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廈門要建BRT
近年來,機動車輛的迅猛增長導致交通日益擁擠,公共交通的運行環境日趨惡化,廈門市公交發展亦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廈門市實施新一輪跨越式發展,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的轉變,對公交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廈門市政府已經制定《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發展快速公交系統。廈門市規劃局進行了「廈門快速公共交通系統(BRT)網路規劃」相關議題的工作。
廈門城市空間布局規劃:
「一心兩環、一主四輔(八片)」組團式結構
城市綜合交通規劃
路網格局——BRT布局的物理基礎保持「放射+環形」路網主骨架,組織片區與用地布局形態適宜的方格網或自由式路網。
線網結構:
「四射+八聯」為主的構架 「四射」放射線為本島向島外的4條指狀放射線,對應與市域客流走廊;
「八聯」區間線為本島2條、環東海3條、環西海域的1條和環海灣1條,對應於組團間聯系走廊。
廈門快速公交系統(BRT)一期線網規劃
廈門市快速公交線網規劃。快速公交線網規劃以方便城市居民為出發點,同時還要考慮快速公交系統對整個城市交通系統的影響及公交企業的利益,規劃中遵循如下原則:
與廈門市用地布局相協調,促進城市發展。結合廈門市城市發展 規劃和用地布局原則,在廈門市主城區形成以地鐵、軌道交通和BRT為骨幹,以普通公交為基礎的城市公交系統網路。同時通過提高公交服務水平,為城市的土地利用開發提供必要的保證,並進一步促進城市按照規劃格局順利發展。
兼顧、利用現有線路,綜合協調新老公交線路以及軌道線路間的關系。充分體現快速公交的大容量、速度快的優勢,在道路條件允許的主要公交走廊盡可能開辟快速公交線路。同時要注意現有公交線路的調整。充分考慮地鐵、輕軌規劃的線路,對軌道交通沒有覆蓋的區域進行必要的補充,並做好快速公交線路與常規公交線路、規劃地鐵、規劃輕軌的銜接,方便居民換乘。
『貳』 廈門為什麼不建地鐵而是建 BRT
之前我去廈門玩的時候,我就在想廈門這么大的城市竟然沒有地鐵,心想地鐵去哪裡都比較快啊,但是們在廈門只能做公交。那個時候不太懂什麼叫做BRT。回來之後我就好好了解了一下,為什麼廈門是BRT,而不是地鐵。
利用公交引導城市開發
BRT不僅僅是解決市民上下班擁堵問題,廈門未來的人流量會集中在西客站,BRT將把這部分客源成功運送到島內的火車站等地。
BTR的通車與廈門目前很多政策相呼應。考慮到低收入群體對公共交通的依賴性比較大,廈門BRT的設計和建設盡量把社會保障性住房小區考慮進來,方便保障性住房小區居民的出行。
而廈門市政府一直鼓勵開發商到島外開發樓盤,也鼓勵人們到島外去居住,用當時廈門市規劃局局長趙燕菁的話來說,這是「一個按指印的方式,串起這些指印的則是大規模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
廈門的BRT屬於公交引導開發模式,特點就是在沒有開發但將成為高強度開發的地區形成一個快速的走廊。交通先進去以後,帶動周邊土地升值,待政府把土地出讓以後形成交通的需求。
近幾年,廈門的工業集中區規模不斷擴大,有企業負責人表示,一些BRT鏈接線做起來的話,交通就不成問題,人才招聘上會相對容易得多。
選擇BRT升級輕軌的路徑,雖然降低了投資的門檻,但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在未來升級時,BRT已成為城市交通的骨幹,喂給系統也已形成。如果停下來再施工,哪怕只有幾個月,也可能帶來全市性的交通影響。但權衡利弊後,他們依然認為這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2005年以來,廈門開始了新一輪跨越式發展,城市固定資產投資超過建國以來幾十年投資的總和。城市的規模隨之全面擴張。這時,如果不及時將交通從傳統的模式,轉向公共交通,特別是大運量交通,廈門將會像世界上許多城市一樣,失去空間結構調整的可能。
這短短的幾年具有關鍵性的意義,這時的選擇,將決定廈門未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城市的空間形態和城市競爭力。
公交線路大調整
廈門公交高直達率、低換乘率的背後,是公交線網的重復系數高達5.6,也就是說平均每公里的道路上,有五六條線路通過。廈禾路火車站路段一度有51條公交線路,雖然經優化整合成30多條,但線路重復率之高仍是國內罕見。
2007年,已完成線路大面積覆蓋的廈門市公交線網,開始進行線路資源優化整合。而有關人士指出,BRT建成後,擁有專用車道,將推動公交快速化,提高公交的運行效率,可彌補高峰期運力缺口。
同時,據預測,BRT和優化後的常規公交線網形成全新的公交網路,將使廈門公交出行分擔率至少提升5%。
如今廈門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建設如火如荼,但有關廈門BRT未來的命運,仍然是個未知數。有人考慮BRT到底要不要升級輕軌,還是跟軌道交通結合互補,抑或是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我認為,至少在地鐵1、2、3號線通車運營前,BRT仍然是廈門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每天超30萬人次的客流量,這是誰都代替不了的。哪怕是改造輕軌,中間耽擱個把月,也容易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叄』 為什麼福州沒有BRT 廈門有
因為福州一早就規劃要建地鐵。而廈門島因為地理環境原因,早前規劃建地鐵的話投資巨大還有技術難關,比如島內地下水排出及海底隧道等,建BRT是下策。建地鐵或BRT都是為了方便市民出行緩解交通壓力。
另外透露你知道,廈門又開始啟動建地鐵的計劃了。
『肆』 廈門BRT的介紹
廈門BRT,全稱廈門市快速公交系統,簡稱廈門快速公交,屬於廈門市快速公交運營有限公司。2008年09月01日起,BRT快速公交正式投入使用,系統包括專用車站、高架專用道路和專用車道,狹義的廈門市快速公交系統僅包含6條BRT快線,廣義的廈門市快速公交系統包含6條BRT快線(快1、快2、快3、快5 、快6、快7)、1條機場專線、11條BRT鏈接線。是中國首個採取高架橋模式的BRT系統。
『伍』 廈門為什麼不建地鐵而是建BRT

乘客不得不撐傘遮雨
東南網3月1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林彬彬則拆陳巧思錢艷萍文/圖)近日,市民王先生致電導報熱線反映,不少島外的BRT站點經常漏水,往往是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對此,BRT場站公司反饋稱,漏水是因為站點破損老化,目前已在全線搶修,整個整修工程4月底會完成。
雨天里外都在下雨
王先生反映說,中科院站到誠毅學院站沿線5個站點、鳳林站到潘塗站沿線多站等,均有漏水現象,且近日雨水多發,這個情況愈加嚴重。「雨天時,外面下著大雨,有些站點裡面也在下著小雨,乘客不得不撐傘遮雨。」王先生還擔心地說,因為傘的手乎面積大,人潮越發擁擠,且地面濕滑,容易導致一些滑倒等情況。
王先生介紹,自從去年「莫蘭蒂」之後,就有站點出現這種情況,「原來天花板上的燈管被拆了,換了其他位置裝,可是原來的洞沒補上,漏水也不足為奇」。王先生說,希望管理公司盡快處理好漏水這一問題。
晴天站內也有積水
3月15日,導報記者走訪中科院站到誠毅學院站沿線發現,即便天晴無雨,不少站點內的地面上也有大大小小的水灘,每處積水旁都放有「小心地滑」的黃色警戒標志。
比較嚴重的是中科院站,地上積水面積超過一半,一名清潔工不時在站里拖地板。導報記者也發現,有的站點的天花板都裝有綠色防護罩和白色防護網。
中科院站內,一個女乘客向導報記者說道:「你看看地上,積水這么多,我走路都要特別小心,上面雖然有防護網,但是看著也挺嚇人的。」
走出中科院站時,導報記者發現,站點上有幾名穿著橙色工作服的人員在走動施工。
回復4月底將完畢盯悉工
3月15日下午,導報記者致電BRT相關部門咨詢情況。當晚,快速公交項目部工作人員反饋說,因為破損老化,BRT多個站點發生漏水情況,他們公司正在全線搶修。
「天花板有防護網的都是情況較緊急的站點,像中科院站這樣的站點就被列入首先整修的站點。」工作人員請市民放心,整個整修工程會在4月底完成。
『陸』 廈門為什麼要選BRT而不是地鐵
廈門島比較小 地鐵不太適合,並且地下為花崗岩質 工程難度將會很大。
BRT將來計劃改成輕軌源陵毀 ,一樣雹備很方便汪則。
『柒』 為什麼廈門brt最特殊
因為在修建的時候為了考慮到以後可以改建為輕軌,廈門brt採用了高架的形式,這樣不僅避免佔用地面的道路資源,同時也不梁並必拓寬道路,加上在高架上,brt也不會受到交通信號的影響。
為什麼廈門brt最特殊

廈門brt,即是廈門快速公交,是指廈門市的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系統,是我國國內第一個採取高架橋模式的快速公交豎渣好系統。
廈門brt於2008年8月31日正式運營,截至2021年9月,共有8條運營線路,包括5條常規線路和3條高峰區間余鉛線路。
雖然於地鐵相比brt的客運量有限,但根據2020年的數據,廈門brt日均客運量達18.57 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