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台風「納莎」是怎麼形成的,它名字的由來
2011年第17號熱帶風暴「納沙」,國際編號為1117,英文名Neast,原意為漁夫,該名字來源於柬埔寨,2011年第17號強熱帶風暴「納沙」,09月25日08時位於北緯14.9°、東經131.1°,最大風速25m/s,中心氣壓985hPa 。
「納沙(Neast)」於5月30日在關島東南偏南約7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一個熱帶低壓。它向西北方向移動,5月31日晚加強為熱帶風暴,強度並迅速增強,24小時後強度增強為台風,方向繼續向西北前進。
6月11日在日本以東海域洋面上消失。台風「納沙」是2005年的熱帶氣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從生成到消失歷經約12.5天。
『貳』 雙台風相繼登錄福建轉移了多少人
葉曉佳:其中道路上有2100多棵,公園中有五百多棵。園林工人都在盡力搶修,先保證了我們道路的暢通吧。
受雙台風先後影響,昨天廈門航空的兩岸航班全面停飛,福州機場大量航班被取消,142列列車停運,「海峽號」今天繼續停航,其他對台航線復航情況視今天台風影響情況而定,伏季休漁結束時間推遲到本次台風警報解除後。在台風警報解除前,停止夏令營、培訓班、補習班等一切集體活動。
福建省氣象台台長張長安說,受「海棠」與「納沙」殘留雲系共同影響,近期福建降水持續時間較長,要重點防範強降水引發的中小流域洪水、山洪、城鄉漬澇和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
『叄』 台風納沙的介紹
台風納沙為2005年第4號強台風,於5月30日在關島東南偏南約7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上形成,9日台風中心強度在日本以南海域逐漸減弱。10日強度減弱為熱帶風暴,11日在日本以東海域洋面上消失。
『肆』 9號台風10號台風預計持續多久
台風「納沙」是去年2017年的第9號台風,當年7月29日晚上在台灣宜蘭東部沿海登陸,7月30日早晨在福建福清沿海再次登陸。
台風「海棠」是去年2017年的第10號台風,當年7月30日下午在台灣屏東沿海登陸,31日凌晨在福建福清沿海再次登陸。
『伍』 台風納沙最新消息
台風納沙已經接近消散,20時中央氣象台將其停編。不過台風海棠可能明天繼續影響福建
——台風(2017.7.30)
今年第9號台風「納沙」減弱後的熱帶低壓在福建省內迴旋少動,強度持續減弱,目前已很難確定其環流中心,中央氣象台於今天晚上8點鍾對其停止編號。
『陸』 台風最多能存活多久能登錄幾次
台風最多能存活一星期左右,一般是能登陸兩次。
2017年第9號台風「納沙」於7月26日中午11時在菲律賓呂宋島以東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7日中午11時由熱帶風暴級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級,預計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繼續加強,最強可達台風級或強台風級(風力12~14級),並向台灣東南部沿海靠近,將於29日下午到夜間登陸台灣南部沿海(台風級,風力12~13級),30日下午到夜間在福建中南部一帶沿海再次登陸(強熱帶風暴級或台風級,風力10~12級),登陸後將轉向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
『柒』 納沙台風到什麼時候結束
台風「納沙」是去年2017年的第9號台風,當年7月29日晚上在台灣宜蘭東部沿海登陸,7月30日早晨在福建福清沿海再次登陸。
『捌』 17年5月份以後台風時間順序
1、2017年第2號台風苗柏,英文名:Merbok,編號1702,名稱來源馬來西亞,含義是Maa ru bo kku一種鴿子。活躍日期:2017年06月11日~2017年06月13日。
2、2017年第3號台風南瑪都,英文名:Nanmadol,編號1703,名稱來源密克羅尼西亞,含義:一個著名的廢墟(Pohnpei語)。活躍日期:2017年07月02日~2017年07月05日。
3、2017年第4號台風塔拉斯,英文名:Talas,編號1704,來源菲律賓,含義:銳利。活躍時間:2017年07月15日~2017年07月17日。
4、2017年第5號台風奧鹿,英文名:Noru,編號:1705,名稱來源於韓國,含義:狍鹿。活躍時間:2017年07月21日~2017年08月09日。
5、2017年第6號台風玫瑰,英文名:Kularb,編號:1706,名稱來源於泰國,含義:玫瑰花;活躍時間:2017年07月21日~2017年07月25日。
6、2017年第7號台風洛克,英文名:Roke,編號:1707,名稱來源於美國,含義:男子名(Chamarro語);活躍時間:2017年07月22日~2017年07月23日。
7、2017年第8號台風桑卡,英文名:Sonca,編號:1708,名稱來源於越南,含義:一種會唱歌的鳥;活躍時間:2017年07月23日~2017年07月25日。
8、2017年第9號台風納沙,英文名:Nesat,編號:1709,名稱來源於柬埔寨,含義:捕魚;活躍時間:2017年07月26日~2017年07月31日。
(8)廈門納沙台風持續多久擴展閱讀:
1、台風和颶風都是一種熱帶氣旋,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稱作台風。
2、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在美國一帶稱颶風,在菲律賓、中國、日本一帶叫台風。
3、如果在南半球,就叫作旋風。隨著發生地點、時間和叫法不同。
『玖』 2005年在中國登陸的台風的時間和名字。
1 強烈熱帶風暴玫瑰 持續日期 2005年1月13日—2005年1月18日
2 強烈熱帶風暴洛克 持續日期 2005年3月13日 —2005年3月17日
3 台風桑卡 持續日期 2005年4月20日—2005年4月26日
4 台風納沙 持續日期 2005年5月30日—2005年6月14日
5 台風海棠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11日—2005年7月20日
6 熱帶風暴尼格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20日—2005年7月25日
7 強烈熱帶風暴榕樹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21日—2005年7月31日
8 熱帶風暴天鷹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28日—2005年7月31日
9 台風麥莎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31日—2005年8月6日
10 台風珊瑚 持續日期 2005年8月10日—2005年8月14日
『拾』 2005年的台風名稱和時間
1 強烈熱帶風暴玫瑰 持續日期 2005年1月13日—2005年1月18日
2 強烈熱帶風暴洛克 持續日期 2005年3月13日 —2005年3月17日
3 台風桑卡 持續日期 2005年4月20日—2005年4月26日
4 台風納沙 持續日期 2005年5月30日—2005年6月14日
5 台風海棠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11日—2005年7月20日
6 熱帶風暴尼格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20日—2005年7月25日
7 強烈熱帶風暴榕樹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21日—2005年7月31日
8 熱帶風暴天鷹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28日—2005年7月31日
9 台風麥莎 持續日期 2005年7月31日—2005年8月6日
10 台風珊瑚 持續日期 2005年8月10日—2005年8月14日
11 台風瑪娃 持續日期 2005年8月19日—2005年8月27日
12 台風古超 持續日期 2005年8月20日—2005年8月25日
13 台風泰利 持續日期 2005年8月26日—2005年9月1日
14 台風彩蝶 持續日期 2005年8月29日—2005年9月11日
15 台風卡努 持續日期 2005年9月5日—2005年9月16日
16 強烈熱帶風暴韋森特 持續日期 2005年9月15日—2005年9月19日
17 台風蘇拉 持續日期 2005年9月19日—2005年9月28日
18 台風達維 持續日期 2005年9月19日—2005年9月27日
19 台風龍王 持續日期 2005年9月25日—2005年10月3日
20 熱帶低氣壓 20W 持續日期 2005年10月7日—2005年10月8日
21 台風鴻雁 持續日期 2005年10月9日—2005年10月20日
22 台風啟德 持續日期 2005年10月25日—2005年11月2日
23 熱帶風暴天秤 持續日期 2005年11月6日—2005年11月12日
24 台風布拉萬 持續日期 2005年11月13日—2005年11月20日
25 熱帶風暴 25W 持續日期 2005年12月18日—2005年12月21日
時間表
一月
1月13日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1W 於關島阿迦納東南575海里(1,065公里)形成。
1月14日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1W 增強為熱帶風暴玫瑰。
1月18日
1800 UTC - 熱帶風暴玫瑰於日本南鳥島東南偏南330海里(610公里)消散。
二月
二月沒有熱帶氣旋形成。
三月
3月13日
06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2W 於關島阿迦納東南偏南355海里(660公里)形成。
3月14日
06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2W 增強為熱帶風暴洛克。
3月15日
1200 UTC - 熱帶風暴洛克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由 PAGASA 定名為熱帶風暴 Auring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1500 UTC - 熱帶風暴洛克增強為 台風洛克。
3月16日
1200 UTC - 台風洛克於菲律賓Borongan以南登陸。
1800 UTC - 台風洛克減弱為熱帶風暴洛克。
3月17日
1800 UTC - 熱帶風暴洛克於菲律賓Culion西北115海里(210公里)消散。
四月
4月20日
12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3W於雅浦島東南偏東275海里(510公里)形成。
4月22日
12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3W 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由 PAGASA 定名為熱帶低氣壓 Bising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4月23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3W 增強為 熱帶風暴桑卡。
1800 UTC - 熱帶風暴桑卡增強為 台風桑卡。
4月24日
0000 UTC - 台風桑卡增強為 2 級台風。
0600 UTC - 台風桑卡增強為 3 級台風。
1800 UTC - 台風桑卡增強為 4 級台風。
4月26日
1800 UTC - 台風桑卡減弱為熱帶風暴並於硫磺島西北偏西45海里(80公里)成為溫帶氣旋。
五月
5月16日
0000 UTC - 低壓區 96W 由 PAGASA 定名為熱帶低氣壓 Crising,位於 Surigao 以東180海里(330公里)。
5月17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96W 於 Surigao 以東145海里(270公里)消散。
5月30日
06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4W 於關島阿迦納東南偏南290海里(540公里)形成。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4W 增強為熱帶風暴納沙。
六月
6月1日
1200 UTC - 熱帶風暴納沙增強為台風納沙。
1800 UTC - 台風納沙增強為 2 級台風。
6月2日
0000 UTC - 台風納沙迅速增強為 4 級台風。
1800 UTC - 台風納沙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由 PAGASA 定名為台風 Dante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6月10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納沙於名古屋東南275海里(510公里)成為溫帶氣旋。
七月
7月4日
0600 UTC - 低壓區 93W 由 PAGASA 定名為熱帶低氣壓 Emong,位於菲律賓 Samar Island Catarman 東北35海里(65公里)。
7月5日
0600 UTC - 熱帶低氣壓 93W 於呂宋東岸登陸。
7月6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93W 於呂宋以西海域解散。
7月11日
12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5W 於日本南鳥島西南110海里(200公里)形成。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5W 增強為熱帶風暴海棠。
7月13日
1800 UTC - 熱帶風暴海棠增強為台風海棠。
7月14日
1200 UTC - 台風海棠增強為 2 級台風。
7月15日
0600 UTC - 台風海棠增強為 3 級台風。風暴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由 PAGASA 定名為台風 Feria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1200 UTC - 台風海棠增強為 4 級台風。
7月16日
0000 UTC - 台風海棠增強為 5 級超級台風。
7月18日
0000 UTC - 台風海棠於台灣花蓮登陸,強度為 3 級台風。
1800 UTC - 台風海棠穿越台灣後減弱為熱帶風暴。
7月19日
0600 UTC - 熱帶風暴海棠增強為台風,朝向中國東南沿岸。
1200 UTC - 台風海棠於中國東南沿岸登陸後,減弱為熱帶風暴。
7月20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6W 於威克島以北330海里(610公里)形成。
06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6W 增強為熱帶風暴尼格。熱帶低氣壓海棠於中國江西消散。
7月21日
12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7W 於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雅浦島以北300海里(550公里)形成。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7W 增強為熱帶風暴榕樹。
7月23日
1200 UTC - 熱帶風暴尼格於日本南鳥島東北偏北 615海里(1,140公里)消散。
7月26日
熱帶風暴榕樹於日本本州南岸及東岸掠過。
7月27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榕樹於日本本州東北岸對開海域成為溫帶氣旋。
7月28日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8W 於香港以南215海里(400公里)形成。
7月29日
12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8W 增強為熱帶風暴天鷹。
7月30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天鷹於中國海南島登陸。
7月31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9W 於雅浦島西北偏西130海里(240公里)形成。
0500 UTC - 熱帶風暴天鷹於越南南定附近登陸。
0600 UTC - 熱帶低氣壓 09W 增強為熱帶風暴麥莎。風暴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定名為Gorio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天鷹於越南北部消散。
八月
8月2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麥莎增強為台風麥莎。
8月4日
1000 UTC - 台風麥莎穿越日本八重山列島。
1200 UTC - 台風麥莎增強為 2 級台風。
8月5日
1800 UTC - 台風麥莎於中國浙江附近登陸。
8月6日
0000 UTC - 台風麥莎減弱為熱帶風暴。
8月7日
1200 UTC - 熱帶風暴麥莎於中國江蘇消散。
8月10日
0000 UTC - 低壓區 93W 由 PAGASA 定名為熱帶低氣壓 Huaning,位於菲律賓 Samar Island Borongan 東北偏東320海里(590公里)。
1200 UTC - 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將低壓區 93W 定作熱帶低氣壓 10W。
8月11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0W 增強後,國際命名為熱帶風暴珊瑚。
2100 UTC - 熱帶風暴珊瑚穿越呂宋島卡加延省北端。
8月13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珊瑚增強為台風珊瑚。
0600 UTC - 台風珊瑚於中國汕頭附近登陸,減弱為熱帶風暴。
8月14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珊瑚於中國江西附近內陸消散。
8月19日
15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1W 在西太平洋水域中形成。
8月20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1W 增強為 熱帶風暴瑪娃。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2W 於西太平洋水域中形成。
8月21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瑪娃增強為台風瑪娃。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2W 增強為熱帶風暴古超。
0600 UTC - 台風瑪娃增強為 3 級台風。
8月22日
0000 UTC - 台風瑪娃增強為 4 級台風,風速達每小時130海里,升級為超級台風瑪娃。
0600 UTC - 超級台風瑪娃仍然是 4 級台風,但風速降至每小時125海里,降級為台風瑪娃。
8月25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古超於北太平洋成為溫帶氣旋。
1800 UTC - 台風瑪娃於日本登陸,強度為 2 級台風。
8月26日
06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3W 於雅浦島東北方形成。
1200 UTC - 台風瑪娃於東京灣附近登陸後,減弱為熱帶風暴瑪娃。
8月27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瑪娃於日本以東對開水域成為溫帶氣旋。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3W 增強為熱帶風暴泰利。
8月28日
0600 UTC - 熱帶風暴泰利增強為台風泰利。
8月29日
0000 UTC - 台風泰利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定名為台風 Isang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0000 UTC - 台風泰利增強為 2 級台風。
06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4W 於塞班以東365海里(675公里)形成。
0600 UTC - 台風泰利增強為 3 級台風。
1200 UTC - 台風泰利增強為 4 級台風。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4W 增強為熱帶風暴彩蝶。
8月30日
1200 UTC - 熱帶風暴彩蝶增強為台風彩蝶。
8月31日
0000 UTC - 台風彩蝶增強為 2 級台風。
1200 UTC - 台風彩蝶增強為 3 級台風。
1800 UTC - 台風泰利於台灣花蓮登陸。
九月
9月1日
0000 UTC - 台風泰利於台灣海峽減弱為 1 級台風。
0600 UTC - 台風泰利於中國登陸後減弱為熱帶風暴。
1200 UTC - 熱帶風暴泰利於中國福州西面消散。
1200 UTC - 台風彩蝶增強為 4 級台風。
1800 UTC - 台風彩蝶增強為 5 級台風,升級為超級台風彩蝶。
9月3日
0000 UTC - 超級台風彩蝶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定名為超級台風 Jolina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9月5日
1800 UTC - 台風彩蝶於日本鹿兒島縣登陸。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5W 於雅浦島東面形成。
9月6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5W 增強為 熱帶風暴 15W。
0600 UTC - 台風彩蝶登陸後,減弱為熱帶風暴彩蝶
1800 UTC - 熱帶風暴彩蝶於日本隱歧島西北偏西30海里(55公里)成為溫帶氣旋。
1800 UTC - 熱帶風暴 15W 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定名為熱帶風暴 Kiko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9月7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 15W 由日本氣象廳命名為熱帶風暴卡努。
9月8日
1200 UTC - 熱帶風暴卡努增強為台風卡努。
9月9日
1200 UTC - 台風卡努增強為 2 級台風。
9月10日
0600 UTC - 台風卡努增強為 3 級台風。
1800 UTC - 台風卡努增強為 4 級台風。
9月11日
0600 UTC - 台風卡努於上海以南120海里(220公里)的中國東部登陸,強度為 2 級台風。
1800 UTC - 台風卡努減弱為熱帶風暴。
1800 UTC - 熱帶風暴卡努於中國消散。
9月16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6W 於越南東面形成。
18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6W 增強為熱帶風暴韋森特。
9月18日
0600 UTC - 熱帶風暴韋森特於越南順化西北75海里(140公里)登陸。
1200 UTC - 熱帶風暴韋森特減弱為熱帶低氣壓韋森特,並於內陸消散。
9月19日
0900 UTC - PAGASA 開始為熱帶干擾 Labuyo 發出警報。
9月20日
0000 UTC - 日本氣象廳開始為一熱帶低氣壓發出警報。
1200 UTC - 熱帶干擾 Labuyo 增強為 熱帶低氣壓 17W。
12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8W 於日本南鳥島西南220海里(410公里)形成。
9月21日
0000 UTC - 熱帶低氣壓增強為熱帶風暴蘇拉。
03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7W 增強為熱帶風暴達維。
9月22日
0300 UTC - 熱帶風暴蘇拉增強為台風蘇拉。
1800 UTC - 台風蘇拉增強為 2 級台風。
9月24日
2100 UTC - 熱帶風暴達維增強為台風達維。
9月25日
0900 UTC - 台風達維增強為 2 級台風。
2000 UTC - 台風達維於中國海南萬寧市登陸。
2100 UTC - 台風蘇拉減弱為熱帶風暴。
9月26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蘇拉在日本對開海域成為溫帶氣旋。
0000 UTC - 聯合台風警報中心開始為日本沖繩島東南偏南335海里形成的熱帶低氣壓 19W 發出警報。
0900 UTC - 熱帶低氣壓 19W 增強為熱帶風暴龍王。
9月27日
0300 UTC - 熱帶風暴龍王增強為台風龍王。
0900 UTC - 聯合台風警報中心發出熱帶風暴達維的最後警報,該風暴位於河內西南偏南90海里。
0900 UTC - 台風龍王增強為 2 級台風。
1800 UTC - 台風龍王增強為 3 級台風。
9月28日
0600 UTC - 台風龍王增強為 4 級台風。
9月29日
0000 UTC - 台風龍王進入菲律賓風暴責任范圍,並定名為台風 Maring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1200 UTC - 台風龍王增強為超級台風龍王。
9月30日
0900 UTC - 超級台風龍王減弱為台風龍王。
十月
10月1日
2100 UTC - 龍王台風(Maring)在台灣花蓮登陸,強度4級
10月2日
1335 UTC - 龍王台風(Maring)在中國福建省登陸
2100 UTC - 聯合台風警報中心發布龍王台風的最後公告:龍王台風在台灣的台北西方370公里消散。
10月6日
0000 UTC - 海南島當地的單位開始發布海南島附近有新的低壓形成。
10月7日
1500 UTC - 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對約在海 南島西南方的20W,發布熱帶低壓警報。
2100 UTC - 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對熱帶低壓20W發布最後的警報,此低壓當時位於越南順化市西北偏西方55海浬處。
10月9日
1200 UTC - 日本氣象廳開始對熱帶低壓21W發布警報。
10月10日
0000 UTC - 熱帶低壓21W進入菲律賓警戒范圍,並依菲律賓的台風命名系統,將之命名為Nando。
0600 UTC - 熱帶低壓21W (Nando)增強為熱帶風暴鴻雁(Nando)。
10月11日
1500 UTC - 熱帶風暴奇諾基(Nando)增強為鴻雁台風(Nando)。
1800 UTC - 日本氣象廳發布鴻雁台風(Nando)強度增強到2級。
2100 UTC - 日本氣象廳發布鴻雁台風(Nando)強度增強到3級。
10月12日
0900 UTC - 日本氣象廳發布鴻雁台風(Nando)強度增強到4級。
10月15日
2100 UTC - 日本氣象廳發布鴻雁台風(Nando)強度轉變成3級。
10月16日
0900 UTC - 日本氣象廳發布鴻雁台風(Nando)強度增強到4級。
10月19日
0300 UTC - 鴻雁台風(Nando)行進到較高緯度的日本。
10月28日
2100 UTC - 聯合台風警報中心開始對熱帶低壓22W發布警訊,15小時候日本氣象廳發布海上警報。
10月29日
0000 UTC - 熱帶低壓22W升級為熱帶風暴啟德.
10月30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啟德升級為台風啟德.
0300 UTC - 台風啟德轉為2級。
十一月
11月2日
0300 UTC - 熱帶風暴啟德在越南河內東南偏南方205 海浬登陸
1500 UTC - 各單位持續對熱帶風暴啟德發布警報,並慢慢在河內西南偏南方60海浬消散。
11月7日
0900 UTC - 熱帶低壓23W在雅浦島西北偏北方75海浬形成。
2100 UTC - 熱帶低壓23W升級為熱帶風暴 23W。
11月9日
0900 UTC - 熱帶低壓23W(Ondoy)增強為熱帶風暴 23W(Ondoy)。
11月10日
0300 UTC - 熱帶風暴23W (Ondoy)定名為熱帶風暴天秤(Ondoy).
circa 1600 UTC - 熱帶風暴天秤(Ondoy)在菲律賓北邊登陸。
11月11日
0300 UTC - 熱帶低壓天秤(Ondoy)在台灣附近消散。
11月13日
1500 UTC - 熱帶低壓24W帛琉西南偏南方形成。
11月14日
0000 UTC - 熱帶低壓24W被PAGASA命名為熱帶低壓Pepeng。
11月15日
0600 UTC - 熱帶低壓24W(Pepeng)升級為熱帶風暴24W(Pepeng)。
11月16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24W(Pepeng) 被定名為熱帶風暴布拉萬(Pepeng)。
11月17日
0000 UTC - 熱帶風暴布拉萬(Pepeng)轉為布拉萬台風(Pepeng).
11月20日
大約0000 UTC - 熱帶風暴布拉萬(Pepeng)菲律賓東北方登陸
1200 UTC - 熱帶低壓布拉萬 (Pepeng)菲律賓北方消潵,警報也停止發布。
十二月
12月18日
1500 UTC - 熱帶低壓25W在婆羅洲北方形成。
12月19日
大約0300 UTC - 熱帶低壓25W(Quedan)增強為熱帶風暴25W。
12月20日
0600 UTC - 熱帶風暴25W(Quedan)的警報停止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