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建石獅怎麼樣
石獅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泉州市南部,市域三面臨海,西與晉江市接壤,北距泉州市21千米,南離廈門97千米,地理坐標為北緯24°39′-24°49′,東經118°35′-118°48′。面積189.2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2006年)。以漢族為主,還有回族、滿族、畲族等少數民族,通閩南方言。
石獅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年輕城市,位於福建東南沿海,地處文化歷史名城泉州與經濟特區廈門之間,與台灣隔海相望,市域三面臨海,海岸線長67.7公里,全市面積160平方公里。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建市,現轄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30萬,外來流動人口40萬。建市以來,石獅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好機遇、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新機制,充分發揮愛拼敢贏的人文精神,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發展。2009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324億元,增長12.9%,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標。財政總收入28.1億元,增長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5.4億元,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0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555元,分別增長9.5%和8.7%,均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標。經濟競爭力位居中國縣級市第11位、全省首位,榮膺全國十大活力縣級城市。 基本介紹: 郵編:362700 代碼:350581 區號:0595 拼音:Shí Shī Shì 英譯:Shishi City
全市轄2個街道、7個鎮:湖濱街道、鳳里街道、靈秀鎮、寶蓋鎮、蚶江鎮、祥芝鎮、鴻山鎮、錦尚鎮、永寧鎮。共有21個社區、101個行政村。市政府駐湖濱街道八七路。 海岸線長67.7千米,島礁54個。中部高,四周低。中間寶蓋山海拔209.6米,雙架山海拔206.9米,西部為低丘,南北東部均為由中部低丘逐漸過渡到台地、平原。屬南亞熱岸季風氣候,年均氣溫在20-21℃,年均降雨量911-1233毫米。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寶蓋山姑嫂塔、石湖六 勝塔、永寧李子芳烈士故居、城隍廟、虎岫寺、金湘院、長園塔。 石獅的來歷:
在宮殿大門外一般都有一對石獅或銅獅,有辟邪的作用。 在宮殿大門外一般都有一對石獅或銅獅,按建築方位,古代宮殿大門前成對的石獅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石獅子在大門兩口的擺放都是以人從大門里出來的方向為參照的),符合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放在門口左側的雄獅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綉球或者兩前爪之間放一個綉球(也有雕成張著嘴的);門口右側雌獅則雕成左前爪撫摸幼獅或者兩前爪之間卧一幼獅(也有雕成閉著嘴的)。大家也可以從獅子爪下的東西來辨別:如果爪下為球,象徵著統一寰宇和無上權力,必為雄獅。爪下踩著幼獅,象徵著子孫綿延,是雌獅。又因為獅子是獸中之王,霸氣之獸。所以有「尊貴」和「威嚴」的作用。今已從宮殿、衙門延伸到各級政府機關甚至民間住宅,門前都喜用石獅辟邪顯威風。當然並不是每家每戶都適合擺放石獅,如果沒有如帝王之家的氣魄是完全鎮不住的他的霸氣,反而還有可能會被他的霸氣所傷。 在中華大地上,還有南獅和北獅之分。北獅雄壯威武,南獅活潑有趣。還有所謂「三王獅」,那是因為獅子是獸中之王,而獅子所蹲之石刻著鳳凰和牡丹,鳳凰是鳥中之王,牡丹是花中之王,所以有「三王獅」的稱謂。 很難考證從何時起,石獅就成為了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作為家宅的守護神而出現。中國的麒麟、四不像神獸及獅子都在不約而同的出現在封建列權的大門前而成為精神領域的豪宅守護神,而這一文化現象也同時出現在了東方和西方的家宅文化中。 時至今日,門口的石獅依然是尊貴、不可侵犯的標記。
編輯本段石獅政治:
石獅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年輕城市,位於福建東南沿海,地處文化歷史名城泉州與經濟特區廈門之間,與台灣隔海相望,市域三面臨海,海岸線長67.7公里,全市面積160平方公里。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建市,現轄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30萬,外來流動人口40萬。建市以來,石獅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好機遇、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新機制,充分發揮愛拼敢贏的人文精神,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發展。2009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324億元,增長12.9%,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標。財政總收入28.1億元,增長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5.4億元,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0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555元,分別增長9.5%和8.7%,均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標。經濟競爭力位居中國縣級市第11位、全省首位,榮膺全國十大活力縣級城市。
編輯本段石獅經濟:
2003年,石獅市轄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30萬,外來流動人口40萬。建市以來,石獅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好機遇、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新機制,充分發揮愛拼敢贏的人文精神,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發展。200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00.5億元、財政總收入18億元、一般預算收入9.42億元,分別比增15.2%、21.2%和25%,人均GDP和人均財政收入居全省第一。2008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40.2億元,增長16.5%;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18.1%、16.6%,三次產業比重為4.9∶53.4∶41.7。農業總產值23.3億元,增長1%;水產品產量33.6萬噸,增長4.8%,其中海水產品產量33.52萬噸,位居全省第二名。工業總產值427.9億元,增長22.1%;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16.61億元,增長29.6%,其中紡織服裝業產值193億元,增長1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1.58億元。財政總收入22億元,增長22.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6億元,增長23.1%。金融機構存貸比例提高到72%,石獅農村合作銀行正式開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4億元,增長15.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5元,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5元,保持全省第一,實際增長9.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159.99億元,比年初增長4.7%。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22位,保持全省十強縣(市)第2位。 ——中國休閑服裝名城。
石獅以服裝聞名於世,是中國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和集散地,經過20多年精心培育,已形成了一條以服裝加工生產為核心的紡織服裝產業鏈,涵蓋紡織、漂染、成衣加工、輔料、市場營銷等各個領域,產業集群優勢明顯。全市擁有3000多家服裝及配套行業企業,以服裝為主的注冊商標達2000多個;以石獅為中心,連接晉江、泉州等周邊地區而形成的福建服裝板塊,共有紡織服裝企業1萬多家,年產值達500億元,是我國乃至世界重要服裝板塊。石獅服裝50%出口,許多國際知名服裝品牌,如鱷魚、啄木鳥、周織、卡丹奴等都在石獅進行原料采購、定單生產。石獅已成為全球性服裝加工貿易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成為中國五大服裝跨國采購基地之一。於2003年動工興建、總投資15億元的國際性服裝物流配送中心、亞洲最大的服裝專業市場——石獅服裝城,2005年開業至今,已迅速躋身中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和中國十大創新市場。以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暨休閑服裝博覽會為平台,以石獅服裝城為中心,連接鴛鴦池布料市場(全國四大布料市場之一)、塔前服裝輔料市場、洋下服裝輔料面料綜合市場及塔前服裝機械市場,構成了石獅獨具特色的紡織服裝商貿區。近年來,隨著一批大型紡織服裝上游項目相繼進駐石獅,如總投資22.38億元的 PTA、總投資12億元的協盛協豐50萬碇紡紗等項目,進一步加快了石獅紡織服裝產業優化升級。 ——工貿旅遊港口城市。
石獅工業已形成以紡織服裝為主導,以五金機械、印刷包裝、鞋業鞋材、體育用品、食品飲料、電子信息為支柱的產業體系。總投資2500萬美元的王老吉順利投產,帶動了彩印、易拉罐、制蓋和包裝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港口一直是石獅經濟最活躍的地帶,目前石獅擁有石湖、祥芝、永寧3個深水良港,形成了以國家一類口岸石湖港為龍頭,以佔地面積20平方公里石湖港工業區為重點的港口經濟帶。石湖港年貨物吞吐量已超千萬噸,集裝箱吞吐量超70萬標箱,占泉州地區集裝箱總吞吐量的半壁江山,躋身中國港口內貿集裝箱碼頭五強。石獅是全國漁業百強縣市和福建省漁業十強縣市,水產品產量居全省第2位,主要海產品有200多種,淺海灘塗面積8183 公頃,擁有祥芝、東埔等國家級漁港,初步形成以華寶化工、明祥食品為龍頭,以新沙堤鮑魚育苗、永寧海水網箱養殖為特色,以祥芝水產品批發市場為輻射帶動的藍色產業基地。石獅人文歷史悠久,海浪沙灘和海蝕地貌構成的絢麗濱海風光與海絲文化、服飾文化等特色文化及舞獅、燈謎、南音、潑水節、踩球舞等民間文化相互融合;以石獅服裝城為主的工業和購物旅遊與以黃金海岸、紅塔灣為主的濱海旅遊互相促進;以姑嫂塔、六勝塔、林鑾渡、虎岫寺、朝天寺、城隍廟、洛伽寺為主的名勝旅遊與以靈秀山森林公園、寶蓋山生態公園為主的休閑旅遊交相輝映,構成獨具特色的旅遊體系。成功舉辦了國際和全國帆船冠軍賽、首屆閩台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等各類活動 ——著名僑鄉、對台窗口。
巍峨高聳的姑嫂塔、石湖塔就是當年海上導航的標志,從這里出發,石獅人隨鄭成功去開發台灣,隨洋船遠渡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如今全市旅外華僑和港澳同胞近30萬人,祖藉石獅的台胞30多萬人。廣大僑胞和港澳台胞素有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熱心於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幾年來捐辦教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等公益事業的資金達7億多元。建市以來,石獅充分發揮僑台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做活對台經貿這篇文章。至2009年底,全市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2086家,投資總額310.4億元,外商實際到資30.4億美元。2009年,企業自營出口7.2億美元,比增6.1%。 ——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
全市進行新一輪城市總規修編和岸線規劃,加大城鄉規劃建設力度,全面加快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大至32.6平方公里。先後建成220KV變電站3座、110KV變電站10座,全市日供電能力達55.4萬千瓦,實現通往福州、廈門的雙回供電線路的架設。建成日供水20萬立方米、7萬立方米、4萬立方米的自來水廠各1座,20萬立方米自來水廠擴建一期工程投入運行,二期工程正在加快推進,總投資2億多元的引水工程竣工通水,引水二期輸水管線工程開工建設,全市日供水能力達45萬立方米/日,人均供水量全省第一。基本實現全市村村通公交車,村村通自來水。同時,建成了沿海大通道、沿海防潮防洪工程、城市垃圾焚燒處理廠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總投資58億元的鴻山熱電廠建成後將淘汰服務區所有燃煤鍋爐和導熱油爐,進一步增強石獅發展後勁。 ——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石獅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全市擁有高等職業學校3所、中專1所、中學15所、小學65所,教育水平居泉州市先進行列;建成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海峽兩岸科技孵化基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政府、企業、社會信息化進程,率先在全省建成第一個一體化的縣級市電子政務綜合辦公平台。全力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先後建成市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館)、游泳館、老乾老齡活動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等一批公共設施。不斷完善醫療衛生設施,華僑醫院、婦幼保健院、120急救中心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投資8億元的石獅市醫院新院正在抓緊建設中。建設博士後工作站,加快引進人才步伐,切實關愛外來員工。加快建設和諧社會步伐,深入開展平安創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社會保持安定穩定。通過不懈努力,石獅先後榮獲了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衛生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市和福建省教育先進城市、文化先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城市、首屆平安縣(市)等榮譽稱號。
編輯本段人口氣候:
全市總人口303120人(2003年末),其中非農業人口100934人。以漢族為主,還有回族、滿族、畲族等少數民族,通閩南方言。 石獅市是福建省的省轄市(縣級市),由泉州市代管。石獅市人民政府駐八七路。 海岸線長67.7千米,島礁54個。中部高,四周低。中間寶蓋山海拔209.6米,雙架山海拔206.9米,西部為低丘,南北東部均為由中部低丘逐漸過渡到台地、平源原。屬南亞熱岸季風氣候,年均氣溫在20-21℃,年均降雨量911-1233mm。
編輯本段氣候資源:
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光熱資源豐富,季風顯著,雨水充沛。夏長不酷熱,冬短無嚴寒。唐代詩人包何的「連年不見雪,到處即行春」詩句,描繪了這里氣候宜人的特點。平均氣溫在12℃左右,全年平均氣溫20℃~21℃,;無霜期全年長達320多天,常年降雨量911~1233毫米。夏季多乾旱,5~10月份常有台風。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名稱起源: 相傳隋代此處有一風穴,故名鳳里,後建鳳里庵,建有石亭,旁立一對石獅,名為石獅亭,商旅往來,以石獅為標記,久之遂成慣稱。自唐朝以來,石獅是南安縣、晉江縣境地。 古代石獅: 唐武德元年(618年),石獅境內行政區域屬建州南安縣。開元六年(718年),析南安東南地置晉江縣,石獅境域屬泉州晉江縣。宋初,石獅境域屬平海軍晉江縣,後屬泉州晉江縣。元代,屬泉州路(一度改稱泉州府)晉江縣。明代,石獅境域屬泉州府晉江縣。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增設晉江縣石獅分縣。以晉江縣貼堂縣丞駐石獅街,代管安海。乾隆三十五年,石獅縣丞移駐安海舊通判署,嗣後,改設安海分縣,石獅一帶事務仍歸晉江縣處理。清代,石獅境域屬泉州府晉江縣。 近代石獅: 民國元年,石獅境域屬南路道晉江縣。民國三年,屬廈門道晉江縣。民國十六年,屬福建省晉江縣。民國廿三年7月,屬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區晉江縣。民國廿四年10月,屬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區晉江縣。1942年設石獅鎮,屬晉江縣。1949年9月,石獅境域屬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晉江縣。1949年9月2日石獅鎮解放。 現代石獅: 1980年1月,屬晉江地區晉江縣。1986年1月,屬泉州市晉江縣。1987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析晉江縣石獅、蚶江、永寧3個鎮和祥芝鄉,置石獅市,由泉州市代管,為省轄縣級市,並作為福建省綜合改革試驗區。1988年9月30日石獅市正式成立。 1990年10月,撤銷石獅鎮建制,成立石獅街道。1991年10月,撤銷祥芝鄉建制,成立祥芝鎮。 1993年7月,石獅街道一分為四,成立寶蓋鎮、靈秀鎮、鳳里街道、湖濱街道。 1997年石獅市轄2個街道、5個鎮,15個居委會、100個行政村。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鳳里街道 面積3.98平方千米,轄8個居委會、3個行政村:東村、後花、寬仁、館頂、仁里、新華、華南、華侖;新華、五星、大侖。 湖濱街道 面積6.17平方千米,轄6個居委會、4個行政村:湖東、新湖、湖南、金林、仙跡、花園城;曾坑、、長福、林邊。 蚶江鎮 面積34.38平方千米,轄19個行政村:石漁、錦里、蓮東、石壁、錦亭、石農、錦江、蓮中、東垵、水頭、大廈、蚶江、蓮西、洪窟、古山、厝仔、蓮塘、溪前、青蓮。(另有一說面積38.47平方千米) 祥芝鎮 面積46.51平方千米,轄28個行政村:伍堡、西墩、祥漁、祥運、祥農、大堡、洪厝、古浮、蓮坂、後湖、丘下、赤湖、東店、楊厝、西港、東園、蓮厝、郭厝、厝上、錦尚、盧厝、港前、謝厝、深埕、東埔一、東埔二、東埔三、奈厝前。 永寧鎮 轄有1個居委會、20個行政村:永寧;沙堤、下宅、郭坑、山邊、院東、郭宅、塔石、西偏、洋厝、前埔、子英、西岑、港邊、梅林、外高、浯沙、金埭、沙美、新沙堤、後桿柄。 寶蓋鎮 面積21.53平方千米,轄15個行政村:玉浦、上浦、雪上、塘頭、龍穴、桿頭、坑東、前園、前坑、塘後、後垵、松茂、侖後、龜湖、塘邊。 靈秀鎮 面積16.32平方千米,轄11個行政村:彭田、前廊、塔前、茂廈、港塘、仕林、塘園、鈔坑、華山、靈獅、靈峰、靈山。 1999年7月15日,經省民政廳批准,增設鴻山鎮,轄從祥芝鎮劃出的西墩、東埔一、東埔二、東埔三、伍堡、洪厝、蓮厝、郭厝、東園、丘下10個村;增設錦尚鎮,轄從祥芝鎮劃出的錦尚、東店、厝上、楊厝、西港、深埕、謝厝、盧厝、港前、奈厝前10個村。 2000年,石獅市轄2個街道、7個鎮:鳳里街道辦事處、湖濱街道辦事處、靈秀鎮、寶蓋鎮、蚶江鎮、永寧鎮、祥芝填、鴻山鎮、錦尚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49878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湖濱街道 81494 鳳里街道 79052 靈秀鎮 7 寶蓋鎮 54757 蚶江鎮 56953 祥芝鎮 43714 鴻山鎮 33157 錦尚鎮 24666 永寧鎮 49732。 2003年末,石獅市轄2個街道(鳳里、湖濱)、7個鎮(永寧、蚶江、祥芝、寶蓋、靈秀、鴻山、錦尚),2個居委會、19個社區、101個村委會。2003年末,全市總戶數79857戶,總人口30312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0934人。各街鎮人口(人):湖濱街道 29984 鳳里街道 32449 靈秀鎮 52110 寶蓋鎮 67379 蚶江鎮 49586 祥芝鎮 30941 鴻山鎮 29444 錦尚鎮 22377 永寧鎮 53474 。 2005年,石獅市轄湖濱、鳳里2個街道,靈秀、寶蓋、蚶江、永寧、祥芝、鴻山、錦尚7個鎮,共有20個社區、1個居委會、101個行政村。 2007年,石獅市轄 9個鎮(街道)。其中鎮7個、街道辦事處2個,村(社區居)委會122個,其中村101個、社區居委會21個。 鄉鎮簡介: 湖濱街道 代碼350581001 辦事處駐長福,轄9個社區: 001:金林社區、011:湖邊社區、004:新湖社區、005:仙跡社區、006:花園城社區、007:長福社區、008:曾坑社區、009:玉湖社區、010:林邊居委會。 鳳里街道 代碼350581002 辦事處駐龍華,轄10個社區: 001:東村社區、002:後花社區、003:寬仁社區、005:仁里社區、006:新華社區、007華:南社區、008:華侖社區、009:五星社區、010龍:華社區、011:大侖社區。 靈秀鎮 代碼350581100 鎮政府駐塘園,轄12個村委會: 201:仕林村、202靈:獅村、203:靈峰村、204:靈山村、205:前廊村、206:華山村、207:港塘村、208:塔前村、209:茂廈村、210:塘園村、211:彭田村、212:鈔坑村。 寶蓋鎮 代碼350581101 鎮政府駐塘邊,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 001:寶源居委會、201:坑東村、202:桿頭村、203:龍穴村、204:前園村、205:前坑村、206:塘後村、207:塘邊村、208:侖後村、209:松茂村、210:後安村、211:山雅村、212:鋪錦村、213:後宅村、214:鄭厝村、215:蘇厝村、216:塘頭村、217:玉浦村、218:上浦村、219:雪上村。 蚶江鎮 代碼350581102 轄19個村委會: 201:蚶江村、202:錦江村、203:錦里村、204:石漁村、205:石農村、206:大廈村、207:蓮東村、208:蓮中村、209:蓮西村、10:石壁村、211:東垵村、212:_蓮塘村、213:溪前村、214:青蓮村、215:厝仔村、216:古山村、217:洪窟村、218:錦亭村、219:水頭村。 祥芝鎮 代碼350581103 鎮政府駐祥農,轄10個村委會: 201:祥農村、202:大堡村、203:前山村、204:古浮村、205:蓮坂村、206:湖西村、207:赤湖村、208:後湖村、209:祥漁村、210:祥運村(垵漁)。 鴻山鎮 代碼350581104 鎮政府駐西墩,轄11個村委會: 201:伍堡村、202:西墩村、203:東埔一村、204:東埔二村、205:東埔三村、206:洪厝村、207:蓮厝村、208:郭厝村、209:東園村、210:邱下村、211:湖厝村。 錦尚鎮 代碼350581105 轄10個村委會: 201:東店村、202:西港村、203:楊厝村、204:奈厝前村、205:厝上村、206:深埕村、207:謝厝村、208:盧厝村、209:港前村、210:錦尚村。 永寧鎮 代碼350581106 轄1個社區、20個村委會: 001:永寧社區、201:外高村、202:浯沙村、203金:埭村、204:梅林村、205:港邊村、206:沙堤村、207:下宅村、208:郭坑村、209:後桿柄村、210:院東村、211:山邊村、212:郭宅村、213:子英村、214:西岑村、215:前坡村、216:西偏村、217:塔石村、218:沙美村、219:洋厝村、20:新沙堤村。
編輯本段石獅旅遊:
姑嫂塔
人文薈萃,物華天寶。踏改革開放浪潮,崛起於閩南沿海的新興城市石獅,旅遊資源豐富,閩台文化淵源於一體。石獅三面臨海,位於歷史名城泉州和經濟特區廈門之間,與台灣島隔海相望,距金門僅16海里。這里是著名的僑鄉,全市旅外華僑、港、澳台同胞及祖籍石獅的台胞達60萬人之多。 石獅山海交融,濱海旅遊優勢獨具,67公里的海岸線島礁棋布、碧海銀灘,省級旅遊度假區「閩南黃金海岸」和省重點旅遊項目「海洋世界」點綴其間,港灣優美,風光怡人,是觀光、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石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名勝古跡眾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姑嫂塔、六勝塔巍峨壯觀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海上航標,也是閩南僑鄉的重要標志:永寧鎮鎮海石寫滿了抗倭斗爭可歌可泣的歷史,蚶江海防官署碑記和唐代與台灣鹿港對渡的林鑾古渡,是台灣與大陸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和標志,永寧城隍廟、虎岫寺、朝天寺、洛伽寺則是宗教聖地,靈秀山風景區林木茂盛、湖泊秀麗,是休閑療養旅遊理想之地。 石獅是購物天堂,具有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的美譽,以服裝鞋帽為主的小商品市場獨具特色。石獅有18條商業街、8個專業商品市場、10座商業城,有20000多間大小店鋪,吸引著無數海內外遊客。 石獅基礎設施超前建設,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十分完善,距晉江機場14公里,距廈門國際機場90公里,擁有國家一類口岸石湖港和二類祥芝、梅林對台貿易碼頭。全市較具規模的旅遊酒店20多家,其中四星級酒店3家,三星級酒店7家,旅行社9家,形成了較具規模的旅遊服務體系的酒店20多家,為八方來客提供完善的食、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服務。 2002年,石獅市委市政府在「四市三海」戰略中,將「旅遊旺市」放到重要位置,並以此為突破點,帶動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參與、社會支持,大力發展石獅旅遊品牌,突出打造四大旅遊「名片」,即突出中國服裝名城地位,打造休閑旅遊度假基地品牌;突出閩台交流,民俗交流特色,打造獨具特色文化品牌,突出「海絲主題」,打造石獅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東端歷史文化品牌。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決策和領導下,全市人民和海外僑親的共同努力,石獅這一東南沿海著名的旅遊勝地,猶如一顆璀燦的明珠必將更加光彩奪目。
編輯本段石獅三大工業區(集控區):
石獅市把服裝紡織產業鏈中的污染產業(漂染、水洗、印花等企業)大部分集中於沿海三鎮祥芝鎮、鴻山鎮、錦尚鎮的大堡、伍堡、錦尚三個污染產業集控區,集中解決供水供電,垃圾污水等集中處理等等。 【行車路線】前兩個集控區可以在市區搭乘8路公交車到達,後面的那個可以搭乘18路公交車到達,歡迎大家去參觀一下。 石獅在全國首開集控區之先河,在服裝製造業形成規模之後,向產業鏈上游的紡織面料印染業發展的初期階段,就前瞻性地考慮到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兼顧的嚴峻課題。1991年,在石獅僅有27家小規模印染企業、14家小型電鍍企業時,就規劃建設了全國最早的污染集中控制區——祥芝大堡集控區。國家環保總局高度評價了超前於產業經濟發展的該項目。時任國家環保局局長、原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曲格平,在視察大堡集控區時,高度贊揚並欣然命筆題詞:「大堡工程,南華生輝」。
Ⅱ 以前廈門叫做什麼 唐朝的 或汗朝的 都可以
相傳遙遠的古代,常有成群的白鷺 息在廈門島上,因此, 廈門又稱為鷺島、鷺洲、鷺嶼、鷺城、鷺津、鷺門,廈鼓海峽稱 為鷺江。
人類生活在廈門島上,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時 代晚期。而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始自唐朝中時,至今已有1140多年了。 唐朝天寶年間,漢族人薛姓和陳姓從閩東的福安和閩南的漳 洲移民入島,分別在洪濟山下的南北面聚族而居,並出現「新城 」的地名,旋改名「嘉禾里」,隸屬於情源郡南安縣大同場。五 代閩承隆元年(939年),大同場升格建同安縣,嘉禾里歸同 安縣管轄。明初洪武二十七年(394年),朝廷在島上築城 寨,置衛所,城名「廈門」,衛所稱「巾左所」。廈門的地名, 從此確立。此後數百年間,廈門也曾改名為「思明州」「思明縣 」等。1935年廈門正式設市。
在廈門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這個島上只有黑色的石頭和綠色的樹林,一群渾身雪白的白鷺飛到這里,愛上了這個黑色和綠色的海島。他們在樹林里棲息,在沙灘上漫步,在海水裡嬉戲。這里沒有別的飛禽走獸,也沒有人們來驚擾。於是,白鷺成了島上的主人。當人們第一次來到島上的時候,看見大群白鷺漂游在水面上,就把這個地方叫做「鷺江」,把這個島嶼叫做「鷺島」。究竟從什麼時候起,島上才有人居住?考古學家們在這里找到了一些石器和陶器,認為大約3000年前,就有人在島上生活。可是,這個島嶼有文獻記載的歷史,卻是從唐朝才開始的。如果到著名的古寺-南普陀可以在大雄寶殿的石柱上,看到一幅對聯:經始溯唐朝,與開元而並古;普光被廈島,對太武以增輝。這說明南普陀和泉州的開元寺一樣,最初是在唐朝建造的。根據記載,在唐朝,有薛、陳兩個家族從外地遷居到這個島上。薛氏住在洪濟山的西北,陳氏住在南面的金榜山下,當時有「南陳北薛」之稱。南普陀最初是由陳家施田52畝作為寺址。到五代時,有人加以重建,名為泗洲寺。宋朝時,和尚文翠建普照寺。這些寺廟就是南普陀的前身。
廈門人民的勞動祖先,在這里披荊斬棘,辛勤墾殖。宋代太平興國年間(離現在大約一千年),生產出一種水稻良種,「一莖數穗」,從此,這個無名的小島才被稱為「嘉禾嶼」-五穀豐登的島嶼。這是廈門的第一個名稱。到了元代,在這里設立了嘉禾千戶所,這是廈門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軍事機構。所謂「千戶」就是「千夫之長」。元代的千戶所分上、中、下三等,上等有兵700名以上,中等500名,下等也有300名。可見,這個海島在海防上的重要地位,已經引起元朝當局的重視了。明朝以來,倭寇不斷地侵擾我國沿海各省。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加強海防,派江夏候周德興來福建沿海增設了許多衛所。閩南的永寧衛,分設左、右、中、前、後五個所,中、左二所駐在這個島上,所以稱為中左所。《明史》寫道:「(周)德興至閩,按籍僉練,得民兵十萬餘人,相視要害,築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備。」那時「移永寧衛中左所官軍於廈門,築城守御,遂為中左千戶所。設指揮正千戶一員、副千戶一員,指揮百戶一員、鎮撫一員,隸福建都指揮使,額兵一千二百四名」。大約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成廈門城,從此才出現廈門的名稱。
Ⅲ 廈門最好的小區有哪些,>
廈門小區全檔案:
A
愛丁堡山莊
艾德花園
愛丁堡爵士山莊
愛琴海
博士山莊
碧水芳庭
博海豪園
B
濱南e居
寶成海景苑
巴厘香墅
寶華花園
白領公館
白鷺花園
巴黎左岸
寶星京園
半山假期
百姓人家(建發花園)
佰仕佳園
奔馬馨園
半山豪庭
碧水園
比華麗海灣別墅
碧湖嘉園
C
翠湖名珠(隆暉花園)
翠景苑
朝陽無限
燦美陽光(保生公寓)
長榮豪門花園
滄海苑
長樂村
長欣花園
彩虹灣佳園
彩虹花園
大唐世家
都市港灣
東方名園
D
都市恬園
第二城快樂天地
大唐CBD高巢
東方明珠
大學金房東(學林雅苑)]
大西洋海景城
東坪山莊
東芳山莊
第二城.閩南印象
大同家園
東溪新村
大學灣
東方不夜城
丹霞華庭
都市華庭
大學明珠
都會100(源通中心)
都市新景
東方威尼斯
帝標海景
帝景海岸
大洲城市花園
大唐富境
第二城.幸福生活
德信庄園
德輝花園
東方高爾夫別墅
東方巴黎廣場
東方時代廣場
東久花園
達嘉馨園
大唐.維也納
東渡禹洲
F
翡翠城
富貴家園
富山名仕園
富山花園
福隆東方麗景
鋒尚時代
發現之旅
福家園
泛華盛世
福隆花園
福滿山莊
富仕公寓
楓丹雅苑
鳳凰名都
福津大街
富貴門花園
福園公寓(麒麟福邸)
芙蓉苑
鳳祥新區
G
港龍新城
國寶新城
國建東海岸
古庄新城
古龍花園
古龍公寓
國貿陽光
國際山莊
官邸double
故宮裕景
廣景森鄰(廣景花園)
國建東海岸(水晶別墅)
國貿春天
國貿陽光
國貿花園
國貿廣場
國源新城國際
古龍居住公園
鼓浪天籟
矽谷精英公寓
古龍湖景雅閣
國建瑞祥家園
國建.優山美地
鼓浪灣
古龍明珠
國源.鍾宅社
冠宏花園(盛世華成)
H
海景花園
匯海天下
匯豐家園
華清中心城
湖邊美苑
和通新村
海景曙光(興隆閣)
華潤苑
湖畔尊爵(港澳中心)
鴻圖嘉園
海灣明珠
海韻華庭(建南商城)
匯景藍灣
海發臨海時代
華清中心城(祥順新村)
海神(成功花園)
禾祥首府
恆濱名宮
海峽城
海豚灣
洪福花園
恆菁村
華瑞花園
華坤.金山家
海悅真愛
海岸明珠
鶴山居住區
華坤.寶升花園
海灣新城
華林花園(東岸山色)
湖邊萬景
匯成.錦綉金山
匯景園
湖明麗景
海晟.棕藍海
皓輝花園
慧景城
海麗山莊
華岳山莊
海洋花園
弘龍時代花園
湖居湖墅
海灣豪景(恆豐花園)
華景花園別墅
巷北
海灣錦園
湖景華庭
海景明珠
海悅春天
翰林苑
海岸1號
海上明珠家園
海晟.維多利亞
J
金雞亭小區
金尚小區
佳麗花園
金祥花園
金秋花園
錦輝花園
集美中心花園
金海灣
金秋園
金尚風景(福滿園)
九龍城
金鵬花園
嘉元.億海岸
嘉盛豪園
建昌99度城
加州海岸
假日江南雅築
假日花園
假日香港廣場
加州洋房
金地翠園
君臨寶邸
佳祥花園
嘉崧花園
江畔豪庭
金帝.水岸1號
金林花園(風和日麗)
家家海景
假日雙星樓台
佳韻園
金峰山莊
假日萬壽公寓
金利.藍灣(金海豪園)
嘉盛海景
金橋園
金龍城
金瑞園
吉祥家園
佳苑星河
金岳花園
經典大第(禾祥苑)
金楓園( 空間王)
金尚芳鄰
吉祥如意
金楓園
家家景園
金磊花園
京都駿景園
金彩花苑
金盛花園
金山花園
吉翔安康
金橋苑
京都豪庭(東方牡丹園)
建昌花園
嘉源新城
集美大唐世家
錦綉一方
加州花園
金鑾灣
集美永祥花園
京口岩小區
K
康樂新村
L
鷺江新城
綠野軒蹤
藍天海岸
聯發新天地
聯發雲海
藍灣國際
聯豐新城
綠苑生態
綠苑.海景
聯發紫微花園
聯豐心家園
老虎城
領海國際
嶺兜小區
嶺兜新村
魯能.領秀城
魯能.陶然北岸
利華苑公寓
藍灣半島
龍池.好旺角
麗景海岸
鄰湖閣
蓮福閣
綠家園
龍門天下
蓮花花園
綠意雅居
龍景台
龍澤花園
陸豐嘉園
龍騰花園
鷺島.北海灣
麗海清庭
龍湖花園
綠苑.濱海國際公寓
綠苑.新境界
綠苑小區
M
美麗新世界
夢想城真(一元花園)
銘爵山莊
明鑫苑
明發新天地(心海小築)
美樹苑(金象嘉園)
明發國際新城
明麗山莊
米蘭春天
摩登時代
摩爾蓮花廣場
明發建群雅苑
明發海景苑
明月園
明發豪庭
N
南山緣(泰裕新城)
南門新村
南嶽山莊
南昌花園
南湖明珠
南湖豪苑
南湖翠庭
南山麗苑
寧寶高層
浦南新村
P
磐金文化城
磐金鳳山苑
磐金錦綉江南
盤龍雲海(麗晶花園)
磐基國際中心
Q
泉舜星園美第
泉舜新旺府
千禧園
泉舜.濱海上城
淺水灣畔
僑建花園
R
榮發新村
瑞馨閣
融景居(科技大廈)
瑞景公園
瑞景城
瑞麗花園
日出印象
榮昌花園
瑞祥花園
瑞鑫佳園(瑞鑫公寓)
廈港新村
S
世紀之星
時尚Party
廈門大唐世家
山水芳鄰
水岸篔簹
盛夏.柏林(金沙花園)
山谷城市
珊瑚苑
尚豪.嘉苑
盛世華城(冠宏花園)
山木清華(龍山山莊)
廈門豪公館
世嘉花園
山海花園
松柏華庭
盛唐嘉園
水岸豪景
三源弘花園
聖地亞哥
水晶森林(晶尚名苑)
T
太微山莊
同安為民樓
同安大唐世家
特房新G01
天泉富邑
天耀湖畔
太武灣.陽光假日
太薇花園
台灣山莊
天賜良園
天寶花園
特房海景純公寓
特房青翔花園
同福苑
台北新村
W
萬景花園
文園春曉(天樂花園)
未來橙堡
未來海岸
文綠苑
武夷桃源
文圓雅閣
萬科金域藍灣
卧岩灘項目
文秀閣
萬禾春天(益田海景)
卧龍曉城
文馨園
五緣灣
x
香江花園
仙閣里小區
新景海韻園
仙岳嘉園
新港龍名府
新景雅苑
翔鷺花城
欣華花園
新陽名仕閣
旭日海灣
信海花園
杏花苑
香榭花都(金永昌家園)
杏北新城錦園
新陽名仕閣
旭日海灣
祥慶花園
薪領秀(華澳花園)
新景世紀城
雪梨星光
信隆城
新景領海(江山帝景)
新蓮花新龍山
星河國際公寓
鑫新景地
香山.碧海晴空
新華城
鑫豪園(鑫榮小區)
幸運大樓
祥瑞人家
新家園
現代城
仙岳雲景
仙岳福苑
興發樓
星海灣.百橋別墅
祥鷺花園
祥富佳園
祥福花園
星海灣別墅
欣家園
現代家園
翔安東方新城
興港花園
星河花園
新華園
杏林寧寶小區
杏鷺苑
學府後花園
幸福密碼
新景天湖廣場
y
禹洲世紀海灣
禹洲新村
一元花園
裕發花園
岳陽小區
永升新城
芸溪居住公園
玉山花園
陽光翠海
禹洲高HOUSE
陽光美地
禹洲華僑海景城
印象後街(鴻禧花園)
禹洲碧山臨海
一代風華
陽光海岸
怡家園
印象尖沙咀(旭日海灣)
銀城佳園
裕興陽光
永同昌花園
永升花園
雲亭花園
雲景花園
育秀中心
銀聚祥邸
雲頂億華山莊
玉成豪園
源昌國際城
億力百家苑
源昌山莊
益中花園
雲海山莊
玉濱城
英皇湖畔花苑
御景豪庭(恆通花園)
億力音樂花園
印象.後街(鴻禧花園)
御盛花園
御景苑
怡富雅苑(怡富花園)
元利山莊(自然家園)
永升華庭
雲亭美墅(雲亭花園)
裕盛園
銀河花園
銀行家園
雍景灣
陽光VISA0
盈翠嘉園
陽光百合
運軒閣
益城花園
銀行家園
陽鴻新城
銀星花園
永同昌溫馨家園
悅華園(青山麗水)
雅麗閣
禹洲.棕櫚城
怡嘉園
圓山雅閣
永信花園(挪威森林)
亞橋花園
一代領秀(龍江明珠)
雲龍海岸花園
禹州新村
源盛花園
禹洲.締元山莊
禹洲.香檳城
悅馨庄園
z
紫微花園
中港花園
鎮海明珠
住總佳苑
中鐵財富港灣
招商依山海
臻品盛世
鑽石海岸
鎮海花園
招商.太武花園
招商.太武公寓
珍珠灣花園(珍藏閣)
中建瑞園
至尊門第
卓晟園
中天.世紀真愛
中鐵.海灣華庭
中鐵.海灣豪園
鎮海大廈
鎮海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