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簡介
皇帝作為封建時期的最高統治者,我國自秦始皇開始,就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但是作為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註定會不平凡,他的一生充滿著坎坷,無論是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還是電影《末代皇帝》,我們都可以看出這一代皇帝的艱辛與苦澀。
他的一生總是在動盪中度過,幾上幾下,晚年相對安穩一些,在《末代皇帝》這部電影中他回家需要買門票,看著龍椅時,眼睛有說不出的故事。
② 末代皇帝溥儀如何被趕出紫禁城
同中國歷朝歷代的末代皇帝相比,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無疑算是非常幸運的。1912年2月12日,宣統皇帝溥儀頒布詔書宣布退位。由於溥儀是主動退位,所以得到了民國政府給予的《清室優待條件》保護。
按照《清室優待條件》的規定,溥儀不但可以繼續住在紫禁城的內廷中,保留皇帝的尊號,民國政府每年還要向其撥發四百萬兩作為生活費。此外,清帝私產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這些私產在當時包括:紫禁城內廷中的所有物品、熱河行宮(今承德避暑山莊)內藏物品、盛京行宮(今沈陽故宮)內藏物品,頤和園內藏物品,以及東三省大量皇家莊田、林地、礦場。因此,溥儀在退位之後,其個人財富仍可以說是富可敵國。
溥儀退位後,他和他的「小朝廷」在紫禁城內仍保留著過去皇室的生活,吃穿用度等方面都是是極盡奢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溥儀不用履行皇帝的義務,卻還可以享受皇帝的大部分權力,日子反倒比從前過的更愜意了。
不過,這種好日子並沒有一直持續下去。民國十三年(1924年)11月3日,國民軍將領鹿鍾麟率部佔領了紫禁城北面的景山,並將紫禁城的內城守衛部隊全部繳械,紫禁城的崗哨全部換上了國民軍的士兵。此時,溥儀和前清的王公們都陷入了惶恐之中。不過,也有人仍心存僥幸,認為這不過是軍閥之間「城頭變幻大王旗」,對於清室的優待不至於會發生什麼變化。然而,這次卻和以往並不一樣。
根據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中的記載。11月5日上午約9點多,溥儀和皇後婉容正儲秀宮邊吃水果邊聊天。突然內務府大臣臉色慘白的跑進來交給溥儀一份公文,公文的內容是要「修正」原來的《清室優待條件》,說白了就是廢除了《清室優待條件》。此外,鹿鍾麟還讓人傳話給溥儀,要求皇室在三小時內全部搬出紫禁城。溥儀的私產可以帶走,但私產僅限於隨身攜帶的珠寶、銀兩、日用品等等。紫禁城中的文物一律劃歸公產,歸民國政府所有。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溥儀和身邊的那些遺老們各個都是六神無主,不知道該怎麼辦好。最終,在國民軍威脅再不搬走就要開炮的情況下,溥儀帶著皇後婉容、皇妃文綉,離開了他生活了十六年的紫禁城。
溥儀被趕出宮後,鹿鍾麟親自「護送」他前往醇親王府(醇親王載灃是溥儀的生父)。到達醇親王府後,鹿鍾麟問道:「溥儀先生,你今後是還打算做皇帝,還是要當個平民?」溥儀回答:「我願意從今天起就當個平民。」其實這個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鹿鍾麟身邊跟著一群拿槍的國民軍士兵,而溥儀只是個前朝的末代皇帝。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怎麼可能嚷著說自己還要當皇帝呢?
溥儀在紫禁城的生活就這樣結束了,當他再次回到紫禁城(1925年10月10日更名為故宮博物院)時,就是幾十年後的事情了。彼時的溥儀身份也不再是紫禁城的主人,而僅僅是一個普通的遊客了。
③ 溥儀最後是怎樣離開紫禁城的
1924年,軍閥將領馮玉祥在北京發動了政變,他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自此,清朝的末代皇帝徹底地離開了紫禁城。本來,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雖然使得溥儀退位了,但是和溥儀簽訂了《清室優待政策》。
仍然保留了末代皇帝的尊號,溥儀還能夠繼續住在紫禁城裡,每年還會有400萬兩的白銀給他花銷。對於紫禁城的一切財物都會保護起來,不會讓人私吞和瓜分。
直到新中國成立了,溥儀終於脫離了囚犯的身份,恢復了公民的身份。自此,他才開始過上一個正常人的生活。不過,在他離開紫禁城的那段時間里,他帶走的文物和金錢也被他花得差不多了。他為了復位,被各種人欺騙和利用,這些錢就這么白白流走了。
④ 溥儀是如何被逐出紫禁城的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馮玉祥發動「北京政 變」,監禁總統曹錕,推翻直系軍閥統治,震動全國。不久,馮玉祥又幹了一件大事,修改《清室優待條件》,廢除帝號,將溥儀等滿清皇族驅逐出紫禁城,徹底終結了封建帝制,完成了辛亥革命時沒有完成的任務。
4
1924年11月3日,馮玉祥的國民軍先將忠於溥儀、保衛紫禁城的守衛部隊繳械,然後馮玉祥等人通過了《修正清室優待條件》,永遠廢除皇帝尊號、溥儀等清室遷出紫禁城、清室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等等;11月5日上午9時,京畿衛戍總司令鹿鍾麟、攝政總理黃郛、北京警察總監張璧、社會名流李石曾帶領數十名軍警,手持《修正清室優待條件》驅逐溥儀出宮。
當時主導交涉的是馮玉祥的親信鹿鍾麟,溥儀等人面對遷出紫禁城的命令找出各種借口百般拖延,鹿鍾麟以炮擊相威脅,最終溥儀接受《修正清室優待條件》,於11月5日下午16時10分搬離紫禁城。鹿鍾麟的車隊一路護送溥儀一家人搬到醇王府,握手道別的時候鹿鍾麟對溥儀說「今後你還稱皇帝嗎?還是以平民自居呢?如果願作普通人民,則我等軍人對你自有保護之責任,如你仍稱皇帝,那我們民國不容皇帝存在,我只能槍斃你!」溥儀回答說:「既已接受修正清室優待條件,願為中華民國之一分子。」
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自然是不甘心的,於11月29日逃進日本公使館尋求日本庇護,後來更是在日本人的拉攏下成為日本侵華的工具,出任偽滿洲國傀儡執政。但是馮玉祥驅逐溥儀的行為實際上打破了溥儀清朝正統的地位,讓民國的大多數民眾認識到清朝的統治真的已經消亡,曾經防衛森嚴的紫禁城變為供民眾參觀的故宮博物院,「皇帝」這個曾經至高無上的位置成為過去式。
⑤ 溥儀為什麼會被逐出紫禁城是誰把他逐出去的
因為當時軍閥馮玉祥已經打進了紫禁城。之後,馮玉祥擔心溥儀心中還惦記著自己的皇位,擔心他會復辟成功,所以乾脆就把溥儀逐出了紫禁城。溥儀當時雖然手無實權,但在紫荊城居住的他也是從沒為吃穿發過愁,畢竟當時是得到了中華民國的優待。然而,這些所有的美好都被一個叫馮玉祥的軍閥給破壞了。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打進了紫禁城,便將溥儀逐出了紫禁城。
其實,即使馮玉祥當時沒有把溥儀趕出去,溥儀肯定也在紫禁城也待不了多久了。畢竟他當時已經不是帝王了,沒有人再拿他當回事了,這種心理落差會讓他自己主動離開的。
⑥ 溥儀什麼時候離開皇宮
1924年11月05日,軍閥馮玉祥無視優待條件,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並獲得大量宮中財物,歷史上稱這為「北?京事變」。溥儀搬進北府(載灃的居處),繼而又逃進日本公使館。第二年2月移居天津租界張園和靜園,與清朝遺老遺少以及張作霖、段祺瑞、吳佩孚等往來。
⑦ 宣統皇帝出宮是那一年
清宣統皇帝溥儀 1912年2月12日退位,1924年11月5日上午,馮玉祥派出的國民軍包圍了紫禁城皇宮。當天下午,溥儀被監護離開皇宮紫禁城,搬到後海甘水橋的「醇王府」。
⑧ 溥儀在1912—1949的經歷(簡介)。速度求解。
溥儀在1912年到1949年的經歷:
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1934年到1945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沈陽准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46年8月10日,溥儀作為證人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
1947到1948年,溥儀被前蘇聯轉移到同一城市的另一個看守所里,他仍享受與其他被拘人員不同的生活待遇。
如仍可單獨用餐,不必參加勞動,甚至不用打蒼蠅、蚊子。1949年的時候溥儀一直被關押的看守所中,直到1950年7月30日, 蘇聯通知溥儀引渡回中國。
(8)溥儀什麼時候離開北京皇宮擴展閱讀:
長期以來,人們對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的稱呼都是宣統帝或者清廢帝、末代皇帝、遜帝等,因為他沒有廟號和謚號。
他去世時是平民身份,所有沒有謚號。但愛新覺羅家族在台灣的後裔於1967年給溥儀上了廟號憲宗和謚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
但溥儀所謂的謚號,廟號並不算是正式的謚號、廟號,這個廟號和謚號是家族內定的,未獲國民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