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的觀綵樓什麼年代建築
擴展閱讀
南京換乘當杭州需要多久 2024-05-02 04:11:22

廈門的觀綵樓什麼年代建築

發布時間: 2024-04-11 09:31:02

1. 鼓浪嶼旅遊區的近代建築群

鴉片戰爭以前,鼓浪嶼曾長期是一座人煙稀少的荒島。直至宋元時期,才有「圓沙洲」的名稱,明時始用「鼓浪嶼」名稱。島上多為半漁半農經濟,最初的房屋也多是十分簡陋的民房。閩南三角區的原始民居形式,自然影響鼓浪嶼的民房形式。因而,在外國人進入鼓浪嶼以前,島上的房屋與大陸本土——閩南沿海金三角(廈門、漳州、泉州)的房屋形式沒有差別。這種形式,在一些保留完好的村莊中依然可見。即使在現代化的鼓浪嶼島上,也還有二進、四進的古老民居建築群存在。
1843-1902年西方建築的涌現。明末清初直至鴉片戰爭,鼓浪嶼的建築開始發生變化。在廈門成為通商口岸之後,外國殖民主義者紛紛來鼓浪嶼定居或暫居。鼓浪嶼成了他們擇地發展的首選地點。鼓浪嶼有優越的地理、氣候和風景條件,非常適宜居住,因而,直至目前為止,鼓浪嶼建築的90%都是居住建築。外國人染指鼓浪嶼,先是租用民房,行使管理教堂、學校、醫院等權力,至實力發展、能站穩腳跟以後,才陸續建造教會學校、教會醫院、教堂、聖教書局、領事館。當然,最大量建造的還是公館、別墅等居住建築。大量早期出國謀生的華僑在事業有成之後也紛紛回到閩南祖籍,選中了鼓浪嶼為最佳的落腳點,紛紛投資鼓浪嶼,興建了很多離宮別館。有很多建築的規模是十分巨大的,超出了外國人,耗資也是十分昂貴的,往往選擇最為上等的建築材料和建築技術。在鼓浪嶼島上,這些規模宏大的離宮別館許多已由政 府改作公共性建築使用。
解放後,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嶼區政府接管了部分大型建築,經過改造、裝修,部分公共性場所已煥然一新。例如,原來巨大無比的「白宮式」建築——林鶴壽的「八卦樓」改為鼓浪嶼風琴博物館。很多較大型公館、別墅的不經意創造出來的造型經過幾次經意的裝修、改造,已經改作合其造型、功能的建築物並且成為鼓浪嶼上有意義、有標志性的建築。
在鼓浪嶼島上有70%左右是21世紀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除外國人及華僑建築外,本地軍民也紛紛造屋蓋房。有些本地的名人、富戶,往往請外國的設計師設計圖紙,或者套用現成的圖紙,或者模仿周圍的房屋形式,建造的住宅往往規模宏大,裝修艷麗,做工亦很講究。除居住建築外,一些華僑也投資興建了很多公用事業類建築,創辦了建築公司,組建了一些施工隊伍,開發建設了很多道路街區和店面。比較著名的華僑實業家黃奕住、李清泉、黃仲訓等人,在鼓浪嶼投以巨款,發展房地產業,建設開發出售住宅,創辦電話、電報公司及自來水廠、碼頭等公共事業。抗戰前,鼓浪嶼樓房錯落有致、造型迥異。抗戰時期與解放戰爭時期,一些建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毀壞。 海天堂構
鼓浪嶼福音堂
與上述名勝景點不同,這些老房子今大多為私人住宅,少部分為營業酒店,並不接受遊客參觀。
林氏府(八角樓):位於鹿礁路11-19號。原主人板橋林家林爾嘉。林氏府副樓已於2006年5月倒塌。
英國領事館位於鹿礁路14號。
日本領事館:位於鹿礁路26號。
天主堂:位於鹿礁路34號,建於1916年。為哥特式建築。
美國領事館:位於三明路26號。現為酒店。
番婆樓:位於安海路36號,建於1927年。原主人旅菲華僑許經權。
楊家園:跨安海路4號至鼓新路27-29號。建於1913年。
八卦樓:位於鼓新路43號。建於1907年。是鼓浪嶼標志建築。原主人為林爾嘉的堂弟林鶴壽。是廈門市博物館、管風琴博物館。
船樓:位於鼓新路48號。原主人醫生黃大辟。
匯豐銀行經理公館:位於鼓新路57號。建於1876年。
林屋:位於泉州路82號。原主人林振勛。
金瓜樓:位於泉州路99號。原主人菲律賓華僑黃賜敏。
觀海別墅:位於田尾路17號。建於1918年。原為丹麥大北電報局公司經理公寓。
三一堂:位於筆山洞口。建於1934年。
怡園:位於福建路24號。原主人為詩人林鶴年。
黃榮遠堂:位於福建路32號。原主人菲律賓華僑施光、黃仲訓。建於1920年。現為廈門演藝職業學院。
海天堂構:位於福建路42號。建於上世紀20年代。原主人菲律賓華僑黃秀烺和他的同鄉黃念憶。
白家別墅:位於復興路,原主人白登弼。
廖家別墅:位於漳州路44號,原主人廖翠鳳。1919年8月,林語堂和該樓主人家的小姐廖翠鳳在此結婚。
瞰青別墅:位於永春路71號。建於1918年。原主人黃仲訓。1949年,瞰青別墅作為蔣介石的「行轅」裝修一新。後因局勢變化太快,蔣介石只於7月23日在此逗留一晚。1962年,郭沫若曾在此寫《鄭成功》劇本。此樓現為鄭成功紀念館的藏書資料室。
西林別墅:位於永春路73號,建於1926年。現為鄭成功紀念館。
圃庵:位於雞山路16號,原主人鋼琴家殷承宗。
容(榕)谷:位於旗山路7號,原主人李清泉。
黃家花園:位於晃岩路25號,建於1918年至1923年間,原主人華僑巨商、「印尼糖王」黃亦住。五十年代,這里為廈門政府的「國賓館」,接待過鄧小平、尼克松、李光耀等國家政要。
公審會堂:位於筆山路1-3號。
林文慶別墅:筆山路5號。原主人新加坡華僑林文慶。
觀綵樓:位於筆山路6號。
亦足山莊:位於筆山路9號,原主人越南華僑許澗,建於20世紀20年代。
春草堂:位於筆山路17號,原主人廈門建築公會會長許春草。

2. 鼓浪嶼上有哪些有故事的建築

番婆樓:

番婆樓是1927年泉州晉江的菲律賓華僑許經權建造的。

享年81歲黃賜敏的兒孫遍布美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十分興旺,真可謂瓜絡綿延,印證了當初主人對此樓取名為金瓜樓的寓意。

3. 廈門的歷史!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屬泉州。宋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0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二十三年(1884年)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台灣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興泉道(後為興泉永道)自泉州移駐廈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國民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廈門道,1925年廢)。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有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廈門市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省轄市,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1958年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市。1966年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1970年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1973年6月再歸廈門市。1978年9月設杏林區。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改名集美區。1997年同安撤縣設區。

4. 為什麼鼓浪嶼這么文藝有什麼歷史背景

鼓浪嶼開拓於宋末元初,原名「圓沙洲」、「圓洲仔」。明朝改稱「鼓浪嶼」。 鄭成功曾以此為軍事據點屯兵操練,對抗清兵。目前日光岩上尚存有當時建造的水操台、石寨門故址。 鴉片戰爭時期,英軍曾佔領鼓浪嶼,直到1845年撤軍。1843年後,廈門根據《中英南京條約》開辟為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戰爭以後,日本佔領台灣,為避免日本進一步覬覦廈門,清朝政府決定請列強「兼護廈門」。1902年1月10日(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英國、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丹麥、荷蘭、瑞挪聯盟、日本等9國駐廈門領事與清朝福建省興泉永道台延年在鼓浪嶼日本領事館簽訂《廈門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次年1月,鼓浪嶼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在此前後,陸續有英、美、法、德、日等13個國家先後在島上設立領事館。

這段時期,有很多傳教士來到鼓浪嶼,他們建立的學校對中國現代教育有重大影響,例如: 1898年,英國牧師韋玉振與夫人韋愛莉到鼓浪嶼傳教時創辦的「懷德幼稚園」,是中國第一所幼兒園(現已更名為日光幼兒園)

1949年10月,解放軍佔領鼓浪嶼。

私人住宅【少部分為營業酒店 並不接受遊客參觀】
林氏府(八角樓):位於鹿礁路11-19號。原主人板橋林家林爾嘉。林氏府副樓已於2006年5月倒塌。
英國領事館,位於鹿礁路14號。
日本領事館:位於鹿礁路26號。
天主堂:位於鹿礁路34號,建於1916年。為哥特式建築。
美國領事館:位於三明路26號。現為酒店。
番婆樓:位於安海路36號,建於1927年。原主人旅菲華僑許經權。
楊家園:跨安海路4號至鼓新路27-29號。建於1913年。
八卦樓:位於鼓新路43號。建於1907年。是鼓浪嶼標志建築。原主人為林爾嘉的堂弟林鶴壽。現在是廈門市博物館、管風琴博物館。
船樓:位於鼓新路48號。原主人醫生黃大辟。
匯豐銀行經理公館:位於鼓新路57號。建於1876年。
林屋:位於泉州路82號。原主人林振勛。
金瓜樓:位於泉州路99號。原主人菲律賓華僑黃賜敏。
觀海別墅:位於田尾路17號。建於1918年。原為丹麥大北電報局公司經理公寓。
三一堂:位於筆山洞口。建於1934年。
怡園:位於福建路24號。原主人為詩人林鶴年。
黃榮遠堂:位於福建路32號。原主人菲律賓華僑施光、黃仲訓。建於1920年。現為廈門演藝職業學院。
海天堂構:位於福建路42號。建於上世紀20年代。原主人菲律賓華僑黃秀烺和他的同鄉黃念憶。
白家別墅:位於復興路,原主人白登弼。
廖家別墅:位於漳州路44號,原主人廖翠鳳。1919年8月,林語堂和該樓主人家的小姐廖翠鳳在此結婚。
瞰青別墅:位於永春路71號。建於1918年。原主人黃仲訓。1949年,瞰青別墅作為蔣介石的「行轅」裝修一新。後因局勢變化太快,蔣介石只於7月23日在此逗留一晚。1962年,郭沫若曾在此寫《鄭成功》劇本。此樓現為鄭成功紀念館的藏書資料室。
西林別墅:位於永春路73號,建於1926年。現為鄭成功紀念館。
圃庵:位於雞山路16號,原主人鋼琴家殷承宗。
容(榕)谷:位於旗山路7號,原主人李清泉。
黃家花園:位於晃岩路25號,建於1918年至1923年間,原主人華僑巨商、「印尼糖王」黃亦住。五十年代,這里為廈門政府的「國賓館」,接待過鄧小平、尼克松、李光耀等國家政要。
公審會堂:位於筆山路1-3號,
林文慶別墅:筆山路5號。原主人新加坡華僑林文慶。
觀綵樓:位於筆山路6號,
亦足山莊:位於筆山路9號,原主人越南華僑許澗,建於20世紀20年代。
春草堂:位於筆山路17號,原主人廈門建築公會會長許春草。

【相關名人】
盧戇章:18歲科舉落第後由同安遷居鼓浪嶼後,終生居住在鼓浪嶼上。1928年12月28日,因病逝世,葬於鼓浪嶼雞山。現鼓浪嶼有盧戇章雕像,從銅像到其墓地有一段長約500米的刻有標點符號和漢語拼音的石板小路以紀念他對漢語的貢獻。

馬約翰:1882年出生於鼓浪嶼。現鼓浪嶼上建有馬約翰廣場。

林巧稚:1901年出生於鼓浪嶼,從鼓浪嶼女子師范學校畢業後報考北京協和醫院。現鼓浪嶼建有毓園紀念她。

蔡其矯:1928年,年僅11歲由僑居的印尼回國就讀於鼓浪嶼福民小學(即現在的筆山小學)。1954年在鼓浪嶼三一堂內開文學講座。後發現並推薦舒婷在文壇成名。寫有詩作《鼓浪嶼》(1956年)流傳較廣,特別是其中寫道一句「水上的鼓浪嶼,一隻彩色的樓船。」

舒婷:在鼓浪嶼上有祖宅,其大半生都生活在鼓浪嶼,曾經有一位讀者寫信給舒婷說:「正是鼓浪嶼花朝月夕,才熏陶出一顆玲瓏剔透的心。」

陳佐湟:指揮家。幼時隨父母由上海搬遷至鼓浪嶼居住,從此走上音樂道路。

連岳:辭去公職後,遷至鼓浪嶼居住。

5. 廈門鼓浪嶼上的五個景點是什麼

鼓浪嶼上的五個景點有

日光岩:俗稱「岩仔山」,別名「晃岩」,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岩,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岩」。日光岩游覽區由日光岩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

(5)廈門的觀綵樓什麼年代建築擴展閱讀

鼓浪嶼代表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廈門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

隨著廈 門的發展,鼓浪嶼成為觀光、度假、旅遊、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海島風景文化旅遊區。2007年05月08日被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為「中國最美五大城區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