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張雁的介紹
張雁,女,1962年出生,北京人,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副教授。
⑵ 金雞百花電影節歷屆影帝
金雞獎:
第一屆1981年 (空缺)
第二屆1982年 張雁(《月亮灣的笑聲》)
第三屆1983年 (空缺)
第四屆1984年 董行佶(《廖仲愷》)、楊在葆(《血,總是熱的》)
第五屆1985年 最佳男主角:呂曉禾(《高山下的花環》)
第六屆1986年 劉子楓(《黑炮事件》)
第七屆1987年 劉文治(《孫中山》)
第八屆1988年 張藝謀(《老井》)
第九屆1989年 陶澤如(《晚鍾》、《歡樂英雄》)、謝園(《棋王》、《大喘氣》)
第十屆1990年 盧奇(《百色起義》)
第十一屆1991年 李雪健(《焦裕祿》)
第十二屆1992年 王鐵成(《周恩來》)(上、下集)
第十三屆1993年 葛優(《大撒把》)
第十四屆1994年 李保田(《鳳凰琴》)
第十五屆1995年 李仁堂(《被告山杠爺》、《沒有原告的殺人事件》)
第十六屆1996年 高明(《孔繁森》)
第十七屆1997年 劉佩琦(《離開雷鋒的日子》)
第十八屆1998年 馮鞏(《沒事偷著樂》)
第十九屆1999年 滕汝俊(《那山那人那狗》)
第二十屆2000年 陳道明(《我的1919》)
第二十一屆2001年 戈治均(《押解的故事》)
第二十二屆2002年 寧才(《天上草原》)
第二十三屆2003年 夏雨(《警察有約》)
第二十四屆2004年 劉燁(《美人草》)
第二十五屆2005年 成龍(《新警察故事》)
白花獎:
第一屆1962年 崔嵬(《紅旗譜》)
第二屆1963年 張良(《哥倆好》)
第三屆1980年 李仁堂(《淚痕》)
第四屆1981年 達式常(《燕歸來》)
第五屆1982年 王心剛(《知音》)
第六屆1983年 嚴順開(《阿Q正傳》)
第七屆1984年 楊在葆(《血,總是熱的》)
第八屆1985年 呂曉禾(《高山下的花環》)
第九屆1986年 楊在葆(《代理市長》)
第十屆1987年 姜文(《芙蓉鎮》)
第十一屆1988年 張藝謀(《老井》)
第十二屆1989年 姜文(《春桃》)
第十三屆1990年 古月(《開國大典》)
第十四屆1991年 李雪健(《焦裕祿》)
第十五屆1992年 王鐵成(《周恩來》)
第十六屆1993年 古月(《毛澤東的故事》)
第十七屆1994年 李保田(《鳳凰琴》)
第十八屆1995年 李仁堂(《被告山杠爺》)
第十九屆1996年 張國立(《混在北京》)
第二十屆1997年 高明(《孔繁森》)
第二十一屆1998年 葛優(《甲方乙方》)
第二十二屆1999年 趙本山(《男婦女主任》)
第二十三屆2000年 潘長江(《明天我愛你》)
第二十四屆2001年 王慶祥(《生死抉擇》)
第二十五屆2002年 葛優(《大腕》)
第二十六屆2003年 盧奇(《鄧小平》)
第二十七屆2004年 葛優(《手機》)李幼斌(《驚心動魂》)
第二十八屆2006年 吳軍(《張思德》)
⑶ 楊文士,焦叔斌,張雁. 管理學(第四版)[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
1.高等數學 《微積分》第三版趙樹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經濟學基礎 1、葉德磊編著《微觀經濟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2、尹伯成主編《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第7版)格致出版社
3.金融學基礎 《金融學》劉玉平主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
4.管理學基礎 《管理學》(第三版)楊文士焦叔斌張雁李曉光編21世紀工商管理系列教材
參考教材:《管理學》(第三版)王風斌李東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⑷ 張雁雲的訪「十佳教師」張雁雲老師
「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題記
推開門,映入眼的是一張很親切的面孔,帶著自信又和善的微笑,顯得年輕而有朝氣。雖然這是我第一次見張雁雲老師卻一點也不覺得拘謹,他的笑容有一種「什麼事都盡管跟他說」的魔力。
接下來是將近兩個小時的訪談,確切地說,更像是朋友間的一次聊天:教學、生活、科研工作——所有的故事都在平和的語調中娓娓道來,沒有半點造作與雕飾,真實如水。
「我喜歡站在講台上的感覺」
當年高考,張雁雲老師的父親最初為他填報的是醫學院校。然而在最終確定志願時,他沒經父親允許偷偷將志願改成了: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從那時起,對生物的熱愛就在他心中生了根。北師大本科畢業,張雁雲留校做實驗員,埋頭一干就是五年。之後在北師大陸續攻讀碩士和博士,師從我國著名鳥類學家鄭光美院士。從1999年正式登上北師大的講台,到現在又是五年了。談到教學,張雁雲老師似乎又說不完的話。「我喜歡站在講台上的感覺!」說這句話的時候他一臉燦爛的笑容。他喜歡教學,並為此投入很大的精力。張老師教的是《普通動物學》,為了使學生對這門課感興趣,他很注意認真備課,並不斷補充、完善自己的教學內容,緊跟學科的新動向,盡量把最新的內容充實到自己的講義中。他對自己的講義很苛求,經常改了又改。最後,他想到把自己的講義做成電子版,這樣不僅便於自己不斷修改,將講義放在個人網站上,更為同學的復習提供了方便,很受學生歡迎。
生命科學學院的學生普遍認為,他講課,內容充實,有激情,不枯燥。他的PPT講稿多沒有文字,講課風格灑脫隨意,因為他非常熟悉自己講授的內容,所以從不照本宣科。這種講台上的灑脫從容背後滲透著多少辛苦和努力,或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以後我要給學生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探索。」談到以後的教學,張老師信心百倍。
「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聊完教學,聊生活。從做人到做事,張雁雲老師有他自己的深刻感受:「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這是他從導師鄭光美教授那裡學到的,多年來他一直這樣要求自己,工作認認真真,做人坦坦盪盪,只要自己能做的事就盡量做好,只要自己能幫的忙就盡量去幫。張老師的這種性格使他在學生和同事中都有著很好的人緣。「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這簡簡單單的兩句話中藏著勤奮和朴實,以及許多眼前社會中所稀缺的東西。在采訪的過程中,張雁雲老師多次提到他的導師鄭光美,除了謙謹之外,筆者更多感覺到的是他對恩師真摯的敬佩與愛戴。當筆者問到他對生活的體會時,張老師回憶到以前的日子:「中學的生活也是很苦的,很儉省,常常不捨得花錢去買份菜吃。由於家在農村,從初中到大學的每一個暑假,他都未間斷過在田間干農活。但正是那時吃的苦磨練了自己堅強的性格。困難的時候咬咬牙就過去了,我相信:沒有過不去的坎兒。」他這樣鼓勵自己,也以這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鼓勵他的學生們。許多他鼓勵和幫助過的學生,盡管已畢業多年,但還和他保持著聯系,有的覺得他是一位可交的朋友,還有的認為他是一個很好的兄長。而這句「沒有過不去的坎兒」也一直在我耳邊盤旋,直至結束訪談。被他鼓勵的人又多了一個。
「年年都有新目標」
「年年都有新目標,這樣你才不會停息,不斷有新的進步,有新的收獲」。當談到科研工作時,張老師顯得很快樂。當筆者問到是什麼讓他這樣滿懷激情地投入教學與科研的時候,張雁雲老師的答案很簡單:興趣。他非常喜愛自己的專業,不管實驗室工作是多麼費時費神,不管野外調查是多麼勞累,他都心甘情願。近三年他主持著國家林業局的2個科研項目,1項教育部教改項目,並參加3項國家自然科學(其中1項為重點項目)研究。發表研究論文數篇,並參與編寫專著2部。導師鄭光美先生及其研究組完成的項目「中國珍稀瀕危雉類生態生物學和馴養繁殖研究」獲2000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張老師是第三完成人,這一獎項也是北京師范大學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的最高榮譽。
⑸ 求賣 楊文士、張雁.管理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的書籍地點與網址或文檔
人大每周末都有周末書市,在學生活動中心門前,可以去看看,那裡一般有很多以前的書。