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丘成桐一門三代4位英傑,揭開教育最大謊言:貧窮不能成才
被譽為「數學皇帝」的國際數學泰斗丘成桐,於2022年4月正式從哈佛大學退休,全職受聘於清華大學,以實現心中理想——培養更多中國的數學大師。
或許是因為丘成桐的光芒太過耀眼了,很少人注意到,他的弟弟、著名數學家丘成棟教授早在2011年,就已經辭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永久職位,全職到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工作。
這兩位兄弟,從一個貧困的家庭,依靠自身的奮鬥成為享譽國際、建樹頗高的數學家。很難想像,在那個年代,他們在家庭窮困不堪,食不果腹的情況下,需要怎樣的精神力量才支撐他們沖破貧困的牢籠,走上學術高峰。
不僅是丘成桐、丘成棟兩位,他們的父親邱鎮英是近代著名教育家,而丘成桐的兩個兒子,均是畢業於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大兒子邱明誠更是當代著名的免疫生物學家。一門三代,四位英傑,傳為佳話。
到底是怎樣的家風傳承,讓邱家能人才輩出呢?
遠離故鄉,不能忘本
丘成桐的祖上是廣東梅州蕉嶺人,他的祖父丘集熙是清代秀才,曾經做過丘逢甲的幕僚,並創辦學校和行醫,在當地算是名流。因此,邱家向來對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視。
由於丘集熙的嚴格管教,兒子丘鎮英也十分喜歡讀書,畢業於廈門大學,後來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深造,後來成為著名教育家。成年後的丘鎮英,和當地的大家閨秀梁若琳結婚,後來生下了8個兒女,其中就包括丘成桐和丘成棟兩兄弟。
1949年4月,丘成桐出生於汕頭,半年後隨父母舉家搬遷至香港。原本,父親丘鎮英想著很快便會返回汕頭,卻沒想到,這一走就是一輩子。
當時的香港,不僅語言與內地推廣的普通話不通,文化更是天差地別。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熏陶的丘鎮英,「家國」思想特別深刻,這種思想也深深影響了丘成桐、丘成棟和兄弟姐妹。
雖然遠離家鄉,不在祖國大陸,但父母一直教導丘成桐兄弟,永遠是中國人,是炎黃子孫。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讓他往後不管走到哪裡,都不忘自己的祖國和家鄉。
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古詩詞,練習書法。國學功底深厚的丘鎮英,講起唐詩宋詞來便滔滔不絕,深入淺出的講解,讓丘成桐他們很快領略傳統文學和華夏文化的優美。
慢慢地,從古詩詞到文言文,從四書五經到名家著作,由淺入深,丘鎮英通過古典文學,向丘成桐和兄弟姐妹們傳達了祖先的處世哲學,讓他們領悟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正是因為父親從小對他們的教誨,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對自己的來處和歸屬,便有了清晰的認識。乃至後來他們遠渡重洋,走遍四海,還是想回到祖國。
家境雖貧,讀書為先
丘成桐父母所教會他們的,不僅是家國情懷,更有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品質。
剛到香港的時候,丘鎮英與朋友合資創辦了一個農場。不料,沒有經商經驗的丘鎮英,並不擅長農場的經營,不到兩年時間,農場就倒閉了。這么一來,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變得更加拮據困難。
為了維持生計,丘鎮英找了一份在香港島崇基書院教書的工作,每天從居住的元朗過去,坐車就需要花費差不多2小時。在當時,教授的薪資微薄,薪俸以鍾點計算,根本不足以養活一家十口人。
不得已之下,母親只能去找些手工做補貼家用;有時候找不到零工做,他們晚上甚至沒有吃的,只能依靠教會或福利機構的救濟,拿到面條和麵粉才能勉強果腹。
困頓的生活,卻無法澆滅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讀書成才的願望。父親經常在晚上備課,丘成桐他們耳濡目染間也常常挑燈夜讀。
小時候,家裡沒有點燈,他們就點亮一盞小油燈,丘成桐兄弟姐妹和父親坐在一起看書。彷彿那盞油燈點亮的不是家裡的環境,而是他們一家的未來。
就這樣,在父母的陪伴和激勵下,丘成桐雖然過著貧困的生活,卻從來沒有丟失學習的機會。丘成桐14歲那年,父親丘鎮英去世,家裡失去了頂樑柱,給丘成桐一家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舅舅建議讓孩子們輟學打工,減輕家裡的壓力,丘成桐也一度迷茫,然而,母親梁若琳卻堅決不同意。身體單薄的她,勇敢挑起了家裡的大梁,同時做幾份雜活也要供孩子們生活和讀書。
為了父母的期望,爭氣的丘成桐更加努力地讀書。為了減輕目前的負擔,他還一邊打工一邊學習,後來終於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最好的私立學校——培正中學,學費由當地政府負責。幾年後,丘成棟也考上了當地有名的教會學校——協同中學。
如果不是父母的堅持,可能丘成桐兄弟姐妹就不會有繼續學習的機會。他們可能早早輟學打工,換來幾年溫飽,但那樣就不會有後來的光輝歲月。
力爭上游,專注學問
丘成桐向來以勤奮、專注聞名,而與之相比,丘成棟也是不遑多讓。
在培正中學期間,丘成桐開始愛上了數學,常常利用課余時間鑽研數學難題,獨自一個人思考數學題到深夜,對他來說就是家常便飯。
1966年,年僅17歲的丘成桐,考入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在港中大,他用大量時間泡在圖書館里,鑽研數學,並展現出超越其他同學們的數學才能。丘成桐的鑽研精神和突出的成績受到港中大美籍教授薩拉夫的賞識,他不僅建議學校讓丘成桐提前畢業,還力薦他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生。
就這樣,1969年,丘成桐提前修完了四年的課程,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師從華裔數學大師陳省身,22歲便獲得博士學位。
那時候,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世界微分幾何的中心,雲集了世界頂尖的數學大師,同時,競爭也是異常激烈。然而,丘成桐的數學才華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釋放。他幾乎利用一切時間,投身到數學的研究中,接連證明了著名的卡拉比猜想、正質量猜想等數學難題,28歲時便成了嶄新的領域——幾何分析的開山鼻祖。
後來,丘成桐相繼獲得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麥克阿瑟獎、克勞福德獎、馬塞爾·格羅斯曼獎,成為唯一包攬這五項世界頂級大獎的數學家,被《紐約時報》稱為「當之無愧的數學皇帝」。
而丘成棟雖然沒有哥哥丘成桐那樣,具有「一個人就是一個數學系」的天賦,但也是鼎鼎大名的數學家。早在協同中學讀書的時候,他就對數學充滿濃厚的興趣,經常和就讀港中大的丘成桐討論數學問題。
丘成棟在哥哥的指導下,經常有針對性地選擇數學書籍,進行數學練習,後來也考入了港中大的數學系。只不過,他還沒畢業,就在哥哥的鼓勵下,奔赴美國的紐約石溪大學深造。
初生牛犢不怕虎。雖然本科沒有畢業,但丘成棟卻頂住了壓力,利用課余時間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第一年的考試就獲得了第一名,令美國的同學們刮目相看。
很快,丘成棟的數學才能也開始綻放,證明了復幾何中Kohn-Rossi猜想、代數幾何領域Mather-Yau定理,引入Yau代數等,成為當今頗負盛名的數學大師,曾獲得艾爾弗雷德. P. 斯隆研究獎、陳省身獎等大獎。
貧窮也能成才
誕生在窮困的家庭,丘成桐和丘成棟也能成為享譽世界的數學大師,乃至他們的後代,也有很多人在學術上頗有建樹。如今,他們都回到祖國,在清華大學的數學科學中心、數學系全職任教,用他們的才能為祖國培養數學人才。
貧窮,並不能成為通向成功的阻礙,屈服於命運才是不幸的開始。丘成桐一家三代四位英才,與他們自身的努力分不開,也和父母的悉心教育、良好的家風傳承息息相關。
第一,人生的最大價值依附在祖國大地。
他們的父母雖然不是大富大貴,卻竭盡所能給了他們良好的家庭教育。父親邱鎮英深受傳統文化熏陶,母親梁若琳出自書香門第,他們雖然旅居香港,卻一直教育子女們不能忘本,在他們很小時就給予了良好的引導。
如果沒有這種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丘成桐和兄弟姐妹們可能會越走越遠,未必會像今天這樣,熱心祖國的人才培養和數學科學發展。
第二,讀書成才,是走向人生巔峰的開始。
在那段窮困不堪的歲月里,是父母的悉心教育,鼓勵丘成桐和兄弟姐妹們,養成自強不息,力爭上游的品質。
其實,丘成桐是幸運的,如果當時他們的父母屈服於生活的困頓,不讓孩子們去讀書,他們就不會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就斷然不會有他們今天的成就。
第三,興趣為人生提供源源不斷的驅動力。
丘成桐曾經直截了當地指出,培養學生,「最大的就是要培養興趣,培養好奇心。我期望有一批學生能夠對數學的基礎,能夠有很濃厚的好奇心,能夠真真正正將數學在中國發展成一個偉大的學問……一定要有一批第一流的學者,願意是為學問來做學問。」
回顧丘成桐和丘成棟的數學之路,他們對數學的感情是專注的,純粹的。做學問,尤其是做數學,是不能有功利心的,這個過程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懷著對數學的濃厚興趣,為他們的前進道路提供了不竭動力。
不懼眼前的困難,沖破現實的牢籠,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情,持之以恆地去投入才能有所建樹;而只有當自己的成功與祖國大地聯系在一起,這樣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
B. 廈門哪個日語培訓機構比較好的,有去過的么
免費領取試聽課程目前市面上的日語培訓機構實在是太多了,多到讓人不知從何入手,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最近很多學員問廈門哪個日語培訓機構比較好的?這里分享一下,推薦春之櫻日語,課程包含多人開班課和一對一課。
除了剛剛入門的時候是中教帶一下後,母語環境,而且鍛煉聽力,純日籍教師教學效果和在日本上語言學校一個樣子,提高能力為主。
另外在價格收費方面,基本的培訓班價格範圍在2000-5W這個范圍內,具體的價格是根據課程等級和種類來劃分的。
而春之櫻日語多人開班課價格在3000-3W左右,另外一對一課程不同於班課課程,收費價格是按課時來計費的,大概是50Y左右每課時,有中教外教的區別。
另外春之櫻有免費的在線課程,感興趣的可以聽一下。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 求廈門馬上開班的日語晚班
朝日18號有日語晚班,可以去試聽看看。免費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