕東,毆殳沃利,蔚越夔隆,師鞏厙聶,晁勾敖融,冷訾辛闞,那簡饒空,曾毋沙乜,養鞠須豐,巢關蒯相,查後荊紅,游竺權逯,蓋後桓公,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於單於,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鍾離宇文,長孫慕容,鮮於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車,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拔夾谷,宰父谷粱,晉楚閆法,汝鄢塗欽,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歸海,羊舌微生,岳帥緱亢,況後有琴,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商牟佘佴,伯賞南宮,墨哈譙笪,年愛陽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終。 參考資料:最新數據: 中國共有4100個姓 袁義達介紹,實際上,對中國姓氏的調查早在20年前就曾經進行過,但當時調查的抽樣率很低,只統計了57萬人,找到了3000多個姓氏。「當時的抽樣率太低,因此結果並不可信。」 此次由袁義達主持的研究課題調查人群數量將近3億,覆蓋幾十個縣市,基本上涵蓋全國。課題小組總共花了兩年時間,找到了4100個姓,並對人數進行了統計。 首次發現「難」姓村 在這次調查中,很多生僻的怪姓也被發現,這些姓氏從來沒有被記載過,過去看到時,還以為這些怪姓是因為筆誤產生的,但經過這次調查後發現,這些怪姓有其深遠的根源。 袁義達舉例說,在河南,研究組發現四個姓「難」的小村,裡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難」,當時研究組曾認為這個姓是筆誤造成,不具有統計意義,但韓國文化署聽說了這個消息後,異常驚喜,馬上組織了一個「尋根訪問團」來到中國。 原來,「難」姓在韓國人看來,就是自己的根源,「他們告訴我,河南曾出土過一塊南北朝時期的石碑,記載一個鮮卑族官員的事跡,他的名字就叫『難樓』,『難』姓隨鮮卑北遷,松花江當時也改名成了『難江』,隨後,這些姓『難』的鮮卑族才到了現在的朝鮮半島,因此,河南這些姓『難』的村民就被韓國人認為是自己的祖先。」(李寧源) 相關鏈接 千年「百家姓」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系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我國姓氏已經有5000多年歷史。比如伏羲氏姓風。遠古時代,除黃帝賜給其兒子12個姓之外,還有許、鄧、周、丁、常、董等姓氏,都有四五千年歷史。 中華姓氏的形成源遠流長,成因多種多樣。但從100個大姓來看,絕大多數是以國為氏或以邑為氏。原來是某國某王,國亡以後,居民以國為氏。這種情形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為多,一般都有兩三千年歷史。歷史最短的要算邱姓,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雍正皇帝為避孔丘之諱,下詔將丘姓加「阝」部變為邱姓,距今只200多年。 中華姓氏成因的多元性,決定了姓氏的多源性。成因原因之多,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有以國為氏、以邑為氏、以職業為氏、以官為氏、以居處為氏、以上祖名字為氏、還有皇帝賜姓、外族改姓等等。然而,較大多數是以國為氏或以邑為氏。 是誰創造了《百家姓》?它何時初具規模?又何時出版?這些問題直到今天還是個謎。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處吳、越地區(現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學者將其編輯、裝訂成冊。 另有一種說法是,《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於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贈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姓四百四十四個,復姓六十個。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體《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14世紀初)出版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畫對應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並不完整,流傳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錄完整。它總共記錄了438個姓氏,其中408個是單姓,有102行組成,38個是復姓,編成15行。最後一行是百家姓終,即百家姓完結篇,由118行構成,共有472個字。 《百家姓》不僅只在漢族中廣為流傳,其譯本也在與漢族有著友好往來的少數民族中傳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見百家姓的深遠影響程度。 中國新「百家姓」排序出爐 最大三個姓氏是李王張 據新華網報道,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中國新的「百家姓」順序已經新鮮出爐。 新順序是:李,王,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朱,馬,胡,郭,林,何,高,梁,鄭,羅,宋,謝,唐,韓,曹,許,鄧,蕭,馮,曾,程,蔡,彭,潘,袁,於,董,余,蘇,葉,呂,魏,蔣,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鍾,盧,汪,戴,崔,任,陸,廖,姚,方,金,邱,夏,譚,韋,賈,鄒,石,熊,孟,秦,閻,薛,侯,雷,白,龍,段,郝,孔,邵,史,毛,常,萬,顧,賴,武,康,賀,嚴,尹,錢,施,牛,洪,龔。 這項調查和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歷時兩年。調查涉及全國1110個縣和市,得到了2.96億人口的數據,共獲得姓氏4100個。 舊版「百家姓」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諸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姜,戚謝鄒喻,柏水竇章,雲蘇潘葛,奚范彭郎,魯韋昌馬,苗鳳花方,俞任袁柳,酆鮑史唐,費廉岑薛,雷賀倪湯,滕殷羅畢,郝鄔安常,樂於時傅,皮卡齊康,伍余元卜,顧孟平黃,和穆蕭尹,姚邵堪汪,祁毛禹狄,米貝明臧,計伏成戴,談宋茅龐,熊紀舒屈,項祝董粱,杜阮藍閔,席季麻強,賈路婁危,江童顏郭,梅盛林刁,鍾徐邱駱,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萬支柯,咎管盧莫,經房裘繆,干解應宗,丁宣賁鄧,郁單杭洪,包諸左石,崔吉鈕龔,程嵇邢滑,裴陸榮翁,荀羊於惠,甄魏家封,芮羿儲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烏焦巴弓,牧隗山谷,車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宮,寧仇欒暴,甘鈄厲戎,祖武符劉,景詹束龍,葉幸司韶,郜黎薊薄,印宿白懷,蒲台從鄂,索咸籍賴,卓藺屠蒙,池喬陰郁,胥能蒼雙,聞莘黨翟,譚貢勞逄,姬申扶堵,冉宰酈雍,璩桑桂,濮牛壽通,邊扈燕冀,郟浦尚農,溫別庄晏,柴翟閻充,慕連茹習,宦艾魚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終,暨居衡步,都耿滿弘,匡國文寇,廣祿闕東,毆殳沃利,蔚越夔隆,師鞏厙聶,晁勾敖融,冷訾辛闞,那簡饒空,曾毋沙乜,養鞠須豐,巢關蒯相,查後荊紅,游竺權逯,蓋後桓公,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於單於,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鍾離宇文,長孫慕容,鮮於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車,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拔夾谷,宰父谷粱,晉楚閆法,汝鄢塗欽,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歸海,羊舌微生,岳帥緱亢,況後有琴,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商牟佘佴,伯賞南宮,墨哈譙笪,年愛陽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終。
B. 女子稱羨慕按時發工資被開除,你還見過什麼離譜辭退理由
公司有很多辭退員工的理由,比如:曠工、經常請假、完不成工作任務等,這些聽起來都是合情合理的辭退理由。但是如果員工不同意無薪加班被辭退,又或者是准時下班被辭退是不是太離譜了呢?以下羅列了公司離譜的辭退理由,看看你遇到過沒。
二、拒絕休息日無薪加班被領導告知,讓我主動離職!
網友吐槽:「魔幻的一天開啟了。那天被領導的來電給吵醒了,被告知說本該休息的周六要去加會兒班。我心想:打工人嘛,迫於生計,就踩著點到了公司。晚上下班時,HR把我叫去談話,聲稱是老闆有口令轉述:我不準備裁你,但你要接受之後的雙休日經常來公司加班,以防維護機器方面出什麼問題。近期公司某項目上線,但老闆用完人就甩,許多開發組的員工都被裁了,只留了我們幾個維護組的人。隨後我就問了句:加班工資怎麼算?HR告訴我,她會問一問。第二天,我收到的就是老闆的第二封口令:讓我主動離職,難不成我就這樣莫名其妙地被收拾走人了?」
專家支招:請維護好自己的權益。首先你得知曉:當公司安排員工周末加班,如果用人單位無法安排調休代替,就應當支付不低於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在此遭遇下,建議你搜集以往加班的證據。如果你有可以表明單位讓你加班的證據,可以提出,要求用人方支付未依法支付的加班費。同時,本次離職是用人單位想主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員工可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
三、因為太努力被領導通知不用上班了,啥情況?
網友吐槽:「從來沒想到過,原來太努力也是一種錯誤。入職後,領導對我一直挺不錯的,多次鼓勵我踏實幹活,做出成績後就不愁加薪升職了。前段時間部門對接了一個重要的客戶合作,我忙前忙後,總算拿下了這個大單。老闆在會議上點名表揚我,我當時還沾沾自喜。第二天,領導以我加班太多為由,讓我回家休息幾天。結果5天後就被領導告知我是無故曠工,讓我自行離職。問了一個私交不錯的同事才知道,老闆是有意提拔我,但覺得我太愛邀功,搶了團隊的功勞。難道我只能主動離職了?」
專家支招:事情還沒到不能挽回的地步,往小了說,領導只要願意開具你請假的假條證明就沒事了。如你所說,領導對你還不錯,仔細想想,是不是你真的私下在老闆面前邀功?或者你沒有在領導面前表忠心?當務之急,你要先回公司正常上班,趕緊找領導聊一聊,表明自己的態度,解除誤會。
如果領導態度堅決,單位就是以曠工為由辭退你,而領導又是口頭批准你休假。你就只能通過人證來為自己證明了,找一個了解你和領導溝通內容的同事,並且這位同事願意作證。這也是給職場人提個醒:遇見領導做的此類決定,應該得到領導的書面認可,或者聊天記錄、電子郵件等確認方式。請假應當按照正式流程走,向人事部提出申請,同時應當得到人事部和直屬上司的許可,並保留好證據。
C. 好來詩社微信群《每日對句》第四輯
2021.2.16
(一)
對句:
卧薪柴忍吳糞志遺百代;(淮放)
引兆民光社稷誓為一統;(劉紅軍)
出句:
籌帷幄運乾坤源有千秋。(孔伯祥)
(二)
出句:
春耕沃野真牛氣;(沈桂枝)
對句:
秋獵深山打虎威。(楚水荷風)
故弄玄虛假屌絲。(淮放)
2021.2.17
(一)
出句:
春風送我彭城度;(沈桂枝)
對句:
和氣留君沛邑來。(楚水荷風)
細雨隨君滬上行。(魯言)
蕉雨得余草舍眠。(淮放)
暖日留人東閣開。(曉曉)
朝雨隨君客舍來。(洗硯池頭樹)
秋雨隨君邊塞行。(強中)
暖日辭家故里行。(許以璜)
紫燕裁詩烏巷吟。(張瑞河)
(二)
出句:
攜孫冬日長安往;(劉新民)
對句:
踏月春風故里來。(孔伯祥)
與客晴天遠道行。(孔伯祥)
喚友花朝魯鎮游。(魯言)
懷舊邀朋邵店行。(孔伯祥)
邀月春宵吳越行。(張瑞河)
和氣隨君下相歸。(草堂)
帶隊春天保定游。(淮放)
2021.2.18
出句:
籌春放眼觀堤柳;(沈桂枝)
對句:
得雨臨風賞渚舟。(楚水荷風)
商旅撐帆鼓海風。(淮放)
羈旅追思憶故人。(淮放)
閑夏飛舟踏海潮。(劉新民)
休夏凝神聽夜蟬。(張瑞河)
邀友開懷醉草堂。(強中)
執袂臨風覓嶺梅。(許以璜)
沐雨臨池賞綠荷。(草堂)
詠絮孤懷辭岸梅。(曉曉)
2021.2.19
(一)
出句:
對弈長亭天下子;(沈桂枝)
對句:
高歌大道馬如風。(楚水荷風)
揮戈短案寸方章。(劉新民)
擁書窮夜古今文。(張瑞河)
(二)
出句:
一見梅花詩自好;(小小溫語)
對句:
慣聽鳥語壽能高。(淮放)
百聽妙曲病能消。(劉新民)
屢聞春訊燕稍遲。(張瑞河)
屢題墨竹品能高。(草堂)
2021.2.20
(一)
對句:
又見黃鶯鳴雨榭;(沈桂枝)
對句:
且看紫燕繞春樓。(楚水荷風)
前瞻赤水憶先賢。(劉新民)
還瞧白鷺戲春溪。 (強中)
才觀紫燕試春衣。 (強中)
才知綠柳探春湖。(張大昕)
才看白燕弄春風。(許以璜)
再觀白鶴嘯風亭。(草堂)
不堪往事訴春風。(雨前茶)
所思青鶴舞雲鄉。(張瑞河)
閑觀白鷺踏沙汀。(淮放)
(二)
出句:
邊關冰冷丹心熱;(光明)
對句:
國土庄嚴鐵骨錚。(光明)
南國風輕綠意濃。(張瑞河)
西北火傳皓魄飛。(曉曉)
2021.2.21
(一)
出句:
春蘭一弔陽台小;(沈桂枝)
對句:
月色幾迷漢苑寬。(楚水荷風)
勁竹連叢曲徑深。(李彬)
冬雪多重谷壑平。(張大昕)
臘酒半壺思路清。(張瑞河)
翠竹幾竿庭院幽。(草堂)
老酒三杯宇宙寬。(雨前茶)
秋竹幾迷夜月高。(孔伯祥)
(二)
出句:
春點花名蜂選秀;(心語)
對句:
秋垂霜露雁排兵。(淮放)
秋斟菊酒蟹當先。(張瑞河)
2021.2.22
(一)
出句:
草廬論道乾坤大;(沈桂枝)
對句:
山寺悟禪日月懸。(沈桂枝)
帷幄運籌天地新。(淮放)
天意歸心造化多。(雨前茶)
寺院談經日月長。(黃志東)
書案怡情歲月增。(強中)
陋室習書天地寬。(劉新民)
曲徑通幽世外天。(草堂)
松嶺觀雲歲月長。(萬竹堂)
花塢吟詩歲月新。(許以璜)
竹牖吟風氣象新。(張瑞河)
竹閣談詩山水明。(張大昕)
(二)
出句:
詩心未老何辭酒;(梅妃)
對句:
客夢將歸不戀秋。(雨前茶)
鴻志難酬不怨天。(強中)
筆觸猶遒當寫心。(張瑞河)
畫意將深更戀齋。(萬竹堂)
春意初生已見花。(許以璜)
畫作方成再入眠。(劉新民)
稚趣猶存已暮年。(草堂)
(三)
出句:
白鷺乘風穿柳岸;(禪茶一味)
對句:
梨花帶雨惹春光。(雨前茶)
綠梅吐蕊笑雲崖。(張瑞河)
青山有意綴林亭。(萬竹堂)
紅蓮沐雨弄腰姿。(強中)
彩蝶飛舞戀花叢。(劉新民)
黃蜂尋蜜過花叢。(草堂)
2021.2.23
(一)
出句:
詩書不倦留香久;(沈桂枝)
對句:
翰墨相從動色多。(沈桂枝)
斗米之勤存運長。(淮放)
良善永存昭德興。(秋雨)
歲月長存濟世頻。(萬竹堂)
茶酒綿醇待客長。(強中)
字畫常隨氣韻生。(陳彭)
國粹傳承存世長。(劉新民)
翰墨焉知落紙芳。(許以璜)
字畫常隨氣韻生。(草堂)
碑帖常臨蘊古多。(張大昕)
茶酒徐斟餘味多。(張瑞河)
墨痕長存筆跡多。(玉潭吟者)
(二)
出句:
白發閑吟林下路;(雨前茶)
對句:
小軒細品雨前茶。(雨前茶)
黃髫樂唱水中花。(秋雨)
少年壯志九霄雲。(淮放)
青山常醉世中人。(萬竹堂)
黃髫嬉戲柳邊塘。(強中)
青絲最樂嶺頭雲。(陳彭)
紅兜勁舞塞上風。(劉新民)
青山自對竹邊亭。(許以璜)
青絲自樂嶺頭雲。(草堂)
紅顏慢酌席前茶。(張瑞河)
玩童學唱舊時歌。(玉潭吟者)
(三)
出句:
能留春住除非夢;(思雨)
對句:
欲引舟行何止風。(秋雨)
要想秋收只有勤。(淮放)
敢斷日懸不作詩。(雨前茶)
常有谷收才是田。(強中)
不負山行尋覓心。(萬竹堂)
欲賞山花踏險途。(陳彭)
欲把秋分只有天。(劉新民)
有待客來長是空。(許以璜)
欲賞山花踏險途。(草堂)
且看秋來僅剩霜。(張瑞河)
雪裡綻開莫屬梅。(玉潭吟者)
2021.2.24
(一)
出句:
湖堤折柳誰人解;(沈桂枝)
對句:
驛路尋梅獨我痴。(沈桂枝)
客舍憂思鄉月知。(淮放)
幽境尋情與爾知。(王潭吟者)
雪谷尋梅隱者痴。(強中)
月夜揉琴唯你聽。(劉新民)
野谷探幽維我痴。(草堂)
客路飛花獨我憐。(許以璜)
雪嶺探梅幽客迷。(張瑞河)
(二)
出句:
已無好句吟風月;(百合清韻)
對句:
尚有新茶茗海川。(淮放)
但有佳篇寫夏秋。(玉潭吟者)
尚有清音頌佛禪。(強中)
還有佳人唱皮黃。(劉新民)
但有新梅扮雅居。(草堂)
還有壯懷對古今。(許以璜)
且待良宵鳴瑟琴。(張瑞河)
2021.2.25
(一)
出句:
二月東風酬柳色;(沈桂枝)
對句:
早春細雨濕鶯聲。(沈桂枝)
寒冬臘雪喚梅生。(劉新民)
三秋清露浸楓香。(張瑞河)
上元瑞雪謝花明。(淮放)
三春芳草度山容。(許以璜)
三冬素雪散梅香。(張大昕)
(二)
出句:
終宵零雨時敲夢;(張瑞河)
對句:
十載漂流欲斷魂。(淮放)
當午彤雲風鎖門。(劉新民)
半日徐風總惠人。(張瑞河)
幾片落英悄入軒。(洗硯池頭樹)
首夏繁花欲盡芳。(許以璜)
2021.2.26
出句:
萬里山河皆漢土;(沈桂枝)
對句:
千秋歲月唱雄魂。(沈桂枝)
千般世界盡華人。(淮放)
千秋社稷始堯年。(許以璜)
九州南北盡春暉。(草堂)
千秋歲月唱風歌。(玉潭吟者)
2021.2.27
(一)
出句:
雞鳴歲月聲聲慢;(瀟湘夜雨群)
對句:
鶴嘯長空冉冉雲。(草堂)
調寄詞牌字字雙。(雪香村客)
人越山川步步高。(孔伯祥)
雁叫荒村陣陣哀。(劉新民)
蝶舞花叢處處香。(張大昕)
雨潤農田滴滴金。(淮放)
鳥語春風樹樹青。(王老大)
心繞情絲縷縷金。(張瑞河)
足丈江山步步嬌。(洗硯池頭樹)
鵲叫梅園樹樹花。(許以璜)
(二)
出句:
上元節夜情千里;(沈桂枝)
對句:
初度春光憶十分。(沈桂枝)
人日年初福萬家。(孔伯祥)
除夕良宵納五福。(劉新民)
新歲春風醉萬家。(許以璜)
牛氣花燈越九層。(王老大)
今日春風綠萬山。(草堂)
後宰門前史幾重。(張瑞河)
華夏花燈照九霄。(玉潭吟者)
2021.2.28
(一)
出句:
風過南窗聆竹雨;(思雨文苑群)
對句:
雁棲北苑沐春光。(草堂)
雪飄北麓見松姿。(劉新民)
燕穿北柳賞桃紅。(王老大)
車行一路賞春光。(孔伯祥)
月移東壁照春眠。(淮放)
鷹飛西嶺瞰山河。(春秋)
雪封北國賞冰花。(強中)
春回東嶺賞茶煙。(許以璜)
水流北澗滌蘭英。(張瑞河)
月升東閣撥瑤琴。(曉曉)
雪飄北渚羨梅花。(張大昕)
(二)
出句:
杏花白晝引春雪;(沈桂枝)
對句:
楊葉黃昏梳晚煙。(沈桂枝)
松柏黃昏沐夕陽。(草堂)
柳眼黃昏送夕陽。(孔伯祥)
柳岸夕煙下晚霜。(淮放)
梅蕊黃昏送暗香。(春秋)
芳草黃昏依晚霞。(許以璜)
香縷玄宵縈玉琴。(張瑞河)
蒼柏紅霞映壽年。(劉新民)
塘水秋空鳧夜珠。(曉曉)
銀勾玄天掛樹梢。(強中)
桃樹清晨曳早霞。(洗硯池頭樹)
2021.3.1
(一)
出句:
千年一夢天仙子;(沈桂枝)
對句:
每日相思粉蝶兒。(沈桂枝)
百歲孤留不倒翁。(雨前茶)
孑影三吟蝶戀花。(雨前茶)
二月相逢虞美人。(許以璜)
百寶誰沉杜十娘。(雨前茶)
足智多謀薛寶釵。(淮放)
深殿寒宮御帝花。(淮放)
萬古相思蝶戀花。(孔伯祥)
(二)
出句:
鼠戴新冠歸洞去;(清閑散人)
對句:
牛耕沃土踏畦來。(淮放)
牛奔綠野踏春來。(孔伯祥)
2021.3.2
(一)
出句:
柳絲夜釣池邊月;(清閑散人)
對句:
燕子春耕樓上雲。(孔伯祥)
梅韻醉翻台下人。(劉新民)
梅影朝披嶺上霞。(張瑞河)
稻菽晨迎壟上風。(淮放)
(二)
出句:
相思引夢珠簾卷;(沈桂枝)
對句:
玉漏遲歡夜合花。(沈桂枝)
互動傳情雲指端。(劉新民)
一笑拈花翠幕開。(孔伯祥)
翠羽吟歌彩鳳飛。(張瑞河)
牽掛悲秋霜葉飛。(淮放)
2021.3.3
(一)
出句:
往事流年還舊債;(沈桂枝)
對句:
浮生別恨續新愁。(沈桂枝)
今生築夢脫清貧。(淮放)
(二)
出句:
閑情飛向雲煙外;(芬芳三草)
對句:
逸致存留眉宇間。(淮放)
(三)
出句:
千帆兜盡蘆花雪;(問天)
對句:
一鶴飛臨亂石灘。(雨前茶)
雙腳踏平玉頂山。(淮放)
(四)
出句:
觀棋憶往知興廢;(問天)
對句:
置酒舒懷道古今。(雨前茶)
2021.3.4
(一)
出句:
花前已作傷心碎;(沈桂枝)
對句:
夢里長思薄命殘。(沈桂枝)
酒罷癲吟得意狂。(劉新民)
月下常吟思念情。(草堂)
(二)
出句:
東君亂點花名冊;(可依)
對句:
北丐深藏絕世功。(強中)
西子憑添吳越情。(淮放)
老丈偏耕嶺上田。(草堂)
2021.3.5
(一)
出句:
彭城三月拾春意;(沈桂枝)
對句:
泗水幾杯斟酒情。(沈桂枝)
故道終年逐綠波。(淮放)
淮水數年無汛情。(強中)
(二)
出句:
春風掃碼雲支付;(芬芳三草)
對句:
水月臨屏樓易存。(淮放)
馬爸斷片官尬聊。(淮放)
驚蟄花單月眾籌。(沈桂枝)
家信隨屏客已知 。(強中)
夏雨刷屏花落知。(劉新民)
2021.3.6
(一)
出句:
燕歸柳舞雷驚蟄;(沈桂枝)
對句:
鶯喚春深雨種田。(沈桂枝)
牛攆鶯歌雨醒田。(淮放)
草長鶯飛春滿園。(強中)
鵲鬧花開水漾波。(張大昕)
鵲唱梅歡風詠詩。(張瑞河)
鶯囀花飛日種禾。(許以璜)
猿嘯雪飛天大寒。(草堂)
(二)
出句:
平衡失去欲何往?(孔伯祥)
對句:
安定贏來須向前。(強中)
斜仄行來終復歸。(張瑞河)
制勝興來非等閑。(楚水荷風)
2021.3.7
出句:
涓涓溪水匯江海;(沈桂枝)
對句:
歲歲岸嵐巍岌岩。(沈桂枝)
佼佼佳人傾俊僧。(劉新民)
惴惴憂心驚愫懷。(淮放)
鑠鑠銅金銘鎛鍾。(張瑞河)
2021.3.8
(一)
出句:
竹筍湯烹鹹水鴨;(沈桂枝)
對句:
荷苞蛋煮叫花雞。(沈桂枝)
蔥花醬拌蒜茸魚。(劉新民)
(二)
出句:
女神最美乾坤轉;(沈桂枝)
對句:
國色生香盛世芳。(沈桂枝)
男士當強天下行。(劉新民)
2021.3.9
出句:
湖東早杏盡呈白;(沈桂枝)
對句:
樹下春衣誰靚紅。(沈桂枝)
柳岸春波映碧藍。(劉新民)
陌上柳條才返青。(強中)
堤北迎春已泛黃。(張大昕)
地里秧苗將吐青。(草堂)
堤北涼皮賣的紅。(淮放)
2021.3.10
(一)
出句:
春風有語送遊子;(沈桂枝)
對句:
楚水無波行小舟。(沈桂枝)
秋水無痕接碧天。(草堂)
冬雪無聲映楚梅。(張瑞河)
秋雨無聲迎故人。(王慧)
秋水無形潤逸懷。(張大昕)
夜月無聲邀美人。(孔伯祥)
(二)
出句:
春風十里不如你;(馮唐)
對句:
秋雨千絲又繞心。(張瑞河)
2021.3.11
出句:
誰人識得春風面;(沈桂枝)
對句:
獨我方知夜月弦。(沈桂枝)
才俊深知桂月情。(草堂)
老酒還酬絮柳綿。(劉新民)
少女扮成秋月妝。(張大昕)
幽士凝聽秋水聲。(張瑞河)
蠟木深知瑞雪情。(玉潭吟者)
2021.3.12
出句:
千垛花黃蜂蝶戀;(沈桂枝)
對句:
一溪水碧鷺鶯歌。(沈桂枝)
四邊岸綠柳楊依。(劉新民)
一輪月白燕鶯依。(張瑞河)
一灣水碧鯉鰱歡。(張大昕)
兩堤柳綠雀蟬鳴。(草堂)
2021.3.13
出句:
杏雨春枝將告白;(沈桂枝)
對句:
荷風柳葉總因青。(沈桂枝)
金風秋菊共吟歌。(張瑞河)
心花喜淚自輕流。(劉紅軍)
梨雲玉蕊亦歸紅。(孔伯祥)
松風秋月共盤桓。(張大昕)
飛花碧水又流紅。(李新)
風花老酒亦從容。(淮放)
江楓漁火似曾知。(強中)
桂風秋色漸飛黃。(孔伯祥)
風花雪月共輕歌。(草堂)
2021.3.14
出句:
老少春分栽細柳;
對句:
親朋影合賞黃花。(沈桂枝)
山河夙願統台灣。(劉紅軍)
夫妻冬至賞梅花。(王老大)
兒孫冬至暖爹媽。(劉新民)
鴻儒冬至問虯枝。(淮放)
嫗翁芒種護新禾。(草堂)
群賢夏至賦新詞。(張瑞河)
2021.3.15
(一)
出句:
窗前紫柳梳煙少;
對句:
水上青蓮捧露多。(沈桂枝)
屋後紅桃樂燕多。(張大昕)
枕畔青絲入夢多。(劉紅軍)
雨後藍天薄霧稀。(強中)
山下紅桃引蝶多。(草堂)
傘下青衣念子稠。(劉新民)
崖上青松守歲長。(張瑞河)
(二)
出句:
田間漫步嚼春味;(陳合朋)
對句:
壟上荷鋤下夕煙。(淮放)
水面搖舟盪夏荷。(張大昕)
嘴裡哼歌伴鳥鳴。(劉紅軍)
柳岸尋陰聽鳥啼。(強中)
屋後扶桑果實多。(玉潭吟者)
堤上徐行弄柳絲。(草堂)
書案揮毫嗅墨香。(劉新民)
荷岸橫琴和夏聲。(張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