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有個什麼湖

廈門有個什麼湖

發布時間: 2022-04-12 22:40:04

A. 廈門海滄湖在哪

海滄區,古屬漳州府海澄縣,位於廈門島西面,南臨九龍江出海口,東南與廈門島隔海相望,西與漳州接壤,北與集美相連,閩南廈漳泉金三角地區的突出部位,福建南部拓海貿易的重要港口,是中國主要的國家級台商投資區。

B. 廈門有個湖

yún dāng
篔 簹 湖。
我就是廈門本地的、這個湖離我家不遠、廈門歡迎您。∩_∩

C. 廈門市集美中學大門口前面的那個湖叫什麼名字

龍舟池

愛國華僑領袖、教育家陳嘉庚先生生前創建集美學村,並且積極倡導水上運動。1953年至1955年他親自督造龍舟十艘並修建集美龍舟池。
五十年代初期,陳嘉庚在學村東海岸組織過幾屆劃船比賽。1953年,他親自督造龍舟10艘,組織村民和師生訓練劃船技術。為了提供良好的競賽場地,在建設了一個中池之後,1955年,他自親自選址在臨海風景優美處開辟一個規范化的大龍池,這就是我們現在舉行龍舟競賽的場所。龍舟大池寬100餘米,長近800米,可設航道8條。龍舟池旁建有水榭亭台,既可供作主席台,亦是登高賞景的好去處,池岸可容觀眾數萬人。密植高大,蓊鬱樹木,為觀眾遮陽蔽陰。
五十年代中葉至九十年代初(除1966年至1979年停賽外),一年一度端陽,四鄰城鄉百姓,在集美學村龍舟池,參加或觀賞龍舟競賽,前後共舉辦了二十多次。數十萬人捲入這項有意義的活動。其間,1963年曾舉辦過規模較大的龍舟競賽,好多鄰縣同胞前來參賽。大會增設了活潑、精彩、趣味、驚險的水上捕鴨活動,自此,這項活動成了賽會的內容之一。1980年5月是十年動亂後舉行的首次比賽,規模雖小,但觀眾竟達8萬人。
1985年的端陽,國內外的集美校友為緬懷校主,繼承和宏揚校主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特設流動的「嘉庚杯」龍舟競賽。組織學村居民及各校參賽。在舉辦兩屆之後,1987年端陽,由中國龍舟協會福建分會、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廈門分會及集美校委會聯合在集美龍舟池隆重舉辦了首屆「嘉庚杯」國際龍舟邀請賽.

D. 廈門有什麼湖

員簹湖……

E. 廈門市湖濱路的湖叫什麼名字

就是叫篔簹湖。
其北叫湖濱北路,其南叫湖濱南路。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F. 廈門五緣灣天鵝湖風景介紹

五緣灣濕地公園佔地85公頃,面積相當於半個鼓浪嶼,是廈門最大的公園,也是最大的濕地生態園區,被稱為是廈門的城市綠肺。每年的3月,大批的白鷺會在此築巢,繁殖,也是候鳥南北遷徙的重要驛站。在公園現在的地塊上,有水棲和濕生植物帶、水生植物群落、蘆葦及濕地區域植物群落。目前棲息在濕地中的9科25種濕地水鳥和17科29種山林和農田鳥類也將繼續在這兒生息鳴唱。遊客可以坐在水榭的觀景陽台上遠看五橋如環相映,可以漫步在木棧道上看湖上蘆葦飄搖、睡蓮盛開,可以在湖心鳥島上看水鳥在氤氳霧氣中起落飛翔,可以在木棧平台上享受垂釣的樂趣。


G. 廈門員當湖的資料

廈門篔簹湖舊名篔簹港,原與大海相通,七十年代圍海造田,築起浮嶼到東渡的西堤,從此,篔簹港成為內湖,湖內水域面積1.7平方公里,篔簹湖是一個鹹水湖,它就像一條明如玻璃的輕飄帶,幾乎橫貫了整個廈門,而湖中央的小島則像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鑲嵌在篔簹湖中。白天,一群群白鷺從篔簹湖中心的小島飛上天空,澄澈的湖水倒映著白鷺那優雅柔美的身姿,以及湖邊那高大雄偉的現代化建築,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水彩畫。
每當夜幕降臨,篔簹湖旁那些大大小小的建築物都亮起了五顏六色的霓虹燈。七彩的霓虹燈將建築物的輪廓勾畫出來,倒映水中。霓虹燈的顏色變化多端,一會兒是藍色的,一會兒又變成紅色的,綠色的,顏色的多樣化讓人應接不暇。一陣風吹過,湖面上掀起了層層漣漪,倒映在水中的霓虹燈也跟著扭曲、變形,一會兒不見,一會兒又出現,如同鏡花水月一般。如果當天的晚上有星星和月亮,湖面上還會倒映出星月相輝的奇麗景色,這為篔簹湖更增添了幾分魅力的色彩。
篔簹夜色從古景「篔簹漁火」演變而來。從前,篔簹港里漁船每晚回港排列岸邊,月黑之夜,一船一燈,倒影水中,搖曳飄忽,時明時滅,閃閃礫礫,景色奇麗。西堤築成後,漁火消失。如今的「篔簹夜色」以白鷺洲為主體,以人民會堂為中心,以文物博物為歷史文化蘊涵,以湖兩岸高樓群為背襯,以仙岳山為屏障,以周圍眾多帶狀、塊狀公園和林帶綠地為幅臻,以雕塑、花木、海潮、白鷺為點綴,以時代意識、新潮時尚為趨向,集參觀、游覽、休閑、娛樂、健身、購物、餐飲等多功能於一體,是廈門新舊城區的中心帶,是人們來往的集散地、理想的休閑地,又是廈門日新月異發生巨變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