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山多平地少怎么样
扩展阅读
宾利家具杭州哪里有卖 2025-07-10 11:45:36
广州坐地铁多少钱打折 2025-07-10 11:40:55
深圳人才绿卡怎么办理 2025-07-10 11:40:10

厦门山多平地少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12-09 10:09:55

① 老厦门都未必知道的关于厦门的冷知识

1、沙茶面80年代才开始盛行

作为厦门最着名的小吃—沙茶面,它的盛行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沙茶面什么时候开始在厦门出现无从考证,但翻阅民国(30-40年代)几本介绍厦门 旅游 的书籍中,都未提及沙茶面,虾面、牛肉面、鸡蓉面(泡面)在当时是主流。解放以后不久即公私合营,私人档铺逐渐消失。据老者回忆,50-60年代,在国营的饮食店里可以点到沙茶面,不过只是众小吃的一种,并没有专门吃沙茶面的地方。到了文革后的1978年,才出现卖沙茶面的摊贩,后面才有专门做沙茶面的店铺。不同于其他闽南小吃,当时,仅在厦门市区能吃得到沙茶面,岛内郊区、岛外、漳州、泉州等地都极为罕见,所以沙茶面也成为了厦门小吃的代表。如果你在厦门看到哪家卖沙茶面的店说自己是百年老字号,那一定是瞎扯淡的了。


2、哪里才是厦门的中心?

厦门岛是厦门市的中心,厦门岛的几何中心虽然在江头(仙岳路与成功大道交汇处),但大部分人不认为它是厦门的中心。因为厦门在很长一段时期市区仅仅局限于厦门岛的西南一角,距离江头的直线距离还有8公里。在清朝,厦门城的中心点在今天的市公安局(老文化宫)。改革开放前,中山路、中山公园一带才称作厦门,火车站已经很偏远了。20-30年前,筼筜大开发,市政府迁往滨北,白鹭洲被认为是厦门新的中心。厦门中心的变迁,是早期厦门岛内发展不均衡,市区不断东扩的缩影。而如今,以前没人要住的五缘湾成为厦门最贵的地块,SM广场在几何中心,万达广场在东部,会展、两岸金融区也在东海岸,岛外建设热潮滚滚,已经很难说哪里是厦门的中心了。

▲厦门人眼中的厦门(刻板印象)


3、厦门铁道东西曾是两个世界

厦门民国形成的老城区在厦门岛的西南隅。1957年建成的鹰厦铁路把厦门岛分成了东西两块。改革开放后建设的筼筜、东渡、湖里、莲花等新区,都未曾跨过铁路以东。就算到了1995年,厦门岛还是被铁路分割成了两个世界。西部是老市区、美丽的筼筜新区以及欣欣向荣的湖里工业园。可是所有的道路遇到铁路就戛然而止。90年代的地图干脆只印厦门岛的西边,城市的边际被铁路包围着。而东部,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片未知的世界。只有零星的几路近郊公交可以到达东部比较大的村落。


▲1992年厦门交通地图只有厦门岛的西部,东以铁路为界。


4、厦门的士不找零?

在厦门坐的士有一个潜规则,常常司机不会找给顾客五毛零钱。比如计价9块5会直接收客人10块。实际上,关于出租车的收费找零问题,政府价格管理部门并无专门的规定。既然出租车计费标准中有保留了“角”的单位,那么,出租车司机就无权擅自把“角”进到“元”,除非乘客本人自愿。这样说来,出租车司机在遇到带“角”的零头时,能找零则找零,如果不能找零的话,只能主动让利,即减掉“元”以下的零头。所以,下次乘车遇到这种情况,不妨问一下司机有没有零钱找哦。


5、厦大大南门不在南边

厦大校门的命名让很多人一头雾水,西北边的大门不叫“西门”或“北门”,却叫“大南门”。原来,此门是1921年厦大建校时起名的,因毗邻南普陀寺,面向思明南路,进校门后的马路为大南路(厦大至南普陀)而得名,许多厦大学子简称此门为“南门”。但是此南非校区之南,大家可别搞混了。


▲厦门大学大南门


6、厦门第一座隧道与高架

厦门岛内山多平地少,为了提高交通的流量与效率,厦门岛内如今遍布着大量的隧道与高架桥,其密度在全国数一数二。不过,隧道及高架在厦门是近十几年来才兴起的。在2000年以前,厦门的隧道与高架桥屈指可数,公路隧道仅有钟鼓隧道及仙岳隧道。第一座公路隧道是钟鼓山洞,北起万石植物园钟山,南至南普陀寺鼓山,全长1161米,1986年通车。钟鼓隧道大大拉近了厦门市区与厦大的距离。第一座高架桥是文园路一中门前的高架桥,长130米,双车道,1991年通车,解决了学生进出存在安全隐患。


▲1990年代钟鼓山洞旧影


7、百家村不是农村

厦门老市区有一个地名叫百家村。虽然地名有一个“村”字,不过它可不是农村。1927年,为兴建厦门第一座公园—中山公园,原公园片区的124家住户自愿迁往此处,为构建中山公园腾出空地,故名“百家村”。百家村的发展亦由此开始。百家村是厦门民国年代规划且得到实施的几个新区之一,也是至今保留较为完整的一个老街区,内遍布着众多的风貌建筑,散发着浓厚的市井文化气息。

▲百家村老街


8、厦门岛内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落

湖里区钟宅村是岛内惟一的少数民族村落,位于厦门岛东北部,面积3.5平方公里。钟宅村聚居着3000多名畲民(2000年),其中超过90%为钟姓。钟氏先祖原居于河南省许州颍川郡朱昌县安邑乡,后迁徙至福建海澄县屿上村居住,于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移居钟宅村,至今已有600多年 历史 。当地的民俗文化蕴涵着民族信仰,至今仍演绎着本族特色的习俗,例如“送王船”。遗憾的是,钟宅村已经列入了拆迁的计划,即将消失。


▲钟宅钟氏宗祠


9、五缘大桥上的题字改过了好几回

五缘湾原名钟宅湾,因北岸的钟宅村得名。横跨钟宅湾的大桥于2004年建成,当时的名称是“钟宅湾大桥”。但到了2005年,出于两岸政治上的寓意,叫了600多年的钟宅湾被更名为“五缘湾”。大桥也随之更名为“五缘大桥”。而五缘大桥上的字一开始使用的是无署名的简体字,2008年又换成了江泽民题写的繁体“五缘大桥”。


▲不同时期的大桥题字


10、“前村埔路”写错了吗?

在前埔莲前东路南侧有一条路,路牌上写着“前村埔路”。很多人都以为广告公司做路牌的时候把“前埔村路”的字写颠倒了。其实不然。“前村埔”这个地名确实存在。前埔行政村由前埔、前村等自然村组成,其中前埔自然村的别名也叫“前村埔”,所以这个路牌是没有错的。

▲前村埔路路牌


11、1924年,厦门才有了第一条马路
以前厦门市区没有马路,只有狭窄的街巷。民国初,陈旧落后的市政设施,已不能适应厦门商端口日益发展的需要。1920年,地方人士向政府请准征收两个月铺捐和发行公债后,一面规划测量,一面从徐州、温州、广东招工1000多人来厦门,当年12月兴筑从提督路头至浮屿长700余米的新马路。此路仿英国“麦嘉顿”式,两旁建立南洋骑楼式的人行道,一可遮阳,二可避雨,是厦门第一条近代化马路,遂以“开元”命名。开元路历时四年于1924年建成。

▲开元路街景


12、厦门北站曾经在岛内

现在说起厦门北站,大家想到必然是位于集美后溪的北站。不过在集美的厦门北站还没建成之前,厦门北站指的是岛内的高崎火车站。高崎火车站1958年建成,1982年改名为厦门北站。2010年,新厦门北站启用后,高崎火车站恢复原名。2012年改称厦门高崎站。2015年,高崎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


▲厦门高崎站


13、“内厝澳”还是“内厝沃”?

到了鼓浪屿,明明码头上写的是“内厝澳码头”,路牌也是“内厝澳路”,但沿路的门牌号却成了“内厝沃”,这不禁让人疑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澳”跟“沃”普通话一个读ao4,一个读wo4,闽南话的发音也不相同,意思更不同,怎么会混着使用呢?这是因为在70-80年代,“沃”曾经做为“澳”的简体字出现过一段时间,后来废除了。所以除了内厝澳以外,几乎厦门所有带“澳”的地名,都可以见到两种写法。比如:“顶澳(顶沃)”、“下澳(下沃)”、“澳头(沃头)”。“澳”其实才是正确的写法。但是“下澳社区”如今变成了“下沃社区”,顶澳却不变,比较混乱。

▲门牌上为内厝沃路,路牌却是内厝澳路


14、鼓浪屿近1/3的路名以省市名称命名

鼓浪屿上的道路30余条,有近1/3的路名以省市地名命名。其中,福建路以省命名。泉州路、漳州路、福州路、三明路、兴化路(莆田旧称)以市命名。永春路、海坛路以县命名。安海路以镇命名。


▲鼓浪屿路牌


15、厦门岛内还有多少城中村?

现在厦门岛上的城中村都是由原禾山地区的村庄演变而来,湮没在大马路及高楼大厦之中。若以成功大道与仙岳路为界,把厦门岛用“十”字分成四个区域来看。西南已经几乎完全城市化。北部由于机场限高,不少村庄还有保留。而东部因为原本是前线(面对金门)的原因,发展较晚,城中村至今仍然不少。但是这几年东部的发展力度很大,村庄也不断的在消失或萎缩。如今厦门岛上仍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城中村,不过比起民国年间统计的178社,已经消失了很多。


▲厦门岛内现存城中村分布(红圈部分)


16、这个厦门地名99%的本地人都“读错”

曾厝埯的“埯”字,随便问一个人,这个字怎么念,绝大部分会回答你是平声的ān。厦门话也是念平声,与“安”同音。但字典却告诉你这个字读ǎn(第三声),不读ān(第一声)。公交车的报站广播跟随字典,念的是上声的ǎn,反而有点怪怪的。只能说这个正规读法没什么群众基础。


17、淘大食品的英文为何是AMOY?

AMOY是厦门的英文旧称。可是在淘大食品的包装上,英文出现了AMOY的字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淘化大同的前身淘化在1908年于中国福建省厦门成立,除酿制豉油外,也兼营牛奶业务。1928年,淘化大同正式于香港成立,设厂制造豉油。为纪念公司发源地,淘化大同将其英文名称定为Amoy Food。解放以后,厦门的淘化大同根据业务被拆分并入了酱油厂与罐头厂,成为后来海堤、古龙品牌的基础。而淘化大同品牌继续在香港经营,一直延续至今。


▲淘大食品商标


18、有些地名的厦门话不能直接照字念

区分厦门本地人与其他闽南人(或者特务)的方法除了口音外。可以让他们念一下“文灶”、“莲坂”、“安兜”、“泥金”这几个地名。如果他们直接用闽南话念出上面的地名,基本可以排除是本地人。因为这几个地名厦门话要念“麻灶”、“刘坂”、“庵头”、“涂任”。这些地名的文字后来被雅化了,但是厦门话却保持原来的传统,一般也只有本地人才知道。


19、厦门岛上有两个城隍庙

厦门城城隍庙原址位于厦门城内,今中山路城隍庙巷一带。文革时毁,原城隍庙的范围被改建为新华路邮局及思明区人民医院。1980年代,龙海人吴天发在厦港南华路11号之2住宅重建厦门城隍庙,后来规模慢慢扩大。庙内供有一尊明代的石狮子和明代的城隍爷。但是按道理说,“有城才有城隍”,而南华路远离古厦门城。近来又有信徒在古城西路接近原址的位置复建了一座城隍庙行宫,也请进了厦门城开基祖城隍金身。因此出现了厦门岛上有两个城隍庙并存的特殊景象。


▲南华路城隍庙vs古城西路城隍庙行宫


20、厦门有5条街巷 年龄超过250岁

干隆三十二年(1767年)版《同安县志》记载,当时厦门的古街道,已有25条,近城的叫内街,有桥亭街、新街仔、塔仔街、局口街和菜妈街5条;近海的叫外街,有石埕街、提督街、碗街、纸街、竹仔街、磁街、外关帝庙后街、神前街、中街、亭仔下街、木屐街、港仔口街、岛美路头街、轿巷街、五崎顶街和走马路街等16条;内、外街中间,还有火烧街和关仔内街2条;在厦门港又有桥仔头市和市仔街2条。这些古街道宽仅3米左右。250年后的今天在还沿用干隆年间街名,剩下局口街、桥亭街、菜妈街、小走马路和市仔街5条。


21、中国第一所幼稚园在鼓浪屿

中国最早创办幼儿园(幼稚园)的地方是鼓浪屿。清光绪二十四年正月(1898年2月),英国人韦爱莉在鼓浪屿创建怀德幼稚园。创办以来一直没有间断,即今鼓浪屿日光幼儿园。在厦门,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幼儿园是民国初年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幼稚园。

▲怀德幼稚园毕业生合影


22、厦门最高的地方有多高?

同安汀溪的云顶山为厦门市辖内最高山峰,位于安溪、南安两县交界处。峰顶常有云雾,故称云顶山,海拔1175.2米,相当于356层楼高。厦门岛最高峰是洪济山的主峰云顶岩,海拔339.6米,与今天在建的厦门国际中心同高。鼓浪屿岛最高峰为日光岩,海拔92.6米,比对岸的瑞颐酒店略矮一些。

▲同安云顶山


23、带有民国色彩的路名

在同安路实验小学对面,有几条平行的小路名称很特别。它们是忠孝里、仁爱里、信义里(有没有很像台湾的路名?)。这些路名源于民国初年新生活运动所倡导的国民道德中的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几个在台湾路名中仍然常见的字眼,在大陆已不多见。厦门其他比较有民国色彩的路名都被改名了,比如民国路改为新华路,民生路并入民族路,新生路并入深田路等。可惜,由于拆迁,忠孝里与仁爱里名存实亡,信义里相对完整,还有不少一些老别墅。


▲忠孝里、仁爱里、信义里周边地图(1980年)


24、幸福路竟与宫庙有关?

幸福路是大家很喜爱的厦门路名,因为幸福的寓意很美好。但是其实这条路本跟幸福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条路以前叫做佑福路,因为那里有座佑福宫而得名。一直到了文革破四旧,才将“佑福路”改了一个字,变成了“幸福路”。

② 福建沿海6城市热力图,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是怎样的呢

我国东南沿海的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都很发达,尤其是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吸引了很多人去打工、求学、创业、做生意等等。在这些东南沿海省份当中,地理位置最东南的就是福建省,福建的电视台叫东南卫视,由此也能看出福建的区位。福建沿海地形山多平地少,沿海城市既挨着大海,也挨着山区。

从厦门热力图可以看到,厦门岛还是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在福建沿海城市当中很显眼。厦门是福建省最有名的城市,海上花园名城,由于厦门主城区在厦门岛上,四面都可以看到大海,还有着名的鼓浪屿,厦门一直是旅游热门目的地。

随着厦门城市的发展,厦门岛已经远远不够,通过修建桥梁和隧道,厦门岛对面的陆地都已经发展为市区,由于厦门本身面积就小,厦门在对岸的漳州沿海建立了厦门大学漳州校区。

总的来说,福建沿海6城市热力图,福州、厦门、泉州、宁德、莆田、漳州,都是有山有海的城市,希望福建沿海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发展的更好。

③ 福建各市城区人口排名是怎样的,谁位居第一呢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土地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下辖9个地级市。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9.3%,西部、中部为广阔的闽西大山带、闽中大山带,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该区域是福建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经济发达的地方。

④ 如何评价厦门这个城市

我在厦门住过一段时间,真的一旦说到厦门,很多人对厦门的印象绝对就是一座文艺小清新的城市。来厦门旅游的游客也是大部分穿得很文艺清新,就是为了配合厦门这个文艺清新风格还留下一张美照。

确实,文艺小清新就是厦门最好的形容词。它没有像其他旅游城市那样走历史文化路线,而是另辟蹊径,在国内打着这种现代化的文艺清新风旅游城市除了厦门可能没有第二个了。

来过厦门的人都知道,厦门环境很好,路都很干净,树木葱郁,又是沿海的小岛,在环岛路走着就可以看见大海,碧海蓝天绿树,简直就是城市里的大自然,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城市。在厦门中山路,曾厝埯,鼓浪屿这些景点都可以找到很多很可爱很小清新的小玩意,每一处景色,就算是路边一个小店铺也是满满的文艺气息,有哪个女生会不喜欢这个城市呢?

不得不承认,厦门确实是一个非常浪漫美好的城市,但是也是一个非常严重旅游商业化的城市。尽管说,这可能是每个旅游城市都无法避免的问题,但是还是不免会招人讨厌。

我在厦门那么久,我是很喜欢厦门这个城市的,但是在厦门的路上几乎一半都是游客,本地人每天都在和游客挤公交车,让厦门变得很没有生活气息,因为游客太多了,在路上你看到的都是一双双探索的,新奇的眼,如果问路的话,很大几率那个人会回答你“不好意思,我是来旅游的”。因为游客变多,很多店铺都变得很坑,很会赚游客的钱,有时候你觉得这个东西非常普通,根本不值那么多钱,但是就是会被卖的很贵,所以有时候真的觉得厦门在美丽外表下,总有股难以抑制的钱味。

⑤ 福建是很穷呢

不同的外省人对福建的评价,观点经常截然相反,有的人觉得福建很富,有的人觉得福建很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我认为与福建本身的地理环境有关,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多山的丘陵地带,山川与河流阻隔了福建内部经济、文化与语言的融合,所以相比北方大部分省份来说,福建在各方面都更复杂,更具多样性,了解福建比了解北方大部分省份都要难得多。
先说说为什么福建穷,福建山多平地少,可耕种土地面积少,而且土地基本都很贫瘠,从农耕经济角度来说,福建绝对是穷地方。
既然在土地上找不到饭吃,福建人就从海洋找饭吃,福建森林覆盖率至今还是全国第一,历史上从不缺木材,所以福建历史上造船业特别发达,造船业发达,自然渔业与海外贸易就特别发达,从宋朝开始福建一直都是中央王朝对外经济交流的前沿,福建泉州港(古称刺桐)雄踞东方第一大港的宝座整整400年。从财富流通来说,福建历史上也曾经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地方。
明朝后期与清朝实行海禁,禁止海外贸易,以海洋经济为主的福建的活力被扼杀,福建又被迫回到毫无优势的农耕社会,贫穷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福建人只能下南洋谋生,中国历史上经历山东人闯关东,山西人走西口,与闽粤人下南洋三次人口大迁移,只有闽粤人是从海洋向国外迁移。
民国时期国家动荡,全国上下没有一片净土,大家都穷,福建也不会例外。
1949年后,国民政府退守台湾,福建成了海防前线,为避免战争的破坏,国家层面的建设投资少得可怜,基础建设远落后于其他省份,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国家层面的投资,落后也是必然的。30年前因为政治原因闭关锁国,无法开展与外界的经济交流,福建的海洋优势无法发挥,经济发展几乎全国垫底,再加上戴云山脉与武夷山脉的阻隔,福建与内陆地区交通不畅,所以就成了全国最贫穷、最闭塞的省份之一。
改革开放后,福建才慢慢恢复活力,与北方一些省份不同的是,福建的发展几乎完全是靠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带动,特别是闽籍华侨的带动。与同样是沿海省份的辽宁做比较,两省的经济成分有很大的不同,辽宁有不少大型国企,国企所占的GDP比重较大,东北的年轻人找工作据说首选都是国企,不进国企相当于没有工作。而福建国企所占的比重很小,普通的福建老百姓对国企没有什么概念,除了国家电网、电信三巨头等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几个单位外,根本不知道哪还有国企。
民营经济比重大,间接说明福建经济更自由,更具活力,自由的市场经济同时在城市与乡镇的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体现,外地人来到福建,会发现福建的城市规划比较杂乱,城市规模都比较小,也没有形成地区性的中心城市,这是因为福建的城市基本是自发形成,不是靠政策强力打造的结果(平潭实验区与厦门市例外),福建每一个城市规模都不大,但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优势产业,所以福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均衡,不像大部分省份都是省会独大,省会很强,其他地区经济则都非常落后,福建的省会福州应该是全国最低调的省会之一,在省内经济不如泉州,省外知名度不如厦门。因为福建的经济比较接近自由市场经济,所以各行各业发展相对比较均衡,产业结构比较健康,不像山西、内蒙过度依赖煤炭等能源产业,河北过度依赖钢铁等重工业,以及个别地区过度依赖污染严重的化工产业等。福建省是中国比较早注重环保的省份,多年前就致力打造生态模范省,虽然有紫金矿业这样知名的矿业公司,但是整体矿业在福建省的GDP里面占比不到1%,所以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要好过国内大部分的省份。
那么福建现在到底穷不穷,让我们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判断:

一是看官方的数据,上图是2017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GDP排名情况示意图,从示意图上看福建2017年GDP为32298.28亿元,排在全国第10位,总量好歹也排在全国10名内,并不算太差,但是GDP排名在10名内的省份除浙江、福建外几乎都是人口大省,福建省的人口是10名内的省份中最少的,只有3000多万人,其他省份的人口几乎都是接近福建省的两倍甚至三倍,GDP总量并不能反映当地人民的平均富裕程度。2016年福建省的人均GDP为74288元人民币(2017年尚无可靠数据),位居全国第六位,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047.75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第七位(我实在搞不清楚这个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暂且相信它是可靠的)。同时福建也是全国六个实现财政收支盈余的省市之一。从官方的数字看福建经济在全国居于前列,对地无三尺平的福建省来说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天津市东丽区2016年GDP为93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2亿(数据来自政府工作报告),福建省福清市(县级市)GDP848.2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68亿(数据来自政府工作报告),东丽区财政收入与GDP的比率为8.41%,福清市财政收入占GDP的百分比为10.46%,财政收入与GDP的比率差异较大除了产业结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不说大家也大致明白,我拿天津东丽区的数据作为对比,因为我觉得天津市东丽区经济发达,数字相对比较可靠。不少人说中国越往北的人越爱面子,这个爱面子除了热衷于修建不太实用的面子工程外,同时也热衷于制造数字景观工程。我在福建做了7年的财务工作,我认为福建省的GDP统计数字相对还是靠谱的,据我所知当时不少民营企业因为怕惹来税务上的麻烦报产值都会选择少报,统计局为了提高我们报产值的积极性,每年都要以开会的名义请我们这些财务人员吃一餐,过了这么多年,可能形势已有了变化,但我始终相信福建省的GDP数字相对还是靠谱的,不会像有的地方那样水份多到离谱。天津滨海新区去年已公开承认GDP数字造假,2016年GDP数字从一万多亿降到6000多亿,一下挤出三分之一水份。天津好歹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直辖市,天津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什么情况留给大家去想象吧。
从上面这些数据看,福建的经济在国内是比较好的,算不上穷,更重要的是,官方的数字所能体现的仅仅是福建人收入的一部分。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福建省注定无法成为区域商业中心,更不会成为区域经济中心,福建省内的经济规模与其他经济大省也没法比,但是福建省却是资本净输出大省,福建人在省外与国外创造的财富的数字相当巨大,以侨乡福建省福清为例,这个地处东南一隅名不见经传的小县级市,在两个行业却有相当大的规模,一个是能源行业,据说福清民间前些年向能源大省山西与内蒙两地的资本输出就达千亿规模,另一个行业是房地产,福清人拥有大量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公司,比较大的有融侨集团,金辉集团、名城企业集团、利嘉集团,冠城集团,融汇集团、汇成地产、福建中联集团、福建永鸿集团、凯景集团、龙旺集团、中诚集团、加州集团、旺福地产、融坤集团、巨成集团、润城地产、融辉地产集团、汉旺地产、新福兴地产,除这些公司外,还有大量不太出名的小型房地产公司,我在江西上饶市工作过一年,当时上饶市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板几乎都是来自福建,其中来自福清市的就有四家(其中一家就是前面列出的汇成地产,另外三家都不在这个名单里面),非福清的房地产公司主要来自泉州与厦门,这些房地产企业与广东的华侨城、万科、恒大、碧桂园这些房地产航母比当然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来自福建的房地产公司数量大,而且几乎都是民营企业,甚至很多都是农民集资企业,受益者比较广。
福建不同地区的人都有不同的优势产业,这些优势产业不仅在省内经营,也大量在省外经营,打工的人就知道,不管在哪里找工作,总是能遇上来自福建的老板。除能源与房地产外,福建人的产业主要分布在水暖器材、阀门、建材、食品、运动产品、服装等,比如有名的建筑涂料立邦漆与北京最大的调味料品牌老才臣老板都是福建人(立邦漆是福建人与日本人互相参股)。
海外福建商会是华人第一大商会,福建经商人口比例高,福建商人不仅活跃在中国各地,更活跃在世界各国,连非洲刚果(金)那么乱的国家都有几千福建人在那里经商,其他地方更不用说了,福清市江阴镇农民几乎都在非洲与南美办企业或者从事贸易活动,我有一个朋友的家族就在非洲好几个国家办鞋厂,福清江镜镇的方则江家族甚至垄断了非洲小国莱索托的大部分商业。
大家都发现在国内遇到福建人出来打工的比例相对比较少,这不是因为福建人个个都当老板,而是很多当不了老板的、没有什么本事的福建人都跑国外打工了,付出同样的劳动,到发达国家可以赚更多一点工资,所以到了国外,你会发现福建人特别多,哪都能遇到。为什么福建人在国外名声差,就是普通话都说不好,没文化、素质低的底层人出去太多了。
如果算上投资分红、国内外经商的收入、国外打工的收入,福建人的可支配收入要远远高于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
上面提过,福建山水区隔,虽然各地区市发展差距没有那么大,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地方贫富差距还是相当大,哪怕一个县里面,不同乡镇贫富差距也很悬殊,比如福清市,如果你去了龙田镇,你看到豪宅林立,会觉得这个地方很富,你要是去了南岭镇,你会觉得这个山上小镇完全就是第三世界。在北方平原地区各地差距就比较小,你在天津从东丽区跑到西青区,你很难发现有什么不同。
福建山高水系杂,不利于发展本地的经济,所以给人感觉福建很落后,福建很穷,但是福建人又敢拼敢闯,在工商业领域颇有成就,掌握着巨大的财富,所以又给人感觉福建人很富,这就是很多人对福建的看法很矛盾的原因。

⑥ 专家说厦门环境很稀有,很多有钱人都买厦门房,真的吗

每个成功的案例必须有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这是老祖宗5000多年 历史 的总结。厦门因具备这三大要素确实成了中国闻名城市,未来会更加辉煌。这点让后人去见证吧。

天时:赶上改革开放持续地发展和国家给予厦门的多项政策。

地利:厦门是个海岛,且岛内有山有水,四面环海,有着自然美。加上早期就是对外通商港口,在世界上比其它城市有知名度。

人和:早期本地土生土长的人因通商港口的原因华侨多,更早地注重教育,因此文化素质相对高了点。基于三大元素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到厦门发展,而且来的大多数人都是有文化,有财富的人。(当然也有很多基层建设工人)厦门周边泉州,晋江人都因改革变成最富有的群体,也包括了福建和题主说的全国一些比较富有的人到厦门买房定居。所以厦门房价位居全国第四位不奇怪。说不定再过些时日再跃居一二也不是不可能?因为地利是自然赋予的不可人造。香港不是如此吗?

本人没文化随兴胡说请勿怪罪哦。

厦门国际 旅游 城市,厦门国际海上花园,宜居城市,文明城市,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美食 天堂,厦门唯一一个缺点,房东一直想房租,福了!房东,苦了打工人,打工人很多离开厦门,希望政府出台帮帮 社会 游子!这是我的心里话,谢谢大家

全球公认最宜居的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
.
比肩拉萨的空气质量
.
比肩香港的地理优势
.
比肩深圳的定位头衔
.
比肩巴黎的文艺气息
.
比肩东京的干净整洁
.
比肩丽江的四季如春
.
比肩上海的配套密度
.
全国唯一行政级别,科教文卫,都市圈区位等优势,全方位碾压省会的计划单
.

环境很美 有山有海 海上花园

的确厦门的人文地理环境优越是个宜居的城市,但是别听专家的话会害死人的,现在最不可信的就是所谓的专家都是托

这是不可能的!

何谓有钱?现估计要亿元身家才算有点钱吧。现在小县城一套百来平方的房子买下来加装修就差不多小百万了,有两套以上房子的人太多太多了。村里的人到县城买房,县里的人去市里买房,市里的人就到区域中心城市买房,区域中心的人就到一线二线城市买房。一二线百来平方的新房要上千万了。

这句话,我感觉改成:厦门好的房子,被95%的有钱人占有!更有道理些[呲牙]

当然不可能是真的!

全国5%的有钱人就可以把厦门的房子全部买下!说厦门的环境很稀有也有点主观,我生活在离厦门100多公里的泉州市,夏天还是热的要命,最高气温可达34度,更重要的是因为厦门近海,冬天气温低则3-5度,海风特别大,比起北方零下几度的舒适度还不如!

划下重点“专家”!凡是专家讲的,你反着理解大概率才是本意。厦门什么都高,就工资不高,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基础的建筑是海市蜃楼,你觉得那是真的吗?

你来回答一下全国95%有钱人有多少人?全厦门房子才多少套,给全国95%有钱人塞牙缝都不够。

⑦ 厦门有哪些山

仙岳山、万石山、金榜山、狐尾山、东坪山、云顶山、天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