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知识 » 北京师范大学人类学在哪个学院
扩展阅读
深圳e8套餐多少钱 2025-07-12 00:17:19
天津明喆都有哪些项目 2025-07-12 00:17:14
广州莲子汤哪里好吃 2025-07-12 00:15:48

北京师范大学人类学在哪个学院

发布时间: 2023-01-01 03:04:06

⑴ 北京师范大学有什么学院

一、北京师范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专业名称 学部,院系 入选级别
1 哲学 哲学学院 国家级
2 经济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国家级
3 法学 法学院 国家级
4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家级
5 教育学 教育学部 国家级
6 学前教实 教育学部 国家级
7 特殊教育 教育学都 国家级
8 体育教育 体育与运动学院 国家级
9 汉语言文学 文学院 国家级
10 英语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国家级
11 历史学 历史学院 国家级
12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 国家级
13 物理学 物理学系 国家级
14 化学 化学学院 国家级
15 地理科学 地理学院 国家级
16 生物科学 生命科学学院 国家级
17 心理学 心理学部 国家级
18 环境科学 环境学院 国家级
19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国家级

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专业名称 学部,院系 入选级别
1 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院 省级
2 天文学 天文系 省级
3 统计学 统计学院 省级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学院 省级
5 公共事业管理 敢府管理学院 省级

国家特色专业:特殊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历史学、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心理学、天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影视学、地理科学、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化学、环境科学、教育技术学、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二、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有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等11个双一流学科

序号 双一流学科名单
1 教育学
2 心理学
3 中国语言文学
4 中国史
5 数学
6 地理学
7 系统科学
8 生态学
9 环境科学与工程
10 戏剧与影视学
11 语言学

三、北京师范大学专业排名

以下专业由北京师范大学学长学姐实名推荐人数排名,大家同时可以参考推荐指数选择。

排名 专业 推荐指数(人数)
1 心理学 4.8 (239人)
2 汉语言文学 4.8 (194人)
3 教育学 4.7 (169人)
4 数学与应用数学 4.8 (156人)
5 历史学 4.4 (92人)
6 学前教育 4.8 (72人)
7 物理学 4.3 (57人)
8 教育技术学 4.8 (53人)
9 法学 4.3 (48人)
10 经济学 4.4 (47人)

四、北京师范大学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十所大学之一,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京港大学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等,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着名学府。

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为范源濂,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

⑵ 北京师范大学学院有哪些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院一共包括以下23个。
教育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哲学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学院、社会学院、心理学院、体育与运动学院、文学院、汉语文化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历史学院、数学科学院、物理学系、化学学院、天文系、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系统科学学院、统计学院、环境学院、资源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耕耘学院、瀚德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十所大学之一,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京港大学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国培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
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校区占地面积1191亩(海淀校园、西城校园、昌平校园G区),另建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0105人、研究生12756人、长期留学生1600余人;下设3个学部、23个学院、2个系、11个研究院(所);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46个;开设本科专业74个。

⑶ 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学科分别属于哪些学院

1、教育学部:教育学。

2、心理学院:心理学。

3、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理科学。

4、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3)北京师范大学人类学在哪个学院扩展阅读: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亦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

“双一流”战略的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使之成为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⑷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专业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雨历程。从最初开设国学算起已经有了将近百年哲学研究和传播的历史。中国近代哲学启蒙者梁启超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的董事长,严复、李大钊、鲁迅等都曾弘文励教、传授哲学智慧、评点中西文化。20年代,美国哲学家杜威曾应邀到北京高师讲学。受新文化运动和杜威教育思想影响,师生成立平民教育杂志社,“研究宣传及实施平民教育”。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成立政教系,哲学教研室是政教系的主要组成部分。1979年,政教系的哲学教研室、哲学史教研室、逻辑教研室和校属自然辩证法教研室、苏联哲学研究室联合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经过24年的努力,目前哲学系已经发展成为学术基础雄厚、学科门类齐全、教学与科研人才荟萃、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
哲学系从1979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90年被批准建立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系现有一个哲学本科专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还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2000年成立的“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是全国百所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哲学系经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先后培养了一千多名本科生和数百名哲学各学科研究生,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优秀的哲学理论工作者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特别是在培养哲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方面做出了贡献。
建立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以后,我们还将努力增设外国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博士点和宗教学的硕士点,同时积极申报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立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逐步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一直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通道。
此外,依托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在科学研究上,我们还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所、西方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还将整合校内外科研资源,组建科学美学与网络艺术实验室和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等若干研究机构,搭建新的交叉学科的研究平台,逐步形成几个在国内有影响的学术创新团队,一方面推进学术理论研究和社会现实问题的应用研究,另一方面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
哲学具有反思和批判的功能,同时与社会现实有着重要的关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一方面是一种自由探索的事业,另一方面也要对现实问题进行哲学反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哲学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渗透和互动,也越来越要求哲学家与科学家和其他人文社会学者结成联盟,实现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流与融通。
建立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以后,通过学术资源的合理整合,在全院教师的精诚合作和积极进取下,哲学系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必将在21世纪为中国哲学和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哲学系现任系主任为韩震教授,副主任为刘晓力教授、李祥俊副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系,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政教专业,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成立最早、影响也最大。直到1979年,我系各项工作一直处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前列。197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思想政治教育系分为哲学系、政治经济学系(现经济学院)和马列所(现法政所),在哲学系下设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研室。1981年,在哲学系成立《思想政治课教学》编辑部,创办《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1984年,以哲学系思政教研室为基础,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学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思想政治课教学》编辑部同时并入该中心。1985年,《思想政治课教学》编辑部改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1986年,学校再度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1989年,政教系并入哲学系,成为哲学系政教专业。1994年,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中心及《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又并入哲学系。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成立,原哲学系政教专业撤消,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50年来,政教系培养了一批管理干部、政工干部、思想宣传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教师、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科研骨干,其中许多担任厅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或成为特级教师、博士生导师,在全国有广泛的影响。
目前,我系现有思想政治教育1个本科专业,有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共2个硕士点,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0年获得批准)1个博士点,并招收教育专业硕士。同时,中学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及《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同我系关系密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有唐伟、王德胜、刘晓力、廖申白等;硕士生导师有刘孝廷、王庆英等;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有许惠英、庄永敏等;教育专业硕士导师有刘孝廷、崔新建、吴向东、晏辉、王庆英、许惠英、庄永敏等。
思想政治教育系今后的发展,将根据学院的整体布局,有效地完成对现有各种资源的一体化组合,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加强合作;在学科建设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为依托,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巩固我校在该学科的领先地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特别是注重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利用人才和研究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科研、宣传融为一体,在大、中学校相关课程的教师培训、教材推广方面多做工作,建设成全国一流的思想政治教育系。
思想政治教育系现任系主任为崔新建教授,副主任为程光泉副教授。 2003年4月,随着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成立,作为正式建制的社会学系终于得到恢复重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学科有着悠长的历史。1919年5月13日,社会学作为研究生课程正式设立,标志着社会学在北京师范大学近百年历史的开端。1920年,李大钊来校讲授社会学。1930年9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社会学系正式成立,第一任系主任为黄文山;1931年9月,黎锦熙代理系主任;1931年10月,马哲民担任系主任。1933年6月,社会学被迫停止招生。此后,在1939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设有家政系。北京师范大学的家政系一直延续到1950年代。而在1952年并入北京师范大学的辅仁大学,也早在1929年就设立了社会经济系,培养社会学和经济学人才,1943年,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独立。赵锡禹曾担任辅仁大学社会经济系系主任,着名社会学家李景汉则在1950年担任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辅仁大学的社会学学科云集了一批名家,也培养了优秀人才。曾经在两校社会学系任教的名家有李大钊、黎锦熙、许德珩、黄文山、施复亮、许仕廉、马哲民、李景汉、袁方等,李达则是两校培养的优秀社会学人才的杰出代表。两校在社会学学科发展上,坚持高标准、国际化。辅仁大学社会学系曾同时聘任9名外籍教授,法国人类学家雷冕则担任了12年系主任(1937--1948)。
1950年代-——1970年代,中国的社会学学科被取消,北京师范大学的社会学发展也受到影响。在1980年代,社会学学科恢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的社会学教学和科研就迅速恢复发展起来。经过20余年不同院系所社会学同仁的卓绝努力,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学科得到迅速壮大,在民俗学、教育社会学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社会政策、家庭社会学、社会工作领域都取得了不俗成果,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拥有一个博士点(民俗学),两个硕士点(社会学、民俗学),一个本科专业(社会工作)。
社会学系的恢复重建,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学科发展奠定了一个新的平台。目前社会学系处在恢复重建初期,仅拥有两个硕士点,一个本科专业,与社会现实对社会学学科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社会学系热切期望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一如既往给予关心帮助,热切期望各位系友出谋划策,热忱欢迎有志于社会学研究的同仁加入我们的行列。
社会学系现任系主任为赵孟营副院长(兼)。

⑸ 北京师范大学总共有几个校区(各专业新生在哪个校区)

北京师范大学 总共有3个校区,分别为海淀校区、西城辅仁校区和昌平校区。
一、北京师范大学总共有几个校区
北京师范大学 共有3个校区,分别是海淀校区、西城辅仁校区和昌平校区;占地面积1191亩(海淀校园、西城校园、昌平校园G区),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本科生10105人、研究生12756人、长期留学生1600余人。

海淀区: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西城辅仁校区:西城区定阜街1号

昌平校区:昌平区沙河高教园

二、北京师范大学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 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着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 北京师范大学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 北京师范大学 。

百余年来, 北京师范大学 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七五”“八五”期间, 北京师范大学 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九五”期间,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将 北京师范大学 列入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十五”期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11个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 由北京校区、珠海校区两个校区(含四个校园)组成。北京校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珠海校区于2019年4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设,现有本研学生3600余人。学校设3个学部、27个学院、2个系、11个研究院(所),4个书院。馆藏图书490余万册、电子图书970余万册。

北京师范大学 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2年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2018年成为首批可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20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专业7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现有38个学科涵盖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6年一级学科评估(第四轮)结果,我校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地理学6个一级学科获评A+,2个一级学科获评A,7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的学科数量居全国高校第六位。

北京师范大学 是国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拥有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和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9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2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首都新型高端智库1个、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基地1个、北京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思想研究中心基地1个、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基地1个,其他省部级重要平台15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35种。

⑹ 北京师范大学都有哪些院系

北京师范大学有:汉语文化学院、化学学院、环境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系、天文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系统科学学院、教育学部、文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资源学院、体育与运动学院、历史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哲学学院、心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1个学部、23个学院、2个系,开办60个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体制改革试点学院1个,国家级教育培养基地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