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的建設過程
早在1994年,頗有遠見的廈門城市建設決策者,就醞釀開辟東通道,並把東通道的前期工程正式列入「九五」和「十五」期間的重點工程。1998年,東通道前期工作全面啟動,開始地質勘探和方案研究,從1997年開始歷經8年前期工作。工程於2005年9月6日正式開工建設,2009年11月實現三條隧道全面貫通,2010年4月26日上午10時開通運營,建設過程歷時4年8個月時間。建設期間,中央、省、市各級領導對隧道工程寄予了殷切厚望,國家、省、市各有關部門、單位、國內外專家給予了鼎力支持和悉心指導,社會各屆和廣大民眾也給予了高度關注。胡錦濤總書記十分關心翔安隧道工程建設,2010年春節考察廈門期間專門視察了翔安隧道工程,並要求「再接再厲,保證質量、保證安全,把這個工程建成為優質工程!」。
2009年6月13日15時58分,隨著最後一組爆破的巨響,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右線貫通。
2009年11月5日 我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歷時4年多的建設全線貫通。
翔安隧道工程的實施具有地質條件復雜、工程經驗少、技術難度高、施工風險大、社會影響大等特點。施工過程主要有三大技術難關:一是陸域全強風化地段大斷面淺埋暗挖施工;二是淺灘段透水砂層施工;三是海底風化深槽施工。 翔安隧道建設者告訴記者,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擁有數項世界罕見難題——世界上覆蓋層最淺的海底隧道,最薄處5.7米;行車主洞開挖斷面面積達170.7平方米,在世界海底隧道建設史上尚屬首例;軟弱圍岩(俗稱爛泥巴)、富水砂層、風化槽群(囊)這些不良地質段規模之大也為世界罕見。
為攻克這些世界級難題,建設者們依靠科技進步,加強地質超前預報,使用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辦法,因地制宜,安全穩步推進隧道建設。他們采購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RPD180C多功能鑽機,秉承「有險必探、無險也探、先探後干」的原則,確保建設的每一步都心中有數;他們創新性地改造了傳統CRD施工作業法,在軟弱圍岩中連續月掘進速度超過60米,最高值達73米,創造了同等地質條件下世界特大斷面海底隧道施工進度紀錄;他們採用「地下連續牆井點降水」法,成功穿越630多米的富水砂層;用「全斷面帷幕注漿技術」和「注漿小導管技術」,剋制了強風化槽的肆虐。
正是依靠自主創新,翔安海底隧道安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保障。其抗腐蝕、抗滲水度均為最高等級,能抵抗8級地震,施工工藝達世界頂級水平,工程質量合格率100%,被交通運輸部確定成為全國三大樣板工程之一。
據統計,從翔安海底隧道中開挖、棄運土石方約235萬立方米,幾乎可以將埃及大金字塔塞滿。支護用錨桿、鋼架、鋼筋網、襯砌鋼筋等鋼材約5萬噸,相當於7座巴黎艾菲爾鐵塔。全世界已建、在建的跨海隧道有20多條,主要分布在歐洲、日本和我國香港地區。
『貳』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的跨海工程
翔安隧道連同兩端連接線工程,總投資約31.97億元,是廈門本世紀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工期4年零8個月,於2010年4月26日建成通車。翔安海底隧道是廈門東線快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廈門東通道是一項規模宏大的跨海工程,是連接廈門市島和翔安區陸地的重要通道,也是廈門市第三條進出口通道。工程主要包括跨五通互通、跨海翔安隧道和西濱互通三部分工程。線路總長8.695km,翔安隧道全長6.05km,其中海域段4.2km,為雙向6車道,採用三孔隧道形式穿越,兩側為行車主洞,中間一孔為服務隧道。隧道沿線設通風豎井兩道,車行橫洞5處,人行橫洞12處,翔安西濱側設收費、服務、管理區。隧道採用鑽爆暗挖法修建,是中國大陸第一座大斷面海底隧道,也是目前世界斷面最大的海底隧道,其中中鐵十八局廈門項目部承建的翔安隧道A2標段隧道全長3141米,合同價為3.24億。
『叄』 廈門大橋案例怎麼分析
一、目前廈門所有進出島通道中最寬敞的。集美大橋是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結構,規劃設計的寬度達36米多,雙向八車道。採用三幅橋型建設,即將一座橋分為三座橋梁施工,整體看上去就如是由三座橋拼接而成。由於廈門現有橋梁最多是雙向6車道,該橋建成後將是廈門所有進出島通道中最寬敞的。
二、目前國內少見的集跨海橋梁、海底隧道、圍海造地、環保綜合開發於一體的綜合性工程。大橋主線全長10.057km,共建BRT(快速公交系統)線長10.073km,其中跨海大橋長3.82km,下穿隧道長1.36km,互通立交5座,2處收費站。主線道路為雙向6車道,BRT為2個車道,橋梁總寬度36m,項目概算總投資29.5488億元,建安投資26.0396億元。如此浩大的工程,國際上平均建設工期要花3年以上,而集美大橋的建設工期為18個月,僅用同類工程一半的建設周期。
三、技術先進。海上箱梁施工採用了國內外最先進的「短線匹配法節段預制懸拼」工藝,施工規模全國第一,同時也是國內第一次在跨海大橋上採用。該項工藝實現了大橋下部墩台在海中、上部箱梁在陸地同步流水施工,有效地節約了工期;目前,該工藝已獲批「國家級工法」,集美大橋成為該項工藝的「樣板工程」向全國推廣。
『肆』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的設計施工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是國家「863」計劃專題項目的重點工程,由中國自主設計、施工建設。以三孔隧道形式穿越海域的廈門翔安海底隧道,位於海域段隧道6.05公里,最深在海平面下70米,從開工到建成僅用時4年8個月,據隧道承建單位之一,中國鐵建二十二局介紹,這條隧道地質復雜,建設中相繼遇到了全強風化地層、富水砂層、風化深槽等三道世界性難題,中國鐵建二十二集團堅持科技創新,改進了傳統施工作業法,在主洞軟弱圍岩地帶連續6個月月掘進超過60米,刷新了世界特大斷面海底隧道施工紀錄,雙向六車道的廈門翔安海底隧道通道是廈門島第五條出入島通道,兼具公路和城市道路雙重功能,它的建成通車,使廈門出入島形成了從海上到海底的全天候立體交通格局。
『伍』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的海底隧道
全世界已建、在建的跨海隧道有20多條,主要分布在歐洲、日本、中國香港,翔安隧道是中國內地第一條海底隧道。翔安隧道工程全長8.695公里,其中海底段隧道長6.05公里,最深處位於海平面下約70米。從構成上看,翔安隧道和香港海底隧道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有服務隧道而後者沒有。翔安隧道現場工程師介紹,其實世界上已建或在建的海底隧道,大部分也都沒有服務隧道。翔安隧道設置服務隧道是考慮到市政管線需要——隧道分上下部分,上部為檢修車通道、逃生通道;下部為市政管廊,用於布排供水管、高壓電纜、通信光纜等。服務通道與兩個行車主洞之間(左右線隧道)有12個人行橫通道、5個行車橫通道相通,在搶險救援逃生時,發揮著重要作用,不過平時不能隨便進入。
從施工法看,最大不同則在於,香港隧道用的是沉管法,翔安隧道採用的則是鑽爆法暗挖施工。李工程師表示,沉管法指的是將若干個預制段分別浮運到海面(河面)現場,並一個接一個地沉放安裝在已疏浚好的基槽內,以此方法修建水下隧道,是當前較為流行的一種隧道施工方法。不過這種工法對水域環境會造成一定破壞。翔安隧道從保護廈門白海豚生存環境以及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海洋珍稀魚類、海床現狀及棄渣利用考慮,最後放棄沉管法。據查證,翔安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斷面的鑽爆法(俗稱「打眼放炮」)海底隧道,施工方法即把海底爆破、機械開挖及人工開挖相結合。
『陸』 廈門某海底隧道施工組織設計
廈門某海底隧道施工組織設計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工程概況
地理位置
本工程路線在廈門島××村南側,從城市快速主幹道××路K5+100起,經××村北,沿下邊村南側與環島路相交,穿五通碼頭以S曲線跨海,跨海經下店村南、肖厝村北與規劃的海灣大道、窗東路相交,最後在林前村南側接上××大道,路線全長8.346m.
工程規模
廈門××隧道是一項規模宏大的跨海工程,路線全長8.346m,隧道全長5945米,其中跨越海域長約4200米,為雙向六車道,是連接廈門本島與××區陸地的重要通道,是我國採用鑽爆法修建的第一座大斷面的海底隧道。
本合同段隧道長度為2810米,其中穿越陸域地段長0.29km,海域段長2.52km.
主要技術標准
廈門××隧道為高等級公路,同時兼具城市道路功能,兩岸接線與城市道路相連。
工程環境狀況
地形地貌
工程場址位於廈門島東北側,地貌單元屬閩東南沿海低山丘陵;濱海平原區。隧址區陸域為風化剝蝕型微丘地貌,地勢開闊平坦,主要為殘丘;紅土台地,丘頂高程20~35m,丘體多呈橢圓體,坡度和緩。丘間窪地高程一般5~15m,溝、塘較多。海濱局部為全新世沖海積階地,地面高程一般2~5m,略向海邊傾斜。海岸帶為海蝕海岸及堆積海灘地貌,岸線曲折,岸坡以土質陡坎為主,坎高7~20米,部分地段坎底基岩裸露。西濱岸為堆積海岸,海灘寬闊,灘面被浮泥覆蓋,被辟為海產養殖場。隧址區海域約4200米,西濱側水下岸坡平緩,一般水深15米,海底平坦,漸升至出露。
陸域段佔地為魚塘和農田,對沿線村莊的影響有限。
水文情況
廈門海域為正規半日潮,歷年來最高潮位4.53m,最低潮位-3.30m,平均高潮位2.39m,平均低潮位-1.53m,平均潮差3.92m,最大潮差6.92m,平均海平面-0.32m(黃海高程)。潮流形式屬往復型,漲潮時最大流速1.3節,流向333°;落潮時最大流速1.4節,流向137°。場區陸域沒有河流,大氣降雨靠丘(崗)間溝谷排泄流入港灣或海中。區內小型水體較多,池塘遍布。地表水及地下水對混凝土無腐蝕性。
交通運輸
廈門水路運輸發達,是天然良港;鷹廈鐵路、福廈公路與全國鐵路、公路形成網路,××岸××大道一期工程基本貫通,交通較為發達。場內施工時,可就近修築施工便道連接至施工地點。
氣候條件
廈門地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年均氣溫20.8℃,極端最高氣溫為38.4℃,極端最低氣溫2℃。每年2~8月為雨季,年均降雨量1143.5mm,主要風向為東北向,次為東南向,9月至次年4月為沿海大風季節,多為東北風,平均風力3~4級,最大8~9級。7~9月為台風季節,風力7~10級,最大可達12級,最大風速60m/s。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